養生 從坐月子開始 【記者樊天璣/報導】 媽媽一輩子為家庭付出,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老來病痛纏身,苦了自己、也累了家人,醫師提醒媽媽們「多愛自己一點」,就是愛家人最積極的方法,因為媽媽的健康,是全家人的幸福! 媽媽一輩子為家庭付出,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衛生署台中醫院中醫科醫師許淑雯提醒媽媽,養生要從坐月子開始,「多愛自己一點」,因為媽媽健康是全家人的幸福! 許淑雯指出,現代媽媽坐月子不必受限「古早」不洗頭、不洗澡、不喝水,室內昏暗、不通風的限制,保持身體清潔舒適,補充適量水分,讓身體代謝機能順暢,室內光線、通風良好,反而能充分休養。 產後調理對媽媽非常重要,許淑雯指出,產後一週內,以營養易消化,不油膩的食物為主,一週至兩週後,才可吃麻油或茶油料理,麻油雞要產後兩週才可食用,腰仔、豬肝、青菜等則沾杜仲粉食用,減輕腰痠症狀。 許淑雯指出,坐月子忌吃生冷寒涼食物,冰品、西瓜、柚子、柑橘、梨子、椰子、荸薺、黃瓜、絲瓜、冬瓜、苦瓜、茄子、茭白筍、竹筍等,全在謝絕之列,最好多吃溫和清淡、不刺激辛辣的食物,另外高蛋白食物如豬肝、豬腎、豬蹄、雌烏骨雞、牡蠣、泥鰍、鰻魚、鱸魚、鯽魚、鱔魚、鯉魚、蝦肉、黃豆、紅豆、黑豆、豌豆、豆腐、花生、黑芝麻、核桃、腰果,都能促進傷口癒合、提高免疫力、分泌乳汁。 至於產婦的藥補也得用對時機、用對藥,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許淑雯指出,「生化湯」要在產後一週內服用,自然產後2至3天開始連服5至7帖,剖腹產不可多服,以3至4帖為佳,一天分3次當茶飲用,惡露淡少後,則改服健脾、補血、益氣、固腎的藥物。 許淑雯指出,生化湯是改善產後惡露,瘀血內阻的常用方,具活血化瘀,促進乳汁分泌,調節子宮收縮,減少產後腹痛,預防產褥感染的作用。 產後第二週則要用「健脾利水方」,許淑雯指出,產後惡露約一星期後變淡、變少,此時可加入健脾利水的藥膳或茶飲,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恢復內臟消化功能,黨參、山藥、白朮、茯苓、蓮子、陳皮、薏仁、扁豆、紅棗、砂仁都是常用的藥材。 許淑雯指出,產後第三週惡露將盡,且經第二週的健脾利水,使身體淨化後,即可開始補益氣血,因為生產容易耗傷氣血而虛弱,臨床常用人參、熟地、當歸、黃耆、白朮、茯苓、白芍、肉桂、生薑、紅棗、炙草等藥材,產後第4至6週則要用「培元固本方」,因生產時骨盆關節被撐開、擴張,容易導致腰痠背痛,需用滋補肝腎的藥物來強壯筋骨,人參、當歸、熟地、黃耆、何首烏都是常用的中藥材。 【2005/05/02 民生報】 藥膳調理體質 按摩改善膚質 【記者薛桂文/報導】 女人多半愛美,但媽媽往往把大部分心思放在家庭、兒女、丈夫身上,少有時間、精神打點容貌;其實,美麗不一定要大費周章,中醫師特別提供簡單的美容食療、穴位按摩法,媽媽可在家DIY,花小錢就能漂漂亮亮。 新店耕莘醫院中醫科醫師黃慧君表示,中醫美容著重「整體」調理,講究「治本」,不只是在皮膚上抹抹擦擦,而是要通過內服藥茶、藥膳,外用中藥美容製品,再配合按摩、針灸穴位,調整人體氣血陰陽,從根本補益臟腑,疏通經絡、袪風清熱、涼血解毒,才能潤膚增白、駐顏抗皺、烏髮亮澤。所以,中醫美容術實際上也就是養生之道,兩者密不可分。 黃慧君強調,除了中藥及經絡的調理外,中醫美容還講飲食禁忌,像是少吃冰冷、辛辣、油膩的食物;而規律的生活作息也很重要,避免熬夜及過度的勞累,重視月經期及產後的調養等,如此,才能長保美麗。 由於炎熱的夏天將至,皮膚特別容易曬黑、出油、毛孔變大;也可能因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裏,皮膚變得粗糙萎黃,中醫師便提供一些改善體質的小秘方,讓媽媽的皮膚在夏日也能粉粉嫩嫩。 細緻肌膚、增白法 (一)生的白蘿蔔絞汁去渣,直接飲汁,或將生白蘿蔔調甜醋,當作泡菜食用。 (二)冬瓜豆腐湯:冬瓜、豆腐適量同煮,加少許調味料即可。 (三)控油蔬果汁:將胡蘿蔔半個、蘋果半個、香菜少許放入果菜機中榨汁,再取檸檬2片絞汁,加入飲用。 (四)雙花茶:銀花、綠茶各3克,沖熱水溫服,可調理容易生痤瘡、痱子的體質。 滋潤皮膚、好氣色 (一)燕窩銀耳湯:白木耳、燕窩、數粒紅棗同煮成甜湯。 (二)海參雞湯:海參加入雞湯,以蔥薑等調味,即可食用。 (三)好氣色美人粥:先將薏苡仁、紫米煮熟,再加入切碎的生山藥、龍眼肉及紅棗同煮,成黏稠粥狀即可。 (四)加味四物湯:以四物湯為底,視個人體質,添加何首烏等藥材,適用於月經不調、毛髮乾枯、容易掉髮者。 (五)養生茶:取西洋參、參鬚、麥門冬、生地,加水350cc煮茶喝,也可加入雞肉、排骨,即成一道養生湯品。 穴位按摩改善膚質 平日使用保養品時,可配合指壓點,按摩下列穴位:陽白、攢竹、四白、迎香、下關、承漿;但須注意的是,指壓時力道宜輕,只要微感痠脹即可,同時若穴位處有傷口,應避免指壓。 【2005/05/02 民生報】 舒筋操 遠離腰痠背痛 【記者薛桂文/報導】 現代媽媽多半家事、工作兩頭忙,普遍有腰痠背痛的毛病,其實只要學會簡單的「舒筋操」,勞動前先伸展、暖身,出現不適時,也可來兩下,放鬆筋骨,腰痠背痛的困擾即可大幅改善。 新店耕莘醫院物理治療師蔡仁傑表示,家庭主婦忙家事,常會姿勢不正確、用力時間過長,引發肌筋膜炎,肩、頸部是最容易出現不舒服的地方;所以,他特別設計這套以上半身動作為主的「舒筋操」,不論年齡大小、身體靈活與否,只要近期未接受手術或身體無嚴重不適,都可學著做,藉此伸展肢體。 頸部側彎 作用:伸展上斜方肌。方法:上身直立,兩眼平視前方,肩膀放鬆,手扶住椅子,頭部靠向右側肩膀,右手緩緩將頭下壓成側彎,直到感覺肌肉緊繃,維持8到15秒,再換另一邊。 雙手後拉 作用:伸展胸肌與三角肌前部。方法:上身直立放鬆,雙手交握於背後,緩緩向後抬起,並將兩側肩膀往後夾,此時會感覺到肩胛向內收,且胸前有緊繃感,維持此動作8到15秒。 軀幹旋轉 作用:伸展腰部與側腹肌群。方法:雙手抱胸或水平張開,兩眼直視前方,下半身固定不動,上半身向左轉至最大角度,維持8到15秒;回到面向前的姿勢,重複動作轉向右側。 頂天立地 作用:伸展前臂、手掌部位屈肌、及上臂伸肌。方法:雙手高舉過頭,五指交叉,掌心朝上,盡量向上伸展,直到感覺肌肉繃緊,維持8到15秒。 軀幹側彎 作用:伸展肱三頭肌與側腹肌群。方法:輕鬆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膝微彎,將左手臂高舉過頭,右手在頭後輕拉左手手肘,同時軀幹向右側彎,直到感覺肌肉緊繃,維持8到15秒。放鬆回復,往反方向重複上述動作,兩側各作數回。 繞肩運動 作用:活動肩頸部肌肉。方法:上身直立,雙手自然下垂放鬆,將肩膀向前推、再上提、進而後收,轉至最大角度,如此重複數次。放鬆後,反方向再做數次。 蔡仁傑說,只要肩頸緊繃僵硬、或背部痠痛,都可演練這套舒筋操;一開始,每個動作持續8到15秒,每套動作重複3到5次,若肢體活動力愈來愈好,則可將維持時間漸進增加到20至30秒,並增加演練次數。 他表示,舒筋操不挑時間、地點,隨時可做,例如:久坐或久站之後、工作中途想放鬆壓力、或渾身僵硬不舒服時,甚至看電視、聽音樂時,動一動身體也可以。若能持之以恆,可使肌肉張力減低、身體放鬆,並有助改善運動時身體的協調性,促進血液循環,較不致發生運動傷害。 值得注意的是,舒筋操易學,但也容易犯錯,正確的做法是放鬆,並將注意力集中到被伸展的肌肉,留心身體發出的訊號,只讓自己感受稍微的吃力即可,不要逞強,千萬別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做的時候硬撐,如此壞處可能比好處多。 【2005/05/02 民生報】 中醫複合法 安度後半生 【記者沈尚良/報導】 現代女性平均壽命78歲,因此停經後還有三分之一的歲月要過,而有80%停經婦女會有更年期症狀,包括熱潮紅、精神情緒不安、皮膚老化、泌尿生殖系統、心血管問題、骨質疏鬆、肥胖等,多因卵巢功能老化,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所致。 西醫荷爾蒙治療因可能增加罹癌危險,讓許多婦女裹足;台南郭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洪志哲表示,中醫可提供非直接補充荷爾蒙的治療,採中藥、針灸、按摩和食療養生等複合式療法,解決更年期症候,而且沒有副作用。 洪志哲表示,中醫認為更年期是腎虛老化,進而引起五臟六腑失調,因此以固腎為主。若腎虛明顯,可選用左歸丸或右歸丸,針灸大腸俞、腎俞;失眠、心悸屬肝脾不合者,可用加味逍遙散和天王補心丹,針灸可選用神門、內關、三陰交,依個人體質、症狀施以不同處方。 另外,更年期肥胖者可在水分、天樞、中脘、大橫及豐隆等穴用針,也可用耳針加中藥。 洪志哲表示,近年來許多研究證實,山藥、大豆等含植物性雌激素,也有助減緩更年期症狀。而右歸丸經中國醫藥大學研究證實,對女性因腎陽虛所造成血中雌二醇偏低者,能明顯增加濃度,改善骨質疏鬆;台北榮總等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可減緩更年期熱潮紅及降低血脂。 洪志哲提醒,更年期女性飲食上要忌食辛辣、生冷,多吃深綠色蔬果,高鈣食物如小魚干、芹菜、牛奶等,動物脂肪少碰,也可多吃山藥、大豆。並把握「三高三低」的原則,即高蛋白、高維生素、高微量元素,低脂、低糖、低鹽。 此外,更年期婦女要自我調適,家人也應多支持包容,平時保持愉快心情,多運動,避免操勞過度、熬夜搬重。定期檢查,不舒服應即就醫,就能安心、快樂度過更年期。
- Nov 19 Sat 2011 21:26
養生 從坐月子開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