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親子學苑~品德教育篇~好文分享 (14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30條優秀孩子家庭教育法


1.教育的根本點在於塑造人,不在於培養他的知識和能力。



    2.教育孩子根本的黃金定律是引發主動情緒。



    3.孩子出現問題,100%是家長有問題。



    4.孩子成長的精神營養就是父母對孩子關注的快樂、讚揚和鼓勵。



    5.改變孩子缺點的唯一渠道——亮點原則。



    6.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沒有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沒有人教會他如何學習。



    7.任何正確的人類行為,都要經過系統的教育訓練才能在孩子身上固定下來。



    8.表揚=陳述事實 確認事實的可貴性 表達感受 表達期望 身體接觸。



    9.每天抽20—30分鐘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讀書、聊天。



    10.幫孩子制定他的個人計劃和完成計劃的方法。



    11.父母要做的最難的一件事:什麼也不參與,看著孩子犯錯誤。



    12.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13.教會孩子,將犯錯視作一次學習的機會。



    14.讓孩子有機會真正做決定。



    15.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耐心、老實的回答。



    16.以商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



    17.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



    18.不能因為孩子犯錯誤而戲弄他。



    19.相信孩子的理智並信任他。在孩子幹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讚許的地方。



    20.從來不對孩子說,他比別的孩子差。



    21.用比較法看孩子越看越黑暗;用發現法看孩子越看生命的閃光點越多。



    22.不存在家長完全不能與孩子討論的話題。



    23.幫助孩子尋找值得關注的電視節目。



    24.讓孩子跟親戚家的同齡夥伴成為好朋友,體驗親情。



    25.告訴孩子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從小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



    26.鼓勵孩子編故事,去幻想。



    27.不因孩子房間裡或者桌上很亂而責罵他,只要這與他的創作活動有關。



    28.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29.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讓孩子干自己喜愛的事情。



    30.音樂、朗讀和背誦,是開發右腦的三把鑰匙。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個讓孩子受益一生好習慣


明智的父母應該在孩子年幼時培養他良好的習慣,這樣慢慢累積形成的意識將使孩子受益一生,以下九個習慣是孩子成功所不可少的。



好習慣之一積極選擇


1經常對孩子講事情的兩面性,讓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


2、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孩子,賞識他們的長處,並告訴孩子積極看待問題的好處,讓他們對積極的選擇有切身體會。


3、對孩子存在的短處,要客觀看待,甚至積極看待,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


4、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告訴他用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問題。


5、在家裡營造輕鬆愉快的生活環境。


好習慣之二獨立是前提


1、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


父母們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夠獨立的,同時又要在生活中創造各種條件讓孩子們去發現自己的能力。您可以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實現的目標,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獨立的快樂。


2、能放手的時候盡量放手。


天冷的時候,父母們不要先對孩子說「該穿大衣了」,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學會加衣服。為了孩子的獨立,有時候父母不要對孩子無微不至。


3、尊重孩子的選擇是讓孩子獨立的前提。


籃球健將喬丹的母親曾經深有體會地說,最棘手、最不放心的問題,是允許兒女不按我為他們確定的發展道路而獨立決定自己的夢想。「這也恰恰是天下多數父母都擔心的問題。可是,要想讓孩子真正獨立,父母一定要衝破這一關,這是孩子獨立的關鍵所在」。


4、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


獨立的行為來自獨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與父母不同時,父母不要急於否定他們的想法,而是要問他們為什麼這樣想。仔細聽聽他們的陳述,讓孩子獨立表達自己的見解。


好習慣之三強烈的責任心


1、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在家庭中有意識地給孩子佈置一些適當的、力所能及的任務,如打掃衛生、負責給花草澆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勵。


2、聽取孩子對家庭生活的建議。


經常和孩子講講家裡的花銷添置、人事來往,並請孩子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者請孩子出主意想辦法。當父母經常聆聽他們的意見、採納他們的有價值的建議的時候,孩子就會心中油然而生對家庭的責任感。


3、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還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給孩子一定的鍛煉機會。


孩子們的成長速度是驚人的,遠遠超出成年人的想像。成年人認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經完全有能力駕馭。因此,父母們要盡量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這樣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務中增強責任心。


4、強調做事的結果,使孩子養成凡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認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5、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許諾什麼,給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齡特點,否則孩子容易養成說了不算,算了不說的壞習慣。


好習慣之四持之以恆的毅力


1、給孩子訂立一些具體的目標,每天堅持去做,並及時鼓勵他們。


2、當孩子堅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時,給他們一個獎勵。獎勵未必是物質的,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給孩子做一個進步記錄。


3、從容易培養的習慣開始,逐漸培養孩子的毅力,這樣慢慢就可以達到持之以恆。


有的父母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長性,做事不夠堅持,也有的父母認為毅力就是天生的東西,是沒有辦法培養的,因此只能「望孩子興歎」。其實,毅力完全可以培養出來,而培養習慣正是增強毅力的好辦法,可以說,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毅力會在習慣的培養過程中逐步產生、增強;逐步產生、增強的毅力反過來又可以強有力地促進習慣的培養。


好習慣之五充滿自信


1、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


如果一個人善於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自己,就容易自信;如果總是用消極的心態去看自己,則容易自卑。因此父母要在這方面多引導,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積極一面。


2、自信在於積累。


把一件事做成功就容易增加自信,把一件事做失敗,就容易增加自卑。所以,建議父母們不要給孩子設立不切實際的奮鬥目標,那樣非但不能幫助孩子成功,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3、培養孩子的釘子精神。


釘子之所以能釘在堅硬的牆裡,一是因為它很尖,也就是目標不很大;二是因為釘釘子的時候,我們使用的是鎯頭,就是用的力很大。如果我們不是用鎯頭釘釘子,而是用拳頭砸擀面仗,就一定釘不進去,因為目標太大,用力太小。父母也要給孩子講些類似的道理和故事,讓孩子懂得做事的目標和力量之間的關係,並用釘子精神去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故。


4、要讓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世界上的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用處,因此而組成了大千世界。父母要給孩子講這樣的道理,也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看看山水花草。告訴孩子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潺潺,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綠茵。父母也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及與眾不同的特點,並及時發揚光大他們的特點。


好習慣之六懂得尊重


1、尊重的重要特點是給人發展的機會,張揚每個人的個性。因此,無論是自尊還是尊重他人,都需要我們不用固定的模式去看待人,要求人。相信每個人的行為都有自己合適的理由。


2、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總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對象,給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這樣,就意味著父母在給孩子做出榜樣,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尊重。


3、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人,不僅要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人格,還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比如,當他人把地掃乾淨時,你是否懂得愛惜;當朋友請你吃飯時,你是否懂得感謝……


4、尊重不同階層的人。尊重強調的是每個人的生命體驗,既然是每個人的,就說明每個生命都可以有不同的體驗。因此,在面對弱勢群體的時候,要告訴孩子平等地看待他們,以心和他們交流,而不僅僅是憐憫和施捨。


5、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父母要盡可能地在家庭中創造民主的環境,這是無聲的培養。


好習慣之七保持誠信


1、父母以身作則,言行如一,對同事,對朋友,對鄰居,對孩子講究誠信,講話要誠實、有信用。


2、如果出現了問題,父母不要推卸責任,也不要教孩子推卸責任。責任其實是和信譽聯繫在一起的,如果責任在孩子身上,抓住這個教育機會,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3、給孩子建立一個「信譽存折」,每次孩子做了誠信的事,都要在上面記上一筆,這樣就相當於給孩子一些鼓勵。時間久了,誠信的習慣就會慢慢養成。


4、不存僥倖心理,不貪小便宜。


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告訴孩子不貪小便宜,任何一次小便宜都會毀掉你的信譽。誠實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身邊的人也會同樣以誠信來回報你。


好習慣之八利人利己


1、父母在家裡盡量找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事情做,大家有興趣,對大家都有利,做得高興,玩得快樂,讓孩子體會「利人利己」的價值。父母不要僅僅考慮孩子的興趣,還要把自己的興趣加進去,讓孩子學會考慮父母的愛好和利益。


2、找一些損人利己、損人害己的報道拿給孩子看,及時與孩子討論,分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孩子說說怎樣做人最適合。


3、到市場上買了一件孩子喜歡的東西,就要讓孩子明白買賣成功的原則就是利人利己,我們得到了喜歡的東西,商人賺了錢。如果讓商人賠錢,他肯定不會把東西賣出去。


4、在孩子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鼓勵孩子為他人考慮。可以先從身邊人做起,比如為父母著想,為爺爺奶奶著想,為同學著想等等。


好習慣之九善待他人


1、善待他人就要學會瞭解人。


有的父母常常說:「我實在不瞭解我的孩子,因為他太不聽我的話了!」實際上,這樣的話在邏輯上是不通的。應該說,父母要瞭解孩子,首先要聽孩子的話,聽多了就會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他希望什麼,埋怨什麼,需要什麼。因此,建議父母蹲下來和孩子平等對話,同時也要教孩子學著去瞭解周圍的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圍和自己生活環境不同的人。


2、善待他人就要學會欣賞人。


一位專家曾經談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他說有一次中外孩子舉行測驗,測驗後的分數讓孩子分別拿回家給各自國家的父母看,結果中國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績後,有80%不滿意,而外國的父母則有80%表示滿意。而實際成績怎樣呢?實際上,外國孩子的成績還不如中國孩子。這說明中國的父母習慣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看待別人和世界。而外國的父母習慣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看待別人和世界。所以,建議父母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並教會孩子要發現別人的長處,真誠讚賞他人。


3、善待他人就要學會關愛人。


這是善待他人最重要的一點。教育的重要秘訣也是愛,我們常常說要愛得孩子不好意思犯錯誤,也是這個意思。父母要讓孩子懂得怎樣去愛長輩,愛同學,愛老師。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秀父母 36種方法教出資優小孩


傳統的智力評量大多是以單一智能的方式進行。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證實,幼兒的智能會展現在不同領域(包括: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智能)之中。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也需要多元的人才,各自發揮不同的智能。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並不需要成人的教導。成人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佈置、成人、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給父母的建議,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因為父母的幫助,而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羅文喬
內容改編整理自Thomas Armstrong博士所撰寫的”50 Ways to Bring Out Your Child's Best”
編按:原文提供的50項原則,由於部份屬性類似,因此幼教專家羅文喬老師特別做整合、補充說明,歸類成36種原則。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能開發)


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虫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養正確的判斷力)


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週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


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


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依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


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


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另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銳的感官能力)


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


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自我概念的發展)


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


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強孩子好的行為)


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盡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


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


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


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


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為及想像力的發展)


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


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


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24、 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進社會行為發展)


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成人可以協助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


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性教育)


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


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為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成人可以啟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


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


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


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


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羅文喬
內容改編整理自Thomas Armstrong博士所撰寫的”50 Ways to Bring Out Your Child's Best”
編按:原文提供的50項原則,由於部份屬性類似,因此幼教專家羅文喬老師特別做整合、補充說明,歸類成36種原則。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種父母說好話的方式


 


    在講究親職教育的今天,做一個忙碌的現代父母最具挑戰的就是說出恰當的「好話」。專家都認為讚美孩子、鼓勵孩子,說一些令孩子振奮的話,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們傳統的教育裏也一直強調「言教不如身教」。教訓孩子、指責孩子、甚至辱罵孩子,坦白說實在談不上「教」,真正的「言教」是積極光明的肯定、鼓勵、引導及讚美。而真正的「身教」是指父母的思想、人格、個性等表現在父母的行為上面。父母的思想觀念不斷提昇,人格、個性不斷調和,表現在言行舉止上,不但使身教和言教具有持續成長的意義,同時更能使人明白「身教與言教」其實是一致的,是一體兩面。因此讓我們做父母的不斷學習說「好話」,讓我們內心裏充滿了讚美和鼓勵,不止肯定孩子的努力,同時還引導孩子再努力,這是培養孩子「自尊」、「自信」的最好觀念。以下是家庭生活教育家查爾‧史密滋的100種給父母說「好話」的句子。這也是現代親子關係的最佳潤滑劑。試試看吧!  


 











































































































































01.做得好!



35.記性真好啊!



69.你這麼快就想出來了!



02.了不起!



36.你還記得!



70.你使它變得更容易多了。



03.好主意!



37.哇!看你的了!



71.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04.太好了!



38.你做得很對!



72.你今天確實做得很好。



05.好多了!



39.我真以你為榮!



73.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06.恭喜你!



40.你快要做到了!



74.你看她想出辦法來了。



07.好棒啊!



41.那實在太好了!



75.你今天頭腦真靈活!



08.做得對!



42.我很喜歡那樣。



76.你今天做了不少事啊!



09.好可愛!



43.實在是太好了!



77.你幾乎像個大師一樣!



10.好啊!



44.你做得很不錯。



78.你真學到不少東西嘛!



11.你走對了!



45.你已經做到了。



79.你已經有很好的前途了。



12.太完美了!



46.你真是小神童!



80.你今天做的比平常好。



13.好偉大啊!



47.繼續加油努力!



81.真是讓我感到快活啊!



14.真是傑作!



48.好!(豎起大拇指)



82.恭喜你你做得很對!



15.太奇妙了!



49.你想出好主意了!



83.這是你!做的最好的一次。



16.進步很快。



50.你真是個好幫手。



84.我想你現在已經得到了。



17.好優秀啊!



51.你一定練習過了!



85.你今天做的比以前好!



18.那就對了!



52.你做得漂亮極了!



86.你真的在不斷進步!



19.你很能幹!



53.你真讓父母開心。



87.再一次你就可以做到的。



20.你做到了!



54.進行得很順利嘛!



88.現在你可以一路順風了。



21.很突出噢! 



55.真是聰明的孩子!



89.現在你知道如何下手了。



22.你長大了!



56.你真是可愛,美麗!



90.繼續做,你已經有進步了。



23.很不錯!



57.真高興你如此表現。



91.我真高興有你這樣的孩子!



24.繼續保持。



58.我就知道你能做到。



92.你不會忘記你做得那麼好。



25.多美妙啊!



59.你今天做得好認真。



93.你正進入良好的情況中呢!



26.我好愛你!



60.你每天都有進步!



94.我自己都沒有做的那麼好!



27.那就是了!



61.那件事你做得真好!



95.你真像個美麗的小甜甜!(或)


  你真像個英勇的小超人!



28.做得好極了!



62.我很感謝你的幫忙。



29.繼續試試看!



63.你下次會做得更好。



96.那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啊!



30.你辦得到的。



64.這才是我的好孩子!



97.你真是我的小王子!(小公主)



31.你學得真快!



65.你沒有任何差錯!



98.跟你在一起讓我覺得很快樂!



32.極佳的表現!



66.這正是我說的好事。



99.我為你今年所做的工作感到驕傲!



33.就是那樣做!



67.你正盡力地做好它。



100.看到你做的那麼認真,使我覺得 


   做媽媽(或爸爸)真愉快!



34.這正適合你!



68.對了!就是這麼做。


J 本資料來源由美國家庭關係協會,家庭生活教育家呂麗絲小姐提供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
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斷送孩子的前程。
同時告訴父母,應該對孩子說什麼,
以及父母應該怎樣從正面的、積極的、
健康的、亮麗的角度審視孩子、
肯定孩子、表揚孩子、激勵孩子。


[第一句]“笨蛋,沒用的東西。
l 告訴孩子:你不笨
是誰給孩子貼上了“ 笨蛋”的標籤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 笨蛋”
在平常之中賞識你的孩子
翹起你的大拇指
一句簡單的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住嘴!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l“聽話“ 的孩子到底好不好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從自己
給孩子爭辯的權力
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學會與孩子說話
當孩子與父母頂嘴時
沉默會更具震撼力


[第三句]“我說不行就不行。
l 別耍“ 因為我是你爸爸”的威風
“一言堂” 的後果
懼怕不等於信服
尊重孩子的選擇
學會與孩子商量
聽聽孩子的建議
[第四句]“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l 沒有力度的話不要說
別把父母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停止空洞的說教
尊重是最好的辦法
批評孩子時,注意不要傷著孩子
寬容孩子的“ 不務正業”
不要強迫孩子做他暫時不喜歡的事


[第五句]“你若考100分,我就給你買…
l 物質獎勵刺激孩子學習好不好
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
怎樣幫助孩子最有效
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麼而可愛
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
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第六句]“你可真行,竟做出這種事!
l 只當“ 參謀”,不當“ 司令”
“ 早戀”不是洪水猛獸
“ 賊”的帽子扣不得
接納孩子的缺點
想一想孩子為什麼這樣做
不要怕孩子吵架


[第七句]“你又做錯了,真笨!”
l 允許孩子犯“ 錯”
失敗後孩子更需要肯定
你在給孩子傳遞什麼樣的資訊
拯救一個人的靈魂比制裁肉體更有效
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
告訴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第八句]“一看你就沒多大的出息,
將來就撿破爛吧!”
l 擺正期望的天平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
做一位自信的父母
孩子需要賞識,渴望被肯定
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去鍛煉
驅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陰影


[第九句]“都是一樣的孩子,你怎麼就不如別人!”
l 教育孩子不應統一模式,要因材施教
孩子不是一張白紙,不可隨意塗抹
別讓孩子患上“ 習得性無助”
告訴孩子:成功不在於角色的大小
讓孩子成為優秀的關鍵在哪
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
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第十句]“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了精神。”
l 孩子最喜歡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
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學習
讓孩子適當地玩一玩電子遊戲
不可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力
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你說了幾句呢?


這輩子我們都還來的及修正唷!


給爸爸媽媽的5 句忠告
1、成長比成功重要;
2、經歷比名次重要;
3、付出比給予重要;
4、對話比對抗重要;
5、激勵比指責重要。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生活 8月號


NO.231 採訪撰文/陳俐君


諮詢/張老師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楊文麗


「溺愛,讓孩子無法無天!」一句告誡,由慈濟證嚴法師口中堅定道出,平緩語氣背後,卻如同正中要害般,赤裸裸地掀開早已扭曲不堪的家庭教養危機。在少子化的現代社會,孩子個個是父母捧在手心中的寶。「愛,就是給他最好的!」難道是最正確的親情表現嗎?過度寵愛、凡事代勞,是否因此養出「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過寵兒」?專家提醒,明定家規不妥協,適時學說Yes & No,孩子才懂知福惜福,為自己負責喔!


在承受多次人工受孕失敗後,在父母引頸期盼下,如小公主般的娃娃終於誕生。掌上明珠,得來不易,娃娃一出生後,爸比媽咪迫不及待想給孩子滿滿的愛。看到娃娃因夏天悶熱不舒服而大哭,冷氣立刻24小時強力放送;半夜一聽到娃娃哭聲,立刻以跑百米速度,迅速抱起孩子安撫。


也許發現凡是用「哭」來表達需求很有用,娃娃學會了以「哭」來表達想法。開心也哭,不開心也哭;父母在甘願為兒奴的親情天性背後,不禁開始思索,如此寵愛娃娃,是否曲解了「愛的真諦」?


有求必應,潛藏危機


爸比媽咪們是否有過以下經驗:帶寶寶逛街經過玩具店,看見喜歡的玩具,孩子總是大聲哭著要買;害怕接觸陌生環境,出門上學不是要媽媽連拖帶拉,就是乾脆坐在門口耍賴,說什麼也不去上學。


面對這樣的「僵持」,爸比媽咪們該怎麼解決?是強硬拒絕?還是心軟遷就?隨著小寶貝的認知、理解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建立,若被孩子抓準了父母「有求必應」的個性,張老師基金會諮商心理師楊文麗指出,常此以往,恐將不利孩子人格發展。


過度自我中心


楊文麗心理師表示,從國內外幾項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長期習慣父母經常「有求必應」的孩子,有較高比例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特質。


她近一步解釋,在家長「有求必應」的教養模式下,孩子很容易錯將「服務」這項極具互動性的原始精神,只吸收到單向的「被服務是理所當然」的概念。由於孩子只吸收到以「自我」為出發點的服務特性,容易養成小孩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特質。


自我控制力差


父母親過份溺愛,凡事代勞,除了養成孩子凡事以自我需求、喜好為中心的「目中無人」個性;還會因缺乏與他人互助的觀念,養成專斷、跋扈,無法接受別人說不以及限制的的人格特質。凡事總以「我想要」、「我說了算」等自私心態面對,長期下來,因為不習慣遷就環境、隱忍現實,對自我的態度、行為控制力多較差。


情緒不穩


正因為從小對「自我控制」的能力不佳,對於即將步入校園團體生活的學齡前幼童來說,很容易因為太過「自我」,常遭同儕排擠或拒絕,這樣的負面互動回饋,會使一向在家受寵的孩子顯得不知所措、惱羞成怒,甚至出現強烈情緒反彈等情緒不穩現象。而由於家庭教育傳遞錯誤認知,造成孩子認知不和諧,老是覺得全天下的人都跟自己唱反調而心情不佳、情緒不定,若無即時導正錯誤觀念,很容易進一步引發孩子的社交能力危機。


社交差,學習少


「錯誤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付出慘痛代價!」楊文麗心理師指出,在少子化的現代社會,家長因寵兒寵出「小霸王」的現實案例不勝枚舉,「從小紮根錯誤,孩子性格很容易就此扭曲了!」


 凡事以自我需求為中心的「過寵兒」,會因出現愛操控他人、跋扈、耍賴等個性,與之相處的同儕會因地位不平等而產生拒絕、遠離,甚至排擠的現象。當孩子被身邊的同學、朋友一個個拒絕,這對孩子的人際互動與學習機會,絕對會帶來負面影響。


認知形塑


教養:大小有別


教育小小孩‧先培養「做」的習慣


楊文麗心理師指出,對於0~1歲小Baby來說,確保日常生活規律、健康成長,建立基本信任關係等,是父母親育兒的首要任務。而等到孩子約1~3歲大時,此時的行動力與理解力雖然還不甚靈活,但已經有能力透過行為結果意識、理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觀念。她建議,父母此時可開始為孩子制定明確生活規範(也就是「家規」),讓孩子即早辨識是非對錯,建立行為準則。


 楊文麗心理師提醒,這時期的孩子,還無法充分理解所謂「模糊」地帶,家長在教養孩子時,應著重具體、黑白分明式的規矩,讓孩子有所依歸。


訓練大小孩‧學習「負責任」  


約3~6歲的大小孩,多半已經具備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也對於簡單的人際互動與是非對錯,有基本的認識與想法。面對這個年紀的孩子,家長教養應評估小孩的個別狀況予以進階教育;楊文麗心理師提到,對大孩子來說,學習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才能避免日後出現自私、推諉的行為。


「小至自己收好玩具,大到完成爸媽老師交待的事項,都是負責任的表現。」楊文麗心理師認為,當孩子能夠理解,爸比媽咪的愛,不是無條件付出;適時「放手」讓自己學習為自己負責,也是父母的另一種愛。


 結語  


極具效果的家庭教育,必須立基於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楊文麗心理師師強調,爸比媽咪們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態度,千萬不可有「他還小,長大就會好」的錯誤迷思。想不養出「過寵兒」之前,得先重新檢視自己是否已有「為人父母」的正確認知,不放大自己對孩子的罪惡感;勿以為替孩子做得多,就是愛孩子;不說一套做一套;也勿用威脅利誘形式養大孩子胃口,訓練孩子學習付出、對自我負責,以導向人格發展的正軌喔!


(詳文請見育兒生活雜誌)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糾正孩子任性哭鬧行為?



 





如何糾正孩子任性哭鬧行為?




有關的研究表明,在獨生子女中,有60%以上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任性行為。任性的孩子,主要表現為:想幹什麼就幹 什麼,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得到滿足,不滿足就大吵大鬧,偏不就不不離口,無論家長怎麼勸說也不管用,難以克制自己。不過,我們稍為留意觀察,就 可以發現,孩子的任性哭鬧是有選擇性的。


  許多孩子在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慈祥的母親面前常以哭鬧來威脅,進而達到目的;而在嚴肅的父親面前,卻變得十分乖巧,從不敢嘗試以哭鬧 來達到目的。孩子的哭鬧任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選擇性呢?這是因為孩子從小在不同的人面前哭鬧,受到不同的強化所致。孩子從小在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慈 祥的母親面前,只要一哭鬧,想要什麼,肯定就得什麼——這是對孩子哭鬧任性行為的一種正強化;而在嚴肅的父親面前,以哭鬧作威脅,不但得不到想要的東 西,反而會遭到父親的責駡甚至有時還挨痛打一頓——這是對孩子哭鬧任性行為的一種負強化。由於我們的不同強化,所以孩子的哭鬧任性行為也就有了選擇性。


  



孩子任性行為的選擇性給我們這樣一些教育啟示:


  孩子的合理要求,他不哭鬧,我們也要想辦法滿足他,不要總等到他哭鬧提出要求後才給予滿足,否則就會強化孩子以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的傾向; 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任憑他怎麼哭鬧,也不能滿足他,否則也會強化孩子以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的傾向。在處理孩子的任性行為上父母態度要一致並且要堅決, 同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一定要與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的態度。要不然,對孩子的任性要求,父親堅決不給,而母親卻給;父母堅決不給,爺爺奶奶卻給,這樣讓 孩子的任性行為也就有了選擇的機會,他的任性行為就永遠不會得到徹底糾正,同時這樣做還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雙重人格(父母面前是個乖孩子,爺爺奶奶面前則 是個極端任性的孩子),這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我們認為,要徹底糾正孩子的任性行為,成人就要採取一致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對自己的任性行 為,只有放棄,別無選擇。


  




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不予理睬的方式。即面對任性的孩子,只說一句警告的話,然後通過以下的幾個步驟糾正他。


  1)面對孩子的種種理由與各種胡鬧行為,採取不解釋、不勸說、不爭吵的辦法,否則就會強化他的爭吵、胡鬧行為,使他的目的得逞。可以先保持一段時間的沉默,做你正在做的事。


  2)如果孩子進一步胡鬧,且使你難以忍受時,可以暫時離開現場。這時仍然保持不批評、不與之講道理、不打、不罵的態度。


  3)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告訴他:你剛才胡鬧是不對的,現在你情緒穩定了,你可以做你自己的事去了!以後你再這樣,我們仍然不會理你。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瞭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



  (一)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子女致父母的備忘錄:不要寵我,我很清楚我不應該得到我所要的一切,我只是在考驗你們……



  (二)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家裡人都要圍著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理性懲罰(如果孩子還繼續耍無賴,父母可採取「冷三分鐘」的辦法。這三分鐘不看,不說)。

  

    (三) 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滿足,要分清對與錯,合理的要求可以滿足;無理要求,不能答應。孩子一旦哭鬧,千萬不可打罵,就耐心給孩子講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動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予以開導。



  (四)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遊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教育不能光說不練,要利用一切場合和機會進行有意識地培養。



   (五)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家長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不僅導致孩子的依賴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養成自私貪心的惡習。



  (六) 包辦代替:

  由於家長的溺愛,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大人不強逼他去做,也不包攬。因為這樣可能會抑制孩子的「獨立行為」。而沒有獨特行為的人,怎麼會有創造性呢?



  (七) 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長對孩子悉心培育、滿懷期待是無可厚非的,但要把握好「度」。父母越呵護,孩子越逆反。



  (八) 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

  

  孩子要「摔打著養活」,放開束縛孩子的手,讓他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長。



  (九) 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教育子女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事情,要有長期的計劃和短期的安排。同時,還要注意耐心細緻,具體周到。



  (十) 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太多的表揚會給孩子造成許多束縛與負擔,當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折、內疚感。



  以上10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實例,不是每個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種溺愛中會佔有幾種,或各種都有輕度表現也是值得警惕的,我們要以科學的愛,來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易毀家長威信的九件事---引用文

 

父母的權威是怎樣一步步失去的?著名家庭教育學者王曉春曾就這個問題作過深入研究,並且總結了9種最容易失去權威的父母之道。我們當然希望裏面沒有你的影子。但如果已經有了,別擔心,只要你仔細閱讀點評,認真思考我們給出的建議,你就可以怎樣失去權威,怎樣拿回來。


  個案一:溺愛遷就,權威失去原則性
  從幼兒園回來,津津在家看動畫片,媽媽在做飯。這時,門鈴響了。“是爸爸!津津快去開門。”媽媽在廚房裏喊。但津津卻像沒聽到一樣,動都不動。這丫頭!”媽媽一邊嘟哝著,一邊走去開門。
  點評:
  媽媽的做法等於告訴孩子:“我的話,雖然合理,你也可以不聽,而且不聽話能使你得到好處。”這類事情成百上千地積累起來,孩子當然不聽話了——家長訓練的嘛。
  正確做法:
  任何時候,不做無原則的讓步。比如津津的媽媽,就該堅持讓津津去開門。實在不行不惜關掉電視。目的要她明白兩點:
 
 1、我只顧自己看電視,不去給爸爸開門,是不對的;
  
2、我跟媽媽頂嘴沒有什麽好處。本來去開門只不過少看一小會電視,這下可好,一晚上不讓看了。下回還是聽話爲好。



  個案二:要求多多,權威失去可接受性
  小雨暑假到了鄉下奶奶家裏,就變得像個野孩子:爬高上低,不睡午覺,不按時吃飯,甚至不洗臉不刷牙!鄰居很奇怪:“野歸野,怎麽牙也不刷呢?”奶奶卻能理解:“我那個媳婦有潔癖,平時管得嚴,小雨翻翻書都要洗手,吃點零食都要刷牙,忘記了就唠叨個沒完。孩子可能是被管怕了!”
  暑假結束回到家,媽媽發現小雨好像變了個人一樣:不像以前那麽聽話了,結果她就愈發唠叨個沒完,小雨則開始反抗,母子倆的摩擦漸漸變大,媽媽的話小雨更不聽了。
  點評:
  認准孩子必須聽自己的話,要求過多、過細、過死,孩子不照辦,就和孩子較勁,沒完沒了地指責唠叨。孩子煩極了,當然會反抗,親子關系就逐漸成爲持久戰,這等于有計劃地訓練孩子、等著孩子破壞家長權威,很不明智。
  正確做法:
  權威必須有可接受性,必須以尊重孩子爲前提,必須通情達理,不能全場緊逼。對孩子提要求必須慎重,要求要合理,同時不能太多,要一步一步來,以免孩子顧此失彼,心生反感。


 


個案三:情緒性管理,權威失去穩定性
  阿永在幼兒園又被老師批評了,因爲他又跟蘭蘭爭搶玩具。差不多放學時,他心裏有點害怕:上次老師跟爸爸告狀時,爸爸說他敢再犯就要狠狠收拾他。今天爸爸會怎麽對付他呢?
  誰也想不到的是,今天爸爸在聽老師講完之後,竟然只是笑呵呵地跟老師道了個歉,一點也沒怪阿永!回家的路上,阿永忐忑不安,爸爸卻興高采烈地跟他聊起了別的事情:“爸爸的設計得獎了!得了1000元獎金呐!你想買什麽?說!爸馬上給你買!”
  點評:
  權威要求穩定,沒有穩定就談不上權威。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沒有穩定的原則,全憑自己高興與否,情緒不好,孩子即便沒錯也要批評一頓;情緒好,孩子再錯也一笑了之,這就是所謂情緒性管理。這樣的家長看起來很有權威,但其實是假權威,不穩定,沒有教育價值。
  正確做法:
  孩子做錯了事,上次說要狠狠收拾,這次就一定要收拾。設計得獎是好事,想給孩子買禮物也沒問題,但最好先壓抑住喜悅,等處理完孩子的錯誤再說。獎勵懲罰,都得落准地方。千萬不能讓孩子認爲自己對錯不重要,看准家長臉色就萬事大吉。



  個案四:夫妻內讧,權威失去完整性
  明明老是被樓上的小彬欺負。幾次之後,爸爸不高興了:“他再欺負你,你就還手!男孩子得有個男孩子的樣兒!”
  明明記住了爸爸的話。這天,小彬又來搶他的皮球,他勇敢地還了手。可回到家,因爲衣服被扯破了,明明被媽媽狠狠罵了一頓:“淨聽你爸爸瞎說!他懂個啥?他在單位還不是給人欺負?以後不准打架了……”
  明明望望爸爸,爸爸卻只是苦笑了一下,躲到房間裏抽煙去了。
  點評:
  家長教育思想不一致,權威就會破碎,失去完整性;孩子就會鑽空子,家長權威就會落空。此外,父親“妻管嚴”,母親大權獨攬,甚至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數落丈夫,很容易弄得丈夫威信盡失,一旦孩子長大,母親管不住的時候,家長權威就會迅速崩潰。
  正確做法:
  且不論還手到底對不對,只要丈夫說過“還手”的話,妻子就算不同意,不肯當面表示支持,至少也要保持沈默。夫妻雙方有不同意見,應該背後協商,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拆台千萬不可。要知道,對方失去權威之日,就是你自己的權威即將垮台之時。



  個案五:過高要求,權威失去可行性
  “上次阿梨考鋼琴5級時就說要你過5級,爲什麽說話不算數?明天升級考,你再過不了的話,別怪我不客氣!”媽媽最後撂下這句話,離開了小雯的房間。
  小雯一個人呆呆地坐在鋼琴前,想哭又不敢哭出聲:什麽叫說話不算數?是你們說的,不是我說的!5級?!我才學了一年多,怎麽過5級?你們看阿梨過了就吵著讓我過,可阿梨學了3年了!阿梨的媽媽就是教鋼琴的!你們呢?你們連簡譜都不認識!
  想了很久,越想越想哭,小雯決定睡覺了:不練了!練也是白練,反正明天是過不了的,到時候爸媽愛怎麽辦就怎麽辦吧!
  點評:
  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過高,權威就會失去可行性,你再厲害也無法實現這種權威,因爲孩子根本做不到,其結果就是父母自己打自己嘴巴,孩子無視父母權威,破罐子破摔。
 
 正確做法:
  認真分析情況,慎重提出要求。要求要能夠實現,中途要不斷表揚。小雯學琴一年多就能夠參加5級考試,已經是驚人的進步了。與其苦苦相逼,不如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和成績,甚至是孩子自己都沒有覺察到的優點,孩子反而會更信服你、尊重你。


 


個案六:其身不正,權威失去感召力
  睦睦爸爸媽媽要求睦睦每天晚上要練琴、寫字和看書,可爸爸三天兩頭不是呼朋喚友到家裏打牌,就是他到別人家搓麻將;媽媽則是個電視迷。
  一天晚飯後,爸爸又接到老友的電話准備出門時,見到睦睦仍坐在電視機前不動彈,便不高興地對睦睦說:不許再看電視了,快練琴、寫字去。睦睦極不情願地拿出本子和筆,眼睛一邊瞄著本子,一邊瞄著電視,字寫得歪歪扭扭的。
  好不容易寫完一頁,又該練琴了。他一首曲子彈不了幾次,就借口喝水、撒尿跑到廳裏看幾眼電視,媽媽怎麽說都無用。說得多了,睦睦冒出了一句:我真慘啊,爸爸可以出去玩,媽媽可以看電視,我什麽時候當上爸爸就好了。
  點評:
  真正的權威光靠家長的地位和身份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靠家長的人格感召力。而要提高人格感召力,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努力做到。不然的話只能以勢壓人,說話不會硬氣,就容易失去權威。
  正確做法:
  教育家提出,“教育無他,榜樣而已。”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權威的養成。讓孩子學習,家裏就要有學習的氣氛,家長就要做學習的榜樣;其他好的習慣的養成也概莫能外。你自己去玩,孩子何嘗不想玩,你怎麽能讓他去學習?孩子佩服你,敬愛你,用不著施加壓力,也願意聽從你的指導。



  個案七:言而無信,權威失去信任基礎
  “阿聰啊,明天幼兒園演講比賽好好加油!拿個第一名,媽媽帶你去香港找表弟玩!”
  阿聰像是沒有聽到一樣,繼續翻著小畫書。
  “你媽跟你說話呢!這孩子,一點禮貌都沒有!”爸爸瞪了他一眼。
  “算了算了,兒子生我氣呢!上次說得名次就去香港,結果不是沒去成嘛!唉,聰啊,媽媽不是故意的……”媽媽走過去,半是安慰半是道歉地想摸摸他的頭。
  阿聰把頭一偏,躲開了。瞟了媽媽一眼,他還是什麽也沒說。
  上次比賽一完,所有好朋友都知道自己要去香港了,最後卻……他知道是非典害的,知道媽媽不是故意的。但非典過去了也不補去,這會又說拿到第一才能去。我才不稀罕呢,阿聰心裏不舒服極了。
  點評:
  沒有信任就沒有權威。許多孩子總是對家長下保證,事後卻做不到。遇到這種情況,我勸家長先不要責備孩子,要想想自己是否也常常說話不算數。一般說來,家長一貫遵守諾言,孩子是不會這樣的。所以家長只要答應的事,就必須兌現。不講信譽的家長是難有權威的。
  正確做法:
  許諾之前要考慮清楚:值不值得許這個諾言?許下了能否兌現?如果當時沒有考慮清楚貿然許下了,只要不是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鼈,該兌現的時候就得兌現。即使是因爲客觀因素無法兌現,也應向孩子說明,取得孩子的理解,並尋找機會予以補償。
  這種事情沒有任何餘地。實在要說有,也只在下一次—下次許諾的時候,想想你頭上父母的冠冕,想想你的話一旦出口意味著什麽。然後,悠著點許諾言。


 



  個案八:豆腐心刀子嘴,權威失去情感基礎
  大街上,一位婦女拉著一個小男孩的耳朵破口大罵:“我到底哪裏對不起你了?我上輩子欠了你的嗎?生你出來就是要你這麽報答我?我努力了這麽多年,賣水果也要供你讀書,你是豬腦子啊?你給我考一科及格的行不行?求求你了,我給你磕頭了……”
  罵著罵著,婦人痛哭流涕,癱倒在地上。路人不忍紛紛來勸,惟獨小男孩一臉漠然,機械地揉著紅腫的耳朵,面無表情……
  點評:
  操心孩子,擔心孩子,如果方法不當,孩子會做相反的理解。如果有一位上級,一天到晚經常批評、貶斥、打罵、不理解您,您會心甘情願服從他嗎?建立權威是爲了管理好孩子,可如果你動辄打罵、公開羞辱,孩子跟你連親情都沒有了,他還會聽你的嗎?
  正確做法:
  樹立權威,首先要奠定情感基礎。家長要善於將心比心,善於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孩子感覺到你愛他,理解他,孩子才會願意聽家長的話。尤其是要注意避免在公共場合責罰和羞辱孩子,試問一個沒有自尊的孩子,又怎麽會尊重父母?



  個案九:濫用強權,權威容易被顛覆
  鑫鑫很早就聽幼兒園的小朋友說海洋館特別好玩,裏面還有很多很聰明的海豚。可是爸爸一直不肯帶他去:“有什麽好玩的?又貴!不如去看爸爸打網球,那才好玩呢。”
  這個星期他得了三張貼紙,爸爸總算答應周六帶他去海洋館了,但事先聲明:下雨免談。
  星期五晚上,真的下雨了,鑫鑫的心裏很難受。爸爸安慰了他幾句,就忙著打電話約人第二天早上打球了。
  誰知道,第二天早上,天卻晴了!鑫鑫高興地跑出房間找爸爸,卻見爸爸已經拿好了球袋、換好了衣服,准備出門了。
  “爸爸,天晴了!”鑫鑫小聲說。
  “哦,晴了?好像是晴了。可是林叔叔他們還在等爸爸呢,昨天約好了——”爸爸邊支支吾吾邊往外走,眼睛有點不敢看他。
  鑫鑫突然大哭起來,拽著爸爸的球袋就賴在了地上:“你說話不算數!你不是好爸爸!不准走——”
  “放開!起來!”爸爸急了,“還有沒有規矩?造反了你?我說不去就不去!晴了也不去!我是你爸爸,你就得聽我的!”
  點評:
  這種“權威”只能讓孩子懾服,無法信服,因爲它給孩子傳達的信息是:人與人之間沒有道理可講,沒有是非可言,只有等級、尊卑、強弱。只要你是弱者,你就總不對;而只要你是強者,你就老正確。這會讓孩子在心裏忍著,心想長大再說。一旦長大,發現了自己的力量,感覺到自己成了氣候,孩子就要挑戰家長的權威,要奪權,要自己嘗嘗當權者的滋味。
  正確做法:
  想有權威,道理先行。讓道理來說話,比吹胡子瞪眼睛更有力、更有利。如果確實下雨,爸爸可以理直氣壯地去打球;但天確實晴了,這場球就無論如何打不得,哪怕約的歐普拉斯、是阿格西、是張德培!
  就算因不能悔約一定得去,也該跟兒子講道理,與他商量;擡出“老子”的頭銜來壓服孩子,是最笨、最無能的老子才會幹的事情。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養幼兒,從了解與接納開始

 

親子天下雜誌8 作者:李坤珊



美國的父母來找我,整個談話的重心,大部分都在說明他們的驚訝。他們驚訝自己的寶貝,居然知道這麼多、會做那麼多……。而台灣的父母呢?來找我問問題時,起頭句通常都是:「他已經Χ歲多了,但他還不會……?」不管是閱讀、畫畫、收玩具,還是禮貌和分享,都讓父母擔心。就更別說他們從媒體裡,不小心聽到的:「如果你的孩子還沒開始……,就已太遲了,」那種種的威脅了。我常常覺得,現代的父母好像是在驚嚇中帶小孩長大的。




以前,總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文化差異,沒啥可大驚小怪的,只不過是具有不同的「兒童觀」罷了!但經過這些年來,我愈來愈訝異的發現,這個被我「看小」的文化差異,是這樣深深的左右著我們對幼兒的了解和教養方式。我也愈來愈驚訝,這個聽起來「很容易替換」的文化差異,其實有個很深很深的根「尊重小孩」。而這個非本土的根,居然很難搖動我們對幼兒教養的國本。




尊重小孩


比如說,你一定聽聞那從嬰幼期開始,就要與他們共讀這個論點吧?但在我們還不真正熟悉這個非本土的根「尊重小孩」的內涵下,我們會自然而然的把「共讀要早」這件事,與「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的概念,做想當然爾的連結。結果就是,每年在台灣,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嬰幼兒還不會識字看書,需要那麼早跟他共讀嗎?」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以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為前提的。所以父母在與「不識字又不識圖」的嬰幼兒共讀時,甚少去挑出孩子還不知道這個和那個的缺失。他們反而去注意小孩,「哇,我的寶寶會一直呵呵笑、他會假裝吃那圖裡的東西、會一直想翻書、一看到書中的小鴨子就會去拿自己的耶……。」關注孩子所會的,和已經成就的,就會驚喜孩子每一步的成長過程,就會相信和接納孩子每一個時期的看書能力。


相反的,以「兒童是小大人」為內涵的教養,指標則放在已成熟的行為。所以成人在看孩子的一言一行時,會以成人的標準來檢測。在這樣的教養內涵下,父母與「不識字又不識圖」的嬰幼兒共讀時,就不由自主的挑出孩子還不知道這個和那個的不足處了。所以許多父母會問我:「他為什麼坐不住?不夠專心?只想自己翻書?一直重覆?如何讓他愛看書……?」關注孩子所不會的,就會擔心孩子的起步已輸或好像出差錯了。




硬性移植,容易水土不服


不諱言說,其實我們還不真正熟悉這個非本土的根「尊重小孩」的內涵。這個不熟悉,可能讓我們在執行五花八門的、那些進口、宣稱重要的教養撇步時,驚慌失措。這個不熟悉,也可能讓我們就以自己所熟悉的操作方式,硬套在新觀念上,甚至導致了隨意斷句般的文化移植。結果呢?弄得我們喪失了常識,也愈來愈怕帶小孩。只要仔細去分析年年進口、花團景簇的不同教養口號和教學法,不但消長甚快,面對的施行問題也都很類似的景況,你就不難了解,為什麼移植是這樣的困難。因為,硬性的移植,很容易落到水土不服的下場。而在消化和轉化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長度和努力,又很緩慢,也要有耐心來磨。想一蹴而幾,必定行之不遠。




例如幾年前,我受邀到台北學生的一家蒙特梭利幼兒園裡,看她們的教學現場。有一個四歲的小孩,跳到了工作櫃上,不肯下來。那個班上的一位老師,慢慢地走到櫃子旁,輕聲細語的一直對孩子說:「請你下來,這樣好危險。」那個孩子,一定是聽慣了這樣的「勸導」,充耳不聞,也置之不理。事後,我問那位老師為什麼她會那樣處理? 她回答說:「我想尊重小孩。」進一步的,她問我:「老師,要是你,你會如何處理呢?」我半開玩笑著說:「對那個孩子來說,引導過一次後,還不聽,我會像老鷹一樣,一把把他抓下來,因為他可能有生命危險。」




不把孩子看成小大人


「尊重小孩」,尤其是對幼兒,就是那麼一個我們自以為懂,卻打從根底,是個全新的觀念。「尊重」是什麼?它的第一步就是:「不把孩子看成小大人。」它是一種了解的努力,也是一種嘗試接納的學習。成人不但要想、也要努力了解現階段的幼兒他能做什麼?是怎麼做的?有了了解,他才可能接納現階段幼兒的喜怒哀樂、勇往和退縮,也才能斷定什麼時候要為孩子下決定。因為了解,成人才有可能學著如何「愛」現階段的幼兒。有了了解,你就會無法抗拒的愛上現階段的幼兒。


但「幼兒」這個時期,在我們的傳統隱形觀念裡,是個待「形塑」的黏土,是為日後成為大人的準備時期。既然待形塑,那教養工作的重點,就集中在:「它還不是什麼,所以讓我們想辦法把它變成什麼。」既是成人準備期,那所有的成長軌跡,都有缺失,有待改正得更好。




說穿了,我們是不是想在生命的初期,就為他樹立一個模子,一個大人想要的模子?但在「模子」的概念下,怎會看見和接納孩子真正是誰?真正想做什麼?甚至「現在」能做什麼?所以台灣許多父母,才會憂心忡忡的焦慮,他的幼兒還不會這個和那個。


在「模子」的概念下,我們也會失去「發現」生命的驚喜和熱情。因為,我們太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可以把站在眼前的這個幼小生命「從小看大」地看透。但生命的歷程實在太奇妙了,你不會知道站在你眼前的這個身高幾十公分的小人,他將來的路是怎麼轉彎的? 他有什麼特殊的才能?他具有怎樣的感動?他又會影響到哪一些人?每一個孩子,都是個謎。每一個孩子,也都充滿著驚喜。但假使有模子擋在你眼前,那你就無法發現每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性,是這麼有趣,也這麼迷人。




成為自己


每次有人訪問我,總喜歡問這麼一個問題:「在幼兒教育裡,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而我總會想起Stephen的故事……。他是個四歲的小孩,四年前,他在離開我的教室前,對我說:「Sandra, I don’t know why I am a good kid here, but I am bad everywhere.(我不知道為什麼,在這裡我是個好小孩,但在別的地方,我卻是個壞孩子?)」而我,卻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回答他。只能把這個過動、父母離異、一個星期去三個家的孩子,摟在懷裡,軟弱的淚流滿頰……




我問Stephen :「為什麼你會覺得在這裡,自己很好?」他搖晃著身子,以我常說的話來回答我:「Because I am important! (因為我很重要)」。我知道我無法改變他複雜的家庭背景,但至少,每天八個鐘頭裡,在我小小的教室屋簷下,他覺得自己的樣樣都重要,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好……


假如成為世界的公民,是我們對中小學孩子的教育目標的話,那我要說「成為自己」,則是幼兒教育的最重要目標。我們的幼兒從來到人間開始,他們是那樣一步步的發現:「喔,這是我的手嗎?我的手會張開呀?咦,我會笑喔?我一笑,他們就會好開心呀?……」換句話說,我們的幼兒的成長工作, 就是去發現有一個「我」。


仔細數一數幼兒的字彙量,你一定不難找到那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沒錯,就是「我」或「我的」。可千萬別把這個幼兒的自然現象,當成「人類本自私」的控訴!在人類成長的第一步裡,我們是從學會依賴,進程至獨立,是在愛自己中學會推及愛他人



在《親子天下》的這個新專欄裡,我想要與讀者分享的,就是幼兒的成長課題,他們努力成為自己的歷程,和身為成人的你可以怎樣陪他長大。不管是學習大小便控 制、學會說第一句話,或如何配合孩子的能力帶孩子看書……,「尊重小孩」是我與你溝通的基礎,「了解小孩」則是我澄清觀念的起點,而從那衍生而來的教養建 議,就是要導向「接納與欣賞孩子」的目標。


年復一年,平日在美國教書,暑假則回台灣演講。常常想:「為什麼台灣和美國兩地父母所問我的幼兒教養問題,是這麼的不同?」


我是一個平凡的媽媽、一位幼兒園老師,也是一個訓練幼兒園老師的老師。我和其他無數的你,都同站在每個孩子的起跑點上。是我們開啟了孩子的第一個信任和學校經驗,是我們陪著孩子走過每一個努力和平凡的今天。因為有你,我們孩子走的路會不一樣,請相信自己。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孩子言聽計從十大法寶 .



分類:幼教心得

2012/08/14 10:40







讓孩子言聽計從十大法寶


一、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稚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瞭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二、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 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 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三、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 反應就是破口大駡。此時,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 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四、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 待孩子。對此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 ,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五、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六、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七、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 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 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八、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九、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 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 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十、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 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 程 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 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孩子言聽計從十大法寶 .



分類:幼教心得

2012/08/14 10:40







讓孩子言聽計從十大法寶


一、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稚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瞭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二、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 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 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三、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 反應就是破口大駡。此時,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 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四、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 待孩子。對此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 ,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五、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六、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七、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 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 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八、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九、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 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 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十、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 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 程 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 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孩子言聽計從十大法寶 .



分類:幼教心得

2012/08/14 10:40







讓孩子言聽計從十大法寶


一、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稚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瞭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二、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 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 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三、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 反應就是破口大駡。此時,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 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四、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 待孩子。對此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 ,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五、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六、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七、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 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 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八、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九、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 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 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十、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 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 程 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 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耐心+技巧 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當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每個為人父母都很希望能快點聽到寶寶發出「ㄇㄚㄇㄚˊ」或「ㄅㄚㄅㄚˊ」的聲音,可以想見,當這兩個音出現時,即使不是太清楚、或是沒有太多認知,任何父母都會揚起驕傲的音調說:「寶寶好棒喲!」

的確,希望寶寶及早說話,是每個父母很大的期望。相反地,當寶寶到了三歲時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時,可能很多父母季開始憂心忡忡了。「我的寶寶是不是聽力有問 題?」「為什麼我和他說話,他都沒有反應?」「寶寶是不是舌頭有問題?是不是該去讓醫生剪舌根?」 



孩子說話的進度

到底寶寶多大會開始說話呢?學說話的進度又是如何呢?大體來說,一歲以前的嬰兒都會發出喃喃聲、牙牙學語,過了一歲,逐漸開始會說一些簡單的語彙。

通常六個月大以前的寶寶,會發出輕快、愉悅的漱口聲,接著能發出較長而且有音調變化的母音。六個月到一歲之間的寶寶,則會重複一些字辭,像是哇哇、答答、 打打、叭叭等,這些音調沒有什麼意義,而愈接近一歲時,他們漸漸能使用不同的聲音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十二個月到十五個月大左右,他們可能開始會說出生平的第一個字,不外乎「爸爸」「媽媽」等。通常女孩學說話比較早、也比較快,男孩發育比較晚一點,可能一歲半、甚至兩歲才會開始說比較多的辭彙。

兩歲之後,字彙增加的速度也變得很快,他們可以理解幾百個詞彙、也可以聽懂一些複雜句子的意思,他還會將一些會說的辭彙加以組合,譬如說,他會說「媽媽抱 抱」、「爸爸車車」等。當然,不同的情境,寶寶的說話就有不同意思,很可能是說「爸爸,我要坐車子出去」,或是「爸爸開車出去了」。

到了兩歲半之後,寶寶的詞彙增加很快速,幾乎每天都有新發現,心路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主任林麗英表示,這通常是人一生中詞彙學習最快速的階段,寶寶的詞彙 可能從兩百個增加到一千兩百個。他也能將詞彙組成簡單的句子,譬如他會說「爸爸買車車」「媽媽抱抱我」等,已經跳脫單純是名詞的組合,開始有了動詞或受詞 的使用。

至於三歲以上的孩子,大部分都可以了解長的句子及複雜的句子,並且能正確反應或回答。因為他的說話方式已經開始發展文法規則,句子中也會有「很多、很好、 這個、那個…..」等副詞或形容詞出現,有個孩子甚至會逐漸了解動詞的時態變化的不同,例如「走」和「走了」的區別。他們也會聽從兩到三個簡單指令,例如 「到房間去拿拖鞋、脫掉鞋子和衣服、到浴室去洗澡」。這時候,如果你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孩子幾乎都可以說出答案。而這個時期的語言表達,家人都可以百 分之百了解他所說的話,一般陌生人也可以了解七八成左右。

孩子到了四歲、五歲左右,陌生人已經都可以了解他所說的話,不過他可能會說出「我有一個新玩具,但是我破掉它。」類似這樣語法有問題的句子可能偶爾會發 生,但整體來說,他會和你順暢的對答,因此日常生活的溝通已經沒有問題。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會從一數到十,也會認識一些顏色、並說出顏色的名稱。孩子的發音 也大都很正確、口齒清晰。

六歲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小學了,當然他應該可以跟得上學校的學習進度,會讀、會寫,他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記得所學的點點滴滴。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小孩,語 言表達能力已經發展完成,因此可以很流利地敘述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由於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愈來愈緊密,他的說話表達方式會更多元化。




如何陪伴孩子學說話

小奇的媽媽希望小甜快點會說話,因此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和三個月大的小奇甜蜜對話,問他「小奇好乖,起床了」「小奇最乖,想喝奶還是喝水呢?」雖然小奇根 本聽不懂,不過媽媽還是運用各種場合和小奇說話,小奇一天天長大,對於媽媽的聲調似乎愈來愈有反應,媽媽說話時,他會聚精會神地看著媽媽,也會轉動他的頭 尋找媽媽的聲音來源,漸漸地,還會咿咿呀呀地和媽媽「說話」。也許小奇和媽媽都不懂對方講什麼,不過小奇顯然對「說話」已經有了很濃厚的興趣。

讓寶寶及早開口說話,最基本的就是父母得花時間和他「對話」。即使幾個月大的寶寶沒有什麼反應,也應該不厭其煩和他說話。其實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對於聲音就 已經很敏感。研究發現,媽媽懷孕時,如果每晚睡前固定放一段故事錄音帶,等到寶寶出生後也讓他聽故事,在播放好幾個故事中,穿插懷孕時同樣那一段故事時, 正在喝奶的寶寶會有吸吮比較急促的情況,顯然寶寶對於他曾經熟悉的故事音調特別有反應的。因此寶寶出生後,媽媽也應該常常唸故事書給他聽。無論是童話故 事、圖畫書、或是小百科等書籍都可以,不會說話的寶寶聽不懂也沒關係,媽媽可以抱著寶寶,以輕柔的音調帶領寶寶進入文字圖畫的世界,讓寶寶覺得聽故事是一 種享受。

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教授張湘君說,每天用文字按摩寶寶的腦細胞,對寶寶的智能有很大幫助!如果從小就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讓孩子接觸閱讀、接觸故事,孩子的語言學習會突飛猛進,當然孩子也會因此奠定喜愛閱讀的習慣。

當寶寶逐漸長大開始對週遭事物有反應,逐漸了解你說話的意義時,更要多說話和他積極互動。可以設計一些小遊戲,讓寶寶在日常生活的互動中就能培養說話的能 力。最基本的,可以先教導寶寶認識頭、眼睛、鼻子等五官。建議媽媽把寶寶抱在懷中,摸著寶寶的頭說「這是寶寶的頭」、摸著寶寶的手說「這是小手」,不斷反 覆地說給寶寶聽,慢慢地引導寶寶開口說出這些五官。

也可以拿著色彩板,告訴寶寶這是紅色、黃色,當他穿著紅色衣服時,趁勢教他「這是紅色的」,當吃香蕉時,也告訴他「香蕉是黃色的」。總之,從生活點點滴滴中,認識色彩、說出色彩。

拿著圖畫卡來說故事也是一種好方式,因為圖畫卡繽紛的色彩最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在說圖畫故事時,還可以拿一些道具玩具結合,例如,說到「泡泡龍出去玩 球」,就可以拿起球,陪著寶寶一起玩耍。透過手的把玩、操作,將圖、文和玩具、實物結合,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




父母須避免的五大錯誤

父母期望孩子及早說話、贏在起跑點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如果太心急而有一些教導上的錯誤,反而會適得其反,心路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林麗英主任特別提醒父母以下幾個方向:

1.不要用疊音字

我們經常聽到父母會對孩子說:「寶寶,你今天吃飯飯了沒?」「寶寶今天穿這個衣衣好漂漂!」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不太好的。父母在教導來子說話時,不要強化孩 子的疊音字,例如應該教「貓咪」,而不是「咪咪」,應該說「漂亮」,而不是說「漂漂」。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該讓孩子自然而然知道正確的說法,也訓練他 說多音字和短句。

2.有效地導正發音

兩歲以前的孩子,說話發音常常都不準確,千萬不要把孩子不準確的發音當作好玩,故意去逗弄他,或者故意去學他錯誤的發音,小孩子並不清楚自己發音準不準 確,如果大人抱持好玩的心態,他只會覺得很好玩,以後當錯誤的發音固定下來,想要改也很困難。

3.說話要自然

教導孩子學說話,不要太重視嘴型,太過於矯情反而扭曲了語言的本質,同時孩子也不容易了解語言發音的真實性,自然讓孩子習慣你講話的速度方式是最好的。

4.親自跟孩子對話

很多人喜歡購買錄音帶或是CD來協助孩子聽故事學說話,雖然聽故事很有趣,也是學習一種好的方式,不過千萬不能依賴這種單向式學習,靠著機器來學說話,不 僅很被動,而且孩子根本不可能培養好的表達方式,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多和孩子互動說話才有幫助。

5.多點耐心去引導

孩子初學說話時,難免會有口齒不清的情況,或是語意表達不明,父母千萬不要大聲訓斥他。可以常常發現一些案例,媽媽聽到小明說話「我…我…今天在學…校被 欺……」媽媽可能很嚴厲斥責小明:「說清楚一點,每次說話都口吃不清楚,教你很多次了都一樣。再一次、快點再說一次。」媽媽的大聲訓斥可能讓小明講話更結 巴了。其實約有五分之二的口吃幼童會持續一兩年,有個要到十歲左右口吃才會消失,真正需要治療的個案約佔全人口的百分之一。口吃原因很多,可能是遺傳、中 樞神經病變、環境壓力等,讓幼童在學說話過程中屢受挫折,而愈來愈失去信心,演變成緊張、逃避,讓口吃惡性循環。因此若是孩子有說話不清楚現象,父母一定 要有耐心教導,不要大聲訓斥或是恥笑他,否則只有負面效果。



孩子不會說話的可能病因

每個孩子學說話的進度的確會有差異,不過有些孩子到了三歲還不會叫媽媽、爸爸,或是到了四歲仍說不出有意義的詞彙,這些都有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的徵兆。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呢?

1.腦部發育:可能有先天的障礙、天生智能不足,或腦部受傷的影響…等。

2.聽力功能:可能是因為聽力有問題,沒有聽力當然就無法學習說話。

3.口腔功能:有的孩子在吸奶吃東西時常常滴落、或是一直流口水不停,這都顯示口腔發育可能出了問題。

4.很少互動:有些孩子因為長期生病,可能遊戲機會或是和其他人互動機會減少,因此不如健康的孩子順利學習語言。

5.個性內向:有些孩子天生性格過於內向、畏縮,天生學習力差,因此幾乎都不會開口,若是沒有適時教導,將陷入語言發展遲緩。

至於如何發現孩子可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呢?首先要觀察孩子在六七個月左右是不是對聲音會有反應。如果你跟寶寶說話,他幾乎沒有任何臉部表情,在旁邊叫 他,也不會轉頭,可能他的聽力的確有問題。或是到了兩足歲,卻一直沒有任何詞彙出現;到了三歲,沒有說過任何簡單的句子;三歲以後的講話仍然結結巴巴不清 楚,父母都難以理解。甚至年紀愈大愈不願意說話。

若是有以上這些情況,就應該求助專業意見,及早做妥善處理。不過專家特別提醒,有些孩子昰屬於「大雞晚啼」型,不是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都很快,因此如果孩 子稍微晚熟,也不會過度緊張。當然,也不能忽略觀察孩子,當發現孩子真的有語言表達上的困擾,就應該及早求助專家協助,千萬不要抱持著「長大一點就好了」 或是「舌根剪一剪」的想法。








寶寶不說話,該怎麼辦?

A. 部分醫院有針對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的治療,尋求協助
B 坊間學術單位、心路基金會等公益團體也有專業人員可以諮詢
C. 和專業人員合作一起參與學習解決計畫
D. 以耐心愛心陪著寶寶學說話是最佳良藥
E. 不要一次長時間強迫學習,讓孩子更失去開口的興趣


 


媽媽如何與學說話的寶寶互動?

A.可以多讓寶寶學習口腔動作

例如可以陪寶寶玩吹氣的遊戲,讓寶寶不斷向羽毛吹氣,保持羽毛在空氣中飄浮不落下。或是讓寶寶用吸管吸住一張小紙片,讓他支撐一段時間,這些可以訓練嘴部的肌肉。

B.多訓練寶寶嘴唇和舌頭等發音器官的協調性

例如喊寶寶一起來比賽,看誰發出的動物叫聲比較像,特別記得,當你在發出動物叫聲要寶寶來模仿時,必須站在和他差不多的高度,好讓他可以看到你的嘴型。

C.要說得巧,就先說得好

其實吃得好不只是營養問題,也要注意從吃的過程中去訓練口腔動作。例如長期吸奶嘴的孩子,因為很少咀嚼,可能口腔發展就會比較遲緩,建議父母及早減少孩子使用奶瓶,不要孩子一哭,就習慣性地塞奶瓶堵住他的嘴。

D.即使再忙,每天要固定撥一點時間說故事

陪著孩子說一段床邊故事,不僅讓孩子身心上感到舒服安慰,孩子每天聽故事對語言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未來孩子自然而然會很愛閱讀。

E.把握適當時機教孩子說話

例如當你拿著圖畫卡要孩子說「汽車」時,如果孩子遲遲不開口,反而拿起床邊的「筆」塗鴉起來,不要一昧斥責他不說汽車,心頭就該趁機轉個彎對他說,這是「筆」,可以「畫圖」。讓他練習說。

F.找出適合孩子的遊戲

如果要設計遊戲教導學習語文,應該考量適不適合小孩的年紀,也得考量一次遊戲的時間不要太久,否則孩子可能會因為疲倦不耐煩,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G.別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當你聽到孩子可能說出一些奇怪的句子或是不合文法的用語時,不要一昧糾正他,給他一點空間發揮,逐漸引導他正確的使用方法,才不會讓他覺得學習語文很無趣。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耐心+技巧 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當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每個為人父母都很希望能快點聽到寶寶發出「ㄇㄚㄇㄚˊ」或「ㄅㄚㄅㄚˊ」的聲音,可以想見,當這兩個音出現時,即使不是太清楚、或是沒有太多認知,任何父母都會揚起驕傲的音調說:「寶寶好棒喲!」

的確,希望寶寶及早說話,是每個父母很大的期望。相反地,當寶寶到了三歲時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時,可能很多父母季開始憂心忡忡了。「我的寶寶是不是聽力有問 題?」「為什麼我和他說話,他都沒有反應?」「寶寶是不是舌頭有問題?是不是該去讓醫生剪舌根?」 



孩子說話的進度

到底寶寶多大會開始說話呢?學說話的進度又是如何呢?大體來說,一歲以前的嬰兒都會發出喃喃聲、牙牙學語,過了一歲,逐漸開始會說一些簡單的語彙。

通常六個月大以前的寶寶,會發出輕快、愉悅的漱口聲,接著能發出較長而且有音調變化的母音。六個月到一歲之間的寶寶,則會重複一些字辭,像是哇哇、答答、 打打、叭叭等,這些音調沒有什麼意義,而愈接近一歲時,他們漸漸能使用不同的聲音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十二個月到十五個月大左右,他們可能開始會說出生平的第一個字,不外乎「爸爸」「媽媽」等。通常女孩學說話比較早、也比較快,男孩發育比較晚一點,可能一歲半、甚至兩歲才會開始說比較多的辭彙。

兩歲之後,字彙增加的速度也變得很快,他們可以理解幾百個詞彙、也可以聽懂一些複雜句子的意思,他還會將一些會說的辭彙加以組合,譬如說,他會說「媽媽抱 抱」、「爸爸車車」等。當然,不同的情境,寶寶的說話就有不同意思,很可能是說「爸爸,我要坐車子出去」,或是「爸爸開車出去了」。

到了兩歲半之後,寶寶的詞彙增加很快速,幾乎每天都有新發現,心路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主任林麗英表示,這通常是人一生中詞彙學習最快速的階段,寶寶的詞彙 可能從兩百個增加到一千兩百個。他也能將詞彙組成簡單的句子,譬如他會說「爸爸買車車」「媽媽抱抱我」等,已經跳脫單純是名詞的組合,開始有了動詞或受詞 的使用。

至於三歲以上的孩子,大部分都可以了解長的句子及複雜的句子,並且能正確反應或回答。因為他的說話方式已經開始發展文法規則,句子中也會有「很多、很好、 這個、那個…..」等副詞或形容詞出現,有個孩子甚至會逐漸了解動詞的時態變化的不同,例如「走」和「走了」的區別。他們也會聽從兩到三個簡單指令,例如 「到房間去拿拖鞋、脫掉鞋子和衣服、到浴室去洗澡」。這時候,如果你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孩子幾乎都可以說出答案。而這個時期的語言表達,家人都可以百 分之百了解他所說的話,一般陌生人也可以了解七八成左右。

孩子到了四歲、五歲左右,陌生人已經都可以了解他所說的話,不過他可能會說出「我有一個新玩具,但是我破掉它。」類似這樣語法有問題的句子可能偶爾會發 生,但整體來說,他會和你順暢的對答,因此日常生活的溝通已經沒有問題。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會從一數到十,也會認識一些顏色、並說出顏色的名稱。孩子的發音 也大都很正確、口齒清晰。

六歲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小學了,當然他應該可以跟得上學校的學習進度,會讀、會寫,他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記得所學的點點滴滴。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小孩,語 言表達能力已經發展完成,因此可以很流利地敘述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由於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愈來愈緊密,他的說話表達方式會更多元化。




如何陪伴孩子學說話

小奇的媽媽希望小甜快點會說話,因此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和三個月大的小奇甜蜜對話,問他「小奇好乖,起床了」「小奇最乖,想喝奶還是喝水呢?」雖然小奇根 本聽不懂,不過媽媽還是運用各種場合和小奇說話,小奇一天天長大,對於媽媽的聲調似乎愈來愈有反應,媽媽說話時,他會聚精會神地看著媽媽,也會轉動他的頭 尋找媽媽的聲音來源,漸漸地,還會咿咿呀呀地和媽媽「說話」。也許小奇和媽媽都不懂對方講什麼,不過小奇顯然對「說話」已經有了很濃厚的興趣。

讓寶寶及早開口說話,最基本的就是父母得花時間和他「對話」。即使幾個月大的寶寶沒有什麼反應,也應該不厭其煩和他說話。其實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對於聲音就 已經很敏感。研究發現,媽媽懷孕時,如果每晚睡前固定放一段故事錄音帶,等到寶寶出生後也讓他聽故事,在播放好幾個故事中,穿插懷孕時同樣那一段故事時, 正在喝奶的寶寶會有吸吮比較急促的情況,顯然寶寶對於他曾經熟悉的故事音調特別有反應的。因此寶寶出生後,媽媽也應該常常唸故事書給他聽。無論是童話故 事、圖畫書、或是小百科等書籍都可以,不會說話的寶寶聽不懂也沒關係,媽媽可以抱著寶寶,以輕柔的音調帶領寶寶進入文字圖畫的世界,讓寶寶覺得聽故事是一 種享受。

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教授張湘君說,每天用文字按摩寶寶的腦細胞,對寶寶的智能有很大幫助!如果從小就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讓孩子接觸閱讀、接觸故事,孩子的語言學習會突飛猛進,當然孩子也會因此奠定喜愛閱讀的習慣。

當寶寶逐漸長大開始對週遭事物有反應,逐漸了解你說話的意義時,更要多說話和他積極互動。可以設計一些小遊戲,讓寶寶在日常生活的互動中就能培養說話的能 力。最基本的,可以先教導寶寶認識頭、眼睛、鼻子等五官。建議媽媽把寶寶抱在懷中,摸著寶寶的頭說「這是寶寶的頭」、摸著寶寶的手說「這是小手」,不斷反 覆地說給寶寶聽,慢慢地引導寶寶開口說出這些五官。

也可以拿著色彩板,告訴寶寶這是紅色、黃色,當他穿著紅色衣服時,趁勢教他「這是紅色的」,當吃香蕉時,也告訴他「香蕉是黃色的」。總之,從生活點點滴滴中,認識色彩、說出色彩。

拿著圖畫卡來說故事也是一種好方式,因為圖畫卡繽紛的色彩最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在說圖畫故事時,還可以拿一些道具玩具結合,例如,說到「泡泡龍出去玩 球」,就可以拿起球,陪著寶寶一起玩耍。透過手的把玩、操作,將圖、文和玩具、實物結合,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




父母須避免的五大錯誤

父母期望孩子及早說話、贏在起跑點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如果太心急而有一些教導上的錯誤,反而會適得其反,心路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林麗英主任特別提醒父母以下幾個方向:

1.不要用疊音字

我們經常聽到父母會對孩子說:「寶寶,你今天吃飯飯了沒?」「寶寶今天穿這個衣衣好漂漂!」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不太好的。父母在教導來子說話時,不要強化孩 子的疊音字,例如應該教「貓咪」,而不是「咪咪」,應該說「漂亮」,而不是說「漂漂」。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該讓孩子自然而然知道正確的說法,也訓練他 說多音字和短句。

2.有效地導正發音

兩歲以前的孩子,說話發音常常都不準確,千萬不要把孩子不準確的發音當作好玩,故意去逗弄他,或者故意去學他錯誤的發音,小孩子並不清楚自己發音準不準 確,如果大人抱持好玩的心態,他只會覺得很好玩,以後當錯誤的發音固定下來,想要改也很困難。

3.說話要自然

教導孩子學說話,不要太重視嘴型,太過於矯情反而扭曲了語言的本質,同時孩子也不容易了解語言發音的真實性,自然讓孩子習慣你講話的速度方式是最好的。

4.親自跟孩子對話

很多人喜歡購買錄音帶或是CD來協助孩子聽故事學說話,雖然聽故事很有趣,也是學習一種好的方式,不過千萬不能依賴這種單向式學習,靠著機器來學說話,不 僅很被動,而且孩子根本不可能培養好的表達方式,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多和孩子互動說話才有幫助。

5.多點耐心去引導

孩子初學說話時,難免會有口齒不清的情況,或是語意表達不明,父母千萬不要大聲訓斥他。可以常常發現一些案例,媽媽聽到小明說話「我…我…今天在學…校被 欺……」媽媽可能很嚴厲斥責小明:「說清楚一點,每次說話都口吃不清楚,教你很多次了都一樣。再一次、快點再說一次。」媽媽的大聲訓斥可能讓小明講話更結 巴了。其實約有五分之二的口吃幼童會持續一兩年,有個要到十歲左右口吃才會消失,真正需要治療的個案約佔全人口的百分之一。口吃原因很多,可能是遺傳、中 樞神經病變、環境壓力等,讓幼童在學說話過程中屢受挫折,而愈來愈失去信心,演變成緊張、逃避,讓口吃惡性循環。因此若是孩子有說話不清楚現象,父母一定 要有耐心教導,不要大聲訓斥或是恥笑他,否則只有負面效果。



孩子不會說話的可能病因

每個孩子學說話的進度的確會有差異,不過有些孩子到了三歲還不會叫媽媽、爸爸,或是到了四歲仍說不出有意義的詞彙,這些都有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的徵兆。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呢?

1.腦部發育:可能有先天的障礙、天生智能不足,或腦部受傷的影響…等。

2.聽力功能:可能是因為聽力有問題,沒有聽力當然就無法學習說話。

3.口腔功能:有的孩子在吸奶吃東西時常常滴落、或是一直流口水不停,這都顯示口腔發育可能出了問題。

4.很少互動:有些孩子因為長期生病,可能遊戲機會或是和其他人互動機會減少,因此不如健康的孩子順利學習語言。

5.個性內向:有些孩子天生性格過於內向、畏縮,天生學習力差,因此幾乎都不會開口,若是沒有適時教導,將陷入語言發展遲緩。

至於如何發現孩子可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呢?首先要觀察孩子在六七個月左右是不是對聲音會有反應。如果你跟寶寶說話,他幾乎沒有任何臉部表情,在旁邊叫 他,也不會轉頭,可能他的聽力的確有問題。或是到了兩足歲,卻一直沒有任何詞彙出現;到了三歲,沒有說過任何簡單的句子;三歲以後的講話仍然結結巴巴不清 楚,父母都難以理解。甚至年紀愈大愈不願意說話。

若是有以上這些情況,就應該求助專業意見,及早做妥善處理。不過專家特別提醒,有些孩子昰屬於「大雞晚啼」型,不是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都很快,因此如果孩 子稍微晚熟,也不會過度緊張。當然,也不能忽略觀察孩子,當發現孩子真的有語言表達上的困擾,就應該及早求助專家協助,千萬不要抱持著「長大一點就好了」 或是「舌根剪一剪」的想法。








寶寶不說話,該怎麼辦?

A. 部分醫院有針對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的治療,尋求協助
B 坊間學術單位、心路基金會等公益團體也有專業人員可以諮詢
C. 和專業人員合作一起參與學習解決計畫
D. 以耐心愛心陪著寶寶學說話是最佳良藥
E. 不要一次長時間強迫學習,讓孩子更失去開口的興趣


 


媽媽如何與學說話的寶寶互動?

A.可以多讓寶寶學習口腔動作

例如可以陪寶寶玩吹氣的遊戲,讓寶寶不斷向羽毛吹氣,保持羽毛在空氣中飄浮不落下。或是讓寶寶用吸管吸住一張小紙片,讓他支撐一段時間,這些可以訓練嘴部的肌肉。

B.多訓練寶寶嘴唇和舌頭等發音器官的協調性

例如喊寶寶一起來比賽,看誰發出的動物叫聲比較像,特別記得,當你在發出動物叫聲要寶寶來模仿時,必須站在和他差不多的高度,好讓他可以看到你的嘴型。

C.要說得巧,就先說得好

其實吃得好不只是營養問題,也要注意從吃的過程中去訓練口腔動作。例如長期吸奶嘴的孩子,因為很少咀嚼,可能口腔發展就會比較遲緩,建議父母及早減少孩子使用奶瓶,不要孩子一哭,就習慣性地塞奶瓶堵住他的嘴。

D.即使再忙,每天要固定撥一點時間說故事

陪著孩子說一段床邊故事,不僅讓孩子身心上感到舒服安慰,孩子每天聽故事對語言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未來孩子自然而然會很愛閱讀。

E.把握適當時機教孩子說話

例如當你拿著圖畫卡要孩子說「汽車」時,如果孩子遲遲不開口,反而拿起床邊的「筆」塗鴉起來,不要一昧斥責他不說汽車,心頭就該趁機轉個彎對他說,這是「筆」,可以「畫圖」。讓他練習說。

F.找出適合孩子的遊戲

如果要設計遊戲教導學習語文,應該考量適不適合小孩的年紀,也得考量一次遊戲的時間不要太久,否則孩子可能會因為疲倦不耐煩,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G.別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當你聽到孩子可能說出一些奇怪的句子或是不合文法的用語時,不要一昧糾正他,給他一點空間發揮,逐漸引導他正確的使用方法,才不會讓他覺得學習語文很無趣。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 多對話少訓話【文/陳美惠】


 


每次在教育現場聽到家長提到:「老師,我的孩子……實在讓我很煩惱,已經講過很多次了,他都還是這樣……」我可以理解家長的焦慮,但也同意「孩子是家長的鏡子」這句話──也就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個孩子,是我們把他教養成這樣的,不是嗎?


 


教出一個會思考、獨立自主的孩子,是教育的口號,也是天下父母的期待。可是我們也看到很多師長用了不適當的方式,卻想成就這些目標。


 


家長期待孩子可以有生活能力,我們卻發現有些孩子吃西瓜竟不知道西瓜有籽,因為有疼惜他們的爸媽把籽都剔掉了;也常見有些孩子上下學,背書包這件事總是有人代勞……。我們期待孩子有思考能力,卻發現有些家庭已經將孩子一整天的時間都安排了「有益身心發展」的活動,唯恐他們蹉跎年少歲月;對於孩子犯錯,有些師長不是輕忽就是嚴厲懲罰,導致孩子無法從錯誤中學習。


 


以上淺談的例子,父母都是「為孩子好」,心意非常可以理解,但它不是「尚方寶劍」,教養的方式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


 


<專家出招>現場實例你可以這樣說


舉個教育現場的例子,大約10年前,我在服務的學校大門外,看到一個受了傷的大班孩子,怯懦地走向他的父親 父親用了「訓話」的方式,處理了這個事件:


父親:「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叫你走路要小心,都沒在聽」(狀況糟一點還會「出手」讓孩子再受傷一次)。


 


孩子:「我有啊!都是那個XXX他不好好走路撞到我啦!活該,他也受傷了!」


 


父親:「以後少跟XXX一起玩,免得又惹事,聽到沒?」


 


然後悻悻然的父親帶著「做錯事」的孩子離開了。


 


這個事件,如果父親可以這樣「對話」:


父親:「你受傷了呀,很痛吧!」(1


 


孩子:「是啊!XXX撞我的!」(2


 


父親:「讓我看看你的傷口。」「看起來還好,我教你怎麼處理這樣的傷口。」「那XXX有受傷嗎?」(3


 


孩子:「好像也受傷了。」(4


 


父親:「明天你到學校看看XXX受傷有沒有好一點?」(5


 


我想這時候我們會看到,慈愛的父親牽著心靈受到安撫的孩子,溫馨的離開校園。


 


這樣的「對話」內容,是一種面對孩子的態度,我們一起來分析對話背後的意涵。


1)父親見到孩子受傷,先同理了孩子的心理及生理的狀態


2)孩子得到支持,可以做冷靜的陳述,沒有先逃避責任責怪他人


3父親先關注傷口,而不是關注是誰讓孩子受傷?或者責怪自己的孩子不小心。


4孩子在這個對話中,學習到同時要關懷別人。


5父親用關懷的「對話」,代替「到底是誰的錯?該指責誰?」「訓話」方式,做為結尾。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件會發生,如果能夠把握這些機會跟孩子「對話」,雖然比較費時,可是孩子會有所學習與累積,未來孩子也會產生「對話」的能力,這能力將終身受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ug/14/today-family1.htm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快樂家教”50

    幼稚園


  1. 當孩子鬧情緒時,請不要恐嚇孩子:你再鬧,就讓幼稚園的老師把你關起來。
  2. 請不要誇大幼稚園的美好:幼稚園裏什麼都有。
  3. 請給孩子準備便於穿脫、透氣功能好的衣褲、鞋襪,最好不要穿背帶褲、連褲襪。
  4. 孩子如果還不會穿脫褲子,請教會孩子在出現便意時,及 時向 老師尋求幫助。
  5. 送孩子入園時,家長不要與孩子過多糾纏,請給孩子一個堅定的微笑,並進行積極暗示:寶貝今天一定會過得非常快樂。
  6.接孩子離園時,請不要過於緊張,開口就問: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呀?
  7.請嘗試與孩子重溫快樂:今天你過得快樂嗎?幼稚園裏發生什麼有趣的事了嗎?
  8.請教給孩子正確的與人交往的方式,切忌動手打人或咬人。
  9.如無特殊事宜,家長請不要中途來探望孩子。
  10.請教孩子辨識自己的物品,如衣褲、鞋襪、手帕、玩具等。
  11.孩子如有特殊病症或對某種食物過敏,請在入園時及時告知教師及保健醫生。
  12.請堅持送孩子入園。當孩子因病不能入園時,別說:算了算了,病了還上什麼幼稚園。最好告訴孩子:今天生病了可能不能上幼稚園了,沒關係,等我們好了再高高興興地上幼稚園。
  13. 為安全起見,接孩子離園時,請領著孩子跟老師說聲再見
  14.請當著眾人的面大聲表揚你的孩子。如我們家寶寶現在上幼稚園都不哭了,真棒!”“上了幼稚園後,吃飯可乖了。
  15.在家休息時,請儘量與幼稚園的作息時間安排保持一致。
 


   小學
  16.請別嚇唬孩子:你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學校去,讓老師好好管教你坐不住,老師就會罰你的站
  17.請別打擊孩子:上學一坐就是一天,你這調皮,看你麼辦哦。
  18.請別詢問孩子: 今天有沒有挨老師批評?你們班有沒有同學欺負你?
  19.請別同情孩子:吃飽了嗎,學校的飯菜沒有家裏好吃吧?真造孽!
  20.請別動不動責駡孩子:你怎麼這笨,這簡單的題都算不清白。
  21.教會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避免引發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誤會。
  22.請鼓勵孩子獨立做作業,家長不要陪做,這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23.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時,家長不要打麻將或將電視的音量開得過大。
  24.有必要向孩子強調安全用筆,不要拿筆尖對著他人或自己。
  25.整理書包、背書包是孩子的事,家長最好不要插手。
  26. 孩子完成作業後,家長請及時認真檢查, 已閱 不是隨便簽的。
  27.孩子因賴床導致遲到,或因個人的原因造成作業未能按時完成的,家長請不要幫孩子撒謊、找藉口。


  28.學校安排孩子值日做清潔時,家長不要越俎代庖,告訴孩子:你是班級的主人,這是你應該做的。
  29.請合理安排孩子的零花錢金額,以免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
  30.請給孩子一些玩的時間。

 
 
國中
  31.請不要雙眼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考試分數:這回摸底考試考了第幾名?
  32.請不要剝奪孩子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最好別跟孩子說:你搞好學習就行了,別的事不要你管。
  33.當孩子成績出現下滑時,請及時與孩子分析原因,不要威脅孩子:下次要是再考成這樣就會麼樣麼樣。
  34.請不要盲目攀比,用別人孩子的長處比照自己孩子的短處,總是把你看看人家……”掛在嘴邊。
  35.當孩子有所進步時,請給孩子一個賞識的表情,並告訴他:你所付出的努力,我都看在眼裏呢。
  36.請給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間和時間,不要充當監控器
  37.對孩子擔任班幹部一事,請尊重孩子的意見,最好不要以現在學習任務這麼重,當班幹部吃力不討好加以勸阻。
  38.開完家長會後,請將老師的表揚放大,把老師的批評以建議的方式委婉地轉達給孩子。
  39.孩子對友誼的渴望進一步加強,請給孩子一定的交友空間,不要在孩子的面前直斥他的種種不良。
  40.與孩子發生矛盾時,請不要再用簡單粗暴的打罵方式來維護你的威信。

  
高中


  41.當孩子抱怨對學校或班級不滿時,家長請不要輕易跟孩子許下轉學、轉班的承諾。
  42.當孩子表現出對某個異性有特殊的好感時,家長不要如臨大敵,與其幻想用隔離、訓斥等快刀斬亂麻的方法加以制止,不如找機會說說自己的青春往事。
  43.請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復嘮叨一句話:你要抓緊時間搞學習呀!
  44. 當孩子的學業不見起色時,請不要妄下定論:你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
  45. 請不要給孩子增添心理負荷:你是我們全家的希望,將來一定要考個好大學。
  46.當孩子對某個老師表示反感時,家長可以跟老師溝通瞭解情況,不要片面地認同孩子的觀點。
  47.當孩子表示對某個同學看不慣時,家長不要充耳不聞,耐心聽完孩子的抱怨後,請告訴孩子:做好你自己。
  48.請不要在孩子學習時,時不時送吃的送喝的。你的這種關懷,在不經意中可能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49. 請不要在未征得孩子的同意之前,一意孤行翻查孩子的抽屜或櫃子。
  50.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時,請先按捺住你想發火的衝動,拍拍孩子的肩膀,告訴他你可以理解他的心情,只希望他在決定放棄某件事前先盡力而為。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love-0406/article?mid=8142&prev=8143&l=a&fid=27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健全人格十要點


    家長應把培植健全人格當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視和加強對孩子良好道德的培養,戒除家庭教育中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從而有效地建構兒童的健全人格。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這麼這樣笨啊!每當這類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


     


不要恐嚇孩子


    採用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也會減弱他的自我觀念。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就要你好看!每當孩子聽了這些話,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不要賄賂孩子


    有些父母許諾孩子,如果讀書成績好,就給買什麼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這不是個好辦法。 這樣的賄賂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這樣不利於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


   


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敢這樣了。可不一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地罵道:你答應媽媽的,怎麼又不乖啦?媽媽應該知道,許諾和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會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過度保護和監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養。因為當父母過分監督孩子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絕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過分嘮叨不休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不快的感覺。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父母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兒要他做什麼,同時,也可以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說:喔,媽媽,我非要現在進來嗎?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對撫育出獨立而自我調節的人,這種做法是無效的。


   


 不要過分縱容孩子


    縱容孩子並不利於孩子本身。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裏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展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育他。


   


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


    假如你希望一個兩歲的孩子同五歲的孩子一樣循規蹈矩,只會使他自覺無能。因為你期望於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準,這對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love-0406/article?mid=8146&prev=8147&next=8145&l=a&fid=27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溝通原則十五條







一、講出來
尤其是坦白的講出來你內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絕對不是批評、責備、抱怨、攻擊。

二、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不攻擊、不說教批評、責備、抱怨.、攻擊這些都是溝通的劊子手,只會使事情惡化。

三、互相尊重只有給予對方尊才有溝通,若對方不尊重你時,你也要適當的請求對方的尊重,否則很難溝通。

四、絕不口出惡言惡言傷人,就是所謂的【禍從口出】。

五、不說不該說的話如果說了不該說的話,往往要花費極大的代價來彌補,正是所謂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甚至於還可能造成無可彌補的終生遺憾哩!所以溝通不能夠信口雌黃、口無遮攔,但是完全不說話,有時後也會變得更惡劣。

六、情緒中不要溝通,尤其是不能夠做決定情緒中的溝通常常無好話,既理不,也講不明;尤其在情緒中,很容易衝動而失去理性;如:吵的不可開交的夫妻,反目成仇的父母子女,對峙已久的上司下屬,尤其是不能夠在情緒中做出情緒性,衝動性的【決定】,這很容易讓事情不可挽回,令人後悔。

七、理性的溝通,不理性不要溝通:不理性只有爭執的份,不會有結果,更不可能有好結果,所以,這種溝通無濟於事。

八、覺知:不只是溝通才需要覺知,一切都需要......如果自己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如不想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時,最好的辦法是什麼?(我錯了),這就是一種覺知。

九、承認我錯了:承認我錯了是溝通的消毒劑,可解凍,改善與轉化溝通的問題;就一句:我錯了!勾銷了多少人的新仇舊恨,化解掉多少年打不開的死結,讓人豁然開朗,放下武器,重新面對自己,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甚至於我是誰?在這浩瀚的宇宙洪流裡,人最在意的就是【我】,如果有人不尊重我.打壓我.欺負我或侮辱我時,即使是親如父子,都可能反目成仇,偏淚一點的,離家出走還算什麼,死給你看的例子都屢見不鮮哩

十、說對不起:說對不起,不代表我真的做了什麼天大的錯誤或傷天害理的事,而是一種軟化劑,使事情終有【轉圜】的餘地,甚至於還可以創造【天堂】;其實有時候你也真的是大錯特錯,死不認錯就是一件大錯特錯的事。
十一、讓奇蹟發生如今自己願意互相認錯,就是在替自己與 家人創造了天堂與奇蹟;化不可能為可能。

十二、愛一切都是愛,【愛是最偉大的治療師】。

十三、等待轉機如果沒有轉機,就要等待;急只會治絲益棼;當然,不要空等待,成果就會從天下掉下來,還是要你自己去努力,但是努力並不一定會有結果,或捨本逐末;但若不努力時,你將什麼都沒有。

十四、耐心 等待唯一不可少的是耐心,有志者事竟成。

十五、智慧智慧使人不執著,而且福至心靈不論發生什麼事,你都要【講出來】、【表示意見】、【跟他溝通】、【關懷他】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love-0406/article?mid=8218&prev=8219&next=8217&l=a&fid=16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你親子(寶寶)交流50妙招


   寶寶最好的學習範本就是你。跟寶寶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大笑——每天的親子交流就是最有效的學習。但有的時候,你是不是很難想到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新方法。給你推介50種有趣、科學的親子招術,相信一定能激發你的靈感! 


     1.眼神的交流。當可愛的寶寶睜開雙眼時,你一定要把握住這短暫的第一時刻,用溫柔地延伸凝視她。要知道,嬰兒早期就能認清別人的臉,每次當他看著你的時候,都在加深對你的記憶。


      2.呀呀兒語。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張天真無邪,不諳世事的小臉,但不妨給他一點機會,讓他也能和你交談。很快,他就會捕捉到與你交流的節奏,不時地插入幾句自己的言語


      3.母乳餵養。盡可能地用母乳哺喂寶寶。媽媽在哺乳的同時,給寶寶哼唱兒歌,輕聲細語地與他交談,溫柔地撫摸他的頭髮,這樣可以增進你們的親子關係。


      4.吐舌頭。有實驗表明,出生2天的新生兒就能模仿大人簡單的面部表情。


      5.照鏡子。讓寶寶對著鏡子看自己。起初,他會覺得自己看到了另外一個可愛的小朋友,他會非常願意沖著擺手和微笑。


      6.呵癢癢。笑聲是培養幽默感的第一步。你可以和寶寶玩一些小遊戲,比如呵癢癢等,有助於提高孩子參與的積極性。


      7.感覺差異。把兩幅較為相似的畫放在距離寶寶8—12寸的地方,比如,其中一幅畫中有棵樹,而另一幅中沒有,寶寶一定會兩眼骨碌碌地轉,去尋找其中的不同。這對寶寶今後的識字和閱讀能力大有幫助。


      8.共同分享。帶寶寶外出散步的時候,不時地跟他說你所看到的東西——“看,那是一隻小狗!好大的一棵樹啊!寶貝,有沒有聽到鈴聲了嗎?”……最大限度地賦予寶寶擴充辭彙的機會吧。


      9.一起傻。小傢伙非常喜歡和你一起發出傻呼呼的聲音——“噢咯嗯哼等,偶爾還會發出高八度的怪叫聲。


     10.共同歌唱。儘量多學一些歌曲,不妨自己改編歌詞,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給寶寶唱歌,還可以讓寶寶聽一些優美動聽的歌曲,研究表明,在音樂的薰陶下,有助於孩子數學的學習。


      11.換尿布時間到。利用這一時間讓寶寶瞭解身體的各個部位。一邊說,一邊做,讓寶寶的小腦袋瓜與你的言行同步。 


     12.。媽媽躺在地板上,讓寶寶圍著你爬。這是最省錢的運動場了,而且很有趣,它可以幫助寶寶提高協調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購物時光。留點空閒,去超市逛逛。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物品,不同的顏色,會使寶寶歡欣鼓舞。 


     14.提前預告。睡覺關燈之前大聲地宣佈:睡覺嘍!媽媽要關燈了。讓寶寶慢慢地領悟因果關係。 


     15.沒事逗著樂。輕輕地對著寶寶的臉、胳膊或小肚肚吹氣,逗寶寶咯咯笑。 


     16.揉紙巾。如果寶寶喜歡從盒子裏抽取紙巾,就隨他去吧!看著他把紙巾揉成一團,再看著他將其展開,花幾分錢就能有一個可以訓練寶寶感官能力的好玩物,何樂而不為呢?你也可以把小玩具藏在紙巾下面讓他找,不過,當寶寶找到的時候,一定要大加讚賞哦! 


     17.小小讀書郎。給8個月大的寶寶讀故事,兩三遍之後,他就能夠意識到文字的排列順序了。給寶寶讀書,對他的學習語言真的很有幫助哦! 


     18.躲貓貓。玩捉迷藏的遊戲能讓寶寶笑聲不斷。他會認識到消失的東西還會回來。


      19.觸覺體驗。用不同質地的布料(絲綢、絲絨、羊毛、亞麻布等)輕輕地撫摸寶寶的面頰、雙腳或小肚肚,讓他體驗不一樣的感覺。


      20.感受寧靜。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和寶寶靜靜地坐在地板上——沒有音樂,沒有亮光,也沒有遊戲。在寧靜中感受周遭的世界。


      21.家庭影集。將家人和親朋好友的照片製作成影集,經常翻翻,有助於寶寶增進記憶。當姥姥來電話時,不妨讓寶寶一邊聽電話,一邊看著照片上姥姥慈祥的面容。


      22.與食物親密接觸。為寶寶準備一些小零食——青豆、麵包片或蘋果片,訓練他的抓捏功夫,探索手眼協調能力。


      23.丟丟撿撿。看著小傢伙把東西從桌子上一樣又一樣地扔到地上,雖然你的頭都快氣炸了,可你還得堅持不懈地去撿哦,因為你的寶寶正在探索地球引力的奧秘呢。如果方便,你還可以給他幾個乒乓球,並在他的桌子下放一個籃子,讓他瞄準,發射!


      24.試試運氣。挑選幾個空盒子,把一個小玩具放在其中一個盒子裏,不斷地掉換盒子的位置,讓寶寶猜猜玩具在哪里? 


     25.越過障礙。把沙發墊、枕頭或靠枕放在地板上,和寶寶一起爬過去,繞過去,看看誰更快。切記要讓寶寶多贏幾次,這樣他才會更有積極性哦。 


     26.“走走看看。在房間裏佈置一些玩具,讓寶寶以不同的速度爬行,並可以不時地在一個有趣的地方停下來看一看,玩一玩。 


     27.接受挑戰。寶寶長大了,他會發揮自己最大的想像力向你挑戰,那就得看你是否能做得跟他一樣好了。譬如發出奇怪的聲音、向後爬或是啃玩具。


     28.做鬼臉。鼓起你的腮幫子,當寶寶摸你的臉頰,你就吐氣;當他拉你的耳朵,你就吐舌頭;當他摸你的鼻子,你就鄒眉聳鼻……不時地變換方式,讓寶寶有一種新鮮感。


     29.觸摸物品。抱著寶寶在房間裏到處逛逛,用他的小手觸摸窗戶、電話機、冰箱及電視機摁紐等,一邊摸一邊告訴寶寶它們的名字。


     30.編故事。挑選一些寶寶最喜歡的故事,把其中的主人公換成他的名字,他會覺得更有趣。


     31.自製動物書。去動物園的時候,給動物拍照,結集成一本相冊。時常拿出來和寶寶一起欣賞,讓他找一找大象、海獅和老虎,你也可以在一旁為動物配音。 


     32.讓寶寶自己做主。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在兩者之間自由選擇,例如讓他自己挑選吃飯的小碗。這樣他會感到非常自豪,因為他的決定受到了你們的重視。 


     33.回憶過去。和寶寶一起觀看家庭錄影帶,回顧他第一次洗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媽媽,一邊看一邊講述,這不僅能增強寶寶的記憶力,還能提升其語言能力。 


     34.點點數數。數一數樓梯的臺階,數一數寶寶的手指,數一數家裏有幾個人。養成一種大聲數數的習慣,很快的,寶寶就會加入其中和你一起數數了。 


     35.看圖回答問題。找一本寶寶熟悉的圖畫書,指出其中的細節,從抽象到具體向寶寶提問,如小兔子愛吃蘿蔔嗎?(抽象)或者小兔子在吃什麼呀?(具體) 


     36.關掉電視。寶寶需要和你親密交流,這是電視節目無法給予的。 


     37.尋找小汪狗。不時地把書本合上,考驗一下小傢伙的記憶力,看看他是否還記得書中的小汪狗在哪里。 


     38.轉起來吧,寶貝。抱著寶寶像芭蕾舞演員一樣旋轉起來。 


     39.匹配遊戲。挑選寶寶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特寫照片,一式兩份。將照片正面朝上擺放在地板上,幫助寶寶找出兩張一樣的。 


     40.雨中遊戲。在小水坑裏踩踩,在濕草地上坐坐。雖然有點髒,但非常有趣,寶寶會在快樂中感覺幹與濕的區別。 


     41.捕捉昆蟲。和寶寶一起在書籍或雜誌中認識昆蟲(瓢蟲、蟋蟀及蝴蝶),然後到大自然中去捕捉。 


     42.培養幽默感。指著爸爸的照片叫媽媽,然後告訴寶寶弄錯了,大家一起為錯誤而開懷大笑,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寶寶的幽默感。


     43.穿衣遊戲。讓寶寶穿上爸爸的舊襯衫,看看他的反應,相信他的創造力一定會讓你感到吃驚。


     44.感知容量。準備兩個大小不一的杯子,在洗澡的時候,讓寶寶把水從一個杯子倒入另一個杯子。有的時候會溢出來,有的時候卻裝不滿,那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哪個杯子大,哪一個杯子小吧。


      45.認知顏色。選定一種顏色,帶著寶寶一起尋找家中所有相同顏色的物品。


      46.做家務。當小傢伙蹣跚學步時,他就會幫你扔垃圾啦!不信?!你就試試吧。


      47.圖書館一遊。千萬不要錯過了講故事、看書的好機會哦。


      48.認識ABC每週一個英文字母。例如,在冰箱上貼A字母磁貼,吃A字形的餅乾,把水果切成A字形,用樹枝在沙地上寫出A字母等。


      49.老玩具新玩法。把一些舊玩具翻出來,你會驚奇地發現寶寶有了一些新的玩耍方式。


      50.情感交融。臨睡前抱著寶寶,問他這一天裏什麼讓他最高興,什麼讓他最傷心?幫助他回憶今天,感知過去,及時瞭解他的情感。父母應堅持這一職責,直到孩子跨入大學校門。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