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易毀家長威信的九件事---引用文



 

父母的權威是怎樣一步步失去的?著名家庭教育學者王曉春曾就這個問題作過深入研究,並且總結了9種最容易失去權威的父母之道。我們當然希望裏面沒有你的影子。但如果已經有了,別擔心,只要你仔細閱讀點評,認真思考我們給出的建議,你就可以怎樣失去權威,怎樣拿回來。


  個案一:溺愛遷就,權威失去原則性
  從幼兒園回來,津津在家看動畫片,媽媽在做飯。這時,門鈴響了。“是爸爸!津津快去開門。”媽媽在廚房裏喊。但津津卻像沒聽到一樣,動都不動。這丫頭!”媽媽一邊嘟哝著,一邊走去開門。
  點評:
  媽媽的做法等於告訴孩子:“我的話,雖然合理,你也可以不聽,而且不聽話能使你得到好處。”這類事情成百上千地積累起來,孩子當然不聽話了——家長訓練的嘛。
  正確做法:
  任何時候,不做無原則的讓步。比如津津的媽媽,就該堅持讓津津去開門。實在不行不惜關掉電視。目的要她明白兩點:
 
 1、我只顧自己看電視,不去給爸爸開門,是不對的;
  
2、我跟媽媽頂嘴沒有什麽好處。本來去開門只不過少看一小會電視,這下可好,一晚上不讓看了。下回還是聽話爲好。



  個案二:要求多多,權威失去可接受性
  小雨暑假到了鄉下奶奶家裏,就變得像個野孩子:爬高上低,不睡午覺,不按時吃飯,甚至不洗臉不刷牙!鄰居很奇怪:“野歸野,怎麽牙也不刷呢?”奶奶卻能理解:“我那個媳婦有潔癖,平時管得嚴,小雨翻翻書都要洗手,吃點零食都要刷牙,忘記了就唠叨個沒完。孩子可能是被管怕了!”
  暑假結束回到家,媽媽發現小雨好像變了個人一樣:不像以前那麽聽話了,結果她就愈發唠叨個沒完,小雨則開始反抗,母子倆的摩擦漸漸變大,媽媽的話小雨更不聽了。
  點評:
  認准孩子必須聽自己的話,要求過多、過細、過死,孩子不照辦,就和孩子較勁,沒完沒了地指責唠叨。孩子煩極了,當然會反抗,親子關系就逐漸成爲持久戰,這等于有計劃地訓練孩子、等著孩子破壞家長權威,很不明智。
  正確做法:
  權威必須有可接受性,必須以尊重孩子爲前提,必須通情達理,不能全場緊逼。對孩子提要求必須慎重,要求要合理,同時不能太多,要一步一步來,以免孩子顧此失彼,心生反感。


 


個案三:情緒性管理,權威失去穩定性
  阿永在幼兒園又被老師批評了,因爲他又跟蘭蘭爭搶玩具。差不多放學時,他心裏有點害怕:上次老師跟爸爸告狀時,爸爸說他敢再犯就要狠狠收拾他。今天爸爸會怎麽對付他呢?
  誰也想不到的是,今天爸爸在聽老師講完之後,竟然只是笑呵呵地跟老師道了個歉,一點也沒怪阿永!回家的路上,阿永忐忑不安,爸爸卻興高采烈地跟他聊起了別的事情:“爸爸的設計得獎了!得了1000元獎金呐!你想買什麽?說!爸馬上給你買!”
  點評:
  權威要求穩定,沒有穩定就談不上權威。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沒有穩定的原則,全憑自己高興與否,情緒不好,孩子即便沒錯也要批評一頓;情緒好,孩子再錯也一笑了之,這就是所謂情緒性管理。這樣的家長看起來很有權威,但其實是假權威,不穩定,沒有教育價值。
  正確做法:
  孩子做錯了事,上次說要狠狠收拾,這次就一定要收拾。設計得獎是好事,想給孩子買禮物也沒問題,但最好先壓抑住喜悅,等處理完孩子的錯誤再說。獎勵懲罰,都得落准地方。千萬不能讓孩子認爲自己對錯不重要,看准家長臉色就萬事大吉。



  個案四:夫妻內讧,權威失去完整性
  明明老是被樓上的小彬欺負。幾次之後,爸爸不高興了:“他再欺負你,你就還手!男孩子得有個男孩子的樣兒!”
  明明記住了爸爸的話。這天,小彬又來搶他的皮球,他勇敢地還了手。可回到家,因爲衣服被扯破了,明明被媽媽狠狠罵了一頓:“淨聽你爸爸瞎說!他懂個啥?他在單位還不是給人欺負?以後不准打架了……”
  明明望望爸爸,爸爸卻只是苦笑了一下,躲到房間裏抽煙去了。
  點評:
  家長教育思想不一致,權威就會破碎,失去完整性;孩子就會鑽空子,家長權威就會落空。此外,父親“妻管嚴”,母親大權獨攬,甚至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數落丈夫,很容易弄得丈夫威信盡失,一旦孩子長大,母親管不住的時候,家長權威就會迅速崩潰。
  正確做法:
  且不論還手到底對不對,只要丈夫說過“還手”的話,妻子就算不同意,不肯當面表示支持,至少也要保持沈默。夫妻雙方有不同意見,應該背後協商,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拆台千萬不可。要知道,對方失去權威之日,就是你自己的權威即將垮台之時。



  個案五:過高要求,權威失去可行性
  “上次阿梨考鋼琴5級時就說要你過5級,爲什麽說話不算數?明天升級考,你再過不了的話,別怪我不客氣!”媽媽最後撂下這句話,離開了小雯的房間。
  小雯一個人呆呆地坐在鋼琴前,想哭又不敢哭出聲:什麽叫說話不算數?是你們說的,不是我說的!5級?!我才學了一年多,怎麽過5級?你們看阿梨過了就吵著讓我過,可阿梨學了3年了!阿梨的媽媽就是教鋼琴的!你們呢?你們連簡譜都不認識!
  想了很久,越想越想哭,小雯決定睡覺了:不練了!練也是白練,反正明天是過不了的,到時候爸媽愛怎麽辦就怎麽辦吧!
  點評:
  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過高,權威就會失去可行性,你再厲害也無法實現這種權威,因爲孩子根本做不到,其結果就是父母自己打自己嘴巴,孩子無視父母權威,破罐子破摔。
 
 正確做法:
  認真分析情況,慎重提出要求。要求要能夠實現,中途要不斷表揚。小雯學琴一年多就能夠參加5級考試,已經是驚人的進步了。與其苦苦相逼,不如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和成績,甚至是孩子自己都沒有覺察到的優點,孩子反而會更信服你、尊重你。


 


個案六:其身不正,權威失去感召力
  睦睦爸爸媽媽要求睦睦每天晚上要練琴、寫字和看書,可爸爸三天兩頭不是呼朋喚友到家裏打牌,就是他到別人家搓麻將;媽媽則是個電視迷。
  一天晚飯後,爸爸又接到老友的電話准備出門時,見到睦睦仍坐在電視機前不動彈,便不高興地對睦睦說:不許再看電視了,快練琴、寫字去。睦睦極不情願地拿出本子和筆,眼睛一邊瞄著本子,一邊瞄著電視,字寫得歪歪扭扭的。
  好不容易寫完一頁,又該練琴了。他一首曲子彈不了幾次,就借口喝水、撒尿跑到廳裏看幾眼電視,媽媽怎麽說都無用。說得多了,睦睦冒出了一句:我真慘啊,爸爸可以出去玩,媽媽可以看電視,我什麽時候當上爸爸就好了。
  點評:
  真正的權威光靠家長的地位和身份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靠家長的人格感召力。而要提高人格感召力,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努力做到。不然的話只能以勢壓人,說話不會硬氣,就容易失去權威。
  正確做法:
  教育家提出,“教育無他,榜樣而已。”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權威的養成。讓孩子學習,家裏就要有學習的氣氛,家長就要做學習的榜樣;其他好的習慣的養成也概莫能外。你自己去玩,孩子何嘗不想玩,你怎麽能讓他去學習?孩子佩服你,敬愛你,用不著施加壓力,也願意聽從你的指導。



  個案七:言而無信,權威失去信任基礎
  “阿聰啊,明天幼兒園演講比賽好好加油!拿個第一名,媽媽帶你去香港找表弟玩!”
  阿聰像是沒有聽到一樣,繼續翻著小畫書。
  “你媽跟你說話呢!這孩子,一點禮貌都沒有!”爸爸瞪了他一眼。
  “算了算了,兒子生我氣呢!上次說得名次就去香港,結果不是沒去成嘛!唉,聰啊,媽媽不是故意的……”媽媽走過去,半是安慰半是道歉地想摸摸他的頭。
  阿聰把頭一偏,躲開了。瞟了媽媽一眼,他還是什麽也沒說。
  上次比賽一完,所有好朋友都知道自己要去香港了,最後卻……他知道是非典害的,知道媽媽不是故意的。但非典過去了也不補去,這會又說拿到第一才能去。我才不稀罕呢,阿聰心裏不舒服極了。
  點評:
  沒有信任就沒有權威。許多孩子總是對家長下保證,事後卻做不到。遇到這種情況,我勸家長先不要責備孩子,要想想自己是否也常常說話不算數。一般說來,家長一貫遵守諾言,孩子是不會這樣的。所以家長只要答應的事,就必須兌現。不講信譽的家長是難有權威的。
  正確做法:
  許諾之前要考慮清楚:值不值得許這個諾言?許下了能否兌現?如果當時沒有考慮清楚貿然許下了,只要不是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鼈,該兌現的時候就得兌現。即使是因爲客觀因素無法兌現,也應向孩子說明,取得孩子的理解,並尋找機會予以補償。
  這種事情沒有任何餘地。實在要說有,也只在下一次—下次許諾的時候,想想你頭上父母的冠冕,想想你的話一旦出口意味著什麽。然後,悠著點許諾言。


 



  個案八:豆腐心刀子嘴,權威失去情感基礎
  大街上,一位婦女拉著一個小男孩的耳朵破口大罵:“我到底哪裏對不起你了?我上輩子欠了你的嗎?生你出來就是要你這麽報答我?我努力了這麽多年,賣水果也要供你讀書,你是豬腦子啊?你給我考一科及格的行不行?求求你了,我給你磕頭了……”
  罵著罵著,婦人痛哭流涕,癱倒在地上。路人不忍紛紛來勸,惟獨小男孩一臉漠然,機械地揉著紅腫的耳朵,面無表情……
  點評:
  操心孩子,擔心孩子,如果方法不當,孩子會做相反的理解。如果有一位上級,一天到晚經常批評、貶斥、打罵、不理解您,您會心甘情願服從他嗎?建立權威是爲了管理好孩子,可如果你動辄打罵、公開羞辱,孩子跟你連親情都沒有了,他還會聽你的嗎?
  正確做法:
  樹立權威,首先要奠定情感基礎。家長要善於將心比心,善於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孩子感覺到你愛他,理解他,孩子才會願意聽家長的話。尤其是要注意避免在公共場合責罰和羞辱孩子,試問一個沒有自尊的孩子,又怎麽會尊重父母?



  個案九:濫用強權,權威容易被顛覆
  鑫鑫很早就聽幼兒園的小朋友說海洋館特別好玩,裏面還有很多很聰明的海豚。可是爸爸一直不肯帶他去:“有什麽好玩的?又貴!不如去看爸爸打網球,那才好玩呢。”
  這個星期他得了三張貼紙,爸爸總算答應周六帶他去海洋館了,但事先聲明:下雨免談。
  星期五晚上,真的下雨了,鑫鑫的心裏很難受。爸爸安慰了他幾句,就忙著打電話約人第二天早上打球了。
  誰知道,第二天早上,天卻晴了!鑫鑫高興地跑出房間找爸爸,卻見爸爸已經拿好了球袋、換好了衣服,准備出門了。
  “爸爸,天晴了!”鑫鑫小聲說。
  “哦,晴了?好像是晴了。可是林叔叔他們還在等爸爸呢,昨天約好了——”爸爸邊支支吾吾邊往外走,眼睛有點不敢看他。
  鑫鑫突然大哭起來,拽著爸爸的球袋就賴在了地上:“你說話不算數!你不是好爸爸!不准走——”
  “放開!起來!”爸爸急了,“還有沒有規矩?造反了你?我說不去就不去!晴了也不去!我是你爸爸,你就得聽我的!”
  點評:
  這種“權威”只能讓孩子懾服,無法信服,因爲它給孩子傳達的信息是:人與人之間沒有道理可講,沒有是非可言,只有等級、尊卑、強弱。只要你是弱者,你就總不對;而只要你是強者,你就老正確。這會讓孩子在心裏忍著,心想長大再說。一旦長大,發現了自己的力量,感覺到自己成了氣候,孩子就要挑戰家長的權威,要奪權,要自己嘗嘗當權者的滋味。
  正確做法:
  想有權威,道理先行。讓道理來說話,比吹胡子瞪眼睛更有力、更有利。如果確實下雨,爸爸可以理直氣壯地去打球;但天確實晴了,這場球就無論如何打不得,哪怕約的歐普拉斯、是阿格西、是張德培!
  就算因不能悔約一定得去,也該跟兒子講道理,與他商量;擡出“老子”的頭銜來壓服孩子,是最笨、最無能的老子才會幹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