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寶貝的~醫療、照護、成長與發展 (3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嘔吐症狀與照護

育兒生活 9月號 NO.268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台安醫院小兒科 黃宣蓉醫師
照片/本刊資料照


媽咪在照顧寶寶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寶寶嘔吐的問題,只要孩子一吐,媽咪就很心急,發生嘔吐時,建議家長先判斷是屬於生理性或病態性嘔吐,假如是疾病造成,必須就醫診治,若是一般的吐奶、溢奶,可以從照顧技巧做些調整加以改善。





生理性嘔吐,隨年紀會自然改善


台安醫院小兒科黃宣蓉醫師表示,寶寶發生嘔吐,建議先與生理性嘔吐(包括:吐奶、溢奶)做區別,寶寶吐奶多因為肚子裡頭空氣太多造成腹脹,當食物進到胃,容積一增加,腹壓也會跟著增加而引起嘔吐。


 


溢奶則是因為嬰幼兒胃與食道相接處賁門的括約肌比較鬆,喝奶後容易溢奶,有時寶寶睡覺起來也會有溢奶現象;而肚子太脹使得壓力過大,也會引起胃食道逆流,進而出現溢奶。溢奶與吐奶在出生6個月以後會漸漸改善,只有少數需要吃藥幫助緩解。


 


寶寶容易溢奶,媽咪可以這麼做:


*少量多餐,寶寶胃容量小,但是營養仍需足夠,所以建議採少量多餐方式,例如從每四小時餵一次奶,縮短到每三小時一次,量的部分可以減少。但一天總量不變。


 


*喝完奶要讓寶寶立起呈30度角,以便讓食物能順利到達胃。


 


*餵奶後一定要拍背幫助打膈,使胃裡頭的空氣膈出來。


 


*寶寶很容易腹脹,建議適度按摩以幫助緩解,媽咪可以用點乳液或消脹氣膏(盡量避免用比較刺激的薄荷油),在肚臍周圍以順時鐘方向輕輕按摩,記住要與喝奶時間間隔一小時。


 


腸胃道阻塞引起嘔吐,必須趕緊就醫


萬一是腸胃道阻塞引起嘔吐,一定要迅速就醫,嬰幼兒最常見腸胃道阻塞就是因為幽門肌肉肥大造成胃出口阻塞,寶寶只要一吃進食物就會逆流上來造成嘔吐,大約在出生一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嘔吐情形會越來越嚴重,其特徵是呈現噴射狀嘔吐。經確診後必須採開刀方式將肥大肌肉切開。


 


嬰幼兒腸扭轉則多半因為在胎兒時期腸子還未固定好,出生後引起腸扭轉而導致腸阻塞,寶寶會有腹痛、腹脹、無法排便、嘔吐甚至血便等症狀


 


另外一種腸阻塞就是大家常聽到的腸套疊,多發生在出生6個月到1歲半的嬰幼兒。腸套疊是指某一段腸管凹陷入於其遠端的腸管中,是消化道阻塞鑑別診斷中很重要的一項,一旦發生腸套疊如果拖延太久就醫,很可能因為循環不好導致腸子壞死,而需要手術切除,嚴重甚至會造成腹膜炎、休克,因此,如果孩子出現哭鬧不安、週期性腹痛、嘔吐、血便,就要立刻就醫。


 


黃宣蓉醫師強調,腸阻塞、腸扭轉、腸套疊是因為先天腸結構不好所造成,是無法事先預防的疾病,一旦發生,必須就醫進行超音波或顯影劑檢查,一旦確定,必要時應接受手術治療,千萬不可拖延,以免腸子壞死而影響往後營養的吸收。


 


腸胃炎引起的嘔吐,要注意脫水問題


腸胃炎引起嘔吐是嬰幼兒相當常見的,主要因為胃黏膜感染而引起,任何時間、任何年紀的孩童都可能發生。腸胃炎不用藥也會自行恢復,但是嚴重的嘔吐難免會讓家長擔心緊張,所以必要時可給予止吐藥,同時要評估是否有脫水問題,包括黏膜太乾使得哭泣時沒有眼淚、心跳加快、精神變差等等,這時候必須打點滴補充電解質。


 


非腸胃道疾病的嘔吐


腦膜炎也會引起嘔吐,黃宣蓉醫師指出,腦膜炎是腦部受到病菌感染所致,會出現發燒、頭痛、昏睡、囟門突出等症狀,而且也可能因腦壓過高,導致神經性反射而發生嘔吐,治療時會給降腦壓藥物。此外,極少數腦腫瘤患者也會有嘔吐現象,必須藉影像學加以判斷。


 


急性細支氣管發炎或是氣喘發生時,寶寶也可能咳到嘔吐,治療上可以給予止咳,並進行拍痰。


 


神經性、心因性因素嘔吐


有些脾氣大的孩子只要一哭就特別激烈,甚至因此導致神經性嘔吐;或是孩子被強迫吃飯、吃藥時,也可能引起嘔吐,這是屬於心因性嘔吐。家長面對這類狀況,最好在教導及溝通過程中應用一些技巧,因為幼兒表達能力不像大人,有時會用情緒做發洩,最好多一點耐心對待,不要跟孩子硬碰硬。


 


此外,暈車嘔吐則屬於神經性嘔吐,是因為內耳不平衡所致,如果孩子只要一搭車就容易暈、吐,事先可請醫師給予暈車藥。


 


寶寶嘔吐,媽咪該怎麼做?


黃宣蓉醫師表示,寶寶嘔吐時,可先把他抱起,讓臉朝一側,以避免嗆到,並稍為幫他拍背,同時也要先判斷是生理性或病態性嘔吐,若是生理性,家長先做處理後狀況會改善,若是病態性嘔吐,就要立即送醫,並且注意是否有脫水情形。


 


嘔吐後的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建議吃些白土司、稀飯、饅頭,先暫時將牛奶的量減半。如果對乳糖過敏,可改喝無乳糖奶粉。


 


如何從嘔吐物顏色、次數做初步分辨?


◎白色比較沒問題


寶寶嘔吐,媽咪也要看看嘔吐物的顏色,假如白色就比較沒問題,多半是喝進的牛奶或已成半凝乳的結塊。但是,如果是幽門肥大,嘔吐物也會呈白色,但是嘔吐頻率會很高,幾乎每餐都會吐,而且是噴射狀的吐,家長要仔細分辨。


 


◎綠色多因腸道阻塞引起


嘔吐物呈綠色,多半與腸道阻塞有關,代表其中含有膽汁,一定有問題,必須趕緊就醫。


 


◎紅色要注意腸胃道出血問題


剛出生寶寶可能在媽咪生產過程中吞到媽咪的血,所以一出生的嘔吐物可能呈現紅色,這是沒有大礙的,而且在醫院有醫護人員會處理;此外,餵母乳過程中也可能因為媽咪乳房磨破皮滲出血,讓寶寶吞入,使得嘔吐物帶有紅色,但是量非常少。


 


媽咪要特別注意的是食道出血、胃潰瘍或消化性潰瘍造成嘔吐物呈現紅色,此情形雖然不多,較常發生在早產兒用藥過程所造成,但還是要多加以觀察。


 


◎次數越頻繁越要小心


至於嘔吐的次數,病態性因素造成的嘔吐,包括:腸道阻塞、腸扭轉、腸套疊等,嘔吐次數很頻繁,可能餐餐都會吐,最主要因為食物下不去所導致。而氣味部分,比較無法有明顯的區分,多半會帶有酸味。


 


雖然嘔吐不是病,卻是很多疾病的徵兆,所以在照顧過程中,寶寶有嘔吐情形時,只要媽咪對嘔吐的成因和特徵有多一些了解,並仔細觀察分辨、掌握幾個照顧技巧,必要時趕緊就醫診治,就不需對嘔吐有太多恐懼和擔憂。


 


 


黃宣蓉


現職:台安醫院小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


奇美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不偏食 絕招大公開!

作者: 加藤俊德、石野綠、青山克子、藤本悠 | 世茂出版 – 2012年9月10日週一 台北標準時間下午2:51




訓練寶寶的味覺
這個時期寶寶還沒有特別偏好的口味,最重要的就是讓寶寶品嚐食材的味道與口感。

用五感來品嚐味道
當寶寶肚子餓了就會喝母奶或牛奶,肚子飽了就會露出一臉滿足的表情,這是寶寶的生存本能。自寶寶開始吃離乳食,品嚐各種食物之後,味覺就開始發達。這時候,就可以開始進行「用五感品嚐味道」的訓練。而媽媽如何用話語說明來表現所感覺到的食物味道,也就顯得非常重要。

重視食材的味道與口感
當寶寶開始吃離乳食時,還不會有特別偏愛的口味。正因為如此,最好讓寶寶吃清淡口味,品嚐各種食材及食物口感。若市面上所販售的嬰兒食品等等口味太重的食物,就必須多一道手續將味道稀釋。

【難易度適中的遊戲】猜猜是什麼味道?味覺遊戲

這個遊戲並不是將切好的水果或煮好的食物擺在桌上,而是告訴孩子吃完這些食材的感想。比方說,在散步時發現柿樹上長出柿子來,回家後就可以將切好的柿子放在孩子面前,親子一起吃之後,媽媽再說明味道。

【適用時機】吃完離乳食之後
【頻率】隨時隨地

Point
進行用五感來感覺食材的味道、顏色與形狀的訓練



【魔法咒語】「好甜喔,好好吃呢!」

媽媽可以用口頭說明的方式告訴寶寶食物吃下去的味道如何。

好好地讚美孩子一番
強迫孩子吃掉不喜歡的食物是件相當痛苦且困難的事。因此當孩子努力地吃掉不喜歡吃的東西時,記得好好地稱讚來孩子。一旦孩子被稱讚,心中的那股喜悅感就會強化孩子的挑戰精神。

製造愉快的餐桌氣氛

當餐桌上出現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時,媽媽總會擺出一副恐怖的表情質問孩子:「有沒有全部吃完啊?」因此,首先要製造快樂的用餐氣氛,避免使用強迫的語氣,然後給孩子一個努力的目標,比方說「只要吃一口就好」等。

【簡單的遊戲】加油一下就可以吃下去喔!

除了製造能夠愉快吃下討厭食物的氣氛外,在烹調上也要盡量多費點心思。當孩子敢吃下一些不喜歡吃的東西時,要多多讚美孩子。

【適用時機】出現挑食行為時
【頻率】適當時機

Point
即使孩子只有將菜塞入口中,也要對他說:「你好棒喔!」



【較難的遊戲】用蔬菜排出一張臉!
準備一種孩子不喜歡吃的蔬菜,然後將蔬菜川燙並切成一口大小。接著將食材擺在一個大盤子上,讓孩子拿食材來作畫。

【適用時機】當可以吃的時候增加時
【頻率】假日的午餐時間

Point
用玩遊戲的方式來挑戰不敢吃的食物



文章出處:《日本腦學校校長教你這樣養育資優兒》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意母乳副食品

育兒生活 6月號 NO.265




5、6個月大的寶寶開始接觸副食品,也可能正進入所謂的「厭奶期」,許多媽咪不禁憂心,寶寶從母乳所獲得的養分會因此而減少,喝不完的庫存母乳又該如何是 好?其實,母乳不只可以單獨餵食,還可以加入其他食材,做成「母乳副食品」喔!




為什麼要製作母乳副食品?


    母乳是母乳,副食品是副食品,為什麼要參在一起做成「母乳副食品」呢?大家都知道母乳是非常珍貴的營養補充品,這麼做的理由當然是為了讓寶寶能夠喝多一點、喝久一點!

 

    但是,為什麼開始吃副食品後還要繼續喝母乳?把母乳加在副食品中又有什麼好處?

 

6個月後母乳仍有營養價值

    隨著寶寶的發育成長,46個月大即進入所謂的「副食品階段」,此時母乳不再是寶寶熱量的主要來源,但由於母乳富含各種營養成份,並且能夠提供活細胞與抗體,又具備好消化、好吸收的特性,對寶寶來說,仍是無可替代的珍貴食物!

 

    一般人常誤以為,寶寶6個月大以後,媽咪的母乳就沒有營養價值了,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表示,無論在哪個階段,母乳都是非常棒的食物,只是隨著寶寶成長,身體需要的養分也跟著變多了,光靠母乳不再能夠完全供應,所以才必須為寶寶添加副食品。因此,6個月後的母乳並非沒有營養,而是必須補充副食品才能提供寶寶更完整的營養!

 

    此外,由於嬰幼兒的免疫系統發展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在病菌的侵襲而生病,母乳所提供的抗體仍可在6個月大以後持續保護寶寶的身體健康。基於以上理由,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都鼓勵6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的寶寶持續喝母乳到2歲或2歲以上。

 

補充厭奶期的奶量攝取

    寶寶開始接觸副食品後,單純喝奶的量就會大大減少,甚至出現明顯的「厭奶」現象,若擔心寶貝因此無法攝取到母乳中所含的養分時,媽咪就可以利用母乳加上其他食材來製作副食品,以增加寶寶所攝取的母乳量。

 

    高宜伶秘書長指出,把母乳加入食材中也可以增加母乳寶寶對新食物的接受度!例如,米粉加上現擠的母乳就是一道初期的副食品,而香蕉刮泥後再加一點母奶調和,也是很多寶寶的最愛!

 

增添庫存母乳的風味

    寶寶副食品越吃越多樣,母乳喝得也越來越少,許多媽咪不得不面對冷凍庫裡,滿坑滿谷都是母乳的情況,必須想盡辦法來好好利用這些珍貴的母乳!

 

    既然母乳是媽媽給予寶寶最好的禮物,當然還是想法子讓寶寶吃下肚最好!但冷凍的庫存母乳回溫後較容易出現腥味(有點類似塑膠味),許多寶寶都不太能夠接受,這時,和可口的食材參在一起做成母乳副食品就對了!寶寶的接受度將會大大提高。

 

製作母乳副食品的要點

    看完母乳副食品的好處之後,媽咪們一定很想知道母乳副食品該怎麼做,在介紹6道美味又營養的「創意母乳副食品」之前,有幾項重要的提醒,請媽咪們務必格外注意!

 

留住活細胞與抗體!

    溫熱母乳,是與活細胞及抗體流失的拔河!高宜伶秘書長表示,由於母乳非常營養,又富含活細胞與抗體,如何減少活菌在製作過程中流失,是製作母乳副食品的一項重要任務與挑戰。

 

溫度盡可能不超過60C

    為了減少母乳中的活菌被破壞,製作過程需盡量讓母乳的加熱溫度維持60゚C以下。

 

    冰過的母乳最好使用溫奶器或放置於有溫水的容器中回溫,水溫需低於60゚C。另外,母乳只要加溫到不冰涼就可以讓寶寶喝了,並不是要把母乳也加溫到60゚C才能使用。

 

勿用瓦斯爐、微波爐加熱母乳

    高宜伶秘書長提醒,非常不鼓勵媽咪將母乳放在瓦斯爐上開火加熱,因為溫度瞬間飆高,母乳中的抗體就會死亡。此外,也不能用微波爐加熱,除了熱點不均勻的問題外,微波加熱的同樣也有瞬間高溫殺死活菌的疑慮。

 

自然回溫,母乳易變質

    那 麼,冷凍或冷藏的母乳可以直接放置於室溫下自然回溫嗎?高宜伶秘書長認為,這是不恰當的做法,因為少了隔水加溫的步驟,在室溫下放置的時間會比較久,過程 中容易造成母乳變質。冷凍的奶水也必須置於冷藏室一個晚上慢慢退冰之後,再取出來做隔水回溫的動作,避免溫度劇烈升降也是保護活菌的一種做法。

 

新食材一次增加一種

    母乳副食品中食材的添加,一開始應以「量由少漸多」、「一次加入一種新食材」為原則,等寶寶適應後再添加其他新食材,同時,仔細留意寶寶皮膚狀況與大便情形,看看是否有過敏的現象。

 

不可隔餐食用

    一般母乳在室溫下約可放置4個小時左右,但如果加入其他食材製成母乳副食品,保存時間可就變短囉!因為母乳是很營養的食品,很容易長菌,為了寶貝的健康,建議當餐就要吃完,不可再冷藏或冷凍至隔餐食用。

 

    有些可愛的媽咪或許會覺得母乳副食品吃不完很可惜,既然不能再冷藏,那麼索性就把它放在溫奶器裡繼續保溫,以為這樣就不會壞掉。高宜伶秘書長提醒,這是更不好的做法,因為吃過的東西本身就有細菌,繼續保溫反而會使細菌更活躍,媽咪可別錯把母乳副食品發酵成優酪乳啊!

 

母乳副食DIY

5個月以上-蘋果奶露

材料:蘋果1/4個、母乳適量

 

做法:1.將蘋果洗淨、削皮、切小塊,再用研磨器將蘋果塊磨成泥。

      2.用紗布或濾網過濾蘋果泥。

      3.加入母乳,以11調勻即可。

 

營養說明:

蘋果中含有豐富的纖維和營養,有助於腸胃消化、吸收與排便。

 

貼心小叮嚀:

若寶寶嘗試過果汁後,也可以試著不過濾果泥。紗布若重複使用,需仔細洗淨、晾乾。

 

6個月以上-果蔬奶糊

材料:市售嬰兒米粉3小匙、紅蘿蔔汁10cc.、水梨汁10cc.、母乳50cc.

 

做法:1.將紅蘿蔔汁、水梨汁與母乳混合調勻。

      2.加入米粉拌勻後即可。

 

營養說明:

胡蘿蔔富含維生素A,能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並有助視力發展。水梨所含的鉀,有助人體細胞與組織的正常運作,維他命C則可增強白血球活性,並維持皮膚彈性光澤

 

貼心小叮嚀:

當寶寶分別適應米糊、紅蘿蔔汁、與水梨汁之後即可嘗試。不同的蔬果味道可以刺激寶寶的食慾,對於厭奶期的小寶貝也是增加食慾的一種對策。

 

8個月以上-奶黃粥

材料:米20g、母奶50c.c.、蛋黃半個、開水適量

 

做法:1.將白米及適量的水放入鍋中,以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起鍋前緩緩加入蛋黃微煮一下。

      2. 熄火後,待蛋黃粥稍微冷卻,加入母乳拌勻即可。

 

營養說明:

母乳寶寶在34個月大以後需補充鐵質,因為寶寶出生後的鐵質儲存量只夠用到34個月,而蛋黃中除了有寶寶需要的卵磷脂外,也富含鐵質。

 

貼心小叮嚀:

可以果汁或蔬菜汁搭配餵食,不僅能改善便秘,蔬果所含的維他命C亦有助於鐵質的吸收。

 

9個月以上-奶香土司

材料:土司1、母奶80.

 

做法:1.土司切成小丁。

      2.將母奶放入容器中,隔水溫熱

      3.將溫熱的母乳與土司丁混合拌勻即可。

 

營養說明:

土司屬澱粉類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可維持幼兒生長所需,並使其他營養素更能在體內發揮完整的功效。

 

貼心小叮嚀:

土司可以換成饅頭,母奶也可以換成無糖豆漿!當寶寶滿1歲之後,可以使用全穀吐司來增加纖維質的攝取。

 

11個月以上-珍愛豆花

材料:無糖豆漿半碗、吉利T 1/2匙、母乳150cc.

 

做法:1.將豆漿倒入鍋中,以小火加熱並不停地攪拌,至80時熄火。加入吉利T,攪拌均勻。

      2.將殘渣與氣泡濾除。

      3.放涼後冷藏凝固,最後加入母乳即可食用。

 

營養說明:

豆漿的營養價值相當高,不只富含植物性蛋白,更含有如菸鹼酸、卵磷脂、鐵…等多元營養素,有助於維持寶寶神經系統的健康及腦機能的運作。

 

貼心小叮嚀:

如果媽咪有空可以自製豆漿,記得將富含黃豆纖維的豆渣保留下來,還能做成其他營養又健康的料理喔!

 

12個月以上-堅果燕麥飲

材料:麥片10g、芝麻粉5g、核桃10g、母乳120cc.

 

做法:1.將所有材料放入果汁機中。
      2.
用慢速攪打至材料成細碎即可。

 

營養說明:

杏仁、核桃與芝麻含有多種對健康有益的維生素(EB群)和礦物質(鎂、銅、錳、硒),不論對大人或小孩來說,都是非常健康的養生食材。

 

貼心小叮嚀:

堅果類屬高過敏源食物,建議1歲後再讓寶寶嘗試。此外,也可以添加蔓越莓…等果乾來增添風味。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發展檢核表


 





















































胎兒階段

出生~6個月

6個月~1歲

1歲~2歲

2歲~3歲

視覺發展特徵
*已能感知光線
*會出現皺眉、閃
 避的反應
*滿月後,已具有注
 視與兩眼固視能力
*有視線追蹤的能力
*對曲線、對比色、
 人臉有明顯的喜好
*學習用兩眼判斷距離
*喜歡追蹤眼前的物體
*具深度(距離)知覺
*能夠分辨不同顏色
 
*視覺的移動能力明
 顯增加
*視覺辨識能力激增
*眼手間的協調能力
 在不斷的嘗試中成
 長
*視覺觀察力越發敏
 銳
*由視覺引發手部操
 作能力明顯增加,
 強化眼手間的協調
 機能  

聽覺發展特徵
*懷孕五個月時,
 已能聽到外界的
 聲音
*出生後,對聲音的
 辨識已相當敏銳
*會轉向聲源,並能
 分辨音高、頻率。
*偏好「慈母語」的
 說話形式
*喜歡傾聽各種聲音
*逐漸聽得懂一些簡單
 的話語或指令
*輕柔的音樂具有安撫
 情緒的功能
*能理解日常用語  
*喜歡特定節奏的音
 樂,並會隨之起舞

*能理解生活用語,
 並能簡要回覆
*輕快的節奏能引發
 肢體間的協調

味、嗅覺發展特徵
*味蕾在懷孕20週
 時就已經發展得
 很好,母親所吃
 的食物味道會透
 過羊水傳給胎兒
*出生後,就具有味
 覺與嗅覺能力
*舌頭能分辨味道且
 明顯偏好甜味
*哺餵母乳的新生兒
 數天後就能分辨出
 母親特有的氣味
*含甜味的液體有安
 撫的效能
*味覺與嗅覺的辨識能
 力敏銳
*明顯出現強烈的味覺
 偏好
*喜好含甜味的液體,
 並具有安撫的效能
*味覺與嗅覺的辨識
 能力相當敏銳
*對飲食會有自己的
 偏好
*味覺與嗅覺的辨識
 能力相當敏銳,對
 生活周遭各種氣味
 已能辨識,並能夠
 表明

觸覺發展特徵
*觸覺神經發育已
 相當完全
*具有探索反射動
 作
*新生兒對撫摸、疼
 痛、溫度等刺激會
 有反應
*喜歡被擁抱、撫摸
 藉由接觸感受親情
*逐漸會以手腳來碰
 觸周遭物品、玩具
*透過吸吮、觸摸逐
 漸瞭解自己肢體的
 位置,建立身體形
 象的概念
*喜歡主動碰觸周遭物
 品,探索行為明顯增
 多
*喜歡探索自己的身體
 :吸手、咬腳
*爬行後,會移動身體
 增加探索的機會
*被撫摸,會達到情緒
 的放鬆安慰功能
*透過吸吮、觸摸,瞭
 解自己肢體的位置,
 建立身體形象的概念
*喜歡以直接觸碰的
 方式,增加對事物
 的認知
*對家居生活事物深
 感興趣,具探索欲
 望
*對玩具的操作興趣
 明顯增加
*口腔觸覺需求逐漸
 轉換成雙手的摸索
 操弄,逐漸能正確
 掌握外界的狀況
*喜歡以實際的行動
 來滿足好奇心,豐
 富認知學習
*對家庭以外的生活
 空間產生好奇
*藉由雙手的摸索、
 操弄,瞭解各種物
 質的溫度、濕度、
 硬度、質感,正確
 掌握外界的狀況

前庭平衡覺的發展
*胎兒在子宮中已
 獲得許多晃動的
 前庭刺激
*準媽媽應保持正
 常的生活步調 
*輕微搖晃,可對前
 庭神經系統產生抑
 制作用,使情緒平
 緩,而劇烈搖晃則
 會產生促進、興奮
 功能腦部過度刺激
 反而哭鬧不休
*各種促進肌肉張力運
 動(爬行、翻身、被
 舉高),不但助於前庭
 平衡覺亦影響日後平
 衡等粗動作的發展
*騎木馬、跳躍、溜
 滑梯、秋千韆,可
 幫助前庭系統傳導
 通路正常化
*父母的安全保障與
 心理支持,是從事
 具前庭刺激活動的
 主要保證
*多利用體能活動、
 遊戲設施幫助孩子
 獲得適量的前庭刺
 激,並在孩子可接
 受的程度下,逐漸
 增加刺激量,方可
 提高前庭系統的調
 節能力

運動覺的發展
*懷孕16~20週就
 出現胎動現象懷
 孕後期,在子宮
 環境內伸展不易 
*俯臥經驗、肌肉關
 節運動覺的刺激,
 促進軀幹動作發展
*被抱起時,喜歡蹬
 躍動作,是主動性
 動作表徵
*翻身、爬行、獨坐、
 站立,充分的活動肢
 體,以增加肌肉關節
 的運動覺
*安全、空間足夠的活
 動空間以引導方式鼓
 勵孩子移動身體
*允許孩子自由探索
*學習走、跑、跳躍
 等肢體活動
*手部操作物體的動
 作逐漸成熟,可教
 導正確操作的方式
*利用玩具、鼓勵肢
 體活動的靈活性
*提供運動玩具,誘
 導進行各種粗動作
 活動,滑步車、三
 輪車、手推車均是
 相當不錯的動作玩
 具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2個月情緒交流發展指標


小嬰兒時期,寶寶的表達能力有限,新爸爸新媽媽又缺乏經驗,親子交流有點“悶”,其實我們可以給寶寶更多!


0-12個月寶寶“情緒與交流能力”發展參考指標*


第一周·喜歡媽媽做伴,對媽媽的聲音感到安心。








靠近他的臉20~25厘米時,他會注視你的臉。不高興或不舒服時,會哭泣。興奮的時候,會舞動手腳。  


第一個月喜歡被抱,會用笑來表示非常期待你對他說話或唱歌。會與人對看。喜歡洗澡,會踢水、撥水。餓了、渴了、不舒服,會以哭來表達。


第二個月露出生平第一個笑容,當你對他笑時,他也會微笑回報。喜歡別人注意他。如果有人跟他玩,他可以保持較長時間清醒。可以一覺到天亮。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他會以觀察周圍為樂。餵食成為他的一種社交活動,當你餵他吃奶或對他說話時,他會看著你。


第三個月對關懷他的大人,產生更多的回應。注意力增加,並在父母靠近時,試著吸引他們的注意,開始透過臉部表情表達心情。樂意展現更多笑容,減少哭泣。


第四個月會利用臉部表情吸引父母的注意。感覺高興時會自然發出聲音。享受熟悉的情境,如餵食、洗澡、換衣服。被搔癢時會大聲的笑。會融入大人柔和的歌聲中。


第五個月睡眠時會固定依賴一個親近的布偶或玩具。可以自己玩上一段時間。對新環境展現興趣。會不滿玩具自手上被拿走。會對陌生人陪伴感到害羞。能夠通過微笑或是發聲吸引別人注意。


第六個月對陌生人陪伴感到緊張,並且哭泣。當雙親靠近時會發出聲音。當大人想拿走玩具時,他會故意握住不放。聽到熟悉的聲音會停止哭泣。聽到自己的名字會回頭。在某些情況下顯得焦慮,例如把自己困在一個不便行動的位置。


第七個月會讓你知道他高興或難過。如果打斷他做事,會顯得煩躁。對於言語上的讚美十分在意。當他煩厭時,會很技巧地吸引大人注意。喜歡規律的生活,例如固定的時間洗澡、睡覺。


第八個月開始與雙親以外的大人互動。在公眾場合會粘著大人。被陌生人抱起會害羞。陶醉於鏡中影像及家中照片。喜歡參與其他寶寶的活動,但玩起來卻不合作。可以通過簡單的肢體動作、臉部表情或是聲音,回答簡單問題。


第九個月對其他同齡寶寶充滿好奇,可能會屏神注視或用肢體接觸。如有其他孩子靠近,會藏起自己的玩具。看到大人或其他寶寶難過,也會跟著難過。在地板上玩耍時,會找出大人所在位置。受到大人肯定讚賞時,會重複做動作。


第十個月會主動擁抱大人。喜歡可以互動的遊戲。樂於花時間自我娛樂。大人講故事時,會依偎身旁。不了解本身行為對其他寶寶的影響。


第十一個月當希望落空時,很容易受挫或是輕易發脾氣。對事情積極或消極的態度變化很快。注視別的寶寶,但是不與他們互動。喜歡贏得大人讚賞。與父母在一起覺得很安全,但是對陌生人很緊張。


第十二個月喜好任何可以與大人互動的遊戲。對家中親人充滿感情。不想合作時,會發脾氣。在男女混合的團體中,喜歡與同性的寶寶玩在一起。可以和同年紀的寶寶一起玩,但與大一點的孩子在一起,可以玩得更盡興。對自己的能力極有信心,但一旦未能達成目標,也很快產生挫折感。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己做得到的─「感覺統合遊戲」



「感覺統合」是一種人體與生俱來的神經功能,用以組織、判別來自身體與周遭環境的感覺訊息,使個體可以有效運用肢體與外界作適當的互動或反應。感覺統合理論強調三大特殊感覺系統,分別是前庭系統、本體覺系統及觸覺系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必須將各種活動融入生活教養裡,以下提供一些刺激前庭系統的簡單日常活動,父母要注意讓孩子感覺活動好玩而愉快。


0~一歲:


●抱著孩子在你的手臂中輕搖或在搖椅上輕搖。


●抱著孩子以趴著、坐著或站著的姿勢,在你的大腿上彈跳。


●將孩子以面朝下的姿勢攜抱並將他上下晃動。


●抱著孩子跳舞。


●大人坐在地板時,讓孩子坐在你的腿上,作出像划船之類的遊戲(即大人身體前後搖晃)。


●在地板上爬或爬過枕頭。


●在地板上翻滾。


●將孩子抱至胸膛的高度,並將他倒過來。


●在嬰兒座椅上彈跳。


●坐在嬰兒用鞦韆中搖晃。


●將嬰兒背在背後。


●坐車。


●游泳。


●躺在水床上。



一~三歲


●玩遊樂場的器材-盪鞦韆、溜滑梯、旋轉木馬


●在協助下玩攀爬架


●坐娃娃推車。


●如果孩子可以踏住踏板的話,讓他騎三輪車。


●讓孩子坐在毯子上拉他。


●游泳。


●坐在搖搖椅上輕輕搖。


●騎在大人背上,大人作小狗爬的姿勢(雙手及雙膝著地)。


●在不同的平面上奔跑及走路,例如草地、地毯、寬的平衡木等。


●從斜坡上滾下來、在地板上翻滾、滾過枕頭。


●在水床、墊子或在床上彈跳。


●在大箱子中爬進、爬出。


●在父母協助之下翻筋斗。


(作者: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副教授 曾美惠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補充~


★視覺發展與辨識能力


★觸覺經驗即辨識力


★前庭平衡覺與平衡感


★運動覺與運動能力  


◆設計理念:球是寶寶必備的玩具之一,無論是滾動、拍打、踢的


      大肌肉發展,或是抓握的手指力量,都能讓


      寶寶獲得多樣化的經驗。


◆玩法建議:1.球球搬家:把各種球放入推車中,或把球


       取出,或倒在球池,再一一撿回。「取與


       放」是小寶寶很喜歡的活動。


      2.運用小球進行按摩,碰觸孩子的小手、小腳


       或身體。


      3.滾球遊戲:讓孩子以足球進行滾球活動,可先坐


       下,與大人相對,兩腿張開,以腿當護欄範圍,近距離


       滾動慢慢再調整距離,增加難度。孩子可以鍛鍊手臂控


       制及方向控制。


     4.投籃射門:搭配多功能球池鑽爬配件,利用洞口當作籃框,可以玩投擲遊戲。或當球門,讓寶寶踢球進洞。


◆觀察重點:出生-6個月─→孩子對觸覺球的刺激感到舒服不抗拒。


      6個月-1歲─→能把球放入或取出。


           ─→能用雙手握住球。


      1-2歲─→能夠用手滾球、丟球。


      2-3歲─→能夠站立踢球。




0~6個月


以吸吮、按摩、伸展、嗅聞、觀察、傾聽為主



*奶嘴、固齒器。


*在20~30公分距離內,面對著他作表情,他會注視對方的表情。


*兩周起,為寶寶按摩;作肢體伸展。


*於床前或床旁,懸掛旋轉且發聲玩具,引導追視及誘導轉頭。


*對著他說話,他會傾聽並注視。


*嗅聞手帕、毛巾,成為自我安撫的依戀物。


*搖籃;讓其頭靠肩,扶其頸與背,左右晃;用雙手將其從腋下抱起,轉圈。


*在滾筒上練習俯趴、抬頭、轉頭。


*在不同觸感的床單上,練習俯趴、翻身。


*父母懷中坐。



6個月~1


搖鈴、敲擊、取物、手指動作、爬行、扶走為主



*仰躺時,自己抓腳來吸。


*拿不同質感、不同重量的玩具,再投入盒中。


*在仰躺姿勢下,握其手,將他拉起成坐姿。


*搖搖鈴、敲擊桌面、扔擲玩具。


*開關抽屜、將東西拉出來、撕紙、翻厚紙板書頁、手指鑽入洞孔中。


*拿積木、葡萄乾。


*模仿動作:用手指物、拍手、揮手再見、蟲蟲飛等。


*抱在懷中,前後左右搖晃,作寶寶體操。


*由匍匐、跪爬(膝與手掌著地)到站爬(腳掌與手掌著地)。


*牽其手,遊走。



1~2


以行走、攀爬、追跑、塗鴉、疊積木、按鍵、仿說為主



*身體的知覺敏感,能察覺尿布濕了、髒了。


*自己脫鞋子、襪子、褲子、使用湯匙、學習杯。


*插棒、疊積木、簡易幾何積木崁入盒、抓著筆塗鴉。


*按電視遙控器、玩具電話鍵、玩具鋼琴。


*擲小球、拋海灘球、滾接球。


*爬上爬下;爬階梯、被牽著手上下階梯、倒退著走。


*搖木馬、騎馬(爸爸跪爬,寶寶騎坐在其背上),加強平衡感。


*助行推車;坐滑行車用雙腳滑行;在浴缸中,體驗站立、行走。


*在不同地面走路、跑步;繞著家具跑;踢球、追球。


*聽簡單的指令做事;仿說;簡單的表達;哼唱。



2~3


聽故事、唱遊、遊樂設施、動作技巧、扮演遊戲為主



*玩水、玩沙、觸摸辨識物品等觸覺遊戲。


*穿脫褲子、鞋襪;解開大衣的鈕扣;旋轉水龍頭;擦臉、刷牙等。


*基本線條模仿運筆(圓形、正方形等);木槌敲打木釘;穿木珠;模仿將紙對摺;剪紙;丟接球、銜接玩具;將玩具歸類、排序、物歸原處。


*唱兒歌、搖擺身體、打拍子/打擊樂器。


*理解形容詞、簡易方位概念、聽指令作事情;玩具電話對話,玩扮演遊戲。


*視覺辨識兩性娃娃、顏色歸類、幾何形狀崁入、大小、套套杯、點數、簡易拼圖(三片)、簡易立體積木造型(三、四塊積木的造型)。


*投籃、老鷹抓小雞、互踩影子。


*上下階梯、攀爬架、溜滑梯、盪鞦韆、坐浪板、玩蹺蹺板、搭乘電扶梯等。


*雙腳連續跳、往前跳、從階梯上躍下、走直線、騎三輪車等技巧性動作。


*點心與三餐時,嗅聞/品嚐食物,猜猜看。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哭聲透露寶寶的需求與異狀~


新生寶寶的爸媽最難應付和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聽到寶寶的哭聲了。相當多的父母,在一般的情況,常會把嬰兒的哭聲解釋成孩子應該是餓了,於是立即餵奶,但常常發現尿布也換了、奶也喝了,可是寶寶還是哭!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在許多日常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哭聲是最不易解讀的,也因此經常使得父母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取悅寶寶,卻又無法讓他別哭了。根據國外文獻報告,約只有三成左右的嬰兒是較為安靜,不會有太多哭鬧,其他六~七成都是愛哭寶寶,尤其約有二成是超級愛哭寶寶,又被稱之為「磨娘精」,讓人緊張、不知所措。雖然不停地哄著、甚至抱著搖,也還是哭,讓媽媽恨不得能把寶寶塞回肚子裡去!


寶寶為什麼會哭?


為什麼寶寶這麼愛哭呢?媽媽心中雖充滿愛心但也充滿疑問,有些爸媽會到醫院尋求小兒科醫生諮詢,但有些寶寶就沒有那麼幸運,所以虐嬰事件偶有耳聞;有些寶寶很黏人、易受驚嚇、又愛哭,每一位媽媽都需要耐心面對,並多加安撫,才能帶給寶寶安全感,並了解其真正的需求。


對寶寶而言,哭聲可說是一種特殊語言,是與生俱來最重要的原始溝通方式。寶寶的哭聲表達各種需求和意願,父母應該耐心且細心觀察及多方嘗試與寶寶溝通,藉由熟悉不同哭聲所傳達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訊息。


配合嬰幼兒哭聲的高低、強弱、臉部表情及手腳揮動的程度綜合判斷,並正確地理解和尋找啼哭聲中所表達的真正含意和原因。


寶寶的哭聲類型


哭是寶寶的語言,也是原始的生理反應,是表達餓了、睏了、累了、不舒服的溝通工具。寶寶哭泣所代表的訊息是多層面的,大約可分為生理需求、心理反應、病理狀況三種。這三種類型的哭聲是有所不同的,父母應該仔細注意與區分不同哭聲所代表的需求。


生理需求



  1. 饑餓時的啼哭:哭聲較短,頻率較低,起伏較大。
  2. 不舒適時的哭聲:如聽到突發性巨響(例如關門聲)、受到驚嚇、都會突然抖一下然後放聲大哭或遇突然的冷熱刺激、尿布濕了甚至或被蚊蟲叮咬等都可以引起啼哭。這種哭聲初時聲音較大,以後逐漸變小,而且易有全身躁動不安的表現。

心理反應



  1. 憤怒時的啼哭:傾向於狂暴的嚎啕大哭,合併握拳、蹬腿等肢體動作。
  2. 痛苦與壓力時的啼哭:通常來得很突然,在一陣高頻率尖叫之後,哭聲暫停,接著又是一段平穩的哭聲。

病理狀況



  1. 接觸寶寶身體某一部位就哭,要小心有無骨折、脫臼或皮膚損傷。
  2. 一接觸奶瓶或乳頭就哭,甚至拒絕進食,要考慮是否長了鵝口瘡或舌咽部發炎。
  3. 突然噪動地大哭不止,要檢查腹股溝及生殖器兩側有無疝氣。
  4. 夜間大聲啼哭,雙腳往上縮,要考慮是否為腸絞痛。
  5. 間歇性啼哭,並伴有腹脹、嘔吐、紅色果醬樣的排泄物則可能是腸套疊。
  6. 哭聲細弱低微、聲音沙啞合併呼吸急促,則可能是由於心臟擴大壓迫到迴咽神經所造成的心臟病表現。
  7. 哭聲尖銳、音調高亢,則有可能是腦部的問題,若伴有前囟門凸起和抽搐,則要懷疑顱內出血和顱內壓上升所致。

各種疾病的哭聲特性不同,父母應該注意其哭聲的特徵與規律,到醫院看病時才能為孩子描述症狀,供醫生診治時參考及判斷



讓寶寶不愛哭10招



  1. 輕搖寶寶身體,把他放在搖床或抱著前後輕搖。
  2. 輕拍寶寶背部或胸部,或溫柔撫摸他的頭。
  3. 用包巾或手肘抱著,使寶寶身體靠緊媽媽為佳。
  4. 哼哼兒歌給寶寶聽,或對寶寶講些輕柔安撫的話語。
  5. 播放輕柔音樂。
  6. 抱著或用娃娃車推寶寶散步,緩慢且有韻律,不可急促。
  7. 試試溫水浴,用水溫大約32度到38度,跟體溫差不多的溫度泡澡
  8. 嘗試使用安撫奶嘴,讓寶寶藉由吸吮得到滿足。
  9. 寶寶腹部有脹氣時,試試幫寶寶排氣,例如:拍拍寶寶背部,輕輕按摩腹部以幫助腸胃蠕動。
  10. 帶寶寶出門,坐車兜兜風,但要確定有安全座椅才能上路。

如果試過這些方法,寶寶還是哭不停,要小心寶寶是否生病了,量體溫如果肛溫超過攝氏38度,那表示寶寶受到感染生病,請帶寶寶給小兒專科醫師診治,父母若過度焦慮會阻礙親子互動,父母要仔細傾聽寶寶的哭聲,千萬不可讓寶寶獨自哭泣,不需要害怕寵壞孩子,而不安撫寶寶,而是需要了解寶寶真正的需求。


爸媽無論多麼沒有耐心或生氣,都要記住不能劇烈搖晃寶寶,因為這樣一個無心的動作,極有可能造成腦出血、失明,甚至死亡。擁抱能讓寶寶感到滿足與安全,寶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對人格及情緒發展將有良好的啟發!


(本文作者/奇美醫院小兒科 蔡友謙醫師)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水疹again!



 


嘴巴四週紅紅的…



【案例1】


我家寶寶在2、3個月大時,就很會流口水,而且量非常非常的多,可以用滔滔不絕來形容,一天換個6、7次圍兜兜算是少的,使用過的圍兜兜每條都沈甸甸的,還因此考慮幫寶寶墊衛生棉在他的胸口上。所以寶寶無可避免地得了「口水疹」了。但是寶寶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舒服的感覺,每天還是活蹦亂跳。



【案例2】

Q寶約6個月大時下巴出現一些疹子,去了一家藥局問藥師,藥師回答說那是口水疹,並介紹我一種乳霜幫寶寶擦,結果回去擦了將近半個月還是不見起色,而且寶寶的皮膚竟然出現乾乾要脫皮現象,下巴濕濕的會整片紅紅一粒粒的出現疹子,不知道該怎麼辦?應該帶寶寶去給小兒科醫生看嗎?


口水疹or念珠菌感染?

口水疹,唾液大量分泌引起發炎

寶寶的嘴邊一片紅紅的狀況到底是什麼呢?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程建勝表示,這種在嘴邊出現的紅紅一片狀況統稱濕疹,也由於是新生兒口水流較多,停留在嘴唇周圍的時間過長造成的發炎現象,所以也稱為口水疹;口水含有消化酵素,在人體內扮演消化的角色,但若這些酵素在皮膚表面停留時間過久,皮膚的角質層會逐漸受到分解產生乾燥現象,況且寶寶的皮膚比較細緻柔嫩,因此容易引起皮膚發炎。


除長牙階段,其他要進食母奶或配方奶期間,寶寶的口腔一旦分泌大量的唾液,都是容易出現口水疹的時期。由於每個寶寶的生長時程不同,好發的年齡從4至6個月或7至8個月都有可能,通常到了1歲左右,寶寶的牙齒漸漸長齊,也開始接觸許多副食品後,唾液大量分泌的情形會逐漸趨緩,口水疹的發炎現象就會愈來愈少發生。


長期含奶嘴、念珠菌感染,也會起紅疹!

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口水疹外,也有其他的原因會造成寶寶嘴邊紅紅一片,因為口水的緣故所造成的口水疹,會在嘴巴周圍或下巴呈現出的狀況是紅紅平平的一片,另一種也會造成相似狀況的原因則是寶寶長期含奶嘴,因吸吮奶嘴摩擦嘴邊週圍皮膚所造成的,尤其是1個月內的新生兒,有些含奶嘴的時間很長,如果家長觀察寶寶並不常流口水,但嘴邊仍出現紅紅平平的一片,就有可能是長期吸吮奶嘴所引起;此外念珠菌感染也會引起嘴邊紅紅一片,但不同的是會出現凸起的紅色小疹子約5、6顆。念珠菌是黴菌的一種,存在於空氣中,因為有的寶寶某些部位的皮膚抵抗力較弱,就容易受到感染引起紅疹子。


當口水疹反覆出現!

大人看了心疼,寶寶其實沒感覺!

當寶寶長口水疹,家長視覺上的不適度會比長疹子的寶寶高,因為會出現口水疹的寶寶年紀大多在1歲以下,這個時期的寶寶身體神經發展的程度尚未成熟,對稍微不舒適的感覺還沒有這麼敏銳,所以多數寶寶長口水疹不會出現不舒服或是搔癢的感覺,只有少數狀況較為嚴重的寶寶會出現不舒服的狀況。寶寶長口水疹通常是家長比較擔心,尤其擔心是否有過敏體質!


此階段寶寶肌膚較脆弱

口水疹會重複出現與家長的照顧方式、寶寶的皮膚狀況都有關係。這個時期寶寶的皮膚角質層較薄,原本就比較不好保養,有的寶寶膚質可能又特別細緻脆弱,即便家長已經盡心地經常幫寶寶擦拭口水,寶寶還是有可能復發,不過面對這種狀況家長不需過於憂心,因為寶寶的皮膚角質層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不再那麼脆弱,皮膚的抵抗力也會愈來愈強,所以寶寶大約只有1~2個月的時間會受到口水疹的困擾,過了這段時期皮膚強度增加,口水疹就自然不會再重複出現了。


家長錯誤照顧也會引起

另一種口水疹重複出現的原因則是家長照顧過度所引起,有的家長對寶寶的關心度很高,隨時隨地注意寶寶的各種狀況,一看到寶寶流口水就幫他擦,但寶寶在流口水的時期口水流得很頻繁,如果家長也是非常頻繁的不斷的幚寶寶擦,而且沒有注意擦拭的力道,在這種過度用力擦拭的情況下,寶寶也許原本的口水疹很輕微,但因為這種擦拭方式造成細緻的皮膚破損,反而會引起二度感染,復原的時間就要拉長了。


什麼程度該求醫?

居家照護法

如果寶寶沒有出現口水疹,家長是不需要刻意一直幚寶寶擦口水的,只需要過一陣子幫他擦乾口水即可;若寶寶出現輕微的口水疹,家長可拿條乾的毛巾或是乾的紙輕輕的拍沾寶寶的口水,切記不可用力擦拭,但也不需要隨時隨地的擦,過段時間再擦就可以了。


其實吸吮奶嘴也會讓口水的量增多,因為吸吮奶嘴時口水會往嘴旁擴散,沾濕的範圍加大,要減少口水疹的發生可以少讓寶寶吸吮奶嘴。如果家長發覺寶寶不是很會流口水但是卻在嘴邊出現明顯的一大片紅色而且連嘴唇都很紅,就有可能是長期吸吮奶嘴造成的,這時少讓寶寶吸吮奶嘴一陣子狀況就可改善。


寶寶口水流很多也有可能是想吃副食品了,這時可以開始添加一些副食品給寶寶,有些寶寶在接觸多種副食品後流口水的情況會有改善,漸漸可收涎,口水量減少自然就不會出現口水疹了。


藥物治療法

口水疹需要塗抹藥物嗎?這是許多家長的疑問,程建勝醫師表示,如果沒有明顯的、大片的紅,只要細心照顧,過了愛流口水的時期(約持續1~2個月)自然會好;但若已經出現明顯的紅紅一片,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有可能再孳生黴菌,會讓情況更嚴重,有的寶寶皮膚過濕會破皮也會有細菌感染,如此情況,不但口水疹不會自己好還會引發更嚴重的皮膚問題。


˙症狀輕微時

很多家長認為口水疹能不用藥物治療最好,也怕治療的藥物中含有類固醇會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有不良影響。針對這個問題,程建勝醫師表示,如果寶寶的狀況不嚴重,當然可以採用保持寶寶皮膚乾燥的方式改善,當寶寶口水一流下來就按壓吸乾,或是用清水洗去口水,只要紅紅的部位沒有擴散、顏色漸漸淡去,就不需要進一步治療。


˙症狀嚴重時

但如果寶寶的口水疹問題嚴重,則建議及早看診治療,一般教學醫院在治療濕疹類的問題時,會依據醫師的經驗判斷採用單方的藥膏,通常不會用到類固醇,除非口水疹已經嚴重到引起其他的細菌感染,從局部擴散到更大的範圍,這時才會依據症狀的嚴重度給予含有適量的抗生素或類固醇治療。


若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不要大量使用,只需淺、薄的塗擦一層,只用3、5天身體是可以自然代謝掉的,家長面對此種成分不需要過於擔憂,除非是長期的不間斷使用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正確用藥法

通常輕微或中度的口水疹是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或類固醇,治療口水疹最常用的是讓水分收斂的藥物,這種藥物一天擦3次,每次擦薄薄的一層,大約擦個3至5天就會見效,最多擦一週就可停藥。如果家長幫寶寶擦藥擦了一週都沒有改善就是藥方錯了,不需要繼續擦,必須請醫師處方別種藥來治療。


拿到醫師開立的藥膏在使用上也需注意不要過量,曾經有一位阿嬷為了讓孫子的口水疹快快好,竟然一天就用藥7、8次且每次都塗厚厚一層,最後導致寶寶皮膚不堪負荷,引發其他皮膚問題。


建議家長若是寶寶的口水疹有點多,還是直接去小兒科或是皮膚科看診,由醫師診斷是否真的為口水疹亦或是其他的黴菌造成的問題,對症下藥加上細心照顧,就可以讓寶寶遠離口水疹。



程建勝
現職: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署立台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台中市澄清醫院小兒科主任
日本聖瑪麗安娜醫科大學小兒科研究員


【更多內容請見2012年5號育兒生活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內科疾病篇



































































發燒--幼兒為何容易發燒? 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事項
常咳嗽是感冒嗎? 認識腸病毒
腸病毒感染症簡介 克沙奇病毒感染
寶寶出疹子 小兒麻痺預防的方法
過敏性鼻炎 幼兒鼻竇炎
寶寶拉肚子 幼兒的中暑
新生兒腦膜炎 何謂『嬰兒猝死症』?
缺鐵性貧血 幼兒便秘
幼兒結核病 蕁麻疹
水痘病患之照護 鼻水倒流
胎便吸入症 洗喉嚨有用嗎?
生長痛 扁桃腺腫大是否要切除?
口腔潰瘍,怎麼辦? 流鼻血怎麼辦?
感冒或過敏? 尿路感染與膀胱輸尿管逆流
肺炎會影響肺功能嗎??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與保溫箱的關係
綜合感冒症 流行性感冒預防治療
中耳炎 牛奶過敏
幼兒鼻塞 熱痙攣
夏季熱 新生兒敗血症
何謂「先天性」感染? 外耳炎
減敏治療 腰椎穿刺:抽「龍骨水」?



引用http://homepage.vghtpe.gov.tw/~peds/pedknow.htm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外科醫學常識













瞭解兒童外科的疾病....很多篇文章!值得看看!
兒童常見門診疾病 兒童呼吸外科疾病
兒童消化外科疾病 兒童泌尿外科疾病


一般的問題










兒童外科由來及範圍 瞭解兒童受虐事件
小寶貝動手術 寶貝動手術安不安全?
意外預防 急救處置


兒童常見門診疾病一些常見問題,通常以門診手術即可治療。



談小兒疝氣及陰囊水腫
腹股溝疝氣

認識疝氧
嵌頓性腹股溝疝氣

陰囊水腫
隱睪症

包皮的問題
包皮發炎

斜頸(一)
斜頸(二)

肛瘺
肛裂

臍疝氣
臍肉芽腫

血管瘤(一)
血管瘤(二)

血管瘤治療新方法
舌繫帶

甲溝炎

 

兒童呼吸外科疾病呼吸系統(鼻、喉、氣管、肺、橫膈...)有關之疾病。



鼻後孔閉鎖
巨舌症

聲帶麻痺
氣管異物阻塞

氣管閉鎖
氣管狹窄

氣管軟骨軟化
血管環

大葉性肺氣腫
先天性肺囊腫

囊腫狀腺瘤狀畸形
肺膨脹不全

氣胸
膿胸

乳糜胸
橫隔膜疝氣

橫隔膜上升
橫隔膜麻痺

漏斗胸(凹胸)
凹胸的治療

兒童消化外科疾病消化系統(食道、胃、腸、肛門、肝、胰...)有關之疾病。



嵌頓性腹股溝疝氣
食道閉鎖

幽門狹窄
腸道閉鎖

腸套疊
巨大結腸症

無肛症
膽道閉鎖

十二指腸閉鎖
十二指腸狹窄

小腸閉鎖
環狀胰臟

腸轉位異常
胎便性腸阻塞

急性闌尾炎
肛瘺

肛裂
臍疝氣

胃食道逆流
大便失禁怎麼辦?

先天性膽道疾病
 

兒童泌尿外科疾病泌尿生殖系統(腎、輸尿管、膀胱、生殖器、睪丸...)有關之疾病。



隱藏式陰莖(一)
隱藏式陰莖(二)

包皮發炎
正常睪丸大小

膀胱輸尿道逆流(一)
膀胱輸尿道逆流(二)

膀胱輸尿道逆流(三)
膀胱輸尿管逆流最新療法

尿道下裂(一)
尿道下裂(二)

小壯丁的毛病---尿道下裂
小兒尿床

精索靜脈曲張
神經性胱胱功能異常的處理

隱睪症
新生兒水腎

神經性胱胱功能異常
小兒間歇清潔導尿須知

引用http://homepage.vghtpe.gov.tw/~peds/pedsknow.htm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保健篇


作者:宋文舉 



新生兒的問題
































新生兒肚臍的處理  肚臍的問題  
寶寶皮膚的花斑紋  毛茸茸的寶寶 
談談前囪門?  嬰幼兒頭頂凸起的硬塊 
為甚麼流口水?  脂漏性皮膚炎 
哭時臉色發黑  手足發抖正常嗎? 
黑色的指甲根  剛出生寶寶頭和臉會腫腫的? 
為什麼寶寶的兩手掌都緊握著?  高危險性嬰兒的照顧 
寶寶晚上不睡覺怎麼辦?  寶寶會打鼾 
早產兒的居家照顧  嬰幼兒鼻塞、有痰音 
為什麼寶寶的鼻子會有奶水流出?   


預防注射的問題























疫苗接種  感冒時可否打預防針? 
打預防針時可否服感冒藥?  打預防針時可否手術? 
預防針打在皮下或肌肉?  打預防針的禁忌 
活性減毒疫苗的禁忌  預防注射後的局部紅腫 
認識b型嗜血桿菌疫苗  認識流行性感冒疫苗 
水痘疫苗  疫苗的副作用 
多次疫苗免疫接種   


飲食的問題






































寶寶不吃奶?  幼兒厭食 
寶寶該吃多少?  寶寶飲食量算法 
寶寶熟睡時,是否需要餵食?  早產兒的餵食 
肥胖兒問題多  熟睡中喝奶的壞處 
嬰幼兒需要喝葡萄糖水嗎?  巨嬰不是福 
幼兒與蜂蜜  幼兒與鈣片 
溢奶與吐奶  何時容易吐奶? 
如何防止吐溢奶  吐奶時的緊急處理 
衛生署許可之配方奶粉廠牌查詢  特殊配方奶粉 
水解奶蛋白配方奶粉  大豆蛋白配方奶粉 
腹瀉與運動飲料  嬰兒要喝水嗎? 
為什麼寶寶都上吃下解?  健康食品?藥品? 


藥物的問題

















幼兒遠遊的必備藥品  藥可否與牛奶混合? 
勿重覆吃藥  嘔吐後如何補吃藥 
細菌抗藥性  類固醇可怕嗎? 
吃感冒藥注意事項  感冒藥要吃多久才足夠? 
吃感冒藥為什麼愛睡覺?  幼兒服藥時是否要加胃藥? 


健康小常識













































































幼兒要戴口罩嗎?  幼兒要手套嗎? 
寵物與嬰幼兒  電視磁場是否會影響人體? 
兒童生病可上學嗎?  過敏體質者遠離冷氣 
疲勞是否容易生病?  家有幼兒或病弱者 
待在家裡的也會生病?  幼兒發燒可否睡冰枕? 
生病可喝冰水嗎?  痰多為什麼要吸蒸氣? 
耳垢是否要清除?  寶寶大便次數 
白色的大便  O型腿與走路 
氣喘居家注意事項  寶寶遲遲不會講話 
兒童乳房的硬塊  耳溫槍準確嗎? 
如何看成長曲線圖  何時坐學步車 
喉嚨有痰音  有必要灌洗鼻子嗎? 
如何拍痰  ”膨風”是怎樣一回事? 
嬰幼兒鬥雞眼  為甚麼眼睛癢? 
幼兒頭後枕部或頸部的小硬瘤?  咳嗽時為什麼容易嘔吐? 
正常睪丸之大小  如何看醫生 
二手煙對寶寶的影響  幼兒鼻孔內的異物 
小便起泡泡、混濁怎麼辦?  小兒尿床 
兒童頻尿  口有異味,疾病警訊 
寶寶需要清潔口腔嗎?  奶瓶性齲齒 
舌頭的斑紋 --- 地圖舌  寶寶生病是否要多喝水? 
夜夜磨牙的寶寶  乳牙也需要保養維護 
矯正口吃--越早越好  幼兒黑眼圈 
為什麼寶寶喝水會嗆?  乳牙縫隙大不是壞現象 
談幼兒斜弱視  寶寶滿口的黃牙齒 




 


引用http://homepage.vghtpe.gov.tw/~peds/care.htm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寶寶多點刺激 長得更快

小寶寶剛出生,帶給整個家庭的喜悅和可能的忙亂自不在話下。初為人父母者,此時的心情必定緊張又有些手足無措。零到六個月嬰兒主要的發展需求是什麼?這時候寶寶一般該學會什麼動作了?家長要如何協助小寶寶成長?

小寶寶從出生到兩個月左右,主要的運動發展在於像吸吮、握住東西等反射性動作,其思考記憶和情緒等功能方面尚屬起步。從三個月大起,寶寶的頭部會開始左右轉動和點頭,頸部能定住,不會無力垂晃;此時父母可以觀察,當寶寶趴著時,頭是否會往上挺起,腰部是否會壓低。四個月左右,寶寶仰臥時兩個手臂可以靠攏,或者更進一步的可以交叉,此時兩隻手可以同時握住東西,表示其手部和視覺焦點集中的功能正在發展。此時期也會開始學習翻身,發展手臂的支撐力、腹肌和背肌的力量。接著寶寶會試著想匍匐爬行,手腳學著前後移動,對未來長大後的活動能力有相當影響。

五個月時,寶寶會試著做更多的翻身動作,也開始想要學坐。六個月時坐的時候更多,但由於重心仍不穩定,坐著時必須靠雙手在胸前支撐,但仍易向後傾倒。另外,寶寶匍匐時可以單手離地拿東西,另一手撐地,所以很容易把東西拿到嘴吧中,父母要多留心。寶寶這時也從之前單腳的反射學著兩隻腳同時對稱性伸展踢出。

此時會對周遭環境產生高度興趣,開始學習使用視覺、觸覺、聽覺,從活動中學習經驗並形成記憶,再從經驗中發展應有的反應。在出生到六個月前的這段期間,家長應儘可能的給寶寶在視覺、聽覺、觸覺上多一點刺激,讓寶寶在不同姿態中熟習各式動作,在不平衡的狀態中學習平衡。

具體的動作方面,從出生兩到三周開始,父母就可以利用幫寶寶換尿布、洗澡的機會,幫小寶寶做些一手腳曲伸和輕微的關節活動,每天至少五到十分鐘;隨寶寶年齡增長,也可儘量拿物品讓寶寶產生興趣來拿,使其眼睛學著追隨物品移動。

用不同的姿勢擁抱寶寶在這段時間對寶寶也非常重要。抱的姿勢可以採取橫的或直的、背對或正對著、緊抱或是隔一些距離抱等,讓寶寶在不平衡狀態中學習如何保持平衡,同時也可觀察寶寶是否會在不穩定時伸出手來做平衡,反應是否正常。搖晃時切忌過於大力。

由於寶寶的成長與情緒有相當關聯,父母的關心、是否在寶寶哭泣時給予適當安慰和安全感等都非常重要,因此除了外在的活動幫助外,父母給予寶寶情緒的關注對於其發育速度的快慢是有影響的。

以上是零到六個月嬰兒平均運動發展過程,但每個小孩學習動作時有不同的時程,如果寶寶還學不會某種動作,父母先不要灰心,先從簡單一點的動作重複做起;就算比其他嬰兒先學會了某些動作,也不要強迫小孩就立刻學習更難的動作,因為嬰兒的發展需要心智和身體發展同時並進,急不得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副教授林曼蕙口述,記者楊珮玲整理)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臍帶照護&臍部疾病解析



新生兒臍帶照護&臍部疾病解析

媽咪寶貝 8月號 NO.146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林建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嬰兒室護理長翟詠晴
模特兒/可愛寶貝宥廷&溫柔媽咪芷瑜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肚臍,是媽咪和寶寶曾經緊密相連而留下的深刻印記。可別小看這一丁點大的小孔,其中可是藏有豐富的學問呢!請看專業的護理師教您掌握重點,輕鬆照護新生兒尚未脫落的臍帶,再聽小兒科醫師的解析,進一步了解嬰幼兒常見的臍部疾病!





 


新生兒臍帶照護6重點


期盼了9個月,終於跟心愛的寶貝見面了!寶寶出生前,臍帶負責輸送養份和廢物,是媽咪和胎兒相互連結的重要管道,寶寶出生後,因為肚臍周遭的肌膚薄且脂肪組織少,是腹部最脆弱的一個區塊,所以更需要照顧者細心又耐心的體貼呵護!


 


重點1 「臍帶」到「肚臍」的蛻變過程


剛出生,以臍夾幫助止血


寶寶出生後,醫師會在距離肚臍根部約23公分的地方夾上臍夾並將臍帶剪斷,之後以75%的酒精消毒、95%的酒精乾燥,再以消毒紗布暫時包覆,保持臍斷面傷口維持無菌狀態(出生第二天洗澡時,醫護人員會將紗布移除幫助傷口乾燥)。


取下臍夾,細心護理靜待臍帶脫落


剛出生時的臍帶似荔枝果肉般,胖胖白白而有些半透明,在出生2448小時後臍斷面會逐漸乾燥,醫護人員會替寶寶將臍夾拆掉,之後每天仍需擦拭75%與95%的酒精,大約在寶寶出生710天左右,餘下這23公分的臍帶便會完全脫落。


臍帶脫落後,擁有漂亮的小肚臍


但護理工作可不是到此結束喔,脫落後照顧者還要持續擦拭23天的酒精,幫助最後的小傷口的分泌物減少、結痂癒合,之後寶寶就擁有一個乾淨漂亮的小肚臍囉!


 


重點2 寶寶的臍帶何時脫落


短則12周,長則23


臍帶脫落的時間短則12周、長則23周,依寶寶的體質而略有差異。脫落後仍有些微滲血屬正常現象(就像受傷的傷口,痂皮剝落時會滲出少許血水和組織液,不必過度擔心),應繼續以酒精擦拭消毒、保持乾燥,直到傷口完全癒合為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嬰兒室護理長翟詠晴提醒,照顧者不應刻意施力拉扯臍帶幫助脫落,只要平時勤做護理,保持乾燥就不易出現發炎、化膿等感染異狀。


臍帶脫落的時間短則12周、長則23


 


重點3 仔細照顧寶寶臍帶的目的


早日脫落、預防臍部感染


仔細清潔寶寶的臍帶,可以預防細菌入侵受到感染,像最近夏季天氣炎熱,照顧者可以替寶寶勤換衣物或尿布,一方面避免因汗濕、尿液潮濕而引起悶熱不適,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臍部長時間接觸汙穢物造成感染。


保持乾淨與乾燥+避免摩擦與悶熱


新生兒的臍帶脫落前,照顧者應盡量保持臍部乾燥,尤其在洗澡時,除非臍帶嚴重發炎,否則接觸洗澡水並無大礙,但不需在洗澡時刻意搓洗,洗完澡後可以用消毒棉棒拭去殘餘水分,再按照正常程序護理即可。


挑選寶寶的紙尿褲大小要適當,若紙尿褲的腰際剛好接觸到臍帶根部,活動時就容易受到磨擦,可能導致臍部發紅、傷口滲血,建議可將紙尿褲的褲頭向下反折,另外也提醒照顧者,切忌使用面霜、乳液及嬰兒油塗抹臍帶,否則臍帶乾燥不易也可能因此導致感染。


 


重點4 臍帶護理包的重要工具


消毒棉棒數支


使用消毒過的棉棒護理傷口,可以降低細菌入侵的機會。消毒棉棒的主要功能在於拭去傷口的血水或分泌物,以及沾取酒精進行消毒、維持乾燥,但一般家用的棉花棒多半未經過消毒,不適用於臍帶護理唷。


濃度95%酒精一瓶


濃度95%酒精因為具有良好的揮發性,可以幫助臍帶保持乾燥。


濃度75%酒精一瓶


市售醫療用的消毒酒精棉片,多半以75%酒精濃度為主,因為高濃度酒精能深入細胞內部,使細胞質凝固進而喪失功能、達到殺菌的效果。


其他


除了出生後第一天外,消毒紗布原則上不建議使用,因為當寶寶臍部有分泌物滲出,使用紗布包覆反而會讓臍部更悶熱潮濕,因而造成反效果呢!另外像老一輩愛用的紫藥水和優碘,刺激性高也不建議使用在寶寶稚嫩的肌膚上,而且剛出生會進行新生兒篩檢,優碘中的碘可能會影響篩檢結果。基本上寶寶的臍帶護理不需使用任何藥物,只要使用不同濃度的酒精,就足以幫寶寶清潔消毒、乾燥傷口了。


 


重點5 step by step清潔6訣竅


step 1 將所有工具準備好,再把雙手洗淨,連指甲縫都不能放過!(照顧者應保持指甲短而整潔,且盡量避免配戴戒指飾品,一方面減少藏汙納垢,另一方面不會刮傷寶寶稚嫩的肌膚)。


step 2 溫柔輕聲的安撫寶寶,告訴他要準備開始清潔肚臍與臍帶囉!


step 3 用食指和中指撥開肚臍周遭皮膚,讓寶寶的臍帶根部露出來。


step 4 另一手拿著沾了75%酒精的消毒棉棒,自臍帶的根部由內往外以畫圓的方式清潔臍帶和周圍皮膚。


step 5 棉棒擦拭臍帶一圈即丟棄,重複清潔至消毒棉棒不再沾黏分泌物或血絲為止,切勿一根棉棒從頭使用到尾,可減少發炎感染的機會。


step 6 最後用消毒棉棒沾取95%的酒精重複進行步驟四以利乾燥,幫寶寶穿上紙尿褲並將褲頭反折,臍帶的清潔護理就大功告成了。


一天清潔幾次才夠


每天清潔的次數端視傷口狀況調整,照顧者在換尿布的時候應留意臍帶有無分泌物,但即便臍帶看來很乾淨,每天一至兩次的清潔是最基本的,如果寶寶的分泌物稍多,在換尿布的同時多護理幾次也沒關係,唯有照顧者不厭其煩的細心護理,才能維持新生寶寶的臍部健康唷!


尿布向下折,不悶住臍部


寶寶的臍帶不需特別包紮,也不必使用特別使用藥物或擦乳液護理,「清潔」和「乾燥」就是護理寶寶臍帶的不二法門,但因為紙尿布的褲頭剛好會蓋住臍帶,可稍稍向下反折,這麼做能減少摩擦也有助保持臍帶乾燥。


反折褲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男寶寶排尿時,往往濕的都是尿布前面這一片,也可能寶寶的便便多且稀軟,都容易使臍帶沾染到排泄物呢!翟詠晴護理長建議,這時不妨直接帶寶寶進浴室清洗下半身,再依平常沐浴後的步驟清潔護理臍帶即可。



 


每天一至兩次的清潔是最基本的


 


重點6 下列異狀應就醫


滲出大量血水或化膿


黃色分泌物且有異味


肚臍周遭紅腫發熱


上述症狀皆表示臍部有細菌感染發炎的跡象,應立即就醫。


肚臍長出肉芽組織


當寶寶臍帶脫落時,許多父母會感到疑惑──肚臍應該是凹凹的小洞呀,怎麼還有一點紅色腫物,凹凸不平呢?翟詠晴護理長說明,有些嬰兒會因體質關係於臍帶脫落後會有小肉芽腫,有些血性分泌物,建議請醫師確認並治療,同時要加強局部清潔衛生。


 


嬰幼兒臍部疾病解析


小寶寶的臍帶內含2條臍動脈與1條臍靜脈,一般來說,臍帶的長度約60公分左右,臍帶過長易產生臍帶繞頸現象,過短則可能因為胎兒活動拉扯到胎盤,造成胎盤早期剝離的危險。



  


新生兒時期


肚臍發炎


肚臍發炎時,外觀看來會又紅又腫、潮濕且有分泌物,甚至聞起來有臭臭的異味。


肚臍滲血


若寶寶的臍帶發炎較為嚴重,卻又未能即時接受治療,就可能導致肚臍滲血。


肚臍肉芽腫


肚臍的肉芽腫和傷口感染有關,表示傷口的癒合不良,要儘快就醫請醫師替寶寶使用藥物或手術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林建宏提醒,肉芽腫往往是已經發炎好一段時間才會形成,時時注意並且照顧肚臍,才是預防肉芽腫最好的方法。


臍帶太晚脫落


林建宏醫師說明,臍帶遲未脫落可能是白血球異常導致、有免疫系統缺損的問題,臨床上可採取抽血的方式檢驗確認問題,因此,若寶寶的臍帶超過三周仍未脫落,家長就需考慮帶孩子就醫。



 


什麼是肚臍瘜肉?


肚臍瘜肉必須考慮是否有先天性異常,比方說腸子或泌尿道異常、黏膜或腹部的肌肉異常、肌肉未完全退化等等,務必進行檢查以排除潛在疾病的可能。


 


發育異常導致的肚臍問題


臍膨出


臍膨出的發生機率不高,約萬分之一左右,成因是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明原因出錯而導致的異常現象。從外觀上來看,臍膨出比臍疝氣要嚴重許多──這些孩子的肚臍位置帶著一個拳頭大小的囊包出生,這個囊包未受皮膚覆蓋,使得腸子和部份臟器突出體外,還常同時合併有泌尿道、腸道的疾病。


拜醫療科技發達之賜,現今臍膨出可以在產前即透過超音波得知,可安排小而外科醫師在媽媽一產下寶寶即接手進行手術治療、降低感染機率,所以也提醒孕媽咪要按時產檢,保障自己和寶寶的健康。


臍疝氣


臍疝氣好發於寶寶出生後1 6個月的階段,從外觀可以明顯看出孩子臍部隆起半顆圓圓的小球,未哭鬧時症狀或許不太明顯,但是當寶寶腹部用力(例如哭鬧、咳嗽等),即可明顯看出腹部的異狀。


臍疝氣是因為寶寶腹部筋膜上的開口尚未密合、肌肉組織尚未長好,用力時腹腔內的器官移位突出,但隨著寶寶日漸成長肌肉發育成熟,多半在1歲前會逐漸消失。有別於一般常見的腹股溝疝氣,臍疝氣通常無需開刀,但林建宏醫師提醒,若疝氣部位過大則必須考慮是否為臟器移位卡在肌肉開口上,需要視嚴重程度採取手術方式治療。


 


不要讓孩子好奇摳挖肚臍


摳挖肚臍可能引起發炎


肚臍皮膚薄而脆弱,常動手摳挖恐造成感染,其實父母平時應教育孩子,肚臍是身體很脆弱、需要保護的部位,摳挖不但會造成疼痛,還可能因此而生病呢!如果覺得肚臍髒髒的,可以在洗澡時用濕潤的毛巾在肚臍輕輕轉個幾下,就會覺得乾淨一點了。


如果肚臍紅紅的怎麼辦


小朋友容易因為好奇而摳挖肚臍,如果肚臍輕微發紅且有少許分泌物,或感覺皮膚紅腫熱痛,就表示已經有發炎的現象,仍建議就醫治療。



 肚臍皮膚薄而脆弱


 


 


林建宏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部定講師


 


翟詠晴


學歷: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護理系畢業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婦產兒科護理長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常見的生殖器官疾病



 「男、女生尿道的構造從腎臟到輸尿管、往下延伸膀胱直到尿道的結構相同,只有最後的外生殖器官不一樣,因此男生或女生都可能出現尿道感染。」


 


女生多於男生


洪峻澤主任進一步補充:「泌尿道感染又稱『上行性』或『逆行性』感染,主要是因為細菌進去體內的方向與尿液排出的路徑相反。」通常尿液製造從腎臟、經過輸尿管、膀胱、尿道等路徑;但細菌卻是從體外進入,從尿道、膀胱延路經過輸尿管到腎臟。


 


人體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是呼吸系統的感染,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的感染女生比男生多,唯一例外是剛出生嬰幼兒,由於男寶寶的泌尿系統疾病較多,包括膀胱輸尿管逆流等先天泌尿系統疾病,因此男嬰較女嬰高1.5倍。過了嬰兒階段,女生得到的機率就比男生則慢慢增加。


 


尿道短、大小便摻雜


寶寶的泌尿道感染情況比大人或大孩子常見。


 


正常來說,身體是無菌,而泌尿道感染是外面的細菌進入體內。卓瑩祥醫師指出,之所以寶寶的泌尿道感染情況比大人或大孩子常見,有兩個主因:1尿道短。像男生的泌尿道短;而女生更短,很快會蔓延到膀胱,致使體外細菌進入體內。2由於寶寶包尿布,大小便易摻雜一起。而糞便有很多的大腸桿菌,易導致糞便的大腸桿菌從尿道進入身體。


 


泌尿道感染的症狀,洪峻澤主任表示:「小便會刺痛、灼熱、偶爾會有頻尿感,甚至可能會出現血尿。」


 


至於年紀較小的嬰幼兒通常不太會表達不舒服卓瑩祥醫師指出:「早期症狀可能是哭鬧、沒食慾、發燒、甚至活動力較差。」


 


感染源8090%為大腸桿菌


洪峻澤主任表示:「造成感染的因素8090%為大腸桿菌,故必需使用抗生素治療。」至於療程,就尿道炎或膀胱發炎來說約3天。如果有發燒情況,表示細菌已經蔓延至腎臟,治療可能約需一個月,不過幸好多半只是尿道炎或膀胱發炎。他進一步解釋,通常女生多為尿道、膀胱一起發炎,因為女生的尿道短,只要尿道發炎就很容易蔓延到膀胱;而男生不一定,由於男生尿道較長,感染多半會侷限在尿道,膀胱不一定會受到感染。


 


另外其它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因素,卓瑩祥醫師指出:「1膀胱輸尿管逆流、2先天性泌尿道阻塞」。他說明,由於嬰幼兒的尿道短、加上大小便混在一起,即使沒有泌尿道異常構造也可能會泌尿道感染,然而,如果寶寶有膀胱輸尿管逆流、先天性泌尿道阻塞等構造不佳的問題,更容易產生感染。


 


何謂膀胱輸尿管逆流?醫師解釋,正常的泌尿系統是從腎臟製造尿液,從輸尿管流經膀胱,待膀胱收集到一定的量後,進行收縮將尿液從尿道解出去,尿液不會從輸尿管再回流腎臟。可是膀胱輸尿管逆流的患者由於膀胱與輸尿管的交接處的閘門有缺陷,導致膀胱排出尿液後,有些許尿液會回流腎臟,加上嬰幼兒的尿道短,細菌容易跑進膀胱,如果細菌一直沒有排出體外,久了會繁殖並形成感染。


 


1/3泌尿道感染的寶寶有逆流狀況


卓瑩祥醫師說明:「曾做過統計,遭到泌尿道感染的嬰幼兒約1/3有逆流狀況。」而目前治療泌尿道感染的方式就是開立抗生素,如果反覆感染則必須檢查構造是否有問題,讓父母提高警覺預防,或是開立預防性的抗生素。


 


雖然膀胱輸尿管逆流是先天性異常,但8090%嬰兒長大後,膀胱與輸尿管交接處的閘門會慢慢長好,甚至在34歲時閘門慢慢關起來,再也沒有逆流情況。可是若逆流很嚴重,膀胱收縮的多數尿液都流回腎臟,排出量很少,甚至腎臟出現腫大、積水情況,是為「水腎」,此時就必須手術治療。


 


卓瑩祥醫師解釋,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尿,過度腫大會使得排尿功能被破壞,甚至造成細胞壞死,因此嚴重的逆流對於腎臟有害,此時就不能等它自行長好,否則可能導致尿毒症,未來就需要進行血液透析。因此,對於嚴重的情況應進行「膀胱輸尿管逆流檢查」以判斷出適合的處置方式。


 


先以超音波觀察逆流情形


 


除了「膀胱輸尿管逆流檢查」可檢查逆流狀況,卓瑩祥醫師指出:「還可採取簡單的超音波檢查。」


 


由於超音波非侵入性,檢查時不會有痛覺,同時可清楚觀察腎臟是否脹大、是否積了很多尿液、水腎等。因此,即使遭到尿道感染的嬰幼兒有1/3可能是逆流造成,但不一定要做尿逆流檢查,不妨先進行超音波檢查。若檢查結果發現腎臟很正常,即使有逆流也屬於輕微情形。先觀察一陣子別急著做逆流檢查,倘使感染次數過於頻繁,則須進行逆流檢查以更瞭解狀況。


 


至於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的方式,若起於先天因素,父母要注意再發的可能性以免延誤了治療的時機,造成細菌大量滋生、甚至引發敗血症。除此,卓瑩祥醫師提醒,當寶寶沒有感冒症狀卻莫名其妙發燒,就醫後亦確定並非感冒引起,可能要注意是否尿道感染,尤其寶寶若曾發生過,須更注意並盡快驗尿以確認症狀。


 


除了先天因素,洪峻澤主任提醒父母要讓幼兒少量多喝的補充水分。另外也要幫寶寶勤換尿布,由於陰部的細菌在潮溼悶熱狀態下容易茲生,特別是有解便時,由於糞便帶有大腸桿細菌,要盡快將糞便清理乾淨,保持寶寶屁屁的清潔與乾爽。再者,小女生用衛生紙擦屁股時也要注意,應由前往後擦拭,不要由後往前擦,以免將肛門的細菌帶到尿道口而引起尿道炎。


 


 



卓瑩祥


學歷:臺大醫學院醫學士、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碩士


經歷:臺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臺安醫院醫務副院長


現任:臺安醫院教研副院長


 


洪峻澤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臺北榮總泌尿外科專科醫師


竹東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臺北市立忠孝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現職: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1.8月號)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汗腺尚未完全發育 易導致尿布疹



 


炎熱的夏天,經常高溫又潮濕,大人常常因為悶熱而引發濕疹等皮膚過敏現象,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說,在這樣溽暑的天氣,因此容易流汗加上未保持清爽乾淨,皮膚更是容易感到不舒服,而出現一些皮膚過敏症狀,例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尿布疹等紛紛冒出來。


其中最讓媽媽們煩惱的,就是嬰兒常見的尿布疹。為什麼剛出生的嬰兒,容易出現尿布疹?由於嬰兒的皮膚厚度只有成人的1/10,只要稍微增加摩擦,就容易出現紅腫,程度再嚴重一點甚至會破皮,加上寶寶汗腺尚未完全發育,排汗量雖跟成人一樣,但是毛細孔卻只有成人的一半大小,甚至更小。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下,因為無法適當排出熱氣和濕氣,就容易形成尿布疹。


 


尿布疹常見的形成原因是肌膚長時間被包覆在尿布裡,汗水加上尿液與糞便的刺激,再加上如果沒有定時更換尿布,皮膚就容易出現紅腫發炎,甚至破皮,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另一種則有可能是感染細菌或黴菌,造成頑固紅斑的白色念珠菌皮膚炎。其他比較少見的原因有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等。


 


至於排便與排尿的次數頻繁,也是容易引發尿布疹的原因之一,寶寶們一般新陳代謝快速,一天大約會排尿10~14次,只要媽媽稍不注意,沒有定時為寶寶更換尿布,寶寶的皮膚就會因為長時間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中出現紅腫發炎,引發尿布疹。而因為乳糖不耐症,或是其他因素導致寶寶經常腹瀉,糞便與尿液中的刺激物質也會使寶寶屁屁紅腫。


 


此外,本身體質較為敏感的寶寶,如果媽媽沒有慎選合格的尿布材質,或是使用了成份較為刺激的清潔液與濕紙巾,就會引發寶寶的皮膚過敏。


 


一般來說,經過治療,尿布疹在2~3天內都會痊癒,若是一直都沒有好轉跡象,媽媽就要注意寶寶是否是因其他因素而引起尿布疹。最好找小兒科醫師詳細檢查,並加以正確診斷,再對症下藥治療,以及事前做好預防工作,避免尿布疹發生。


寶寶的肌膚要時時保持清潔與乾燥,才不易導致尿布疹。


寶寶的皮膚柔嫩敏感,稍有不舒服,就會即刻反應。孩子的臀部皮膚若是長時間接觸到不乾淨的尿液與糞便,很容易因悶熱潮濕或不斷碰觸,而容易引發尿布疹,就會導致紅屁屁。嚴重尿布疹甚至會出現丘疹、脫屑或起小水泡。


 


許多可以有效避免尿布疹的方法,最關鍵之處在於要保持寶寶的臂部皮膚清潔與乾燥,常常更換尿布是媽媽們要多加注意的小細節。另外,小孩的尿布應選用無刺激性、材質較柔軟且吸水性強的尿布。


在幫寶寶清洗臀部時,最好使用溫水清洗最適宜,然後用棉布輕按擦乾。寶寶睡覺時,媽媽總會太擔心著涼,而加蓋上太厚重棉被,其實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太過悶熱而造成寶寶皮膚紅腫發炎現象。


除了讓寶寶的屁股保持乾爽之外,選擇材質良好與透氣,以及尺寸適合的尿布也很重要,可以避免悶出皮膚病,或因尿布太小造成屁屁摩擦後出現紅腫,這些都是媽媽們需要注意的小地方。


 


有的媽媽也會選擇使用痱子粉或爽身粉給寶寶使用,但是要注意勿以大人專用痱子粉用於寶寶身上,因為大人的痱子粉成分裡,往往含有硼酸,嬰兒的則強調天然,不具有此種成份,也避免過敏。媽媽們必須從小地方開始注意,才能好好照顧寶寶的皮膚。


 


市面上常見寶寶的護膚產品,強調可以塗抹在寶寶的皮膚上,保護寶寶們的細嫩皮膚。然而,坊間護膚產品種類琳瑯滿目,究竟要如何挑選才能買到最適合用在寶寶身上的產品呢?


 


一般來說,嬰兒護膚產品的作用在於內含油脂,可以隔絕肌膚與尿液等的直接接觸。但也別選擇太過油膩的護膚產品,這樣反而會把寶寶屁屁的毛細孔悶住,造成更加不透氣,而引起皮膚過敏。最好選擇無香料、無色素、弱酸性、經過敏感測試等的護膚產品,媽媽自己有必要先測試,確定產品無虞後,才可以安心用在小寶寶身上。


 


此外,帶小孩出門必備的嬰兒濕紙巾也是十分重要的護膚產品。市面上充斥著五花八門的濕紙巾,有可愛花紋或有香氛氣味,類別繁多不勝枚舉。購買前還是記得要睜大眼睛,仔細看清楚產品的出廠地、有效日期、衛生許可證號等,建議一開始先選擇最基本無香精款,才不易導致寶寶過敏。


 


預防是對抗尿布疹的最好方法,預防方法就是要隨時保持寶寶的皮膚乾爽,不要總是用濕紙巾擦,方便的話盡可能的使用溫水清洗,因為寶寶皮膚薄弱,頻繁使用濕紙巾易造成皮膚過度摩擦。若是發現寶寶起了尿布疹,要盡快找出過敏的原因,如果是因為護膚產品引起,就要馬上停止使用。若是因為寶寶本身的體質自發性過敏,也要馬上跟醫師諮詢,了解寶寶體質狀況。只要細心照料,就可以讓寶寶屁屁膚質滑嫩又健康。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寶貝遠離異位性皮膚炎

嬰兒與母親 8月號 NO.430


採訪撰文/章菱
諮詢審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專任主治醫師 林建宏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可愛寶寶/鄭陽与、陳宥潔


你家寶貝常這裡癢、那裡癢,有時會用手在臉部及身體上抓出一道道的痕跡嗎?只要寶寶的皮膚出現頻繁的搔癢感,就要特別注意是不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必須加強保濕,注意居家環境清潔,減少肌膚接觸造成敏感的物質,以免症狀加重而受感染,甚至影響寶寶正常生活運作。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是一種慢性反覆發生的搔癢性皮膚炎,也是嬰兒期及小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專任主治醫師林建宏表示,十個寶寶裡至少有一個是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炎的發生原因通常與遺傳、環境及食物中的過敏原有關。


 


異位性皮膚炎發生原因


 


會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一、遺傳因素:過敏性皮膚炎有部分原因是受遺傳所致,寶寶的家族有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等病史。受遺傳所致的異位性皮膚炎,即使控制環境、飲食、生活習慣,也未必能完全避免症狀發生。


二、環境因素:在寶寶生活的環境中,如果沒有固定清潔,或居家有太多毛布的佈置、太潮濕等問題,會讓寶寶接觸許多過敏原,如塵蟎、灰塵、黴菌,刺激皮膚,也會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產生。


三、飲食因素:寶寶飲食中有較多的海鮮類(如蝦、螃蟹)、堅果類(如花生、核桃、腰果),或牛奶的蛋白質等,這些都容易誘發過敏性皮膚炎。正在餵母乳的媽媽若有吃上述食物,也容易造成寶寶異位性皮膚炎。


四、其他因素:異位性皮膚炎也與氣溫有關,天氣漸漸變熱,身體容易流汗,汗液尤其會卡在肘窩、膝窩的地方,肌膚容易互相擠壓而刺激皮膚產生發炎;冬天或太冷時,皮膚容易變得乾燥缺水,也會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可能。


 


容易產生皮膚炎的典型位置,在臉上、脖子、耳朵後面、四肢關節彎曲處、如手肘附近、膝蓋與腳踝附近。每個寶寶異位性皮膚炎的輕重程度不一,一般的症狀為在皮膚上會起紅疹、脫皮或發癢,有些不會癢到影響生活品質,但有些紅疹往往會讓小嬰兒癢到會用手抓到破皮、流血,甚至會引發急性發炎,也會讓寶寶不安、躁動、不易入眠,這樣也可能影響寶寶正常的健康發展。


 


慢性皮膚炎長期會讓皮膚變厚、變硬、粗造,顏色也會因色素沈澱而變深。林建宏醫師指出,如果異位性皮膚炎的肌膚破皮有傷口,又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會使細菌在皮膚上滋生,加重皮膚炎的症狀,變成惡性循環,需要就醫診治,尋求專業幫助。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


 


到門診之後,醫師通常會給予口服及外用藥物治療。口服藥物屬於抗組織胺,可抑制搔癢,是主要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外用藥則以含有類固醇的藥膏為主,具抗發炎作用。若寶寶抓得厲害,容易有傷口易感染或流出滲透液,就需要使用抗生素藥物,目的是抵抗細菌感染。


 


有些家長一聽到類固醇,就覺得藥性強又毒,而擔心有副作用林建宏醫師說,類固醇分好幾級,醫師會根據寶寶的症狀給藥,如果狀況不嚴重,可給予含類固醇少一點,功效弱一點的藥物就可改善;如果嚴重的情況,就要用藥效強一點才能減緩發炎症狀,「只要在醫師指示下正確的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仍然是相當安全的。」不過,現在也有一種新的長期用藥免疫抑制劑,機制與類固醇類似,屬抗發炎藥物,但不會有類固醇一樣的副作用,也是給藥上的另一個選擇。


 


從飲食與環境控制著手


 


異位性皮膚炎的預防與照顧,須要長時間並養成生活習慣。林建宏醫師建議,平時應從飲食及居家環境開始著手,在生活習慣上需做一些改變及預防措施,可減少異位性皮膚炎復發的機率。這些預防措施包括以下幾部分:


 


一、在平日飲食上


1.寶寶有異位性皮膚炎,先考慮是否因食物而引起。較小的朋友餵母乳最好,沒有辦法餵母乳,可給予水解蛋白奶粉。


2.餵母乳的母親盡量不要食用會造成過敏的食物。四到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在給予副食品時,也盡量減少會引發過敏的食物。


3.在添加副食品時,每一次添加一種,看看寶貝是否對什麼食物過敏,若有過敏症狀,可以停止給予二個星期,查看過敏症狀有無改善。


 


二、在居家環境上


1.家中不要使用地毯、草蓆、榻榻米、毛絨的材質及布窗簾等容易滋生塵蟎的裝飾及佈置,建議可將窗簾換成百葉窗。盡量不要養寵物,以減少來自動物的過敏原。


2.家中的寢具要固定清洗,最好二星期清洗一次寢具,並使用60度的熱水清洗,洗完後最好經太陽曬過。也可利用防蟎寢具及除蟎吸塵器,減少塵蟎附著與生長。


3.夏天居家的溫度最好保持在2628之間,以不要讓寶寶熱到出汗為原則,並保持涼爽舒適。冬天也應該避免讓寶寶穿太多衣物或直接暴露於寒冷、乾燥的環境中。


4.家中濕度保持在40%60%之間最好。台灣氣候潮濕過敏容易,濕度不要太高,潮濕會產生黴菌,易造成皮膚刺激。亦可使用空氣清淨機,減少灰塵黴菌生長。


5.家裡儘量少用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有氣味的物質,也不要讓寶寶待在有二手煙的環境中,以減少受外在刺激的機會。


6.家居環境須常清掃,保持乾淨,減少灰塵覆蓋。


 


三、在生活習慣上


1.重視肌膚保濕。因為皮膚過敏的原因之一就是皮膚的保護屏障功能不好,無法對抗外來東西,所以注重肌膚的保濕很重要。冬天可多擦質地較油的乳液,夏天可擦較為清爽的乳液,加強皮膚的保濕性,但不要選擇添加太多化學合成物的乳液。


2.清洗衣物時,使用洗衣精比洗衣粉好,或選用天然清潔劑。洗完再用清水洗過一次,減少衣物上的殘餘的化學物質對皮膚所產生的刺激。


3.沐浴乳不要使用含有香精、防腐劑等化學合成物質。冬天不要用太燙的水洗澡,夏天盡量洗溫水澡。若皮膚已有發炎,最好不要用肥皂或清潔液,以清水洗淨即可。


4.穿著棉質、透氣的衣服,不要穿羊毛衣、化學纖維、尼龍等的衣料,也盡量避免穿粗糙、過緊或容易摩擦皮膚的衣物,穿衣以寬鬆為佳。


5.定期幫寶寶剪指甲,以免避免他因為皮膚搔癢而抓出傷口,讓自己暴露在受感染的危機中。異位性皮膚炎最忌諱用手抓,小心會變成惡性循環而加重症狀。


6.汗水會刺激皮膚產生異位性皮膚炎,所以要避免寶寶流太多汗水,或讓汗液留在身上。外出流汗後,沒有辦法洗淨,可先以毛巾擦拭汗水,或清水稍微清洗身上的汗液。


7.有些游泳池含氯比率太高,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帶寶寶游泳之後,一定要記得洗澡沖乾淨,不要讓身上殘留化學藥劑。


 


可抽血檢查過敏原


 


異位性皮膚炎可以經由飲食及生活的控制,獲得良好的改善,但要日後完全不會復發,可能性不高。如果照上述的作法,寶寶的異位性皮膚炎仍嚴重反覆發作,建議作進一步抽血檢查,以找出真正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原,才能知道確實的改善方法。


 


「平常要多注意寶貝皮膚的狀況,持續保濕很重要,肌膚若出現不舒服,千萬不要忌諱用藥,」林建宏醫師表示,若有搔癢就開始擦藥,會使症狀緩解,那麼在擦藥後可抹些乳液,就不用擦那麼多藥物。居家照顧配合安全用藥,就可以幫助寶寶遠離不舒服的搔癢與不安,也能讓baby重拾健康可愛的粉嫩肌。


 


林建宏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中華民國小兒專科醫師、腎臟專科醫師


過敏氣喘免疫學會醫師


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專任主治醫師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顧寶寶 一覺天明

嬰兒與母親 8月號 NO.430


採訪撰文/張晴宜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急救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 張龍
攝影/桃樂絲童趣.攝影(02-2725-5353)
梳化/Tomoko
模特兒/甜蜜全家福林玉珮、汪家弘、汪品叡


寶寶的誕生對父母來說是一大喜悅,但是,當寶寶晚上不睡覺時,往往將父母搞得心神不寧、焦躁不安,無法安穩入睡。「我只想好好睡一覺!」相信這是很多照顧者的小小願望。本文就來告訴為此而苦惱的父母,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寶寶晚上乖乖睡覺,並且一覺到天明!





新生兒沒有晝夜觀念


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院區兒科主治醫師張龍表示,胎兒在子宮內生長時,是沒有晝夜之分的。因此,對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來說,並沒有白天通常代表清醒、活動的時間,夜晚則是睡眠時間這種觀念。


 


新生兒的作息


新生兒在一天中除了吃,睡眠時間約有1618小時。出生後1個月內的寶寶,有食量較少、進食次數多以及睡眠週期短等特性,因此照顧者必須花比較多的心力在他的身上。通常這個階段的寶寶,在睡眠時的淺睡比率較高,因此經常會有半夢半醒,或是睡睡醒醒的狀態。由於寶寶由淺睡進入深睡必須花較多的時間,建議照顧者在這個時候不要過度安撫寶寶或給予太多的刺激,儘量讓他自己入睡,以避免養成寶寶往後都必須依照同樣的模式才能入睡。


 


如何讓寶寶一覺到天明


張龍醫師指出,寶寶1個多月~2個月大之後,建議照顧者便可以主動為他建立規律的作息,讓他瞭解白天是活動時間,晚上就要乖乖睡覺。同時控制寶寶喝奶的時間,如此一來,寶寶便可以一覺到天明。以下為一些建議作法:


 


Ø   建立寶寶規律的作息


規律的作息讓寶寶可以預先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舉例來說,寶寶起床後先喝奶,接著讓他遊戲(活動),下午小睡一下,再喝奶,然後準備洗澡、睡覺。每天都在相同的時間做一樣的事,讓一切都存有邏輯的規律,寶寶便會有一種安心感。照顧者也可藉由這種規律的作息,瞭解寶寶真正的需求,並滿足他。


 


Ø   培養寶寶的晝夜觀


通常寶寶在23個月大時,會開始有白天和夜晚的觀念。白天的時候,當寶寶在小憩或午休時,應讓他儘量在有光線或明亮的環境下入睡;晚上真正要睡覺的時候,要將燈光調暗,頂多開一盞微弱的小燈。讓寶寶瞭解白天與夜晚的睡眠環境是不同的,寶寶漸漸就會分辨白天與夜晚的差別,且會慢慢習慣日夜作習模式。


 


Ø   讓寶寶獨自睡一張床


雖然不見得一定要讓寶寶獨自睡一間房,但至少,要讓寶寶獨自睡在自己的床上。這樣除了可避免寶寶干擾到照顧者的睡眠,也可儘早讓寶寶習慣「睡自己的床」,甚至熟悉睡眠的環境。


 


Ø   安慰寶寶從簡


當寶寶半夜驚醒或是想要喝夜奶時,建議照顧者不要將燈全開。儘量讓寶寶處於「夜晚」的狀態。在安撫寶寶的時候,也不要過度鋪張,這樣反而會將寶寶弄醒。無論是安撫或餵奶,一切都簡單化進行,如此才可讓寶寶快速再進入睡眠狀態。


 


Ø   讓寶寶自己入睡


當寶寶出現諸如揉眼睛、抓耳朵或吸吮手指等動作,就可將寶寶放到他自己的床上,準備讓他自己入眠。假如寶寶哭,儘量不要將寶寶從床上抱起,也不要抱在懷裡哄睡。最好的方法是讓寶寶繼續躺在床上,用一些對她有效的安撫方式(例如:唱晚安曲、給他吃奶嘴等),讓他慢慢入睡。


 


有效的睡眠儀式


張龍醫師建議,照顧者可主動為寶寶設計一套「睡眠儀式」,藉由這些固定的活動來讓寶寶知道,到該睡覺的時候了。舉例來說,照顧者每天在寶寶睡覺前,說一個小故事給寶寶聽、為寶寶做全身按摩,或是創造和寶寶互動的小遊戲等。這些固定的「儀式」,每天持續地在睡覺前做,久而久之,寶寶就會知道,做完這件事,就是應該要睡覺的時候了。不過要注意的是,雖然不見得每天睡覺的時間一定要規定在幾點鐘,但是做這些「睡眠儀式」時,還是要儘量在相同時段,才不會讓寶寶混淆


 


有必要讓寶寶喝夜奶嗎?


張龍醫師指出,倘若寶寶已經1個多月大,且白天都有喝到足夠的奶量,其實半夜那餐已經沒有必要。有時候是照顧者「主動」為寶寶建立喝夜奶的習慣,假如不讓寶寶喝夜奶,對健康並不會有很大的影響。而如何讓寶寶戒掉夜奶呢?張龍醫師建議幾種方式,說明如下:


1.      睡前倒數第二餐讓寶寶喝的奶量稍微少一點,到了睡前那餐再讓寶寶喝多一點,如此寶寶半夜肚子餓的機率就能降低許多。


2.      延長喝奶時間:隨著寶寶的年紀增長,喝奶的頻率變少,照顧者可以慢慢將餐與餐之間的間隔拉長,比方說以前都固定凌晨三點要餵,就延長到四點,再來是五點,慢慢地,寶寶就可以戒掉夜奶,一覺睡到天亮。


 


睡眠對寶寶的重要性


張龍醫師表示,寶寶在睡覺時,特別是熟睡階段,會大量分泌生長激素。因此,睡眠對於各方面都成長相當迅速的寶寶是非常重要的。對寶寶來說,最好的睡眠環境是全暗的,或僅有一盞微弱的小燈。倘若寶寶一開始不習慣這種睡眠環境,建議照顧者還是要藉由有效的安撫方式(例如:和她說說話、握住他的手或在他身旁陪伴等),建立寶寶的安全感,讓寶寶自己入睡,慢慢讓他習慣在黑暗的環境中入眠,對寶寶才是最好的。


 



張龍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急救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小兒科專科醫師;感染症專科醫師;兒童急診醫學次專科醫師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院區兒科主治醫師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兒糞便 4色看異常



 


小兒糞便 4色看異常



2012年08月13日
  觀看HTML 原始碼 (說明)


寶寶以哭鬧表達感受,身體不適得靠家長多觀察細微的徵象。小兒科醫師黃振全表示,幼兒在6個月前還未進食副食品,糞便顏色受飲食影響小,較能反映腸胃道機能,正常糞便應是金黃色,而民間以為嬰兒被嚇到的青屎,其實是正常菌落活躍的結果,無須擔心,要注意黑便或血便,可能是腸胃出血;灰白便則懷疑是膽道閉鎖引起,須盡快就醫,否則毒性持續累積,未來恐須換肝。
報導╱王璐華、林明佳 攝影╱吳朝奎 部份圖片╱網路、吳書毅醫師提供








從糞便色看異常


★原因
★幼兒反應及處置





報你知






觀察解便的型態


母乳寶寶糞便較稀,1天解便7次也可能正常。解便型態若改變,如1天解便7次變1天1次,或出現腹脹等不適,才會懷疑是便秘或是腹瀉。








調整配方奶比例


若因換奶而引起便秘,可先換回原本奶粉,等症狀緩解再換他牌奶粉;腹瀉則調整配方,以新奶粉與舊奶粉5:5調製,維持1-2天,慢慢適應換奶。








成人診斷略不同


異常的糞便色若出現在成人,則診斷方向略有不同,如灰白色大便主要懷疑肝炎、膽結石、膽管或胰臟腫瘤等疾病;血絲便或黑便則暗示有消化道的出血。








大便色卡做分辨


國民健康局成立大便卡諮詢中心,並推出9色大便色卡附於兒童健康手冊,教導民眾分辨寶寶大便。疑問可洽(02) 2382-0886。








醫師說 完整型態助鑑別


小兒科醫師 黃振全
若懷疑寶寶的糞便有異,可將尿布連同糞便整包帶來,醫師較易依完整外觀下診斷。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哭鬧抱與不抱有這些講究



 


寶寶哭鬧抱與不抱有這些講究



嬰兒保健專家指出:寶寶一哭,大人就抱,家長正中了寶寶的"圈套",在孩子沒病沒"情況"時,對付沒有由頭的哭鬧,大人最好別抱。



  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一旦哭將起來,大家就緊張萬分,忙個不停,最常用的安撫方式就是把孩子抱起來又拍又誆,來回踱步。這辦法雖然能讓寶寶停止哭鬧,但卻帶來了一個後遺症:孩子動不動就哭,有的甚至要一天到晚都要抱著,連睡覺也放不下,一挨著床就醒了,就哭,把各大人累的!嬰兒保健專家指出:寶寶一哭,大人就抱,家長正中了寶寶的"圈套",在孩子沒病沒"情況"時,對付沒有由頭的哭鬧,大人最好別抱。



  兒保專家觀察發現,不滿半歲的寶寶,會經常無休止地哭喊,有的時候會哭得臉色發紫,這是新生兒的一個特有階段。加拿大醫學家經研究發現,很多不滿5個月的新生兒都有愛哭的階段,其表現主要為:沒有預見性,哭和不哭都找不到原因,哭鬧時間長,拒絕安撫,常常出現在晚上或傍晚。



  此時,首先要諮詢醫生有無病理原因,如果沒有,那就抱抱孩子吧。但是,如果你發現寶寶一抱在懷裏就安靜,一放下就哭聲震天,此時就要小心了,因為寶寶認為哭是讓你抱的有效辦法,這樣他就會開始用哭來達到目的,不僅父母受累,孩子也會養成不好的習慣。在確保寶寶安全的前提下,即便哭聲再大,也不要滿足他,暗示他哭已經不是一個有效的辦法,經過幾次,哭鬧就會停止了。



對待令人心疼又心煩的哭聲,父母首先要調整好心態,寶寶的哭並不意味著情感上的不悅,或是好不好。所以寶寶哭時,先得判斷他哭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先檢查一下尿布、衣服,看看是不是因為拉了造成不舒服;觀察寶寶是否包好,讓四肢挨著身體,以免因不舒服影響睡眠;還可尋找一下外因,看是不是物品太雜亂,噪音太大,或者光線太強烈等;如果周圍總是太安靜,一成不變,可以為寶寶放些舒緩的音樂;如果是玩具太單一,就給他增加些花樣兒;試著讓孩子學會一些暗示語,用不同的姿勢或聲音來表達吃飯、喝水、便便等。



  如果寶寶在家中經常能聽到其樂融融的笑聲,看到爸爸媽媽溫馨的笑臉,以及令人愉悅的顏色和美好的事物,也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幫助他瞭解到,微笑是一種更好的語言。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包緊緊 痱子爬滿背


2件為限 觀察出汗和皮膚反應


2012年07月25日



   

 

夏季溫度屢創新高,兒童皮膚科主任施一新醫師表示,近日門診常見嬰幼兒罹患汗疹,俗稱痱子,最好發背部,主要是皮膚悶熱不透氣,嚴重甚至會搔癢或感染細菌,轉變成化膿性的皮膚發炎。提醒家長,夏天幫孩子穿衣最多2件為限,並用空調和風扇保持室內涼爽,另可觀察孩子的額頭、鼻子是否有出汗,及皮膚是否有冒紅疹,來適時減少衣物。報導╱林明佳、張雅淳 攝影╱吳朝奎 部分圖片╱資料照片








先了解 汗疹最常見


嬰幼兒的體溫調節能力差,相較成人體溫略高,同時比較會流汗,夏天若穿太多易有汗疹;其外觀呈一整片、一顆一顆微突起小紅疹,通常減少衣物、用水清洗後,就會改善;若置之不理會發癢發炎。





這樣做






流汗後更衣


若嬰幼兒額頭、鼻頭微微出汗,代表穿太多,可再減少一件,或換質地較輕薄衣物,若孩子流很多汗,應換件乾淨衣物。一般夏天最多讓嬰幼兒穿2件衣服就足夠。








室溫要涼爽


利用空調將室溫控制在25~26℃,但孩子若有異位性皮膚炎,太乾燥會容易發作,建議視炎熱情況吹約2~3小時空調就關掉,洗澡後塗抹清爽乳液保濕。








勤更換尿布


夏天流汗多,若尿布不勤更換,悶濕加上排泄物刺激,易使孩子產生尿布疹,還可能感染細菌,使皮膚發炎、紅腫疼痛。另嬰幼兒外出機會少、身體不會很髒,一天最多洗2次澡就足夠。








可抹痱子粉


流汗後用清水清洗、濕紙巾或毛巾沾水擦乾,針對皺摺處如手肘、脖子,及屁股、鼠蹊處,再塗抹薄薄一層痱子粉或膏,用痱子粉時最好以粉撲沾取、拍在掌心再幫孩子塗,可減少微粒吸入鼻腔。








醫師說 發炎應就醫


兒童皮膚科主任 施一新
若汗疹轉變成濕疹,會有形狀不規則丘疹和脫屑,宜就醫治療,通常會開立外用類固醇,若很癢則口服抗組織胺,若細菌感染,合併外用或口服抗生素。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