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寶貝的~醫療、照護、成長與發展 (3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幫助媽咪了解寶寶的生理需求~ 寶寶啼哭代表的7種語言

採訪撰文/張采妮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楊文理
   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主治醫師 李春銘
   國泰醫院產房護理師 吳秀

新手父母最困擾的事,不外乎就是想了解寶寶心裡的想法!寶寶不會說話,卻能利用不同的動作、哭聲,來告訴媽咪:「她想要做什麼?」。本篇就要告訴您,如何依據寶寶不同的哭聲和動作,來判斷寶寶肚子餓、想便便、想撒嬌、生氣、想睡覺、身體不舒服、想打嗝的情緒表現。

我家的寶寶超愛哭?研究:正常啦!
  根據國外文獻報告,約只有三成左右的嬰兒是較為安靜,不會有太多哭鬧,其他60~70%都是愛哭寶寶,尤其約有二成是超級愛哭寶寶~讓人緊張、不知所措。雖然不停地哄著、甚至抱著搖,也還是哭!

寶寶為什麼會哭?
   為什麼寶寶這麼愛哭呢?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主治醫師李春銘表示,對還不懂得說話的寶寶而言,「哭」是與生俱來的原始溝通方式。寶寶以哭聲來表達各種情緒和需求,家長應該耐心且細心觀察,藉由熟悉不同的哭聲所傳達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訊息。

寶寶哭聲 透露7種情緒
情緒反應1:肚子餓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類似發出「聶」的聲音。
B 寶寶的嘴巴會出現嚅動的感覺,感覺在吸吮什麼東西似的。

情緒反應2:媽咪,我便便了!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類似發出「ㄟ」的聲音。
B 剛開始的哭聲很大,之後逐漸變小,全身躁動不安、扭來扭去,臉有點漲紅,表情有點像“正在用力”的樣子。


情緒反應3:想撒嬌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中伴隨著類似發出「啊」的聲音。
B 大人一接近、抱起寶寶時,寶寶就逐漸停止哭泣,露出笑容,如果大人一走遠,馬上又開始大哭。

情緒反應4:我正在生氣!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尖銳、臉部漲紅。
B 狂暴式的嚎啕大哭,可能還會出現握拳、蹬腿等肢體動作。


情緒反應5:媽咪,我想睡覺了…!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哭聲類似「ㄡ啊」的聲音。
B 寶寶的手會開始揉眼睛、身體也會扭來扭去。


情緒反應6:想打嗝
觀察要點:發出類似「黑」的聲音。


情緒反應7:身體不舒服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哭泣聲中帶有類似「ㄟ」的聲音。
B 哭泣當中,身體還會伴隨著發抖的狀況。


為什麼寶寶一到晚上就大哭不已?
   楊文理醫師表示,初生嬰兒剛離開母體溫暖而舒適的子宮,要適應外界獨立的生活,常會有些暫時性的不適應感,因而容易在晚上啼哭,大部分的寶寶在長大一些後,夜晚啼哭的狀況便會逐漸改善。

  不過,寶寶啼哭,也是嬰幼兒正常運動之一,哭泣本身並不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任何後遺症或是不良影響,家長反而得注意寶寶哭泣的原因,是否因為身體不適而發出的警訊。

哭泣代表的紅色警戒!

   當寶寶哭鬧期間也出現了以下的症狀,可能代表寶寶身體不舒服,所發出的紅色警戒!這時候,還是建議您趕緊帶著寶寶讓醫師檢查吧!
1. 持續性的呻吟,長達數小時的呻吟和微弱的哭聲。
2. 尖銳刺耳的哭聲。
3. 出現綠色或黃色的嘔吐物時。
4. 排便習慣改變,譬如出現拉肚子或是大便中有血、便秘的時候。 5. 餵食中,寶寶不停地扭動身體表情出現扭曲,寶寶即使吃飽,還是繼續哭鬧。
6. 體溫異常,譬如體溫高於38℃或是低於36℃。
7. 寶寶的情緒出現持續性的焦躁不安。
8. 昏睡,譬如睡眠時間將近於平常的兩倍。
9. 囟門隆起。


結語
   因為寶寶的個性不同,各家安撫的手法也會各有妙招!畢竟想瞭解寶寶的語言,還是得下功夫好好研究一番呢!多點耐心和包容,您也可以聽懂寶寶的語言,讓寶寶更愛你哦!


(詳文請見2007年一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引用自  http://www.mababy.com/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展時機:十至十五個月

  發展狀況:寶寶走的動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十至十一個月):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能穩定站立時,就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  第二階段(十二個月):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十二個月以上):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第四階段(十三個月左右):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著重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個階段(十三至十五個月):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廳心,使其朝正向發展。

  意義:當寶寶開始走路就代表著具備以下三項條件

  1、寶寶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
  2、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
  3、寶寶已經能靈活地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運用四肢,上下肢各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得好。

  關于骨骼的問題:

  有些寶寶在學習走路時會出現踮腳尖走路的行為,這到底正常還是異常呢?劉醫師表示,父母可觀察寶寶踮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若寶寶有用踮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勿需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三歲之后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

  很多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最容易發生意外就是扭傷,再加上這時候的寶寶通常不能表達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細致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來得知。劉醫師表示,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走路是否出現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壓一壓寶寶腿部各部位,看看寶寶是否會感到疼痛。

  三種情況多注意

●八字腳需補充鈣

??寶寶的八字腳表現在腿上,也就是常說的X型腿和O型腿。X型腿的寶寶愛夾著大腿走,一般都不愛走長路,老嚷著讓媽媽抱,有時候這種姿勢的寶寶是缺乏肌肉負重鍛煉,媽媽別老寵著,要讓他多做些鍛煉;O型腿的寶寶走路像騎馬,不過不用擔心,慢慢自己就能調整過來。這兩種走態一般在2歲就能慢慢恢復正常,但如果一直這樣,就有缺鈣和維生素的跡象,需要治療。像O型腿嚴重的寶寶甚至要給雙腿打上石膏來糾正。

●跌撞易影響平衡

●剪刀步和醉步,這兩種步態的共同點是跌撞、不穩。事實上,寶寶學步時的跌撞、摔跤都是正常的,在跌撞中他能很好地控制腳步。不過,如果到2歲后還是這么跌撞著走,那么就要帶他去醫院,一種可能是骨架結構的問題;另一種可能是小腦疾病影響平衡,也可能是腦缺氧或腦癱。

●跛行要查髖關節

●鴨子步和跛行。有的寶寶走起來像小鴨子,兩條腿移動很慢。如果不小心摔倒了,要用手撐地、彎腰,或用手撐膝關節才能站起來。這種步態一開始學步就很明顯,一種原因是因為他還是平足,走的過程中要慢慢練,不妨讓他蹬小轱轆童車,一般到5歲前就會自然出現弧度;另一種原因是由于兩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要趕緊去醫院。走路跛行的多是得過小兒麻痹的孩子,若是一開始走就這樣,那可能是單側髖關節脫位引起的。

  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覺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
  第四階段: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練習。
  第五階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依以上五個階段走路動作發展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助方式。

  建議輔助工具

  學步車、樓梯、木板、小椅子
  備注:寶寶在使用學步車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要領。
  1、最好等寶寶七個月大以后,能夠支撐頸部并平穩坐立時再使用。
  2、學步車的高度須適合寶寶的身高,不宜過高或過低。
  3、每次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
  4、使用學步車應在大人們的視線范圍內。

  安全環境的安排

  學走路的寶寶所碰到的危險比前面幾項動作接觸的危險來得更多了,在環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環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幫寶寶穿上防滑的鞋襪,以防止寶寶跌倒。

  陽臺:寶寶一旦學會行走,“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引時父母就特別留意寶寶走到陽臺上。沒有圍欄或欄桿高在85厘米以下,欄桿間隔過大(超過10厘米以上),或者陽臺上擺小凳子……容易使寶寶誤爬上,而導致危險。

  家具:家具的擺設應盡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并且須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銳的角,以防寶寶去碰撞。

  門、窗: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于窗戶方面,最怕寶寶走到窗邊玩窗簾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把握最佳的輔助時機

  整個嬰兒期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正常,關系著生理健康及日后的認知發展,如果寶寶動作發展受阻,不但會影響日后的學習,也會形成心理的障礙,所以父母該時時注意寶寶每個階段的動作發展情形。

  另外,寶寶每個動作的發展都代表著一層意義,如果能在最佳的電動機給予適當輔助,對寶寶的動作發展將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寶寶學走,媽媽幫忙

  扶物走

  讓寶寶扶站于嬰兒床的一側,媽媽手拿玩具站在床的另一側,媽媽邊搖手中的玩具,邊說:“寶寶,走過來拿玩具了。”寶寶扶著欄桿走向媽媽。

  領走

  媽媽領著寶寶的雙手,同向站好,媽媽說:“寶寶,我們去那邊看看。”

  提示:隨著寶寶自己平衡和協調能力的增強,媽媽可以逐漸由雙手領著寶寶,改為單手領著寶寶。

  媽媽領著寶寶向前走。

  專家指導

  適宜寶寶:滿11個月、扶站很穩的寶貝。

  最佳時間:寶寶飯后1小時、精神愉快的時候,是練習的好時機。

  練習時間:每天2、3次,每次3分鐘左右即可,可逐漸延長練習時間。

  特別提示:不宜過早開始訓練,每天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孩子的腿可能彎曲變形。

  推車走

  讓寶寶扶著嬰兒車的扶手站好,媽媽也用手扶著扶手,說:“寶寶,我們推車走了。”媽媽寶寶一起推車向前。

  提示:媽媽一定要和寶寶一起扶著扶手,幫助寶寶控制嬰兒車的速度和方向,因為寶寶個子矮,看不清前面的情況,容易出危險;開始時,寶寶不會控制車速,猛地一推,車快人慢,很容易摔跤,所以需要媽媽的幫助。

  學步帶助走

  讓寶寶站好,將學步帶套在孩子的胸前,媽媽從寶寶背后拎著帶子,幫寶寶掌握平衡。媽媽說:“寶寶,我們走了。”媽媽寶寶一起走向前。

  獨走

  媽媽爸爸相距1米面對面蹲好,寶寶站在媽媽身邊,爸爸拍手呼喚:“寶寶,來,找爸爸。”寶寶蹣跚撲爸爸懷里。媽媽拍手呼喚:“寶寶來,找媽媽。”寶寶撲進媽媽懷中。

  提示:用學步帶得好處就是媽媽不用彎著腰了,如果沒有學步帶,媽媽可以用一條毛巾代替學步帶。

  專家指導

  適宜寶寶:滿11個月、自己能獨站的寶貝。

  最佳時間:寶寶飯后1小時、精神愉快的時候,是練習的好時機。

  練習時間:每天2、3次,每次走5、6次即可,可逐漸增加練習次數、拉長距離。

  特別提示:

  嬰兒學走莫貪早  

  嬰幼兒運動功能的發育是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嬰兒的骨骼組織中含膠質多,含鈣質少,骨質比較軟弱,容易因受外力的牽引而變形。其肌肉組織中,尤其是下肢及足部肌群比較嬌嫩,肌纖維細軟含水分多,故肌力欠缺。若練習走路的時間過早,全身的重量必為雙下肢所承受,由于垂直重力的持續作用,往往使雙腿產生彎曲畸形,甚至形成“X”或“O”形。

  日常生活中,可見到一些家長為盡早鍛煉嬰兒下肢的運動功能,常用兩手支撐嬰兒兩側腋窩,助力向上,反復使之做“跳躍運動”,這對嬰兒下肢畸形的形成和發展起著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另外,過早學走路也使嬰兒雙足弓罹受重力壓迫,加之維護足弓部位的肌力又較軟弱,可使足弓漸漸變得扁而平,易于形成“平板足”。

  可見,過早學走路或不適當地“鍛煉”有導致嬰兒肢體畸形的可能,影響今后的體態健美和運動潛能的發揮。

  因此,根據小兒體格發育的一般規律,應將嬰兒學走路的時期定在11個月月齡之后為宜,此時骨骼及肌肉組織有了進一步的發育,已基本具備了承受自身重力的條件。

  選擇一雙合適的鞋

  孩子會走路后,為他選擇合適的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個人一生中,至少要走1萬公里以上的路,因此,從小就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腳,這不是一樁小事。
  · 可先打聽一下,哪些商店可買到質量較好的童鞋,大人可自己先去商店看一看,是否有適合孩子穿的鞋。
  · 給孩子買鞋一定要帶孩子去試穿,帶孩子試鞋,最好不要匆匆忙忙,要有充分的時間。
  · 為孩子選擇鞋子首先必須考慮穿著舒服。由于每個孩子腳的長、寬、厚度都不同,鞋的式樣也有差別,因此,選擇時要根據腳的實際尺寸,既要有空間讓腳生長,又不能使空隙過大以免不合腳,不便走路。最好用你的食指插在后跟處試一下,以不緊不松為宜,并要讓孩子站起來,行走幾步,感到舒適才可。也要考慮孩子脫穿鞋子是否方便。兩只腳都要試穿。
  · 鞋的質地、樣式、顏色也需考慮。這個年齡的孩子適于穿布底或軟皮底童鞋,要求鞋底稍柔軟而不滑。鞋面也是以布或軟皮制的為好。質地要牢固、柔軟,冬日能保暖,夏日能透氣。鞋的樣式,要簡單舒適,以方頭鞋為宜,有空隙使腳趾可活動,有利于腳的健康生長。不能穿尖頭鞋,有些父母常以成人的審美標準來為孩子選擇鞋,而未考慮保護孩子的腳的生長發育。一雙鮮亮的鞋能激起孩子學走的興趣。
  · 適中的價格比較適合,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腳生長速度很快。一般孩子3~4個月就要換新鞋,不像成人一雙鞋要穿1~2年之久。

 


引用:http://blog.yam.com/baobeiba/trackback/29803368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學走10問Q&A


走路跌跌撞撞怎麼辦,早走晚走有什麼關係?就讓我們來告訴你,關於寶寶學走路的各種疑問。

Q1:早走路好嗎?
A:不能單純地說早走路好或不好,如果寶寶的身材比較輕盈靈巧,那麼早些走路不會對寶寶有多大影響。而如果寶寶還沒有達到走路的月齡,但爸媽希望寶寶早走路的心情又比較迫切,很早就訓練寶寶學步,那對寶寶的腿、腳發育是不利的。

Q2:不經爬行直接就學走路?
A:現在的觀點是,如果寶寶缺少爬行的鍛鍊,寶寶雖不會因此而不聰明,但對他的大動作發育將可能有延遲作用。因為寶寶的爬行會促進他的大腦發育,特別是對剖腹產的寶寶,更能促進他的前庭發育。

Q3:頭大、肥胖寶寶走路晚?
A:年齡小的寶寶的腦袋和上身相對都比較大和沈重,頭圍較大和體重較胖的寶寶更是如此,所以這樣的寶寶走路晚也是很正常的。遵循寶寶自身的發育進程,控制寶寶的體重,就不必太過擔心。爸媽對頭圍較大的寶寶更不能過於心急,要多聽取小兒科醫生的意見。

Q4:為學步寶寶選擇鞋子要注意什麼?
A:為寶寶準備一雙合適的鞋子也能為寶寶順利行走加分。鞋子除了要合季節之外,還要合腳、止滑。鞋內長度才是寶寶的實際腳長,鞋子要比寶寶的腳長0.5公分~0.8公分才比較合適。鞋的底要硬一些,寶寶走路著力會更好,鞋面是棉料或皮質的,寶寶的腳才不會不透氣。

買鞋要試鞋才知道合不合腳,鞋子的包覆性要好,不要刻意買太大的鞋子,對寶寶學走會有不好的影響。

Q5:服裝上也需要特別注意嗎?
A:如果把寶寶裹得像「粽子」一樣,或衣服不合身,寶寶開步就不會輕鬆自如。

所以選擇寬鬆舒適的衣服能讓寶寶在不受束縛的狀況下學好走路。衣服的領口、邊及下擺應該不勒著寶寶的皮膚,連身衣服要容易穿脫,因為寶寶一活動起來非常容易出汗,所以衣服需要經常更換。上下分開的衣服,褲子的腰頭要鬆緊合適,否則寶寶的小肚肚很容易起一圈紅印。

Q6:寶寶有O型腿怎麼辦?
A:這是一種生理現象,通常1~3歲會逐漸消失。但如果爸媽過早訓練寶寶走路,寶寶的下肢還沒有強壯到可以支撐自己身體的程度,極易形成「外八字」,可能以後真的就會發生腿彎彎的情形哦。

Q7:寶寶有扁平足?
A:很多寶寶小的時候都有扁平足的感覺,但在二歲前建議先觀察,尚不用特別治療,多半長大後足弓就會出現。如果兩歲、三歲都還有扁平足,可找小兒骨科、小兒科醫師檢查。

Q8:寶寶為什麼一走就走不停?
A:這和寶寶會站時一站就站很長時間有點類似,寶寶可能不知道怎樣讓自己停下來。爸媽要當心寶寶別被障礙物給絆倒了,也許過不了幾天,寶寶發現停下來的技巧,就會嘗試走走停停的方法。

Q9:寶寶走路跌跌撞撞,身體姿勢很奇怪?
A:寶寶剛開始學走路,當然是不穩的啦。他要控制自己的身體平衡,所以看起來是有些側著行走,雙手會舉起,有時肩膀也會聳起。但只要寶寶的步伐並不是歪歪斜斜地失去方向,沒辦法到達目的地,爸媽就不用太過於擔心。而如果寶寶長時間一直無法控制好自己的行走方向,爸媽則要考慮帶寶寶就診。

Q10:走路要不要限定一個時間,以免太累?
A:不需要。寶寶如果覺得累的話,他自己會表現出來,如蹲下來不願意再站立,或者索性就坐在地上;如果爸媽牽寶寶的手讓寶寶行走,寶寶也會轉回來抱住爸媽的腿,而不再向前走。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Xp21hCeWEQAUpIWrEM6IM9MzUg--/article?mid=149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確認寶寶所吃的奶水夠


體重變化
寶寶出生後體重減輕,在10-14天體重恢復
第1個月內每個星期要增加125公克
在往後的幾個月,每個月增加450-900公克
6個月大體重是出生體重的2倍,1歲時體重是出生體重的3倍
嬰兒的排便
第1到3天:深綠,幾乎是黑色的黏便
第4到6天:顏色變淡,越來越黃
在第6天後:一天至少3到4次的黃色大便(量約十圓銅板大小)
(有些純母乳哺育的嬰兒在三週大以上後可能大便次數變少,可以10到14天才解一次大便;如果其他方面都很好,這可以是正常的。)
嬰兒的尿褲變濕
第1 到5天:第一天一次,每一天加濕一塊尿布
5天之後: 每天濕6-8塊尿布
四、嬰兒真的沒吃夠時,怎麼辦?
1.盡量讓嬰兒將乳房含得好,避免使用奶瓶或人工奶嘴。(此時可能需要有經驗的人來協助母嬰。)學會如何確認寶寶有吃到奶。
2.一旦寶寶不再認真吸吮時,母親可以擠壓乳房來增加嬰兒吃進去的奶量。
3.即使擠壓嬰兒也不吃時,就換另一邊餵奶。重覆整個過程,可來回幾次進行,讓嬰兒獲得足夠的量
4.家人協助讓母親多休息,專心哺乳。
5.適當的飲食,口渴就喝,肚子餓就吃。可嚐試一些發奶食物、草藥或藥物(需醫師處方)。
6.每次餵奶間可以擠奶,增加奶水量。尤其是當嬰兒本身含奶姿勢不良時,擠出奶水可以讓奶量持續增加。
7.必要時使用擠出來的母乳或人工配方奶,盡量用哺乳輔助器添加,讓嬰兒可以真正學會吸母乳。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


吸吮頻繁,奶水不足嗎?



我的寶寶才兩周大,為什麼我的寶寶才餵完沒多久,一下子就又出現要吃奶的樣子?是我的奶水不夠嗎?吸吮除了餓以外,有其他需求嗎?


首先第一個要確定的是:寶寶在餵奶的時候是否真正的吃到奶?有的時候雖然寶寶看起來像在吸奶,但是實際上並未將奶水真的吸出來。

◆真正吃到奶的表現
在吸奶過程中寶寶嘴巴張得很大,一開始可能吸吮的速度很快(一秒鐘兩三次),但是當奶水開始流出寶寶真的吸到奶水時,吸吮的動作會變慢(大約為一秒一次)。如果寶寶吸吮的動作一直持續很快的話,表示他並沒有真正吸到奶水。
當寶寶真得吃飽後會自己鬆口放開乳房。如果媽媽本來有脹奶的感覺時,在餵完奶後會覺得乳房較軟。
三天大以上的寶寶每天的尿量一天有六次以上,量多而且顏色清澈(尿量約2塊乾尿布的重量)。頭三個月體重每月增加超過0.5公斤。



寶寶沒有得到足夠奶水,我該如何處理?
1. 不限制的餵奶:包括不限制寶寶的吸奶時間及次數,只要寶寶想吃就餵。
2. 正確的吸奶姿勢:注意寶寶含上乳房是否正確,是否有真正的將奶水吸出來。
3. 擠壓乳房:寶寶對奶水流速快慢會有意見,當寶寶含上乳房後只是淺快的吸吮,代表他並沒有真正的將奶水吸出。您可以大拇指及食指、中指張開成一C形狀,握住乳房基部【遠離乳暈,靠近胸壁】,當寶寶吸吮時擠壓住不放,這可促進奶流出,寶寶停止吸吮時,手鬆開,寶寶再吸吮時再壓,如此反覆循環。
4. 反覆兩邊餵奶:當您使用擠壓方式,寶寶仍不認真的喝奶,您可以換邊餵,可以重複左右換邊餵,直到寶寶都不認真吸奶為止。
5. 嘗試擠奶:奶水增加需要一些時間,寶寶有可能需要額外補充您擠出的奶水或配方奶,盡可能使用杯子、湯匙或滴管等方式補充。有些媽媽會使用輔助器,這需諮詢專業人員以學習使用方式,並接受後續的哺乳狀況及寶寶體重追蹤。
6. 發奶食物:有的媽媽會嘗試坊間的發奶食物或一些發奶的花草茶,因文化及個人體質不同,效果會不一樣,但須注意的是使用發奶食物同時,媽媽仍需要多擠奶或多餵奶才能有提昇奶量的效果。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0歲開始~新生兒的睡眠


在寶寶出生頭幾周內,照顧者和寶寶之間不規律的互動,會讓寶寶無法建立睡眠和清醒的循環。


孩子能不能自己入睡,父母的影響最大。期待新生兒和幼兒睡過夜是很實際的,但是若沒有照顧者的引導,孩子很難培養出這個非常重要的生活能力。按預產期出生的健康寶寶,通常到了七周至九周大之間,就可以自然地在晚上連續睡七、八個小時。妳的孩子能不能睡過夜,完全是看妳採用哪種餵奶法。


真的可能嗎?


有些寶寶很小就能睡過夜,有些寶寶卻不行,新手媽媽通常會下一個簡單的結論:「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些寶寶天生愛睡覺,有些寶寶天生不愛睡覺。」媽媽們一廂情願的希望自己是那個幸運兒,能夠有個愛睡覺的寶寶。


誰不希望孩子能夠睡過夜?睡過夜才正常。


 想增加睡過夜的成功機率,就要幫助寶寶建立固定的作息,有固定的餵奶時間、清醒時間和睡眠時間,這三件事的順序是成功的秘訣。先是餵寶寶吃奶,再來是讓寶寶清醒一段時間,最後是睡覺。很多父母做錯了,把最後兩項顛倒過來,也就是餵完奶就讓寶寶睡覺,當寶寶小睡醒來開始哭鬧時,不見得是肚子餓了這食父母只能搖頭嘆息,不知所措。其實父母只要能掌握正確的順序,就很容易排除這種挫折的情況,相反的,讓寶寶自己調整生活,只會害他晚上睡不好,養成不良的睡眠習慣。


想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首先要建立基本的作息時間表,有固定的餵奶時間、清醒時間和睡眠時間。大多數的寶寶無法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父母必須引導他們。


寶寶的父母誤以為應該讓寶寶調整自己的作息,畢竟寶寶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肚子餓了,什麼時候想睡覺,不是嗎?寶寶的確知道自己肚子餓了,但是寶寶無法自己調整飢餓模式,寶寶也知道自己累了,但他們無法自己建立穩定的睡覺和清醒循環,父母需要在這方面引導他們。


父母主導餵奶法提供了必要的引導,為寶寶建立一個規律循環的架構,這些原則很有效,因為重點是放在一個不變的因素上─寶寶的發展。每個寶寶的性情都大不同,在學習基本能力時,寶寶的性情並非重點。


等寶寶七到九周時,父母可以預期寶寶晚上能夠連續睡七~八個小時。三個月大時,會增加到每晚連續睡九~十一個小時,而且白天還有固定的小睡時間。這對大家都有好處─媽媽、寶寶、爸爸、兄弟姊妹 ,甚至連家裡的寵物都蒙受其利。


嬰兒出生後,飢餓模式若不是變得穩定和固定,就是變得紊亂,固定的作息時間會增強代謝的記憶,影響飢餓機制的運作,寶寶如果建立了健康的吃奶模式,就會自動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


相反的,不規律的餵奶時間會混淆小寶寶稚嫩的記憶力,如果父母對寶寶的反應天天都不一樣,每個小時都不一樣,寶寶會無所適從,不舒服,可能也沒有安全感,寶寶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表,通常會養成不良的睡眠模式,結果變成無人能掌握情況,連寶寶也不能。


摘錄至:從0歲開始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為何哭不停?腸套疊

 







腸套疊症狀與一般的小兒胃痛,有一些相似之處,所以常常讓爸爸媽媽混淆,導致發現時間過晚,延誤送寶寶到醫院治療的黃金時機,如果寶寶為了肚子疼痛而哭鬧,家長須先觀察有無腸套疊特有的典型症狀,並回想最近寶寶是否曾遭腺病毒感染,才能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的肚子疼痛不已。


腸套疊的發生原因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寶寶腸套疊的情況有相當多種,可能是小腸與小腸互相套住,或是大腸與大腸之間的連環套,最常見的莫過於小腸跑進大腸裡,機率佔了上述情形的90%,雖然發生原因至今仍無法確切肯定,但極有可能是小腸及大腸的交接處,有淋巴結腫大的情形,才會導致寶寶腸套疊。


造成腸套疊的病因,有三分之一的機率與腺病毒有關,一旦寶寶遭受此病毒感染,就會導致淋巴結腫大、腸胃蠕動速度不一,好發部位通常又位於小腸及迴腸末端,才會發生小腸跑進大腸的情形;其他可能造成寶寶罹患腸套疊的因素,還有腸道囊腫、副腸、先天性大腸憩室等。劉明發醫師特別提醒,如果寶寶6歲以後才發生腸套疊,爸爸媽媽就要留意,有可能是寶寶罹患了淋巴炎,就醫時最好請醫師詳細檢查。


好發年齡與季節


寶寶容易發生腸套疊的年齡,大約介於6個月大~6歲之間,其中有7成的病患大概出現在1歲~2歲之間,男童的患病機率也比女童高;而春夏交替之際或秋冬時,正逢流行性感冒和腸胃炎的巔峰期,寶寶如果不慎罹患了腸胃方面的疾病,或是遭到腺病毒及輪狀病毒感染,過幾天至一星期之後就有併發腸套疊的可能。


典型症狀


腸套疊的典型症狀,跟一般的腸絞痛有點類似,不過還是有某些特別的表現方式,爸爸媽媽可以依據寶寶的症狀,來做出判斷。劉明發醫師表示,一旦寶寶罹患腸套疊,腹部會相當疼痛,仰躺時,雙腳會不自覺向上弓起,每半小時會痛一次,一次大約維持10分鐘左右,情緒也會相當躁動;當寶寶罹患腸胃炎時,第一天就會因為腸胃不適而產生嘔吐現象,但若是因腸套疊引起,通常都是等寶寶痛了一天之後,第二天才會開始出現嘔吐情形,並伴隨漿狀血便。不過,寶寶的年紀越小,症狀的表現會比較快,有可能第一天就會開始嘔吐,但不會有明顯發燒。


可能帶來的併發症


劉明發醫師表示,寶寶罹患腸套疊後,若延誤就醫時間,可能會造成許多後遺症。症狀較輕者,腸子會循環不通,產生果醬般的血便;較嚴重的話,則可能導致腸阻塞,腸子裡的血管容易被拉扯、堵塞,時間久了,腸子就會缺血和壞死,甚至造成腸子破裂,如果不幸發生上述情形,就需要動手術將腸子切除,才不會併發敗血症及其他後遺症。
~原文刊載於2012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燒的意義]

1. 體溫高到幾度以上才算發燒?
答: 發燒的定義為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 38℃,介於37.5℃與38℃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必須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症狀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2. 人為什麼會發燒?
答: 人體腦部下視丘的地方有個體溫調節中樞,在這裡會設定一個體溫定位點,平時不生病的時候體溫都設在37℃左右。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發炎反應所製造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生理反應而使體溫上升。有另一種情形是身體並沒有發炎、體溫定位點也沒有上升,但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這種情形稱為體溫過高(hyperthermia),例如在炎熱的環境下穿太多衣服、把嬰兒包得太緊、運動、洗三溫暖、中暑 (heat stroke)等。

3. 小孩發燒時為什麼會手腳冰冷?
答: 發炎反應導致腦部下視丘體溫定位點上升的時候,腦部所認定的正常體溫會超過38℃。如果當時體溫並未達到設定的標準,病人會覺得冷,而且可能不自主地出現肌肉顫抖以增加熱量,並讓四肢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喪失,所以會出現手腳冰冷現象。

4. 發燒對人體有沒有什麼好處?
答: 很多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也有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免疫反應,所以在動物實驗中用大量退燒藥反而會增加敗血症的死亡率。人類生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性的本能反應,目的在加強我們對於疾病的抵抗力。

5. 發燒對人體有沒有什麼壞處?
答: 發燒的時候需要產生多餘的熱量,所以會增加氧氣消耗量、二氧化碳製造量與心臟輸出量,這些對於健康兒童的影響很有限,但患有嚴重心臟病、嚴重貧血、慢性肺病、糖尿病與先天代謝異常的兒童,則可能無法承受這些多餘的負擔。此外,有些兒童因為體質因素,在3個月至6歲間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熱性痙攣。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兒鵝口瘡及口瘡治療


作者﹕鄧正梁


 

家中小兒哭鬧不安,不肯吃東西,流口水,家長就得注意!如果發現小兒的嘴裡有許多乳白色的碎屑很像奶塊,但又不是奶塊,且不容易用棉花棒擦掉,一旦用力擦拭會出血,露出紅色的創面。古人就把此症稱為鵝口瘡。

鵝口瘡(Oral thrush)並不是牛奶的殘渣,它是由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黴菌的一種)在口腔黏膜表面感染引起的病灶。一般而言,奶垢通常輕輕擦拭或喝水就會脫落,但鵝口瘡不易脫落。

它是嬰幼兒常見的口腔內病症,約影響2~5%的新生兒,且好發於6個月內的嬰兒(出生4週大為尖峰期)。此白色乳凝塊常見於頰黏膜、上下唇內側、舌、齒齦、上顎等處,有時波及咽部。初起時,為點狀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凸起,邊緣不充血,不易擦掉,如強行剝掉,還會迅速再生。

白色念珠菌會寄生在健康人的皮膚上、腸道和陰道。小兒的鵝口瘡多數是因為乳具消毒不嚴,乳母奶頭不潔或餵奶者手指污染所致;或見於腹瀉、使用廣效性抗生素、類固醇的患兒。

治療鵝口瘡可以用外治及內服藥治療。外治用1%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1日2次;病變面積較大的患兒,則可酌情使用10~20萬國際單位/毫升的制黴菌素溶液塗抹口腔,1日3次。

此外,若患兒熱毒較重,表現為面部紅赤,煩躁不安,啼哭叫擾,大便乾結,可以加服牛黃上清丸(牛黃、薄荷、菊花、荊芥穗、白芷、川芎、梔子、黃連、黃柏、黃芩、大黃、連翹、赤芍、當歸、地黃、桔梗、甘草、石膏、冰片)清熱解毒。

另一種也是小兒易患的口腔疾病——口瘡。典型症狀是口腔黏膜上有大小不等的潰瘍,白色或淡黃色,周圍黏膜發紅,因此,患兒常因口腔內疼痛而不肯進食。

口瘡的治療,也可內外合治,一般分為心脾積熱型和虛火上浮兩種。心脾積熱型較為急性,有時會滿口糜爛、潰瘍周圍黏膜發紅、疼痛、拒絕進食、煩躁、啼哭不安、口臭、流口水多、大便乾結、小便黃少、發燒等,治療常用清熱解毒法,其中外治用金銀花五錢,生甘草兩錢,煎湯,作為漱洗液,漱洗口腔;內服藥也用牛黃上清丸。

虛火上浮型往往反復發生口腔潰瘍或糜爛、潰瘍及周圍黏膜顏色淡、疼痛較輕、口流清涎、口乾,又不多飲水,治療常用滋陰降火法,其中外治仍可用銀花甘草液漱口腔;內服藥可用六味地黃丸。

對於小兒因口腔內疼痛不肯進食,可給予一些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食品不能乾硬,也不能太燙、太涼。患病小兒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餐具要乾淨清潔。@◇

(本文作者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厭奶期的參考菜單


基本上做媽媽的要有一個基本觀念:寶寶長大了是會厭奶(即不要吃奶)的。


一般而言,寶寶大約到了六個月大左右,就會不喜歡吃奶。這種厭奶現象是存在於所有哺乳動物的,例如貓、狗、老虎。哺乳動物長大了,都會出現厭奶的,長大以後也會斷奶。其原因基本上是因"奶"所提供的營養相當的稀薄,大約每公克"奶水"只能提供0、67卡的營養,而相同量(指每公克)的肉類蛋白質可提供4卡,飯也可提供4卡,脂肪可提供9卡。所以"奶水"只是用來育嬰的(或稱為專門養育初生的哺乳動物的),當寶寶較大,活動力增加了以後,需要較多的熱量與營養時,就會自動想吃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所以任何哺乳動物長大以後, 都會自動去找奶以外的食物,否剛它會餓,也會長不大。

人類也是一樣,平均六個月大左右,就會出現自動厭奶(或說是斷奶)的現象。現在的媽媽是生活在2000年代,但是如果早出生100年,例如1900年代,那時侯還不知道以後會發明奶粉這種食物,那時也只懂得用母奶育嬰,寶寶長到六個月左右,開始厭奶,母奶也因為寶寶厭奶而自動縮回去而沒有了。寶寶餓的哇哇哭時,媽媽自然會餵他吃別的食物。

例如現在中國大陸偏遠的省份,人們買不起奶粉時,寶寶不吃奶時,母親也都會用半流質的稀飯之類代替,寶寶也可以繼續長的白白胖胖的。另外一方面,上天造人也是很神奇的,醫學上早就証實:人類寶寶腸道內消化奶類的"乳醣酵素(lactase)",很神奇的在六個月大左右也自動減少,使人類嬰兒自動在六個月出現厭奶現象。

所以妳在了解以上的事實之後,可以很正常的面對六個月左右不吃奶的嬰兒,耐心的為他做一些半流質的嬰兒食品,他一定會習慣而且長的更好。請千萬記住:奶的營養很"薄",是小嬰兒的主食,但是是大小孩(指六個月以上),或大人的副食!不要吃奶,只是告訴妳:寶寶長大了!

=================================

寶寶厭奶,媽咪頭大!

您是否正面臨寶寶厭奶的困擾?每次餵奶就像打仗,非得耗掉您大半的力氣,寶寶才肯乖乖投降,將ㄋ ㄟㄋㄟ喝下肚?其實摒除掉生病的因素之外,厭奶是十分正常且常見的小毛病唷!因此,當寶寶的食慾開始減少時,您先不必緊張兮兮地尋求解決的方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任李銘峻建議,先了解原因,再著手解決,可能會比較有效率。

厭奶寶寶餵食妙招
當寶寶開始厭奶時,媽咪也別太氣餒,找一些實際的方法來解決,才能讓您與寶寶都享有愉快的用餐時光,李銘峻醫師認為,透過用餐環境的改善及避免過早提供口味太重的食物,都有助於改善寶寶的厭奶問題!事先防範,才能達到良好的成效。

安靜的用餐環境
維持一個良好的用餐環境也是十分有效的法子唷!面對生理性厭食期的寶寶,媽咪最好選擇一個安靜、不受干擾的環境來餵奶,以免寶寶不小心就忘了喝奶。此外,幫他準備自己的小餐椅,或是播放進食音樂,都是讓他乖乖進食的方法。

不強迫餵食
如果寶寶不想喝奶,媽咪也不要硬逼他喝,以免使寶寶反感,反而更討厭喝奶,有時寶寶甚至會以嘔吐 、哭鬧來表達抗議的情緒呢!
 
維持清淡飲食
避免過早讓孩子接觸成人飲食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過早讓孩子食用重口味的食物,很容易將孩子的胃口養刁了,那麼他自然會對沒味道的ㄋㄟㄋㄟ失去興趣。

適時添加副食品
當寶寶開始厭奶,媽咪也可以考慮開始添加副食品囉!在寶寶四~五個月大時,媽咪可以把握寶寶對食物的好奇心,開始添加牛奶以外的食品,以補充熱量和營養。但如果是過敏寶寶,仍建議在六個月後再開始添加。 不過,一開始添加副食品時,應保持口味清淡,不要添加調味料,以免寶寶嚐過甜頭後,更不愛喝奶。
 
讓寶寶自己動手
開始吃副食品時,媽咪不妨讓寶寶自己動手!因為,許多寶寶會覺得自己用湯匙進食十分新鮮有趣,因此,媽咪不妨將牛奶調整成奶麥糊,讓寶寶試著自己動手吃。
 
半夢半醒時餵
此外,根據經驗,若在寶寶快入睡(即半夢半醒間)時餵,容易餵得快又多,媽咪不妨參考一下,不過,這是最後的選項,而且要小心別讓寶寶嗆到囉!
 
哇!該就醫啦
雖然厭奶幾乎是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過程,但如果寶寶的活動力正常,且成長發育正常就不必太擔心。 不過,李銘峻也提醒,如果寶寶的厭奶期持續太久,超過兩個月以上,就不能等著讓他自然恢復囉!以免寶寶漸漸習慣小胃口,一點都不覺得餓。
當寶寶的體重增長曲線開始下滑,如:在生長曲線上,體重短期間突然下降,或是落後到最後小於3 百分位以下,就建議找醫師評估查明原因,是否應給予藥物來調整腸胃功能、促進食慾,並額外補充營養。

=================================

a.環境對寶寶喝奶的影響
  大多數的父母,都以為小寶寶每一餐都得進食一定的份量,而且要隨著月齡的增加而增加吸奶量,更甚而要多多益善。但是為人父母者,不要忘記小寶寶也是一個小小的自由個體,他們也有他們的、喜、怒、哀、樂,周遭的環境變化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也就是說:他們最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該喝多少,或是該吃多少食物。

  另外,餵奶者的心情也會影響到小寶寶的喝奶量。所以餵奶者要有愛心,並且動作要溫柔、輕快、體貼,在這樣舒適的姿勢下,小寶寶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喝奶的任務。反之,若是喝奶時間過長,試想看看,以大人來說,一杯熱茶放置一、二個鐘頭後變成冷茶就不好喝了,這也就難怪小寶寶會愈喝愈倒胃口,因為他所熟悉的奶味變了,溫度也不對了,所以每次餵奶的時間最好在二十分鐘內完成。沒喝完的牛奶應儘快喝掉,千萬不要認為再放回冰箱內就沒事。因為沒喝完的牛奶中,含有小寶寶口腔內的細菌,若是經過細菌繁殖後的牛奶,再拿出來喝的話,不但味道會變壞,小寶寶也不喜歡喝,更容易引起腸炎疾病的。

b.四個月大後應添副食品
  大約在小寶寶四個月大時會有短暫的厭奶期,這也就是小寶寶在告知父母親該添副食品的時候了。父母可以為小寶寶準備的副食品有:0-6個月可供給嬰兒麥粉或麥精片、柳丁汁、橘子汁或蕃茄汁;7-9個月可供給蛋黃泥;7-9個月可供給蛋黃泥、菜泥、水果泥、麵包乾、肉泥或肝泥;10-12個月可供給蒸全蛋。除可為小寶寶補充營養外,也可訓練小寶寶咀嚼能力,並習慣固體食物,所以在時間上可於小寶寶四個月大時,開始提供副食品。

  父母親若是加些創意,也可以產生許多簡易的食譜,例如:「吐司加豆漿」-吐司邊綠去除,再用烤麵包機烤至焦黃色硬酥狀,再切成大約 兩公分 的小方塊,倒入適量豆槳中,即適合七個月大以後的小寶寶食用;也可於木瓜盛產的季節,用湯匙刮取果肉,再加入溫開水拌奶米粉或麥粉,如此就成為「木瓜奶昔」了。

c.寶寶的特殊厭奶狀況
  只要小寶寶的精神好,而且會玩、會笑、並且體重也穩定的增加,就算是小寶寶有短暫的厭奶現象,也是沒有關係的。但是若有下面情況的厭奶情形,就需要注意了。例如:發燒、呼吸伴有喘鳴聲、嘔吐、拉肚子,此時就要注意到小寶寶是否有扁桃腺發炎、氣管發炎、腸炎等的疾病,應儘快帶小寶寶就醫診治。

  所以父母親要添加適合寶寶月齡的副食品。如果父母準備妥當,讓小寶寶逐漸習慣,就可以保持小寶寶的健康與營養,以及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寶寶厭奶期的參考菜單
食譜名稱
建議適用月齡
材  料
作  法
類似食譜

雙彩蛋粥
適用於六個月以上的小寶寶食用
奶米粉2匙
雞蛋1個
紅蘿蔔15公克
青江菜2片
去油高湯4匙
1.雞蛋連殼放於水中煮15分鐘後,剝殼取出蛋黃壓成泥待用。

2.紅蘿蔔煮軟後壓成泥,青江菜燙熟剁成泥待用。

3.將奶米粉加入去油高湯拌成糊狀,再加入1.及2.拌勻即可餵食。

肝泥菜泥
麥粉糊
孔酪粥

蒸豆腐
適用於十月個以上的小寶寶食用
豆腐半塊
蛋白半個
去油高湯3匙
1.將豆腐去除上層的破皮後搗成泥待用。

2.將1.加入蛋白及去油高湯加以蒸熟即可餵食。

蒸全蛋
蒸蛋麵
雞蛋豆腐
煮豆腐

煮麵條
適用於十個月以上的小寶寶食用
瘦豬肉10公克
銀芽10公克
紅蘿蔔10公克
麵條40公克
魚板20公克
去油高湯4匙
1.瘦豬肉,銀牙,紅蘿蔔,魚皮板切成小塊待用。

2.麵條與去油高湯煮熟後加入1再煮熟即可餵食。

蛋麵條

雞絲粥
適用於十個月以上的小寶寶食用
米半杯
雞肉 2兩
去油高湯4匙
1.去油高湯加入米小火慢熬成粥。

2.雞肉蒸熟剝成細絲狀待用。

3.熬好的粥加入雞絲,即可餵食。

瘦肉粥
海鮮粥
玉米粥
雞絲肉燥
飯或麵

鮪魚沙拉
適用於十個月以上的小寶寶食用
鮪魚肉90公克
雞蛋1個
沙拉醬1匙
芹菜末2匙
1.自鮪魚罐頭取出鮪魚肉壓碎,加入適量調味料及沙拉醬,芹菜末拌勻。

2.煮熟的蛋取出蛋黃壓碎,撒在1之上即可餵食。

蕃茄沙拉
鱈魚煎蛋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照顧全紀錄

從孩子呱呱落地起,父母就擔負起一生的負擔,這份甜蜜的負擔,又以最初的新生兒照顧最讓新手父母感到壓力,深怕一個不注意,傷害了稚嫩的寧馨兒。其實,只要把握照顧小寶寶基本的安全原則,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新生兒照顧高手,而且,你會從和孩子的互動中發現,這個令您好氣又好笑的小天使,甚至是個小哲學家呢!這些,都將伴隨著孩子的成長足跡讓您細細品味。所以,聰明的您,可千萬別和保母計較工作分擔,可知每一次互動過程,都是前世千百個照面修來的親子緣喔!以下就以最簡單的方式,分享有關照顧寶貝的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生兒沐浴
1.當您幫寶寶洗澡時,室溫控制約 25-27℃,以免著涼,冬天室內可用電暖器(但切記要小心安全),或可選在一天中溫度最高時洗澡,如:中午,但避免在餵奶後二小時內洗澡,以免吐奶,另外在幫寶寶洗澡時,需動作輕柔迅速,盡量在10-15分鐘內完成,以防寶寶失溫。
2.洗澡前須將用物準備好,以下可供參考:嬰兒衣物、大毛巾、紙或布質尿布、洗澡用小毛巾、嬰兒專用的中性清潔用品、如果臍帶尚未脫落者需準備臍帶護理用品。
3.幫寶寶洗澡前您自己要先洗手。
4.在澡盆中放好適溫的水,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約38-40℃,可以用手腕內側試溫度。
5.脫掉寶寶身上衣服,以大毛巾包住,抱起寶寶以手掌托住頭部,以手臂托住身體夾於您的腋下。
6.洗臉前盆內不必放入任何清潔用品以避免刺激,以沾濕的小毛巾,由內往外清潔寶寶的眼睛,接著清潔保寶的耳朵及鼻子,不要來回擦拭。
7.臉部清潔後,將托住頭的手之中指及姆指,將寶寶的兩耳向前壓蓋住耳道,以免水進入耳道。
8.以小毛巾沾水清洗寶寶頭部,洗後微擦乾,必要時可以使用嬰兒洗髮精,但記得一定要沖洗乾淨不要殘留,視情況另換一盆水清洗身體。
9.除去包裹用的大毛巾,將寶寶身體輕輕地放入水中,以一手固定對側手臂並托住頭部,一手清潔身體,請注意脖子、腋下、腹股溝、手掌腳趾間等皺摺處的清潔。
10.以一手固定寶寶的對側上臂,讓寶寶趴在您的手臂上,再以一手清潔寶寶的背部及臀部。
11.清潔完畢,將寶寶放於準備好之另一條乾淨大毛巾上,並輕柔的擦乾寶寶身上的水,請特別注意皺摺處之乾燥。
12.包上尿布,穿上衣服,必要時可加包裹保暖。
13.可以在此時用一點嬰兒乳液或嬰兒油幫寶寶全身按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臍帶護理
1.先以75%酒精沾濕棉棒,由臍根部開始,由內往外,環狀擦拭,不要只擦拭已乾燥之表面,而且不要來回擦拭喔。
2.之後再以95%酒精,方法如上,以幫助臍帶脫落。
3.嬰兒洗澡時,肚臍可碰水,洗完後,以大毛巾拭乾,再做臍部護理,儘量避免尿布蓋到肚臍,尿布可往下折,不必用紗布包紮肚臍,因為易導致潮濕、感染。
4.約 7~14天,臍帶會掉落,之後可能會有一點點似痂皮脫落時的點狀出血仍需以75%及95%酒精擦拭消毒至完全乾燥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飲食指導
1.媽媽們應該以母奶餵食,因為這是最適合新新人類的天然健康食品。
2.餵母奶的步驟:
 (1)洗手。
 (2)每天清潔乳房一次,可以再洗澡時執行。
 (3)先調整母子最舒適姿勢:媽媽背部或腹部以枕頭或靠墊支托,用一手支持嬰兒頸部,觀察嬰兒是否舒適。
 (4)使嬰兒盡量張口含住乳頭,包含整個乳暈部份。
 (5)將乳房置於食指與中指之間,不致壓迫嬰兒鼻子阻礙呼吸。
 (6)餵食後,可用手壓下乳房讓空氣進入嬰兒口內,或放一指頭於嘴角且溫柔的壓開它,以免將乳頭強行拉出時造成乳頭破裂損傷。
 (7)兩邊乳房應分餐別輪流餵食,即一餐餵一邊。
 (8)吃飽後記得幫寶寶排氣,可採坐姿或趴在媽媽胸前。
3.若餵食配方奶粉,餵奶間隔時間約每3小時或4小時餵1次。
5.牛奶沖泡方式:先將開水倒入奶瓶後再加奶粉,水溫不要超過42度。(註:奶粉/開水沖泡比例視各廠牌而定。)
6.餵奶姿勢及技巧:將寶寶抱妥後坐於椅子上,將寶寶頭抬高約60度,取小毛巾墊於下巴頸部,即可開始餵奶,餵奶期間若寶寶嗜睡,您可以稍轉動一下奶瓶或輕柔觸碰耳垂或四肢。
7.排氣方式:將寶寶輕俯靠於肩膀,一手成杯狀輕拍於背部,約每餵30~40 cc執行一次。
8.如何增加奶量:餵奶前30分鐘至1小時哭,無溢奶、腹脹情形,隔餐可增加5~10 cc,必要時於回診時可請教小兒科醫師。
9.消化觀察:餵奶前後是否有腹脹或大便性質、次數的改變(軟硬、顏色、性狀、味道),如有異狀,可將最近換下的尿片帶給小兒科醫師判斷。
10.奶瓶消毒方法:
 (1)坡璃奶瓶:冷水時放入,加水煮沸後20分鐘拿出。
 (2)奶嘴:水煮沸時放入5分鐘。
 (3)塑膠奶瓶:水煮沸時放入5到10分鐘。
(4)家用式蒸氣消毒鍋法:請參照廠商說明,並請注意用電安全及定期清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黃疸
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發生於出生後3~5天,可由鞏膜(眼白處)、鼻頭或皮膚變黃來發現。
觀察方法:
1.在白天日光或白色日光燈下觀察。
2.排除微血管的顏色,用手指壓眉心、胸骨或鼻頭處,使皮膚變白以便觀察(正常時,皮膚被壓處應呈白色不應泛黃)。
3.若發現寶寶皮膚發黃發亮、昏睡、棕色尿液(琥珀色)、食慾差、淡色大便,則立即送往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確定寶寶是否發生病理性黃疸的情形。
4. 若發現寶寶皮膚變黃及以上之症狀,除適時就醫外,若為哺育母乳者,別急著退奶,應與小兒科醫師諮商再行決定是否暫停餵母乳,暫停餵奶期間仍要維持泌乳即定時排空乳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徵象之監測
  呼吸:新生兒正常速率是40~60次/分鐘,比大人快,以腹式呼吸,若呼吸時有喘鳴聲,次數異常增加或淺快、有胸骨凹陷、鼻翼搧動,都是異常現象應請小兒科醫師診治。
  體溫:正常約36.8~37.8℃肛溫,測量時在水銀端抹少許凡士林後,放入肛門口約1~2公分,一分鐘後取出即可,注意測量時固定寶寶的雙腳,使雙腳勿亂踢動,尤其小女娃應特別小心放入正確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生兒篩檢
  為確保您寶寶的健康,配合衛生署與國家級醫學中心、病理中心等合作,於寶寶餵奶3天時,即為寶寶進行5項先天性代謝性異常疾病檢查,以確保寶寶是否需接受特殊檢查及治療。檢查結果若正常,您不會接到通知(1個月後報告會回到病歷中);若異常我們會以電話通知或明信片與您聯絡複檢,屆時希望您儘快回診,但切勿過於緊張,因為這只是初步檢查,最後診斷需視第二次抽血的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
  為了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罕見疾病,目前也提供罕見疾病及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的篩檢,執行與發報告的方法都和前述5項先天性代謝性異常疾病檢查相同,可同時併做;另外本院小兒科、耳鼻喉科基於早期療育的理念,希望儘早發現先天性器官異常的缺陷兒及聽障兒、把握黃金治療期、儘早矯治,自91年3月起提供新生兒超音波及聽力篩檢,由各相關專科醫師親自檢查及診斷,相關費用可洽詢嬰兒室。
  很多人都覺得,我們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知道怎麼當父母,鍾愛您的心肝寶貝,每一次親子間學習與適應都是愛的記憶,讓我們把握以上的安全原則,共同為做好E時代的好父母往下紮根吧,您的用心將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永不止盡的愛心!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便便照顧




 








































































認識消化器官







消化器官是藉由一條管將口、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連接起來的,嬰兒的消化器官基本上是與大人一樣的,但因為功能尚未健全,故可能會因餵奶量或攝取副食品的方式不同,而十分容易引起腹瀉及便秘,但如果沒有產生其他症狀的話,而且寶寶的活動力也未降低的話,應該不必過於擔心。值得注意的是,寶寶也會因疾病的影響而引起便秘和腹瀉,所以父母要了解便秘和腹瀉的原因和處理方法,才能照顧寶寶的健康成長。
 
寶寶為什麼會便秘?

























1. 腸子蠕動慢
2. 水分攝取不足
3. 膳食纖維不足
4. 病理性原因如巨腸症、先天性膽道閉鎖症、先天性肥厚幽門狹窄症、甲狀腺機能低下。
5. 調奶濃度不當或乳汁攝取不足。
6. 奶粉不適應如牛奶蛋白過敏
7. 高蛋白、高鈣,高鐵食品吃太多
 
如何判斷是否真的便秘?


所謂便秘是指大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越久,而水分被吸收的越多,故大便的形狀呈現異常的硬且粗。嚴重時會出現肛裂、排便出血的狀況。相反來說,即使寶寶三、四天才一次排便,但解出來是大便鬆軟正常,也不必擔心,這就不算便秘了。
 
寶寶排便狀況評估:






檢查排便出發囉!START







































 
選擇一:



寶寶天天痾便便




排軟便(軟/條)
糊便一天1-3次,食慾好、充滿活力、精神好




恭喜,寶寶排便正常
  NO↑↓NO
選擇二:



寶寶多於一天才便便




便便一粒一粒或塊狀硬便




便秘
 
選擇三:



水便一天數次糊便一天數次




伴有發燒、感冒或長牙齒,精神不佳,食慾不好




腹瀉
 
如何預防便秘






1.請以正確的方式泡奶















 
●正確沖泡方法:
先加水再加奶粉到奶瓶沖泡。
●沖泡比例:
沖泡前要看一下奶粉罐上沖泡方法和比例,如兩種奶粉混合或換奶時,最好的方法是各用各的湯匙去沖泡,這樣濃度才會正確。
●沖泡比例:

.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






正常寶寶水分攝取是每天每公斤約120~150cc。如三個月寶寶體重6公斤,其每天所需之水分為6×120~160cc=720~960cc,此水分為包括寶寶一天喝奶的總量加上寶寶一天喝水的總量。

3.怎麼樣的配方奶不會造成寶寶便秘?



















●乳糖含量與母乳相同:
乳糖可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是寶寶體內益生菌的食物,會讓寶寶便便漂亮。
●脂肪中添加植物油:
因為植物油(例如葵花油、菜籽油),其中的飽和脂肪酸(SFA)不會過多。讓寶寶便便恰恰好。
●含適量鈣質和鐵質:
配方奶的鈣質和鐵質含量必須符合中國國家標準(CNS),鈣質是55~180mg/100kcal,鐵質是0.2~2.5mg/100kcal,讓寶寶的便便不會太硬。

4.以按摩及運動增進腸胃蠕動:

















每次更換尿布時或洗澡後擦乾身體,用嬰兒油或潤膚乳以畫圓圈來按摩腹部,以促進腸的蠕動。
白天盡量讓寶寶多活動,如果還不會步行的話,也要讓他多在地上爬行,以促進腸的蠕動。
若已經兩三天沒有排便,建議媽媽以按摩及棉花棒刺激法,用手掌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或以棉花棒、肛溫計塗凡士林或嬰兒油,在換尿布時,將寶寶的小屁屁抬起,在肛門口以順時針鐘方向轉動,刺激寶寶排便。建議在喝完牛奶之後的30分鐘效果最好。
 
寶寶便秘該怎麼辦?




















0~4個月大的寶寶
可加葡萄糖到水中給寶寶喝,濃度是5%~10%,幫助寶寶排便。




4~12個月的寶寶
剛加副食品時可喝些加水稀釋過的果汁,如柳丁汁或黑棗汁,奶粉中可加入水果麥精,5、6個月以上可吃稀飯時可加入蔬菜或胡蘿蔔泥。




1歲以上的幼兒
可餵食蜂蜜水或優酪乳,另外多給予蔬菜、水果。




2、3歲以上寶寶
這個時候的寶寶大多不愛吃蔬菜,其中最大的因是為青菜不易咬碎,所以媽媽可以將青菜剝碎做成青菜水餃,讓寶寶可以輕易地將青菜吃進去。而寶寶再吃水果時,也要連果肉一起吃,可增加纖維質的量,不吃蔬果的偏食小孩可吃一些含水溶性纖維的洋菜凍、蒟蒻或愛玉,可幫助腸子蠕動。不要吃太精製的食品,如吃全麥土司比白土司好,糙米飯比白米飯好,連果肉的新鮮水果比蜜餞或果汁好。
 
寶寶便秘時飲食注意事項














寶寶生病時請勿換奶
生病吃藥的寶寶,因為腸道的好菌壞菌都被殺光了,腸道的復原需要一段時間。




慎選營養添加物
若要額外添加鈣粉,不一定加在牛奶裡面沖泡,可在兩餐之間加在開水裡面給予,可提高鈣的消化吸收率。免疫球蛋白或DHA等營養補充品,建議適量添加,不要天天加或餐餐加。
 
媽媽的疑惑

































我寶寶的大便,前端部分特別的硬,後面軟軟的,為什麼?




這時因寶寶上一次排便時沒有排乾淨,便便在大腸停留的時間越久,水份就被吸收的越多,水份被吸收越多,便便就越硬。請媽媽在給小寶寶換擦便便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寶寶的肛門有沒有完全縮合,若肛門口沒有完全縮合,代表還有便便沒有完全排出來,媽媽必需要讓寶寶再把便便完全排出來。




我的寶寶吃了很多的果泥及蔬菜泥,吃了這麼多的纖維質,為什麼寶寶還是便秘?




因為高纖維的食物在腸道中,不會被人體消化吸收,但要有足夠的水份,才能形成柔軟的「實體」,可刺激腸子的蠕動,便便很軟順暢,所以光有實體而缺水,便便會很硬的,寶寶還是會便秘的!




剛出生的寶寶便便次數怎樣才算正常,我家寶寶兩天才一次便便,這樣算便秘嗎?




寶寶從剛出生到三個月,便便的次數是不一定的,有些寶寶因為喝母奶的關係,所以便便是稀稀水水的,可能一天好幾次便便,但亦有寶寶由於腸胃蠕動較慢,所以排便的次數可能從每天一次或是兩天一次,若是寶寶兩天一次,您可以看看寶寶的便便是否是軟軟的,成條狀不是硬硬的就不算便秘了。  




剛出生的寶寶便便次數怎樣才算正常,我家寶寶兩天才一次便便,這樣算便秘嗎?




有些人認為泡奶濃一點,可以把便便痾出來。其實較濃的奶由於可刺激腸子蠕動,短期內可解決便秘症狀,但較濃的奶可能會對腎臟造成負擔,所以不建議長期將奶泡濃,所以建議便秘時,最好不要以泡較濃的奶來解決便秘問題。
 
寶寶為什麼會腹瀉






















腸胃感染引致乳糖不耐性。
奶粉沖泡過濃、換奶過快。
果汁、葡萄糖喝太多。
4-8個月或長牙齒期間,寶寶喜歡舔手手或玩具,容易吃到髒東西或污染物,寶寶腸胃抵抗力差,便會拉肚子。
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如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輪狀病毒、腸病毒等等、腸套疊。
食物過敏引起的腹瀉。
 
寶寶腹瀉的處理方法






























1.輕微腹瀉時:
可以把配方奶粉沖泡稀釋,並多補充開水,或是在開水中加上電解質補充液,如寶寶3.5~4個月,可吃點米湯補充。
2.腹瀉比較嚴重:
最好先禁食半天,這時先以電解質補充液補充流失的水份及電解質,並維持人體所需要的基本能量,如果有改善,則可以試喝稀釋牛奶或不含乳糖的特殊奶粉,四個月以上寶寶可補充米湯,稀飯,如果仍持續進步,再逐漸改回原來的飲食。
3.腹瀉非常嚴重:
例如併發有高燒、腹脹、腹痛、大便中帶血、昏睡、請立即就醫。
4.不可吃的食物:
如柑橘類果汁、冰淇淋及脂肪過多的食物、如在恢復期的5個月以上寶寶、可吃蘋果泥、這對腸黏膜的恢復十分有效。
5.因副食品而造成的過敏性腹瀉:
要注意從嬰兒時期即容易長溼疹的過敏體質的小孩,有可能因副食品而導致腹瀉,從開始使用食品以來,雖然沒有任何感冒症狀,但卻常發生腹瀉情況,請檢查每種食物引起過敏的狀況,添加副食品時每次只限一種,如發現導致過敏的食物,製作副食品時應盡量避免。






PS.



從低過敏奶粉、止瀉奶粉等特殊奶粉轉奶時,應注意之事項?一般特殊奶粉,因為其中所含的乳糖量很低,或甚至不含乳糖,此時換奶的速度就必須要比一般正常奶粉轉奶的速度要慢,才能讓寶寶腸道有足夠時間來適應含有乳糖的配方食品。







6.腹瀉時屁屁的照顧:
用脫脂棉浸溫熱水輕輕拭臀部或會陰部,或讓臀部浸泡溫水,用手來清洗肛門附近的腹股溝,用柔軟的毛巾及尿布將水份吸,待臀部全乾後再幫他穿尿布,如殘流濕氣,則容易引起發炎。
 
便便的顏色












正常便便顏色
其實寶寶的大便顏色從黃色、土黃色、咖啡色、棕色、綠色,或者是前一段綠色,後一段黃色,或前段黃,後一段綠色都是有可能的,請不用擔心,只要寶寶的便便不是太硬或太乾,有沒水瀉狀就沒有問題了。
綠便就是不好嗎?







胎便:
剛出生的寶寶在24~48小時內會解出粘稠墨綠色的便稱胎便,成分包括有:子宮內的碎屑、膽色素、上皮細胞、脂肪酸、血液及羊水等。
膽汁:
大便中的色素是由於膽汁中的膽紅素所造成的,這個色素本來就是綠色的,在成人體內腸道中慢慢轉變成黃棕色而排出,但因嬰兒消化道較短及尚未熟,所以排出去的便便是綠色的。

鐵質較高:
含鐵較高的配方奶粉大便的顏色會比較綠,寶寶會按著身體的需要,調整體內鐵質的吸收率,媽媽不用擔心。


食用綠色副食品:
寶寶在添加副食品中有綠色蔬菜或果汁,會使大便變綠色。


 
奇怪的便便顏色



















黑色便







若寶寶有吃香蕉、蘋果則寶寶的便便會出現黑色斑點,是正常的。
如果大便整體變為黑色,看起來像黑色的紫菜時,就要懷疑是否胃或十二指腸等消化器官出血,要帶去給醫生檢查。
白色便




若寶寶有黃疸症狀且大便一日數次,或呈非常淡的黃色,要懷疑是否膽道閉鎖症等疾病,要帶去給醫生檢查。
灰白便







注意是不是有餵食過量的脂肪,導致消化不良,水樣軟便狀。
有可能是胰臟、肝臟疾病,要帶去醫生檢查。
血便
(紅色便)











吃過蕃茄、西瓜、橘紅色果汁後,也會在大便中間夾雜紅色物質,不用擔心。
維他命K缺乏,先天性疾病,導致血液無法凝血,而有出血的情形。
細菌感染、腸炎、或腹瀉大嚴重而導致的,需儘快就醫。
白色的
(顆粒)
大便中帶有白色顆粒,這是因為剛出生的寶寶由於消化系統尚未發育良好,營養成分消化不完整,這些白色顆粒可能是鈣質和脂肪固化形成的,不用擔心,寶寶長大一點,便沒有問題了。

一、 寶寶為什麼會便秘?
1. 腸子蠕動慢
2. 水分攝取不足
3. 膳食纖維不足
4. 病理性原因如巨腸症、先天性膽道閉鎖症、先天性肥厚幽門狹窄症、甲狀腺機能低下。
5. 調奶濃度不當或乳汁攝取不足。
6. 奶粉不適應如牛奶蛋白過敏
7. 高蛋白、高鈣,高鐵食品吃太多


二、便秘改善方法
(一)飲食
1.水分:正常寶寶水分攝取是每天每公斤約120~150cc。纖維須有足夠水分才有促進排便的功效,否則會有反效果。
2.奶:便秘愈嚴重,愈不喝奶。奶喝得少,便秘更加嚴重。
先加水再加奶粉到奶瓶沖泡。沖泡前要看一下奶粉罐上沖泡方法和比例
奶粉中可加入水果麥精
3.蔬果:果泥、菜泥會比果汁更好。
兩餐之間加給麥芽糖水(舒兒便), 濃度高一點(滲透壓高)果汁或果寡糖菜泥、果泥等的高纖維食物、蔬菜或胡蘿蔔泥。
瓜類水果、如西瓜、香瓜、哈密瓜或香蕉等,散散體內熱火。葡萄、柚子、柑橘類。
紅蘿蔔、木瓜泥、麥粉、櫻桃、柳丁汁、水梨、水蜜桃、黃金的奇異果。
如:蘋果(含果皮,因為有果膠。若腹瀉要喝蘋果汁)、香蕉、梨子…等,都可以自己簡易製成果泥;菜泥則可以選擇菜葉(如:菠菜葉、地瓜葉、白菜、高麗菜、空心菜…等)的部分,或根莖類蔬菜(如:山藥、地瓜、芋頭…等)煮軟之後,磨成泥給寶寶食用。
4.豆類:紅豆、綠豆、花豆等都屬高纖維食物,可增加糞便量,刺激腸胃道蠕動將糞便推出去。
5.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攝取,如肉類、奶油、油炸物、冰品等,這些食物在胃部排空速度較慢,無法促進腸胃道蠕動,會惡化便秘情形,不應過量攝取。
6.餵食方法:孩童胃容量小,粗糙、大塊或過量的食物,都很容易讓孩子的腸胃塞車,消化不良。請記得,一次準備小碗分量就好,一般大約為成人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量。
7.自製飲食:以不同食物增加腸胃的刺激~
。黑棗泥:在小碗裡放3個洗淨的黑棗,放點水,再放到電鍋去蒸爛就可以囉(我都用大同電鍋)
,拿出來去掉外皮.然後取出裡面的核降子就行了直接吃泥或者放到粥裡面一起吃。
。醃梅、絞雞腿肉、蘆筍為食材作碎肉粥或燉肉。
。碎洋蔥、蕃茄、雞蛋混勻作成日式蒸蛋。
註:醃梅、碎洋蔥、蕃茄、蘆筍可以促進常蠕動,增加食慾與調整腸胃。
8.其他:
果凍、布丁、優格、優酪乳、黑棗或黑棗汁等,一樣可達到幫助排便的效果。
補充含有腸益菌與寡糖類的食物或健康補助食品。東華寶貝樂多多乳酸菌... 乳酸菌
惠幼黑棗纖維綜合營養素、麥粉惠幼黑棗汁、Hipp黑棗汁
有機五穀粥
蜂蜜可促進腸蠕動,但不適合一歲以下的寶寶。
 
(二)人工運動
1.時間:餵完奶後二到三小時、每次更換尿布時或洗澡後擦乾身體
2.用具:溫毛巾、嬰兒油或潤膚乳
3. 方法:用手掌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作溫敷與腹部按摩,按摩時可先塗抹嬰兒油,由寶寶的右腹股溝處開始向上成圓弧形至左下腹,並在左下腹輕輕按壓數下, 以刺激直腸收縮。或是先用溫毛巾溫濕敷寶寶的肚子之後,再進行腹部順時鐘方向按摩,促進腸子蠕動可以幫助排便,並改善寶寶腹脹。
(三)自然運動
白天盡量讓寶寶多活動,多做些腹肌的運動,如果還不會步行的話,也要讓他多在地上爬行,以促進腸的蠕動。簡單的蹲、身體往前、後彎曲或是轉腰的動作、扭腰、後彎、仰臥起坐等,可以扭轉到腰部肌肉,有助加速腸蠕動。


(四)刺激
1.時間:餵奶後的30分鐘效果最好、換尿布時。
2.用具:棉花棒、肛溫計塗凡士林或嬰兒油
3.方法:將寶寶的小屁屁抬起,用以棉花棒、肛溫計塗凡士林或嬰兒油,刺激肛門口內約2公分處,以順時針鐘方向轉動,刺激寶寶肛門括約肌收縮,此時胃大腸反射強,可刺激寶寶的排便。


(五)作息
1.說明:孩童便秘的原因之一,有時是忘了上廁所。吃過飯後,腸胃道蠕動會增加,較容易排便,通常早晚餐後一小時內是最好時機,通常早餐之後是食道、直腸反射最明顯的時機,在此時養成孩子排便的習慣是最合適的了。
2.時機:每天固定在早餐或晚餐後排便一小時,讓寶寶與家人在輕鬆愉悅的時光下訓練。
3.用具:先喝果汁或溫蜂蜜水、使用讓孩子的雙腳有著力處(坐在小馬桶上兩腳著地)
4. 方法:每天在固定一個時間(如早上)抱寶寶把臀部泡溫水,如廁前先給孩子喝杯果汁或溫蜂蜜水潤潤腸,有助排便更通暢。剛開始家長可以陪伴孩子,每次10分 鐘以上,讓孩子漸漸養成定時如廁的習慣。就算沒有排便,也要專心坐十分鐘,並且正確的用力,讓孩子的雙腳有著力處(坐在小馬桶上兩腳著地)。
特別是慢性便秘患童,這些孩子會失去便急感覺,腸子內有宿便也不自覺。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幫助小兒臉部按摩 溫和手法開始


2011/11/18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小兒面部按摩,要從溫和的手法開始,中醫師葉家豪指出,按摩臉部穴位可以讓呼吸道更暢通,改善循環,但不建議一開始就開始用較刺激的手法如掐、捏等方法去刺激小兒的穴位。


中醫師葉家豪表示,按摩小兒臉部穴位講求溫和簡易,不妨以拇指按眉尖,雙手推鼻邊,壓一壓四白穴,雙手轉圓圈的方式幫小孩按摩,能安神定志,平衡陰陽。


對一般民眾來說,按壓穴位同時改善眼疲勞。按壓睛明、攢竹、魚腰、絲竹空、四白、太陽等穴皆有這類的效果。這幾個穴位都在眼睛、眉毛的附近,按壓完後不妨以溫熱的毛巾敷一會,不僅會感到舒暢,更能改善眼周循環。


眉頭邊緣所在位置中醫稱攢竹穴,醫師表示,刺激該穴對緩解眼睛疲勞、消除皺紋都有幫助。按壓時首先雙眼閉合,雙手大拇指指腹,分別按左右眉內側的凹陷處,其餘四指作弓形,食指彎曲置於眉毛上緣,揉按穴位,力度中等。


另一護眼常用穴為睛明穴,靠近眼眶骨內緣。按壓時雙眼閉合,右手或左手的拇指與食指指腹,按在眼內角上方一分凹陷處。絲竹空則位於眉梢後凹處,四白則在瞳孔下約1寸處。不過一般按壓時,別用力壓迫眼球,以免造成傷害。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替新生兒洗澡 超Easy

媽咪寶貝 4月號 NO.130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社團法人台北市保母協會常務監事陳雪


對許多新手父母而言,幫寶寶洗澡可能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任務,因為新生寶寶的骨骼尚未發展成熟,非常柔軟,讓家長常常抓不到洗澡的訣竅而手忙腳亂。因此,本刊特地請到經驗豐富的專家來教你聰明與寶寶度過一個簡單而不慌亂的洗澡時間!





掌握訣竅6步驟


洗澡問題面面觀

寶寶洗澡的最佳時間

台北市保母協會常務監事陳雪宮表示,由於新生寶寶的皮膚相當細嫩與柔軟,一般來說,除非有吐奶或有解便、尿濕的狀況發生,否則一天清潔一次即可。若是新生寶寶的新陳代謝較為旺盛,常常發生溢奶、嘔吐,而使身上容易弄得髒兮兮時,建議一天的洗澡次數可以略為增加。

那寶寶是否有最佳的洗澡時間呢?對此,陳雪宮指出,建議當日均溫的最高溫度時,可以幫寶寶洗澡沐浴,例如選在中午時刻幫新生寶寶洗澡;夏天時因為天氣較為炎熱,可以選在下午四點前幫寶寶沐浴完畢即可。盡量在喝奶前洗澡,或是在餵完奶後一小時再幫寶寶洗澡,以防止溢奶。

 

室溫控制在25度以上為最佳

許多家長會擔心寶寶在洗澡時著涼,陳雪宮表示室溫約在25度以上時,被認為是替寶寶洗澡的最佳室內溫度。而當寒流來襲的冬天,可以選用電暖器做為提高室溫的一種輔助。此外,陳雪宮提供另外一個小方法,當大人洗澡完畢,趁浴室上留有熱蒸氣時,來幫寶寶洗澡,如此一來,寶寶便不會因為浴室的溫度太低而著涼。另外,由於晚上溫度較低,所以新生兒洗澡的時間,千萬不要等到晚上,以免不小心讓孩子受涼了!

 

解完便就要洗一次澡?

剛出生的新生寶寶因為解便的次數較為頻繁,有家長會問是否在每次換完尿布後便要為寶寶洗一次澡?陳雪宮表示,以初生寶寶的皮膚狀況來說,他的薄度只有約大人的二分之一,因此過度的洗澡可是會對寶寶細嫩的皮膚造成影響喔!因此不建議每次解便完就為寶寶洗一次澡,可以用擦拭的方式即可。重點是,讓寶寶的身體保持乾淨,勿過度清潔而造成他的皮膚受傷!

 

洗澡前置作業2步驟

其實許多新手爸媽在為寶寶洗澡時,發生手忙腳亂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前置作業沒有準備妥當喔。因此,如果當你將洗澡前的步驟一一準備好,或許可以達到簡單有效率地為寶寶洗澡。你知道為寶寶洗澡前要準備什麼物品,與該掌握什麼要點,以下是陳雪宮提供讀者的幾點重要步驟。

 

步驟一:洗澡用品大集合

1浴盆:新生寶寶不適合以淋浴的方式來替他洗澡,因此準備好適合寶寶用的浴盆,不只可以讓他再次感受在母體內受羊水包圍的感覺,水量也適當覆蓋到寶寶的肚臍上,可以保暖他的身軀。若是家長擔心寶寶會有滑落的狀況,建議選購沐浴躺椅放在澡盆裡面來支撐小寶貝的身體。

2清潔用品:建議使用寶寶專用天然沐浴精、嬰幼兒香皂。若是有皮膚粗糙或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可以利用母奶製成的手工皂做為清潔用品。需要注意的小提醒是,成人用的沐浴產品不適合用在小寶貝的身上喔,這將會讓他的皮膚受到刺激的感覺。目前來說,市面上一般販售的嬰幼兒沐浴產品多為不含皂的設計。

3紗布巾:建議準備兩條至三條,用途分別為,清潔口腔、臉部與身體。

4溫開水:可用來清潔寶寶的口腔。

5大浴巾:當寶寶洗完澡後立即幫他擦拭身體與擦乾身體用。

6棉花棒:用於澡後的鼻腔與耳朵內的清潔。

7小寶貝的衣物、包巾:先行準備好,待洗澡完畢後可馬上為他穿上,免著涼。

 

步驟二:洗澡前的小動作

1洗澡水:先放冷水再放熱水,水量約澡盆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間,水溫控制在3840度左右。在寒冷的冬天裡可以再將水的溫度調高至40度至42度左右,建議溫度也不適宜過高,避免小寶寶燙傷。

2建議先在床上將寶寶的衣物褪去,用卸下後的衣服裹住寶寶做保暖的動作,免受寒。

 

洗香香沐浴6部曲

為寶寶洗澡的重頭戲即將登場,陳雪宮表示掌握重要步驟,從最乾淨的之處洗到最髒地方,在從頭洗到身體的部分,就可以讓寶寶洗香香囉。以下要點,帶您來認識!

1口腔:此時利用準備好的溫開水清潔口腔,取一條乾淨紗布巾,浸濕開水後清潔寶寶的牙齦及舌頭,舌頭的地方輕輕的刮取兩三下以避免長舌苔。

2臉部:以橄欖式的抱法,先行清潔寶寶的臉部。橄欖式的抱法為,左手手掌托住寶寶的頭頸部,手臂夾住寶寶的腰臀部,固定不讓寶寶滑落。接著使用紗布巾的兩個角落來清潔寶寶的眼睛,目的防止眼睛受到交叉感染。之後再用紗布巾的其他角落清洗寶寶臉部的其他部位,包括額頭、鼻子的外圍、嘴巴與外耳。

3頭髮:此時寶寶的囟門尚未發育完全,洗頭的時候要避免用指甲清洗寶寶的頭部,洗頭時也要避免水流入寶寶的眼睛和耳朵。洗頭髮時,建議家長可以利用大拇指與中指來摀住寶寶的耳朵,避免水流入耳內,造成感染。接著使用紗布巾或手輕輕將寶寶的頭髮沾濕後,以指腹輕柔按摩寶寶的頭髮與頭皮,再來用紗布巾沾水後將泡沫等清潔劑沖洗完畢,切記不可以貿然將寶寶的頭往水中做沖洗的動作。

4身體:上述清潔完畢後,這時便可以將覆蓋在寶寶身上的保暖衣服卸下,若是寶寶出現擁抱反射(看到寶寶雙手揮舞亂動時可以就是擁抱反射,可以用脫下來的衣物或紗布巾蓋在他身上,讓他的身上有些許重量,產生安全的感覺,不會產生無助感。

輕輕的將水拍拍寶寶的胸腹及背部,讓他漸漸適應水溫,切記不要讓他瞬間進入水中,而受到驚嚇。以慣用的一手抓住寶寶的臂腋,一手托助他的臀部,輕輕放入水中。

開始時先從寶寶的頸部開始清洗,特別要注意寶寶常因為溢奶讓頸部藏有許多奶垢;再則清洗腋下、手臂、手指,最後慢慢洗到身體各部位。腹股溝的部分特別注意清洗,常因為寶寶的大便或是尿尿而需要特別清洗乾淨,最後洗到腳的部位。

5生殖器官:男寶寶要將他的陰囊翻開來清洗,左右兩邊以及下面的部分都需要清潔,陰莖的部分需要推開來清潔。女寶寶的大陰唇小陰唇,也要輕輕地撥開來來清洗。洗的時候切記不要用清潔用品,以免過於刺激。

6背部:家長將左右兩手的虎口抓住寶寶的臂腋處,做一個交替式的動作將寶寶翻身,記得家長要托住寶寶的下巴,防止他因為接觸到水面而有嗆水的意外發生。清洗寶寶的屁股時,記住肛門的部位要由前向後清潔(尿道為前,肛門為後)兩至三次,避免感染。

 


洗澡時間要注意

一般洗澡的時間建議在十分鐘內,一方面防止水溫下降,此時寶寶的中樞神經尚未發展完整,不會因為水溫下降而遭受到風寒。

 

澡後4步驟更舒爽

1擦拭身體:最後,沐浴完畢的寶寶已經有個香香的身體囉,此時將寶寶放到大浴巾上將身上的水分擦乾,但要記住不要用搓揉的方式過分摩擦寶寶的身體,建議用按壓的方式慢慢他身上的水分帶走。此時要特別注意頸部、腋下、腹股溝等有皺褶的部分要特別擦乾,防止水分的殘留,而讓寶寶的皮膚長疹子喔。

2塗抹乳液:這個步驟可以視寶寶的情況給予,若有家長習慣使用爽身粉,陳雪宮特別提醒,採用化妝用的粉撲輕輕按壓到寶寶身上,防止粉塵散入到空氣中,而導致寶寶吸入引發呼吸道等疾病,因此較為建議使用嬰兒乳液以滋潤寶寶身體。此外,若有尿布疹可擦少許凡士林、雪花膏。之後做套上尿布的動作。

3穿衣服:將大浴巾覆蓋在寶寶身上,接著將寶寶抱到已經展開的衣服上面。穿衣服時,以衣服去遷就小寶寶的姿勢,不宜硬拉他的手腳來套進衣服。為寶寶穿袖子時,先以一隻手穿過袖口後拉住寶寶的小手,再以另一隻手將袖子往裡拉,輕輕將衣服拉上。

4棉花棒登場:穿完衣服後,拿取棉花棒,接著輕輕壓住寶寶的額頭,避免他亂動,小心清潔耳朵與鼻子,帶走髒汙與水分。

 


嗆到水怎麼辦

若是寶寶不小心嗆到水,該怎麼辦?台北市保母協會陳雪宮提醒,家長可馬上將寶寶採取頭低腳高的方式,輕輕地拍打寶寶背部,直到嗆到的水留出。若是寶寶仍繼續哭鬧不休,安撫後也無效並有異狀,建議馬上送醫。日後2-3天也要觀察寶寶的便便,了解是否有腹瀉的現象,必要時做送醫的處置。

 

最後,在為寶寶洗澡的時光中,不僅可以促進他的皮膚排泄、血液循環,家長也可以趁此時好好觀察寶寶的全身狀況,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親子時光呢!

 

陳雪宮

現職:社團法人台北市保母協會常務監事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鼻塞睡不著DIY改善法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氣喘免疫科主任 賴建丞

嬰幼兒鼻塞為常見的問題,家長可以觀察有無其他嚴重合併症,會不會影響嬰幼兒睡眠及吃奶;如果活動力正常,沒有其他合併症,可以試著居家療法如:熱毛巾敷鼻腔、使用吸鼻器等,解決孩子鼻塞不適症狀。

“哽哽”小寶貝的鼻塞問題,讓很多家長傷透了腦筋,尤其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更明顯,有些還會影響到寶寶的吃奶。父母親看了心裡很難過,可是又不知道怎麼辦,甚至有父母整夜沒睡,盯著寶寶看,深怕一個不注意,寶貝就吸不到空氣了。寶寶為什麼容易鼻塞?居家怎麼幫寶寶?本文提供一些建議,給各位家長做參考。

寶寶為什麼會鼻塞?

造成寶寶鼻塞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項:




  1. 新生兒期生理性鼻塞:
    新生兒因為鼻道狹窄,鼻腔、喉軟骨和氣管尚未發育成熟,而且鼻咽部淋巴組織較肥大,在正常情況下就有很多分泌物,用來潤溼及過濾吸進的空氣,再加上新生兒鼻腔黏膜又特別敏感,在接觸到空氣中的灰塵或氣溫變化時,鼻子的症狀就比兒童和成人時期來得明顯,所以新生兒睡眠中常會發出呼嚕呼嚕的呼吸聲。這在三個月以下新生嬰兒是非常常見而且正常的。如果不影響吸奶及睡眠,也沒有下面所談的合併症,是不必去特別處理的,有時改變睡姿,聲音可能會減少。一般四到五個月大時,情況就會改善。



  2. 先天畸型:
    新生兒先天鼻道不通,稱為後鼻腔閉瑣。雙側閉瑣出生時應該就會被發現,單側時,鼻腔常會有長期蓄膿的情形時,而醫生用極細的鼻胃管都無法插入,就應懷疑有此病症,需要以開刀來矯正。



  3. 病毒性鼻炎:
    就是俗稱的「感冒」,是嬰幼兒期及兒童時期流鼻水最常見的原因,鼻黏膜上皮細胞受病毒感染時,會有水腫充血、分泌黏液,因此有鼻塞、流鼻水的症狀。三、四天之後,鼻涕會變黃且黏稠,大約七至十天,會慢慢乾掉而停止。



  4. 過敏性鼻炎:
    較大的孩童,在清晨或溫差大的時候,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如果有鼻子癢、常會揉鼻子,就要考慮是過敏性鼻炎。這類孩子容易合併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氣喘,臉上容易有黑眼圈、鼻頭上有皺紋,鼻腔內的鼻甲則蒼白而肥大,甚至塞住鼻孔。



  5. 鼻竇炎:
    常是因感冒引起的一種併發症,在感冒之後,持續的黃濃鼻涕、鼻塞超過十天,有時會以鼻嚏倒流、咳嗽來表現。



  6. 鼻道異物:
    比較大的幼兒會因為好奇,而將一些小玩具或像花生一類的東西,塞到自己或者較小嬰幼兒的鼻腔裡,造成鼻塞。幾天之後會開始有黃濃鼻涕,甚至帶血,通常只有單側。家屬可以拿個手電筒看一下有無異物,若有異物時,不建議自行取出,因為可能會傷及黏膜,甚至越挾越進去,還是找醫師處理吧。



居家療法解決鼻塞問題

晚上鼻塞睡不著時,怎麼辦?如果沒有其他的併發症狀,可以試試下列的居家療法:




  1. 不要平躺。頭部保持較高的姿勢。



  2. 用熱毛巾熱敷鼻腔。



  3. 多補充開水。



  4. 使用吸鼻器。



  5. 將分泌物取出。



  6. 注意溫差的變化。



  7. 藥物治療。



出現以下症狀趕快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就醫治療?




  • 合併有發燒、嚴重咳嗽或活動力不佳時:表示存在有其他較嚴重的問題,需就醫治療。



  • 呼吸費力或氣喘時:寶寶表現出煩燥不安、臉色發紺、鼻翼搧動、呼吸速率增加及胸部凹陷等症狀時,表示有下呼吸道或全身性問題,應儘速就醫。



  • 黃濃鼻涕:鼻水的顏色由透明清水狀轉為黃色黏稠狀時,表示可能鼻腔中已被細菌或病毒感染而發炎,需就醫診治。



  • 連續不斷的清鼻涕:有極少數的例子,連續不斷的流清水,是腦脊髓液外流,表示鼻腔與大腦腔間有裂隙存在,這是非常危險及緊急的情況,一定要馬上送醫檢查治療。



嬰幼兒鼻塞是兒科門診和健診中常見的問題,家長可以觀察有沒有其他嚴重的合併症?會不會影響到嬰幼兒的睡眠及吃奶?如果活動力正常,沒有其他合併症,可以試著自己DIY,幫小朋友解決問題。有任何問題或疑慮,可以跟你的小兒科醫師詢問。
 







(詳文請見3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love-0406/article?mid=2303&prev=2304&next=2282&l=f&fid=21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拍 背

 


為什麼要拍背




  • 由於小小孩還無法控制自己把痰咳出所以需要父母以拍背的方法幫助他將痰排出。



什麼是拍背




  • 拍背就是利用手在拍背部時所造成的震動使黏在氣管上的痰掉而較容易排出,進而改善呼吸情況。



拍背的方法




  • 治療者弓起手掌呈杯狀,如下圖:











在胸部所需部位做規則,有力的拍擊。




  • 拍背的部位






































仰躺頭高,由肩部往下拍前胸左右側。
.


臉朝下頭高,由肩部往下拍後背的左右側。
.


臉朝上項低,由肋骨往肩部拍前胸
.


側躺手臂提起,由腰往腋下拍擊
.


臉朝下頭低,由腰往肩部拍後背左右側
.

注意事項




  1. 患童應穿較薄的衣服,避免拍痰時產生刺痛。



  2. 拍痰時避免戴手錶、手鍊、或留指甲,以免造成傷害。



  3. 幫寶寶拍痰應避免在飯後做,最好在吃東西前後一小時做,以防嘔吐。



  4. 拍痰一天約二到三次,若痰液較多者可每兩小時做一次。



  5. 拍擊時應考慮小孩的安全及舒服,應給予適當衣物來保暖。



  6. 當發現小孩有痰液時,可多喝水以利痰液排出。



  7. 有些人以為只要很努力拍痰就能去除痰液,但忽略了太粘稠的痰液,往往很難只靠拍痰排出,所以加上噴霧治療是很重要的。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love-0406/article?mid=2574&prev=2617&next=2503&l=f&fid=21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視知覺發展評量表(0~11歲)
初發展年齡 視知覺能力

0個月
 視力不到0.1,只可見30公分內的物體
 眼前〈20~30公分距離〉出現人臉時會專注看
 別人對他說話會注視,蠕動唇好像要說話
 亮與暗的視覺反差和移動中的物體可以吸引其注意
--------------------------------------------------------------------------------
1個月
 仰躺時,眼睛可做橫向幅度約90度的追視
 對他吐舌數次,他會模仿出類似的動作
 對於別人的疼愛會有自發性的微笑
--------------------------------------------------------------------------------
2個月
 認得媽媽
--------------------------------------------------------------------------------
3個月
 喜歡看自己的手、看手中所抓的物品
 喜歡看移動中的物體
 眼睛可做橫向幅度約180度的追視
 對週遭好奇,專注的看
 眼睛看遠、看近的調節力發展完成
--------------------------------------------------------------------------------
4個月
 看不到人會哭;哭泣時,有人靠近他,即停止哭泣,看到人會笑
 到陌生地方,會好奇的四處張望
 拿玩具給他,顯得高興,活潑起來
 雙眼對焦,產生立體感
 隊光譜的感受度,已接近成人的水準,能看出紅、藍、綠、黃等四大類別色彩
--------------------------------------------------------------------------------
5個月
 視力進展到0.3
--------------------------------------------------------------------------------
6個月
 尋找掉落的東西
 喜歡玩躲貓貓遊戲
--------------------------------------------------------------------------------
7個月
 前方有玩具會伸手去拿
 仰躺時,會抬頭巡視四周
 喜歡拍打鏡中的人
 認識家人
 可從照片中認出媽媽
 開始對陌生人出現怕生、害羞的反應
 餵食時,會出現張口等期待的反應
--------------------------------------------------------------------------------
8個月
 看到吸引他的東西,會以想盡辦法移位到目的地
 隨著大人的視線或手勢,而去注意某個人或物體
--------------------------------------------------------------------------------
9個月
肢體表達:手指要去的方向、手遮臉拒絕洗臉、揮手表示再見
 會找出藏在手帕下的玩具:會主動拿著手帕玩躲貓貓遊戲
 喜歡參與別人的活動、跟別人一起玩滾球、拍打氣球等
 面對陌生大人會害羞、怕生
--------------------------------------------------------------------------------
10個月
 喜歡將東西丟在地上,再觀察它到哪去了,反覆如此
--------------------------------------------------------------------------------
11個月
 能領悟一些簡單的動作或手勢而有反應
 當他的面把東西藏起來會去尋找
--------------------------------------------------------------------------------
1歲
 將圓形積木放入積木板的凹槽內
 視覺對比的敏感度達到成人的水平
--------------------------------------------------------------------------------
1歲1個月
 發生好笑的事,他能領會的笑
--------------------------------------------------------------------------------
1歲2個月
 會玩洋娃娃
 能記住東西擺放的位置
 放置在高於其視野的東西,也會辦法去拿
--------------------------------------------------------------------------------
1歲4個月
 能指出4種動物的圖片
 了解一般動作的意思,如『親親』、『抱抱』的意思
--------------------------------------------------------------------------------
1歲6個月
 在圖片中指出熟悉的物體
 將動物與其叫聲相配對〈如:汪汪、喵喵〉
 假扮餵食的動作
 看書時,拿書的方向通常是正確的
--------------------------------------------------------------------------------
1歲7個月
 指認身體三個部位
 將東西分類〈按顏色、形狀等分類〉
 認出照片中的自己
 將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積木放入所屬的積木盒內
--------------------------------------------------------------------------------
1歲8個月
 可將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同樣的形狀歸類
 將四色〈紅、黃、藍、綠〉歸類
--------------------------------------------------------------------------------
1歲9個月
 將三角積木放入積木板凹洞內
--------------------------------------------------------------------------------
2歲
 在照片中可指認熟識的大人
 歸類顏色或形狀
 知道什麼場合做什麼事
--------------------------------------------------------------------------------
2歲2個月
 知道到自己的性別
--------------------------------------------------------------------------------
2歲4個月
 至少能正確指認一種顏色
--------------------------------------------------------------------------------
2歲6個月
 區分物體大小
 完成三片一組的拼圖
 至少有一個自己喜愛的電視節目
 指認身體六個部位
 了解『2』的概念
--------------------------------------------------------------------------------
2歲7個月
 一起玩扮家家酒
--------------------------------------------------------------------------------
2歲8個月
 畫圖至少用兩種顏色
 點數1~3
--------------------------------------------------------------------------------
2歲9個月
 自己設法避免危險
--------------------------------------------------------------------------------
3歲
 區分高、矮
 認識三種顏色
 認識圓形、仿畫圓形
 區分一個及多個
 可在一堆東西中挑出最大的
 視力達到1.0
--------------------------------------------------------------------------------
3歲2個月
 區分長短
--------------------------------------------------------------------------------
3歲3個月
 分辨上面、下面、旁邊
--------------------------------------------------------------------------------
3歲4個月
 分辨4種顏色
--------------------------------------------------------------------------------
3歲6個月
 點數7個移動的東西
--------------------------------------------------------------------------------
3歲7個月
 辨認三角形、正方形
 會點數1~10
--------------------------------------------------------------------------------
3歲9個月
 過馬路時會看路的兩頭
--------------------------------------------------------------------------------
4歲
 辨認長方形
 點數17個定點的物件
--------------------------------------------------------------------------------
4歲5個月
 把一堆東西按大小排序
 把0~10按次序排列
--------------------------------------------------------------------------------
4歲6個月
 認得至少4個注音符號
--------------------------------------------------------------------------------
4歲7個月
 在5個序列中,知道每樣東西是排在第幾位
--------------------------------------------------------------------------------
4歲8個月
 畫出兩個以上不同的東西,例如:人、房子、樹、花
--------------------------------------------------------------------------------
5歲
 會看時鐘的準點,例如:1點、2點
 區分遠近
 在10個序列中,知道每樣東西是排在第幾位
 眼球靈活運轉能力達到成人水準
--------------------------------------------------------------------------------
5歲4個月
 玩猜拳遊戲
--------------------------------------------------------------------------------
5歲5個月
 點數15個會移動的東西
 聽寫出至少10個注音符號
--------------------------------------------------------------------------------
5歲7個月
 在食物或圖片中,指出此物缺少了哪個部份
 區分左右
--------------------------------------------------------------------------------
5歲8個月
 寫出1~9的數字
 可自己寫出兩個國字
--------------------------------------------------------------------------------
6歲
 認出所有的注音符號
--------------------------------------------------------------------------------
7歲~11歲
 視覺追蹤能力隨閱讀而發展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孩子喜歡和你說話9秘訣


第一個秘訣: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


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當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


 


第二個秘訣:和孩子密切相處。


要瞭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瞭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在需要。


 


第三個秘訣: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不舒服,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第四個秘訣: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小心靈會難過半天。父母卻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係,堅強一點」「這沒什麼好難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相信會有截不同的效果。


 


第五個秘訣:瞭解孩子的發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第六個秘訣:回答孩子的問話。


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瞭解其真正含意,並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


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此外,對於孩子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孩子以後不論碰到什麼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第七個秘訣: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壞」、「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


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第八個秘訣: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這樣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了什麼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孩子。


 


第九個秘訣: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


親子對談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跟小寶寶說話八個小技巧


本文摘錄/更多優質文章請參閱/育兒生活雜誌
採訪撰文/陳姵樺 企畫編輯/江睿毓
諮詢/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輔幼中心主任涂妙如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具備了語言與溝通的基礎,與寶寶相處時間最長的媽咪,面對還不會說話、牙牙學語、伶牙俐齒等各階段的小小孩,要怎麼跟寶貝說話與互動,更能引起他開口溝通的慾望?或者有什麼該注意的細節,以免造成寶貝語言上的不良影響?8個小技巧與媽咪們分享。


媽媽多說話是第一個技巧


說話是「聆聽」與「發言」輪流交互產生的,而語言的發展,互動很重要,所以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涂妙如鼓勵媽媽們,從寶寶出生開始就要多和寶寶說話,這是所有技巧的第一步。


技巧一:多說多唱,刺激寶寶溝通慾望


寶寶的聽覺一出生就很好,所以媽咪這時就可以多跟寶寶唱歌與說話,雖然寶寶還不會講話,但他可以分辨不同的人說話的聲音,媽咪跟寶寶說話與唱歌的次數愈多,寶寶聽覺的發展會更快,而且藉由聽覺的發展,寶寶會逐漸明瞭所謂的說話是怎麼進行的,之後會嘗試想要發出聲音跟你溝通。接下來就分不同的階段來談跟小小孩說話的技巧。


0~2個月:專注跟寶寶講話


曾經有一個關於媽咪與寶寶的互動實驗,當媽咪跟寶寶說話時,如果媽咪很專心的看著寶寶說,寶寶也會回看媽咪或是對著媽咪微笑,用微笑來誘使媽咪繼續跟他說話;但若媽咪說話時不看寶寶,分心想做其他事情,此時寶寶會產生沮喪感,就不會想跟媽咪再繼續互動。所以在0~2個月階段專注與孩子說話是很重要的,要讓寶寶感受媽咪有專心跟他說話,雙方視覺的接觸是必要的,媽咪可以托住寶寶的頭,讓寶寶的眼睛對著媽媽的眼睛(因嬰兒視覺尚未成熟,距離約20~30公分較佳)再開始說話,此外,微笑、擁抱、運用動作比較大的肢體語言和較高音較戲劇性的語調,都可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技巧二:敘述生活上的事給寶寶聽


涂妙如副教授說,其實哭是寶寶第一個語言,媽咪要馬上回應孩子的哭泣就是最佳的溝通,一開始就建立良好的互動,未來的語言溝通就會漸入佳境。面對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媽咪該說些什麼話?答案是敘述生活上的事,例如:「你今天喝奶喝得很棒會很快長大喔!」「媽媽現在正在幫你換尿布。」「我唱條歌給你聽」等等;也可加入此階段寶寶喜愛的有押韻與節奏感的兒歌和動作,涂妙如副教授舉自己與孩子互動的兒歌:打電話(捉起寶寶的小腳),喂!喂!喂!(搔搔寶寶的肚子),請到我家吃草莓(親一下寶寶),寶寶小時候很享受這條兒歌與動作,等孩子念小學了,有時還會要求媽媽要再玩打電話遊戲呢。


2~6個月:清楚的抑揚頓挫語調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會想模仿媽咪說話了,有時媽媽講了一段話後會發現寶寶吐吐舌頭,這就是想說話的表示,當然此時寶寶大都只能發出無意義的音,不過已經進入初期模仿階段,媽咪最好放慢說話的速度,說話時要有清楚的抑揚頓挫,讓寶寶可以聽到正確的發音,如果媽咪說話太快或是發音含混不清,寶寶一方面無法跟上媽咪的說話速度,一方面聽到含混的音,對未來說話會有不良影響。


技巧三:指物/圖命名,累積寶寶字彙量


此階段也進入多吸收新字彙為未來說話做準備的時候,涂妙如副教授建議這時可開始指物命名,也就是媽媽帶寶寶出去散步時,指著看到的花說:這是花,看到植物、昆蟲、建築等等都可以將其正確的名稱說一次給寶寶聽,在家裡洗澡時說:現在在洗澡,喝奶、尿尿等動作也可敘述給孩子聽。對於一些形容詞則可用動作與表情加強孩子的印象,像是很燙、很冰(冰的東西可給寶寶觸摸一下),也可加入以圖片圖案為主的布書、洗澡書來跟寶寶玩指圖命名遊戲,有不同觸感或是按壓會發出聲音的書也是很好的工具可善佳利用。


7個月~1歲:用成人的語彙和寶寶說話


經常會在公眾場合發現有些家長喜歡用疊字、寶寶的語彙和孩子說話,涂妙如副教授指出,像是車車、門門這種寶寶語彙建議家長在此階段就不要再說了,因為孩子不但模仿力強,且此時對語詞的理解力也快速,需要聽到正確的語詞。


技巧四:從事互動遊戲&親子共讀


可以和寶寶玩互動遊戲也可進行親子共讀,因為7個月大以後就可以坐在大人身上進行膝上閱讀活動。語言的發展,互動是很重要的,家長藉由親自說故事給寶寶聽,一方面可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一方面讓寶寶自真實情境中去找線索,讓他可將抽象的語言與具體的事物做連結。


1~1歲半:不厭其煩地面對寶寶的重覆需求


不厭其煩是面對這個階段的寶寶需要具備的技巧,因為此階段寶寶會喜歡重複性的東西,像是要媽媽念同一本故事書給他聽,因為重複的故事情節會讓寶寶可預期,可預期就會期待某個字句的出現,寶寶甚至會模仿最後一個句子說出來,這個過程讓寶寶得到滿足與安全感,也借由媽媽念故事的過程模仿真正說話的聲音。涂妙如副教授表示,以她知道的例子,就有孩子要媽咪念同一本書多達十幾次還不想換書,碰到這種情況,還是要請媽咪們繼續耐心的念下去。


技巧五:以簡單完整的句子回應寶寶


此外,寶寶也開始嘗試想用語言表達他的需求,但此時的句子多半不完整,媽咪可以視情況示範正確的句子,例如寶寶說:媽媽,水,媽媽可回應寶寶說:媽媽我要喝水,讓孩子理解正確完整的句子,但盡量簡短寶寶比較容易模仿。也建議媽咪在對寶寶說話時加入「形容詞+名詞」的用法,例如冰的牛奶、乾淨的手、髒的手等等。


2歲:不要馬上糾正孩子語法上的錯誤


2歲左右是孩子語言的爆發期,之前儲存的能量會在這個時候傾瀉而出,這時要讓孩子多說,但切記不可嘲笑孩子的發音也不要立即糾正孩子說錯的語法,因為嘲笑與糾正會讓孩子退卻,不敢使用自己的語詞,進而造成不喜歡說話的狀況。


技巧六:鼓勵孩子以完整的句子表達需求


媽咪要用正面的態度來面對喜愛說話的2歲,如果孩子的語法不對,媽咪可以示範說一次正確的語法,或是問孩子,「你是說+這句話的正確說法」,或是對孩子說「你下次可以這樣講,然後說出正確說法」,也請孩子重述一遍正確的說法。


媽咪一定要鼓勵孩子以完整的句子說出自己的需求,像是孩子想上廁所就要孩子說出:我要上廁所的句子。但若孩子咬字不清楚的說出需求時,家長最好不要立即回應,因為這樣會養成孩子日後說話不清楚的問題,等孩子咬字清晰的說出需求家長再回應,可讓孩子理解說話必須要說清楚才行。


技巧七:多念繪本、多說故事給孩子聽


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喜歡聽情節複雜的故事,媽咪可以多念繪本給孩子聽,豐富他的辭彙,故事中的語詞若念起來很順口可以照著念,讓孩子享受文字的韻味,若是故事念起來很拗口,媽咪也不必勉強念,可用自己的話將故事說一遍。除了喜歡聽故事2歲的孩子也喜歡聽大人對話,所以家長們要注意不可經常出現負面或是不好聽的字眼,孩子可像海綿般吸收得非常快。不過人難免有情緒,如果不小心讓孩子模仿了負面的語詞,當孩子日後說出這些語詞時,家長們可不要再次重複這些語詞,建議嚴肅的看著孩子的眼睛說:你剛剛說的話不好聽,我不喜歡聽到,孩子會理解的。


2歲以後:說話時蹲低身子與孩子視線平行


最前面已經說過跟孩子說話時要專注,到了這個階段,視線的接觸依然是重要的,請大人跟小小孩說話時都要蹲低身子,與孩子視線平行的說話,這樣可讓你們的對話進入美妙的境界。


技巧八、製造與同儕相處互動的機會


除了和爸爸媽媽說話之外,2歲以後的孩子也很需要與同儕對話,可增強其說話的動力也可練習團體互動,對孩子是有好處的。當然若家中只有獨子,媽咪也可營造讓孩子多說一些話的機會,例如可以請孩子說故事給媽咪聽,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或找出孩子熟悉的故事,媽媽說前半段請孩子接後半段。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放手?幫助孩子獨立的四堂父母學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文章作者/林玉珮


「直升機父母」來了


在台灣,七年級之後出生的世代開始就學後,從小學到大學,「直升機父母」的警訊響起。


北市大安區一所明星小學校園,經常可以看到一位拖著有輪子旅行箱的媽媽。旅行箱裡有枕頭、棉被、盥洗用具…,舉凡她低年級孩子用得到的,應有盡有。學校校長曾委婉建議這位媽媽,讓孩子放學後回家休息?「這樣太浪費時間了,他下午還要去上科學實驗課。」校長很無奈,這媽媽難道要為孩子提行李箱一輩子嗎?


今年鳳凰花開時,一位畢業生家長怒氣沖沖地要求孩子的大學主管們,「紀念冊沒有我兒子照片,統統要重印。」校方解釋是因她孩子班上逾期未交畢業照,畢聯會只好從缺,但家長不能接受。


「這件事處理很久,這位學生卻像『隱形人』,」該大學一位主管不可思議,忍不住問學生究竟有沒有跟母親解釋?學生兩手一攤,「沒用啦,我媽就是那個樣。」


做太多,幫孩子?害孩子?


「我剛上大學時,媽媽問我要不要她打電話叫醒我,我說不用。但她還是根據我的選課表,在每天早上第一堂課的前一小時打來,」中正大學一位大四學生坦承,但她並不覺得困擾。她和媽媽的感情很好,而且,從高中到大學,早上靠父母叫醒起床的青少年,多的是。


沒有人會否認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愛,以及他們真的希望孩子成功。美國著名的親職教育專家麥克.帕金就認為,比起那些不管孩子的「衛星父母」,至少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成功會表現出關心;只是他們太關心,以致於對孩子的生活涉入太多,事倍功半。如果要為直升機父母打分數,麥克.帕金會給他們「E」。


「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過度安排,其實也是想解決問題,」心理諮商師杜淑芬同情的說,只是這樣做可能衍生更多問題。杜淑芬指出,父母擔心孩子不會、做不好、挫折、生氣,於是幫很多忙、太多忙。直到有一天,父母認為時候到了,孩子該獨立了,才驀然發現孩子沒有能力獨立,或者離家後仍無法自行處理很多「應該會」的事情。


父母是加油者,不是擺局人


陽明大學心理諮商中心輔導老師黃素菲觀察指出,的確有些孩子被直升機父母成功的捏塑,但萬一小孩有自己的想法,就會出現問題。例如反抗父母,或者成功後反而看不起父母,還有更多的小孩因長期壓抑,一旦進入大學,不快樂、沮喪就出來了。


黃素菲對一位陽明大學醫學院女學生有很深的印象:她手裡拿著可口可樂,站在學校全家便利商店的欄杆外頭哭。原來,這是她十八歲以來,第一次自己拿錢買東西。一位成績非常優秀的跳級生,十五歲進入陽明大學,之後整個人龜縮起來,像結繭一樣。連簡單問他一般生活問題如要吃什麼?他竟無法回應。其實他聽得懂,但他告訴黃素菲,「我不需要回答問題,我的人生早就有答案」、「我覺得身邊一直有一個黑色的漩渦,要把我捲進去」。


這兩個令人鼻酸的個案背後,都有一位非常努力、全心奉獻給子女的媽媽。「我很怕聽到原本有不錯工作的媽媽,辭掉工作,專心在家教養小孩,」黃素菲說,這些媽媽其中當然不乏有理念清楚的,但反之,就很可能整天算成績、爭排名,處心積慮要把孩子推進明星學校、明星行業,捏塑成從自己經驗或社會印象來的「成功」樣版。


父母要先覺察自己


「父母要能自覺、覺察自己的弱點或盲點,還有自己的擔心或期待,」心理諮商師杜淑芬指出,這樣的覺察很難,很多時候父母本身是未完成獨立任務的內在小孩。「有自我覺察的能力,才能獨立自主,」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指出,她希望父母先把力氣放在己身,覺察內在的思維與情緒,「善待自己,善待小孩。」


「當我察覺自己的緊張情緒,才發覺自己是一個可怕的媽媽,」人本一位醫師娘學員如此自覺。因為孩子的爸爸是地方名醫,她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所有表現,要像某某醫生的小孩。」她在孩子的房間門口掛著評分表,每天檢核孩子的表現。親子關係日益緊張。她決定改變自己。三、四年後,在一次人本舉辦的梯隊活動中,她十二歲大的孩子的思考、因應問題就事論事、鍥而不捨的態度,讓同行的大人們刮目相看。


孩子是獨立個體,不是父母意志的延伸


華視總經理小野認為,父母和小孩間只有情感與責任,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生命和意志力的延伸。


當小野的女兒計劃出國念書時,做父親的當然會希望她到美國,而且最好是紐約,因為兒子已經在那裡的大學讀書,兄妹可以互相照應。但女兒堅持要到義大利。小野說,他當然擔心單飛的女兒,但不能因為自己的擔心,而牽絆住孩子追求自己要走的路。因此,他放手。Letting go(放手)!看似簡單,但父母真要做到並不容易,尤其是孩子的第一次離家。


陽明大學教授洪蘭是過來人。她說,兒子十九歲到美國念大學,初抵學校的那一天,她還在想幫他搬宿舍;兒子卻說,他下午五點鐘要跟院長談,要她先走。那時她才發覺,「是父母親不肯放手,孩子是沒有問題的。」「人生學不完,你應該早點把孩子推出去,」洪蘭提醒為人父母。人會老、會走,讓孩子及早碰挫折,還可以給孩子建議。如果孩子三十歲或四十歲才去碰到挫折,父母到時後恐怕已幫不上了。


幫助孩子獨立的四堂父母學


孩子從孩童到成年,獨立不是一夕之間發生。從搖籃到出社會,這段人生旅程是由無數小步走出來的,而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小步,都是父母學習放手的機會。


一、培養孩子的「我能感」


培養孩子的「我能感」,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與發展勇氣,這是孩子追求獨立自主的源源活力。


心理諮商師杜淑芬指出培養「我能感」的四個步驟,孩子「感覺我想嘗試」;然後「有機會嘗試」;孩子「體驗我可以做得到」;於是產生「感覺我能」。從孩子小時,父母可以將一個工作或任務分割成數個小任務,引導孩子一個一個去完成。孩子一旦有了「我能感」,即使失敗、做壞了,孩子仍覺得OK,願意嘗試錯誤。


二、給孩子機會處理事情,從錯誤中學習


許多父母似乎忘了,哭泣的嬰兒最終要學會沒有人抱著而入睡;也忘了當年看到幼兒在沒有人的扶持而踏出第一步的狂喜和感動。「深呼吸,鬆口氣,給孩子機會去處理事情。」是《放手:了解妳的大學孩子的父母指南》(Letting go: A Parents´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College Years)這本書給父母的首要建議。


當孩子面對衝突、問題、或做錯時,父母不要急著代言、出手或善後。「千萬不要剝奪孩子從錯誤、失敗中學習的機會,」黃素菲提醒著。因為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到為自己主張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為自己的選擇或行為的後果負起責任。大同高中校長李慶宗對此感受尤深。有位學生因服裝不整而被記警告,學生爸爸知道後,跑來學校把全校沒有把衣服塞進去的同學全部登記下來,要求教官把全部的人都記警告才公平。結果,他的孩子有恃無恐,最後犯下大錯必須轉校。


三、對孩子的興趣和熱情給與支持


如果父母盼望家裡仙樂飄飄,但孩子卻對金屬創作瘋狂著迷,怎麼辦?讚賞孩子想成為的人,而非父母認為孩子應該是怎麼樣的人。父母學會傾聽孩子,將有助於了解孩子的潛能、興趣與熱情所在,也才能給於孩子需要的協助與支持。


四、愛與紀律並行


「台灣過去太強調紀律,現在則是愛過了頭,自由過了頭,」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藹玲指出。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與空間,但也需要規範與限制。


許多父母想要和孩子做朋友,但尊重並不是放任。陳藹玲認為,做孩子的朋友,是想和孩子分享、溝通彼此更多的內心世界,不希望孩子只是懼怕,只能居於從下仰望父母的不公平位置,但不是沒大沒小,孩子仍需要父母的引導。父母與其苦惱如何當孩子的朋友,不如好好思考與學習如何成為孩子的教練和精神支柱。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至今你還在爲寶寶是否該與你同床還是獨睡而犯躊躇。別猶豫了,讓我來告訴你,寶寶獨睡應該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


 


同床的4個壞處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應該成爲床的主人。很多父母認爲,寶寶還小,總要和媽媽睡在一起,這樣才方便照顧,隨時知道他的需求,其實,與父母同床會影響寶寶的生成發育:


 


1.容易缺氧


大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而寶寶的大腦發育正需要更多的氧氣,在同床的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寶寶大腦供氧不足,進而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


 


2 窒息危險


同床睡眠過程中,大人會因爲身體翻動而壓到寶寶,很容易導致窒息的危險。


 


3.睡眠不良


兩人,甚至三人同床,很容易互相影響,比如打鼾、睡覺“不老實”,特別是對神經系統尚在發育的寶寶來說,會導致睡眠不穩、半夜驚醒的狀況,不利于身心的健康發育。


 


4.疾病傳染


日常生活中,大人接觸的事物環境較爲複雜,即使注意清潔,身上也難免會攜帶很多細菌,寶寶的抵抗能力還很弱,很容易被細菌感染生病。


  


獨睡的3個好處


寶寶擁有自己的小床也就擁有了獨立的睡眠空間。這除了能更好的避免母子同床的缺陷外,還有利于寶寶的身心發展:


 


1.淨化環境。


沒有人對著寶寶呼吸,周圍的空氣都會清新起來,對寶寶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


 


2.有益安全。


證據表明,獨睡可以有效地減少嬰兒猝死症的發生,這與寶寶獨睡的自由空間密不可分;


 


3.培養獨立。


從小開始獨睡,有利于寶寶降低對父母的依賴,對日後入園排除分離焦慮也有很大的幫助。


  


獨睡白皮書 權威發布3妙招


寶寶獨睡與母子同床的利弊我們都已經知道,但是還是會有父母會爲寶寶的獨睡而感擔憂,一歲不到的寶寶,各方面都需要及時的照顧,如果真的讓他單獨睡一個房間,怎能放心呢?爲此,我們的建議是——


 


1、一歲以下寶寶 同房不同床


爲了即時方便地照顧小嬰兒,建議父母可與寶寶同房但不同床睡。具體方式爲:


方式一 大床小床排排放


對于新生兒來說,這是最普通的一種方法,將寶寶的小床放在大床的旁邊,這樣既可以避免同睡可能發生的危險,同時也方便父母起夜照顧寶寶,一舉兩得。


 


方式二 拉起簾子分兩邊


待寶寶稍大一些,可以營造一個既神奇又利于寶寶獨睡能力培養的氛圍,在寶寶小床和大床之間拉起一塊漂亮的簾子,隨時可以和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不僅讓寶寶感到快樂,喜歡這種睡覺方式,同時也不會妨礙你對寶寶的呵護。


 


方式三 一房兩置好睡眠


如果房子面積允許,可以在臥室的一角開辟出專屬寶寶的天地。一來可放置專屬寶寶的小床,二來,小床下面還可收集他的玩具,讓寶寶慢慢熟悉自己的小領地,習慣這種“我的地盤我做主”的獨立意識。


 


 


2、一歲以上寶寶要有自己的房間


寶寶慢慢地會走會跑、會說話了,經過尿盆訓練的小大人,也慢慢減少了“畫地圖”的次數,是不是該有自己的小房間了呢?


 


方式一 開門通透利安全


剛剛睡自己房間的寶寶,可能還不習慣,會害怕、會驚醒。父母可在睡覺前對他進行必要的安撫,鼓勵寶寶要勇敢,告訴他:“媽媽的門開著,會一直看著寶寶,很安全。”這樣做也方便隨時觀察寶寶的睡眠情況。


 


方式二 陪伴入夢鄉


爲了幫助寶寶調節情緒,快速適應新環境,每天睡覺前父母可養成給他講故事的好習慣,或哼唱搖籃曲哄他入睡後,再慢慢退出房間。在安全感中入睡,對寶寶的身心健康有好處。


 


方式三 爲寶寶找陪睡


營造安全的睡眠環境,對正在適應自己房間的寶寶來說很重要。父母可以讓寶寶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玩具,然後對他說:“今天晚上就由毛毛熊陪著寶寶一起睡覺!”和寶寶一起找一塊毛巾當作被子蓋在毛毛熊的身上,然後對寶寶說:“看小熊都睡了,寶寶也睡吧,有小熊陪著你,沒人敢來打攪你!



方式四 尿布濕提醒器


爲解決父母對寶寶尿床或蹬被子的顧慮,市面上已出現了一種可以提醒父母“寶寶尿濕了”的産品在售。有了這種産品的幫助,父母會隨時知曉,寶寶在獨睡過程中是否有狀況發生。


不僅有尿濕提醒功能,而且還能對睡眠中的翻身安全、踢被子起到提醒作用。


 


 


3、過渡期獨睡新招


也許你已經錯過了培養寶寶獨睡習慣的關鍵期。當你在與寶寶同床而睡了兩三年之後,突然覺悟該讓寶寶獨睡的時候,這會給你帶來一定的麻煩。不過,即便如此你也應該趕快行動起來了,因爲寶寶越大分床的難度也就越大。針對大寶寶獨睡,我們爲你提供一個過渡期新招——睡睡上下組合式的童床。


 


現在家居市場多有售一種組合式的兒童床,有上下鋪,而且樓梯處還可以擺放寶寶的各種玩具。在寶寶獨睡過渡期的時候,你在下寶寶在上,這不僅可以給寶寶一個安全的心理過渡,你也可以乘機重溫高低鋪的時光哦!而且這種床非常實用,時效性很長,當你漸漸淡出寶寶的房間時候,那個上鋪也能成爲寶寶玩具的家呀!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