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寶貝的~醫療、照護、成長與發展 (3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抱不搖自然入睡法


打開兒童健康手冊「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篇,即清楚載寫:6個月大後,盡量讓寶寶學會自行入睡,家長的幫助越少越好。如果總是靠家長拍、抱、搖或餵奶哄他入睡,習慣別人安撫的寶寶在夜間由深睡回到淺睡狀態時,一旦感覺到沒有人再安撫他就會醒來,吵著要家長再用同樣的方式哄他入睡,一夜間發生1至數次都有可能。日復一日家長的身心都會受到很大的干擾。



寶寶乖、快快睡



睡飽飽,長得好



俗話說:「一眠大一吋」,良好的睡眠品質可提供生長發育最佳助力,家長應該在寶寶出生後協助建立規律的睡眠模式。不過並非每個寶寶都是安睡天使,有些寶寶精力旺盛,經常臨睡前還因為貪玩毫無睡意,有些敏感寶寶則是淺眠易醒,甚至容易驚醒哭鬧,使得爸媽一整晚無法安心入眠。



臺安醫院嬰兒室護理長薛惠珍表示,寶寶出生3個月後可循序建立自然入睡的習慣,養成方式不可過於激進,且應優先回應寶寶的生理需求,並給予充足的安全感。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編印的兒童健康手冊上也提到,2、3個月大後,夜裡盡量減少換尿布,寶寶如有響動可先不理睬,除非他大哭不然不要餵奶。餵奶時不要開大燈,不跟他說話或玩,亦可逐漸減少餵奶量,讓他體會白天和晚上的不同,而逐漸放棄夜間吃奶的習慣,一覺睡到天亮。



 


哄睡3大禁忌



孩子夜間的睡眠分成7、8個週期,淺睡與深睡交替進行,淺睡時會有響動,可能吵醒同床的家長,此時除非孩子大哭,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撫動作,如餵奶、拍背等,給孩子機會學習自行入睡比較適當。



 


NG 1:搖睡-- 當寶寶哭鬧或睡不安穩時,有些家長習慣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在搖籃內搖晃直到入睡,雖然這樣的動作可以提供安撫作用,卻可能對尚未發育成熟的腦部造成損傷。



搖晃的動作會使寶寶脆弱的大腦不停撞擊較硬的顱骨,一旦造成腦部組織表面微血管破裂,輕則發生癲癇、腦震盪,重則引發智力低下、顱內出血、腦水腫,應盡量避免採取搖睡方式哄寶寶入睡。



 


NG 2:摟睡-- 有些家長喜歡一整晚摟著寶寶睡覺,當寶寶被緊緊擁抱時,往往反覆吸入狹小空間內的汙濁氣體,腦部缺乏新鮮空氣將影響生長發育,也可能增加窒息意外發生機率。



摟睡會造成寶寶肢體受到限制,影響正常血液循環,且容易因為家長的小動作影響睡眠品質;卡爾威特托嬰中心Nancy園長表示,習慣被摟睡的寶寶可能會變得更加敏感,一旦家長離開便會立即驚醒,反而更容易缺乏安全感。



 


NG 3:奶睡-- 喝奶其實是一項耗費體力的活動,寶寶經常會在吸奶時進入睡眠狀態,如果奶瓶或乳頭一直放在寶寶口腔內,可能造成寶寶在睡眠過程中反覆發生吸奶行為,將影響腸胃消化功能,並且可能引發蛀牙以及齒列生長異常,Nancy園長提醒家長應在寶寶入睡後立即將奶瓶或乳頭抽出,切勿養成寶寶依賴奶睡的習慣。



輕鬆哄睡5大絕招



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家長,幫助寶寶自然入睡一覺安眠至天亮的秘訣,首先要了解寶寶的天生氣質以及睡眠特性,並逐步建立一套符合寶寶生理時鐘與家庭作息的睡眠模式,方可培養寶寶在舒適、安心的狀態下自然入睡。



 


Point 1:觀察睡意暗示行為-- 當寶寶產生睡意時會發出暗示訊息,例如:揉眼睛、打呵欠,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家長可連續觀察1~2週後,了解寶寶的生理作息,再來制定適宜的睡眠時間,在寶寶容易感到睡意的時間培養自行入睡的習慣,將可以更快獲得成效,也可免除家長的挫折感。



如果寶寶的生理時鐘無法與家庭作息配合,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家長可藉由分別列出寶寶與家庭作息周期表,了解其中差異,慢慢將時間差調整至雙方皆可接受的範圍。



 


Point 2:營造舒適睡眠情境



★ 光線—Nancy園長建議家長可利用明亮與昏暗的光線幫助寶寶辨別醒著與入睡的環境差異,薛惠珍護理長提醒家長白天可拉上窗簾減少光照度,夜晚則關掉室內燈光,僅保留一盞小夜燈供夜間探視使用,若寶寶半夜醒來也不易感到驚恐。



 


★ 溫度—薛惠珍護理長認為室溫保持25℃上下是最舒適的溫度,Nancy園長則提醒家長不要給予寶寶穿著過多衣物,以免因流汗造成不適影響睡眠。



 


★ 雜音—睡前1小時盡量保持居家寧靜的氣氛,若家長未一同入睡,應盡量減少雜音擾亂寶寶睡眠。Nancy園長認為不需要在寶寶睡眠時刻意保持絕對安靜的環境,以免養成寶寶對雜音更加敏感。



 


★ 寢具—Nancy園長表示,輕柔的寢具可提供舒適的觸覺感受,對於幫助寶寶入睡具有正面效果,但須注意床的四周不可放置容易造成窒息的厚重棉被或繩索,以免在家長離開時發生意外。



 


Point 3:建立規律就寢模式-- 寶寶睡前1個小時可以開始進行一連串ending儀式,例如:洗澡、喝奶、刷牙、換穿睡衣、說床邊故事、聽音樂、道晚安…,透過規律的睡前儀式,等於是對寶寶下達「做完這些事就要睡覺」的指令,協助寶寶自然而然養成入睡認知。



 


Point 4:給予適當安撫替代



薛惠珍護理長說明,不抱不搖,不代表完全不給予安撫,畢竟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是很需要父母的關愛,親密的親子關係對於寶寶的心理發展亦有正面幫助,不過安撫的方式仍應朝向幫助寶寶逐漸習慣自行入睡的方向進行。



 


★ 溫柔撫觸



在寶寶入睡前或睡眠中醒來時,Nancy園長建議家長可利用緩慢且輕柔的方式輕拍或是按摩寶寶的身體,幫助寶寶穩定情緒快速入睡。



 


★輕柔音樂



寶寶的聽覺反應特別靈敏,Nancy園長建議家長在睡前可播放輕柔的音樂,如:水晶音樂、海潮聲,製造愉快的睡眠氛圍。



 


★和緩語調



大多數寶寶都很喜歡聆聽媽媽的聲音,睡前不妨為寶寶吟唱搖籃曲或是在耳邊輕語,讓寶寶在充滿安全感的情境中進入睡眠。



 


★ 安撫小物



家長在培養寶寶自行入睡的階段,可以挑選數樣柔軟的玩偶或是小被子當作寶寶的安撫替代物,若寶寶在夜間醒來,較容易自行安撫入睡,不過Nancy園長提醒家長,安撫小物不應只有唯一選擇,如過度依賴某件安撫替代物,將來可能必須再次面臨戒除依賴安撫物的問題。



薛惠珍護理長建議有奶睡習慣的寶寶可以適當使用安撫奶嘴,但家長仍須在寶寶入睡後立即拔除,以免對奶嘴產生過度依賴。



 


Point 5:漸進縮短貼身陪伴



Nancy園長由托嬰中心獲得的經驗教導家長,無論新生兒或已習慣被抱哄的寶寶,都適合採用漸進式縮短陪伴來幫助寶寶學習自行入睡的能力。一開始家長可以採取躺著摟抱的方式,輔以言語及肢體安撫,等寶寶逐漸習慣之後,再慢慢縮短陪伴時間以及肢體碰觸,例如從一開始緊抱入睡,慢慢拉開身體的距離,以分床或分房為最終目標。







 


不要讓恐懼感陪伴寶寶入睡



雖然讓寶寶自行入睡的好處多多,但仍不適合使用過度激進的方式,Nancy園長提醒家長不要過度焦急,以免寶寶受到緊張氣氛干擾反而更不易入睡;薛惠珍護理長也補充,在寶寶學習自行入睡的過程中,應堅守不責罵、不施壓的態度,避免在寶寶心中留下不愉快的陰影。



另外,有些家長喜歡利用恫嚇方式強迫寶寶盡快入睡,「虎姑婆愛吃不睡覺的小孩」、「再不睡就叫大野狼把你抓走」…,薛惠珍護理長不建議家長採取這類做法,睡前故事也應挑選較溫馨的內容,以免過度強烈的刺激會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對寶寶產生心理壓力,造成寶寶不敢入睡或是睡不安穩。



 


哄睡技巧Q&A



充足的睡眠,能使寶寶維持充沛的體力和學習的企圖心。睡眠習慣不好,會導致睡眠不足或品質不良,孩子會變得情緒不穩定、合作性差、學習興趣不高及不能專心。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喔。





 


Q1:寶寶在學習自行入睡的過程中反覆出現需索安撫的行為,到底該不該順勢給予安撫?



A1:Nancy園長提醒家長,自行入睡的習慣需要慢慢培養,無法藉由強制訓練一蹴可幾,如果寶寶在過程中出現反覆需索安撫的行為,家長可視情況給予適當安撫,如此反覆的過程可能會持續3-6個月,如果家長能夠堅持信念,並且藉由其他方式提供寶寶充足的安全感,一定可以找到孩子與家長都能接受的入睡模式。



薛惠珍護理長也鼓勵家長,從培養自行入睡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增加溝通技巧,對於外來的人際關係發展具有很大的助益!





 


Q2:當寶寶不願自行入睡而哭鬧時,到底該讓他哭多久?



A2:坊間有不少訓練寶寶自行入睡的做法,薛惠珍護理長提醒家長,千萬不可完全複製他人的方式,應該參考孩子的天生氣質、親子關係以及家庭習慣加以調整。



孩子的哭鬧有時候是某些生理需求或是疾病徵兆,家長應先處理生理問題,如:飢餓、尿濕,並檢查是否發生疾病,如:胃食道逆流、腸絞痛、中耳炎都是嬰幼兒常見的夜間哭鬧原因。



排除這些原因之後,家長可以慢慢拉長回應哭鬧的時間,不要在寶寶發出抗議聲時立即抱哄,一方面讓寶寶學習忍耐,一方面也可避免寶寶過度依賴哄睡。





 


Q3:如果在培養自行入睡的過程中,寶寶出現強烈抗拒行為,還應該堅持下去嗎?



A3:不管家長做出任何決定,都應該以「愛」為前提,如果寶寶出現嚴重的抗拒行為,表示你所採用的方式並不恰當,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家長不妨暫時回復原有的安撫方式,慢慢透過讚美與溝通的方式,循序漸進協助寶寶自行入睡。



Nancy園長提醒家長,當環境發生變異時,例如:上學或家中迎接小嬰兒,孩子在心理上容易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有可能使原本已培養完成的入睡習慣產生退化行為,此時家長應給予大量愛的陪伴與保證,等待孩子找回自信與安全感之後,再重新建立睡眠模式!







 


育兒生活 11月號 NO.258



採訪撰文/巫曉嵐
諮詢/臺安醫院嬰兒室暨嬰兒加護病房護理長 薛惠珍
卡爾威特托嬰中心園長 林翠櫻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媽咪困擾的「寶貝飲食問題」TOP30

育兒生活 3月號 NO.250


文字/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潘俊伸
萬芳醫院小兒部新生兒中心主任 何文佑主治醫師
新店耕莘醫院陳雨音、黃美智、潘怡君、孫穎潔、李佩霓營養師
編輯整理/江睿毓
玩具提供/educa愛傑卡


從喝ㄋㄟㄋㄟ開始,歷經副食品的轉換到可以食用一般食物,隨著寶貝的成長,飲食內容及行為不斷地變化,這一路上媽咪鐵定遭遇過不少的困擾及慌張感受!整理出30則媽咪詢問度最高的寶貝飲食問題,邀請小兒科醫師及專業營養師來幫大家做完整的答覆。有些問題媽咪可能已經遭遇過,有些困擾可能即將會發生,實用性最高的單元,媽咪絕對要收藏!





專家來解決!

 

睡前奶:睡前一定要喝奶,不然會鬧著不願意睡!

邊玩邊吃:沒辦法專心吃飯,經常要大人陪著玩!

不吃飯:可以不管他讓他餓嗎?

不使用餐具:用手抓飯、抓菜,不乖乖使用湯匙或叉子!

愛喝飲料:對甜上癮!看到飲料就想喝!

生病VS.偏食:經常生病跟偏食有關嗎?

  

PART A副食篇

˙角色扮演廚房系列咖啡製作機/educa愛傑卡提供

鮮明細緻的咖啡機,小主人在咖啡裡加些鮮奶及糖,一杯香香濃濃可口的咖啡即可端上囉,爸爸媽媽快來好好的品嚐一下。

 

1.      不吃副食品13個月,完全不願意吃副食品,只喝ㄋㄟㄋㄟ。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表示,當寶寶副食品進行得太慢或吃得太少,往往會形成只依賴ㄋㄟㄋㄟ而又因ㄋㄟㄋㄟ喝得不夠造成營養不足的狀況發生。建議媽咪先以杯餵或湯匙餵ㄋㄟㄋㄟ讓寶寶習慣,然後再逐漸加上米粉或麥粉。

另外就是別讓寶寶對喝奶產生隨手可得的錯覺,一定要定時及定量餵奶,時間過了喝不完或時間未到絕不可以給寶寶ㄋㄟㄋㄟ。基本上,只要生長百分位維持不降,應該可以暫時放心。

 

2.      不愛喝ㄋㄟㄋㄟ2個月大,不愛喝奶,本來是3小時餵一次,變成4小時餵一次,現在又不太喝(倒是水喝得不少),是厭奶嗎?

寶寶有時會厭奶,萬芳醫院小兒部新生兒中心主任何文佑主治醫師提出,假如是喝母奶的嬰兒我們不會知道他喝了多少,卻可以觀察他的生活和行為,例如是否活潑可愛、睡覺和活動力如何也是很好的參考,此外更要注意的就是體重變化,若是體重沒有掉,媽咪就可以放心,他沒有生病喔!

2個月大以上的寶寶,34個小時喝一次奶是很正常的。新店耕莘醫院陳雨音營養師表示,媽咪可以先確認寶寶是否有身理上的不舒服,如腹賬、腹痛、過冷或過熱的狀況,排除這些因素後,再確認是否因為換了配方奶而不適應?或是餵母奶的媽咪前一餐吃口味比較重或較刺激等食物?有些寶寶味覺較敏感,冷凍後再加熱的母奶因腥味較重寶寶也不愛。

 

3.      只喝ㄋㄟㄋㄟ已經2歲多,三餐主食還是ㄋㄟㄋㄟ!這樣可以嗎?

46個月以上的寶寶就需要副食品的添加,以攝取到完整的營養,1歲以上的孩子更應該進步到可以和大人食用一樣的正餐了。請試著改善寶貝目前的飲食習慣。

建議媽咪不要在寶貝很餓的時候才餵食,否則他一定會吵著喝ㄋㄟㄋㄟ,選擇寶貝比較喜歡的主食種類,在還沒感覺很餓時先讓他慢慢吃,逐漸培養喜歡吃正常主食的習慣。

此外,2歲多的孩子已經能聽懂家長的話,爸比媽咪一定要耐心的鼓勵與溝通,若可以加上同裁的力量,例如安排和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吃飯,孩子會互相學習與模仿,更容易達到目的喔!

 

4.      不吃粥8個月大的小寶寶不喜歡吃粥!該餵他吃什麼?

媽咪可以試試看煮些糊狀、好吃的東西給寶寶吃,如麥糊及水果泥等;何文佑醫師表示,若寶寶的牙齒已經長很好,那就讓他吃些可用牙齒咬且容易咬的東西。

新店耕莘醫院黃美智營養師提出,小寶寶可以選擇的五榖根莖類的種類有很多,不一定都要選用稀飯,其他像是麵條、麵線、土司麵包、饅頭、麥糊、米糊、地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79個月寶寶一日之食譜範例:

早餐:地瓜泥(12碗)、母奶或嬰兒配方奶200c.c250c.c.

早點:果泥1湯匙

午餐:魚肉泥(12)、麵線(12碗)、青菜泥0.5湯匙、母奶或嬰兒配方奶200c.c.250c.c

午點:小饅頭1個、母奶或嬰兒配方奶200c.c.250c.c

晚餐:麥糊(12碗)、蛋黃泥1湯匙、青菜泥0.5湯匙

晚點:母奶或嬰兒配方奶200c.c250c.c

 

5.      睡前奶睡前一定要喝奶,不然會鬧著不願意睡!這樣會不會對腸胃造成負擔?

睡前喝奶不但會容易造成蛀牙,當然也會增加腸胃的負擔。不過,對2歲以前的寶寶,原則上夜間可能仍然會因為有飢餓感而哭鬧不肯睡,潘俊伸醫師說明,有些寶寶則是因為依賴或缺乏安全感而要半夜喝奶,最好是只給少量或以奶嘴暫時安撫。長遠之計還是得戒除才好。

 

6.      ㄋㄟㄋㄟ分多次喝9個多月,150cc的ㄋㄟㄋㄟ無法一次喝完,都要分成3次喝!

有些幼兒於9個月大時,較常會面臨厭奶的問題,新店耕莘醫院潘怡君營養師說明,厭奶期是指幼兒不喝牛奶,但是生理狀況及成長皆正常,是幼兒常見的過渡時期。厭奶期是正常現象,切勿強迫餵食,只要順其自然即可渡過厭奶期。幼兒若遇到此狀況,建議可攝取足夠的副食品補充營養,避免影響幼兒的生長發育。若厭奶期過長,身高、體重比同年齡的寶寶低時,則應請教醫師或營養師改善其營養狀況。

何文佑醫師也認為,9個月的寶寶,不一定要每次喝完150CC的奶量,可以的話,給他吃些糊狀及咬些較軟的食物吧!

 

7.      喝鮮奶?1歲多的寶貝最近和媽媽一樣喜歡喝鮮奶。幾歲小孩可以喝鮮奶?

1歲以上喝鮮奶原則上沒問題,潘俊伸醫師說明,但是只能當點心或副食品的一餐。若是鮮奶當成主食,那麼最好要另外補充維生素D及鐵劑,以免造成營養上的不足。

 

8.      吃咖哩?咖哩是常見的家常飯,然而寶寶適合吃咖哩嗎?

咖喱的主要成分是薑黃粉、花椒、八角、胡椒、桂皮、丁香和胡荽、小茴等含有辣味的香料。潘怡君營養師表示,咖哩的功能為促進唾液、增加腸胃蠕動及增進食慾。若是要製作給寶寶吃則可選擇甜味咖喱塊,是適合1歲以上寶寶的副食品。

˙寶寶咖哩肉塊作法:

1、肉類切小塊煮熟後備用。
2
、胡蘿蔔、馬鈴薯、蘋果、洋蔥切成丁狀後備用。
3
、炒鍋倒入橄欖油,洋蔥爆香後倒入胡蘿蔔、馬鈴薯、蘋果,稍加翻炒後放入甜味咖喱塊。
4
、放入煮熟的肉塊,加入適量牛奶和椰汁,煮至湯汁變濃稠。
5
、將咖喱肉塊淋至燜好的米飯上,再做出寶寶喜歡的形狀即可。

 

PART B偏食篇

(圖說:我的冰箱裡,有ㄋㄟㄋㄟ也有水果!)

˙角色扮演廚房系列酷炫冰箱/educa愛傑卡提供

有一台專屬的冰箱,滿足孩童角色扮演的想像需求,精心設計的製冰器與寬敞的儲存空間,看看寶貝們將怎麼規劃自己的專屬冰箱。(不包含照片中食材配件)

 

9.      不吃飯可以不管他讓他餓嗎?

潘俊伸醫師認為,對食慾不好或偏挑食的小孩,應該要堅持三餐定食定量,以及不給零食或飲料的原則。當然還是要仔細注意小孩的體重及精神,並且隨時與家庭的小兒科醫師保持聯繫。

 

10. 只愛吃水果不喜歡吃飯,只喜歡吃水果。

若小朋友愛吃水果,就給他吃好了,何文佑醫師表示,爸媽不用太過擔心,只要他並非像猴子一樣,只愛香蕉不吃其他東西般的挑食,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另外,新店耕莘醫院孫穎潔營養師提出以下3點建議:

1.13歲幼兒每日水果的建議攝取量為131個。建議把水果當成點心來做補充。點心時間最好安排在飯前2小時,以不影響正餐食慾為原則。

2.找出孩子不吃飯的原因:

a.是不是曾經有過不愉快的經驗,例如燙到舌頭,魚刺哽到等等。

若是這樣的原因,媽媽在預備餐點時,需多注意食物的溫度,或由大人先試吃過再提供較安全,在魚種的選擇上,也可以挑一些魚刺較少或較大的魚類來做供應。

b.幼兒一般喜歡吃清淡的食物,不喜歡吃味道太濃的菜和雜和的食物。

因此向孩子介紹新菜時,不宜太多,最好每次一種,而烹調方式也以清淡簡單為主。

3.最後,當孩子堅持不吃某種食物時,不要強逼,這樣會加重孩子對這種食物的厭煩情緒。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改變做法,迂回矯正,多方嘗試,不要輕易放棄喔!


11. 不愛吃水果超級不愛吃水果,看到水果就轉頭,大便都超硬!

偏食、挑食,尤其若是對蔬果很排斥的小孩,很容易會有便秘的問題。潘俊伸醫師建議家長別強迫孩子,可以用誘導方式(例如家人一起吃水果,別刻意要小孩來吃),當他好奇詢問或是想吃時再給少量,慢慢讓小孩接受。越是強迫反而會越會讓小孩厭惡吃水果喔!

 

12. 不吃青菜連水餃裡一點點的綠色餡兒都要去掉才肯吃!

蔬菜類烹煮過後味道較為特殊,新店耕莘醫院李佩霓營養師說明,是許多孩子不喜歡吃蔬菜的原因,可利用種植或觀察植物(如種綠豆芽或番薯葉等),培養孩子對於蔬菜的喜好並配合鼓勵,來改善幼兒對於蔬菜類食物的偏食。另外,幼兒對於色彩十分敏感,食物顏色可說是五彩繽紛,應善用食物顏色搭配,如炒青菜時加入紅蘿蔔、白肉一起拌炒,並適時用運用多種顏色的甜椒、翠綠的小黃瓜、金黃的玉米粒等豐富食物色彩,來吸引孩子對於進食蔬菜的興趣。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青菜,何文佑建議媽咪可以換個飲食方式,例如打成蔬菜汁,或是讓小朋友喝果菜汁,這樣也可以攝取到纖維。

 

13. 不吃葉菜青菜只吃梗的部份,較軟的葉菜部份反而不愛!

梗的部分通常較脆,會比葉菜容易咬斷,而葉菜部分因為纖維較粗,不易咀嚼與咬斷,一般小孩均無法順利吞食,甚至不小心會發生噎到的狀況。潘俊伸醫師建議在給孩子吃之前,媽咪可以先行切碎,或是混雜在其他澱粉或肉類一起烹煮,這樣就可以讓小孩順利攝取到葉菜類蔬菜。

 

14. 生病VS.偏食經常生病跟偏食有關嗎?

何文佑醫師提出,偏食是不好的飲食習慣,對成長中的寶寶會引起營養失衡的情形,應盡量讓寶寶營養攝取均衡;至於常常生病,要看生什麼病,如果是感冒,那可能跟接觸更有關係,不一定是偏食引起的喔。

李佩霓營養師進一步解釋,偏食可能會導致六大類食物攝取不均衡;如當營養素攝取不均衡時,容易造成抵抗力降低,而因此導致孩子經常感冒或甚至會有腹瀉或便秘等問題發生。例如國內研究顯示2歲以下的幼兒鐵質攝取偏低。若孩子偏食,蛋豆魚肉類每日飲食攝取量低於2份者,就不宜達到鐵質需要量。幼兒時期倘若缺乏鐵質不僅會造成貧血,亦會影響生長發育與心智發展(如注意力不集中、協調程度較差)。因此與孩子最親密的爸爸媽媽應多留意孩子的飲食內容,讓孩子從小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以打好孩子健康的根基。

 

15. 愛吃澱粉不愛吃肉和青菜,只愛澱粉類食物(白飯、麵條和麵包)。

小還不愛肉和青菜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較不易咀嚼及咬斷,造成無法順利吞食。潘俊伸醫師建議媽媽可以先試試看把肉和青菜切碎,或是混雜在其他澱粉裡一起烹煮,若孩子仍然排斥,千萬別強迫他一定要吃,這樣只會造成反效果。可以用誘導方式,藉由家人一起進食的場合,當他好奇詢問或是想吃時再給少量,慢慢地小孩就會接受。

 

16. 愛吃零食會吵著要到便利商店買餅乾、糖果等零食!

新店耕莘醫院黃美智營養師特別提醒,目前市面上的零食大部分都屬於高熱量的食品,且富含高糖分、高油脂,吃多了易造成孩子肥胖的問題,也會影響到正餐的食慾,造成營養不均衡。此外,有些餅乾含鈉量較高,也會造成小朋有腎臟的負擔。因此,比較好的點心選擇,可以選用含有膳食纖維的五榖類食物(例如低糖分玉米片、燕麥片、燕麥棒)以及低糖分原味的水果乾(例如葡萄乾、蔓越莓乾等)。

為了避免寶寶吃零食,家中最好就不要囤有零食,何文佑醫師表示,尤其要注意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吃零食,對小朋友而言可能會變成示範行為;如果真的一定要出去買零食,一天實際上去不了幾次,但是只要去買就每次都買很少,以控制零食量,尤其注意不要讓小朋友看電視時吃。

 

17. 不愛喝水只喝ㄋㄟㄋㄟ或飲料!

對不愛喝水,只喝ㄋㄟㄋㄟ或飲料的小孩,潘俊伸醫師提醒,應該要堅持三餐定食定量,以及不給零食或飲料的原則。媽咪可以先以自己榨的果汁取代飲料,之後慢慢將濃度減少,或是給一些較淡的蜂蜜水(1歲以上)。此外,家長要以身作則,別讓小孩有取得飲料的機會。牛奶原則上對小孩有益,若是堅持不喝水,可以暫時以牛奶取代單純的水分。 

 

18. 愛喝飲料市售的飲料都太甜,如何幫孩子自製健康飲料?

˙樂活蔬果汁(200c.c.4杯量)
《材料》:黃金奇異果2顆、蘋果1顆、鳳梨400、苜蓿芽半碗、果糖或蜂蜜 

20c.c.、冷水300c.c.
《作法》:黃金奇異果、鳳梨、蘋果削皮洗淨切小塊;苜蓿芽洗淨瀝乾。冷開水

倒入果汁機,加入前述處理好的蔬果並加入果糖或蜂蜜,攪打至質地均勻即可飲用。
《注意》:請不要過濾,果菜殘渣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在喝果菜汁的同時,又可

以喝到更多膳食纖維,補充一天所需要的纖維量。

(黃美智營養師提供)

 

PART C行為篇

19. 邊玩邊吃沒辦法專心吃飯,一定要大人陪著玩,或是跟在後面追著餵飯!

精力旺盛的小孩,往往會因為食量不多而讓父母擔心營養不良。潘俊伸醫師表示,當遇到上述狀況,家長首先應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進食,並且陪著孩子在2030分鐘內用餐完畢。此外,餐與餐之間不要給孩子吃零食或喝飲料,如此用餐時間到時小孩才會產生飢餓感,進而認真吃飯,建立良好的用餐習慣。習慣養成期間,只要小孩的體重仍在正常範圍內,通常家長可以不用過於緊張。

 

20. 要人家餵不自己吃飯,老是愛人家餵。

媽咪應該設法找出寶貝不自己吃飯的原因,孫穎潔營養師表示,可先從以下幾個常見因素來檢查:

1.餐具不適當,造成幼兒使用上的不方便。建議家長要挑選把柄粗一點、凹槽深一點的湯匙,若是湯匙的凹槽太淺,小朋友就必須要有很精細的動作才有辦法取到食物,較不適合剛開始學習自己用餐的小朋友。

2.心理因素,有時候小朋友要別人餵,是為了引起父母親的關注,希望爸比媽咪多花點時間陪他。這時可能是先要解決心理因素,其次再來解決不自己吃飯的問題。

3.最常見的情況是,小朋友覺得不自己吃飯也沒關係,反正一定會有人餵。這種情況下,家長的態度不應該妥協,家長一旦心軟,明天同一個戲碼可能還會再上演。因此家長必須要規律地執行規則,用「溫柔的堅持」,要求孩子一定要自己吃,寧願在第一次練習時花時間去建立規則,免得日後花上更多的時間傷神。

 

21. 邊吃飯邊講話自從開始上學後,晚餐吃飯時很喜歡邊吃邊說講話,講話時還一直噴飯!

潘俊伸醫師認為,要改進孩子不好的用餐習慣,家長可以提出適度的要求,請小孩一定要坐在餐桌進食,並且在2030分鐘內用餐完畢。若是用餐中違反規矩(邊吃邊說講話、邊吃邊玩等等),家長可以適當懲處,例如要求小朋友暫停吃飯,到旁邊罰站或罰坐5分鐘,時間到了再讓他繼續用餐。

 

22. 吃飯配電視吃飯就吵著要開電視看卡通!

何文佑醫師認為,爸媽可要求寶貝吃完飯才可看卡通,但是要注意全家人都要一起遵守規則。

許多孩子顧著玩、不好好吃飯,常見照顧者拿著湯匙追著餵孩子。其實要預防、改善孩子吃飯不專心的情況,李佩霓營養師表示,可從用餐環境著手:

1.吃飯時不要開電視、也別讓孩子玩玩具。

2.避免在電視前用餐,家人應一同養成固定在餐桌用餐的習慣。

3.讓較大幼兒參與布置吃飯環境,如擺碗筷、排椅子等,提供孩子學習的機會,藉此提升對於用餐的認同感。

 

23. 每日食量異常有時候吃很多,有時候連吃都不想吃

發育中的孩童,一般食慾均很好,潘俊伸醫師表示,只要是正餐,應該不用過於限制。但是若孩子只愛吃某些食物或零食,那麼最好加以限制,以免營養不均。不想吃的時候家長也不用勉強,有時是小孩有其他不適或仍然不餓,建議家長平常心看待,少吃一餐並不會影響小孩的發育。

 

24. 吃很慢每次吃飯12個小時!食物總是含嘴裡!

小孩吃飯會吃很久的因素有很多,潘怡君營養師提出,常見的原因及改善方式如下:

˙常見原因:

1.專心遊戲。2.吃太多零食。3.烹調時未考慮小孩的喜好或咀嚼能力,如:肉類太大塊或調味太重。4.小孩有偏食習慣。

˙改善方式:

1.養成小孩在餐桌上吃飯的習慣,不可以邊吃邊玩。

2.讓小孩只吃三餐且吃飯時間固定。

3.儘量將食物切成小塊或小丁的形狀,如:絞碎;並儘量採用小孩喜歡的烹調方式,如:糖醋、橙汁、梅汁等。

4.想辦法矯正小孩偏食的習慣,如:改變食物的烹調方式;將討厭的食物加至喜歡的食物中;或是營造良好的進食環境。

何文佑醫師則認為,小孩吃很慢就讓他慢慢吃吧!一般來說小朋友長大些會改善這樣的狀況,但要是吃了很久都未吃完,建議爸媽可以就把餐點收起來,不要害怕他吃很少,另一方面則是要看體重變化來觀察。

 

25. 吃很快咕嚕咕嚕就吞下去了,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咀嚼,會不會消化不良?

潘俊伸醫師提出,細嚼慢嚥對於食物的消化很重要,若是囫圇吞棗,很容易會消化不良。

為了鼓勵孩子細嚼慢嚥,除了平時灌輸他細節慢嚥的重要性之外,媽咪也可以跟孩子玩從1數到20才可以吞下去的咀嚼遊戲,看誰可以咬的比較久,愛玩的天性會讓小孩不知不覺跟著照樣做喔!

 

26. 亂吐亂丟食物不能亂吐、亂丟,講都講不聽!

寶寶亂吐亂丟有時候是因為好玩,陳雨因營養師說明,看大人生氣、碎碎唸、收拾打掃的景象很有趣,如果都用講或罵的方式他仍然笑咪咪不在意,那就表示需要用強硬一點的方式處理。通常「打」並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寶寶已經能聽懂大人的意思,建議可以採用「嚴肅溝通」並「隔離罰站」的方式,讓他知道這麼做是不被允許的,會受到處罰的,幾次以後就可以改正他亂吐亂丟的壞習慣。

 

27. 很貪吃看到別人吃東西,就會站在前面一直盯著人家看!

若是家人,應該並無大礙。但若是站在陌生人面前盯著人家直直看,這樣當然不妥!應該時常告誡小孩,此種行為並不禮貌,適當的提醒或責罵有時是必要的,潘俊伸醫師提醒。

 

28. 坐不住坐不到3分鐘就動來動去,孩子多大才會乖乖坐在餐椅上吃飯?

好奇與好動是大多數寶寶的共同特點,陳雨音營養師表示,一般來說,小朋友乖乖坐在餐椅上吃飯是需要大人有恆心、有耐心、持續不斷的訓練才能養成的。建議可以準備一個小朋友專屬的座位及餐具,吃飯時間關掉電視並將玩具都收起來,避免分散注意力,讓他自己吃可以增加樂趣,並且多稱讚良好的行為表現。同時大人也坐在餐桌上一起吃飯,如果有其他年齡相當的小朋友做榜樣,良好的示範效果會更好。

 

29. 不使用餐具喜歡用手抓飯、抓菜,不乖乖使用湯匙或叉子!

年齡是重點!潘俊伸醫師提出,若是2歲以前,只要別太過分,應該讓小寶寶藉此享受用餐的樂趣。但若小孩已經較大了,家長可以適當懲處,要求小朋友暫停吃飯,讓他到一旁罰站或罰坐,請他保證不再犯,再讓他繼續用餐。

此外,請多鼓勵寶寶拿餐具吃飯,當他做對的時候,別忘了給他讚美與掌聲,讓寶寶產生自信,必要的話父母也都一起換成用同樣的餐具一起吃飯,讓寶寶觀察到大家都是這樣做,自然而然會去模仿大人的行為。

 

30. 不愛咀嚼已經3歲,吃到要咬比較久的食物,咬一咬就吐出來!

看來媽咪太晚給寶貝吃需要咬的東西了!何文佑醫師表示,若已形成吃軟食物的習慣,可能就要慢慢訓練,給他吃稍硬的食物,而有些需要咬較久的如牛肉、牛筋,建議媽媽那就煮爛些。

通常810個月可以進展到壓碎或切碎的食物,到了1歲就已學會吃小塊或片狀食物,2歲之前能夠自己吃完一頓飯。經過這樣訓練,孩子才有很好的咀嚼能力。

孫穎潔營養師表示,若家長遇到上述的情況,一定不能急於求成。

1步:選擇較嫩或較軟的食材。在肉類方面可以選擇雞肉、魚肉、或是絞肉類來做料理,而蔬菜類可以多選擇瓜類及葉菜類去梗。

2步:改為將食材切的比較短或者比較小塊,例如肉片、小的肉塊(約12公分),青菜類也可以切成2公分左右的大小供應。

3步:提供正常大小的食物給孩子。

特別提醒家長的是:凡事為孩子代勞,孩子學習機會就少。怕小朋友不喜歡咀嚼,因此菜肉都切的細細的….等,這只是訓練時期的做法,不適合長期使用。否則可能會影響到小朋友的「閉唇、咀嚼、吸吮和吞嚥」的能力,連帶也可能使說話受到影響,家長須多留意。

 

 

潘俊伸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個幼兒飲食與健康小貼士

(1)小寶寶要喝多少水?
一般以母乳喂哺的寶寶﹐都不需要另外飲水﹐直到開始學習進食固體食物。用奶粉喂哺的寶寶﹐在炎熱天氣之下﹐可於每餐之間給予適量的水份﹐以減低因水份不足而引起身體不適的機會。另外﹐以奶粉喂哺的寶寶在生病時需要額外的水份﹐尤其是發燒期間﹐以幫助降低體溫。


(2)如何讓寶寶吃得好﹖
最初開始進食其他流質食物的第一個月﹐每次宜試食一款食物﹐以測試食物敏感及喜好﹐接受後才轉換另一款(大約3-4日一款)。期間家長不要強迫進食﹐若寶寶拒絕進食某一種食物﹐可等待數天後再嘗試喂食。初期可在寶寶飲奶後不太肚餓的時候喂食﹐當適應用匙羹後﹐可調轉次序(這可令飲奶量自動減少)。可用不傳熱得膠匙羹及碗碟喂食。在安靜的環境下喂食。


(3)維他命A有助眼睛健康
紅蘿蔔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而且顏色鮮艷吸引﹐是給小朋友最好的食物。維他命A是促進生長和健康﹐維持正常視力的重要營養素﹐更有助體內的細胞組織健康地成長﹐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又可促進牙齒及骨骼正常生長。所以含有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對成長中德兒童非常重要。除了紅蘿蔔之外﹐很多綠色蔬菜及水果都有豐富的維他命A﹐如白菜﹐菠菜﹐番茄﹐番薯﹐木瓜及芒果等。

(4)胡蘿蔔素易令皮膚變黃
根據醫生的意見﹐胡蘿蔔素是會令皮膚變黃﹐不過除此外並沒有什麼不好。而我們為寶寶揀選食物時﹐多數不會只吃同一種食物﹐因為寶寶要從不同的食物去學習適應不同味道和不同營養﹐故只要不是天天也吃胡蘿蔔﹐便不會帶來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種類的瓜菜﹐都含有維他命A﹐適合製成蔬果泥再給寶寶吃﹐對於4-6個月大的嬰兒來說﹐以木瓜﹐煮熟的番薯和南瓜去做泥﹐亦是一個可吸收豐富維他命A的選擇。

(5)為寶寶小心揀選果汁
果汁是給寶寶最方便的食物﹐尤其對於初接觸其他食物的嬰兒。家長一定要記著﹐製造果汁過程需要乾淨﹐注意衛生﹐也要注意避免過於刺激小胃腸的水果。最好先試蘋果汁﹐梨子汁﹐然後慢慢試其他果類﹐不要一開始便喂橙汁。而每次喂的份量也不宜太多。嬰兒需要的是從新鮮蔬果中獲得營養﹐不是要得到過多糖份﹐否則容易造成喜愛吃甜食﹐日後不願意飲清水。所以在飲果汁的時候﹐一定要將其加水稀釋﹐同時可給腸胃慢慢適應。除了飲果汁外﹐也可考慮蔬菜湯。

(6)米糊--最適合寶寶腸胃
開始給寶寶其他食物時應先選擇米糊﹐由於初生寶寶的腸胃都比較敏感﹐而米糊是一種較少令寶寶敏感的食物。市面上所買到的米粉都經過柔細粉末化的處理﹐一般不會引起過敏﹐是寶寶初次吃副食品的最好選擇﹐可跟牛奶一起沖泡﹐調成糊狀當一餐喂食。而喂食的原則是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食物要從稀到稠﹐開始時可喂米糊﹐跟著可於6-8個月大後喂燕麥﹐最後才喂小麥糊。

(7)寶寶的湯水不要太油膩
對中國人來說﹐湯水擁有很多的益處。對寶寶來說﹐湯水是令他們易於接受及吸收的食物之一﹐因為初學吃東西的年幼寶寶﹐未必懂得吞下食物﹐給予他們湯水﹐就可以令他們更易吸收不同的營養。由於寶寶的腸胃未完全發育﹐所以給予寶寶飲用的湯水﹐一定不可以太油膩﹐亦不需要加任何的調味。我們可揀選沒有太多脂肪的瘦肉﹐雞肉﹐牛肉﹐而蔬菜更是寶寶湯水的好材料。

(8)何時可讓寶寶學吞嚥﹖
初生寶寶的舌頭有一種特別的反射作用﹐會自動地把固體的東西推出口外﹐這本能可令他們免因誤放異物入口而窒息的危險﹐不過當腸胃發展至可消化及吸收固體食物時﹐這種機能反應便會消失。當寶寶4-5個月大時﹐舌頭就開始可以向後捲起﹐喉嚨肌肉亦發展成熟﹐可以帶動食物落肚子﹐亦即有能力去學習吞嚥。寶寶最先學吞嚥的食物﹐最好是白粥及米糊﹐而且要很稀﹐記著要用匙喂食﹐不要將粥或米糊放入奶瓶吸允﹐否則就失去學習吞嚥的意義。

(9)令肉類變得更軟滑
很多媽媽都會想哪一種肉給寶寶吃最好﹐其實大部份肉類都可以﹐只要確保沒有骨﹐沒有筋及脂肪都適合寶寶﹐一般以瘦肉﹐牛肉﹐雞胸肉及任何魚肉都可。除了魚肉之外﹐大部份肉類纖維較粗﹐想令肉類變得軟滑﹐可與牛奶及香蕉一起放入絞肉機絞碎﹐那麼就可使肉質更細滑可口﹐易被寶寶吞嚥。

(10)從肉類中吸收鐵質
對於日漸成長的寶寶﹐對鐵質的需求亦增加﹐鐵質是製造血紅球必需的材料﹐缺乏鐵質除了會引起貧血之外﹐營養學家更發現嬰兒缺乏鐵質可影響智力﹐以及‘手眼協調’等的發展。初生嬰兒擁有自母體而來的鐵質﹐但成長至4個月大的時候﹐這些鐵質開始流失。肉類中含有豐富鐵質﹐一般適合寶寶的肉類包括豬肉﹐牛肉及雞肉﹐而且以少脂肪的部位為佳。

(11)讓寶寶學習嘴嚼
當寶寶到了5-6個月大﹐便開始懂得自己將東西放入口﹐我們除了可給他們已攪成泥的食物﹐也可嘗試給他們一些切成條狀的食物﹐讓他們學習嘴嚼﹐這亦可助牙齒生長。你可將水果或蔬菜削皮﹐去籽去筋﹐合適的蔬果包括蘋果﹐梨﹐紅蘿蔔﹐西芹等﹐此外﹐芝士﹐麵包或條狀的餅亦是寶寶的理想食品﹐但謹記不要揀太甜﹐太濃味的食物。

(12)香蕉有助腸胃暢通
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之後﹐會比較容易出現便秘問題﹐香蕉含有豐富維他命C﹐纖維素及不同的礦物質﹐而且容易被消化及吸收﹐所以適合寶寶食用﹐亦有幫助他們滋潤腸道﹐有助寶寶排便。除了香蕉之外﹐木瓜也是一種有助寶寶排便的食物。

(13)蔬菜之寶---南瓜
對於嬰兒來說﹐過份油膩或粗纖維的難消化食物﹐很易產生便秘﹐引起肚子痛及不適﹐而南瓜正好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因為南瓜含有維生素A﹐B1﹐B2﹐C﹐E胡蘿蔔素及蛋白質有助加強抵抗力。而當中的維生素E﹐更可幫助各種腦下垂體荷爾蒙分泌正常﹐令小朋友的生長及發育都維持正常。而在製作食物時候﹐南瓜亦是一種容易製成糊狀的蔬菜﹐加上顏色鮮艷﹐味道比較濃郁﹐可引起寶寶的食慾。由於南瓜與紅蘿蔔一樣含有非常豐富的胡蘿蔔素﹐故不要給寶寶吃太多﹐免得引至皮膚泛黃。

(14)每日一蘋果 健康常伴我
蘋果是我們最常吃得生果之一﹐再眾多生果中﹐它的鉀質最為豐富﹐而且所含果膠能控制膽固醇水平﹐此外﹐一個未削皮的蘋果含有3.5g的可溶性纖維﹐吃一個已經高于每天所建議攝取量。因為蘋果的果膠大部份藏于果皮之中﹐因此吃新鮮的蘋果儘量避免削去果皮。

(15)如何去除菠菜的澀味
菠菜是一種對大人及小孩都很有益的蔬菜﹐菠菜含有大量葉酸﹐有助防止胎兒先天缺陷﹐癌症和心臟病﹐並含鉀質﹐可幫助維持細胞內的電解質平衡。此外﹐菠菜更有豐富鐵質﹐可預防貧血﹐能增加血色素﹐活血及潤燥。不過菠菜含較多草酸﹐弄不好便會出現澀味。解放方法是煮菠菜前用沸水輕灼2分鐘﹐先讓草酸溶于水中﹐去掉澀味﹐同時﹐要瀝乾水份才烹調﹐不論炒﹐煮或滾湯均可。另外菠菜汁亦可配合果汁一起飲用﹐如蘋果菠菜汁﹐菠菜檸檬汁等﹐一樣能吸收當中的營養素﹐口味清新。

(16)豆腐菠菜不應同吃
豆腐質地軟滑﹐適合寶寶吞嚥﹐加上含有豐富鈣質﹐有助嬰兒骨骼及牙齒發展﹐故此很多時都會以豆腐作材料去烹調寶寶的食物。但大家記住﹐不要將豆腐與鐵質豐富的菠菜一起烹煮﹐因這會阻礙寶寶吸收鈣質。原因是當豆腐加上菠菜之後﹐就會變成草酸鈣﹐會將鈣質排出體外﹐所以到最後﹐寶寶自然減少吸收到豆腐之中的鈣質。

(17)薯仔(馬鈴薯)維他命C豐富
新一代的媽媽都喜歡以薯泥作為寶寶的食物﹐因為它可以配合很多不同德材料﹐加上薯泥不需要加添任何的調味品﹐也擁有很香甜的味道。薯仔除了好味之外﹐當中的維他命C豐富﹐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6﹐礦物質﹐鋅﹐葉酸等﹐這些營養成分對於女性﹐成長中德孩童以及營養不均衡的現代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要素。所以當你為寶寶準備薯泥的時候﹐也可煮多一點﹐為自己做多一份。

(18)薯仔牛肉新奇組合
薯仔與牛肉是食物中的奇妙組合﹐因為兩者結合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及熱量﹐對於學習站立及走路的寶寶來說﹐能提昇他們的活力﹐應付身體機能轉變的熱量需要。薯仔除澱粉質外﹐亦含有維他命A﹐B﹐蛋白質﹐鈣﹐鐵及礦物質﹐非常適合小朋友進食﹐而牛肉的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轉化後能為小朋友生長所必須的氨基酸﹐8-12個月的孩子多吃有助生長。以肉類煲湯﹐很多營養素會留在湯渣之中﹐因此連渣吃最健康﹐﹐牛肉在煮湯後質地較韌﹐不太適合咀嚼能力未成熟的寶寶食用。

(19)哈蜜瓜助腸胃健康
哈蜜瓜含豐富的鉀質﹐有助維持心肌﹐腎臟及神經系統的正常操作﹐同時亦能協助消化系統功能正常。對於消化系統功能開始成熟的8-12個月寶寶來說是非常有益的食物。哈蜜瓜味道香甜多汁﹐可為寶寶補充水份﹐在正餐之間給孩子吃﹐美味又健康。若想為這味小吃多添新意﹐又想保留豐富的鉀質﹐可以以橙﹐番茄代替。

(20)白方包最好
對於1歲之前的寶寶﹐所吃得東西都應該是不加任何調味及添加劑的最好﹐我們在市面上所買的麵包﹐很多都會用牛油﹐豬油等脂肪去做﹐令其更美味﹐對寶寶來說﹐要消化這類脂肪太吃力﹐所以避免買有味道的麵包(提子包﹐餐包﹐菠蘿包及牛油麵包)給年幼的寶寶。而最簡單的白方包正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你可將麵包切成條狀﹐讓寶寶自行放入口進食。

(21)外游宜帶礦泉水
小朋友成長到1-2歲﹐很多父母都會覺得是適合帶他們去旅行的階段。出國旅行﹐想玩得開心﹐爸爸媽媽便須謹記留心幼兒的飲食﹐因為很多時候旅行地點的飲食文化﹐水土與居住地方會有分別﹐一下子要幼兒改變飲食文化習慣﹐很容易會令他們出現腸胃不適。出外旅遊﹐想小寶寶吃很健康玩很開心﹐可帶備礦泉水供小朋友在國外沖奶及飲用﹐慎防寶寶因為水土問題出現不適。

(22)拜拜‘慢吞吞’訂明用餐時間
1-2歲好奇心特別旺盛﹐吃飯的時候總是左顧右盼﹐吃飯也自然慢吞吞﹐想改善這個問題打罵並不適合。遇到這種情況﹐教小朋友學會自律最重要。建立這種自律性﹐方法十分簡單﹐家長應限定用餐時間﹐並立刻收拾食具﹐若小朋友在指定時間內吃不完﹐亦應堅持這個原則﹐任由他們感受飢餓感﹐使用這個方法一兩次後﹐情況應有改善。

(23)減少四周引誘
1-2歲這個階段孩子的專注力最多只能維持20-30分鐘﹐若外界有太多引誘更會令他們的專注力減低。因此吃飯的時候應關上電視﹐不准孩子帶玩具到飯桌﹐不要讓其他孩子在旁嬉戲﹐改變用餐方式﹐多使用顏色鮮艷或是造型可愛的餐具能提高孩子的進食興趣﹐此外﹐改變用餐的地點或為飯菜添上可愛的造型亦有相同的效用。想令小朋友吃很開懷﹐父母便要花點心思了。

(24)零食是不可缺少
對小朋友來說﹐零食是不會缺少!因為這可令他們更開心﹐亦是生活上的調劑﹐只要家長懂得處理﹐就可令小朋友吃到零食之餘又不損害他們的健康。首先﹐在家中可與小朋友協議吃零食的地方或時間﹐如睡房及客廳不可吃零食﹐這便可減少小朋友邊玩邊吃的機會。例如只可在飯後一小時吃零食﹐就可減少他們吃的份量。另外﹐我們可以為小朋友預備一些健康的零食﹐如自製的布丁及水果沙律等。

(25)一級營養品--南瓜
要數營養最豐富的蔬果﹐南瓜必定是在三甲之內。南瓜含有豐富蛋白質﹐維他命A﹐C﹐胡蘿蔔素﹐糖﹐纖維素﹐鐵﹐鏻及鈣。一個新鮮的南瓜含有近90%的水份﹐而每100克的南瓜亦只有30千卡的卡路里﹐多食亦不會致肥﹐並已涵蓋食物金字塔內多種營養素﹐給幼兒食用便最適合不過。配合蛋白食用﹐能讓幼兒吸收大量蛋白質﹐對正處於生長速度極快的1-2歲之寶寶食用﹐可促進身體及各個器官的發育。

(26)注意口腔衛生
幼兒特別喜愛甜食﹐淺嘗對孩子吸收營養亦有幫助﹐雖然甜食的份量少﹐但爸媽仍要留意他們的口腔衛生﹐因為乳牙對幼兒日後學習發音及日後牙齒生長的位置有很大的影響。從長牙開始(約6個月)進食後﹐可以嬰兒專用的指頭形牙刷沾水清潔牙齒。1-2歲階段﹐小朋友多半未能掌握自行刷牙技巧﹐父母由這個時候開始便培養他們每天刷牙的習慣。替小朋友刷牙之初建議勿用牙膏﹐因會阻礙父母在刷牙時觀察牙齒情況。

(27)洗米勿太多火
洗米時﹐看到米水的色澤﹐許多人便不自覺地以為洗得不乾淨﹐多洗幾次。實際上米飯的蛋白質﹐礦物質與脂肪也存在於米的最外層﹐過份清洗﹐會把這些營養素洗掉﹐因此洗米的時候不應超過三次﹐若想更徹底地把米面的污物洗乾淨﹐於洗米前以清水浸泡米飯5分鐘即可。

(28)清淡飲食好處多
清淡飲食對小寶寶好處極多。口味清淡的食品如魚﹐豆腐﹐蔬菜所含的營養都很豐富。像這些食物含幫助腦部發展的DHA及亞麻油酸﹐對於正處於智力高速發展時期的小寶寶最為合適。及早為寶寶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有助減少他們日後喜愛進食濃味及脂肪重食物的習慣﹐對寶寶絕對有利而無害。

(29)讓寶寶吃魚有法
2-3歲的小朋友對食物已有很明顯的喜好﹐而魚是其中一種不受小朋友歡迎的食物之一。想小朋友吃魚﹐除了可給他們煲魚湯吸收營養﹐還可以試試以下方法﹐將魚肉起骨搗爛略略煎香。將搗爛的魚肉混在其他食物中。如薯泥﹐三文治﹐肉丸﹐蛋餅等。

(30)不同形狀的通粉
通粉是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的食物﹐而且容易烹調﹐加上市面上亦有很多快熟通粉﹐更為方便。不過大家煮的時候﹐不要放太多包裝內的味精﹐因為對年幼小朋友來說﹐吃太多味精對身體不好。我們可以不同配料去增加味道﹐如肉類﹐蔬菜等。家長在煮通粉的時候﹐不妨花點心思﹐可購買不同形狀的通粉﹐如螺絲粉﹐貝殼粉﹐字母粉等﹐提起寶寶對飲食的興趣。此外﹐市面上的通粉亦有不同德顏色﹐有專家表示﹐食物的顏色可提高食慾﹐所以當寶寶不願意進食﹐不妨以通粉去吸引他們。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企劃/媽咪寶貝雜誌
文/台北市立中興醫院小兒加護病房主任 吳求森醫師
從寶寶出生開始的每一分鐘內,身體的每個器官都在快速發展,每種表現都代表器官達到該年齡必須達到的發展成熟期,醫師也根據這些表現評估寶寶的成長發展正常與否,進而建議父母育兒的照顧重點,或針對疾病做追蹤檢查,或針對體質做生活上的預防照料,這就是健兒門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真義。

寶寶的第1個月~眼睛會自動尋找光源
※ 寶寶出生的第一個月大部份時間都在睡覺
※ 俯臥時會試著抬頭
※ 雙手時常緊握
※ 雙手或雙腳會同時活動
※ 哭是他最初的語言
※ 聽聲音會有反應
※ 眼睛會尋找光源
※ 聽到較大聲音時會嚇得手腳伸開或伸出來

寶寶的第2個月~愛哭又愛笑
※ 俯臥時能輕輕抬頭及做45度轉動
※ 眼睛會隨物體移動
※ 媽咪用鈴聲等清脆的聲音能引起他的注意力
※ 容易逗他微笑
※ 會利用不同的哭聲來表達需要

寶寶的第3個月~嬰兒活動量大了
※ 這時寶寶的頭可以明顯地抬起
※ 會慢慢張開手掌玩弄手指、`吸吮自己的姆指
※ 運動量及活動範圍日益擴大
※ 有時會喃喃自語,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這時父母可以給他一些回應

寶寶的第4個月~開始嚐試翻身
※ 寶寶的活動開始靈活有力
※ 頸部挺直,且可以開始嚐試翻身
※ 俯臥時能用手臂支持將胸部抬起
※ 會自動對人微笑,喜歡和人親近,臉上表情豐富有情緒變化
※ 因為還不會吞嚥口水,發聲較模糊,但已經會發出牙牙學語
※ 這時注意力會比較明顯,充滿好奇心,耳邊有聲音出現會轉頭去找

寶寶的第5個月~會找尋聲音的來源
※ 會用小手去觸摸和抓握身旁的東西,甚至把東西放入口中
※ 被抱住時,頭可以撐起,且會向四週注視
※ 5個月大的寶寶可以像大人一樣能夠清晰地看清楚周遭
※ 臉被手帕蓋住時會用手撥開
※ 若從寶寶看得見的地方呼喚他,他會注視並尋找聲音的來源

寶寶的第六個月~喜歡自言自語
※ 嬰兒開始會翻身自如,可仰臥、側睡
※ 可扶著坐,坐的時候會上下跳動
※ 雙腳已能支撐上半身的重量
※ 眼睛也會自由運轉
※ 自己會抱奶瓶
※ 開始認生,害怕陌生人
※ 他們喜歡玩發聲遊戲,有自言自語的情形
※ 聽到自己的聲音會轉頭

寶寶的第7個月~充滿好奇心
※ 七個月大的寶寶不需扶持就會坐穩了,也能自己爬行
※ 會用手掌抓起細小的物件,也會自己拿餅乾吃了

寶寶的第8個月~開始爬行
※ 可以用手臂或用腿推動身體爬行
※ 腿的力量增加,能藉著物體的支撐而稍微站立
※ 開始對東西產生好惡之心
※ 開始花很多時間看周圍人事的一舉一動,加以模仿,會注意聽別人說話,
※ 會呵呵大笑或伸手要求抱抱
※ 對陌生人顯得更加緊張和害羞

寶寶的第9個月~學習獨立
※讓他學習自己進食,可促進身體及智力的發展
※ 也可以讓寶寶習慣自己睡

寶寶的第10個月
※親子身體接觸會增加身心均衡發展

寶寶的第11個月
※親子活動提升智慧

寶寶的1歲
※ 已有創造潛力,可準備各種教材,讓他有更多學習機會

寶寶的第13個月
※ 會用手及膝爬樓梯,爬上椅子

寶寶的第15個月
※ 獨自邁步行走、爬樓梯
※ 會使用湯匙自行用杯子喝水
※ 可疊起3個積木

寶寶的第18個月
※ 所發出的聲音多為重疊的單音
※ 能藉扶持而走上樓梯
※ 能倒退走
※ 語言發展常以動物叫聲為其名稱
※ 常用一個單字來代表整句意思

寶寶滿兩歲
※ 用手拿茶杯喝水
※ 可自行上下樓梯、開門、轉門鎖
※ 不需支持即可踢前來的球
※ 可以疊起4~6塊積木

寶寶2~3歲
※ 會騎腳踏車、原地跳、脫衣服
※ 可以用吸管喝飲料
※ 能依樣畫圓圈及直線

(取材自媽咪寶貝雜誌)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見餵食副食品時可能遭遇的障礙及解決的方式

在寶寶的餵食方式從乳品轉換成副食品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遭遇一些狀況,好比拒食、食不下嚥,吃的慢,甚至吃了又吐出來。如果能夠仔細觀察寶寶行為,找出拒食的原因,寶寶必定能漸漸習慣副食品。千萬不可以色香味誘惑寶寶,養成重口味的習慣就會影響寶寶的健康了。

一般來說,寶寶的餵食方式從乳品轉換成副食品的期間,爸爸媽媽或多或會遭遇寶寶拒食的狀況,因為乳品是寶寶熟悉的味道,所以轉換上寶寶偏好選擇比較方便的乳品,而拒絕副食品。許多爸爸媽媽費盡心思卻遭到拒絕,以為副食品本身沒有味道不好吃,於是想以色香味來誘惑寶寶,例如:甜甜軟軟的布丁,帶點鹹味的稀飯,都成為父母引誘寶寶進食的利器。

但是寶寶的味覺就像一張白紙,對外界食物的味道十分敏感,通常食物的原味對寶寶而言已經十分足夠。當味蕾經常接觸調味料的加入時,寶寶對調味料的口味會越來越重。而許多研究也證實,鹽分攝取量的增加會提高高血壓的罹患機率,故而早期就讓寶寶習慣鹽分的攝取,也將使寶寶長大後罹患高血壓的機率大增。所以寶寶不吃副食品不代表副食品不好吃,而只是一種飲食習慣轉換過程的銜接快慢而已,為人父母可以不用為了哄騙寶寶吃副食品,而提早加入太多調味料。

另外,民間常用大骨頭敖湯加一點醋,作為寶寶稀飯的湯頭,認為醋可以讓大骨頭中的鈣質流出進入湯汁中,藉以增加寶寶學習走步時期,骨頭鈣質的補充。雖然使用大骨頭敖湯的確會讓鈣質流入湯汁,但是大骨頭湯中加入醋可以提高多少鈣質釋出率,還是一個問號;若想要補充鈣質,其實吻仔魚燉稀飯也富含極為充沛的鈣質,是值得推薦的副食品材料。而一般父母習慣採用的湯頭,對寶寶而言若只是一種誘食的工具,在使用上就並非為必須了。

以下為常見餵食副食品時可能遭遇的障礙及解決的方式,提供給爸爸媽媽參考。

1.用舌頭將食物往外推:這不表示寶寶不想吃,或覺食物不好吃,而可能是尚不懂得如何把食物吞下去或太早餵食。爸爸媽媽不妨再多試幾次,讓寶寶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2.食品含在嘴裡不下嚥:如果是寶寶還不會吞嚥食物,爸爸媽媽可以自己示範給寶寶看如何咀嚼食物,並且把食物吞嚥下去。如果寶寶已經會咀嚼與吞嚥了,食物含著不下嚥的原因可能就是寶寶還不餓。

3.吃得慢:每個寶寶的氣質不同,有的個性較溫婉,吃東西較慢。此時千萬不要怒聲催促,否則會讓寶寶從此對固體食物卻步三分。只要和婉的告訴寶寶們「快點吃」,並想辦法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吃」就可以了。

4.哭著不吃:如果不是寶寶身體不舒服,或者疲倦想睡,就有可能是寶寶對這個食物有過不愉快的經驗,例如曾經被燙到、被強迫餵食過等等。如果是不愉快的原因,就絕對不要再勉強寶寶進食,而應隔幾週後再重新嘗試餵食這種食物。另外,也不要在寶寶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突然抱他餵固體食物,寶寶也有可能因此不吃。

5.吃完沒多久又吐出來:斟酌寶寶的食量來餵食,而且餵食的速度不要太快。在餵完食物後,應讓寶寶休息一下,不要有劇烈的活動,也不要馬上餵奶。
預防寶寶過敏有一套

為了減低過敏對下一代的影響,可能有過敏體質的高發生率寶寶可以採取下列方法,使日後減少過敏發生。包括:

1. 延長母乳哺育的時間:出生後,盡可能餵哺母乳至少四至六個月,因為母乳是低敏性的。母親於哺乳期間應避免食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鮮、牛奶、蛋等。咖啡因或是辛辣也容易使寶寶感到不舒服。

2. 避免每天食用相同的食物,最好每天更換不同飲食,讓母乳中含有各種豐富的營養素,以及促進乳汁分泌。

3. 延緩副食品的添加:副食品之添加要六個月大之後,原則上每星期最多只增加一種新的食物,並由疏菜、米飯、殼類食品、水果開始添加。蛋和魚在寶寶18個月大以後再添加。

4. 開始添加副食品時,需從致敏性低的食物餵起:譬如米粉的致敏性就比麥粉低。寶寶一歲以前要避免食用高度過敏之食物,如:牛奶、蛋、堅果類、、花生、黃豆製品、帶殼海鮮、小麥製品、巧克力、柑桔類水果、奇異果、芒果、草莓、芹菜…等。

5. 減少過敏原的暴露:除了食物過敏原外,其他空氣過敏原如家中塵蹣、灰塵、動物皮毛、徾菌、蟑螂、煙等都要注意,不要太早給寶寶絨毛娃娃玩。居家保持環境的清潔,避免家塵、塵蹣等過敏原的孳生,並最好使用防蹣寢具。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摘自...超級嬰兒通...)

很多人並不了解嬰兒需要父母的引導,來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小寶寶並不了解該如何讓自己入睡,記住,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寶寶都在學習,因此,當你將他抱在胸前或是搖晃他四十分鍾來讓他入睡,其實你正在訓練他這種入睡的方式.一旦你讓他養成了這種習慣,你就有好長一段時間得抱著搖他,他才會入睡,
我們需要幫寶寶變的獨立,我所謂的獨立,並不是指放任他哭泣(那只會使他變的更沒有安全感,更悲觀),而是去滿足他的需要,包括他在哭時抱抱他,安撫他,但當他的需要被滿足,也安靜下來後,要隨即放他下來.
不要讓寶寶依賴道具.所謂的道具是指任何器材或是干預的動作,一旦缺少時,寶寶就會覺得苦惱.如果我們讓他習慣爸爸的胸膛,三十分鍾的摟抱,或是吸吮媽媽的乳頭才能入睡,我們就無法期待寶寶學會自己入睡.而且當我們抱他,搖他,摟他為了讓他入睡,其實是養成他去依賴這些道具,剝奪他學習自我慰藉的機會,也讓他沒法學會自己入睡.我們要讓他自己去發現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

睡覺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嬰兒會不斷成長且會經由不斷的重複去學習,所以在睡覺前我們永遠得做一樣的事,說同樣的話,那様嬰兒就會知道(喔,這表示我得睡覺了)凡事依老規矩來,相同的事,一樣的順序.帶他進房間時,保持安靜,低調一點.

睡覺時間到了的徵兆:嬰兒疲累時,可能會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被抱著的嬰兒會把頭埋入你的胸部,嬰兒累了的話會變的較不協調,對玩具失去興趣.

睡覺三部曲:
第一部:
嬰兒會顯示如上的疲累訊號(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或打哈欠,當他打第三個哈欠時,就把他放床上,訓練他自己入睡.

第二部:
進入備戰,此時嬰兒會固定,專注的凝視,看起來呆呆的,我稱之為:目不轉睛,持續三,四分鍾,他的眼睛張開,但精神正在某處神遊.

第三部:
放任他去,現在嬰兒頭有點搖晃,看起來像要睡著,眼晴突然又張開,整個身子會突然顚簸一下.此一情形會重覆三至五次,直到進入夢鄉.

所以睡前將寶寶抱個五分鍾,平靜他的情緒,或低聲說話給他聽,當他開始目不轉睛時,或眼睛開始閉上,表示他要進入第三部曲了,此時不要再抱他,在他進入夢鄉前,將他放回床上,是幫助寶寶發展自己入睡技能的最好方式.還有另一個理由是,當寶寶在你懷中或搖椅上睡著,結果郤在他的嬰兒床上醒來,這就等於是我在你睡著時將你的床推到公園裡去一様.你一醒過來,一定是充滿疑惑與驚慌:我怎麼會在這裡,最後變成嬰兒無法在嬰兒床中感到舒服與安全,那麼他就更不喜歡在嬰兒床中入睡.
當你在第三部時將寶寶放入嬰兒床時,寶寶仍會有些不安和哭鬧,這時你只要輕輕的拍拍他的背,當他停止不安時,馬上停止拍背,如果你拍的比他所需的更久,他會將拍背和睡覺連結在一起,開始需要拍背才能入睡.切記,嬰兒需要花二十分鍾才能真正入睡,當他躺在床上晃動時,不要匆匆想去介入,如果這樣做了,打斷了他的睡意,他會變得煩躁,無法進入第三部曲,那會讓他醒來,不睡,一切又得重頭來過,這就像成人欲入眠時,突然被電話聲吵醒,會覺得被惹惱一樣,很難馬上再入睡.
當你錯失寶寶所發出的疲累訊號時,那時寶寶己瀕臨過度疲累,千萬不要再對他做以下的事:對他蹦蹦跳跳,或是去搖動他,帶他散步或趴在胸口睡,要記得他己經被過度剌激了,他哭是因為他己經受夠了.此外這也是壞習慣發展的當頭,父母會帶他散步或搖動他來讓他入睡,當他超過八公斤後,父母又試著在沒有這些安撫的情況下要他入睡,寶寶從那時開始大哭是可以被理解的,他在表達:平常不是這樣做的,你得搖動我或帶我散步來讓我入睡.
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他們會揮動手腳,害怕光線的消失,又常因為揮動手腳而受驚嚇,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手腳是自己的,一個半月之前你可以用包巾將寶寶包起來,但七週之後,不要太限制他手的活動,讓他的手可以摸到他的臉.輕輕的拍他的背,低沈的發出:噓..噓.聲,這有助於他安靜下來,把房內燈關小,減低他的視覺剌激,接下來就是不要屈服,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你得有極大的耐心,決心,特別是當寶寶己經養成壞習慣時,寶寶喊叫時,父母就不斷的拍背,結果哭的更大聲,被過度剌激的寶寶會不斷的哭,高分貝的哭聲會越來越響亮.然後,暫停一下,又繼續開始,通常,在寶寶平靜前,這樣分貝漸高的情景會上演三次,通常在第二次時父母會聽見,在情急之下,他們又重拾原來的撫慰的方法──抱抱他,讓他吸奶,令人生畏的搖晃.問題在於,一旦你認輸了,寶寶得持續不斷需要你的幫助去入睡,不用多久,寶寶就會變的依賴了──一,二次就足夠,因為他的記憶空間不大.如果一開始的出發就是錯的,你每天只是在加強他的負面行為.

我從來不讓嬰兒一人獨自叫喊,相反的,我會去思索嬰兒的表達,同時我也不建議當你已迎合嬰兒的需要時,還要去抱他或安慰他.一旦他平靜了,就放他下來,這樣你才能幫助他獨立.

關於一覺到天亮
嬰兒的一天是24小時,他不知道白天跟夜晚的差別,所以一覺到天亮對他毫無意義,你得訓練他去做,教他白天和夜晚的差別.我希望你能記錄寶寶的進食和小憩,這樣做的話,你能更了解他的需要.舉列來說,如果他在早晨特別煩燥,且在下一次吃奶前會睡半個小時,就讓他那樣做,但是時間到時你得叫醒他.但是你也要去判斷,在白天不要讓寶寶睡超過三小時,因為那會剝奪他晚上的睡眠.我保證,如果寶寶在白天不被打擾的睡上六個小時,在晚上決不會睡超過三個小時.
不要急著介入,嬰兒斷斷續續睡著,這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最好的了,父母如果在需要時妥當回應,寶寶就不會害怕去探索.父母如果不斷營救,寶寶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沒有發展探索世界或是讓自己覺得舒服所需要的技能.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張文華)

吃飽睡,睡飽吃,是初生嬰兒的典型作息。平均來說,新生兒的一天大約有2/3以上的時間是在睡夢中,一直到三歲大的小兒一天仍需要睡到12小時左右。可見對3歲以下嬰幼兒來說,睡眠佔據了他們一天中大部份的時間。睡眠的量及品質對嬰幼兒的順利生長發育來說是很重要的,偏偏每個小孩子的體質不同,乖寶寶型的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媽媽帶來得心應手,額手稱慶;而磨娘精型的卻晝睡夜哭,搞得家人夜不安寧,雞飛狗跳。因此,常見心力交猝的父母問道:『醫生啊,我的小寶寶倒底正不正常啊!』
●小寶寶要睡多久,怎麼睡才算正常?

  其實,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因為,每個小寶寶都是特異的個體,各有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睡眠需求,不同的睡眠模式。不過一般說來仍有個常軌可循,只要不太脫離常軌,生長發育曲線也正常,父母就可不用太過在意。所以下表僅供參考之用:

 

   年齡  夜間睡眠時間  日間睡眠時間  總睡眠時間

  一個月大   8.5       7      15.5

  三個月大   10        5      15

  六個月大   11       3.25     14.25

  九個月大   11        3      14

  一歲大   11.25       2.5     13.75

  二歲大    11        2      13

  三歲大   10.5       1.5      12


*0-3歲嬰幼兒的睡眠需求 (單位:小時)


  由上表可見,嬰幼兒的總睡眠時間隨年紀的增加而逐漸減少,但其中主要減少在日間的睡眠時間,0-1歲之間夜間睡眠時間反而是微量的增加,直到滿一歲之後才開始慢慢的減少,此後,隨年紀再增長,睡眠的模式也就逐漸地逼進成人的模式了。

  初生嬰兒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睡覺,餓了就醒,醒了就想吃,飽了就睡,如此睡睡吃吃,他可不管大人世界白天與黑夜的差異。大約要到六個月大之後,自主活動能力逐漸增加,開始試著探索周遭的世界,同時較有能力和大人互動之後,才開始逐漸呈現‘白天活動、晚上睡覺’的作息模式。

  以上談的是一般的睡眠發展模式,如果你的小孩人符合上述‘正常’的範籌,那恭喜你。萬一有點異類呢?還是要再強調的是,每一個小孩都是特異的個體,不要忽略了他們的個別體質,不要強以大人認定的常模套用在他們身上。不過,該注意的是他們的生長曲線是否正常,智能發展和同齡小兒是否相仿。因為,長期的睡眠剝奪一定會影響到他們的生長發育的。不過,如果你的小兒出現以下情形時,就必需懷疑是否有睡眠不足的情形,應該試著去修正他們的作息模式,或者詢問醫師是否有某些健康上的問題:

 你的小孩是否常在環境安靜下來之後,無預警的沈沈入睡?
 你的小孩是否每天早上都很難叫起床?
 你的小孩是否會在白天出現意識混亂、躁動、及很疲累的情形?
 你的小孩是否會在某些晚上一反常態的提早癱睡?

● 夜不安眠的常見原因

  一些嬰幼兒常見的睡眠問題可能影響到他們的睡眠品質,甚至影響到大人的作息及工作。這些問題有些是過渡性而無害的,有些卻可能隱藏著一些健康上的問題。

  剛出生的新生兒比較容易在夜間哭鬧,因為他們的吃睡週期是沒有晝夜分別的。通常在抱起他們,或餵飽之後就會再度安靜的入睡,只是有時一晚要起來好幾次,累壞了媽媽。

  一歲以內嬰兒的夜哭的常見原因不外,餓了、尿布濕了、或是睡眠環境不適,比如大熱、太冷、太吵。如排除了這些原因,就必需注意小孩是否生病了。半夜腹絞痛是常見的現象,小嬰兒會睡到半夜莫明其妙的脹紅著臉大哭。若合併有腹瀉,胃口變差的情形,可能有腸胃炎或是牛奶蛋白過敏之類的問題,應該就醫檢查。若未合併其他腸胃問題,則可能為不明原因的腹絞痛,這種情形多半在三月大後就會改善,必要時可請醫師處方藥物幫忙。

  一歲以後的幼兒如果夜哭、或睡不著除了生理上的不適外,還要考慮心理上的因素,認床、作惡夢、尿床、上床時間不固定、白天或睡覺前太興奮是常見的原因。

● 如何幫助小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固然每個小兒體質不同,睡眠需求不儘相同、睡眠模式也不儘相同。不過,良好的睡眠是正常成長的必要條件。父母仍應該經由的誘導方式,養成嬰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僅以以下幾點供為人父母者參考:

1‧在剛出生後的前3-4個月,由於嬰兒仍在吃吃睡睡的模式下,只能順著他的本能,餓了就餵他,飽了自然就會睡得安穩。所以,半夜起來餵奶是免不了的。但可藉著奶量的逐漸增加,使餵奶間隔能逐漸延長,慢慢的一次的睡眠時間就跟會拉長,自然就會減少媽媽半夜起來餵奶的需要了。

2‧較大一點的嬰幼兒和大人的互動漸漸增加,此時最忌在小孩子的上床時間之前加以逗弄,或玩一些較激烈的遊戲。最好能以一些靜態活動,營造睡前的安寧氣氛。因為讓他情緒太High的話,一來可能睡意全消,不想上床;二來過度的興奮也會他們睡得較不安穩,容易夜哭,甚至作惡夢。

3‧更大一點的幼兒,可和他們以約定的方式,說好固定上床的時間。養成定時上床的習慣之後,可以讓睡眠的品質及效率皆比較好。

4‧可以慢慢的縮短午睡的時間,同時在下午安排一些較耗費體力的遊戲活動,可增加晚上睡眠的甜度。

5‧提供小兒良好的睡眠環境,小兒上床之後,大人們就應該停止喧鬧的活動,讓他們能安心的就寢,不會耽心是否有什麼好玩的活動沒有參與到。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baby便便看健康-1 2004-12-27 Page:1/1


採訪╱林嬪嬙
諮詢╱台北馬偕醫師小兒科主任 李宏昌
   書田診所小兒過敏科主任 陳永綺
編輯╱張玉櫻


「寶寶已經一、兩天沒大便,怎麼辦?」「寶寶的大便為什麼綠綠的?要不要看醫生?」媽媽們經常為了寶寶的便便而煩惱,尤其新手媽媽總是對寶寶的排便有很多疑問。

醫師強調,大便顏色很淡或解黑便、血便時,就要找醫師檢查;至於1天大3、4次或2、3天大1次,只要活動正常,沒有其他不適症狀,就不必太緊張。以下就大便的顏色、次數、味道來詳加說明。

顏色--白、黑、紅便要注意!
馬偕醫院小兒科李宏昌主任指出,剛出生寶寶的大便顏色可能是黃、綠色,甚至墨綠色都屬正常,這是因為喝的牛奶配方不一樣所致。比較要注意的大便顏色包括:(1)越淡的顏色越有問題,如淡黃或偏白色,可能膽汁分泌異常所導致;(2)解黑色大便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形;(3)解紅色大便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

#黃、白便便-膽道閉鎖不全
要特別提到的是新生兒的先天性疾病--膽道閉鎖不全,這類小患者的大便會出現淡黃色或偏白色。由於先天膽汁無法分泌,會導致兩大問題:
1. 膽汁積在肝臟造成肝硬化。
2. 營養方面的阻礙,因為食物中所含脂肪酸或脂溶性維他命無法藉由膽汁而讓身體吸收,會造成一些障礙:
˙必須脂肪酸不被吸收,許多荷爾蒙就無法分泌(如生長激素、腎上腺荷爾蒙等),小孩會長不大。
˙脂溶性維生素不能吸收,會缺乏維生素A(容易導致夜盲症)、D(容易骨折、罹患佝僂病)、E(容易皮膚乾燥、失去光澤)、K(容易出血)。

#善用「嬰兒糞便顏色識別卡」
國內部分大醫院已開始對此疾病進行衛教,新生兒的家長會拿到「嬰兒糞便顏色識別卡」衛教單張,教你如何分辨大便異常的顏色,藉著篩檢嬰兒的糞便顏色變化,早期診斷膽道閉鎖和膽汁滯流症等疾病。家長若發現嬰兒大便顏色呈淡黃色或灰白色,表示可能有上述疾病,應尋求小兒專科醫師治療。

馬偕醫院成立的「小黃瓜俱樂部」就是為膽道閉鎖症病患所設,目前有一百多位病患參加,該院每年有3次活動請病童家長參與,由醫師提供最新醫藥知識,新手媽媽可透過會員交流,了解如何照顧這類寶寶。

#寶寶解綠便不必擔心
喝嬰兒配方奶的寶寶會因廠牌不同,大便顏色也會有些差異。書田診所小兒過敏科主任陳永綺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對嬰兒配方奶粉的成分有制定標準,包括脂肪、蛋白質、醣類及滲透壓等,不過各廠牌的成分還是有些微不同,因此寶寶大便顏色也不盡相同。至於綠色便便是因為寶寶本身膽汁分泌及消化未成熟的因素,過了這個過渡期就會消失;有的小孩到一歲還是解綠色便,家長不需為此擔心。

次數--大便幾次才算正常?
#吃得正常、體重增加正常就可以了!
在次數方面,新生兒常見1天3~9次都算正常;1天只有1次可能太少;若2天才解1次就可能有問題。而喝母乳寶寶的大便次數會比喝配方奶粉者多。

等到寶寶出生1個月後,可能1天解3次到3天解1次都無所謂,只要沒有肚子脹,吃得正常,體重增加也正常就可以了!

#喝母乳好吸收,便便次數多
喝母乳與喝牛奶的寶寶,大便情況有些差異。書田診所小兒科陳永綺醫師表示,喝母乳消化比較好,所以大便次數多,質地也較稀;而因體質不同,有些1天可解到7次,有的2、3天解1次都沒問題。大一點的小孩若超過3天未解便,可能有便秘現象,喝牛奶的寶寶比較會有此狀況。喝牛奶寶寶大便一般是每天1次,且較容易結塊、乾燥,可能出生一個月就能解出成型的便便。

而老一輩的經常會問:「小孩大便成型了嗎?」其實喝牛奶寶寶出生沒多久,大便就屬於成型,喝母乳最慢3、4個月也會成型,只是寶寶包著尿布,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團糊狀。

味道--大便是否有酸臭味?
大便除了要觀察顏色、次數之外,比較重要其實在於味道。每個小孩大便味道都不一樣,媽媽每天在聞,最清楚不過了,如果發現味道與平常不同,有酸臭味出現,可能因消化不良所致,部分寶寶症狀輕微,不用吃藥,可能2、3天後就痊癒了;情況嚴重時,大概也不會只有大便酸味的症狀,此時可能合併哭鬧、嘔吐、發燒等,大便次數比平時多,甚至已出現血便,此時要懷疑是否病毒性感染,最好儘速請醫師診治。


 

副食品適應不良易拉肚子
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大便會更接近成人,不過剛吃副食品也有過渡期,由於體內消化西每還不是很好,大便中容易出現青菜的色素,或食物未分解就排出,這就是為什麼要將寶寶的食物磨碎或切細的原因。通常4個月就可以訓練寶寶咀嚼能力;等到一歲後,飲食要逐漸與大人一樣;2歲之後就要配合大人的飲食了。


在訓練吃副食品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稀便、水便或便秘等情形。解水便表示對某些食物還無法適應,容易引起腸絞痛,例如有的小孩對蘋果中的果糖不適應就會有此情形,有些吃到一定量就拉肚子,所以任何食物都要採漸進方式讓寶寶慢慢適應,如果每次少量吃還是拉肚子,就要暫停餵食副食品。

改善便秘妙招
#早上喝點黑棗汁、酸梅汁、優酪乳

蛋白質攝取過多,比較會有便秘問題,此時可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不過一定要與水一起吃,否則只攝取纖維質,便秘會更嚴重。很多小孩一早起床蹲馬桶蹲半天仍無結果,建議每天早上喝點黑棗汁、酸梅汁、優酪乳,或香蕉、木瓜亦可,這些可輪流吃,有助排便順暢。

#1歲以後可以喝蜂蜜

1歲以後也可以喝點蜂蜜,因為它有潤腸作用,不過可能有寄生蟲蟲卵存在,所以1歲以內寶寶應禁止食用,以免因免疫系統未成熟而影響腦部發育。

#小寶寶不要過早訓練固定大便的時間

小孩子有時忙著玩耍而忘了便便,或經常憋大便,這在上幼稚園及小學幼童很常見。最好養成一早上學前就大便的習慣,因為大腸蠕動時間大約在每天早上和晚上,如果早上因時間緊迫,可改在晚上便便。較小的寶寶不要過早訓練固定大便的時間,應該順其自然。

結語
寶寶大便異常會透露一些疾病警訊,家長必須了解哪些屬於異常排便。而許多疾病並非只反應在大便,所以家長也要同時觀察其他症狀,必要時請教小兒科醫師以便及早診治。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單好用的小朋友體質調理方


最近在聯合報看到中藥師整理幾個藥膳的調理方,覺得大家可能蠻需要這樣的資訊,所以提供給需要的人參考:
先整理幾個小朋友會常用到的藥茶、藥膳方,以簡單容易,藥味少,煮起來不麻煩為主,適用於病情狀況較單純的患者,也可以提供作為小朋友在
疾病治療期間的輔助療法,有助於提早復原。
不過,如果效果不理想,症狀改善不大的話,那可能小朋友的病況比較複雜,或是您使用的方式有點錯誤,還是請您最好請教專業中醫師處理,為您的小朋友設計更完整的調理方。
現在到處一片不景氣,大家共體時艱,希望能教各位爸爸媽媽用最省錢的方法,
幫助小朋友調理體質,可以不用花大錢買高級補品,也能把身體養好。

1.便秘
適用:便秘,大便硬,嘴唇鮮紅,常常流鼻血,二三天大便一次,硬得像羊咩咩的便便。
材料:生地 麥門冬 玄參 各2錢
也可以加蜂蜜少許,味道更好喝,也有軟便功效,不過,一歲以下太小的baby不可以喝蜂蜜。平常要多吃有纖維質的蔬菜水果,運動後隨時補充水份。


2.感冒
a.適用:感冒,風熱,口乾舌燥,喉嚨痛,煩躁
材料:桑葉 菊花 桔梗 各一錢半,連翹 金銀花 3錢, 薄荷 甘草1錢 冰糖少許
這是當茶喝的一次量,如果喉嚨痛比較不舒服可以準備兩份一起煮,再加板藍根3錢
小朋友感冒當然還是先看醫生,這是讓你除了吃藥以外,幫助感冒早一點好,減輕感冒的煩熱不適。
b.魚腥草一兩(新鮮的更好),加水煮湯,加入冰糖調味,當茶喝。
感冒喉痛發熱,煩躁。
c.風寒感冒
有時候小朋友沒帶雨衣,在外面淋雨,一陣寒冷感覺,打噴嚏,趕快換乾的衣服,煮薑湯加紅糖,幾支蔥白,洗個熱水澡,流個汗就好了。


3.多汗,容易感冒
適用:平常精神不好,身體蒼白瘦弱,只要一運動就滿頭大汗,偏偏一吹風,又受寒打噴嚏了。
材料:黃耆 防風 白朮 各2錢,可以加幾粒紅棗比較好吃。
備註:這是中藥的「玉屏風散」,適合沒有感冒時,可以增加抵抗力預防感冒。流汗嚴重的,可以加重黃耆的量。體質較虛的可以加黨參 2錢


4.增強免疫力
適用:常常感冒生病,尤其是上了幼稚園,感冒生病生不完。
材料:黨參 黃耆 紅棗 各 2錢, 枸杞1錢
備註:這是最近大街小巷流行的免疫茶,處方劑量可亦自行調整,
本茶香甜好喝,可以作為小朋友平常的茶飲,感冒的時候不要喝。


5.厭食
a.番茄汁,每次喝30-100CC,可以健脾開胃生津止渴。
b.一般酸的中藥,例如烏梅、山楂、陳皮、或是新鮮橘子皮都有開脾健胃的作用,可以加一點糖,作成像酸梅汁的飲料,對促進食慾都有幫助,當然,還是要適量即可,小孩子不要喝太多飲料,免得正餐吃不下。


6.夜啼
a.百合紅棗湯
適用:小baby 容易受驚嚇,晚上作惡夢,爬起來一直哭。
材料:百合 50克 ,紅棗 10粒 ,煮湯喝。也可以加一小把龍眼肉。
備註:具有養陰補血,寧心安神作用。
b.竹葉 燈心草 蟬蛻 2錢, 甘草1錢
煮茶喝


7.夜尿
簡單的方法可以晚飯後「龍眼乾泡開水」約七八個服用,記住一定要泡開,不要當零食一直吃,以免一下子吃太多腹脹肚子痛。


8.小兒多動症
適用: 少數兒童智力正常,但是自我控制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
材料: 甘草 10克,小麥 60克,大棗30克,加水煮成約200 CC分次服用當茶喝
備註: 這是中藥甘麥大棗湯,對於小兒夜啼也有效。


9.慢性腹瀉
a.蓮子山藥粥
適用:小朋友消化功能不良,大便稀溏,次數多。
材料:蓮子 山藥 粳米 茯苓 白朮各 250克,加少許糖
可以煮成稀飯,或是先打成粉,想吃的時候再倒一些出來煮。
備註:脾胃虛弱用粥米食調理效果比單用湯藥好,而且吃了會飽,當作主食或點心也不錯。
b.蘋果泥
將蘋果打爛成泥或是煮成濃汁飲用


10.過敏性鼻炎
適用:一大早打噴嚏流鼻水,鼻子像水龍頭一樣,嚴重的也會眼睛癢。
材料:蒼耳子 三錢, 辛夷 白芷 二錢, 薄荷 一錢半 ,蔥白3根
備註:這是適合症狀比較明顯的,有點辣,要加一點冰糖,比較好喝。
如果鼻子症狀比較輕微,可以吃以上提到的增強免疫力方。


11.皮膚炎
適用:常常長一些化膿小紅疹,兩隻小腳上變成紅豆冰
材料:金銀花三錢 白茅根五錢 蘆根五錢 薏苡仁三錢 甘蔗一段煮湯服用。
備註:有清熱涼血解毒利濕作用。或是煮綠豆湯,大人可可以吃,小朋友的裝一大碗起來,另外加入金銀花3錢 甘草1錢,煮湯喝。


12.長眼針
適用:眼針、麥粒腫反覆發作,兩眼換來換去
材料:金銀花 連翹 各5錢 荊芥 牛蒡子 蘆根 桔梗
淡豆豉 竹葉 黃芩 各3錢
藥是多了一點,可以煮多一點加些冰糖當茶喝,如果想藥少一點,好喝一點,也可以用上面皮膚炎那一方,再加連翹 3錢即可。
備註:最重要要保持毛巾乾淨,常洗手保持雙手乾淨,不要用手揉眼睛


13.咳嗽
a.適用:小朋友氣管弱,常常在咳嗽。
材料:百合、沙參、貝母各10克、杏仁6克, 將藥材煎濃汁再倒入蜂蜜,熬成膏
備註:甜甜的,好吃也可作為平常保護氣管用。
b.貝母 3錢,梨子一個,少許冰糖,一起煮,是好吃的甜點。
c.川貝杏仁粉,大的超級市場有賣,喝牛奶時添加一點。要記的冰、飲料不喝太多。
14.常流鼻血
可以使用調理便秘的「生地 麥門冬 玄參 各2錢」,喝一陣子,也可以到超級市場買藕節煮茶喝,或是有的大超級市場有蓮藕粉,每天泡來喝。
記得沒有必要不要常吃補,會補過頭了,臨床上有很多小朋友都是媽媽 覺得常流鼻血會身體虛


※有症狀還是要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喔!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燒的應變守則-----(丁綺文醫師)

  爸媽放輕鬆
  面對發燒的正確態度,是把發燒當作一種警訊,就如烽火臺點燃,只是告訴我們敵人來犯一樣,必須找到引起發燒的病因對症下藥,才能釜底抽薪,不再發燒。
寶貝育兒房
  兩歲的芳芳夜裡突然哭了。先是發冷打顫,之後開始發燒,沒多久肛溫就升到39℃,芳芳的爸媽非常擔心,趕緊塞一顆退燒栓劑,可是半小時過去了,體溫仍然繼續升高到40℃,爸媽情急之下又塞一劑,結果一小時後,芳芳大量出汗,燒退得又猛又快,手腳發冷,肛溫量起來只有36℃,爸媽只好用毯子裹住她保暖,才漸漸回復正常體溫。就這樣折騰一晚上,忽熱忽冷簡直像洗三溫暖。第二天一早,爸媽帶著芳芳去找熟識的小兒科醫師,提出一串問題:為什麼孩子容易夜間發燒?發燒前為何發冷打顫?發燒真的會燒壞腦子嗎?退燒藥什麼時候才能用?如果退燒過度,會有危險嗎?

丁醫師門診室
  孩子發燒,是所有父母都會面臨的狀況,芳芳的爸媽所提出的疑問,的確是父母最關心、最想知道的問題。兒科門診的病人,約有三分之一是因為發燒來看病的。有關發燒的迷思和誤解很多,使得大家無所適從。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了解發燒的來龍去脈,以及正確的處理方法。

一、為什麼會發燒?
  人體的下視丘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作用就像冷氣機的設定溫度,正常的時候,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所以台語俚語說「囡仔屁股三斗火」很傳神,嬰幼兒肛溫大約在攝氏37.5℃,上下變動1度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攝氏36.8℃,上下變動0.5度。
  人體感染病原,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熱素」,就會刺激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身體藉著肌肉打顫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再突然高燒,某些細菌毒素,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二、為何發燒大都在半夜?
  許多父母可能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體力變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體溫當然升高。

三、發燒真的會燒壞腦子嗎?
  錯!其實發高燒本身,是不會讓「腦筋變壞、智能變差」的,以往有這樣的誤解,是因為醫療知識尚未普及,發高燒背後的原因沒有區分清楚。事實上,只有腦炎、腦膜炎等腦質本身受疾病破壞,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而非發燒把人燒笨、燒聾了。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發燒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診斷病因應該交給專業的醫師,不必過份憂心。
  根據統計,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體溫很少超過41℃,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症的可能性比較高,應特別警覺。至於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可能必須到41.7℃,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這種極端的高溫,很少伴隨疾病發生,臨床上唯有對麻醉過敏,引起惡性發燒,才可能達到如此高溫。

四、退燒有必要嗎?
  就因為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認為,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發燒的型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
  但是有更多的醫師和學者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的消耗,病人頭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嬰幼兒容易脫水,發燒造成水份蒸發,更是惡性循環。八歲以下的孩子,熱性痙攣的比例較高,放任高燒,引起繼發的傷害是不必要的。

五、必學應變守則 ── 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 家中常備退燒藥
  家有0~6歲幼兒的父母,都必須常備退燒藥,以因應不時之需,免得臨時半夜發燒束手無策。退燒藥的使用也有技巧和原則,何時用、怎樣用,平時宜有正確觀念,才不會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燒失控。建議家長固定使用一種,熟悉它的用法,最安全。
◎ 了解退燒藥的特性
  退燒藥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一般以水劑較溫和,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漿。阿斯匹靈錠劑退燒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靈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因此原則上不建議兒科的小病人使用阿斯匹靈。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小孩半夜發燒或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用量寧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一般應相隔四小時),體溫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門,造成腹瀉。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過敏休克。退燒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溫,不必一時心急,因小失大。
◎ 退燒三步驟
˙第一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攝氏38.5℃,就可以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每次只用一種,劑量以體重計算,通常退燒藥水一次劑量為體重的一半,例如10公斤,給5㏄藥水。退燒栓劑10公斤以下使用半粒,體重超過10公斤才用一粒(詳見藥袋上的說明)。
˙第二步 使用同時,配合冰枕,觀察半小時,再量一次體溫。
˙第三步 如果未降,加上溫水(約30~33℃)擦洗身體。

六、面對發燒,應有哪些正確觀念?
˙觀念1:發燒不是病,只是一種現象,代表體溫控制中樞失調了。當人體感染病原時,大量喝水是預防發燒的最好方法。
˙觀念2:嬰幼兒平時喝奶完,就應習慣喝一些開水,因為漱口有清潔作用,避免蛀牙和口腔念珠菌滋生,而且養成喝水的好習慣,在生病的時候才不容易脫水和發燒。
˙觀念3:每個幼兒的家庭都應常備體溫計和退燒藥。肛溫表和耳溫計測得的是中心溫度,比較準確,耳溫槍使用快速且方便,但品牌良莠不齊,或者測量方法不正確都可能有誤差,適合用來篩檢,高燒的情況仍應用肛溫表確認(時下常用的耳溫槍,要記得檢查電池是否充足,測溫頭的耳套應注意隨時更換)。
˙觀念4:發燒持續的天數,比溫度的高低更重要。輕度的病毒感染,幼兒也可能燒到40℃,只要不持續超過三天,並不奇怪。但是越大的孩子發高燒,或任何年齡小孩發燒持續超過三天以上,即需要檢驗白血球,查明是否併發其他問題,不可掉以輕心。
˙觀念5:診斷發燒的原因,需要專業判斷,發燒退了,仍應去找醫師查明原因,特別是新生兒和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敗血症往往只呈現體溫不穩或過低,千萬不可以為燒退就沒事了。

給父母的貼心話
  若不慎重疊使用過多退燒藥,有可能使體溫下降過速,造成四肢冰冷或發抖,此時改用毛毯保溫或熱水袋保暖,體溫就會自然回升,不必再用其他藥物。這種失控的退燒,基本上不會對孩子造成危險。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長庚兒童醫院急診室主任吳昌騰‧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白璐‧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

在成長過程中,嬰幼兒難免會有發生意外的時候,但傷害程度可大可小,端視照護者是否能在嬰幼兒發生意外的瞬間,及時發現,及時給予適當的處理,以減低傷害程度。同時,也要在這要提醒媽媽,妳是否給了寶寶一個安全無虞的居家環境呢?

小孩從出生的襁褓階段,到會坐會爬會走路,在這段成長過程,難免不會出點小意外,但隨著照護人的用心程度不同,往往結果也會有天壤之別。不論如何,多吸收急救的常識與技巧,讓寶寶處於危險時,能夠得到立即適當的照護,以減少傷害程度。

發生意外,立即送醫,是最好的方式,不過,現場人員若能在救護車到達前或親送到醫院前,把握黃金時間進行一些基本處理,相信多少能降低傷害的程度。本文針對幾項嬰幼兒居家時常發生的意外,依其發生原因、處理方式與預防之道,提供媽媽及照護者提高警戒之心,並熟記處理方式以備而不用,別讓寶寶在不經意間留下終身遺憾。

用心營造安全的環境‧就能少一分傷心

在此次的採訪中,不論是站在第一線急救的長庚兒童醫院急診室主任吳昌騰,或是致力推廣兒童安全的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白璐、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都一致表示,為人父母及照護者一定要用心,儘可能將危險因子排除,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才能有效預防意外發生,畢竟多一分用心,少一分傷心。

想想看,你會將珍貴的珠寶放在哪兒?一定是用特別漂亮的盒子裝著並放在隱密的地方。在這個出生率年年降新低的今天,哪對父母不把孩子當個寶?然而,諷刺的是,比珍貴珠寶更無價的「寶貝」──孩子,本該是處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但實際上,這個寶物的生存環境,並未獲得到與珍貴珠寶相同的重視,所以寶貝有時會蒙塵,有時就從人間消失,徒留父母的傷心難過與懊悔。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胃腸科主任吳子聰在一次訪談中指出,事故傷害占一到四歲幼童死亡原因的40%,而這個數據是第二位死亡原因的三倍。換言之,即使小孩是健健康康的,也會因為意外而成折翼天使。

為什麼悲劇總是不斷上演,三位受訪者皆表示,即使在資訊發達的現在,仍存有死角,就是有人並不能從報章雜誌或電視新聞中獲取資訊且引以為鑑;再者,就是隨時都有新手父母的加入,孩子生了,或許對如何增加智力的教養有興趣,但對於安全的育兒知識並未同步加強吸收,於是給了意外發生的機會。

孩子,需要呵護,更需要保護,多一份保護,讓他們的成長之路更加平安順利!

體檢妳的居家環境安全嗎?

根據衛生署統計,嬰幼兒發生意外的場所以居家環境最高(63%);國防醫學院的調查,63.1%的孩童意外生地點在室內,其中6成的幼兒(5歲以下)因為跌倒墜落受傷住院;兒童燙傷基金會調查19歲以下青少年燒燙傷事故的發生地,有8成是在家裡。

看到這些數據,你將發現原來溫暖的家,其實處處充滿危險,特別是對控制力差、沒有危險認知能力、頭部占身體比例大、平衡穩定性差的小孩,不知有多少潛在的危險?

幾乎所有的居家裝潢完全是針對大人的需求而設,當小孩出世後,多半沒有為孩子做太大改變。白璐以美國為例,民眾會自費請領有證照的居家環境評估師到家中,以適宜小孩居家環境的需求,逐一檢查室內每個地方是否符合安全標準,再針對缺失予以改善,為的就是能提供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

但國內民情不同,很難想像花錢請人來家裡檢查設施的做法,不過,行政院衛生署製作了一本《幼兒居家安全手冊》,提供家長DIY檢查居家環境,將潛在危險提早改善,避免意外發生。

溺水

【發生原因】

雖然家中的澡盆、浴缸不若外面游泳池來的大,但是只要有蓄水的地方就有讓嬰幼兒發生溺水的機會,甚至只要短短幾秒的時間,就有溺斃的可能。最近更發生幼兒溺水的地方是餿水桶,因為媽媽去倒垃圾,留下幼兒坐著學步車,在家裡東晃西晃,晃到置放餿水桶的地方,一個失去重心,整個頭就栽進裝滿廚餘的餿水桶……當大家努力做廚餘回收為環保盡心時,卻發生這樣的憾事,實在令人不得不注意餿水桶的存放,也是不能輕忽的問題。

【處理方式】

1.萬一幼兒不幸溺水的話,最主要的傷害是缺氧,請將溺水幼兒平放,頭往後仰,保持呼吸道暢通。

2.若已無呼吸,先清除口腔異物後施以人工呼吸,量測脈搏決定是否進行呼吸道暢通,讓體外按摩與人工呼吸同時並進。

3.掌握浸水時間和進行心肺復甦術的時間,將是有助癒後的最好指標。

【預防之道】

1.不將幼兒單獨留在浴室;浴室的地板最好有具有止滑功能,免得地上潮濕促使幼兒滑倒而栽入蓄水的澡盆或浴缸。

2.浴缸、澡盆不要蓄水,若是一定要蓄水,請務必加蓋,或確保存放地方不是嬰幼兒可以輕易接近的地方,如浴室一定要關上門。

3.接冷氣水的桶子不要忘記加蓋。

4.餿水桶免不了會存放廚餘,務必加蓋,或是改用其他不是幼兒可以輕易打開的容器,如需要腳踩才能打開的桶子。

燒燙傷

【發生原因】

吳昌騰指出,在兒童意外傷害的事件中,燒燙傷發生的頻率及數量都相當高,尤其又到冬天好吃火鍋的季節,高溫的鍋具與年幼的孩子在一起,實在令人擔心;或是熱騰騰的飯菜或飲料,擺在鋪有桌巾的桌子上,孩子輕輕拉著桌巾,很容易將這些東西一起拉下,而讓湯汁燙傷身體的任一部位;糊塗媽媽放洗澡水時,聽到門鈴聲或電話響起,立刻丟下孩子在浴室去開門或接電話,而熱水未關或僅放熱水時,很容易讓自行跑進浴室的孩子發生燙傷意外;時下流行的精油薰香,也陸續因為氣爆而導致燒傷事件亦時有所聞;加上國人使用開飲機的比例愈來愈多,開飲機一壓,飲水自動流出的方便,對於孩子也是另一隱憂,為燒燙傷的發生原因再添危險因子。

【處理方式】

1.如果傷口不大,只出現紅腫、熱痛時,馬上用冷水沖洗或施以冰敷。

2.傷勢嚴重的話,切記「沖脫泡蓋送」的處理程序,不要隨便使用牙膏、醬油塗抹傷口,以免傷口惡化。

「沖脫泡蓋送」處理程序

(1)沖: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若無法沖洗傷口,可用冷敷。
(2)脫:在水中小心除去或剪開衣物。
(3)泡:冷水持續浸泡15~30分鐘。
(4)蓋:燒燙傷部位覆蓋乾淨毛巾。
(5)送:趕緊送醫急救、治療。

【預防之道】

1.只要是熱的物品,如湯鍋、開飲機、熱的飲料等等一定要遠離孩子。廚房平時最好關上門,不讓孩子隨意進出。

2.熱水器的水溫最好設定在中低溫(吳昌騰建議在44℃以下),若是熱水器無控溫裝置,在放洗澡水時,請先放冷水,再加熱水。

3.關水時,先關熱水,再關冷水;或是建議換裝一壓就停止出水的水龍頭。

4.幫孩子洗澡時,請專心完成。再急迫的電話都可以慢點聯絡,千萬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浴室。

5.薰香精油與異丙醇(無色透明的可燃性液體,一旦過熱很容易引起爆炸。)混合使用時,不可以點火使用以避免氣爆。喜歡精油芳香的人,不妨將精油倒在衛生紙上,宜人的香氣自會飄散在房間中。

隨時注意孩子的動靜

照顧孩子的同時,大人也許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真要眼睛一直盯著孩子也是強人所難,不過,務必讓孩子待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以隨時掌握孩子的動靜。萬一孩子有什麼意外,就能掌握時間急救送醫。

林月英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家三代同堂,當天家中有5位大人,卻仍讓一個小孩發生了意外。因為每個大人都以為別人正在照顧小孩,其實孩子是獨自一人在房間玩,而玩出了意外。林月英表示,大人輪流照顧孩子時,一定要做好交接工作,清楚劃分責任時間,以免釀成不可知的意外。

嗆奶

【發生原因】

寶寶在一歲之前很容易發生嗆奶的問題,主要是吃太多或是未排氣之故,少部分寶寶則是因為有胃食道逆流所致。由於食道開口與氣管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奶水若是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會造成氣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時,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

【處理方式】

1.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嚥動作,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變化即可。

2.如果大量吐奶時,是發生在平躺時,應迅速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

3.把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到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後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4.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發疳(即缺氧臉色發黑)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5.如果仍無效,馬上夾或捏刺激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入肺,而不應浪費時間想如何把異物取出。

6.在進行以上急救過程時,應同時將寶寶送往醫院檢查。

7.如果嗆奶後的寶寶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讓他再用力哭,以觀察哭時的吸氧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如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嚴重凹胸等),如有即刻送醫院。如果寶寶哭聲宏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表示無大礙。

【預防之道】

1.每次餵完奶後,一定要幫寶寶排氣。

2.每次餵食時,給適當的奶量即可,不要因為想讓寶寶多吃一點,而引發嗆奶情形出現。

3.若是有胃食道逆流的狀況,一定要就醫,讓醫師開立可抑制胃液的藥品。

嬰兒搖晃症候群

【發生原因】

吳昌騰指出,在長庚兒童醫院的急診室中,每個月總見到一兩例是搖晃症候群的案例。的確,當寶寶哭泣時,爸爸媽媽或保母總喜歡搖搖寶寶,以安撫寶寶的情緒。適當搖晃是可以刺激腦神經的連結,但若用力不當,卻也易造成寶寶腦震盪、腦水腫。除了因為大人的搖晃外,吳昌騰也接觸過一個案例,就是保母將脖子還沒硬的嬰兒背在背上,時間一久,也出現搖晃症候群的症狀,因為還沒硬的脖子就這麼晃呀晃,不僅造成頸椎受傷,同時,也讓硬腦膜下血管出血。

【處理方式】

1.若是搖晃過後,寶寶出現抽筋、眼神怪異或呆滯、只有單側肢體會抽動時,就要儘快送到醫院就醫。

【預防之道】

1.不要以搖晃的方式安撫寶寶,否則要注意搖的幅度不能太大。

2.寶寶的脖子還沒硬時,不要用背帶背在後面;真要背的話,宜選擇適合月齡較小寶寶的揹兒帶,有支撐脖子的功能,並將寶寶背在前面,可以隨時注意寶寶的樣子。

3.平日不要過度依賴搖搖床,使用時間和搖晃程度都要控制。

撞傷和意外墜落

【發生原因】

林月英以「3歲以前的孩子是用腳思考的」,空間概念也尚未成形,加上剛學會走路的寶寶,頭部依然占身體重量的四分之一,容易重心不穩而跌跤,點出了孩子發生撞傷和意外墜落的機會不低。會在家裡發生撞傷,多半是寶寶碰尖銳的桌腳、堅硬的牆壁或櫃子的門,甚至一群小孩嬉戲時,不慎碰撞,其力道過大衝擊到胸部、腹部或頭部,可能引起如骨折、脫臼等外傷,也或許是腦震盪。至於意外墜落的主因,無非是從高樓陽台跌落、從床鋪或沙發跌下、或攀爬高處卻無法下來而跌落,嚴重則喪命,否則就是產生腦震盪現象。立即性的傷害如骨折,多能以肉眼觀察,決定是否立即送醫;令大人容易疏忽的反倒是因沒有明顯外傷,而誤認孩子沒事,其實是內在的傷害需要較長時間反應,如腦震盪就必須經過72小時的觀察,才能確認安好與否。甚至有一種情形是,照顧的爸媽根本不知道孩子曾發生這樣的意外,更加延誤送醫時間。

【處理方式】

1.如為明顯外傷,就立即送醫。若確定孩子已骨折,先固定受傷部位,以免傷勢加劇。

2.若看不出明顯外傷,可先觀察孩子在接下來的幾天,是否有哭鬧不休、嗜睡、不安、持續性嘔吐、精神活動力好不好、意識清楚與否、對外界反應是否遲鈍等症狀出現,若有當然立即送醫,透過電腦斷層攝影、X光檢查是否有腦震盪或顱內出血。

【預防之道】

1.家中地板最好是木質地板或塑膠地磚等安全性較高的材質,減少滑溜的情形出現;若是無法改變,建議在寶寶的主要活動區域,鋪上塑膠地墊,緩和一些撞擊的力道。

2.家具角邊、門鎖等突出尖銳處以護套包住,減少孩子不慎碰撞時的衝擊力。

3.所有容易被孩子碰到而會搖晃的物品務必收好,櫥櫃門關好,在孩子高度以上的堆放物請固定住,避免突然落下砸到孩子。

4.陽台或樓梯的欄杆間隙寬度要比孩子的頭圍小,避免任意穿過;更重要的是避免孩子在這些地方獨處。

5.在沙發、床鋪上玩時,要有大人陪著。

6.床鋪加裝護欄,避免寶寶睡覺時因翻身而不慎跌落地面。

善用居家安全用品

如果大環境無法更動,就善用居家安全用品,一樣可以減少意外發生。如插座防護蓋可防觸電、浴缸防滑墊與防滑貼紙可防跌倒、桌腳防護墊以防小孩碰到尖銳轉角、安全伸縮防護欄則可以隨寶寶年歲增長調整護欄長度、安全地墊可以緩衝寶寶掉落地面時的衝力。

誤食異物

【發生原因】

吳昌騰指出會發生誤食異物,有三種狀況,第一,父母給了不適合孩子吃的食物;第二,家中大孩子塞東西給小小孩吃;第三則是處在口腔期的小孩本來就容易將隨手拿到的東西放進口中。萬一東西小,不小心在吞嚥時卡到氣管或食道,不是導致食物梗塞、吞嚥困難、咳嗽、呼吸困難,將有窒息的可能;就是因為梗塞異物卡得很緊,而造成食道因局部壓迫而出現潰瘍,伴隨出血,甚至穿孔。

到達胃部的食物,大部分可在數天至兩週內由肛門自行排出,但具有腐蝕性的電池,就必須及時以內視鏡取出,因為這類電池碰到水後的一小時,就開始腐蝕。最擔心的還是父母根本不知孩子已吞下異物,錯過送醫最佳時機。若是父母觀察到孩子有咳嗽、變音、發疳、吞嚥困難〈東西卡在食道〉、呼吸急促〈東西卡在氣管〉,就要注意是否有誤食異物的可能了。

【處理方式】

1.掉入食道者,立即送至耳鼻喉科以內視鏡取出。

2.一歲以下小寶寶急救法:用左手環抱寶寶整個身體,使之形成頭低屁股高的姿勢,再用右手用手指胸戳五下。或者將寶寶身體翻轉過來,空掌重拍後背部,一樣也是五下。兩法可以交替使用。另外需要進行CPR時,將寶寶的腿抬高、頭放低,在寶寶兩側乳頭連線中點下一指寬處,以兩指壓胸的方式幫助寶寶恢復呼吸。

3.一歲以上寶寶急救法:意識清醒者,可使用站立式的哈姆立克急救法,即施救者站到患者後方,以身體貼緊患者背部,雙手從腋下環抱患者上腹,左手握住右手拳頭,合力壓擠上腹數次,進行到異物被咳出;若已失去意識者,讓患者立刻平躺並保持呼吸道暢通,兩手在腹部正中線施壓往上推,每次施壓不可偏左或偏右,連續做5下明確有力的施壓動作,間斷,再做。

【預防之道】

1.父母不要給不適合小孩吃的食物,如小果凍、花生、瓜子、湯圓或荔枝等,一定要餵食,請先處理過以使寶寶好吞嚥。

2.照顧小小孩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教育大一點的小孩,不要隨意塞東西給小小孩吃。

3.絕不將過小的物品提供給孩子玩,如1元或5元硬幣、各式鈕釦等等,只要直徑未超過3.17公分〈約喉嚨的寬度〉、長度小於5.17公分的小物品,就不該讓孩子任意取得。

4.寶寶進食時,不要邊說話邊吞嚥,讓食道與氣管動作不一致,使得食物誤闖「禁區」。

嬰兒猝死症候群

【發生原因】

發生原因至今不明,但吳昌騰指出,可能與嬰兒趴睡;寶寶被同睡的大人壓到;母親有吸毒、喝酒或吸煙等習慣者,懷孕時容易造成胚胎發育異常,而產生潛在性的疾病;或是遭到感染及窒息過久等原因,都可能是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危險因子。雖然案例不多,但是因為發生突然,總讓父母傷心欲絕,甚至若是發生在保母照顧的時候,也會引起法律糾紛。在西方,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是千分之二點六至五;而在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的發生率明顯較低,約為千分之零點五,許多研究顯示,除人種、遺傳因素外,母親及嬰兒的生活習性也是影響發生的原因,加上我國嬰兒多半是仰臥睡眠,而西方嬰兒大多是俯臥睡眠,所以,我國嬰兒猝死症明顯減少。

【處理方式】

1.如果能及時發現嬰兒臉色發疳,就立即給予心肺復甦術,使心跳恢復跳動,同時立刻送醫診治。

【預防之道】

1.國外許多研究報告顯示,俯臥睡眠的嬰兒猝死發生率是非俯臥睡眠嬰兒的3~9倍,所以在1992年時,美國兒科醫學會正式建議嬰兒不要採用俯臥姿勢睡覺,以減少嬰兒猝死的發生率。經過幾年的大力推廣,猝死率的確有下降趨勢。

2.嬰幼兒在睡覺時,不要用太過柔軟的枕頭及寢具,免得孩子陷於其中而造成窒息;吳昌騰建議用稍大一點的毛巾折個幾折當枕頭即可。

3.母嬰不要同床,避免大人翻身時不慎壓到孩子釀成意外。

4.夜晚睡覺時,多起身幾次觀察孩子的呼吸狀況。

藥物中毒

【發生原因】

多是大人粗心所致,不是將藥物裝在看起來是一般可食用的瓶罐中,就是放在孩子隨手可得的地方,發生藥物中毒的機會自然提高不少。就如去年爆發SARS時,為了消毒,許多家庭備有漂白水卻未注意擺放地方,之後就不時發生幼兒誤食漂白水的事件;每年端午節前後,也容易傳出誤食鹼粽水的案例,因為鹼粽水可能放在一般飲料的容器中,孩子以為是好喝的飲料,就一口喝下……

【處理方式】

1.發現孩子神情怪異時,立刻檢查平日服用藥物是否還在?確認誤食藥物的時間及劑量後,送醫時,務必連同藥物的原包裝〈藥袋〉一併帶去,讓醫生了解情況,及時採取解毒措施。

2.誤服的是一般性藥物且劑量較少,如毒副作用很小的如普通成藥或維生素等,可讓孩子多飲冷開水或牛奶,使藥物稀釋並及時從尿中排出。

3.劑量重且副作用大的話,立刻送醫,通常在2小時內施以洗胃,2小時後以活性碳減緩藥物吸收,劑量重的話,就要進行洗腎。

4.若是誤服強鹼藥物,切記不能催吐;誤服強酸,應使用肥皂水、生蛋清,保護胃黏膜。

5.維持呼吸道的暢通。

【預防之道】

1.食品與藥品一定要分開裝,特別是藥品外包裝上,要標記藥名、到期日或相關資訊(最好還是留在原包裝盒不要分裝)。

2.每次使用後,一定要關緊瓶蓋,並絕對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3.特別的藥劑或液體,如漂白水或鹼粽水,更是要特別收好,絕對不能讓孩子碰觸到。

4.特別液體的外瓶一定要保留原來商品的標示單,若是因放置在浴室受潮而剝落,請立即更換一瓶使用,避免日後萬一真的發生孩子誤服一事,才能提供醫師可靠的資訊,給予正確的治療方法。

5.在美國,安全藥罐使用的非常普遍。要知道,防兒童開啟(child-resistant)包裝並不是小孩都打不開(child-proof)。防兒童開啟的法定定義是:80%的五歲小孩需要超過五分鐘以上才能打開之包裝。這代表還有20%的小孩可用較短時間就開啟瓶蓋。小孩都喜歡嘗試,都可能想得出打開的方法。因此,在選擇存放容器時,不妨挑選開啟程序較繁複的容器,延長小孩打開的時間。

求助時要注意的事

當寶寶正處於極端危險時,父母或照護者一定要鎮靜,一方面是給孩子一點心理安慰,一方面要做對必要的緊急護理。你可以大聲呼救,只要數秒鐘,也許就可喚得很多的救援幫助。同時即刻開始進行急救(幫助呼吸或做心臟按摩術)。在進行急救後一分鐘,如果尚無救援出現,則必須再次呼救,或打電話給119。

電話求救時切記三件事

1.直接說出問題重心,譬如:「我的寶寶呼吸心跳停止了!」或是「寶寶需要立即急救!」等等,不必描述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

2.一定要告訴對方你家的地址、電話、如何走才能到達等資訊。

3.在等待救援的時候,一定要繼續急救不要中斷,除非短暫(數秒而已)的呼救求援。此時可以先將幼兒移到電話或窗口邊,一面急救一面求援。

家中應備有簡易急救箱

在緊急的時候,能適時先處理傷口,多少能降低傷害程度,因此家裡應備有簡易急救箱,建議準備耳溫槍、紗布塊、繃帶、OK繃、消毒棉球、冰枕、三角巾、骨折固定板數枝、優碘藥水、棉花棒等等。

放置的地方應以大人方便取得,與小孩卻有安全距離的地方,否則本來是要救人的卻反變成「禍首」。

窒息

除了異物吸入會造成窒息外,常聽見的案例還有,被窗簾繩子、電線繞頸、蓋在厚重的棉被下窒息、玩躲迷藏時躲在大紙箱、衣櫃、櫥櫃,甚至是烘衣機等地,都是小孩喜歡藏身之處,一下沒被找到又出不來時,悲劇往往就發生了。

窒息若超過5分鐘,就可能使腦神經受到嚴重損害,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家長應具備急救常識,立即對窒息幼兒施行急救,以免延誤。當口鼻被封住或頸部受勒,應立即解開封住口鼻之物,未恢復呼吸時施以人工呼吸,並儘速送醫。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父母必備錦囊

文/龔威銘‧賴秀媛‧張玉玲‧吳佩儒

採訪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陳中明主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張溯皋兒童職能治療師‧台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兼教學部主任方旭彬‧台安醫院小兒科胡人然主治醫師‧林口長庚兒童醫院一般兒科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兼助理教授周怡宏主任‧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部江椿彬主治醫師‧書田診所翁至德小兒科主治醫師‧萬芳醫院小兒科郭雲鼎主治醫師‧新光醫院小兒科馬慧如主治醫師(按名字筆畫順序排列)

Q1:寶寶多大以後,可以不用再將蔬菜剁碎,直接食用完整的蔬菜?

視寶寶牙齒的發育狀況而定。若寶寶牙齒尚未長齊,牙齦可咀嚼柔軟的蔬菜葉。若寶寶臼齒長出來了,原則上是可以開始吃質地軟且纖維少的蔬菜,但根莖類部分含有過多纖維則不宜食用。

Q2:寶寶多大以後可以開始食用蛋類、海鮮?

正常狀況下,從6個月起寶寶可以開始吃少量的蛋黃,慢慢逐次增加份量。魚有許多豐富的蛋白質和DHA,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時即可加入。有殼類(蝦或蟹)則要慢慢添加,讓寶寶適應。但若有以下情況,顯示寶寶屬於過敏體質,則需要避免食用蛋類和海鮮:

1.有家族過敏史

2.有過敏性皮膚炎

3.產前臍帶血篩選(免疫球蛋白質指數)偏高者

Q3:未滿一歲的寶寶,不適合吃哪些水果?

水果上大致上都沒有問題,但若是過敏寶寶,不能吃芹菜、蕃茄和堅果類的食物,因為種子內含組織胺,容易引起過敏。養樂多或優酪乳當中的酵母菌也會引起寶寶過敏,所以給寶寶飲用前,最好先酌量添加,察看寶寶的呼吸道、腸胃道或皮膚是否有起疹子,確定有無過敏反應。

Q4:寶寶不愛吃蔬菜怎麼辦?

這和父母的早期介入有關,味道是經過學習的,讓他逐漸熟悉蔬菜的味道,自然不會產生排斥。在副食品中添加蔬菜或胡蘿蔔,並用湯匙餵食,訓練寶寶咀嚼能力,讓他越吃越有興趣。若長期用奶瓶餵食副食品(米、麥糊),寶寶會養成不愛咀嚼的習慣,自然會排斥特別需要咀嚼的蔬菜。

Q5:寶寶多大的時候,要開始添加副食品?

寶寶未滿6個月前,無論是母奶或配方奶養分皆十分充足,不需刻意餵食副食品補充營養。但醫師建議從寶寶滿4個月後,即可餵食副食品,訓練寶寶咀嚼的能力與品嚐食物味道的質感。

Q6:奶瓶、奶嘴一定需要高溫消毒嗎?清潔奶瓶、奶嘴的動作,需要持續到什麼時候?清潔奶瓶用具要使用專用清潔劑嗎?

奶瓶奶嘴用具的清潔,需要用熱水加上奶瓶刷沖洗奶瓶、奶嘴等用具,即可達到清潔的目的。如果有些奶脂無法清潔乾淨時,可用一般清潔劑或寶寶專用清潔劑。在消毒來說,由於寶寶出生前半年,尚未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與免疫力,也是容易受到感染的時期,因此建議消毒奶瓶奶嘴的溫度必須達到100℃,而且需持續10分鐘的消毒時間。此外,媽媽應注意奶嘴奶瓶等用具是否為耐熱材質,以免損壞用具危及寶寶健康。

Q7:寶寶多大可以吃牙餅?有吃牙餅的必要性嗎?而固齒器又有何功效?一定要使用嗎?

寶寶開始吃副食品的時候,差不多5、6個月,此時可讓寶寶嘗試牙餅,而吃牙餅的好處是可訓練寶寶咀嚼、吞嚥的功能;另外此時寶寶開始喜歡抓東西往嘴巴塞的動作,給予寶寶食欲上的滿足感。此外,當寶寶開始長牙時,牙齦會比較腫、口水較多,有時會有哭鬧不安的現象,而固齒器具有安撫寶寶的作用。不過,若是寶寶不喜歡吃牙餅或使用固齒器時,家長也不要強迫寶寶,依寶寶接受度來決定即可。

Q8:何時可發現寶寶有鬥雞眼的現象?家長如何判別?如何改善寶寶鬥雞眼的問題?

3至6個月內的寶寶,兩眼協調性的發展不佳,因此寶寶會有暫時性的斜視情形,另外寶寶內眼皮較肥厚,較多遮蓋到眼白部分,看起來像內斜視(鬥雞眼),但它可能並不是真正患有鬥雞眼。若家長不放心,在健兒門診時可給小兒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評估。

Q9:按摩對寶寶有什麼好處?可以開始對寶寶按摩的月齡及時機是?

寶寶從出生開始,媽媽即可幫寶寶按摩,透過對寶寶按摩全身肌膚的動作,可讓寶寶感到舒適與安全感,亦有安撫哭鬧情緒的功能,還可增進良好的親子關係。此外,據臨床經驗指出,按摩可幫助早產兒寶寶身長體重增快的功效。要注意的是,肚臍尚未脫落時,須避開肚臍部位;且寶寶餵食後一小時內,勿作按摩。

Q10:寶寶如果還不會坐或站,可讓他坐著或一直扶他站著嗎?

寶寶肢體動作的學習過程都有循序漸進的步驟,家長不用太心急讓寶寶學學坐或是站的能力,也無須限制寶寶精力旺盛的活動力。每個寶寶都有個別發展的小差異,如果寶寶發育成長速度較快,家長也不必太擔心。倒是要特別注意發展遲緩的情形,如果寶寶過了8至9個月大仍不會坐,或是過了一歲仍不會站時,家長必須前往小兒神經專科醫師處做進一步診察,以確實了解寶寶是否神經發育上出了問題。


Q11:寶寶一出生就需要開始做清潔牙齦的工作嗎?

寶寶第一顆牙齒約六個月前後開始長,在還沒長牙之前,為了保持口腔的清潔,餵完奶之後,讓寶寶喝一點開水?漱口。如果口中的奶渣比較多的時候,可以用濕的紗布稍微清潔一下整個口腔,不需要太用力,目的是保持一個乾淨的口腔環境,避免鵝口瘡的產生。

鵝口瘡是一種口腔的念珠菌感染,常被誤認為是奶渣,如果媽媽發現小寶寶的口腔內有白白的一點一點,用濕紗布輕輕擦拭仍無法清除時,就必須給醫師檢查,確定後塗藥即可痊癒。

Q12:寶寶到了什麼年紀,應該到醫院進行牙齒、視力、聽力檢查?

寶寶六個月前後開始長第一顆牙齒,只有一兩顆還不需要用牙刷清潔,到了一歲左右牙齒已經長了五、六顆,可以買小號軟毛牙刷幫寶寶清潔牙齒。因此,寶寶滿一歲以後,就可以帶到醫院給兒童牙科進行牙齒檢查。

至於視力和聽力,可以由媽媽與寶寶的互動中觀察,出生後三、四個月,寶寶聽到聲音就會朝著有聲音的方向轉頭,從中察覺寶寶視力和聽力有沒有問題,如果發現寶寶有異狀,早期發現愈早治療愈好。

Q13:寶寶穿衣服是否沒有季節之分,穿越多越好?如何判定寶寶該穿多少件衣服?

寶寶穿衣有季節之分,並不是穿愈多愈好,無論是大人或是寶寶,每一個人對溫度變化反應不同。如果夏天寶寶待在家中,室內已有空調且不覺得悶熱,其實寶寶不需要穿太多件衣服,以免寶寶滿身大汗,潮濕悶熱容易產生問題皮膚(癬、溼疹、念珠菌感染、尿布疹……等等)。

如何判定寶寶該穿多少件衣服,最簡單的原則,就是觀察寶寶的反應,以寶寶覺得最舒服的狀態為判定標準。

Q14:寶寶需不需要割包皮?

醫界有人認為割包皮比較不會包皮龜頭炎或泌尿道感染。也有人認為注意清潔即可,不割包皮還可留作日後需要補皮時使用。除了宗教的理由之外,除非有包莖,小便時龜頭處包皮像吹泡泡一樣鼓起的情形,包皮過長、過緊造成反覆性泌尿道感染,甚至包皮龜頭發炎、化膿,否則不需要割包皮。

Q15:如何幫寶寶清理鼻屎或鼻涕?

鼻子是過濾空氣的構造,空氣中難免會有一些灰塵和髒東西,在鼻腔內積了一段時間就會有鼻屎產生。因為寶寶的鼻孔很小,如果看到寶寶鼻屎已經外露,可以用沾濕的棉花棒,將寶寶的鼻屎清除。

如果感冒鼻塞很嚴重無法呼吸,這樣的情況可以偶爾給寶寶用吸鼻器,不過次數用太多也不好,因為病毒感染或是上呼吸道感染,造成鼻涕較多或是鼻塞嚴重,還是需要醫生診治,配合一些抗組織胺,減少鼻涕的分泌物。


Q16:如何戒除寶寶吃奶嘴的習慣?

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零到兩歲的寶寶正處於口慾期,會藉由口腔吸吮來獲得滿足及安全感,吃奶嘴就是寶寶為自己帶來滿足及安全感的方式之一。不過,寶寶比較大以後,如果還有吃奶嘴的習慣,容易造成門牙生長角度不當,出現齒列不整、咬合不良的情形。

戒除吃奶嘴的適當時機大約在一歲左右,此時寶寶已經會坐、爬、走,喜歡探索新事物,父母可利用寶寶感興趣的事物,轉移寶寶對奶嘴的注意力,來漸漸戒除吃奶嘴的習慣。

Q17:如何戒除寶寶咬手指的習慣?

零到兩歲的寶寶會經由吸吮過程獲得滿足感,且手指比奶嘴更容易取得,因此,寶寶很容易出現吸手指的情形。吸手指除了會影響牙齒生長,也可能因為手指藏污納垢,而將病菌帶入體內,必須特別注意。

父母一發現寶寶有吸手指的情形,就應立刻協助寶寶戒除,才不會養成習慣。建議父母可先給予合適的安撫奶嘴,等寶寶不再吸手指後,再以戒除奶嘴的方式來處理。

Q18:寶寶適不適合看卡通?

電視卡通結合了影像和聲音,可刺激寶寶的視覺及聽覺,具有些許增進感覺統合發展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電視螢幕其實是閃爍不定的,如果讓寶寶長時間觀看,會造成眼睛痠、不舒服的情形。

由於寶寶的模仿力非常強,長期觀看電視卡通,很可能會模仿卡通的情節,因此,父母應該慎選卡通的內容,才不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

Q19:寶寶幾個月大以後,可以開始訓練用湯匙吃東西?用杯子喝東西?

寶寶四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後,父母可試著用湯匙餵食,讓寶寶習慣用湯匙吃東西的感覺,等到寶寶一歲左右,就能讓他學習自己拿湯匙。寶寶剛開始學習時,會因為不熟練而弄得很髒亂,此時不需要急著糾正,等學會湯匙的使用後,再教寶寶學習如何清潔即可。

寶寶七、八個月大開始,就可以使用練習杯喝東西,訓練手部及嘴巴的協調能力;到了九個月大之後,再讓寶寶練習用一般的杯子來喝東西。

Q20:如何為一歲以下的寶寶挑選玩具?一定要依照性別特色來選擇嗎?

對一歲以下的寶寶來說,玩具可刺激寶寶的感官發展。父母應先選擇有安全玩具標示(ST),再以顏色、材質、形狀、寶寶是否感興趣等條件,選購不同類型的玩具,促進寶寶的感覺發展。

一般來說,寶寶能區分性別大約要到三歲左右,父母在為一歲以下的寶寶購買玩具時,並不需要特別依照性別特色去做選擇。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兒夜啼 可適度按摩穩定情緒













▲孩子的哭聲總讓家長心疼且焦急;圖為情境照。(照片提供/ 羅綸謙、林廉証)
▲適度的背部按摩可以幫孩子穩定情緒。(照片提供/ 羅綸謙、林廉証)
▲腹部按摩穴位示意圖。(照片提供/ 羅綸謙、林廉証)

文/羅綸謙、林廉証


前些日子與三五好友聚餐聊天,其中有一位朋友半年前喜獲麟兒,應是非常幸福愉悅,但臉上卻是疲憊與無奈,哈欠連連,閒聊中,才知道原來是「小鬼」惹的禍。


朋友的寶貝兒子約6個月大,白天無論醒著、睡著都很乖巧可愛;但一到晚上就全變了樣,睡前總是哭鬧不休,要一直有人哄,才可以勉強入睡,但是睡一個多小時後,則常無緣無故嚎啕大哭,一個晚上就這樣重複3到5次,原本以為是肚子餓或尿布濕了,但卻發現不是,也因此至小兒科就診,醫師排除嬰幼兒常見疾病,但是寶寶晚上啼哭狀況依然持續。家中長輩認為是外出被「沖煞」,建議去廟裡收驚,好友不以為然,也就不了了之。


嬰幼兒晚上因多種原因啼哭過頻,中醫早有記載,稱為「小兒夜啼」,學齡前兒童均可見,又以週歲內嬰幼兒為常見。嬰兒用啼哭表達「要求」或「痛苦」,所以嬰幼兒晚上哭鬧要先排除生理上的需求(肚子餓、尿布濕、太熱或太冷等原因),以及病理上的痛苦。


生病與否需要醫師的專業判斷,不過生理問題大多哭聲洪亮,持續時間不長,精神和食慾良好,面色正常,無發熱及其他病理表現,只要滿足其生理需求即可安撫。


◎中醫對於小兒夜啼是依其表現症狀不同給予處理,臨床上常見有三種類型:


●傷乳積滯:哭聲嘹亮,吃不下,吐奶有乳塊,便秘或拉肚子,氣味酸臭;用保和丸加減。


●脾經虛寒:哭泣時,身體呈現彎曲狀,喜歡趴睡,手腳和肚子溫度較低,吃得少且多有腹瀉;用鉤藤飲加減。


●心經積熱:啼哭有力,見燈光則哭泣更嚴重,小便色少味重,大便多便秘,面色嘴唇較紅赤;用導赤散加減。


若僅啼哭而無伴隨其他不適症狀,建議用蟬花散治療,蟬蛻與鉤藤是夜啼常用藥,煎煮後藥湯清淡,加上甘麥大棗湯安神且味甘潤,可為多數孩童接受。


除了藥物治療外,小兒按摩也是中醫的治療特色,以經絡穴位推拿概念來調整內在臟腑氣血,操作時可使用嬰兒油、嬰兒乳液或水性薄荷膏,按摩小兒背部常使用膀胱經;腹部常用中脘、天樞、氣海、關元等穴,以肚臍為中心做順時鐘環狀按摩,在幼兒餵乳前或睡前給予輕柔的按摩,一方面幫助腸胃消化,減低脹氣問題,另一方面增進親子互動,通常可讓寶寶一覺到天亮。


友人聽取建議後,先用蟬花散加減藥物治療,並且每日與寶貝進行幸福的親子按摩,兩個星期後很開心地說:「小寶貝的狀況大有改善,晚上通常只會醒過來吃一次奶而已。」


其實每個夜啼的小孩狀況都不盡相同,多一點耐心觀察與細心的陪伴,再加上專業醫療的協助,可讓小寶貝及大人都一夜好眠!(作者分別為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醫師)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歲健康長高完全手冊


儘管很少有父母希望孩子長得像國際籃球巨星麥克喬登那般高大,但也絕不會把武大郎當成孩子的身高偶像。過去,人們認為身高受制於遺傳,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達,可以影響孩子長高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元。而營養、健康的睡眠習慣、戶外運動和良好的心理狀態,更是幫助孩子長高的「四大元素」。



膳食篇


0~6歲是人一生中長高的第一個高峰期。這個時期,營養最為重要。長高,其實長的是骨骼和肌肉,所以,在孩子的日常飲食中,要格外注意的是,讓孩子攝入足夠有利於骨骼強壯、肌肉結實的營養成分。



  • 飲食應葷素合理搭配

    孩子長高所需的營養,存在於各種食物之中,而蛋白質、鋅、鈣、磷、維生素A等營養成分,可直接影響身高的增長;至於鐵、核黃素、鋅、維生素A等營養成分,亦可影響兒童的食欲和免疫功能,對長高也具有間接作用。

    世界上,沒有哪一樣食品吃了就能長高,比方含有大量的鈣和其他營養物質的牛奶,吃多了會導致肥胖或者沒有食欲;也沒有哪一樣食品絕對不能吃,比方漢堡,即含有大量蛋白質。由於偏葷的飲食,容易使孩子的骨齡提前,長高期縮短;而單吃素食,也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導致生長緩慢的現象發生。所以,孩子的飲食應葷素搭配且營養充足。孩子若具有偏食、挑食和吃太多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的話,爸媽一定要予以糾正。至於影響孩子生長的維生素及食物源詳細介紹如下:


    1. 以鈣、鋅為代表的微量元素

      鈣、磷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元素,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生長。鋅則是很重要的營養素。慢性中等程度缺鋅患者,會導致生長遲緩;兒童若缺乏鋅,還會直接影響骨細胞的分化和增殖。另外,鋅對生長激素的合成也有著重要作用。


      • 食物源:鈣、磷--牛奶及奶製品(牛奶中的鈣質最適合孩子吸收)、魚類及水產品(海魚比河魚多)、紫菜等海菜、雞肉、豆類及豆製品;鋅--動物內臟、豬肉、牛肉、貝殼類;

      • 特別提醒:豆苗、青椒、番茄、西蘭花等蔬菜維生素C豐富,有促進鈣、鐵吸收的作用。

    2. 蛋白質

      刺激長高的成長激素,主要由蛋白質構成。而蛋白質被充分吸收時,鈣才能被完全吸收。另外,肌肉的發育也需要蛋白質。

      ※食物源:牛奶及奶製品、魚類及水產品、肉、蛋、豆類及豆製品。

    3. 多種維生素

      維生素D對鈣質的吸收有極大影響,缺乏維生素D會造成小兒佝僂病。維生素B2是成長促進劑。維生素A、B、C 、D可促進體內蛋白質進行再合成工作。維生素A能提高免疫力,並促進骨頭軟骨中細胞的活性,還可經由甲狀腺激素來影響身高增長。


      • 食物源:
        維生素D--陽光、食品、蛋。
        維生素B2--魚、肉、蛋、海菜、牛奶及奶製品、豆類及豆製品。
        維生素A--蛋、魚類、動物肝臟。
        其他維生素--蔬菜、水果。

      • 特別提醒:豆油、麻油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溶解。

    4. 纖維素

      纖維素可清除腸道內對增高有阻礙的有害成分,並促進養分的消化與吸收。


      • 食物源:
        紅薯、土豆等塊莖蔬菜;韭菜、大蔥等粗纖維蔬菜。但芹菜、筍等不利於小孩吸收,所以,不能吃太多,爸媽不妨放在包子、餛飩等裏面當作餡來食用。


  • 奶類食物是關鍵

    幫助0~6歲孩子長高的最重要食物,就是各種奶類以及奶類製品。0~1歲的嬰兒,不論是母乳哺餵,還是混合哺餵、奶粉哺餵,每日補充的奶量必須達到700~800毫升。而1歲後的幼兒,每日補充的奶量,可以是配方奶粉,也可以是新鮮的全脂奶粉,但也須不低於500毫升。對於0~6歲孩子而言,牛奶裏的脂肪絕不會引起孩子肥胖,所以,除非您的孩子被醫生特別告誡要喝脫脂奶,否則沒有必要讓孩子喝脫脂奶。而除了牛奶以外,像西方飲食中常出現的奶酪,對孩子長高也很有幫助。

生活習慣篇


對0~6歲孩子而言,會對身高發育有著關鍵作用的影響,還有睡眠。因為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對長高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根據研究發現,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現在孩子熟睡時,亦即晚上10點~11點之間。也就是說,在晚上10點~11點之間熟睡的孩子,體內會分泌大量生長激素。


所以,爸媽一定要讓孩子在晚上8點前睡覺,並讓孩子在晚上10點能進入熟睡狀態方可達到。同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需要消耗掉部分的熱量,所以,孩子非旦不會越睡越胖,反而常會越睡越冷,而睡眠好的孩子不僅會長得高,體重大多也會較為正常。


戶外運動篇


0~6歲的孩子,每天至少要在戶外待上2小時,在接受陽光充足照射後,除了能提高體內對鈣的吸收外,又能呼吸新鮮的室外空氣,進而加速身體的自然代謝。至於0~1歲的孩子,則可由大人帶著,每天早晚出門散步各1小時左右,並以孩子感到舒適為原則。而1歲以後,則可讓孩子多跑跑跳跳。一般來說,早晨鍛鍊的效果要比下午來得好。有的家長捨不得讓孩子走路,即使2~3歲的孩子,還被整天抱在手裏,其實這對孩子的身高發育十分不好。


爸媽應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對運動的興趣,可讓孩子從簡單的跑跳活動開始,慢慢發展至運動性的遊戲。由於運動能加速骨骼中礦物質的代謝,並促進骨細胞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使骨骼強壯、肌肉結實。所以,不同的鍛鍊方法,對孩子身體產生的影響也不同,例如:跳躍可以牽伸肌肉和韌帶,彈跳和跑步能促進下肢增長,而引體向上、垂吊、單槓等運動,亦能促進脊柱生長。但要注意的是,像負重、收縮或壓縮性的運動,比如:舉重、舉啞鈴、摔跤等運動,則不利於長高。


由於0~6歲孩子身體還很嬌嫩,成人化的運動方式並不適合這般年齡的孩子,像是吊環、打籃球和引體向上等可以促進長高的鍛鍊運動,可以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再加以練習。至於適合學前期孩子的增高運動,有跑跳活動、球類遊戲、各種花式跳繩、游泳、騎車、跑步等運動項目。事實上,孩子所做的運動應儘量以遊戲化、多樣化為主,這樣孩子才會對運動產生興趣。


心態篇


前面所提的生長激素,會在孩子感到心理壓力、情緒低落時,分泌較少。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家庭氣氛不和諧,或是父母經常嚇唬、批評甚至打罵孩子的話,都會讓孩子情緒低落,並造成其內分泌失調、生長激素分泌減少,導致發育不良的情況產生。所以,爸媽若要孩子長得高,應讓孩子保持良好情緒,並在孩子吃飯、睡覺時,將嘮叨的習慣稍微克制一下,因為說多了,反而會讓孩子構成心理壓力。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副食品添加時機


A. 製作副食品時應以新鮮、自然、 容易消化為主,不要加調味料。
B. 由少量開始,一次只能添加一種,食用3~4天後再逐漸增加量及濃度,再嘗試另一種新的,添加順序是流質‧半流質‧半固體‧固體。
C. 添加新的食物時, 要注意寶寶的排便及皮膚的狀況, 若有不正常應減量或立即停止食用,如有惡化請看醫師, 以確定是否對該食物過敏,或不適應。
D. 寶寶吃副食品時應放在舌頭中央, 讓寶寶容易吞嚥。
E. 如寶寶拒吃某種食物, 不要強迫寶寶吃, 媽媽應耐心地餵食, 對不喜歡的食物待以後再試。
單位換算:1茶匙=5cc 1湯匙=15cc 1兩=37.5g 1杯=240cc



 
















































































項目

年齡
每次母奶餵哺次數 每次奶粉餵哺次數 每次沖泡奶量(c.c.) 奶類佔一天所需熱量之百分比 水果類 蔬菜類 五穀類 魚肉蛋類
提供維 生素A,> 維生素 C, 水 , 纖維素 提供維生素 A, 維生素C, 礦物質, 纖維素 提供醣類, 蛋白質, 維生素B群 提供蛋白質, 脂肪, 鐵質, 鈣質, 維生素B群, 維生素 A
1個月 7 7 90~140 100%        
2個月 6 6 110~160
3個月 6 5
4個月 5 5 170~200 80~90% 果汁1~2茶匙 青菜湯1~2茶匙 麥糊或米糊3/4~1碗  
5個月 5 5
6個月 5 5
7個月 4 4 220~250 50~70% 果汁或果泥1~2湯匙 青菜湯或青菜泥1~2湯匙 稀飯, 麵條, 麵線
1.25~2碗或吐司麵
包2.5~4片或饅頭
0.6~1個或米糊, 麥
糊2.5~4碗
蛋黃泥2~3個或豆腐1~1.5個四方塊或豆漿1杯: 1.5杯(240~360cc)或魚,肉,肝泥1~1.5兩
8個月 4 4
9個月 4 4
10個月 3 3 果汁或果泥或水果2~4湯匙 剁碎蔬菜2~4湯匙 稀飯, 麵條, 2~3碗或乾飯1~1.5碗或吐司麵包4~6片或饅頭1~1.5個或米糊, 麥糊4~6碗 蒸全蛋1.5~2個或豆腐1.5~2個四方塊或豆漿1杯: 1.5~2杯(360~480cc)或魚,肉,肝泥1~2兩
   








































食譜舉例
蔬菜湯: 4個月以後 米奶糊/麥奶糊: 4個月以後 柳丁汁: 4個月以後
將深綠色蔬菜洗淨切碎, 放入鍋內加水煮3~4分鐘, 把菜湯盛出 把米奶粉或麥奶粉1匙對20cc 溫開水, 泡成糊狀 將柳丁切成兩半, 將汁擠出, 再加等量開水稀釋
^_^幫助攝取維生素 ^_^補充熱量, 含豐富維生素B群, 有助新陳代謝 ^_^含豐富維生素C
香蕉泥/蘋果泥: 7個月以後 蛋黃泥: 7個月以後 煮胡蘿蔔稀飯/麵:7個月以後
去皮, 以湯匙刮取果肉, 碾碎成泥 將蛋煮熟, 取出蛋黃, 加入少量開水調成泥狀 胡蘿蔔切薄並煮軟, 用少許鹽調味, 加入稀飯或麵煮熟為止
^_^幫助腸胃蠕動 ^_^補充鐵質 ^_^含豐富維生素A, 眼睛亮亮
烤吐司: 8個月以後 肉丸湯: 8~10個月以後 鮭魚/吻仔魚稀飯:
8~10個月以後
將吐司以烤麵機直接烤便可 將絞肉, 切細的洋蔥, 少許太白粉, 混合攪拌, 再搓成指頭般大小, 用高湯稀釋煮熟即可 米加7倍水, 以小火煮爛, 放入已洗乾淨的魚少許, 煮熟
^_^對正在長牙的寶寶, 具有磨牙床, 刺激長牙的功效 ^_^含豐富蛋白質, 幫助肌肉發育 ^_^含DHA和蛋白質, 讓寶寶頭好壯壯, 聰明健康
嬰兒期的寶寶鈣質的需求量
根據衛生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剛出生~2個月需200毫克,3個月~5個月需300毫克,6個月~11個月需400毫克,1歲需500毫克。吃母乳和配方奶粉四個月要注意副食品的攝取,寶寶有厭奶或奶量不足,可適度添加鈣粉作補充。
 


資料來源:卡洛塔妮網站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常體溫                       發燒


口溫:36-37.5℃   38℃以上


肛溫:36.5-38℃   38.5℃以上


腋溫:35.5-37℃   37.5℃以上


兒童發燒時會有哪些症狀?


 



1、容易哭鬧不安,注意力及活動力變差,且有口渴現象。


2、全身熱,臉色潮紅,嘴唇乾裂,四肢較易冰冷,呼吸變快、


   變深。


3、食慾降低,有時易會噁心、嘔吐。


4、小便變少,顏色變深。


5、偶有頭痛、頭暈、嗜睡。


6、嚴重脫水時會眼淚減少、皮膚乾燥。


 如何測量體溫?






























類別



測量部位



測量時間



注意事項



口溫



含在舌頭下面



2-5分鐘



嬰幼兒及不能合作者禁用.喝過冷熱飲必須30分鐘後再測.


建議5歲以上兒童使用



腋溫



夾在腋下



3-10分鐘



量前先擦乾腋下再夾緊


 



肛溫



插入肛門



1-3分鐘



腹瀉、化學治療者禁用.先用凡士林潤滑在插入肛門3-5公分



耳溫



放入耳道



2-3秒



固定頭部,拉直耳道3歲以下耳朵向下向後拉3歲以上耳朵向上向後拉.3個月以下嬰兒不建議使用



 如何照顧發燒的小孩?



1、家中準備體溫計或耳溫槍


2、穿著棉質吸汗性強衣物,不宜穿太多


3、發燒初期四肢冰冷、發抖時先予保暖;全身發熱時,再予減少被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補充適量水份,如果汁、飲料


盡量保持安靜讓小孩有充分休息必要時限制小孩活動。


5、注意小孩口腔衛生,因發燒時亦有舌苔的產生。


6、小孩的發燒需數日才能完全消退,請四小時測量一次體溫,如腋溫38.5℃以上可以給予退燒藥,如未能改善,則可給予溫水拭浴。


*溫水:21℃-32℃﹙以手腕內側測水溫﹚。


*擦拭時應適當關好門窗,以避免陣風。


*以毛巾輕拍身體,勿用摩擦方式。


7、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用退燒藥


8、抗生素不等於退燒藥,請依醫師指示使用,勿自行購藥服用


9、在腋溫38.5℃以上可予口服退燒藥,39℃以上可予肛門塞劑。


有拉肚子時不建議使用塞劑


飲食



1、應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飯、或是較流質飲食,避免油膩食物


2、如經醫師診視後小孩喉嚨有紅腫情形者,可予較冰涼及易吞飲


   食,比如布丁、冰淇淋、奶酪。


3、較小嬰兒若無拉肚子,則不輕易調整牛奶濃度。


什麼情況需到醫院?

1、以上處理後發燒仍未退,則應帶往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2、若發燒時合併抽搐昏睡、活力變差、厲害嘔吐、無法進食、頸部僵硬或發紺情形,立即送醫。


3、三個月以內的嬰兒發燒,連續兩天發燒或體溫高過39℃以上。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劃/媽咪寶貝雜誌文/台北市立中興醫院小兒加護病房主任 吳求森醫師
從寶寶出生開始的每一分鐘內,身體的每個器官都在快速發展,每種表現都代表器官達到該年齡必須達到的發展成熟期,醫師也根據這些表現評估寶寶的成長發展正常與否,進而建議父母育兒的照顧重點,或針對疾病做追蹤檢查,或針對體質做生活上的預防照料,這就是健兒門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真義。













































































































寶寶的第1個月~眼睛會自動尋找光源
※ 寶寶出生的第一個月大部份時間都在睡覺
※ 俯臥時會試著抬頭
※ 雙手時常緊握
※ 雙手或雙腳會同時活動
※ 哭是他最初的語言
※ 聽聲音會有反應
※ 眼睛會尋找光源
※ 聽到較大聲音時會嚇得手腳伸開或伸出來
寶寶的第2個月~愛哭又愛笑
※ 俯臥時能輕輕抬頭及做45度轉動
※ 眼睛會隨物體移動
※ 媽咪用鈴聲等清脆的聲音能引起他的注意力
※ 容易逗他微笑
※ 會利用不同的哭聲來表達需要
寶寶的第3個月~嬰兒活動量大了
※ 這時寶寶的頭可以明顯地抬起
※ 會慢慢張開手掌玩弄手指、`吸吮自己的姆指
※ 運動量及活動範圍日益擴大
※ 有時會喃喃自語,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這時父母可以給他一些回應
寶寶的第4個月~開始嚐試翻身
※ 寶寶的活動開始靈活有力
※ 頸部挺直,且可以開始嚐試翻身
※ 俯臥時能用手臂支持將胸部抬起
※ 會自動對人微笑,喜歡和人親近,臉上表情豐富有情緒變化
※ 因為還不會吞嚥口水,發聲較模糊,但已經會發出牙牙學語
※ 這時注意力會比較明顯,充滿好奇心,耳邊有聲音出現會轉頭去找
寶寶的第5個月~會找尋聲音的來源
※ 會用小手去觸摸和抓握身旁的東西,甚至把東西放入口中
※ 被抱住時,頭可以撐起,且會向四週注視
※ 5個月大的寶寶可以像大人一樣能夠清晰地看清楚周遭
※ 臉被手帕蓋住時會用手撥開
※ 若從寶寶看得見的地方呼喚他,他會注視並尋找聲音的來源
寶寶的第六個月~喜歡自言自語
※ 嬰兒開始會翻身自如,可仰臥、側睡
※ 可扶著坐,坐的時候會上下跳動
※ 雙腳已能支撐上半身的重量
※ 眼睛也會自由運轉
※ 自己會抱奶瓶
※ 開始認生,害怕陌生人
※ 他們喜歡玩發聲遊戲,有自言自語的情形
※ 聽到自己的聲音會轉頭
寶寶的第7個月~充滿好奇心
※ 七個月大的寶寶不需扶持就會坐穩了,也能自己爬行
※ 會用手掌抓起細小的物件,也會自己拿餅乾吃了
寶寶的第8個月~開始爬行
※ 可以用手臂或用腿推動身體爬行
※ 腿的力量增加,能藉著物體的支撐而稍微站立
※ 開始對東西產生好惡之心
※ 開始花很多時間看周圍人事的一舉一動,加以模仿,會注意聽別人說話,
※ 會呵呵大笑或伸手要求抱抱※ 對陌生人顯得更加緊張和害羞
寶寶的第9個月~學習獨立
※讓他學習自己進食,可促進身體及智力的發展
※ 也可以讓寶寶習慣自己睡
寶寶的第10個月
※親子身體接觸會增加身心均衡發展
寶寶的第11個月
※親子活動提升智慧
寶寶的1歲
※ 已有創造潛力,可準備各種教材,讓他有更多學習機會
寶寶的第13個月
※ 會用手及膝爬樓梯,爬上椅子
寶寶的第15個月
※ 獨自邁步行走、爬樓梯
※ 會使用湯匙自行用杯子喝水
※ 可疊起3個積木
寶寶的第18個月
※ 所發出的聲音多為重疊的單音
※ 能藉扶持而走上樓梯
※ 能倒退走
※ 語言發展常以動物叫聲為其名稱
※ 常用一個單字來代表整句意思
寶寶滿兩歲
※ 用手拿茶杯喝水
※ 可自行上下樓梯、開門、轉門鎖
※ 不需支持即可踢前來的球
※ 可以疊起4~6塊積木
寶寶2~3歲
※ 會騎腳踏車、原地跳、脫衣服
※ 可以用吸管喝飲料
※ 能依樣畫圓圈及直線
(取材自媽咪寶貝雜誌)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推薦的粥都是製作簡單、營養美味的基本款,媽媽可以根據寶寶年齡和口味自行變化。比如說,進入輔食添加階段的寶寶需要將粥熬得特別爛些,添加的其他成分也要盡量做成泥狀,口味盡量清淡甚至不加任何調味品。而稍微大些的寶寶,添加在粥內的其他成分可以是片狀或丁狀的。
  
  1.牛奶粥
  
  原料:大米50克,水4杯,奶粉3調羹。
  
  做法:將大米淘洗乾淨,用水泡1小時,放入鍋中熬成粥。為寶寶盛出一碗粥,加入3調羹奶粉,攪拌均勻即可。
  
  2.蛋黃粥
  
  原料:雞蛋1個,大米50克,水4杯。
  
  做法:將大米淘洗乾淨,用水泡1小時,放入鍋中慢熬成粥。將雞蛋煮熟,取雞蛋黃研成粉末,加入粥中混合均勻即可。煮好的雞蛋白可直接給寶寶吃。
  
  3.青菜肉糜粥
  
  原料:大米50克,青菜20克,瘦肉(豬肉或雞肉皆可)20克,高湯4杯。
  
  做法:米洗淨,用水泡1~2小時,放入鍋內,加高湯,熬煮半小時左右。將青菜洗乾淨,放入開水鍋內煮軟,切碎備用。再將瘦肉洗淨切成薄片,加少許精鹽,入鍋中,水開煮10分鐘,取出切成肉糜。然後,將肉糜和青菜加入煮好的粥中。
  
  4.臘八粥
  
  原料:花生10克,黃豆10克,薏米仁50克,紅豆10克,糯米10克,紅棗10克,蓮子10克,桂圓肉10克,糖適量,水10杯。
  
  做法:花生、黃豆、薏米仁、紅豆洗淨浸泡5小時左右,然後加水10杯,將之煮至軟熟。再加入糯米和紅棗,繼續煮25分鐘。最後加入桂圓肉,煮20分鐘。入糖煮開即可。
  
  5.海鮮粥
  
  原料:大米50克,鮮蝦仁20克,芹菜末少許,高湯4杯。
  
  做法:米加入高湯,小火慢熬成粥狀。將蝦仁蒸熟,切成小粒,放入粥內,加入少許鹽,熬5分鐘。芹菜末加入粥內即可。
  
  6.豬肝泥粥
  
  原料:豬肝一個,大米50克,高湯4杯。
  
  做法:米加入高湯,小火慢熬成粥狀。取豬肝少許切片,加少許鹽和料酒炒熟,去腥調味,然後放入攪拌機中打成泥狀,拌入粥中,繼續煮5分鐘即可。
  
  7.魚粥
  
  原料:大米150克,鱸魚(或其它多肉少刺的魚)一條,高湯4杯。
  
  做法:米加入高湯,小火慢熬成粥狀。魚整條蒸熟去骨,挑出適量魚肉切碎,拌入粥中,加入少許鹽,熬5分鐘即可。
  
  8.香韭蛋粥
  
  原料:韭菜10克,大米50克,高湯4杯。
  
  做法:米加入高湯,小火慢熬,待米粥至九成熟,將韭菜切成小段,將雞蛋打散、調味、炒熟、弄碎,然後將韭菜和炒蛋一起加入米粥中,繼續煮至爛熟即可。
  
  9.奶酪粥
  
  原料:洋蔥10克,大米50克,水4杯,奶酪5克。
  
  做法:先將洋蔥切丁炒至透明。然後,在鍋內倒入水,煮開後將米飯和洋蔥一起放進去,煮成粥狀。再將奶酪切丁,加入粥內繼續煮,待奶酪融化後即可。
  
  10.雞肝胡蘿蔔粥
  
  原料:雞肝2個,胡蘿蔔10克,大米50克,高湯4杯,鹽少許。
  
  做法:飯加入高湯,小火慢熬成粥狀。雞肝及胡蘿蔔洗淨後,蒸熟搗成泥,加入粥內,加鹽少許,煮熟即可。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W1aZS4eaBRmeF_XCTYU-/article?mid=2436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副食品:高湯製作與保存》柴魚昆布湯.蔬菜湯.雞高湯.豬高湯小魚乾湯魚湯


◎柴魚昆布湯
材料:
水500ML
昆布10公分左右(用濕布拭淨 不可水洗)
柴魚10克
製作:
1. 昆布放入水中開中火
2.快沸騰的時候拿出海帶
3.放入柴魚然後關火
4.柴魚都沉底後 將高湯過濾 這樣就完成了



◎蔬菜湯
材料:
水600ML
季節性蔬菜約100克
(我們做菜要丟掉的高麗菜心、紅羅蔔頭等等都可利用)
製 作:
1.將全部蔬菜切成碎碎的(輕鬆隨意就好)
2.將切好的蔬菜放入水中後 開中大火
3.水滾後轉中小火續煮30分鐘
4. 將高湯過濾後 完成


◎雞高湯
材料:
水600ML
雞骨架1副、雞翅膀4隻、雞肉100克三選一(洗乾淨後剁一剁)
製作:
1. 先隨意起一鍋水 開火讓水大滾
2.將雞放入大滾中的水 燙約10秒後取出(川燙去血水)
3.將準備好的水600ML跟燙好的雞肉一起放入 鍋中
4.開中火 待沸騰後 轉成小火續煮1小時
5.將高湯仔細過濾後 完成


◎豬高湯
材料:水600ML、賓阿骨15根(洗淨)
製作:
1.將賓阿骨放入水中
2.開中大火 水滾後轉成小火續煮1.5小時
3.將高湯過濾後 完成



◎小魚乾湯
材料:水600ML、小魚乾20克(較大隻的就切成兩半)
製作:
1.將小魚乾裝到棉袋中(滷東西的中藥 包那玩意)
2.把棉袋放入水中約40分鐘
3.開中火 水快滾的時候把棉袋取出即可



◎魚高湯
材料:水500ML、虱目魚魚骨2副或肉100克(洗淨)
製作:
1.虱目魚魚骨跟水放入鍋中
2. 開中大火 水滾後轉成小火 小火續煮1個小時
3.將高湯仔細過濾後 完成


◎保存方法
將放涼的高湯放入製冰盒(可買有蓋子的、或用保鮮膜較衛生),變成冰塊後倒入保鮮盒(把製冰盒背面拿去沖水,扭一扭就很 容易取出,不一定要買軟製冰盒),要幾顆就拿幾顆,取用上非常方便,盡量於一星期內用完,最多不超過兩星期。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給孩子餵藥
把藥研成粉和白糖拌在一起,或用兩層果醬夾一層藥粉放在勺子裏一下喂進。湯藥要煎得濃濃的,分幾次喂進。魚肝油類藥物可滴在餅乾上給
孩子吃。
2.嬰兒床
圍欄的高度應該不低於60cm。圍欄的兩面最好有方便上下拉動的拉門,這樣便於看護寶寶。
3.澡盆
買最大號的,寶寶可以用很久,洗澡的時候他的小腳也能儘量踢騰。小寶寶還可以在澡盆裏游泳,比游泳池方便,還好清洗。
4.常用藥
腹瀉:媽咪愛,思密達。咳嗽:健兒清解液。發燒:泰諾林,美林。感冒:雙簧聯。抗病毒藥:板藍根(中)、新博林(西)。受驚:猴棗散。
消炎藥:阿奇黴素等。消炎藥使用要遵醫囑。
5.補鈣
不缺不補;多曬太陽。如果服用鈣劑最好時間是飽腹,晚間。
6.補鋅
食補海蠣,海蠣的含鋅量最高;少吃味精。
7.給寶寶找保姆
記錄下保姆的身份證號碼、位址和發證單位;帶保姆做一次常規體檢,主要項目是驗血和胸透。
8.孩子厭食
首先檢查孩子是否缺鋅,可去醫院做血鋅或發鋅濃度測定。如果排除了缺鋅因素,可採取短暫饑餓療法,當孩子不願意吃飯時,不可強迫
孩子進食,首先,要肯定又鄭重地告訴孩子,如果他無理由不吃飯或是不好好吃,到一定時間(最多一個小時),父母就會把飯菜收起來,而
他只能等到下一頓飯時才有東西吃,在兩餐之間,不准吃任何食物。剛開始時,孩子往往會不接受,強迫父母投降,但經過 一兩 次餓肚皮經驗
後,他自然會學乖,自覺好好吃飯。因為一個聰明孩子,是不會讓自己白白挨餓的。這種饑餓療法要比任何藥物都有效,對孩子正常心理
發育極有幫助。
9.寶寶穿衣
大人覺得冷,必須穿多時,就給寶寶多穿一件;大人覺得熱,必須少穿時,就幫寶寶多脫掉一件,而夜晚則比白天多穿一件。
10.寶寶睡姿
寶寶仰睡比較安全,趴睡要睡較硬的床,側睡要注意常換頭部側躺的方向,以免頭形歪斜。
11.睡前
睡前1~2小時內,不要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睡前不要飲水太多
12.剪指甲
洗澡後替寶寶剪指甲,指甲浸泡過熱水會容易剪
13.理髮
最好買一把嬰兒專用理髮工具,媽媽自己DIY,親自為寶寶理髮。一來寶寶專用理髮工具衛生,避免因用公共用具可能傳染疾病,二來在家裏不受時間限制,有條件媽媽即可隨時替寶寶理髮。
14.衣服
給孩子穿大一號的衣服是著名的傳統方法,也可以向別的媽媽要大孩子穿過的衣服,這是一條許多媽媽推崇的經驗。
15.食物
人體的體液呈微鹼性,適當給孩子多吃鹼性食物如綠色蔬菜、堅果、水果、低脂牛奶、各種菌菇、豆及豆製品、海帶等,有利於孩子智力發育
。維生素C高的食品也對提高智商有利。一些食品如核桃、珍珠、動物的腦、紅棗等也可以增進智力發育。
16.飯量小
增加運動;少吃零食;
17.刷牙
3
歲後培養孩子刷牙比較合適,要選用軟毛牙刷,剛開始只用清水刷牙就行。
18.睡覺
睡覺的時候不應該開燈,即使要開,也要注意不要讓光線太強。
19.長牙
牙齒小兒出生後510個月開始出乳牙,一般1歲時出8顆牙,1歲以後長出上下左右第1乳磨牙,1歲半出尖牙,兩歲出第2乳磨牙,於2030個月
出齊20顆乳牙。6歲以後開始換為恒牙,並長出第1恒磨牙,12歲以後長出第2恒磨牙,到1215歲長滿28顆恒牙。
20.止哭
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方法。
21.尿布
冷天使用紙尿褲,熱天使用布尿布;晚上使用紙尿褲,白天使用布尿布;初期使用紙尿褲,後期使用布尿布;
22.孩子冷暖
摸他的後頸背,如果發熱出汗,說明他過熱,如果冰冷,說明過冷。
23.拍照
給孩子拍照不要用閃光燈,對眼睛不好。
24.磕碰
如果有磕碰,立即在磕碰處用菜油(豆油)輕擦輕揉,止痛快好。
25.過敏
服用維生素C和鈣劑可以緩解過敏症狀。
26.吃水果
吃水果的時間安排在兩餐之間,或是中午午睡醒來後。
27.暈車(船)
薑對緩解噁心非常有效。在出門的時候隨身帶一點薑末,在孩子不舒服的時候放進他喝的水(或者其他任何飲料)中給孩子喝下去。
28.中藥
中藥也有副作用,不可盲目給孩子吃中藥,切記!
29.安全
室內不用大面積玻璃或鏡子,傢俱的邊角與把手不留棱角與銳利的邊緣,如有最好用布或市場上有賣的保護套包裹;
30.玩具
選購不易掉漆,色彩不要太鮮豔,沒有銳利的毛邊或尖角的玩具。
31.床墊
不要使用太軟,會造成兒童脊椎變形。
32.維生素
魚肝油、DHA或者多種維生素吃一種就可以解決了。不用買了魚肝油,又買DHA,再買維生素ABCD…… 要注意的是,有些鈣粉裏已經含有了魚肝油的成分,故不必再另外添加魚肝油了。魚肝油不可以多吃,多吃要中毒的。
33.識字
每天都學一會兒,從1分鐘開始,慢慢過渡到23分鐘、35分鐘,最後到累計學習30分鐘。最重要的是堅持!
34.游泳
孩子下水前要活動一下四肢,並用水浸潤胸部和頭部,然後再入水。
35.做魚
選擇刺大的魚,儘量清蒸,這樣營養不損失。
36.頭髮
梳頭,應該順著寶寶頭髮自然生長的方向梳理,不要將頭髮強行往一個方向梳。勤洗頭,可以刺激頭皮,促進頭髮生長,但不要用力揉搓頭髮。
37.踢被
給寶寶的小被子上系根帶子。或者用毛巾或汗衫疊成二三層,塞進穿著的 短褲,遮蓋住肚臍及四周,即使熟睡翻身時也不易脫落。
38.發燒
體溫過38.5度才吃退熱藥(通常情況)。
39.優酪乳
優酪乳一般不可加熱,因優酪乳含活的乳酸扡菌,如煮沸則菌皆被殺死,不能發揮作用。
40.過敏性咳嗽
儘量讓寶寶避免三冷,即冷風、冷飲、冷空調房間。
41.大便
如果寶寶大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餵食澱粉類的食物。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42.體重推算
6
個月內體重=出生體重+月齡×6007-12個月體重=出生體重+月齡×500 2-7歲體重=年齡×28(公斤)
43.
斷奶
不要選擇秋季給孩子斷奶!
44.皮膚
選擇ph值中性或兒童專用的洗護用品。寶貝必備——按摩油、防曬霜。
45.穿鞋
鞋底稍柔軟而不滑,宜選擇橡膠底或布底為佳。鞋面以布或軟皮制的為好。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