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寶貝的~醫療、照護、成長與發展 (3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正確餵奶、學會急救   搶救baby嗆奶危機!
 
一般來說,當嬰兒因嗆奶被送到醫院時,小兒科醫師會施行急救,常能從氣管內管抽出大量的奶水。然而大多數的情況是父母親或照顧者並未親眼看到嬰兒嗆奶,而是在餵完寶寶奶後讓其平躺或睡覺時因胃食道逆流,而造成大量的奶流進入呼吸道,使寶寶呼吸困難、窒息,甚至造成死亡。其實當發生嗆奶時,只要處理得當,大部分嚴重且立即的危害之發生率可被降低。


為何寶寶會嗆奶?


人體的食道入口位於氣管的後方,二者是相通的,當在吞嚥食物時,呼吸會暫停,會厭軟骨會蓋住氣管開口,讓食物經由食道進入消化道,且避免流進氣管內。
當嬰幼兒在喝奶時,奶水若誤入氣管內,而引發咳嗽等不適反應,即所謂的「嗆奶」。
若寶寶在喝奶中或喝奶後因吐奶或胃食道逆流,此時若奶水流進氣管,亦會發生嗆奶的情形。
通常嗆奶的情形較頻繁或嚴重的寶寶,必須注意其腦部、腸胃道或呼吸道可能有異常。


寶寶嗆奶時的緊急處理


一旦有溢奶的狀況時,要讓嬰兒側躺,讓奶水從口中流出,然後觀察嬰兒的膚色、活動力及肌肉張力,如有異常時,應儘速前往小兒專科醫師處診治。


如果寶寶有嗆奶的情形發生時,緊急處理方法包括:


* 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拍打背部,以免奶水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內。
* 可用吸球或吸鼻器深入鼻腔內將奶水吸出,可用手帕或毛巾纏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內,將溢出的奶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
* 觀察寶寶呼吸或哭泣的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如呼吸困難或急促、凹胸、聲音變調或微弱等)。
      如果寶寶哭聲正常、呼吸順暢、膚色紅潤,則表示一時並無大礙,再觀察即可。如有異常,應立刻送醫。
* 若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膚色發紺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 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採取頭低、屁股翹高的姿勢,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 使其能咳出奶水。
* 如果經由以上步驟,發現寶寶還是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即刻刺激其身體(通常選擇腳底),使其能先呼吸,以免缺氧。
* 若寶寶無論如何都無法呼吸時,請馬上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急救, 同時將寶寶送往醫院急診。
     切記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在急救時,最重要的是避免缺氧,千萬不要花費太多時間把異物取出,。


如何預防寶寶嗆奶?


* 母親可以使寶寶斜躺著喝奶(上半身成30~45度的姿勢), 使奶水的流速因為重力的關係而減緩,切勿平躺餵奶。
* 若是餵母奶,當母親覺得寶寶吃進去的奶水量較多時,以手指輕壓乳暈, 減緩奶水的流出。
* 餵配方奶時,在沖泡完奶水後,可先試著將奶瓶倒放,看看奶水是否以每秒兩滴的速度滴下來; 若奶水呈一直線流下,則代表奶洞太大。
     一般可使用孔洞較小的奶嘴,奶瓶流出的奶量較少,十字型的奶嘴會通過較多奶量。另外也要注意觀察寶寶有無吸到空氣。
* 餵奶時,一定要一邊餵、一邊觀察寶寶的反應,讓寶寶適時休息,並隨時觀察寶寶口鼻周圍及臉部是否有發紺情形,若有發紺的現象,應立即停止餵奶。
      如果寶寶的嘴角已看到有奶水溢出時,就要讓他休息一下。
      對於易有反覆嗆奶的高危險寶寶,可考慮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餵食, 必要時經由醫師診察後以鼻胃管來餵食。
* 餵完奶後,不論有無打嗝,應將嬰兒直立抱著5~10分鐘
     或抬高床頭((約30~45度的姿勢),要輕拍嬰兒的背部以幫助其排氣。
* 過去認為趴睡對餵食道逆流有幫助,但因趴睡已證實較易造成猝死,因此目前已不建議趴睡。
     可右側臥30分鐘,也有文獻曾報告過,左側躺較能有效改善針對餵食道逆流的情形。
* 勿在嬰兒哭泣時、吃飽後、因生病或其他原因拒絕吃奶時強迫餵食。


結語


寶寶在一歲之前很容易發生嗆奶的問題,主要是喝太多、排氣不足及胃食道逆流所致。
若寶寶有腦部病變,或因先天或後天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異常時,亦容易造成反覆的嗆奶。
輕微的嗆奶,只要處理得當,較沒有危險性;若較頻繁或嚴重的嗆奶,會造成心肺功能異常,甚至因缺氧而造成腦部傷害或死亡,因此父母親及照顧者要有警覺性。當發現寶寶有經常性且大量的溢奶時,除了要了解一些相關的急救方法外,應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以徹底了解原因。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兒脹氣日常照護自己來



採訪/高子晶


諮詢/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吳文秋


 


絕多數4個月內的小寶寶都曾有過脹氣的問題,這當中雖然有少數是因疾病引起,但大多數都是屬於正常生理現象。為什麼寶寶特別容易脹氣呢?以及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消除脹氣?


 


小兒為什麼特別容易脹氣?


吳 文秋 醫師表示,出生約4個月內的小寶寶,其消化系統發育不夠成熟,腸胃蠕動能力還不是很好,所以,比較容易出現脹氣的情況,不過,多數寶寶脹氣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要寶寶沒有不舒服的表現,通常不需要太擔心,以下是幾個寶寶常見的脹氣原因,家長可以評估一下寶寶是否也有這些問題。


1.牛奶本來就是易產氣的食物,而且不是每個寶寶都能適應配方奶粉,所以有些寶寶經常在喝完牛奶(配方奶)之後出現脹氣。 



2.
如果奶嘴孔開口太大,不只喝奶時容易嗆到,甚至連空氣也會跟著吸進去;反之如果孔太小,則寶寶需要費力吸奶,同時也容易吸入過多空氣,因此造成寶寶脹氣。




3.
寶寶哭鬧過後,也可能會吸入空氣而導致脹氣。




4.
到了6個月之後,開始添加副食品了,有的寶寶會因為吃進某些食物,而出現脹氣或是便秘,例如豆類、牛奶、蛋、玉米、高麗菜等。


 


觀察寶寶脹氣3大指標


雖然知道小寶寶偶爾會有脹氣的問題,但家長們還是會煩惱需不需要為了脹氣而帶寶寶去看醫生,所以,吳 文秋 醫師在此提供家長觀察的3個重要指標,如果寶寶脹氣情況並不是非常嚴重,而且平時「1吃得好」、「2睡得好」、「3長得好」,那麼就不用太擔心了,表示偶爾的脹氣並沒有影響寶寶的成長或是造成寶寶不舒服。


 


但是如果寶寶因為脹氣而經常厭奶、胃口不好、很難安撫等,那麼就需要請小兒科醫師檢查一下,必要 時 醫師會給予消脹氣的藥物,來改善脹氣的問題,不過,通常寶寶6個月到1歲之後,脹氣的情況就會自然減少。


 


小心特殊疾病引起的脹氣


大多數寶寶的脹氣都是生理性或暫時性的,只要透過飲食調整或是腹部按摩或是短期性的藥物治療就可以改善,但如果爸媽發現寶寶出現以下幾種特殊疾病的症狀,那麼就需要請醫師詳細檢查,因為,這有可能是特殊疾病所引起的脹氣反應。


 


巨結腸症:因為大腸缺乏了副交感神經,而導致寶寶無法正常排便,所以,如果嬰兒在出生48小時內仍未解胎便,或是即使排便後,腹部長時間仍然脹氣明顯,或是解出像水泥狀顏色及型態的便便,都要留意罹患巨結腸症的可能性。如果罹患此症,必須經過矯正手術加以治療。


 


幽門狹窄:因為幽門肌肉異常肥大,使得牛奶無法順利進入胃部,其症狀為寶寶出生前兩個星期,感覺喝奶情況都很正常,但兩個星期之後卻出現明顯吐奶及腹脹的情況。正常的嬰兒偶爾也可能會溢奶或吐奶,但幽門狹窄的寶寶幾乎是每喝必吐,而且是呈現「噴奶」式的吐奶,如果確定是幽門狹窄,通常只要進行幽門切開手術就能解決問題。


 


胃食道逆流:由於賁門構造尚未成熟,而使牛奶從胃部逆流而上,發生胃食道逆流的寶寶很容易出現溢奶的情況,偶爾還會發生吐奶,而吐奶時間不一定是剛喝完奶後,可能是喝完幾十分鐘或下一餐要喝奶前才吐奶。此外,這樣的寶寶經常會有明顯的脹氣問題。通常6個月過後,賁門發育比較成熟,胃食道逆流的情況就會減輕。


 


病菌類感染:如果寶寶除了脹氣外,還有腹瀉、發燒、感冒等症狀,那麼有可能是病菌感染所造成的脹氣,例如腸胃炎、輪狀病毒感染等。不過,一般來說,6個月以內的寶寶體內還留有媽媽身上的抗體,加上飲食很單純,所以,比較不容易發生感染;而6個月以上的寶寶因為較常出門、飲食內容較多,則受到病菌感染的機會較高。


 


9撇步  舒緩寶寶腹部脹氣


如果寶寶只是正常生理性的脹氣,家長可以從生活中做一些調整,來改善寶寶的脹氣。


 


1.盡量多餵母奶:因為母奶容易消化,而且直接讓寶寶吸吮乳房可以避免因吸食奶嘴造成過多空氣進入腹部,不過,餵母奶時也要留意一下寶寶嘴巴是否有緊貼乳房,以減少空氣吸入。


 


2.檢查一下奶嘴洞的大小:最恰當的孔洞大小應該是將奶瓶倒過來,瓶內牛奶會一滴一滴規律性的滴下來,如果滴太快或是太慢就需要調整,尤其是開始長牙的寶寶,很容易把奶嘴洞咬得更大,如果媽媽沒有注意到,就可能讓寶寶喝奶時一併吸入過多空氣。一般3個月以內的寶寶多數都是使用圓形孔的奶嘴,3個月以上可能需要改成十字孔。


 


3.喝奶後要拍嗝:每次喝完奶之後,不管是喝母奶或配方奶都最好能幫寶寶拍嗝,以排出胃中的空氣。


 


4.適度使用安撫奶嘴:如果寶寶較容易因為哭鬧而吸入空氣,此時可以使用安撫奶嘴,只要不是一整天吸上十幾個小時,就不需擔心安撫奶嘴會影響寶寶的嘴型或牙齒排列。


 


5.觀察副食品進食反應:添加副食品時,要先從單一、蔬果類的食物開始慢慢添加,而且每嚐試一種新的食物都要觀察寶寶是否適應良好,如果發現某種食物吃了比較容易脹氣,可延到更大之後再提供此項食物。


 


6.多吃蔬果類幫助消化:6個月之後可以依月齡多給寶寶攝取一些蔬菜、水果,以增加腸胃的蠕動及消化,對於排便、消脹氣都會有幫助。


 


7.增加寶寶活動量:月齡較小的寶寶,媽媽可以幫寶寶做一些被動體操(例如腿部踩腳踏車運動);較大的寶寶則可以增加一些肢體遊戲,增加寶寶的活動量。


 


8.勿經常更換奶粉:如果寶寶是喝配方奶,原則上不須經常更換奶粉品牌或較大嬰兒奶粉,因為當寶寶喝慣了某種品牌的嬰兒奶粉,從出生一直喝到1歲營養都是足夠的,並不需要經常換奶,以免增加寶寶腸胃的負擔。


 


9.腹部按摩消脹氣:每天適當時間可以幫寶寶進行腹部按摩,以增加寶寶腸胃的蠕動,進而消除脹氣問題。


 


 舒緩脹氣的按摩法


時間:建議在寶寶喝奶前30分鐘或前1小時進行腹部按摩,避免剛喝完奶時按摩腹部,以免造成寶寶吐奶。


 


方法:媽媽先將雙手搓熱,再依順時針的方式按摩寶寶的腹部,力道要輕柔,不要太用力,尤其是3個月內的嬰兒更要小心。另外,按摩時一般建議使用嬰兒乳液或嬰兒油,而薄荷油或消脹膏原則上也是可以使用的,但要注意成份是否天然,塗抹的量不要太多,而且應先抹在媽媽手上,雙手搓揉後再開始按摩寶寶腹部,避免直接將薄荷油或消脹膏塗抹在寶寶的肚皮,以免太過刺激。


 


原理:胃的下方是腸子,而大腸的生理結構是從右到左像ㄇ字型一樣位於腹腔內,然後最後從左邊向中心連接到直腸及肛門,所以,腹部按摩必須以「順時針」的方向,才能達到最好的促進腸胃蠕動及幫助排氣的效果。


 


小叮嚀:


.如果寶寶按摩時,表情愉快、肢體放鬆,那麼表示寶寶喜歡這樣的按摩方式。


.如果寶寶有哭鬧或不願意配合的反應,家長就不要勉強,可等寶寶情緒平復後再幫他按摩。


.另外,寶寶生病不舒服、正在睡覺時,也不要進行腹部按摩,以免干擾寶寶作息。


.按摩時間不需太長,每次大約510分鐘即可。


 


脹氣QA篇


Q聽藥局老闆說,益生菌可以幫助消化,也能改善脹氣,補充益生菌真的有用嗎?


A:乳酸桿菌、比菲德氏菌、酪乳酸桿菌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益生菌,而根據一些研究報告,補充益生菌對於輕度的異位性皮膚炎、急性腸胃道感染,可能是有幫助的,不過,對於消除脹氣並沒有很直接的影響,而且益生菌的種類非常多,到底應該吃哪幾種、吃多少才有用處,目前也沒有很明確的醫學數據,很多業者似乎都太過誇大益生菌的功效,所以,還是建議媽媽從上述文章提到的各方面建議來改善脹氣問題,可能會比較好。


 


Q寶寶小時候經常脹氣,會不會影響將來的成長發育?


A:嬰幼兒階段經常脹氣的寶寶,因為飲食情況較不穩定、睡眠品質比較差,有可能在成長曲線的表現上會位於比較低的百分位,但通常隨著年齡增長,例如1歲過後腸胃功能更加健全,慢慢地到了2歲以後就可以追上一般寶寶的生長表現,所以,只要沒有特殊異常的腸胃疾病,寶寶之後還是可以成長良好。


 


吳 文秋 醫師也建議家長,2歲之後健保仍有提供免費的健康檢查服務,家長不要放棄這項福利,尤其是小時候生長曲線表現比較差或是較常有腸胃問題的寶寶,不妨利用多次兒童健檢繼續追蹤,可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成長發育是否都有符合標準。


 


Q想要換防脹奶瓶、防脹奶嘴來使用,不知道有沒有幫助?


A:防脹奶瓶及奶嘴都是透過一些設計來減少寶寶喝奶時吸入空氣,不過,市面上品牌及款式眾多,使用過的媽媽有些認為效果不錯,可是也有家長覺得沒太大差別,所以,或許需要寶寶親自嘗試之後才知道有沒有幫助。


 



BabyHome網站媽咪經驗分享


.我本來都餵母奶,最近開始嘗試改餵配方奶,結果寶寶就開始脹氣了,看了醫師之後,醫師建議我還是繼續餵母奶。


 


.我都是利用幫寶寶換尿布的時候,順便幫他按摩一下肚子,經常這樣做之後,感覺寶寶真的比較不會脹氣了。


 


.我覺得寶寶是因為奶嘴不太合嘴型才吸入比較多的空氣,所以,後來就去買了幾個奶嘴回來試,不過,還不太確定哪一個比較有用,可能要試一陣子才知道。


 


.如果每次餵完奶都有拍嗝成功就比較不會脹氣,雖然有時候要拍很久,不過,為了讓寶寶舒服一點,只好認真拍下去了。


 


.我是餵母奶,不過寶寶偶爾也是會脹氣,後來朋友建議我要注意自己吃的食物,盡量避免牛奶、豆類、地瓜等產氣食物,調整之後我覺得好像真的有些差別。



《MamiHome媽咪窩》.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哄寶寶入睡 6種方法不可取


為了讓寶寶安靜入睡,媽媽都會想方設法,發揮聰明才智,結果有時卻適得其反。看來,讓寶寶安睡絕非易事。如果你掌握了哄寶寶睡覺的正確方法,情況會立刻變得不一樣哦。下面就給大家介紹6種常見的哄寶寶入睡的錯誤方法,就算是給你提個醒吧。


◆ 哄睡


當寶寶哭鬧或睡不安時,你會不會將寶寶抱在懷裏,或放入搖籃中不停地搖晃,直到寶寶入睡為止?


危害:搖晃會使寶寶未成熟的大腦與堅硬的顱骨相撞,造成小血管破裂,顱內出血,造成“搖晃嬰兒綜合徵”,寶寶表現為癲病、智力受損、肢體癱瘓、弱視或失明,嚴重的還會引起腦水腫、腦疝而死亡。這種情況多發生於3歲以下的寶寶。


正確做法:


讓寶寶入睡可以輕輕地拍拍他的背,避免擁抱搖晃。


對不願入睡而哭泣的寶寶,你可以坐在他的床邊,握著他的小手,直到他入睡。


過幾天後,你與寶寶保持一定距離,讓他看得到你,以後再停留較短的時間,讓寶寶慢慢適應單獨入睡。



◆ 陪睡和摟睡


因為不放心寶寶單獨睡覺,所以你會陪著寶寶一起睡嗎?或者陪睡仍不放心,還要摟著寶寶睡?


危害:陪睡稍不注意就可能壓住小寶寶,發生意外。長期陪睡還會使寶寶養成“戀母”心理,即使上了幼兒園也很難與媽媽分離。


摟睡則更增加了發生意外的機會,被摟睡的寶寶吸不到新鮮空氣,吸入的是媽媽呼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致病。還可能養成寶寶醒來就要吃奶的壞習慣,從而影響了寶寶的消化功能。


正確做法:


當寶寶一出生,就應積極地鼓勵他獨自入睡,並養成習慣。即使新生寶寶也不應與媽媽同睡。在你的床邊可放一張小床給寶寶睡,這樣,分開睡也能照顧到寶寶。



◆ 俯睡


如果寶寶喜歡趴著睡,你會在意嗎?


危害:國外已有資料證明,俯睡的寶寶容易發生“嬰兒猝死綜合徵”,這是因為小嬰兒不會自己翻身,也不會主動避開口鼻前的障礙物,容易使口鼻阻塞而缺氧窒息。


正確做法:


寶寶仰睡最安全,使呼吸道通暢無阻。對於剛吃完奶的寶寶可採取右側位睡,若有吐奶也不會嗆入氣管內。如果發現寶寶俯睡,要及時幫寶寶調整姿勢,以防意外。



◆ 熱睡


在冬天,為了不使寶寶受凍,你會用電熱毯給寶寶保暖嗎,甚至通宵都開著電熱毯?


危害:電熱毯加熱速度較快,溫度也高,會使寶寶輕度脫水影響健康。


正確做法:


若要給寶寶使用電熱毯,可在睡前通電預熱,等寶寶上床後及時切斷電源。如果發現寶寶煩躁不安、哭聲嘶啞,可能有脫水現象,馬上給寶寶喝些開水。


裸睡


在夏季,為了寶寶涼爽入睡,你會讓寶寶光溜溜地一絲不挂嗎?


危害:寶寶體溫調節較差,夏季半夜裏會有些涼,寶寶腹部一旦受了涼,會使腸蠕動亢進,導致腹瀉。


正確做法:


夏季最好不要讓寶寶裸睡。正確的做法是用一條毛巾蓋在寶寶的胸腹部,或係個小肚兜,以防著涼。



開燈睡


你會為了方便給寶寶喂奶、換尿布而將室內通宵開燈嗎?


危害:寶寶對周圍環境的調節能力較差,若室內通宵亮著燈,改變了人體適應晝明夜暗的自然規律,會影響生長激素在夜間的分泌高峰,使身高增長減慢。夜亮也會使褪黑激素分泌減少,睡眠易驚醒。據調查,經常開燈睡的寶寶,近視眼發病率高達40%以上。


正確做法:


晚上儘量不要開燈,在喂奶或換尿布時,可開一下床旁小燈,完事後立即關燈。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嬰寶寶一夜安睡3大妙招


科學早已證實,幼兒生長所需要的生長激素是腦垂體在睡眠過程中分泌的。寶寶睡得好才長得好,這是大家的共識。


 


寶寶睡眠特點


1-3個月齡的寶寶主要是在睡眠中度過的。雖然也會有夜啼、日夜顛倒和半夜哺乳等問題,但只要稍加撫慰,睡眠還是不太會困擾父母的。


4~6個月的寶寶,一般每天要睡15-16個小時。睡眠仍然是寶寶最重要的生活內容。這個時期,寶寶淺睡的時間較多,表現為睡眠時面部表情豐富,如微笑、皺眉、撅嘴或做怪相等,有時四肢舒展一下,發出哼哼聲,呼吸快慢不均等。淺睡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著重要作用,它能增加蛋白質的合成和代謝,增強寶寶的記憶力。


 


新媽媽育兒手記


有些媽媽對寶寶觀察特別仔細,夜間寶寶有一點動靜就很擔心:寶寶餓了嗎?或者是渴了?尿濕了?給寶寶過多的護理或關照,反而會打擾寶寶正常的睡眠。寶寶的床上不要放置長毛絨玩具、小靠枕等,以免堵住孩子呼吸,造成危險。帶有繩索或有棱角的其他玩具也不能放在床上。



 


寶寶為什麼睡不踏實


4個月後,許多寶寶不肯乖乖睡覺或是不肯獨自入睡,甚至睡覺後也會經常醒來哭鬧不止。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因為睡眠環境不佳


室內光線過強,外部噪聲過大,都會干擾幼兒的正常睡眠,易於驚醒。寶寶夜間易踢被子著涼了,或被子蓋得太厚太熱了,都引起寶寶煩躁不安、易醒。


避免這種情況,媽媽要做的就是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床上環境。這個階段的寶寶骨骼還沒有發育完善,床墊應該軟硬適中,不要鋪得太軟,以免影響寶寶骨胳的成長。這時間應該給寶寶挑選一個合適的枕頭,以利於他們的睡眠。


為了防止寶寶夜裏踢被子著涼,可以給寶寶蓋上純棉的小被子,小腳丫穿上厚襪子,露在被子外面。不宜讓寶寶穿著厚厚的衣服睡覺,寶寶被厚衣服緊緊包裹,容易導致呼吸和血液迴圈不暢,影響身體發育。


 


二、沒有好的睡眠習慣


大多數寶寶睡不好是因為習慣不好,沒有形成生物鐘,導致他們不分白天黑夜。



 


三招幫助寶寶一夜安睡


 


一、創造良好睡眠環境。


媽媽可以通過控制臥室的光線和聲音來促使寶寶生物鐘的形成。通過光亮與黑暗的對比培養寶寶對白天與黑夜的認識。早上寶寶該起床的時候,媽媽把房間的窗簾拉開,讓陽光照射進來。可以給寶寶一個擁抱,或者是播放輕柔的音樂讓寶寶自己醒來。白天寶寶醒著的時候,儘量多跟他一起玩耍,讓他的房間有充足的日光。日常的生活噪音,比如電話鈴聲、電視音量,或少衣機的嗡鳴聲、大人走路和説話聲,都不需要刻意放輕。晚上寶寶入睡前一兩小時,媽媽可以把窗簾拉上,調暗室內光線,到了寶寶該睡覺的時間,就把燈關掉,把門關好,不要讓門縫透光或是傳進嘈雜聲。如果夜裏需要照顧寶寶,也要選擇暗的夜光燈,或者用手電筒,用完了趕緊關上。房間的窗簾應該厚實,避免窗外透進燈光影響寶寶的生物鐘。


 


二、程式化的就寢模式


一個程式化的就寢模式有助於寶寶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美國一位專家曾經在《一夜安睡》中寫道:“如果你的寶寶知道接下來該幹什麼,他會更放鬆。寶寶越放鬆,就越容易上床快速入睡。”這種睡前程式的內容是由媽媽來決定的。通常包括給寶寶洗個澡、換上睡衣、講個故事、唱首兒歌或是給寶寶按按摩,與寶寶一起玩一個安靜的遊戲。媽媽應該盡可能地堅持這些睡前程式,讓寶寶明白做完這一切就該睡覺了。這個程式將不僅有助於寶寶儘快進入睡眠,也可以通過媽媽與寶寶的互動,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


 


三、訓練寶寶自主入睡的能力


很多媽媽習慣於抱著、拍著寶寶入睡,等他們睡著後,再把他放在床上。這其實是很不科學的一種做法,特別是在寶寶4-6個月,開始學習建立睡眠習慣的時候。如果每晚都是抱著拍著哄他入睡的話,在以後的歲月裏,他也會習以為常地要用同樣的方式才能入睡。當寶寶越來越大,哄他睡覺就會成為媽媽每天要執行的一項“艱巨”的任務了。媽媽可以嘗試一下鼓勵寶寶自己獨立入睡,在觀察到他們有睡意的時候,把寶寶放在床上,讓他們自己入睡,如果他開始哭,也不妨硬起心腸,讓他哭一陣子,這樣連續幾天,寶寶便會逐漸養成自己入睡的習慣了。當他學會了自己入睡,在半夜裏醒來時(所有的寶寶都會在夜裏醒來好幾次),也可以不依賴媽媽的幫助,自己重新入睡。



 


溫馨提示:不要摟著寶寶睡覺


不少媽媽擔心寶寶在睡眠中發生意外,常常摟著睡覺。其實,這樣做恰恰增加了發生意外的機會:


1、摟睡使寶寶難以呼吸新鮮空氣,吸入的多是被子裏的污穢空氣,容易


生病;


2、可能使寶寶養成醒來就吃奶的壞習慣,不易形成定時餵養,從而妨礙


寶寶的食欲與消化功能;


3、限制了寶寶睡眠時的自由活動,難以舒展身體,影響正常的血液迴


圈,如果媽媽睡得過熟,不小心奶頭堵塞了寶寶的鼻孔,還可能造成


窒息等嚴重後果。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著學這8種按摩法 寶寶健康不生病



 



給寶寶按摩不僅增進寶寶和父母的感情,還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有空了,給寶寶揉揉捏捏,不僅能治療寶寶腹瀉,上火,胃口不好等小毛病,按摩還能幫助寶寶睡眠,減少煩躁情緒。


胃口不好 給寶寶捏捏背




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兩側為足太陽膀胱經,這兩條經脈是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捏脊療法就是通過疏通這兩條經脈來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扶正祛邪的目 的,臨床上也常用來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嘔吐、便秘、咳喘等症。這種療法有簡便易行,痛苦小,見效快,且易學易懂易操作,有心的家長學會後,在家裏就 可常給寶寶做。


按摩方法:
首先讓寶寶俯臥或側臥在床上,背部保持平正,肌肉儘量放鬆;
家長站在寶寶身體一側,雙手食指半屈,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
用食指中節靠近拇指側面的地方抵住寶寶椎骨,雙手大拇指與向上捏起寶寶背部正中脊椎兩側的皮膚交替自下向上撚動,一直推到頸後與肩平的大椎穴,一次捏五六遍。一般每天捏一次,7--10天為一個療程。
在捏背脊的過程中,還可適當用力拎起孩子的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5次提一下,可增加對相應穴位的刺激量。提和捏的力度應以孩子皮膚微紅為宜,不可過度。


注意事項
1
、此法適用於半歲至六七歲左右的嬰幼兒,因為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力度掌握不好易損皮膚,而年齡太大的孩子則背肌厚,提捏難到位,療效不佳。
2
、一般在早上起床前或晚上臨睡前進行效果較好,或是在飯後兩小時後再進行,每次捏的時間不宜長,3--5分鐘即可。
3
、室內溫度要適中,捏脊者要先修整指甲,且手要夠暖,手法要輕快,用力和速度要均勻。
4
、背脊皮膚有破損,或者患有癤腫、皮膚病及高燒時要暫停,有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的小兒不宜。


6分鐘按摩寶寶不磨牙
家長還可以把手心搓熱後,放到寶寶的肚臍處輕輕按摩,順時針、逆時針各轉2~3分鐘,一天兩次。按摩可以刺激寶寶的腸道蠕動,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寶寶火氣大,就用I LOVE YOU按摩法
I LOVE YOU
按摩治療法: 用手指在寶寶腹上,依次畫“I”“L”以及倒“U”字。重覆按摩的同時說“I Love You”,寶寶會很喜歡的。


寶寶便秘按摩法:
嬰兒通常一天排便 2—4 次。但吃奶的孩子經常出現週期性的便秘,父母們沒事就可以多幫寶寶做做按摩,緩解便秘。
按摩手法:
讓小孩4個小手指併攏,得到從食指到小指的寬度(釐米)數為一個測量單位,再確定按摩點:
第一對:肚臍左右各一個測量單位,每邊再加05 釐米;
第二對:左右手外側從腕關節彎曲處中部順著朝胳膊肘的方向向上一個測量單位;
第三對:左右腳內側尋找突出的踝骨,向上一個測量單位。每天1 次,或飯前30 分鐘,或飯後 1 小時,用食指或中指順時針按摩每對按摩點20 秒,一般2—3 周後就會見效。


腹瀉、消化不良按摩法
炎炎夏日,腹瀉,消化不良讓媽媽們防不勝防,學學這些按摩法,能幫你堅決寶寶的健康小麻煩。
寶寶腹瀉按摩手法
兒童的腹瀉需要辨證對待,水樣大便,黃臭的大便需清腸;“拉稀達一周需要止瀉。
按摩手法:
動作1(清腸):用大拇指按摩孩子食指靠近大拇指的那一側。按從虎口到指尖的順序。
動作2(止瀉):用大拇指按摩孩子食指靠近大拇指的那一側。相反,按從指尖到虎口的順序。
寶寶消化不良按摩手法
動作1:摸腹。順時針撫摸
動作2:揉按大魚際。用你大拇指的羅紋面揉孩子大魚際(即大拇指的根部)

給寶寶按摩不僅增進寶寶和父母的感情,還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有空了,給寶寶揉揉捏捏,不僅能治療寶寶腹瀉,上火,胃口不好等小毛病,按摩還能幫助寶寶睡眠,減少煩躁情緒。

寶寶咳嗽的按摩手法-
1.
風熱咳嗽
寶貝往往出現面紅耳赤、口唇幹紅、咳嗽頻繁、咳聲尖銳、鼻流黃涕、發熱有汗、舌質紅、舌苔黃膩等種種表現。
按摩要點:清熱解表、疏風散熱、止咳化痰。
按摩方法:
直推天門穴24;
從兩眉中間至前發際部位,成一條直線
;
逆運太陽穴(逆時針揉太陽穴,太陽穴位於眉梢與眼外角中間向後的窪陷中)20
;
揉肺俞(3胸椎棘突下左右俞線上)50次。



2.風寒咳嗽
寶貝有明顯著涼病史,表現出面色發白、寒戰怕冷無汗、陣陣咳嗽、咳聲重濁及痰涎清稀。白色泡沫痰可使鼻堵不通氣,伴有流清水鼻涕;有的寶貝還會出現發熱、口唇淡紅、舌苔白。
按摩要點:疏風散寒、開腠發汗、宣肺降氣,化痰止咳。
按摩方法:
推坎宮50(面部兩條眉毛之上,自眉頭至眉梢成一條直線);
推天門20;推檀中 兩個乳頭的連線之中20-50次。



3.陰虛燥咳
多見於平素體弱多病或沒有及時治療的寶貝。往往咳嗽時間較長,經久不愈,咳嗽聲音低微、氣短息弱、精神倦怠喜臥、口唇淡白,手足心熱。
按摩要點:補氣養肺,斂肺止咳、補腎納氣、固本培元、增加體質。
按摩方法:
揉肺俞(食指第一指節橫紋)30-50次;
推脾土50次;
順運內八卦(順時針揉內八卦穴,內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


4.痰濕內阻
多見病久未愈的寶貝,或喜食肥甘厚味的肥胖寶貝。他們往往咳嗽頻作,痰涎較多、喉中痰鳴,痰液清稀或吐泡沫樣痰,伴舌質淡、舌苔白膩、食欲不振等不適。
按摩要點:健脾化濕、宣肺止咳、益脾健運,化痰止咳。
按摩方法:
推四橫紋3-5(掌麵食、中、無名、小指節橫紋)
揉足三裏100(膝關節髕骨下,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
3
個愛心提醒:
1.
按摩手法要輕柔,要動作連續、節奏快速,這樣療效會更好。
2.
按摩法適於感冒咳嗽之輕症,如果寶貝病情較重、持續時間較長,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3.
每次按摩結束後,要給寶貝多餵食開水,加速毒素排出,以利早日康復。


過敏性鼻炎按摩方法一
1.
常用手法
(1)
患兒坐位或仰臥,家長以拇指推擦印堂穴1分鐘。
(2)
以指按揉迎香穴13分鐘。
(3)
以中指指腹在鼻兩側快速搓擦13分鐘,使局部產生灼熱感為度。
(4)
掐揉雙側合穀人各1分鐘。


2.隨症加減
(1)
風寒犯肺型:症見鼻癢,噴嚏頻作,鼻塞,流大量清水涕,常伴發熱,惡風寒,頭痛等,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揉外勞宮300次。
按揉曲池、風池穴各30次。
以掌橫擦眉背部,以透熱為度。
(2)
肺脾氣虛型:症見鼻塞鼻脹較重,嗅覺遲鈍,平素頭重頭昏,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大便搪薄,舌質淡或胖,邊有齒痕,苔白。常用手法加
補脾經300次,補肺經300次。
摩腹25分鐘。
按揉足三裏1分鐘。
按揉肺俞、脾俞、胃俞穴各1分鐘。

(3)
腎氣虧虛型:多為長年性,症見鼻療,鼻塞不通,噴嚏連作,清涕難斂,早晚較甚,常伴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舌質淡,苔白。常用手法加
補腎經200次,補脾經300次。
以指按揉脾俞、腎俞穴各1分鐘。
橫擦命門穴,以透熱為度。


生活調理
(1)
找出致病的過敏原,設法避免接觸,經過較長時間後,病兒對該過敏原的敏感性可以降低或消失。
(2)
改善周圍生活環境,堅持身體鍛煉,提高人體的抵抗力。
(3)
避免食用魚蝦、海味、牛乳、蛋類等食物。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次搞懂嬰幼兒營養食品


過去到現在,人們對於健康食品的補充到達空前高峰,尤其臺灣人一年內平均吃掉的健康食品無以計數,相關市場也大為興盛。坊間也出現許多專為嬰幼兒設計的維他命補充品,但您真的了解嬰幼兒補充下去的是健康與營養嗎?本期有請藥師帶您來一起來認識!
 
◎我家寶寶該服用維他命嗎?


●健康食品知多少


陳育平藥師指出,「保健食品」是一般社會大眾口頭習慣上的統稱,「健康食品」為我國法律的名稱,具有衛生署的規範意義。依據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的健康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效,標示或廣告其具該功效之食品。


而經衛生署認證的「健康食品」,必須提出相關實驗及科學驗證其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且經專家審查,評估其安全無虞以及科學佐證之功效性等,才可稱為健康食品,並需在產品包裝標示上核准之保健功效敘述,健康食品標章(綠色橢圓標章)及證號等相關規定之標示。


「健康食品」上所稱之保健功效,係指增進民眾健康、減少疾病危害風險,具有實質科學根據之功效,非屬治療、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者。因此,健康食品是用來保健並非治療疾病,廣告上不可宣稱療效。


此外,陳育平藥師說明,維他命的情況較為特殊,目前衛生署計畫於明年將維他命區分為高劑量維他命屬於藥品等級,可宣稱療效;低劑量維他命則列為食品管理,不得宣稱療效。


●維他命v.s.維生素


「維他命」是社會大眾習慣的用法,陳育平藥師指出醫學上或是營養學上的正式用法則是「維生素」喔。


◎維他命 人體代謝的重要功臣


大家熟悉的維他命也稱為維生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由波蘭科學家豐克為它命名,稱之為「維持生命的營養素」,在身體各種新陳代謝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功臣。陳育平藥師說明,維生素主要是有機化合物,大多數人體沒有辦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飲食中來獲取,少部分諸如維他命D,人體經由太陽照曬後,將會自行合成,維他命K腸道的菌也會自行合成。人體所需的維他命微量不高,但它們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有重要的調節作用,關係到人體的健康。


人體所需要的維他命主要有13種,又可分為水溶性與脂溶性,水溶性維生素又分為維生素B群,其中再細分為B1、B2、B3、B5、B6、B7、B9、B12,還有維生素C,脂溶性維生素分為A、D、E、K。











































































種類



功能



缺乏症狀



過量症狀



維生素A



1使眼睛適應光線變化,維持在黑暗光線中的正常視力。


2保護表皮、黏膜使細菌不易侵害。


3促進牙齒和骨骼的正常生長。



夜盲症、乾眼症、毛囊角化症



噁心、嘔吐、暈眩、視力模糊、肌肉不協調、導致畸胎、肝功能異常。嬰幼兒會有囟門鼓脹、骨骼異常等



維生素D



1協助鈣、磷的吸收與運用,預防骨質疏鬆症
2
幫助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發育



佝僂病、軟骨症



高血鈣、高尿鈣、多尿、噁心、嘔吐、腎功能異常、軟組織鈣化



維生素E



1消除自由基,抗氧化


2增強免疫系統功能


3減少心臟疾病風險



孕婦缺乏容易導致胎兒發生溶血性貧血



長期大量攝取有暈眩、頭痛、噁心、腸胃不適等症狀



維生素K



維持凝血功能正常



凝血功能異常



高膽紅素血症、黃疸、血栓、新生兒或早產兒會有溶血性貧血



維生素B1(硫胺素)



1增加食慾,促進胃腸蠕動及消化液的分泌


2預防及治療腳氣病、神經炎


3能量代謝的重要輔脢



腳氣病、神經炎、消化不良



維生素B2(核黃素)



1輔助細胞的氧化還原作用


2防治眼血管充血及口腔炎



口腔炎、角膜炎、脂溢性皮膚炎



維生素B3(菸鹼酸)



1構成醣類分解過程中二種輔酶的主要成分


2維持皮膚及神經系統健康



糙皮症、口腔炎,嬰幼兒缺乏會引起嚴重腹瀉



肝毒性、膽汁鬱滯



維生素B5(泛酸)



1協助細胞形成


2協助能量代謝



皮膚炎、疲倦



維生素B6



1為一種輔酶,幫助胺基酸之合成與分解。


2預防各種神經炎、皮膚炎、抽筋



貧血、皮膚炎、嬰幼兒缺乏會出現抽筋、腸胃不適



長期大量攝取會造成運動失調、感覺神經病變



維生素B7(生物素)



1維持皮膚及毛髮健康


2協助新陳代謝



皮膚炎、毛髮脫落、疲倦



維生素B9(葉酸)



1幫助血液的形成,預防惡性貧血症


2促成核酸及核蛋白合成


3促進胎兒神經系統發育



貧血、生長遲緩



痙攣、過敏、皮膚紅腫、皮膚搔癢、發燒



維生素B12



1促進紅血球形成及再生,預防貧血


2維持神經系統健康


3對醣類和脂肪代謝有重要功用



貧血、神經炎



過量會產生腹瀉、皮膚搔癢等副作用



維生素C



1細胞間質的主要構成物質,使細胞間保持良好狀況


2加速傷口之癒合


3幫助鐵質吸收


4抗氧化



壞血病



長期大量攝取易有腎結石



(本表格參考衛生署食品資訊網及藥師陳育平整理提供)


◎服用前 了解必要性


陳育平藥師指出,一般來說嬰幼兒基本上維他命的需要量,皆可從均衡的飲食中正常的獲取,建議嬰幼兒透過母乳的方式得到充足的營養來源,因為母乳當中含有充分的維生素、礦物質、DHA、乳鐵蛋白、胺基酸等等,所含有的營養成分非常充足,而這些成分也更為容易讓嬰幼兒吸收,不容易造成嬰幼兒身體上的負擔。


例如母乳當中所含的鐵質,嬰兒的身體利用率非常高,可吸收率高達50%~75%,但配方奶中所含的鐵質,大約只能讓孩童吸收4%~10%,因此常見配方奶會將鐵質含量提高,但卻也容易造成嬰幼兒的腎臟負擔增加,因此哺餵母乳會比讓嬰幼兒額外補充維他命或健康食品來的有效多。若是開始食用副食品的寶寶,只要注意飲食的均衡,一般情況下不用額外添加維他命的補充!


另外,陳育平藥師提醒,哺乳媽咪的飲食攝取必須均衡,因為媽咪要提供給寶寶母乳,如果營養補充沒有足夠將會影響到寶寶的母乳吸取,尤其當媽咪是素食者時,維他命B12可能需要額外攝取,如此才能給寶寶完整的營養。


◎特殊狀況應額外補充


通常正常的孩子在均衡飲食下,都不需要額外補充維他命或是其他的健康食品。陳育平藥師表示,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例如飲食不均衡、或是腸胃吸收效果不良的幼兒,都可以考慮補充綜合維他命的攝取。此外,容易過敏或是消化不佳、食慾不良的幼兒,則建議補充益生菌。


當嬰幼兒開始接觸副食品,則要注意鐵質與鈣鋅等礦物質的攝取是否足夠,若是嬰幼兒容易抽筋則可以考慮是否為維他命B6的缺乏;惡性貧血者可補充維他命B12或是葉酸;如果嬰幼兒在嘴巴周圍或是四肢末端出現乾屑或是水泡性紅疹時,可能是缺乏鋅,經抽血確認後,經由醫師或是藥師建議補充鋅片;若是有嚴重的燙傷或是外傷,可補充維他命C幫助傷口的癒合。陳育平藥師指出,新生兒容易因為缺乏腸道菌而造成維他命K不足,因此新生兒會利用注射的方式來補充維他命K。


◎特殊狀況孩童宜特別注意


此外,一些罕見疾病的兒童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像是高胱胺酸尿症,則需要限制飲食,服用特殊配方奶粉,並且多補充葉酸、維他命B6與維他命B12。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患童,則需要去服用特殊配方奶與維他命B12。最重要的是嬰幼兒在補充維他命或健康食品時,都必須事先詢問醫師或藥師,且不得超過衛生署所規定的一天攝取的上限劑量喔。


◎不可不知!服用風險面面觀


陳育平藥師提醒,一些嬰幼兒在某些情況下,不建議額外補充維他命,像是患有高血鈣或是腎臟疾病的嬰幼兒,若補充過量的鈣片(粉)、維他命D則可能會惡化成高血鈣或是結石的情形出現。凝血功能異常的嬰幼兒,也不建議自行補充維他命K,以免影響病情或治療效果。


另外,肝、腎疾病的兒童在補充維他命或健康食品時,需要特別注意劑量或是是否需要補充以免造成身體負擔。一些罕見疾病的兒童在服用健康食品時,都必須事先詢問醫師或藥師,以免加重病情的嚴重度。


◎維他命中毒


您不可不知有些維他命服用過量會造成中毒,像是維他命A急性中毒的症狀有噁心、嘔吐、頭痛、暈眩、視力模糊、肌肉不協調等,嬰幼兒則會有囱門鼓脹,骨骼異常的情況。維他命D過量會出現高血鈣、高尿鈣與多尿、噁心嘔吐等。維他命C若是長期大量服用,容易發生腎結石。


通常維他命中毒即是維生素服用過多,我國衛生署對於國人膳食營養有訂定參考攝取量與上限量,民眾可依此評估是否攝取不足或是過量,維他命補充過量仍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副作用,尤其脂溶性維生素會蓄積在體內,不容易排出體外,若服用過量則會產生維他命中毒的情況的發生!


此外,有家長會擔心從飲食中會不會有攝取維他命過量的情形發生,陳育平藥師說明,因為市售維他命經過萃取,純度及含量較高,比較容易有攝取過量的問題,而從一般飲食當中攝取則不容易過量,但若是單一食物攝取過多,例如狂吃紅蘿蔔,額外再補充維他命A,則可能會造成過量的情況發生。


◎服用時 聰明選擇優質產品


陳育平藥師說明,基本上大部分的維他命及健康食品,沒有硬性規定要在一天當中的哪個時間點服用。少部份會有影響的,像是脂溶性維生素建議在飯後服用,其吸收效果較佳,水溶性維生素的服用時間不拘,但若是胃腸狀況不好的人則會建議飯後服用,以減少腸胃不適的狀況發生。維他命B群建議不要在晚上服用,有些人會因此出現睡不著的情形。基本上購買各種健康食品時,可以詢問藥師,並依照包裝的指示建議服用。


要注意的是嬰幼兒的器官及代謝都尚未發展成熟,在健康食品的挑選上更需要謹慎,若是健康食品服用過量可能讓其幼小身體產生極大的危害,建議挑選嬰幼兒專用的維他命或是健康食品,其劑量的設計與服用上才比較不會有過量的疑慮,且建議選擇衛生署認證的健康食品,因為經過衛生署把關後出產的產品也較為有保障。或是在廠牌選擇上,盡量選擇較為知名或是生技公司出產的產品,避免挑選一些不知名的公司或來路不明的產品。維生素的選擇建議挑選天然萃取的維他命,比起合成維他命人體的吸收可能會比較好,對身體負擔也比較小喔!


◎避免與藥物衝突 安全性更高


雖然維他命與健康食品的安全性相對來說比較高,但在少數的情況下仍有可能與藥物發生交互作用的情形,陳育平藥師舉例說明,如維他命K與抗凝血劑併用,可能會降低抗凝血劑的作用;維他命A、維他命E與抗凝血劑併用,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維他命D與含鋁製酸劑併用可能會導致血中鋁濃度上升,嚴重者會造成鋁中毒;維他命B12與秋水仙素(治療痛風)、Omeprazole(治療胃潰瘍)、維他命C併用時可能會降低維他命B12的吸收;維他命C與Indinavir(治療HIV)併用可能會降低Indinavir的療效。葉酸與phenytoin(治療癲癇)併用可能會降低葉酸及phenytoin的血中濃度而降低效果。


其他健康食品部份,例如鐵劑避免與制酸劑、四環素、茶、牛奶一起併用,以免影響吸收,而維他命C卻可以增加鐵劑的吸收!鈣片避免與四環素、心血管用藥、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併用。所以建議同時有在服用藥物與維他命時,一定要諮詢藥師或是醫師,以保障用藥的安全喔。


◎替代藥物治療 行不行?


維他命是否可以替代用藥物治療疾病?陳育平藥師指出,有些疾病或是有些症狀需要靠維他命來治療或是改善,除了這些情況以外,無論是維他命或是健康食品都不能替代藥物來治療。在疾病的預防與身體保健上可藉由維他命或是健康食品來維護人體的健康,但是當疾病發生時,則需要配合醫療人員的指示來服用藥物,避免自行停藥,或是自行服用健康食品來替代藥物,有些人會認為藥物有許多副作用,排斥吃藥,但健康食品並不具有積極治療的效果,只有保健的功效,若是治療不佳疾病對人體的傷害更是遠大於藥物的副作用。
健康食品並不具有積極治療的效果,只有保健的功效。


◎常見營養品 鈣片與魚肝油


除了維他命的認識外,通常家長會讓幼兒服用鈣片與魚肝油,陳育平藥師指出,天然鈣片製造來源大多從貝殼與牡蠣中萃取,然而現今海洋汙染嚴重,可能會有殘留重金屬的疑慮,陳育平藥師認為,除非有把握購買的鈣片為無汙染的來源,不然合成鈣片則不失為另外一個好的選擇。鈣片分成碳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其中碳酸鈣的元素鈣含量最高,檸檬酸鈣吸收率最佳,因此在挑選上可注意鈣鹽種類及元素鈣含量。


此外,民眾一般常將魚油與魚肝油混淆,要注意兩者完全為不同的成分,魚肝油是由魚的肝臟所萃取出來,主要含有維生素A、D、DHA,協助骨骼與眼睛的發育。而魚油則是由魚的脂肪所萃取,主要含有ω-3不飽和脂肪酸(EPA、DHA),用於調節血脂肪,通常是中老年人在服用。不管是鈣片或是魚肝油,同樣要慎選品牌及來源,另外就是要挑選小朋友肯吃的維他命或健康食品,例如味道、劑型等,因為最重要的是小朋友肯吃喔。


近來一些研究也發現,維他命的某些宣稱效果並沒有足夠證據可以確立,甚至某些研究指出過量服用維他命的受試者死亡率反而增加,雖然仍有需要更長時間研究加以驗證,但也提醒一般大眾不可盲目服用維他命。嬰幼兒要有足夠的營養維持健康,哺育母乳及健康的均衡飲食,才是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方法,若因為其他因素必須額外補充維他命,一定要依照衛生署的建議參考攝取量,並且事先詢問醫師或是藥師的意見,以確保用藥安全喔!


陳育平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所碩士
證照:中華民國藥師證書
現職:維霖內科診所藥師
      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兼任講師


媽咪寶貝 NO.128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維霖內科診所藥師陳育平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溼疹                 作者: 林浩炯醫師    來源: 新光醫院


  溼疹是皮膚科門診中最常被診斷的疾病,也可以說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但是一般人很難從“溼疹”這兩個字瞭解到它究竟是什麼樣的疾病?因此當你告知病人他的皮膚得了溼疹,一連串的問題便接腫而至:「什麼是溼疹?」,「皮膚為什麼會長溼疹?」,「溼疹為什麼會癢?」,「它會不會傳染?」,「我的皮膚又不溼,怎麼會得溼疹?」………。


溼疹並非因皮膚本身或環境潮溼而得名,根據醫學上的定義,它是指一種具癢感而且會產生丘疹或水包的皮膚變化,在急性期時可能會有明顯的紅斑、水腫,甚至產生水包及滲水現象,在慢性期時則會出現表皮增厚及脫屑現象。簡單地說,溼疹是一種內因性或是皮膚受到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表皮反應,而表皮可因刺激的方式、時間與強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變化,因而出現各種不同的疹子,如紅斑、丘疹、水包、膿包、脫屑甚至整個表皮變厚而成的苔蘚化反應。表皮的反應過程中,會製造一些因子刺激皮膚中的神經纖維,因而產生癢感。由此可見,濕疹本身的臨床床表現可說是千變萬化,而且只有皮膚的地方皆可能出現濕疹,只是每次影響的面積與部位有所不同罷了!


由於溼疹是表皮受刺激而產生的變化,因此不管是外在或內在的因素,只要能影響到表皮細胞的都有可能產生溼疹反應。舉凡日曬、風吹、溫溼度變化等自然環境的影響,或是接觸到多種動、植物(如昆蟲、水母、雜草、爬藤類等),人工合成品(如金屬、香料、水泥等),甚至空氣中的植物孢子、灰塵、璊等微生物皆可能刺激皮膚產生濕疹。因此每個人都有可能出現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溼疹樣變化,而若本身是過敏性體質,或是皮膚防禦能力較差,或是因職業關係容易接觸或暴露在過敏原或是刺激物的環境中,則獲得濕疹的機會也就較高了。嬰幼兒也同成人一樣有可能罹患溼疹,尤其是嬰幼兒的皮膚相對於成人顯得較為單薄,毛髮較少,汗液與皮脂腺的分泌也較不足,因此皮膚的保護層相對地減了很多,於是各種物理、化學或生物性的刺激使可能傷害到嬰兒的皮膚了!


以下便介紹一些較常出現在嬰幼兒身上的溼疹類疾病與處理方法:


*嬰兒臉部溼疹


由於新生兒及嬰兒的皮脂保護層分泌不足,在溫度、溼度較低的環境下無法適應,因此在冬天常可見到許多小寶寶臉上紅通通的,皮膚表面乾而粗糙,甚至會有脫屑或是皸裂的現象。


臉部溼疹的護理:給予足夠的油脂保護層,即視情況輕重給予嬰兒油或凡士林類油膏的塗抹,並減少暴露於冷空氣中,嚴重時則應該給醫師診治。


*對磨疹


相對於嬰兒臉部濕疹,對磨疹則好發於溫度較高的環境,主要原因是汗液聚積於容易磨擦的屈側關節,如脖子、腋下或腹股溝等處,高溫、潮溼再加上磨擦頻率較高而使患處皮膚產生紅斑、丘疹,嚴重時甚至併發念珠菌感染。


對磨疹的護理:因為好發於無法自由活動的襁褓中嬰兒,以及體重較重的胖寶寶,因此隨時保持彎曲處皮膚的乾燥、涼爽是最佳預防之道,不要因怕小寶寶感冒而給予層層衣物的包裹,高溫易流汗時,應隨時準備溼冷毛巾擦拭,尤其是小胖子更應特別注意。
   
*痱子


由於幼兒的汗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排汗時很容易造成汗孔阻塞而有汗液滯留的現象發生。幾乎每個小朋友都長過痱子,天熱時溫度溼度高會長,天涼時怕小孩感冒,包裹的像粽子似地,也會長痱子。痱子看似小毛病,但卻會造成奇癢,有時汗液阻塞較厲害或發炎反應較強時,也會有大的丘疹或膿包出現,而若過度搔抓亦可能導致其他微生物的感染。


痱子的護理:選擇輕便吸汗佳的衣物,用空調保持適當的溫溼度是預防及治療痱子的重要步驟。
   
*尿布疹


幾乎每個嬰兒都發生過程度不一的尿布疹,也因此幾乎每一父母都曾為小寶寶的紅屁股而傷透腦筋。造成尿布疹的可能因素很多,尿布的材質,個人的體質,尿液的滯留、局部的微生物等都會相互影響。以前常以為是尿液中的氨(即阿摩尼亞)刺激皮膚引起尿布疹,最近的研究卻發現氨與尿布疹並無直接關係,反而是尿液被細菌分解後使局部環境的酸鹼值(即pH值)提高,而使糞便中一些效素活性升高,因而刺激皮膚所致。當然,不用尿布便不會有尿布疹,但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中這似乎是個天方夜譚。


尿布疹的護理


1.    選擇尿布或尿片應慎選材質,減少材料本身引起的過敏,此外,吸收力佳的尿布,能將尿液與糞便儘可能隔離也可減少尿布疹發生的機率。


2.    而勤換尿片保持局部乾爽,則是最重要的步驟。


3.    由於尿布內的溫、溼度較高,因此也常會併發念珠菌感染,而使原本的病況更為加重。值得注意的是,念珠菌感染也常因使用的局部藥膏不適當而引發;所以,有問題應請教醫師,切莫拿小寶寶的皮膚當試驗品!
   


*脂漏性皮膚炎


我們也常看到在嬰兒的頭上有一些黃色的鱗屑,這些鱗屑與頭皮有一定的黏著度而不易去除,有時甚至連結成一大片黃色的油狀斑塊覆蓋住整個頭部。相同的鱗屑也會出現在眉毛、臉頰、耳朵附近或是手肘、腹股溝等屈關節處,有時底下還會出現紅斑。這便是常發生於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的護理:由於絕大部分的嬰兒患者會於一歲內自癒,而且病灶多不具癢感,因此並不需要太積極的治療。對於頭上鱗屑的去除,可增加洗頭的頻率,並在洗髮時給予輕輕的按摩與梳理,對於較厚的油屑則可加用礦物油或凡士林類油膏幫助軟化後,用梳子輕輕去除,而對於較嚴重的紅斑或不易去除的油屑,則需由醫師診治。


    異位性皮膚炎


常見到許多家長帶著渾身抓痕的小朋友,一邊阻止小朋友繼續搔抓,一邊很憂心地問:“我已經看了很多醫師,有的說是濕疹,有人說過敏,也有醫師診斷異位性皮膚炎,到底是甚麼毛病?”


誠如開頭所述,濕疹涵蓋的範疇很廣,異位性皮膚炎的皮疹也是屬於濕疹的變化,只是要診斷這個疾病需要符合幾個條件:


一、它必須是慢性,反覆再發且具癢感的皮疹


二、它有特定的好發部位如二歲前皮疹易出現在臉、腹及四肢外側關節處,在二歲之後則會慢慢轉移到頸部及四肢屈側關節處;


三、病童或家族內有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或是異位性皮膚炎。


因此若臨床症候不足以診斷異位性皮膚炎時,會告訴家長小朋友得了溼疹,或是本身是過敏性或異位性體質,所以皮膚比較敏感。一旦確定診斷為本病,等於宣判了幾年的“有期徒刑”;小孩與父母都得經歷一段艱辛的“抗戰”過程。動輒得“癢”,是這個病的特徵,太熱、太冷、太溼、太乾,皮膚馬上拉警報,汗一流多衣服材質不對,海鮮、蛋白質吃太多,渾身就不對勁;一有病痛、情緒緊張,皮膚也跟著遭殃,因此不管是襁褓中的嬰兒、學步的嬰幼兒及在學的小朋友,一有機會就“抓、抓、抓”,抓不到的地方身體就會蹭來蹭去,藉磨擦以解癢感,所以全身散布了抓痕、丘疹、水包,甚至苔癬化病變便是這類小孩的共同特徵!  


異位性皮膚炎的護理:由於異位性皮膚炎少輒一、二年,拖個十年、八年也是常事,少部分還會持續到青少年期甚至成人,因此父母照顧起來也就倍感艱辛!病童與家長無不希望找出“根治”的辦法,雖然醫界不停地在尋找新的治療方法但到目前為止還不能有效地改變或縮短其病程。


事實上,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耗費工夫的便是:依症狀輕重給予適當頻率的泡澡或沐浴;(但宜避免使用清潔力太強的皂類);並隨時在沐浴後給予全身性的保濕液或保濕霜(需要一段時間來找尋最適合的成分與劑型);有溼疹變化的地方需依醫師指示給予適切的藥物治療。


以上方法看起來雖簡單但要確實執行則需很大的毅力與耐心,並需要家人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而且有時費了一般手腳來照顧,病情還是不定時的惡化,給予患者與家屬很大的挫折感,所以心理上的調適是很重要的,必須將治療融入全家的生活中,成功的機率才會提高。


至於生活上其他需注意的細節還很多,應與醫師作詳盡的討論。一般來說,應避免太熱或太冷的環境,溫度、溼度都需加以調節;避免過激烈的運動,選擇吸收力佳、不刺激皮膚的棉質衣服,避免尼龍類、毛料直接刺激皮膚;少用肥皂或選用過敏體質或乾性皮膚專用的皂類;天冷時要時常加擦保護霜;生活作息要正常,並要注意海鮮、蛋白類、乳製品或是刺激性香料對皮膚的影響。最重要的是,要接受它是慢性病的事實與挑戰,找出最適當小孩的生活方式與活動,幫助他們度過這段艱困的時期。


 


    蚊蟲螫咬症


台灣夏季溼熱,蚊蟲滋生速度快,一不小心在一夕之間可能佈滿了蚊蟲肆虐過的痕跡。由於蚊蟲叮咬人體後,其分泌物或蟲體本身會引發過敏反應,因而引起局部紅色丘疹,或是如風疹塊般的突起,而中間的叮咬部位常會出現小紅點或是小水包。心急的爸爸媽媽常會問到底是哪一種蟲“幹得好事”,事實上,不同的昆蟲叮咬人體產生的皮膚反應大多是類似的,很難單憑皮膚上的變化正確的抓出“兇手”,有趣的是,同樣的昆蟲在不同人身上可引發不同程度的反應,而即使是同類的昆蟲在不同的時間叮咬同一個人,也不一定產生相同的結果。不過,嬰幼兒及小孩的過敏反應多半較強,引起的紅、腫、癢也較劇烈,甚至可能出現大水包。由於蚊蟲螫咬的反應在幼兒較為厲害,且治療上並無速效的方法可馬上止癢,為避免寶寶過度搔抓引發後遺症。此外,有一種稱為“蕁麻疹樣苔蘚”的過敏反應常伴隨蚊蟲叮咬後發生,亦即是嬰幼兒常在昆蟲叮咬後,於身體其他未被叮咬的部位,產生類似的病灶,也就是說可能小寶寶被咬了三、四個地方,但全身卻陸續長了幾十個疹子;有時候,也會“喚醒”以前舊病灶的記憶,而使原本好不容易才平靜的疹子又活躍起來,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此千萬別忽視這些不起眼的蚊子、跳蚤或臭蟲,它往往是您心肝寶貝搔抓得過遍體鱗傷的原凶。


蚊蟲螫咬症的護理:最好的方法還是減少露出部位,必要時可事先用防止蟲咬的藥劑,塗抹於露出部位,免得小朋友的手腳一不小心便成“紅豆冰”!   


    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的發生必須有二個條件,一是必須有機會接觸到過敏原,二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才會使皮膚再接觸到過敏原時產生反應。而對初來乍到這花花世界的嬰幼兒,需要一段時間的成長期以便接觸各種可能的過敏原,因此接觸性皮膚炎發生的機率較低。但是一些較常發生在成人的過敏物質如:鎳、鈷金屬、香料、膠類以及一些膏藥、草藥類等也可能引起小寶寶的接觸性皮膚炎,而產生局部的紅斑、丘疹或水包。過敏原的確定可由病史,發生部位作初步的推測,並可由貼膚試驗獲得進一步的答案。


最後要強調的是,由於溼疹類疾病多半需要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長期使用或是使用不當強度的類固醇,很可能對局部皮膚產生副作用,如皮膚萎縮、色素變化、血管擴張或是併發微生物感染等,嚴重時還可能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而影響小朋友的生長與發育,尤其是嬰幼兒的皮膚薄,吸收力佳,更不可輕易用效力太強的類固醇藥膏,因此皮膚上的任何問題,應請醫師診治後再用藥,用藥的方法與時間亦應與醫師充分的討論,切莫自行用藥或是未經複診長期塗抹;當然,也不必過於害怕藥物的副作用而完全不敢用藥,如此反而會延誤病情。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處、時機、手法 超親密!嬰兒按摩(上)
小手揉揉、小腳捏捏,對寶寶肌膚進行按摩,不但有助於免疫、呼吸、消化等系統刺激;經由觸摸所帶來的安心、舒適、愉悅、溫暖,更能讓嬰兒按摩顯得「妙不可言」。本期封面故事將透過專家指導,一起學習與寶貝來場「親密接觸」吧!

【文/Baby Life育兒生活】













觸覺,是人類最早出現的感覺。根據相關實證資料顯示,胎兒在3個月大時,已經能對毛髮觸與嘴邊有反射性的


回應能力,4個月大時,可以憑藉著吸吮自己手指的觸感,安撫自己身心感受以回歸平衡。


愛的撫觸,有助身心發展

到底「按摩」對寶寶有多重要?再試著觀察以下例子。

西元1959年,美國布魯克林大學的心理學家丹尼斯針對伊朗德黑蘭的2家棄嬰中心進行比較研究。

第1家棄嬰中心的寶寶,除了換尿布、洗澡等例行清潔照護外,工作人員很少與孩子進行肢體碰觸與互動;而第2家棄嬰中心,看護人員常不時與孩子互動玩耍,也會抱起寶寶餵奶。

比較兩家棄嬰中心對於「體重過低」小寶寶的照顧狀況,結果發現,第2家中心的嬰兒生長狀況相對良好,低體重寶寶都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正常體重範圍。因此,丹尼斯認為,「撫觸」是嬰幼兒身心發展與發育的重要關鍵。


「肌膚」撫慰,生命的基本需求

除了吃飽、睡好,還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幫助寶寶健康成長?邁阿密大學醫學院觸感研究中心費爾德博士提到,扮演寶寶早期成長與發育最重要角色是「皮膚」,他說:「每種知覺都有可強調的器官,但『觸覺』最無所不在。」也因此,皮膚是人體發展最早、最神奇的器官,透過撫觸與按摩,除了帶來安全,更有助於成長。


Chapter1‧6好處& 6優點

在合適狀態、力道下的按摩,不只有助於寶寶生理健康,對情緒安撫、親子感情傳遞,更是多所助益。在正確的捏、壓、按、摩、推、揉等手法引導下,除了達到肌肉、心情的放鬆,財團法人康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翁少萍表示,按摩對於寶寶在皮膚、中樞神經、血液、消化等器官系統,也都能帶來諸多效用。


6好處,按摩的「生理」效益

1‧降低肌肉、關節緊繃


對小寶寶來說,從原本熟悉、安穩的母體子宮突然降臨到陌生的未知世界,劇烈環境改變,常讓新生嬰兒的肌肉關節處於緊張收縮狀態。翁少萍醫師指出,透過按摩,可使僵硬的肌肉鬆弛,釋放緊繃壓力,也有助於肌肉血管暢通,提高體內循環效果。另外,透過撫觸與按摩,還可調節寶寶肌肉張力,讓小手小腳充滿活力。

2‧提升神經發展

翁少萍醫師指出,嬰幼兒的神經系統,3歲之前是處於發展狀態,透過頻繁撫觸、按摩刺激,會使得周邊神經及腦部髓鞘話及神經元突觸的增生,導致運動神經的傳導變快,對於健全寶寶腦部發展,可帶來不小幫助。

3‧促進血液、淋巴循環

藉由指掌間的觸摸、撫慰,能使寶寶的血管擴張,血流阻力變小,血液循環變好,有助血壓穩定。而在壓迫肌肉同時,淋巴管同時受壓,當淋巴液回流變快,水腫現象就能獲得改善;而長期藉由按摩改善血液循環,對免疫系統強化也能收到不錯功效。

4‧增進感覺統合

看似簡單的嬰兒按摩,在孩子壓力減輕的狀態下,包括視、聽、觸、味、嗅等感覺訊息,均會透過輕柔撫觸,有效率地進入體內。透過規律且柔和的按摩,除了能對孩子協調發展帶來幫助;頻繁按壓,還可降低體表皮膚敏感度,提高嬰幼兒對刺激的耐受度,也可激發嬰幼兒的平衡覺與本體覺。

5‧助營養與消化吸收

幫寶寶按摩,還可增進營養吸收與腸胃蠕動,調整腸胃消化系統,對紓緩脹氣、腸絞痛與便秘有諸多效益。

6‧改善睡眠品質

翁少萍醫師表示,替寶寶施行按摩,所帶來的成長好處是相互加乘的。經由溫柔的按摩撫觸,在達到心情放鬆、血壓穩定、促進生理循環等功效之餘,神經系統的鎮靜與安撫,還可改善嬰兒的睡眠品質。


資訊站》寶寶有用,父母也受惠

藉由按摩為寶寶刺激、紓壓,經由醫學證實,除了能為小寶寶的肌肉、生長發育系統帶來助益,翁少萍醫師指出,不只寶寶能享受按摩帶來的好處,對於「操作者」來說,也是獲益良多呢!

她表示,對於父母或寶寶主要照護者來說,為嬰幼兒按摩所帶來的生理好處,有以下5點。

1、 使媽咪的泌乳激素增加,泌乳量上升。

2、 加強子宮收縮(oxytocin)。

3、 降低血壓。

4、 放鬆心情,促進身心平衡。

5、 減低壓力所帶來的身體不適。


6優點,按摩的「心理」效益

1‧給予「安全感」與被愛的感覺


對寶寶來說,什麼是愛呢?弘光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講師王資惠認為,使用寶寶所能感受與領會的方式來呵護,就是最有效益的愛。藉由學習嬰兒按摩,可讓父母與孩子在最短時間內,透過「觸摸、互動」來了解彼此,建立緊密的親子連結;翁少萍醫師更提到,孩子在幼年期與父母所建立的「親密感」,對寶寶一生的人格發展,有著極深遠影響。

2‧強化親子溝通

王資惠老師指出,包括撫摸、按摩,甚至是擁抱等肢體碰觸行為,有時是比「語言表達」更好的溝通方式。她提到,家長透過按摩,能與孩子彼此互相學習、適應,不但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還能提高信賴感,對親子關係提升有相當大的幫助。

3‧降低負面情緒

按摩除了可對寶寶的知覺、智能帶來正面意義,王資惠老師還提到,按摩可消除寶寶較為焦慮、煩躁等具攻擊性、憂鬱的負面情緒與行為,當寶寶的身心透過按摩獲得紓緩後,對於情緒撫慰與信心建立均可帶來幫助。

4‧增加抗壓性

透過按摩來建立親子之間的親密感與依附感之餘,「按摩」運動應象徵著愉悅與舒適,在力道釋放與回饋的過程中,寶寶於生理或情感上對於手感施壓的接受度與容忍度,會隨著每一次按壓,耐受度逐步增加。

5‧提高自尊,幫助身心發育

針對寶寶較為遲鈍或敏感、緊繃等部位進行撫慰與按摩,王資惠老師認為,寶寶可以從中建立完整的自我身體心像,增加自尊,有助身心與智能發展。

6‧人際關係加分

親子之間透過肌膚的碰觸、按摩,除了可讓親子間的感情連結加深,在提高的同時,寶寶的自信心、同理心與同情心也會從中增加,對於孩子日後的人際關係發展,奠定正向發展基礎。


Chapter2‧時機選擇

要等到寶寶多大,爸比媽咪才能夠施行按摩呢?翁少萍醫師表示,基本上,從孩子出生後就可以開始進行。王資惠老師並指出,6個月大以前的小寶寶,因活動力不強,按摩首重建立「親密感」;以大範圍、輕慢手法為主;而等到孩子大一點,會翻身、爬行,甚至於走跳之後,還是可進行按摩,但方法與策略會有所調整。


寶寶各階段按摩重點


0~6個月大

‧ 此時寶寶的配合度最高。

‧ 按摩重點:強調親子間親密感與互動關係建立,以及肢體放鬆。

‧ 按摩手法:手法輕慢,強調以「手掌」施力,進行大範圍的包覆。

7~12個月大

‧ 寶寶活動力變大,已會爬行、翻身,按摩挑戰性變高。

‧ 寶寶仰躺時:可邊按摩邊唱兒歌以吸引目光,或讓孩子手拿玩具,提高穩定性。

‧ 寶寶活動時:父母最好「見機行事」,建議先按摩「眼前」部位,讓孩子認為按摩是項親子互動遊戲。

1~3歲

‧ 此時幼兒正是學習「獨立自主」的階段,配合度最差,常愛說「不」。

‧ 重視孩子意願,可以讓孩子選擇按摩部位,以孩子需求為主,不要強求。

‧ 按摩手法:別奢求按摩可以一次做完,也許這次只能按肚子,下次只能按四肢,試著讓按摩成為一項遊戲,(如:邊按摩邊說故事,在肚子做披薩、在後背種花等。)   (資料提供/翁少萍醫師、王資惠老師)


「安靜清醒」按摩最佳時機

想要對自己的心肝寶貝發出「愛的邀請」,與之進行一段美好的互動時光,除了氣氛輕鬆,寶寶願意敞開身體接受觸摸之外,如何找對「時機」,可也是重要關鍵。翁少萍醫師與王資惠老師均以Brazelton醫師提出的「嬰幼兒6大意識階段」給予新手父母做為參考依據;她們建議,孩子處在「安靜清醒」階段時,是最好的按摩時機。


6大嬰幼兒意識狀態

‧ 意識狀態

‧ 狀態描述

‧ 互動策略

‧ 安靜睡眠(熟睡)

身體進入極度深沉的休息狀態,除了偶發的身體移動之外,寶寶幾乎停止所有對外運動。

此時,寶寶的眼球沒有移動,呼吸平穩、規律,對外界刺激沒有多大反應。

此時最好讓睡得香甜的寶寶好好休息,若以干擾刺激或按摩來喚醒寶寶,在這時的效果不會太好。

建議等待寶寶到清醒、有反應的階段,再進行餵食或按摩動作,所得效率與回饋會較高。

‧ 活動睡眠 (淺睡)

此時寶寶的肢體會有些為活動,在緊閉的眼皮底下,眼球會些微顫動。

呼吸整體來說是規律的,偶爾會微笑及發出一、兩聲的哭鬧聲,對感官刺激也會產生反應,只不過反應多是延遲表現。

新生寶寶的睡眠形態多是由一連串的「淺眠」組成,當寶寶發出簡短的哭鬧聲時,父母可先觀察寶寶的意識狀態,究竟處在睡眠還是醒覺,再決定要如何與之互動。

‧ 半睡半醒

身體活動大致平順,眼睛時而開,時而閉;臉部表情凝滯,但有時會出現輕微驚嚇。

對感官刺激會有反應,不過反應依舊延遲,在經頻繁刺激後,狀態可能會有所轉變。

對這時候的寶寶施予按摩,有可能把寶寶帶入更深的睡眠,但也有可能使寶寶變得更亢奮。

如果父母想讓寶寶更清醒,可為寶寶輸入刺激,使之至「安靜清醒」階段;若爸比媽咪想讓寶寶多睡一會兒,就不要輸入刺激,讓寶寶再多睡一點。

★安靜清醒

此時身體活動很少,但是眼睛已經變得又亮又大,呼吸規律,精神看來飽滿。此時的寶寶,可以留意眼前出現的任何刺激,對環境變化也能有效參與(如:剛洗完澡後)。


此時是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最好時機,在寶寶「安靜清醒」的階段,對於父母所提供的視、聽覺等刺激,可給予許多正向回饋。


★活動清醒

身體活動變多,眼睛雖然是張開的,但並沒有像「安靜清醒」階段那麼明亮;呼吸些微不規律,對於使之不舒服刺激的敏感度(如:飢餓、疲憊等)會增強。

此時父母須經常安撫寶寶,以緩解不舒適的感覺;並得試圖將燈光調暗、說話音量放低,以減少寶寶對刺激所產生的不耐與排斥。

哭泣階段

身體活動增加,臉部表情變多,呼吸不規律,對外在刺激的回應方式相對極端。

哭泣是嬰幼兒與父母最出溝通的語言,當寶寶哭泣時,所代表的是對環境與所處狀態已經達到臨界極限,家長須學習解讀寶寶哭泣的原因與需要,並給予適度回應。  (參考資料來源:嬰幼兒撫觸與按摩《新手父母出版》)



【完整內容請見《育兒生活》;訂閱育兒生活紙本雜誌



 

好處、時機、手法 超親密!嬰兒按摩(下)
小手揉揉、小腳捏捏,對寶寶肌膚進行按摩,不但有助於免疫、呼吸、消化等系統刺激;經由觸摸所帶來的安心、舒適、愉悅、溫暖,更能讓嬰兒按摩顯得「妙不可言」。本期封面故事將透過專家指導,一起學習與寶貝來場「親密接觸」吧!

【文/Baby Life育兒生活】


Chapter3‧準備工作

完美的親子互動絕對無法信手拈來,當您準備與寶寶進行一場「愛的接觸」前,爸比媽咪們除了得自己先「放輕鬆」外,還要充分尊重寶寶意願;當然,在觀察孩子反應之餘,有幾項「愛的準備」,還需事前細細安排喔!


爸比媽咪事前必做

‧ 放輕鬆:爸比媽咪須先有輕鬆、澄靜的心情,才能將穩定、溫柔的感受透過手掌傳遞給寶寶。

‧ 拔除手上所有飾品雜物:將戴在手上的手錶、手鍊、戒指等飾品雜物暫時脫下,才能讓寶寶忠實感受按摩帶來的溫暖與呵護。

‧ 洗手:在觸碰小寶寶稚嫩的肌膚前,得先將雙手洗淨,才不會把細菌病毒帶給孩子;同時留意指甲長度,才不會誤傷寶寶。

‧ 詢問意願:爸比媽咪在按摩前,要先給予尊重,徵詢孩子按摩、身體被接觸的意願,如此孩子長大後,才不會允許陌生人的隨意接觸。


環境

‧ 室溫:建議室內溫度設定約攝氏28°C為宜,環境以溫暖舒適為佳。

‧ 光間光線:以「燈光昏暗」為佳,但實際刺激輸入,應視寶寶需求予以調整。

‧ 場所:佈置一個可以讓自己與寶寶都放鬆的小角落。可在床上進行,或為寶寶準備一個溫暖又舒適的棉質軟墊,同時別忘了替自己也備好一個舒適靠墊。


工具

‧ 大毛巾:可在為寶寶按摩的軟墊或小床上鋪上大毛巾,一方面增加舒適感,一方面也可防止為裸身按摩的寶寶禦寒,防止著涼。

‧ 尿布、濕紙巾、欲更換的衣物:以備在按摩結束後穿上。

‧ 玩具:可備些寶寶平時愛玩的小玩具,讓寶寶在按摩進行時把玩,以穩定情緒,使按摩流程順利進行。


按摩油

合適的嬰兒按摩油,建議選購無香精、冷壓萃取的植物油;也可至專業材料行購買適合用於嬰兒按摩的「基礎油」,(如:葡萄籽油、甜杏仁油、杏桃仁油、橄欖油等),都是不錯選擇。

若要以「乳液」替孩子進行愛的撫觸,最好選擇不含香精的產品,以免造成寶寶嗅覺過度負荷。

‧小叮嚀:植物油品的保存,最好放置陰涼處,同時避免太陽直射,以免變質。


基本手法與力道

有別於成人按摩,翁少萍醫師指出,嬰兒按摩的力道釋放,以「溫柔但穩定」的撫觸最適合。

她舉出Dr.Tiffany Field在《Touch Research Institute》以「早產兒」為例提到,這些「巴掌仙子」看似脆弱,但太輕柔的按摩對他們來說是無助於生長的。為早產兒或新生兒進行按摩時,應視個別狀況,給予合適力道,才能明顯看到、促進寶寶的成長。


禁忌

當寶寶出現以下行為反應時,爸比媽咪應先暫時停止按摩。

‧ 煩躁不安、大聲哭鬧。

‧ 精神委靡不振,處於淺眠或深度熟睡狀態。

‧ 按摩時出現轉頭、眼神漂移、四肢不停扭動,或用肢體語言撥開媽媽的手,表達不要被按摩時,父母最好不要勉強孩子。

‧ 身體不適或生病時。


Chapter4‧手法示範

幫寶寶按摩,在蘊釀情緒、選擇適當時機,事前準備工作等一切就序後,平穩、寧靜、舒適的按摩就可以開始囉!不過,嬰兒按摩手法五花八門,以下針對寶寶常見的生理問題與疾病舒緩,為爸比媽咪介紹5大實用按摩手法。


愛的祝福─改善2生理狀況

‧促進血液循環→瑞典擠奶式

(1)一手握住寶寶的腳踝,另一手四指相併,與拇指分開,呈現C型握法。

(2)由腳踝為起點,順延小腿→膝蓋→大腿→臀部,緩步向上推滑。

(3)由四肢往內,朝著軀幹按摩,可幫助血液回流循環。

‧幫助肌肉放鬆→印度擠奶式

(1)一手握住寶寶的手腕,另一手四指相併,與拇指分開,呈現C型握法。

(2)由上手臂為起點,向下順延,以緩慢搓揉方式至下手臂。

(3)從軀幹向外部肢體按摩,有助肌肉關節放鬆。


愛的治療─緩解3疾病問題

‧消除脹氣、便秘→1‧日月法

(1)爸媽將左手掌貼放在寶寶的「右腹」上方,緩緩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畫出「全圓」,即「日式」。

(2)另再將右手掌貼放在寶寶的「右腹」上方,同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畫出「半圓」,即「月式」。

(3)雙手交替,連續數回。

‧消除脹氣、便秘→2‧我愛你法

(1)將右手掌貼放在寶寶左腹上方,往下滑落,好像是寫出英文字母「I」,同時口說:「我」。

(2)以右手掌從寶寶「右上腹」平行擦滑至「左上腹」,再至「左下腹」,如寫出倒寫的「L」,同時口說:「愛」。

(3)同以右手掌,從寶寶的「右下腹」,如畫圓般往上滑到「上腹部」,再至「左下腹」,如寫出倒寫的「U」,同時口說:「你」。

‧幫助安眠→掌擦法

(1)寶寶俯臥,父母一手輕按固定寶寶臀部,另一手以「掌擦」手法滑按到臀部。

(2)以單手按摩對寶寶的刺激較小,以雙手上下交替的以掌面滑按保寶背部的刺激較大。


資訊站》嬰兒按摩諮詢管道

臺灣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fant Massage, Taiwan): www.tw.iaim.net

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總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fant Massage): www.iaim.net

New!!台灣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部落格: http://blog.udn.com/IAIMTaiwan01


【完整內容請見《育兒生活》;訂閱育兒生活紙本雜誌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歲是寶寶好奇且學習力旺盛的階段,媽咪若在此時注意寶寶的聽力發展,運用有趣益智的遊戲與道具,將幫助寶寶的口腔肌肉發育更健全,把握寶寶的學習黃金期,學語過程更加事半功倍!


 


0~1歲寶寶的語言發展歷程


寶寶學語 生理與認知皆需正常發展
台北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謝明慧表示,語言是一種溝通系統,也是人類共通的溝通方式,用以幫助每個人更完善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學習階段幫助寶寶穩健建立「語言」這個重要的溝通管道,將可幫助寶寶未來的溝通能力以及人際關係發展。然而在尚未發展出溝通使用的「語言」之前,寶寶其實已經開始與外界溝通,但最先使用的卻是「非語文」方式,例如眼神、姿勢等,因此爸比媽咪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多增加和寶寶互動的機會。


寶寶學語,生理狀況與認知發展都相當重要,生理因素包括接收器官(聽覺、視覺)、發音器官(口腔構造、聲帶等)以及大腦神經中樞(掌管分析與組織語言系統)的發育是否正常,這三項因素對於語言發展而言可是缺一不可!而認知發展則由大腦中樞掌管,例如語言理解、因果關係的概念、學習記憶等。事實上,寶寶在從出生開始便已從非語文溝通系統中開始了學習,經由觀察、聆聽到建立概念,都是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即使寶寶幼時並不理解話中含意,家長也可透過眼神、動作以及語氣,與寶寶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模式,讓寶寶早期便能獲得良好的溝通經驗,未來也將有助其語言學習。


 


語言發展對寶寶的重要性 三種能力幫助寶寶的語言學習


謝明慧臨床心理師表示,寶寶的語言發展需要三項重要的能力來支持:


1.模仿能力


當寶寶在2個月時,便開始會發出一些自發性的音,同時所發出的聲音種類也會越來越多,對於人聲也漸漸有明顯注意及注視的興趣,媽咪可以發出音節簡短且口型清晰的字,讓寶寶產生興趣,進而試著學習模仿妳所發出的聲音,媽咪要適時給予良好的回饋反應,鼓勵寶寶學習。


2.發聲能力


寶寶2~5個月時,媽咪可以豐富聲音的多樣性,以發出母音a、i、u、e、o為主;4個月之後寶寶已會開始發出更多不同的聲音,例如:a-gu、amuh、咕嚕咕嚕玩口水聲音等等,別以為寶寶是調皮,寶寶都是在藉著嘗試使用自己的發聲器官,認識自己運用各個部位所發出的多種聲音;當寶寶6個月大之後,其模仿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媽咪必須給予寶寶豐富且多元的視覺、聲音等刺激,幫助寶寶對語言產生更多興趣並鼓勵他作各種嘗試及學習。


3.專注能力


觀察寶寶分辨聲音的能力


6~12個月的寶寶,除了會注意人的聲音外,他們用來觀察聲音來源與人的表情的時間也變長了,因此建議媽咪在照顧寶寶時,也可以一面跟寶寶對話,且盡量將文字精簡、速度放慢、嘴型明確清楚,讓寶寶觀察表情與嘴型,對於語言的學習很有幫助。而藉由觀察寶寶是否對於已經出現一段時間的刺激顯得缺乏興趣,而對新出現的聲音或玩具會重新專注,表現出興趣,則表示其具備基本的記憶能力,能夠分辨新出現的聲音。


寶寶成長過程不可少 「探索、要求、做反應」


詹庭芳語言治療師提到,探索、要求、針對事情做出反應,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經也必備的,擁有上述的成長經驗,寶寶才能學習到語言的各個層面且不停練習。例如會在不斷嘗試之後發現,「這種哭聲」媽咪就會拿奶瓶來;「那種哭聲」媽咪就會來幫我換尿布…等,並學習到語言語溝通的過程是何種面貌。若寶寶從小就缺乏聲音的環境、刺激,除了可能影響寶寶所散發出的氣質,也可能對其未來的溝通能力造成一定影響。


和寶寶說話 可安撫其情緒


賴怡如語言治療師表示,若哭的時候都被家長抱起學習理解是發展重要的一環,媽咪應適時適量的給予寶寶刺激,當寶寶哭的時候不應為求止住哭聲而顧著哄他,和寶寶說說話、吸引他的注意力也是安撫寶寶情緒的方式之一。


 


寶寶學語 聽力很重要


觀察寶寶聽力是否正常


學習語言,除了口腔發育、發聲系統皆正常外,另一個重要前提便是聽力,正常的聽力可以幫助寶寶更正確的學習、模仿各種發音。詹庭芳語言治療師指出,其實寶寶對於聲音的敏感度相當高,若媽咪發現寶寶有出現下文提及的警訊,可藉由聽力檢測來確定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


運用各種聲音觀察寶寶辨識音源的能力


一般人對話的音量約在20~40分貝之間,在家中測試寶寶對聲音的反應時不需刻意大或小聲,依照正常說話的音量即可,正常情況下寶寶聽到聲音便會轉頭尋找音源。若寶寶對說話聲音的反應正常,家長亦可進一步試著用會發出聲音的玩具球,依舊秉持著不要製造過大聲響的前提,在不同方向、地方發出聲音,試探寶寶是否能夠尋找或辨識音源,假如必須製造很大的聲響,寶寶才出現反應,甚至從頭到尾毫無反應,則家長便需特別留意,建議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測。


善用道具 提升寶寶對詞彙的瞭解


謝明慧臨床心理師建議媽咪,當寶寶9~10個月大時,開始學習理解一些生活詞彙,但仍對於平時經常使用的物件詞彙較為敏感,因此建議媽媽可以在不同情境下都讓他試著找尋所指定的慣用物品的名稱,例如:指著寶寶的玩偶或奶瓶問:「娃娃(或ㄋㄟ ㄋㄟ)在哪裡」?讓寶寶來注意。等到寶寶11個月以上時,則可以將物品的範圍擴大,不用完全使用寶寶慣用的物品,例如指著廣告上的奶瓶圖片,問寶寶:「ㄋㄟ ㄋㄟ在哪裡?」讓孩子指認或注意,目的是引導孩子對於詞彙的瞭解更加正確!


觀察寶寶對各種聲音的反應


詹庭芳語言治療師指出,寶寶平時在玩自己的聲音或是模仿時,家長便可藉由互動的過程中發現異常。例如:寶寶過度安靜或是聲音的種類很少等現象,就是聽說能力異常的警訊。提醒媽咪應在生活中時常與寶寶互動、溝通、鼓勵寶寶發音,便可及早發現異常並及早診治。例如:大概6、7個月的寶寶會開始模仿大人發出自己原本就會發出的音,例如寶寶已經會發出bu bu的音,當大人發出bu bu時,寶寶也可能會接下去模仿,而到了12個月以後,才會比較有能力模仿新的詞彙。


保護寶寶的聽力


賴怡如語言治療師表示,中耳炎是造成寶寶聽力受損的原因之一,中耳炎若未治癒,則可能會致使發音障礙或模糊、異常。謝明慧臨床心理師建議,應隨時保持寶寶耳道的乾燥、勿讓耳朵浸水,平時也應注意勿讓異物侵入寶寶的耳朵。平時音量勿過大,尤其要避免在寶寶耳朵邊製造大聲響,有些長輩會喜歡在寶寶附近拍手或大叫吸引其注意力,但這樣的動作卻可能對寶寶的耳膜造成傷害,不可大意!


詹明芳語言治療師表示,媽咪應盡量避免對寶寶的耳朵做頻繁的侵入性動作,因為耳垢其實具備了保護作用,太常清理或是清理不當都有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假如若有需要,也建議應到有專業器具的耳鼻喉科,請醫師協助檢查、清除。


寶寶聽力有障礙的警訊


1. 不論大小聲,寶寶皆對聲音反應不大甚至無反應。
2. 寶寶長期對人聲無反應、沒興趣。
3. 對某種音頻沒有反應。
4. 構音異常。


謝明慧臨床心理師與賴怡如語言治療師皆表示,若媽咪發現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遲鈍就必須要先有警覺,假如上述現象明顯且持續一陣子,建議應找專科醫師檢查、治療。寶寶對聲音沒有反應除了與聽力有關外,也有可能是發展遲緩或是人際互動的相關問題,若家長有疑慮,則建議可以帶寶寶至早期療育的機構接受評估。


此外,有時寶寶聽得到並不代表聽得好,詹庭芳語言治療師表示,有些孩子於整體或某些頻率上有聽力困難,若未及早發現,則可能致使其學語過程困難、構音異常以及說話清晰度不佳等困擾。詹庭芳語言治療師進一步指出,有些孩子無法發出ㄓ、ㄔ、ㄕ、ㄐ、ㄑ、ㄒ等音,其實是因為他們聽不清楚這些高頻音,以致他們無法正確構音,若未及早診治,寶寶長大後可能會採取省略、替代的方式,影響發音的清晰度。


 


專家建議的語言遊戲


模仿發音真有趣


寶寶在生活中會花許多的時間在聆聽以及學習上,尤其會從時常聽見的聲音如ㄇㄚ、ㄆㄚ、ㄅㄨ等簡單組合音節開始。約在4~6個月時,因為餵食副食品的關係會讓寶寶開始接觸餵食時會發出的聲音,寶寶也將開始理解這是吃飯的聲音並且對環境音產生辨識甚至熟識。


建議媽咪可以多和寶寶說一些簡單的單字,緩慢且反覆的提醒他,甚至可以結合物品,讓他對語音與物品產生連結與記憶。


兒童歌曲帶動唱


媽咪可以幫寶寶選擇旋律輕快、簡單的兒童歌曲,有時也可以自編帶動唱,增加和寶寶互動的機會,甚至是幫歌詞做一些代換,例如生日快樂歌的歌詞,關鍵字可改成寶寶的名字,並且在唱到他名字時指他自己。


音效豐富的玩具吸引寶寶注意力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上面有開關、按鈕的玩具,不同的按鈕會有不同的聲音,聲音種類越多,寶寶對他的好奇心以及興趣就會越多,同時提醒媽咪,玩具沒有固定的玩法,寶寶可以有他自己的一套玩法,不需要硬性規定他該如何使用玩具,而是以引導與配合的角度去觀察寶寶玩玩具的過程。


隨時來首搖籃曲


相當喜歡韻律感以及音調起伏的寶寶,非常喜歡唱歌遊戲,媽咪可以三不五時就哼哼唱唱,讓寶寶隨時都能浸淫在音樂的薰陶中。


學動物叫聲 認識音節組合


對聲音很好奇的寶寶,建議媽咪可以製造各種聲響(自製或是有聲書等),提升寶寶對不同聲音的認知。一開始媽咪可以先從汪、喵、呱、咕等母音加子音開始,並且帶寶寶去認識每一個發出這種聲音的動物,實體或書本上的都可以。接著可在進階到生活中的環境音,例如喇叭聲、救護車、公園中的交談聲,都是可供寶寶學習的絕佳來源。


介紹生活事件與物品


在為寶寶介紹生活中的各個細節時,帶動作很重要喔!媽咪可以在做動作的時候順便講解給他聽,例如換尿布、丟垃圾、吃飯、洗手…等每天都會遇到的生活細節,都可以邊做邊解釋,反覆聆聽也將加深寶寶的印象。


拍手、點頭


當手放在中線時媽咪可開始動作,當寶寶到9個月左右時,便可連結動作及語言的意義(例如說再見會揮手);11個月左右,媽咪更可和寶寶玩「交換遊戲」,例如拿A換B,一開始帶著寶寶做,等到將來他自己做卻做錯時,家長再適時的予以糾正。


 


遊戲中的注意事項


近距離聽到100分貝聲音 將對聽力造成影響


詹庭芳語言治療師表示,一般說話的語音是在30~40分貝左右,美國聽語學會上面的衛教單張有指出有一些能擠壓發出聲音的玩具都接近90分貝,如果直接在嬰兒耳朵旁邊擠壓更是會發出超過100分貝的聲音,長期下來很容易影響聽力。所以建議家長不要選擇聲音太大的玩具,或是不要讓嬰兒接受太大的噪音。


遊戲過程中 家長應陪伴在側


另外,寶寶學語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的陪伴。過程中家長可以發掘寶寶喜歡甚麼東西、喜歡發出哪種聲音,提供寶寶模仿的對象;假如寶寶不喜歡發音或是玩遊戲,家長也可以先想看看該怎麼讓寶寶喜歡,例如改變遊戲型態、內容,在雙方互動的情況下,寶寶也較不容易對遊戲感到厭倦。


保持愉悅的學習環境


賴怡如語言治療師表示,學語過程中應保持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寶寶的學習力與吸收能力都上升。但應避免在進食中玩耍、並且在生活中多給寶寶語言刺激的來源,幫助學習。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於媽媽寶寶雜誌電子報]

每個寶寶長牙時間、順序不定


多數的寶寶在六、七個月大會開始萌牙,通常先長出下排及上排的 4 顆乳門,然後是上、下後面第一乳臼齒,再來是乳犬齒,最後長出第二乳臼齒,一般在三歲前,20 顆乳牙就會全部「萌牙」完畢了! 雖然長牙的時間和順序有一個大約的平均值,然而並不是每個寶寶狀況都一樣:有些寶寶一出生就有牙齒(胎生齒),有的十二個月大才冒出牙齒;而有些則先長出乳犬齒而不是下門牙。


其實長牙就像生長發育一樣,有快有慢,不一定按照平均值,若超過一歲半還未萌牙,可以先至牙醫診所照張 X 光片,確認是否有牙胚存在。


寶寶長牙時的反應


當媽咪發現寶寶怎麼一直流口水,而且喜歡咬人或咬玩具,脾氣變得暴躁,愛哭鬧,可以先觀察寶寶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或是牙齦已經開始冒出小牙苞了?寶寶長牙時,牙齦處會癢癢的,所以會去咬東西讓自己舒服些,而且也會因為疼痛,變得情緒不好,只能以哭鬧來表示長牙時的不適。


簡易舒緩寶寶長牙的不適


寶寶長牙會有不舒服甚至疼痛的感覺,這時媽咪可以這樣做:


  ★ 用手指輕輕按摩寶寶的牙床,讓他感覺舒服一些。
  ★ 準備固齒器讓寶寶咬。
  ★ 可吃些涼涼軟軟的食物,如水果泥、優格等。
  ★ 做好口腔清潔,減少牙齦發炎的機會。
  ★ 適時地給寶寶呵護與關懷,緩和寶寶不舒服的情緒。


給孩子一口健康的牙


乳牙的功能


當寶寶開始長出乳牙之後,他所能吃的食物也越來越廣,從流質到固體,寶寶開始會咀嚼、吞嚥食物;而且隨著牙齒越來越齊全,頷骨的生長發育也越健全,對於發音、說話也有幫助。但是若沒有健全的乳牙,就沒有辦法完全咀嚼食物,口腔消化功能相對不佳、容易牙痛,最嚴重的還會影響日後恆齒的生長。


如何維持口腔清潔


寶寶牙齒尚未長出前,就要做好口腔的清潔工作。每當寶寶喝完奶,媽咪可先用紗布或棉花棒以開水沾濕後,輕拭寶寶的舌頭與牙齦;當寶寶長出牙齒後,也要用紗布或棉花棒沾濕擦拭牙面,最好每次餵食後都要清潔,保持口腔乾淨減少牙齦發炎的現象。待寶寶兩歲左右,長出乳臼齒後,可改用細小柔軟的幼兒牙刷刷牙。


而每當寶寶喝完奶或吃完副食品後,可先讓寶寶喝些開水漱漱口,且避免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並少吃甜食。寶寶的口腔清潔,需要由父母做好第一線的把關喔!


乳牙的健康檢查


有人認為乳牙反正會換,蛀了也無所謂?乳牙如果不健康,不但會影響牙齒的功能,也會影響日後恆齒的生長。父母除了幫忙清潔寶寶的口腔之外,還要幫寶寶的小乳牙做好健康檢查:


  1. 當寶寶長牙時,可先去看牙醫,主要是要讓媽咪知道如何幫寶寶作好口腔清潔。
  2. 乳牙長齊後,應每半年做一次牙齒健康檢查及局部塗氟,並配合每天徹底清潔牙齒,就能達
   到不錯的防蛀效果。


叮嚀


寶寶不配合潔牙是最令媽咪頭痛的問題,建議媽咪在幫寶寶潔牙時,可以哼哼歌、跟寶寶說話,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持續一段時間後,寶寶就會適應潔牙的感覺了。牙齒保健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請媽咪要加油喔!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歲寶寶八大發育要點

 


 


孩子在成長中,有8個生長發育關鍵點,父母應該引起重視,並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各項能力。


  4周。家長扶孩子坐起來,孩子能夠支撐自己頭部;視線能追隨物體移動;聽到聲音有反應;父母跟孩子對視時,與家長有眼神交流。


  16周。孩子能拿積木;可以主動去拿東西,並能把東西放進嘴裏;躺著時,雙手能夠相握;俯臥時,頭能抬到90;有東西可以依靠時,孩子可以坐10分鐘左右;會微笑。


  28周。此時,孩子已經坐得比較穩了,而且應該學會了爬;孩子有吃手、吃腳的動作;可以發出咿咿呀呀的單音節音。


  40周。孩子可以扶著欄杆站立,並能穩定幾分鐘;在精細動作上,可以捏住如葡萄幹大小的東西;主動把手中的東西遞給別人;作為10個月的嬰孩,他們已經可以理解成人的語言了,如在被問道爸爸在哪之類的問題時,他們會指向父親的方向。


  52周。這時,孩子已經可以走幾步路了,也能手腳著地爬樓梯;可以一次說出6個字,並能用一隻手同時抓起兩塊積木。


  18個月。這時,孩子走路已經不成問題,並且能夠扶著欄杆、依靠雙腳上樓,還可以踢球;模仿能力變強,如模仿大人搭積木、翻書;能說20—29個字,並能組合辭彙以表達自我意願,如我要……”;有些孩子在白天可以控制大小便了。


  24個月。孩子能夠說50多個字了,並會使用這兩個代詞,且能夠清楚地分清指代關係;為動作上,孩子會雙腳跳了,而且能單腳站立;在認知上,孩子能認清身體的部位,並可以指出來。


  36個月。這時,孩子的發育情況是不同的,很難給一個統一的標準,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做一個為測評。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love-0406/article?mid=4954&prev=4955&next=4953&l=a&fid=25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5個表達性詞彙,分析幼兒語言發展


 


對大多數兒童而言,正常的語言習得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輕易地完成每個階段語言習得里程碑的發展,由發出「一ㄧㄚㄚ」/「ㄉㄚㄉㄚㄅㄚㄅㄚ」等聲音或音節,說出第一個詞彙(如:嬤 、 爸爸),接著說出兩個詞彙的話語(如:媽媽,泡),再說出簡單的語句(如:媽媽泡ㄋㄟㄋㄟ),進而說出更長、更複雜的句子(如:「奶奶講故事,講大象,講長頸鹿,不要講大野狼,不要講老虎。」)。


                           


       家長可聽取觀察孩子的詞彙,分析幼兒語言發展


每日郵報報導,國外科學家們羅列了25個小孩必會詞語,涵蓋了玩具,食物,動物等等多方面,小孩說話說的晚的通常被認為可能是聽力不佳或者自閉症等等跡象。


25個單詞或詞組是最常用的也是應該最早學會的,Leslie Rescorla 教授稱如果小孩在24月內不能學會這25個詞語可能就是晚說話者。對於晚說話者如果孩子發育一切正常的話,家長不必恐慌,不過如果到了2歲半說單詞還覺得困難的話,家長可能就要考慮帶孩子去接受語言治療了,千萬別讓孩子拖著這種狀況一直到三歲。


以下是科學家們列出的25個最常用也是應該最早學會的單詞或詞組:媽媽、爸爸、寶貝、牛奶、果汁、你好、球、是的、不是、狗狗、貓、鼻子、眼睛、香蕉、餅乾、汽車、熱、謝謝、洗澡、鞋子、帽子、書、沒了、更多一點、再見(Mummy , Ddddy , bdby , milk , Juice , hello , ball , yes , no , dog , catnoseeye , banand , biscuit , can, hot , thank you , bath , shoe , hat , book , all gone , more and bye bye)


另外,有相關研究顯示,小孩子平均可以掌握150個左右的單詞,不過75225之間都是正常的,而如果在50以下的話可能就有問題了。


語言治療師表示,很多家長開始注意子女的語言發展問題,常常都是在他們已經到了某個年齡,卻還只能說出少數幾個詞彙而已,或是幾乎沒有說出任何可辨認的詞彙。


事實上,說話遲緩幼兒/遲語兒(late talker)的鑑定標準之一,即是在2歲時尚未發展出50個表達性詞彙。語言障礙兒童因為詞彙量較少,而且常常都是限於日常生活中較常使用的高頻詞,因此他們在說話時常出現過度使用「這個」、「那個」、「東西」等所謂的多功能詞彙。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可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


刺激幼兒語言發展的遊戲


1. 模仿發音真有趣


幼兒在生活中會花許多的時間在聆聽以及學習上,尤其會從時常聽見的聲音如ㄇㄚ、ㄆㄚ、ㄅㄨ等簡單組合音節開始。約在4~6個月時,因為餵食副食品的關係會讓幼兒開始接觸餵食時會發出的聲音,幼兒也將開始理解這是吃飯的聲音並且對環境音產生辨識甚至熟識。


建議媽咪可以多和幼兒說一些簡單的單字,緩慢且反覆的提醒他,甚至可以結合物品,讓他對語音與物品產生連結與記憶。


2. 兒童歌曲帶動唱


媽咪可以幫幼兒選擇旋律輕快、簡單的兒童歌曲,有時也可以自編帶動唱,增加和幼兒互動的機會,甚至是幫歌詞做一些代換,例如生日快樂歌的歌詞,關鍵字可改成幼兒的名字,並且在唱到他名字時指他自己。


3. 音效豐富的玩具吸引幼兒注意力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上面有開關、按鈕的玩具,不同的按鈕會有不同的聲音,聲音種類越多,幼兒對他的好奇心以及興趣就會越多,同時提醒媽咪,玩具沒有固定的玩法,幼兒可以有他自己的一套玩法,不需要硬性規定他該如何使用玩具,而是以引導與配合的角度去觀察幼兒玩玩具的過程。


4. 隨時來首搖籃曲


相當喜歡韻律感以及音調起伏的幼兒,非常喜歡唱歌遊戲,媽咪可以三不五時就哼哼唱唱,讓幼兒隨時都能浸淫在音樂的薰陶中。


5. 學動物叫聲 認識音節組合


對聲音很好奇的幼兒,建議媽咪可以製造各種聲響(自製或是有聲書等),提升幼兒對不同聲音的認知。一開始媽咪可以先從汪、喵、呱、咕等母音加子音開始,並且帶幼兒去認識每一個發出這種聲音的動物,實體或書本上的都可以。接著可在進階到生活中的環境音,例如喇叭聲、救護車、公園中的交談聲,都是可供幼兒學習的絕佳來源。


6. 介紹生活事件與物品


在為幼兒介紹生活中的各個細節時,帶動作很重要喔!媽咪可以在做動作的時候順便講解給他聽,例如換尿布、丟垃圾、吃飯、洗手…等每天都會遇到的生活細節,都可以邊做邊解釋,反覆聆聽也將加深幼兒的印象。


7. 拍手、點頭


當幼兒到9個月左右時,便可連結動作及語言的意義(例如說再見會揮手);11個月左右,媽咪更可和幼兒玩「交換遊戲」,例如拿AB,一開始帶著幼兒做,等到將來他自己做卻做錯時,家長再適時的予以糾正。


語言治療師表示,學語過程中應保持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幼兒的學習力與吸收能力都上升。但應避免在進食中玩耍、並且在生活中多給幼兒語言刺激的來源,幫助學習。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love-0406/article?mid=4955&prev=4956&next=4954&l=a&fid=25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常見皮膚問題


文/群英產後護理之家


脫皮


在出生的24週為常見正常現象,會自然消退。


  胎記


胎記分為三種類型:


(1)斑狀血管瘤:常見於枕部、眼皮,及眉間額部,一歲以內多會自然消失。


(2)草莓樣血管瘤:為平坦鮮紅,界限分明,常見於臉部,通常也會自然消退。


(3)海綿狀血管瘤:面積大、紅色、堅實,而且界限不明之腫塊,如一囊腫,可見於身體任何一部位,大部分會隨年齡而消失。


  蒙古斑


為深藍色或紫色的斑,很像瘀青,常見於薦骨(位於脊椎尾骨上方)皮膚,在四歲之前會消失。


 毒性紅斑


可見一小片的紅色皮膚,中央有黃、白色疹子,在出生48小時內最明顯,也有可能出現後710天才出現,會自行消失。


  廣泛瘀青


通常與難產有關,嬰兒會提早出現黃疸。


 白色念珠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紅疹,以界限分明的大片紅疹來表現,被感染的區域多是皮膚皺摺處。


 粟粒疹


一種短暫的皮疹,在臉頰及鼻子處出現一種白色針頭大突起,是因皮脂腺阻塞的原因,通常幾週內自動消失。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是由於皮脂腺過於旺盛,以致皮膚看起來有一塊塊的結痂及黃色的皮屑,多發於頭皮、眉毛等皮脂腺較多的部位,遇到此情形,仍可進行一般清潔,不用擦嬰兒油或其他藥物。


 以上為新生兒常見皮膚問題,新生兒皮膚較脆弱敏感,另外過敏體質的寶寶皮膚上也較容易發生狀況,父母除了幫寶寶做好基本清潔動作之外,如果還是擔心,可向醫師詢問。


(資料來源:群英產後護理之家 提供)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love-0406/article?mid=4975&prev=-1&next=4974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級包巾教學


http://youtu.be/6r_tllONXRM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間不餵奶的訓練方式

協助夜間不餵嬰兒喝奶,是全家人的事,在執行個過程前,家人必須要有很好的身心準備,要是能用短短幾天就使寶寶的作息和全家人一樣,那麼辛苦幾天也是值得的。



  在現代工商業發達的時代,許多的小家庭夫婦均需上班,若家中有個幼兒夜間需要餵食或幼兒晚上吵鬧,使得雙親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對大人而言是件很苦的事;因為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會造成精神不濟甚或造成體力不支。



那麼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讓幼兒能在夜間有較長的睡眠,讓父母有一個合宜的睡眠時間?這是有方法的,但也需要有耐心的去處理,全家參與的事。



1.隨年齡增加而逐漸規律
  你知道嗎?當小嬰兒逐漸長大時,他會逐漸拉長每次喝奶的間隔時間。一個不足三公斤重的嬰兒,他大約需要每隔三小時餵食一次; 而四公斤重的嬰兒,平均大約每四小時餵一次。


嬰兒也會漸漸瞭解,自己不必在半夜時喝奶,大多數的嬰兒到十二個月大時,多半會放棄這種半夜喝奶的習慣。而長到四至八個月的嬰兒,大多是每五小時喝一次奶,且在這期間,他多半會在晚間喝過奶後就酣然入睡。


  由上述可知嬰兒的喝奶會隨著他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規律化,而且喝的次數也會逐漸減少。但是這種習慣會因為母親的處理態度而受到極大的影響。因為,假如母親在嬰兒吃過奶後四小時,即使他在睡眠中也把他叫醒起來喝奶,那麼母親將會建立嬰兒每四小時吃一次奶的習慣。


若是當他喝過奶後二小時,出理吵鬧或抽噎地哭泣時,母親將他抱一會兒,安撫他讓他安靜,那麼他可能會再沈沈入睡。



假如他哭了,母親給他一個安撫奶嘴或餵開水,這可協助嬰兒,讓他的胃適應一段較長間隔喝奶時間。但是,每當嬰兒吵鬧的時候,即使剛餵過奶還不到二小時,母親就再餵奶,這樣會讓嬰兒養成一種習慣,使餵奶的間隔變短,每次吃奶量也相繼的會減少。



2.觀察嬰兒的進食習慣
  在照顧嬰兒的經驗中,每個嬰兒是不相同的,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佪嬰兒對於自己的飲食需要及逐漸建立規律化的進食習慣所需的時間,各有不同。若一個母親能仔細的觀察他的嬰兒,就能瞭解嬰兒的進食習慣,能會現的放寬規律表。


多數的嬰兒都比較容易建立每四小寺一次的餵奶方法,並且嬰兒也容易在出生後一個月,就學習放棄半夜兩點的那一次喝奶,而嬰兒有較長的睡眠對於他的生長發育是有極大的幫助。


另一方面,一個比較不安、煩躁、較倦怠、愛睡的嬰兒或在母乳的供應還未能足夠給嬰兒喝時,要使嬰兒建立規律性的喝奶時間,就需要花較長的時間。


  一個出生三公斤左右的新生兒,在開始餵奶時,每天二十四小時當中,可每三小時半至四小時餵一次奶,每天約六至七次即可,母親可以有一個粗略的餵奶時間表,大約每四小時一次〈如上午六時、十時、下午二時、六時、晚上十時及半夜二時〉。


但是假如你的嬰兒確實是餓了〈可以用手指輕觸其嘴,角若嬰兒頭會轉過來,且有吸吮的動作,又大聲哭泣、渴望地想吸吮手指或奶瓶時,即肯定他是肚子餓了〉,這時即使距離餵奶時間還有一小時也要餵他奶,不用那麼嚴格地堅守餵奶時間表。



3.設定餵奶時間
  假如你的嬰兒到了喝奶的時間還在睡覺,這時不妨把他叫醒,但不須馬上強迫他喝奶,可先讓他玩一段時間,通常他會在玩了一會兒後,就會感到肚子餓而哭泣著要喝奶。
但是,假如他還沒到喝奶時間就醒過來,你不須因為他哭了就馬上餵他喝奶,因為他自己也無法確定他是否餓了。


你可以查一查他是否尿布濕了?或有其他造成他不舒服的原因,如果他在十至十五分鐘後,越哭越厲害,而有饑餓的現象時,不必再等待或猶豫了。


  至於,我們為嬰兒設定的餵奶時間表有何好處呢?通常說來,嬰兒若睡得較,久可增加他的生長,且可直到下次喝奶時才醒過來。


有時這種習慣在白天做的不好,但假如在晚上能維持四小時以上,那麼母親就可以有較長的休息時間。


但有些嬰兒總是比喝奶的時間要提早醒過來,那麼你大約可每三小時餵他一次,或許他的胃是無法維持四小時那麼久。假如他喝母奶,就需讓他多喝幾次,即使在他喝奶後二小時,只要他看起來似乎很餓,就該給他喝奶。況且將母親乳房內的奶水吸光,可以刺激乳腺分泌更多的乳汁。同時嬰兒因為喝了大量的奶水,也可維持一段較長的間隔時間。另一種情況,假如他喝牛奶,每一次都把整瓶奶喝光,而且常在喝奶前醒過來,那麼就要跟醫師商量是否需增加奶量了。


  當嬰兒長大到一個月,體重增加到四公斤左右,可以開始試行省略半夜二時的餵奶。
在開始時,最好不要由你去叫醒嬰兒,而是要由嬰兒來醒你。


嬰兒如果須在半夜二時喝奶,通常他會在接近二時時醒過來,當嬰兒長大到二至六星期時,他可能在某天晚上到睡到三點或三點半才醒過來,父母在那時候再餵他,並且把這一次當做是二點的那次餵奶。


嬰兒在早上六至七點時,可能因飢餓而再度醒來,第二天晚上他會睡到四點或五點才醒,母親也就在這時候才餵他。


但是母親要把這次的餵奶當做是早上六點鐘的那一次,並希望嬰兒到早上十點左右以前能一直是很快樂滿足的,當嬰兒放棄半夜二點那一次喝奶,通常在二到三個晚上內就很快地就適應,然後你可以將每天六次的奶量改為五等份,分成五次餵奶。
  當嬰兒已經一個月大,體重也達四公斤,如果依然在半夜醒來要吃奶,父母可以用一些方法幫助他,如:不要在哭鬧時就給他奶喝,可以先讓他煩擾十五分鐘到半小時,看看他是否可以再度入睡,假如他不能很快安靜下來,可以給他一些溫開水,如果他很快地又哭的厲害,這時再餵他奶喝。如這種情況無法達到效果,則可在一星期後再嘗試。從營養的觀點來看,一個四公斤重的嬰兒如果在白天吃得很好,奶量也足夠,就可以不必在夜間起來喝奶。


  協助嬰兒及母親夜間逐漸不必餵奶或拉長睡眠時間,是全家人的事,在執行整個過程前,家人必須要有很好的身心準備,例如:要忍受孩子半夜的哭鬧及需要多一些的安撫,所以最好要選擇全家人適當的時間才來做這樣的訓練和改變。但是要知道,如果能用短短的幾天,就能讓小寶寶的作息和全家人一樣,那麼幾天的辛苦是相當值得的。



小朋友在睡覺時間熱量消耗比較沒那麼大,可以試著把小朋友的睡覺時間調到跟大人一樣,不過最久不要超過8小時沒餵奶都還ok不。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寶寶添加輔食防“四過”



營養不良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一歲以下的嬰兒發病率尤高。除了先天因素外,絕大部分營養不良是因後天的餵養有問題,尤其是輔食添加不合理所致。如何給寶寶合理添加輔食呢,下面告訴你給寶寶添加輔食應注意4情況。



◆ 過早


媽媽都希望寶寶身體強壯,便不顧及寶寶的消化能力,盲目的添加輔食,結果造成寶寶消化不良甚至厭食。其實,剛離開母體的嬰兒,消化器官很嬌嫩,消化腺不發達,分泌功能差,許多消化尚未形成,此時還不具備消化輔食的功能。如果過早添加輔食,會增加嬰兒消化功能的負擔,消化不了的輔食不是滯留在腹中發酵,造成腹脹、便秘、厭食;就是增加腸蠕動,使大便量和次數增加,最後導致腹瀉等病症。



◆ 過晚


有的媽媽對輔食添加不夠重視,認為自己的奶水充足,添加輔食太麻煩,8~9個月的寶寶還只喂母乳,殊不知孩子已長大,對營養、能量的需要增加了,光吃母乳或牛奶、奶粉已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此時若不及時添加輔食,孩子不僅生長髮育會受到影響,還會因缺乏抵抗力而導致多種疾病如貧血和佝僂病等,也為今後的斷奶增加了困難。



◆ 過濫


孩子雖能添加輔食了,但消化器官畢竟還很柔嫩,如果任意添加,同樣會造成孩子消化不良或肥胖。因此,應根據寶寶的消化功能情況逐漸添加。每增加一種輔食需注意觀察寶寶3~4天,如發現食欲不振、大便異常或有過敏現象,應暫停這種食品,待恢復正常後,再酌情由少量添加,不能同時增加數種輔食。同時,食物要由稀到稠、由細到粗逐漸過渡,比如應按照“米湯-薄粥-稠粥-軟飯”、“菜湯-菜泥-碎菜”這樣的順序來添加輔食;輔食的量要逐漸加大,一次過多易造成寶寶消化不良。



◆ 過細


有的媽媽只給寶寶吃米粉,不吃五穀雜糧。殊不知,輔食過細,寶寶的咀嚼功能就得不到很好的訓練,不利於其牙齒的萌生出和萌生出後牙齒的排列,面頰的發育同樣受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寶寶味覺的産生,勾不起孩子的食欲。長期下去,孩子的生長當然不會理想,還會影響大腦智力的發育。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嬰男孩和女孩10種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男女有別,但是這些小夥子和小姑娘們的差別到底在哪兒,誰更擅長算術?誰更容易溝通?誰的情感更複雜?誰更容易受傷害?我們又該如何“配合”這些差異,給成長更好的幫助呢?



近十年來的很多理論告訴我們,之所以男孩喜歡玩兒槍,女孩喜歡玩兒娃娃,都是成年人和社會在後天加給他們的性別特色,而不是他們的本性。這是真的嗎?



案例分享:


其實,只要問問那些既養過男孩、也養過女孩的人,你就會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差別,差別是不是天生的。


美美就是被很多人羨慕的龍鳳胎媽媽,她説兒女表現出來的差異,是她永遠不可能改變的——她從來不給兒子買玩具槍,但是有一天小夥子居然從家裏的柵欄上抽出一根木條作劍,又過了些日子,從某個朋友家“借”回一把衝鋒槍。而她的女兒正好相反,小姑娘每天花上很多時間去料理她玩具之間的家務事,對於弟弟那些外出獵奇的行為一點兒都不感興趣。美美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做,可是孩子還是按照自己的血液裏的東西成長……



男孩和女孩大腦發育的差別,早在胎兒時期就已經開始顯現,並且隨著出生後的生活和學習,進一步向各自的方向進行大踏步前進。


我們認為,雖然父母在教養方式上可能有意識地存在一些差別,比如對女嬰説話更多、更輕柔,和男孩打打鬧鬧得更頻繁。但是很多科學研究表明,男孩女孩的差別在相當程度上由生理基礎決定。通過高科技掃描就可以發現,男孩、女孩的大腦都會有某些部位比對方相應的部位更發達、更忙碌。當寶寶還在媽媽子宮裏時,大腦的這些部位就已經開始在激素的影響下發生不同變化。


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天生的性別差異將會對孩子的學習有所影響,並且不斷強化。而反過來,學習的本身也在改變著大腦的機能發育。因為當孩子玩耍和學習的時候,相對應的腦細胞就會更加活躍且隨時更新,而那些不經常使用的部分將會逐漸退化萎縮。


那麼,男孩和女孩的差異究竟存在於哪些方面呢?


1.語言能力:


女孩的句子,會比男孩的來得更早、更長、更複雜


一項研究表明,女性的大腦對於語言會加工得更加縝密。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女孩通常比男孩説話要早,而且表達能力更好。學齡前階段,她們更早説出句子,內容也更長更複雜。進入到小學後,女生在閱讀和寫作上的成績通常也比男生要好。



2.空間思維能力:


男孩發育得更好,因此他們的數學成績也會更優秀


男孩大腦中負責空間感知能力的部分,要比女孩發育得好,所以男孩在立體思維上要比女孩更優秀。法國一項針對2歲孩子的對比研究顯示,21%的男孩可以用積木搭出一座橋,而只有8%的女孩可以完成這項任務。空間思維能力是比較顯著的男女差異之一,它從兒童時代一直到成人階段都有明顯的顯現。在學校裏,男孩的數學成績通常比女孩好,特別是在幾何領域。當然,能力和成績不是對等的,數學成績好的男孩固然比女孩多,但成績差的也不少。



3.動作能力:


男孩在大運動方面領先,女孩在精細動作上佔優


更好的空間感使得男孩在運動能力比女兒更加發達,他們平均會比女孩早3到4個月開始奔跑和跳躍。但是在精細動作的發育上,男孩要比女孩慢,這也是大腦相應部位的差異造成的。所以女孩會更早地被肯定為心靈手巧,畫畫、拉拉鏈、寫字都是她們的強項。



4.玩具偏好:


男孩更喜歡機械性和有空間感的玩具,女孩則熱衷於人的問題


好的空間能力還體現在男孩更傾向於玩那些運動性的玩具,比如汽車、球類以及其他的可以穿越空間的玩具。這一點不單在人類身上有所體現,在動物實驗中,公猴子對車類的玩絕表現出強烈的偏好。而女孩恰巧相反,她們喜歡娃娃,儘管在這一點上她們沒有男孩喜歡汽車那樣的單一和專注。可以説,當男孩對機械著迷的時候,女孩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人的身上。



5.情感特徵:


女孩更複雜,男孩更直接


在女孩的大腦中,負責表達和處理複雜情感(如憂傷和幻想)的區域更發達,相對而言,男孩大腦中對於一些簡單、直接情感(如恐懼和憤怒)的區域更加大。這就是為什麼那些讓女孩感覺沮喪的東西,男孩往往卻無動於衷,而他們更容易在爭鬥中被激怒。這些大腦結構上的差別還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女孩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別人的情感,她們在三五歲的時候就能夠表現出考慮問題更加週到的特質。相反,男孩表現得更加直接和對抗,他們經常放棄口頭表達而選擇肢體動作來解決問題。但從另一種意義上講,男孩打得多忘得也快,而女孩就比較容易記仇了。



6.遊戲方式:


男孩在追跑打鬧中獲得快樂,女孩喜歡“婆婆媽媽”的內容


2歲開始,男孩比女孩表現出明顯的身體活動性,他們更愛奔跑、跳躍,做一些需要摸爬滾打的遊戲,從來不會安安靜靜地站在某處聊天。不要把男孩子的打鬥全部歸結為攻擊性,相反,那些打打鬧鬧的男孩之間關係相當不錯,有時候他們的打鬥行為甚至是友誼的一種表現。同樣是玩過家家遊戲,女孩子喜歡一些家庭生活的內容,而男孩子則傾向於表現生死毀滅的大題材。男孩喜歡強有力的形象,所以他們會喜歡超人。



7.安全問題:


男孩的主動傷害更多,女孩因為最危險所以最安全


因為從小到大都受到嚴格的保護,聽到嚴厲的警告,所以女孩的生活反而相對安全。就在女孩們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時候,男孩們的能量正在極大地發揮。他們非常喜歡危險和高難度所帶來的刺激,所以總會嘗試做出頭朝下滑滑梯,在樓梯上玩兒滑板,乃至翻牆、跨溝之類的危險動作。在她們看來,他們簡直是瘋了。



8.壓力的承受力:


男孩是“短跑選手”,女孩的持久性更強


動物實驗告訴我們,短期壓力對於男女所造成的影響正好相反:它會增強男性的記憶力,削減女性的記憶力。因此,男孩在階段性壓力下(比如期末考試)會學得更好。而女性的大腦對於長期壓力的承受力更強,所以當女孩遭遇父母離異等痛苦時,表現出來的適應性也更強。此外,男孩女孩面對失敗時的態度也有很大差別。如果一次考試成績差了,女孩會覺得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而男孩通常説是沒有準備充足。



9.聽覺能力:


女孩優於男孩


很多基礎研究顯示,女孩的聽力通常強過男孩。這種細微的差別在嬰兒期的聽力篩查中是很難被察覺的,但是等到他們上學以後就會表現得比較明顯了。專家認為,可能是聽力稍弱,使得男孩們在課堂上表現得更加精神渙散。



10.視覺能力:


男孩對於運動的物體敏感,女孩則側重在色彩和紋理方面


通過對動物進行的研究顯示,視網膜上的細胞很早就受到性激素的影響,所以男孩和女孩的視覺能力從生命之初就開始不同。還有一些研究表明,男性的視網膜對於運動的物體更加敏感,而女性的視網膜則側重在色彩和紋理方面。因此,女孩子喜歡用明快的色彩畫花和蝴蝶,男孩喜歡用灰暗一些的顏色描摹汽車或太空船。



* 男孩和女孩表現出來的差別,不能排除環境因素


作為一個兒科醫生,從男嬰和女嬰各自的發育指標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但是這些不同肯定是被我們的養育方式所強化。所以如果我們不能杜絕那些對性別角色的社會定位,我們就很難研究他們完全本質的不同。因此,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地評定在沒有任何條件和預期的情況下,這种先天差別究竟會發揮多大作用。——兒科醫生



* 請讓女孩面臨挑戰


父母們的處理方式,人為地強化了很多孩子的性別行為差異。比如,當女孩抵觸某項挑戰(比如體育運動)的時候,父母們絕對不會像對男孩的態度那樣去推動她嘗試。而沒有這種推動,女孩們就喪失了那些她們完全有能力完成的挑戰和提高。而我不認為這對女孩而言是件好事。——兒童心理學家



* 請關注男孩的情感


從性別的角度,孩子可分為兩類:男孩和女孩,但是不要忘記,男孩有很多種,女孩也有很多種,而每一種都會有不同的性格和需求。在工作當中,我感覺男孩最缺乏而我們最忽視的兩點是:更多的愛撫和更多的交談。男孩比我們想像得需要更多的身體接觸。當他們還小的時候,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提出要求。但是如果他們長大一些了還想要抱抱,大人們就會覺得不舒服,擔心男孩沒有男孩的樣兒。而在父母的這種態度下,男孩也就漸漸不再提要求了。而當他們試圖在同伴身上表達需求時,又會被大人看成有侵略性而加以制止。——兒童行為學研究者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心寶寶12種疾病型啼哭法



寶寶的很多病理性啼哭雖然沒有明顯的特徵,但可通過伴隨症狀來判斷啼哭的原因,或雖為特徵性啼哭,還可通過不同的伴隨症狀分辨的疾病性啼哭。當寶寶的哭聲伴有下面的症狀時,就是在告訴我們:“爸爸媽媽,我病了!”


1.陣發性劇哭伴屈腿~肚子好疼!


陣發性劇哭就是一陣陣發作的劇烈哭鬧,發作的間隔時間長短不一,每次發作時持續的時間也長短不一。常伴有躁動不安,雙腿屈曲,2~3分鐘後又一切正常,但精神不振,間歇10~15分鐘後會再次啼哭。由於間歇時寶寶嬉笑如常,有的父母就認為寶寶是在發脾氣鬧人,而忽視了疾病的可能。


如果孩子陣發性劇哭時滿床打滾,額部出汗,面色發白,哭聲淒涼,拒絕任何人觸摸腹部。若強行上前觸摸時,孩子非常驚恐,很有可能是膽道有問題或腸套疊。若哭鬧不劇烈,忽緩忽急,時發時止,無節奏感,又喜歡讓別人揉肚子,則可能是腸道不適或消化不良。



2.突髮尖叫啼哭~啊!我頭痛欲裂!


突髮尖叫啼哭就是哭聲直,音調高,單調而無回聲,哭聲來得急,消失得快,即哭聲突來突止,很易被認為是受驚嚇或做“噩夢”。突發尖叫啼哭可能是頭痛的表達,是一種危險信號。



3.呻吟低哭~我病得很重,沒有力氣大聲哭


呻吟和啼哭有所不同,它不帶有情緒和要求,似哭又似微弱的“哼哼”聲,表現為無助的低聲哭泣,是疾病嚴重的自然表露。寶寶的大哭大鬧很容易引起父母的重視,但呻吟低哭卻往往被父母忽視,有的時候這是疾病加重的表現,請儘快就醫。



4.連續短促急哭~我喘不過氣來


連續短促的急哭特點是哭聲低、短、急,連續則帶急迫感,好像透不過氣來,同時伴有痛苦掙扎的表情,這是缺氧的信號。出現此種啼哭時,父母應解開小兒的衣領、褲帶及各種束帶,墊高肩部,使頭略向後仰,頸部伸直,切莫緊緊抱著孩子。



5.小鴨叫樣啼哭~我的嗓子難受得不行


小鴨叫樣啼哭顧名思義是指哭聲似小鴨叫,若同時出現頸部強直,則應考慮是否有咽喉發炎紅腫化膿,應把這種哭聲與一般的聲音嘶啞相鑒別。聲音嘶啞是感冒引起的咽喉炎,而咽喉紅腫化膿較危險,若膿腫潰破,膿汁可堵塞呼吸道危及生命。若出現小鴨叫樣啼哭應及時就醫。



6.連續短促的急哭不能平臥,拒乳~我的心臟有毛病!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哭鬧時可表現為連續短促的急哭,不能平臥,喜歡讓媽媽豎著抱起,頭部放到媽媽的肩上,拒乳。還可表現為口唇青紫,點頭樣呼吸等。



7.伴抓耳撓腮~我的耳朵!我的耳朵!


寶寶多表現為哭鬧不安,夜間尤甚,同時伴抓耳撓腮,或頭部來回搖擺,不敢大聲哭,多是急性中耳炎。也可見於外耳道癤腫或外耳道異物,若有膿性分泌物自耳中流出則更易判斷。



8.伴有流涎~我嘴巴裏疼得要命!


本來很乾淨的孩子,突然變得流涎,下巴總是濕轆轆的,每當喂食時總是引起寶寶的哭鬧。此時家長應該檢查寶寶的口腔是否有潰瘍、皰疹、糜爛、齒齦腫脹等。



9.伴某一肢體不動~動不了的地方疼啊!


寶寶哭鬧時多是四肢舞動,小手亂抓,小腿亂蹬,若哭鬧時伴有某一肢體不動,或父母觸動某一肢體時引起孩子哭鬧,則可能有關節、骨骼或肌肉病變,如關節脫位、骨髓炎、關節炎、軟組織感染等。



10.排便性啼哭~屁屁疼得厲害


寶寶排大便時啼哭,多由於肛門疾病引起的,如便秘、肛門膿腫、肛裂、痔瘡等,排尿時啼哭多由於尿道口發炎症所致,男嬰還可由於包皮過長所致。



11.突發持續劇烈哭鬧~我突然岔氣了!


患有疝氣的寶寶突發持續的劇烈哭鬧,應注意有無疝氣,需及時到外科就診。



12.長期夜驚哭鬧~補鈣太多了,和缺鈣一樣難受!


寶寶出現夜驚,診斷為缺鈣,就開始補充魚肝油。攝入過多的維生素A時可引起中毒,表現哭鬧不安、多汗,類似於缺鈣。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元智能檢核表』幫您計算寶寶的發展傾向
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羅文喬,根據哈佛教授Dr. Howard Gardner豪爾•迦納博士的多元智慧理論,設計出「多元智能檢核表」,2007年8月。

哈佛教授Dr. Howard Gardner豪爾‧迦納博士提出人的智慧可分為:語文、邏輯-數學、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智慧、自然觀察等八種。寶寶的智能發展除了受到天生氣質及先天遺傳等影響,也與後天成長的外在環境﹝包括人、事、物﹞息息相關。所以,只要父母順應寶寶的特質與氣質,提供寶寶適當的智能發展教養環境,並注意攝取完整的學習營養,再加上父母的愛心互動引導,就能培養出高人一等的厲HIGH寶寶。

「多元智能檢核表」
計分方式:
1. 每勾選一個「Yes」得一分,「No」不計分。
2. 請分別計算A、B、C、D、E、F、G、H各組題目的分數。得分最高組,為寶寶具有的發展潛能類型。

















































































































































































組別



題目 (觀察項目)



Yes



No



A



1.喜歡聽故事



2.喜歡用語言表達



3.語彙豐富且表達流暢



4.喜歡玩文字遊戲(如:造句或文字接龍等活動)



5.喜歡閱讀



B



1.喜愛秩序(如:固定的作息或依一定的順序擺放物品)



2.常問思考性的問題(如:為什麼?)



3.喜歡益智遊戲



4.喜歡邏輯推理



5.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C



1.對色彩、線條、形狀特別敏銳



2.喜歡圖表、地圖



3.喜歡藝術創作活動



4.喜歡玩拼圖及走迷宮



5.具有豐富的想像能力



D



1.對旋律自然地產生反應 (如:搖擺身體)



2.具有敏銳的聽力(如:能分辨不同人的聲音)



3.喜歡聽音樂



4.喜歡唱歌



5.可以跟著音樂打節拍



E



1.精力充沛



2.喜歡動態的活動(如:戲劇及體能活動)



3.喜歡藉由臉部表情及身體動作表達情感



4.喜歡模仿



5.體能活動表現優異



F



1.喜歡與他人互動



2.喜歡團體活動



3.可以和別人合作



4.喜歡角色扮演活動



5.喜歡幫助別人



G



1.個性獨立



2.能表達自己的意見



3.有自信



4.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5.可以獨自工作



H



1.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



2.喜歡從事自然活動



3.喜歡觀察生活中的事物



4.對自然界的事物具有敏銳的分辨能力



5.喜歡照顧動物、植物等活動




●將以上各題分數填入下表,即可看出寶寶先天優勢與發展傾向:



●對照多元智能檢核結果,參考以下說明建議:

A.小鸚鵡型:此類型寶寶具有較強的語文能力,適合從事作家、演說家、記者、政治家等。提供寶寶可以聽得到、可以說、可以閱讀及書寫的全語言環境,能增進語文能力發展。

B.小蜜蜂型:此類型寶寶具有較強的邏輯數學能力,適合從事會計師、數學家、科學家、電腦工程師等。多製造有趣事件,讓寶寶有機會從生活中動腦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考能力。

C.小水獺型:此類型寶寶具有較強的空間能力,適合從事建築師、室內設計師、藝術家、醫師等。應多鼓勵寶寶從日常環境中學習分辨各種事物不同的空間感、型態、形狀、顏色、尺寸等。

D.小黃鶯型:此類型寶寶具有較強的音樂能力,適合從事音樂演奏家、作曲家、音樂老師等。可提供欣賞各類型音樂的機會,鼓勵寶寶應用身邊器物或身體創作聲音變化。

E.小花豹型:此類型寶寶具有較強的肢體動覺能力,適合從事運動員、演員、舞蹈家、雕塑家、外科醫師等。寶寶多半精力較旺盛,爹地媽咪可提供寶寶寬廣的空間或機會盡情伸展身體。

F.小海豚型:此類型寶寶具有較強的人際能力,適合從事心理輔導師、宗教家、公關、業務員等。家長可藉由幫助寶寶多與同伴或其他成人進行互動分享加強發展。

G.小貓頭鷹型:此類型寶寶具有較強的內省能力,適合從事心理輔導師、宗教家等。讓寶寶有個別活動及獨處的時間,提供自我探索的機會。

H.小獵犬型:此類型寶寶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適合從事生物學家、科學家、園藝設計師、獸醫等。家長可帶領幼兒一起探索及觀察大自然,大自然擁有最豐富的觀察探索資源。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