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寶貝的~醫療、照護、成長與發展 (3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嬰兒哭鬧 按摩 消脹氣 通鼻塞

小朋友半夜哭鬧不休會讓許多父母傷透腦筋,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大部分起因都是腸胃脹氣、鼻塞不舒服而造成哭鬧的狀況。家長可先輕拍小朋友肚子,若如拍鼓面一樣有咚咚聲,表示可能是脹氣,藉由按摩經絡可適時緩解;另看鼻孔附近有無鼻水,若有分泌物則可熱敷孩子眉心處,可幫助鼻部暢通。報導楊琇雯 攝影張世平




黃中瑀醫師表示,小朋友半夜哭鬧時,可以先查看外觀有無異狀,在未感冒或無外傷的情況下,哭鬧的起因多半都是肚子餓或脹氣所導致,可以先試著餵奶、換尿布、或按摩等方式,不需急著抱到醫院去。而從臨床經驗中發現,嬰幼兒半夜啼哭者,多半是脹氣問題,若經由適度的經絡按摩就可排除,且中醫在緩解鼻塞的方法上,過去古書上也有註明可以按摩、熱敷穴位等方式,與西醫的嬰幼兒撫觸按摩有相同作用。 


先辨別
哭鬧先看3徵兆


小朋友半夜哭鬧,家長有3個徵兆要特別注意,分別是身體發熱、手腳伸展、鼻孔分泌物。若無此3徵兆,哭鬧起因大多是腸胃脹氣引起。 


1.身體發熱


若小朋友是因感冒導致身體發熱、不舒服所引起的哭鬧,家長可在此時褪去衣服後,摸孩子身體,與孩子平常的體溫做比較,或以耳溫槍、額溫槍直接量測溫度。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小朋友體溫一般都較成人高,所以應與孩子平常體溫相比。 


2.手腳伸展


小朋友哭鬧時,家長也可以輕輕伸展孩子的四肢,檢查是否有傷痕或異狀,有時候,孩子的身體可能有破皮或碰撞的情況,造成半夜不舒服,才引起哭鬧的症狀。家長若拉動孩童四肢時,發現他表現得不像平常那樣自然,或因此哭鬧得更嚴重,也可藉由檢查皮膚表面,來觀看有無受傷。 


3.看鼻周圍


小朋友容易感冒,一旦感冒很容易出現鼻塞、流鼻涕的情況,尤其躺下睡覺時,會覺得特別不舒服而哭鬧。家長應看鼻孔周圍有無分泌物,若有,可先熱敷、按摩緩解,白天再孩子帶去看醫生。 


這樣做


排除脹氣按摩法


嬰幼兒腸胃發育未成熟,進食後容易脹氣,此時家長可幫忙按摩排除。 


 


Step1


一喝完奶就睡覺的小朋友,容易在半夜時因肚子不舒服而醒來,但按摩時因為要把外衣脫去,應該把室內溫度調高,以免小朋友感冒。家長可在雙手塗上嬰兒油,不建議以涼膏或含薄荷成分的藥物、乳液來當作潤滑劑。 


Step2



 


家長以單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從孩子胸口與兩乳頭中間點往下滑至肚臍,力道要輕。重複此動作35分鐘,每次推都要從上往下,不要往上推。然後以肚臍為中心,輕輕以順時鐘方向按摩肚臍周圍35分鐘。 


Step3



先將小朋友抱起,頭往在自己肩上靠,再以單手按摩孩子背部的脊椎兩旁,高度從頸後到腰部,可停留在腰部稍微按摩一下,每次都是從腰部往下推,可持續約35分鐘。因脊椎兩旁有膀胱經通過,而膀胱經掌管臟器反射。 


輕推額頭緩鼻塞


Step1



 


家長手指塗薄層嬰兒油後,從孩子兩眉中間點的印堂穴開始按摩,沿著眉毛上方輕輕往眉尾推,注意不要往回推,重複此動作約12分鐘後,即可舒緩鼻子不舒服。 


 


Step2



若家長已嘗試從印堂穴按摩,來舒緩小朋友的鼻子不舒服後,孩子仍然有持續哭鬧的情況出現,也可以再試著以兩手的食指輕壓孩子的鼻翼兩側,此舉也有舒緩鼻塞的效用。


可預防 
艾草薰肚助放鬆


若要預防脹氣,除了睡前1小時盡量不讓孩子喝牛奶外,也可將前述按摩法提早至洗完澡時就進行,促進腸胃蠕動,孩子半夜比較不容易痛醒。另外,也可至一般中藥行購買艾草棒,以打火機點燃後會冒煙,在距離孩子肚臍稍遠的上方停住,約1分鐘即可,可預防脹氣,但要小心嬰幼兒可能會因好奇,用手去抓艾草棒而燙傷。艾草屬揮發性物質,有鎮靜、放鬆、安定的作用,可消脹氣、通鼻翹。 


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 黃中瑀


醫師說
無法緩解應速就醫


如果家長在自行按摩、餵奶或無任何感冒、外傷等情況下,孩子仍然哭鬧不休,提醒仍應盡速帶至醫院,有可能是較嚴重的疾病,需立即治療。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常見問題與處理」



 腸絞痛

★一般寶寶哭鬧是張開手哭,腸絞痛的寶寶會手握緊在胸前哭

★30%的健康寶寶有腸絞痛的問題,尤其是喝配方奶的寶寶。

★餵母乳可避免寶寶腸絞痛。

★一般寶寶至3~4個月後,腸絞痛症狀會自然痊癒。

★解決方式: 可用薄荷油按摩寶寶腹部,按摩時機為睡前一小時,或洗澡前一小時
  1. 以粗棉花棒沾薄荷油,順時鐘方向由臍帶往外畫圈,再以另一枝棉花棒沾水,以同樣方式擦拭寶寶腹部。
  2. 將薄荷油倒入手心搓熱,以順時針方向按摩寶寶。(北鼻說: 我比較喜歡媽媽用手ㄟ)


脹氣

★原因:
 1.消化機能不成熟
    2.奶洞不適用,奶嘴的洞會越用越大,引起脹氣--->三個月要換一次
    3.哭鬧,吸入過多空氣--->安撫寶寶
    4.餵食習慣--->餵奶不要全部讓寶寶吸光牛奶,要留一些乳汁在奶嘴,可避免吸入空氣
    5.便秘
    6.產氣的食物,ex: 蘋果,地瓜,馬鈴薯,葡萄糖水

★可以薄荷油按摩寶寶,讓寶寶順利排氣。

米粉或麥粉是當寶寶有唾液分泌時,用以訓練寶寶的吞嚥能力,不是要以此餵飽寶寶

喝母乳的寶寶不需喝開水,因為母乳中有80%是水分,其餘20%是養分,不過是可100%讓寶寶吸收的養分。媽媽為母乳前半小時要喝水,牛奶,或一些湯湯水水,以補充水分。

喝配方奶的寶寶每餐中間要喝開水


便便

★寶寶的變變黃色到綠色都有,柔軟,糊狀,參雜白色顆粒都屬正常。

母乳寶寶: 便便成糊狀,一天5~8次排便(母乳消化快),或5~6天排便一次(母乳可全部被寶寶吸收),都是正常現象

★配方奶寶寶:便便較硬。

★銀白色便便: 膽道阻塞。

★墨綠色便便: 寶寶有膽汁分泌,或是和母乳結合,正常現象。


腹瀉

★看醫生吧!

★以不含乳糖的配方奶餵食。

★補充水分。

★停止奶類及新的副食品。(四個月後開始吃副食品,一天只能吃一種副食品,4~5天後停止,換另一種副食品。)


便秘

★便秘有很大的比例是遺傳。

★增加水分攝取。

★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

★薄荷油腹部按摩。

寶寶很用力嗯嗯不代表便秘,可能是她不懂得如何使力,可輕按肛門口,並告訴她: 「北鼻~要用這邊的力氣喔!!」,讓她養成習慣


發燒

★肛溫超過38度,一定要看醫生。三個月以下寶寶,不管發燒到幾度,都要看醫生

★會稍稍發燒,但沒超過38度可能有其他原因: 天氣熱,衣服多,打預防針,長牙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全身照顧重點把握



新生兒全身照顧重點把握


頭部:頭型正常與否、前囟門是否凹陷或凸出、頭圍大小、顱骨骨縫閉合或隆起等,都是頭部正常與否出的察指標。
 
嘴巴:需注意舌頭是殘留白色的奶垢?小Baby是否有誤食其他東西的情形?
 
皮膚:胎脂在出生數週之後便會自動褪去,此時需注意保養的功夫。
 
臍部:新生兒臍帶約在一週後脫,落需注意保持乾燥。
 
四肢:新生兒由於中樞神經尚未發育成熟,常會有四肢抖動的現象。
 
生殖器官:觀察男女寶寶生殖器官有無異樣?平時需勤加清潔。
 
眼睛:觀察眼球、視力等眼部周遭的器官;是否有斜視的現象?
 
耳朵:耳型是否有歪斜的現象?需隨時注意聽力發展。
 
呼吸道:由於新兒的鼻腔及喉部尚未發育成熟,所以常易發出咕咕作響的聲音。
 
腸胃:出生時已具備吸吮及吞嚥反射,但腸胃的消化系統尚未成熟,只能餵母、牛乳及水。
 


  對許多育兒新手爸媽而言,寶寶一舉手、一投足所代表的意義,甚至是生理上正常、異常的表徵,都是一個難解的「結」。本單元詳細提供照顧新生兒重點提示,希望能破解育兒家長們心中的難題。
  常有許多新手爸媽們對寶所表現的一些現象不知所措,不知道小寶寶是生病了呢?還是只是正常的生理表徵,例如:小寶寶的頭頂怎麼軟軟的?寶寶的尿布中出現粉紅色的黏液該怎麼辦?新生寶寶為何直睡個不停呢?他聽得到聲音嗎?小男嬰的陰囊腫脹是正常現象嗎?吐奶與溢奶有何不同?......等等諸如此類的疑難雜症均讓為人父母者充滿疑惑,再加上,有時父母不知如何去處理寶寶異常現象,一旦寶寶發生狀況時,往往手忙腳亂或過於緊張,因此具備基本的育兒常識與正確的觀念是每位新手爸媽不可忽略的。
  我們將全方位針對照顧新生兒重點做一詳細介紹,以提供育兒家長們參考。

 

1.頭部問題
  新生兒的頭型美觀與否?及腦部發育是否正常?常是許多家長們關心的事項。榮總小部主任宋文舉醫生指出,在一般自然產中,有時候寶寶的頭部經過產道的擠壓,會產生水腫(即是所謂的產瘤);有些寶寶在用真空吸引器助產之下,頭骨骨膜下容易形成頭血瘤,這些都屬正常的現象,通常在出生數天後即會自然消失,不必做任何治療。
  由於新生兒的顱骨尚未結合,所以形成前囟門及後囟門,前囟門大約在六個月左右就不易察覺出來;而後囟門因為僅有05~1公分左右,因此至寶寶二個月大時就會完全關閉。宋文舉主任表示,在新生兒健康檢查中,前囟門是必須檢查的項目之一,因為許多疾病可從此得知,如:嬰兒 脫水時前囟門會凹陷;而腦壓增高時前囟門會膨起,另外,如果前、後囟門關閉的時間過晚都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觀察寶寶頭圍的發展也是相當重要的功課。宋文舉主任說,嬰幼兒的腦部發育是否正常,可從頭圍的大小看出端倪。平均而言,出生時頭圍約35~36公分左右,到一歲時可達46~47公分,我們可由頭圍的大小發現寶寶是否有大頭症、水腦症、小頭症等疾病。平時家長們為寶寶量頭圍的方式為,將卷尺從前額眉間上繞過枕骨突起再繞回前額眉間。

  父母亦可從頭型看出寶寶是否有顱骨骨縫過早閉合的現象,因為如果顱骨骨縫太早閉合,除了容易造成畸形的頭型之外,有時更是一些先天性疾病的警訊,父母需詳加注意。

  總之,「多看」、「多量」、「多摸」是觀察頭部是否正常的三大步驟,家長們一方面要看寶寶的頭型是否正常?前囟門是否凹陷或一方面要量頭圍是否太大或太小;另一方面要摸新生兒的頭部,察看是否有產瘤或頭血瘤?對稍大的幼兒則要摸摸看前囟門是否太大、太小?是否有關閉?顱骨骨縫閉合狀況如何?......等。

  新生兒的落髮現象也是父母擔心的一個部份,剛出生的寶寶頭髮為柔毛,很少有髓質,在出生後第一個月,頭髮開始質化漸漸變粗,大約至七個月後趨於穩定,一般而言,父母對新生兒頭髮的粗細、濃密、顏色深淺並不須特別在意,因為這些外在的表徵都會隨寶寶的成長而變化,多數的新生兒落髮情形也會在週歲之前恢復正常,只有少數的先天性疾病,如發現寶寶的頭皮上看不到毛孔、不會出汗,則最好帶寶寶至醫院診斷。

 

2.眼睛問題
  我們常發現新生娃娃容易有鬥雞眼的情形,這是因為嬰兒的兩眼內側因鼻樑較平,相對的中間的皮膚較寬,容易讓家長誤以為寶寶有鬥雞眼,此情形會在三、四歲左右得到改善。但如果家長懷疑寶寶有內斜視時,最好請醫師診斷;此外,因為嬰幼兒的下眼皮較肥厚,容易使眼睫毛向內捲,如此很可能因常摩擦眼球而導致發炎,如果長期沒得到改善則需治療。
  出生寶寶的眼皮上常會沾上很多黃色的分泌物,這是因為鼻淚管阻塞的因素,遇到此狀況,父母可以每天幫寶寶在鼻樑按摩幾次,讓阻塞的鼻淚管維持通暢,眼屎必會減少。

 

3.耳鼻喉問題
  前述提及嬰兒的鼻樑較塌平,加上鼻孔較小,因此當鼻腔有分泌物時就容易阻塞。此外,要提醒父母的是,嬰兒對外在的冷空氣容易過敏,特別是在早上或睡醒時,鼻腔分泌物更易增多,鼻塞的現象更明顯。當然除了正常因素外,一些疾病(如感冒、過放性鼻炎...等)也會造成小兒鼻塞,此時可就要請醫師幫忙了哦!
  也因為新生兒的多器官未臻成熟、本身支氣管管徑細小等生理面常因素,或感染其他的呼吸道疾病異常現象造成嬰兒常有痰音,所以幫寶寶處理痰幾乎是每位新手爸媽必經的過程。

  該如何替寶寶處理痰呢?未文舉主任說,如果寶寶餵食正常、呼吸順暢、活動力強,則此痰音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會在4~6個月大時自動消失,但如果嚴重影響寶寶的日常作息,就必須請醫師診斷寶寶是不是感冒了,這時家長們就必須替寶寶拍痰。

 

4.皮膚問題
  一半以上的寶寶在出生後48~72小時,皮膚會出現黃色,到了兩星期左右會漸漸消失,這就是所謂的「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無害的,但如果黃疸的時間過久或膽紅素特別高,則須至醫院檢查,必要時進行照光。
  宋文舉主任表示,由於剛出生的小Baby全身附著著一層胎脂,使得皮膚看起來較不明亮,而胎脂通常在幾週內會自動褪去,此外,新生兒在出生24~36小時後會開始有脫皮的現象,並持續2~3週。由於新生兒的表皮角質層於出生時並未完全褪去,再加上油質分泌不足,所以以新生兒的皮膚較容易產生乾燥及皸裂現象,家長最好定時為寶寶擦拭嬰兒油以滋潤寶寶的皮膚。

  另外,新生兒的臉上常會發現一些白色的「栗粒疹」,或鼻頭上散佈一些類似痘痘的「新生兒痤瘡」,或頭部、眉毛、雙頰、耳朵等處,常有一些不易去除的黃色屑屑,這些現象多數會在數個月後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冬天時常見許多小寶寶臉上紅通通的,皮膚相粗且乾燥,形成所謂的濕疹,這時就需給予充足的嬰兒油或凡士林等嬰兒保養品來改善皮膚狀況;另一種常見的皮疹是痱子,由於新生兒的汗腺尚未成熟,因此很容易造成汗孔阻塞而導致發炎,父母不得等閒視之。

  寶寶尿布疹是令父母傷腦筋的問題。因為尿布疹與屁股常和大小便接觸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當寶寶腹瀉時就容易引起尿布疹。勤換尿布是預防尿布疹的不二法門,而對於較嚴重情況或有徽菌感染時,則應經醫師指示塗藥治療。

  「胎記」是另一種在皮膚上呈現的狀態,它是因為某些正常些正常細胞過度滋生所形成的結果。有部份的蒙古斑、莓狀血管瘤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消失,但有些卻會一輩子伴隨寶寶成長,其實只要不會轉化成皮膚癌並無大礙。

 

5.骨胳問題
  新生兒常會出現弓形腿的腿型,這是一種膝蓋內翻的現腿型,這是一種膝蓋內翻的現象。正常骨骼的發育本來就是由膝內翻慢慢變成膝外翻,所以出生到二歲左右是膝內翻,隨著年齡漸漸轉外翻,此時父母不必擔心孩子長大之後會會是O型腿,但如果超過3歲仍有O型腿的情形,最由專科醫師診斷。
 

6.溫度問題
  中國人傳統的觀念總以為寶寶的衣服穿的愈多愈不會感冒,殊不知由於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及皮膚汗腺尚未成熟,如果再加上外在環境的溫度過高,寶寶的體溫就會居高不下,這就是為何剛出生的寶寶會突然發高燒、皮膚泛紅的原因。如果寶寶只是體溫升高,其他的飲食、精神狀況均良好,家長們可用溫水為寶寶擦拭身體,當溫度不再升高即毋須擔心。溫度過高不是好事,然而太低也不行,宋文舉主任說,最佳的室內溫度為26度~28度之間,而正常新生兒的肛溫為36.5度~38度左右,如果肛溫降到36度以下就有危險性,此時除了給予寶寶毛毯或熱水袋外,應儘速送醫。
 

7.消化問題
  母乳是新生寶寶最好的食物,因為它除了一般的營養素之外,另外含有免疫抗體,可增進寶寶的抵抗力,而如果必須以嬰兒配方奶粉取代時,必須注意沖泡奶粉的濃度(依奶瓶上指示沖泡)。新生兒常會產生溢奶的情形,此乃因為嬰兒賁門不成熟所導致,通常在寶寶1~1歲半左右會得到改善,父母可藉由替寶寶排氣、右側躺方式避免發生溢奶現象;吐奶則與溢奶完全不同,寶寶吐奶情形如同大人嘔吐一般,如果為嚴重的嘔吐(一天吐4~5次)則需找小兒科醫師診治。
 

8.排泄問題
  一般而言,剛出生寶寶在第一天便開始排尿,宋文舉主任指,出如果寶寶在出生二天過後,仍無尿尿的現象可就要請醫師檢查了。新一天排尿6~8次,再者因為新生兒的尿液中含蛋白質、膿細胞...等,且尿酸的成份也很高,所以常會發現尿液中出現紅色液體,此為正常現象。
  寶寶在初生時大便為稀軟的墨綠色胎便,到2、3天之後漸漸轉為黃色;此時的排泄習慣來自於大腸的反射,因此幾乎在喝完奶之後便會有排便的動作,一天約5~6次。

 

9.生殖器官
  當父母看到家中的男寶寶陰莖出現一小塊突起時,可能會十分緊張,以為寶寶長了腫瘤,其實這是因為有些嬰兒的包皮過長,如果家長沒做好清潔的功夫,就容易囤髒東西而形成包皮垢;對於包皮過長的寶寶,宋文舉主任主張一定要開刀割包皮,就算一定要開刀也必須等寶寶年紀稍大些為宜。
  此外,男寶寶的陰囊太大,通常可能為陰囊水腫,檢查的方式為家長們可床燈光調暗,以手電筒照射腫脹的部位,如果是透光則為陰囊水腫,正常的現象會在6~12個月大時恢復正常;倘若沒有透光則可能為疝氣,此狀況必須依醫師指示決定是否開刀治療。

  有些家長會發現男寶寶的生殖器似乎過短,其實這是因恥骨的脂肪太厚,生殖器被包在裡面所致,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是正常的發展過程。對女寶寶而言,最常發現的是下體出現如月經的分泌物,這也是正常現象。

 

10.其他問題
  新手爸媽會發現生寶寶的胸部會稍微突起、乳房顯得腫脹,甚至有時會分泌乳汁,這是由於嬰兒來自母體的荷爾蒙所導致,會自然的消失不須做任何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切忌不可特去擠壓寶寶的乳房,如此不但會引起疼痛,也容易遭細菌感染引起「乳腺炎」。
  「臍疝氣」也是新生兒常見的問題,尤其以早產兒最常見。此為在肚臍部位出現鼓起膨出的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因為臍下方腹肌的肌膜有缺陷,通常在2~3歲前即會消失。

  平常需保持臍帶的乾燥,因為如果臍帶經常溼溼的,很容易使臍帶產生肉芽組織,嚴重時會發臭,因此,臍帶護理是父母不可忽視的工作。一般新生兒的臍帶約在1~2個星期脫落。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12M副食品、點心零食大匯整




5-12M副食品、點心零食大匯整


這篇的出現代表妮妮的副食品之路走向尾聲,可是這篇整理到小潔快要瘋了,連續兩次打到一半都當掉,全部重來,真的是欲哭無淚呀。當媽媽真的是門很深的學問,尤其是如果妳想要好好了解副食品這條路的話......












這篇的出現代表妮妮的副食品之路走向尾聲
可是這篇整理到小潔快要瘋了,連續兩次打到一半都當掉
全部重來,真的是欲哭無淚呀
當媽媽真的是門很深的學問,尤其是如果妳想要好好了解副食品這條路的話


副食品

副食品之所以稱副食品,就代表著,它只是輔助主食的食物,
在寶寶一歲以前,主食仍然以母奶以及配方奶為主,
副食品只是用來輔助當寶寶所需要的熱量、營養

越來越多時,奶類所無法補足的地方


餵食時機
每本書每個網站所寫的都不太一樣,但共通點都是約4-6個月
如果寶寶體質不是高過敏體質的寶寶,其實可以4個月就開始給予
如果是高過敏體質的寶寶,建議就可以延緩些,但也不要超過6個月
小潔給妮妮開始吃副食品是介於中間,在5M的時候


餵食時間、餐數
因為並非取代主餐,所以可以介於兩餐奶之間
一開始從20ML、30ML慢慢加量到後面吃得很好時,
再來取代一餐的奶,然後建建的加量至兩餐,
這樣約一歲時,剛好可以變成三餐,與我們作息相同


餵食方式
以湯匙餵食,勿以奶瓶方式給予,因為在給予副食品同時,也可以訓練寶寶的吞噬能力
以湯匙輕壓住寶寶下唇,待寶寶嘴吧打開始再予以倒入

食物泥
顧名思議則是將煮熟食物、水果,以果汁機、攪拌棒打成泥狀
適合剛開始嚐試副食品以及尚未長牙的寶寶

冰磚
因為時間上的關係,無法天天準備寶寶的食物,再加上寶寶食用的量極少
可以一次烹煮完成,再以製冰盒或保存盒分裝,冰進冷凍庫
每次要食用前再透過微波爐或電鍋加熱即可
食物冰磚最好在一週內用完,最久不要超過兩週

N倍粥
顧名思議就是1杯的米搭配N杯的水,EX:10倍粥則是1杯的米配10杯的水
粥品的倍數也可以依寶寶的狀況去微調,入門可以以十倍粥的方式

趨近於水,再來八倍、七倍甚至到五倍粥或3倍軟飯

食物調味
由於寶寶的器官以及腸胃都尚未發展完成,所以盡可能以食物天然的原味去呈現
不需要任何的調味,以減少寶寶器官的負荷



果汁稀釋

通常以1:1最常見,例如,10CC的原汁搭配10CC的水,有時候小潔還會用到2:1給妮妮
我會比較擔心小寶寶吃甜吃慣了,就不愛喝水了,所以我並不常給果汁

食物過敏
補充一下食物過敏的症狀,當寶寶出現紅疹、嘔吐、拉肚子時
就要注意她是否正在試新食物,可能產生過敏了
就必須先暫停該食物,等寶寶再大點再給予


 


副食品工具



副食品工具種類很多,可以依每個人的所需去購買
小潔有整理一些,是小潔替妮妮準備的部份
〃『副食品』妮妮副食品工具預備備〃 (→連結請點我←)


副食品餵食表格
小潔為了妮妮的副食品還弄了四張表格,各自記錄想要的資料,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各式記錄表格』〃(→連結請點我←)




高低過敏食物清單(紅色代表妮妮食用過)

































分類 低過敏性 高過敏性
澱粉

米、大麥、燕麥、裸麥、蕃薯、馬鈴薯、小米、


白麵條


玉米、小麥、全麥、蕎麥
蔬菜

菠菜、高麗菜、蘿蔔、花椰菜、南瓜、小松菜


苣、蘆筍、甜菜、綠花椰菜、白色花椰菜、


小黃瓜、大頭菜、小白菜、大白菜、青椒、


紅黃椒、油菜、秋葵



韭菜、芹菜、芥菜、茄子、竹筍、


山藥蕃茄、香菇、蘑菇、木耳、豌豆


水果

梨子、葡萄、櫻桃、棗子、蓮霧、


蘋果、西瓜、哈蜜瓜、杏桃、酪梨、小紅莓棗子



香蕉、柳丁、橘子、葡萄柚、草莓、


奇異果、芒果、木瓜、桃子、柑橘類水果、


椰子、蕃茄


蛋白質 雞肉、羊肉、小牛肉

大豆、蛋白、豬肉、有殼海鮮(蝦、蟹等)、
不新鮮的魚、黃豆製品、鮭魚、海帶、


鮪魚


奶類  

乳製品、貝殼類、乳清蛋白、酪蛋白、


酪蛋白酸鈉


油脂甜食

亞麻仁油、芥花油、葵花油、葡萄乾、


蜂蜜(滿一歲才可吃)



花生油、堅果類、巧克力、可可、


咖啡、肉桂、果仁、花生醬、


芝麻醬、酵母、


人工食品添加物(人工色素、防腐劑、香料、黃色布丁、黃色糖果、


五香豆干等)、含酒精飲料或食物



 



這張表僅供參考,因為有些食物每本書註明的都不太一樣,有的書註明A食物是高敏、


有的則說是低敏,目前妮妮並沒有遇到有過敏的食物,水果自從8M後我就不再煮熟,


也不打泥,妮妮長牙後不愛泥狀。


單一食物泥食譜



5M-8M食譜(依序)
1.十倍粥(→連結請點我←)
2.小松菜泥(→連結請點我←)
3.紅莧菜泥(→連結請點我←)
4.南瓜泥(→連結請點我←)
5.地瓜泥(→連結請點我←)
6.小白菜泥(→連結請點我←)
7.小芥菜泥(→連結請點我←)
8.甜椒泥(→連結請點我←)
9.高麗菜泥(→連結請點我←)
10.洋蔥泥(→連結請點我←)
11.小黃瓜泥(→連結請點我←)
12.蘋果泥(→連結請點我←)
13.山藥泥(→連結請點我←)
14.蛋黃(→連結請點我←)
15.紅蘿蔔泥(→連結請點我←)
16.海帶泥(→連結請點我←)
17.青花菜泥(→連結請點我←)



9M-12M食譜(依序)(較多粥類變化)
1.馬鈴薯泥+雞骨高湯(→連結請點我←)
2.玉米泥(→連結請點我←)
3.雞肉初體驗(→連結請點我←)
4.高麗菜小米粥(→連結請點我←)
5.蕃茄雞肉粥(→連結請點我←)
6.雞蓉玉米粥(→連結請點我←)
7.南瓜雞肉粥(→連結請點我←)
8.昆布紅魽魚肉粥(→連結請點我←)


變化食材(8M後出現)


當小寶寶吃久了粥品,膩口了時候,可以試試以下幾樣

1.8M蘋果碗粿(→連結請點我←)
2.9M羅蔔糕(→連結請點我←)
3.11M嬰幼兒餛飩(→連結請點我←)



點心零食類



如果像妮妮一樣,不愛三餐只愛零食點心的也可以試試:


1.米飯製成的米餅(→連結請點我←)
2.可入口即化的在來米粉米餅(→連結請點我←)
3.香蕉母乳布丁(蛋黃)(→連結請點我←)

母乳超過60度部份,小潔個人是覺得,這只是種變化菜色,在小孩還不能喝鮮乳前,母乳寶寶的基底就是母乳,當然也可以用水或果汁啦:


食材來源



接下來是食材來源的部份,有在觀注小潔BLOG的人都知道,我對食材方面很嚴謹,這四家都是我試過才推的:

1.永豐餘百寶箱(→連結請點我←)
2.壽豐鄉長壽豐沛(→連結請點我←)
3.江醫師漁舖子(→連結請點我←)
4.天和鮮物(文章待補)

因為食材來源都很安心,所以大骨雞骨部份,小潔都會很放心的去熬湯
外,


所有食譜都要依寶寶的狀況去微調,小潔做顆粒的不代表你不能打成泥,


潔做成泥的不代表你不能單用食物剪,畢竟每個寶寶的腸胃跟體質都是


不一樣的;之後,副食品就不再更新了,但是偶而小潔還是會弄弄精複雜些的


離乳食品


跟點心,可隨時看文章的分類:

離乳食品分類(→連結請點我←)
零食點心(→連結請點我←)


來FB找妮妮玩唷


 


資料來源:Bluehart Ho)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iE68FkaKCEGSBkm3Z6i.ZAs-/article?mid=7488&next=7483&l=a&fid=36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餵奶後的必要程序 正確幫寶寶拍打嗝★



  


★餵奶後的必要程序 正確幫寶寶拍打嗝★


寶寶每次喝完奶後,都需要幫他們拍拍背,讓寶寶可以打嗝、排氣,可是媽咪們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嗎?
拍嗝的方式又正確嗎?
而現在網路上流傳的拍隔方法,適用於每個新生兒嗎?
由專業護理長一一解答媽咪們的疑惑!
⋯⋯



觀念篇

為什麼要幫寶寶拍嗝、排氣?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暨嬰兒室護理長李奕儒表示,剛出生的
寶寶,有很多器官、消化系統都尚未發育完成,因此,無論是喝母奶或是配方奶的寶寶,都有可能因為食道短,加上胃的容積小、排氣較慢,所以寶寶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而出現吐奶、溢奶症狀,尤其是喝配方奶的寶寶,在吸吮奶瓶上的奶嘴時會將空氣一起吞嚥進去,如果喝完ㄋㄟㄋㄟ,不幫寶寶拍打背部,會讓胃裡充滿空氣,寶寶會因此感到不適,而發生嘔吐的狀況,一不小心就會
出現嘔吐物進入氣管的危險,甚至造成嬰兒猝死的意外,所以,媽咪在餵完奶後必須幫助寶寶正確排氣、按摩,這是必要的動作!

影響寶寶腹脹、打嗝的因素


李奕儒護理長表示,寶寶的肚子看起來圓滾滾,肚子裡好像充滿氣體的樣子,可能跟餵食的過程及餵食後的排氣不正確有關係,歸納出幾個重點提供媽咪參考:

.別等寶寶哭很久才餵奶



寶寶剛吃飽時,肚子會圓滾滾的,但是不會有硬塊,很多寶寶的肚子敲起來感覺有很多氣的樣子,可能是飢餓時哭得太厲害,而吞進去太多空氣,或是寶寶吃奶時,過於焦急、吃太快,同時吸進去了很多空氣,餵食完後造成胃的過度或快速擴張,進而壓迫及刺激橫膈肌,就容易導致打嗝、溢奶。所以建議不要等寶寶哭了才餵奶,應看見寶寶有飢餓的表徵,像是嘴巴張大找東西、伸舌頭的動作時,就可以開始餵他喝ㄋㄟㄋㄟ了。

.注意餵食的時間


如果是喝母奶的寶寶,建議注意寶寶吃奶的時間,若是在他還沒有飽足前就換邊餵奶,可能會讓寶寶只吃到所謂的前奶,乳糖含量多,比較容易脹氣,而且很容易餓,儘量讓寶寶吸一邊的乳房直到飽足,再換邊餵。有些喝配方奶的寶寶,才吃5分鐘不到就睡著,輕碰他後又繼續喝奶,斷斷續續喝奶的過程,也會讓寶寶吸入很多空氣,因此餵食時,儘量讓寶寶保持清醒,餵食滿15分鐘後,再讓寶寶睡覺,若寶寶已經睡著,也要在餵食過程中,持續搔他的腳,或按摩他的背部,儘量維持清醒,讓他吸久一點,可以避免脹氣的問題

.餵完後要幫寶寶排氣


餵完奶應儘量幫寶寶排氣,即使寶寶已經睡著,仍然要幫寶寶拍嗝排氣。寶寶不會因為睡著就不打嗝,嗝氣一樣會排出,新手父母有時會輕忽,因寶寶睡著就直接放下平躺,吐奶、溢奶症狀都是反射行為,發生嗆奶是非常危險的。因此,睡著的寶寶更是需要拍嗝,而且一定要抱起來拍,重點在於拍嗝動作要輕柔、正確,別讓寶寶不舒適。如果排氣後,寶寶還是有可能肚子看起來圓圓的,敲起來有氣的聲音,只要寶寶沒有腹瀉或嘔吐的情況,且肚子摸起來沒有硬塊,媽咪不需過於擔心。

.輕輕按摩腹部


在寶寶哭鬧時,尤其是有腸絞痛的寶寶,常常被注意到有腹脹的情況,大多是因為哭鬧後腹脹,而非腹脹才哭鬧,此時媽咪可以坐著,讓寶寶趴在大人腿上,以按摩油或乳液輕揉寶寶的背部,或是做腹部按摩,幫助緩解疼痛的症狀。

方法篇

排氣的時間需要多久?


每次喝完ㄋㄟㄋㄟ就要幫寶寶排氣,需要多久的時間?李奕儒護理長表示,一般而言,只要幫寶寶拍背5~10分鐘內,就可以聽到寶寶發出一聲打嗝,代表氣體已經確實排出,媽咪可以此做為準則,不過,寶寶若沒有拍出嗝來,也不需一直拍嗝,因為拍打時間太久,或力道過大,對於脆弱的新生兒而言,也會感到不舒服,不過寶寶若沒有打嗝,媽媽又很擔心,建議只要用直立抱姿,保持寶寶背脊直立10~15分鐘,或是讓寶寶保持右側臥的睡姿,萬一發生嗆奶或溢奶,會順著右邊嘴角流出,比較安全。

正確排氣的方法


李奕儒護理長表示,目前醫院認同的的正確排氣姿勢共有坐姿及臥姿兩種,不論採取哪一種姿勢,媽媽都可以溫和地由下往上輕拍或摩擦寶寶的背部,直到寶寶打嗝,如果無法排出氣體,可多抱寶寶走走,時間約10~15分鐘,再讓寶寶躺上床即可。

拍嗝前的餵奶過程很重要


李奕儒護理長說明,拍隔的程序很重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寶寶排氣,不過,拍嗝前的餵奶過程更重要,需留意每個小細節,除了能安撫寶寶的情緒外,避免吸入過多的空氣,能讓餵食後的拍嗝過程比較順利。

.沖泡牛奶:


(1)將奶瓶、奶嘴固定圈和奶瓶蓋套在奶瓶上栓好。
    (2)雙手握瓶身,以旋轉方式使奶粉溶於水中。
(3)由瓶底檢視奶粉確實沖泡均勻,才不會讓寶寶嗆到或噎到。

.營造愉快的餵奶氣氛:


(1)將準備好的奶瓶、紗布巾放在餵奶時座椅之近身處。
(2)用話語安撫寶寶的情緒。
(3)幫嬰兒穿上圍兜並固定。

.餵奶安全姿勢:


(1)支撐寶寶頭、頸及臀部,由嬰兒床上安全抱起寶寶。
(2)以搖籃式手抱著寶寶,坐在餵食椅上。

.餵奶:


(1)以手托住瓶身,待奶水充滿奶嘴後再餵食,才不會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
(2)餵奶過程與寶寶說話互動,穩定寶寶情緒,並儘量讓他保持清醒。
(3)以紗布巾幫寶寶擦拭嘴巴。

幫助寶寶排氣的正確步驟


李奕儒護理長表示,排氣的姿勢要確實,才能順利排出多餘氣體,另外,要提醒媽咪,拍打嗝時要溫柔,力量不可過大,才不會傷害到寶寶體內的器官。


.坐姿排氣:


(1)將紗布巾放在媽咪的肩膀上。
(2)支撐嬰兒頭、頸及臀部,將寶寶抱直坐在腿上,用手托住寶寶下巴,寶寶身體往前,並使寶寶下巴靠在已墊著紗布巾的肩膀上。
(3)一手支撐嬰兒臀部,另一手掌呈杯狀,與寶寶背部呈直角,由下往上慢慢輕拍寶寶背部,將胃內空氣排出。
(4)持續與寶寶說話互動,確定聽到寶寶的嗝聲,排氣後,支撐寶寶頭、頸及臀部,將寶寶抱回嬰兒床上。脫下嬰兒圍兜,放回原位。


.臥式:


(1)讓寶寶橫趴於媽媽的膝上或手臂上,寶寶的臉側邊向下。
(2)身體側面稍微靠著媽媽胸口,媽咪以虎口輕輕托住寶寶下巴、脖子位置。
(3)先在寶寶背部輕柔畫幾個圓圈後,同樣手掌呈杯狀,由下往上慢慢輕拍寶寶背部。


網路流傳的旋轉排氣法是正確的嗎?


網路上盛傳的「旋轉排氣法」,李奕儒護理長表示,雖然這樣的旋轉方式,寶寶或許能自行打嗝或排氣較快,有些醫院甚至大力推行,但其實對寶寶的腦部及器官容易產生影響,尤其是4個月前的寶寶,脖子還無法自己支撐得很好,有些媽咪操作不當,搖晃太大力,會對寶寶脆弱的腦部造成傷害,且搖晃容易讓寶寶昏眩,產生「嬰兒搖晃症候群」,很可能會有腦出血的風險,不建議媽咪使用。

幫寶寶按摩的方法


除了排氣的方法,李奕儒護理長建議媽咪也可以幫寶寶按摩,有助於促進消化機能,尤其剛出生的寶寶腸內經常會充滿廢氣,此時如果能幫寶寶按摩,就能減少因為腸內產生廢氣而引起的不適和疼痛。

.腹部按摩法1:


1將手掌輕輕放在寶寶肚臍上,然後朝下方輕輕地揉搓,這樣能幫助寶寶腹內廢氣的排出。
2 用三個中間的手指指尖在肚臍略上方的部位,以順時針方向轉動,以刺激小腸,使消化器官變得強壯。

.腹部按摩法2:


1 這種按摩法又叫I Love You按摩法,首先用右手的三個手指指尖,順著寶寶位於右側的下行結腸,從上到下輕輕搓揉,即I的手勢。
2 將右手指尖從寶寶的右側腹部下方至上方搓揉後,隨著大腸朝兩側搓揉L的筆劃。
3 最後就像英語中U字母一樣,進行搓揉,然後用兩手的指尖,像彈鋼琴一樣,對整個腹部輕輕地敲打。



文/天主教耕莘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暨嬰兒室護理長李奕儒 
現任/天主教耕莘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暨嬰兒室護理長
經歷/天主教耕莘醫院兒科病房護理長‧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招順利渡過「厭奶期」嬰兒與母親 10月號 



7招順利渡過「厭奶期」

嬰兒與母親 10月號 NO.432


文/樂生婦幼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邱溥容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可愛寶寶/李婕瑀


以下針對有關厭奶期會遇到的相關問題,為父母釋疑,期盼陪伴爸媽與寶寶順利渡過「厭奶期」。





何時會發生?


大部份都發生在35個月大時,但也有一些寶寶早在2個月大就出現厭奶的現象。每一次「厭奶期」大概都會維持一星期至半個月不等的時間,這些都算是正常範圍。

 

當寶寶23個月大以後,因為脖子的肌肉張力、視力與聽力愈來愈好,能抬頭看見開始並對身邊的事物感到新奇(尤其是具有鮮明色彩與高頻音調),會分散他吃東西的注意力;加上寶寶已經開始厭煩牛奶或母奶的味道;或大人因為寶寶對食物的關注而『不小心』讓他們吃到『有味道』的食物,就會發生所謂的「厭奶期」

 

「厭奶期」的特徵

*精神、活動力都很好,但就是不會餓!餵奶時會將頭別開或大哭,即便強迫餵食也總是用舌頭將乳頭或奶嘴頂出來,或是不願意吞嚥任由奶水流出;但在半夢半醒之間餵食又滿順利的。

 

*喝奶易分心。到了厭奶期時,寶寶常會因為周圍的一些人事物就停頓下來不喝了,例如:在寶寶視線範圍內有人走過或過多過雜的聲響(電視、收音機、聊天聲)等等。

 

如何渡過「厭奶期」?

(1) 不強迫,但要定時少量餵食

很多家屬在此階段都擔心寶寶喝太少奶水而對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大部份的人會採用強迫的方式餵食,但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寶寶對「吃」產生恐懼。其實,只要先將寶寶喝的奶量降低至原來的1312,但要照原來的餵奶時間「按表操課」(若原來20分鐘內可喝完奶,請依此原則餵食,若超過時間還未完成,那就下一餐再喝!之後在隨寶寶的需求慢慢將奶量往上加,大約2個星期就會渡過此一時期!)避免在非餵奶時間餵食,依此方法可使寶寶迅速調整自己喝奶的步調,家長也能有所依據,「規則」能使大家清楚知道寶寶是餓了?還是病了?

 

(2) 消耗體力增加饑餓感

寶寶此時會較習慣正常的白天晚上交替的「日節律性」,白天可以藉由遊戲、按摩等方式消耗寶寶的體力,增加飢餓感以改善進食狀況。

 

(3) 改善用餐氛圍

因為此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用餐時若有過多聲響或吸引他注意力的東西,寶寶會覺得這些事情比『喝奶』有趣,自然就不想吃了。請盡量在燈光柔和、安靜的空間餵食,取代充滿人聲、收音機聲與電視聲的環境。

 

(4) 改變餵食方式

正常來說寶寶大約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但有些寶寶會提早至三個月,因此特別愛咬磨東西以舒緩長牙時所造成的不適,當然也變得不喜歡喝奶了。可以改變進食的方式,嘗試用湯匙餵食,也許能讓寶寶因為新鮮感而接受!

 

(5) 奶洞大小要適當

有可能是因為奶瓶上奶嘴的奶洞太小,使寶寶吸得不順暢因此奶量才減少。可先將奶瓶倒過來,檢查一下奶瓶上奶嘴的奶洞是否能讓奶水順利流出,通常最佳的速度大約是一秒一滴!

 

(6) 不要常換奶粉

更換奶粉的速度太頻繁,寶寶不但沒有時間適應也會感到困擾。如果要換新牌子,也不要一下子全部換,最好和舊牌子的奶粉混合搭配慢慢更換,並觀察一週排便狀況,排便正常表示適應良好,此時才可以更換新牌子的奶粉。但更換奶粉牌子的效用有限,如果試換了幾次仍舊沒有起色,就可以放棄使用這個方法了。

 

(7) 寶寶無特殊過敏家族史,考慮副食品的添加

若寶寶已到了吃副食品的月齡(四至六個月),且無特殊過敏家族史,可以天然食材(非罐頭嬰幼兒食品)烹調副食品餵食。除了此時發展上舌頭碰到東西往外吐的反射動作會消失,適時添加副食品而非強迫他喝奶,除了可以及早訓練寶寶的口腔吞嚥協調功能外(錯過此時期會使寶寶日後挑食;不知如何進食除了奶以外的固體食物;或日後缺乏咀嚼而狼吞虎嚥、易形成肥胖的體質),也能補足明顯厭食時營養不均衡問題。

 

爸媽注意事項

*奶量的計算

一般而言,未吃副食品寶寶的奶量,是以寶寶的體重和每天的餐次來計算,所以:

一餐的奶量×整天的餐次一天的總奶量

一天的總奶量÷體重 = 每公斤體重所攝取的奶水量

 

【例】4個月大的寶寶,體重6㎏,一天大約喝6餐,每餐喝100ml

è 100 ml × 6 = 600 ml (一天的總奶量)

600 ÷ 6 = 100mlkg(每公斤體重所攝取的奶水量)

 

厭奶期的寶寶會有大小餐的情況,所以總奶量要以累加的方式獲得!只要每公斤體重能達到80100ml的奶水攝取量,就符合一天的基本需要,短期而言對健康不會有所影響!

 

*實地演練

若真的怕寶寶餓著了,可以買個寶寶專用的磅秤回家,每天定時量體重並作紀錄。若沒有此預算,可就所換下來的尿布次數、重量(沉甸甸的至少6片)及尿的顏色、氣味(清澈接近無色,淡鹹味)來判斷吃得到底夠不夠。

 

*生長曲線

一般來說,兒童健康手冊上「生長曲線」第397個百分位(最高及最低的兩條紅線之間)都屬於正常範圍,而厭奶期不長時,並不會顯示在生長曲線的落後上。假設寶寶體重的生長曲線一直都在第15百分位左右(意指100個同年齡的小朋友中,由最輕排到最重,他大概贏了15個人),即使到厭奶期也沒有多大的改變,那就請家長不要過度擔心!生長曲線有分男女,別弄混了!

 

結語

提醒您,如果寶寶一直不願意進食而造成尿量減少、活動力不佳甚至影響到生長曲線時,就要帶到門診找醫師檢查,看看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存在,而不能將它歸因於單純性厭奶的問題

 

 

邱溥容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碩士

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總醫師

     阮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現任:樂生婦幼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2012年10月號。http://www.mababy.com/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嬰兒嗆奶的家庭急救法



 


 


嬰兒吐奶時,由於會厭活塞蓋運動失靈,沒有把氣管口蓋嚴,奶汁誤入了氣管,叫做“嗆奶”,嗆奶窒息的嬰兒可出現顏面青紫、全身抽動、呼吸不規則,吐出奶液或泡沫、鮮血、黑水等。


 


  新生兒、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易造成會厭失靈,而嗆奶就是其主要表現。


 


 嬰兒吐奶時,由於會厭活塞蓋運動失靈,沒有把氣管口蓋嚴,奶汁誤入了氣管,叫做“嗆奶”,嬰兒不能把嗆入呼吸道的奶咯出,這便導致氣道機械性阻塞而發生嚴重呼吸困難缺氧,即稱為“嗆奶窒息”。


 


  嗆奶窒息的嬰兒可出現顏面青紫、全身抽動、呼吸不規則、吐出奶液或泡沫、鮮血、黑水等。嬰兒的大腦細胞對氧氣十分敏感,如搶救不及時極易造成嬰兒猝死。


 


  嬰兒嗆奶與哪些因素有關,該怎樣預防?


  1、餵奶時機適當:不在嬰兒哭泣或歡笑時餵奶;不要等寶寶已經很餓了才喂,寶寶吃得太急容易嗆;孩子吃飽了不可勉強再喂,強迫餵奶容易發生意外。


 


  2、姿勢體位正確:母乳餵養寶寶應斜躺在媽媽懷裏(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餵奶。人工餵養寶寶吃奶時更不能平躺,應取斜坡位,奶瓶底高於奶嘴,防止吸入空氣。


 


  3、控制速度:媽媽泌乳過快奶水量多時,用手指輕壓乳暈,減緩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過來時奶水應成滴而不是成線流出。


 


  4、注意觀察:媽媽的乳房不可堵住寶寶鼻孔,一定要邊餵奶邊觀察寶寶臉色表情,若寶寶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圍變色發青,應立即停止餵奶。對發生過嗆咳嬰兒、早產兒,更應嚴密觀察,或請醫生指導喂哺。


 


  5、排出胃內氣體喂完奶後,將嬰兒直立抱在肩頭,輕拍嬰兒的背部幫助其排出胃內氣體,最好聽到打嗝,再放嬰兒在床上。床頭宜高15度,右側臥30分鐘,再平臥,不可讓孩子趴著睡,避免嬰兒猝死。


 


  嗆奶!快窒息了。該如何急救?


  因為嚴重窒息,完全不能呼吸,嬰兒幾乎沒有入院急救的機會,家長只能爭分奪秒立即搶救;


  體位引流-如果寶寶飽腹嘔吐發生窒息,應將平躺寶寶臉側向一邊或側臥,以免吐奶流入咽喉及氣管;如果寶寶吃奶之初咽奶過急發生嗆奶窒息(胃內空虛),應將其俯臥在搶救者腿上,上身前傾45-60度,利於氣管內的奶倒空引流出來。


 


清除口咽異物如果媽媽有自動吸乳器,立即開動,只用其軟管,插入寶寶口腔咽部,將溢出的奶汁、嘔吐物吸出;沒有抽吸裝置,媽媽可用手指纏紗布伸入寶寶口腔,直至咽部,將溢出的奶汁吸除,避免嬰兒吸氣時再次將吐出的奶汁吸入氣管。


 


  刺激哭叫咳嗽用力拍打孩子背部或揪掐刺激腳底板,讓其感到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於將氣管內奶咳出,緩解呼吸。


 


  輔助呼氣 重點是呼氣,帶有噴射力量。方法是搶救者用雙手攏在患兒上腹部,衝擊性向上擠壓,使其腹壓增高,借助膈肌抬高和胸廓縮小的衝擊力,使氣道嗆奶部分噴出;待手放鬆時,患兒可回吸部分氧氣,反復進行使窒息緩解。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仔紅屁股!-淺談嬰幼兒的尿布疹



 

嬰仔紅屁股!?─ 淺談嬰幼兒的尿布疹

可愛的寶寶一出生,醫護人員就會幫寶寶穿上一件包住屁屁的小尿布,就這樣,尿布一直貼身地跟著寶寶,直到二歲或更大……,如果沒有仔細去注意尿布包著的問題,不小心屁屁會長出一點一點的紅腫凸塊,這就是得了「尿布疹」了。

嬰仔紅屁股的原因

形成的原因
初生嬰兒一天幾乎都包著尿布,比睡覺的時間還長,小屁屁稚嫩的肌膚長期被尿布悶覆著,透氣不良;加上大小便次數多,經常受到排泄物的刺激,脆弱的肌膚很容易就發炎了,形成所謂的「尿布疹」。此外,尿布的品質、使用習慣、更換頻率、大小便後的清潔程序及有沒有徹底清潔,都是形成尿布疹與否的關鍵因素。

皮膚炎的一種
基本來說,「尿布疹」也是屬於皮膚炎(溼疹)的變化,有時也會伴隨有皮膚表淺的破損傷口(比較嚴重的濕疹或是肌膚與尿布過度的摩擦導致而成),更嚴重的,尿布悶住的時間太久甚至會有念珠菌(黴菌的一種)的感染。

預防紅屁股不二法門

屁屁乾爽最舒適
如果穿尿布不怎麼健康,但又非穿不可,該怎麼辦呢?媽咪能做的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檢查一下寶寶的尿布是不是濕了?還是便便了?勤換尿布,不讓便尿停留在寶寶的屁屁上太長的時間,使寶寶的屁屁隨時感覺乾爽,這是第一要務。媽咪也可以每天讓寶寶不穿尿布一會兒,暫時解除寶寶的束縛,可以保持屁屁的乾爽,尿布疹也較不易找上寶寶喔!不過在晾屁屁的同時,也要記得幫寶寶保暖!

溫和清潔不刺激
寶寶便便後,以溫水輕輕地清洗,除非用水擦不乾淨,才使用溫和性的嬰兒肥皂清洗;尿尿後,可以僅使用質地柔軟、溫和、不含酒精及螢光劑的柔濕巾,輕柔地擦拭屁屁,讓屁屁乾爽、舒適就可以了。

嬰兒乳液可隔離
每次在清潔完寶寶的屁屁,並輕輕拍打乾爽後,可以擦嬰兒專用乳液或者薄薄的一層凡士林,形成保護膜讓皮膚與便尿隔離,也比較不易有尿布疹,不過不建議用痱子粉,因為如果尿濕了,粉會結成塊,反而對寶寶的肌膚不好,也不易處理。

選擇尿布不盲從
包尿布就等於將濕氣與大小便都包在寶寶的屁屁上,所以選擇透氣、吸水以及合身為主的尿布也是很重要的!建議媽咪不妨先買幾種品牌試用,再選用最合意的一種。另外,若讓寶寶穿著有尿濕顯示的尿布,也要多多注意是不是有便便,因為尿濕顯示針對水分少的便便有時無法發揮作用,一旦不注意,寶寶可能就一直穿著有便便的尿布,會對肌膚造成很大的傷害。

尿布疹的治療

如果寶寶的屁屁開始出現輕微紅紅的現象,就要注意是不是尿布疹了。輕微的尿布疹不需要治療,只要注意肛門的清洗與隨時保持乾爽就可以了;當肛門周圍或胯下已經佈滿紅紅一點一點的疹子,則需要小心的照護,避免破皮感染,自行處理三天後仍不見好轉,就要去看醫生,以免延誤病情。

叮嚀

沒有一種尿布可以完全預防尿布疹!記住,保持寶寶屁屁乾爽是預防尿布疹的不二法門。等寶寶大一點,會走路並聽懂大人的話,就可以開始訓練大小便了,脫離包尿布生涯,也不怕有尿布疹了!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舌苔要如何清除呢? . .



 


舌苔是牛奶的殘渣附在舌頭或口腔黏膜所造成的現象。


通常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舌苔情形也會逐漸改善。


要避免寶寶舌苔發生,媽媽可以在寶寶喝完奶後,


餵他喝一些溫開水,或是用棉花棒沾一點水輕輕擦拭,即能達到清潔的目的。


 


舌苔為牛奶殘渣造成,寶寶為什麼會有舌苔呢?


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芳青表示,


舌苔就是牛奶的殘渣附在舌頭或是口腔黏膜上面,一層淡淡的白色物質,


大部分都是因為寶寶沒有喝水只有喝奶,所造成的一種奶垢堆積症狀,


嚴重的話,


會造成寶寶口腔內膜壁上出現白色顆粒的小斑點,


或是嘴角旁邊有黃白色的痕跡,即所謂的鵝口瘡,這時就需要藥物治療了。


 


但是家長常擔心,寶寶有舌苔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嗎?


一般而言,舌苔對寶寶健康是不會有影響的,也不會影響食慾,


通常在寶寶三個月大以後,舌苔情形就會逐漸改善,家長不用太過於擔心。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若是腸胃消化功能不好的寶寶,


甚是大人,舌苔都會比較厚,而且會一直存在。


 


此外,在中醫方面,常會以寶寶舌苔的厚薄和顏色來辨別健康情形,


一般而言,


健康正常者的舌苔顏色應該是「淡紅舌質、薄白舌苔」。


 


如果舌苔由薄而厚、由少而多則意味著此人體內的病症正在進行中;


相反的,由厚變薄、由多轉少,則表示病氣逐漸消退。


 


舌苔呈現白濁者,表示有便秘或腸胃方面的疾病;呈暗褐色者,


表示可能有胃炎疾病;呈黑色者,意味熱疾病重


(通常是因為抗生素服用過量所引發);


有乾燥剝落者,顯示體內嚴重缺乏營養。


 


 如何區分舌苔與鵝口瘡呢?


舌苔」是牛奶的殘渣附在舌頭或是口腔黏膜上面,


一層淡淡的白色物質;而「鵝口瘡」則是口腔因食具不潔受到黴菌感染,


使舌頭與口腔黏膜上長出一塊塊白色奶塊狀物質。


 


不論是舌苔或是鵝口瘡都不易清除,因此媽媽可以試著以消毒紗布,


沾些開水擦拭寶寶口腔黏膜,若是輕輕一抹就可以清除,


且口腔內壁仍然光滑平整,則為牛奶殘渣所造成的現象;


但若是須用力擦才會剝落,且口腔內壁有點出血、剝落處凹凸不平,


則為鵝口瘡,最好儘快就醫治療,以免症狀更嚴重。


 


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大部分家長都知道要定時餵寶寶喝奶、吃東西,


希望寶寶能夠健康長大,但是吃完東西之後,


有時卻忽略了口腔清潔的重要性;口腔清潔工作沒作好,


就容易滋生許多病菌,影響寶寶健康與食慾。


 


如何避免及改善舌苔問題呢?


劉芳青 醫師表示,有舌苔的話,


寶寶會比較不舒服,不舒服,相對也會影響寶


寶喝奶情緒,所以最好是可以幫寶寶把口腔清理乾淨。


 


如何清潔寶寶口腔呢?以下提供一些方法:


 


1.喝溫開水漱口清潔只要寶寶每次喝完奶以後,


   就給他喝一些溫開水漱漱口,就比較不會長舌苔。


   喝水除了可以清潔寶寶口腔外,也可以稀釋口腔中的乳酸,


   減少細菌的滋長。


 


2.紗布護理取一塊消毒殺菌過約4*4規格的紗布,將它包覆住媽媽的食指,


    並沾一些溫開水將紗布潤濕,然後伸入寶寶口腔內,


    輕輕的擦拭寶寶口腔兩頰內側及舌頭上的奶渣與食物殘渣。


     但要記得不要擦太靠近舌根的地方,否則會很容易造成寶寶嘔吐現象。


 


3.使用矽膠刷牙齒套現在市面上


   有許多專為新手爸媽設計的嬰兒專用矽膠刷牙指套,


    也可以幫寶寶清潔舌頭和口腔,矽膠刷牙齒套長得很像牙刷,


    可以套在手指頭上,幫寶寶刷牙及刷舌苔。但要注意的是,


    因為寶寶的舌頭又軟又嫩,要輕輕的刷不可以太用力,


    以免將寶寶舌頭弄傷了。


 


 4.手指套清潔按摩如果寶寶還沒有長牙齒時,


    也可以每天用手指套幫他按摩牙齦,這樣寶寶長牙時,


    就比較不會牙齦腫脹。花些耐心用心清潔面對幼嫩的新生兒寶寶,


     許多新手爸媽照顧起來難免會手足無措,


     尤其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清潔工作,更是需要灌注愛心與耐心,


     其中寶寶的口腔清潔,更是不能隨便。


寶寶喝完牛奶時,別忘了讓他喝些溫開水漱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潔與乾淨,


不僅不會有舌苔情形發生,也能避免病菌的滋生,寶寶不生病,


心情也跟著愉快,就能夠開心的用餐,並且快快樂樂健康長大。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拍嗝是最重要的事!


為何需要拍嗝? 因為吃的東西會停留在食道與胃的上面!


拍嗝後,就會在胃的裏面!  不然就會在食道外面,不是妳寶寶的衣服上..或妳身上!


 


何謂拍嗝?輕拍小兒的背,使她發出"嗝"的一聲,吞下去!


不然就會發生像隔壁桌吃飯的人講笑話,噴得妳滿臉飯!重點是:這個"口鼻噴奶"的動作,對小嬰兒是有危險性的!


  如何拍嗝?


1.    有膝上型,直立坐在妳腿上,虎口握住嬰兒的兩頰,三根指頭撐住小兒的掖下(右手)! 左手拱起中空,輕拍小嬰兒的背....直到發出嗝一聲為止!


 


2.    小嬰兒趴在妳的胸,頭在妳的肩上型,輕拍小嬰兒的背....直到發出嗝一聲為止!


 


3.    接著買一個大的數位電子時鐘....  


開始記錄: 1.喝母乳需要多久?  不睡可以喝多久?  多久會睡?


          2.瓶餵需要多久?    喝了多少?  每分鐘可以喝幾c.c.?


 


   接著就可以估計妳的睡眠品質!接著夫妻分工,分房睡....


        先生睡前半夜  21:00~ 04:00


        太太睡後半夜  01:00~ 07:30


        7:30過後,就是把親愛的奶媽(孩子的媽媽挖起來)


        每晚 1:00與4:00各餵一次!(母乳30 c.c.約可以撐一小時)


           (水90 c.c.只可以撐一個小時;小心水中毒)


 


記得母乳存放的333法則,常溫下三小時,冷藏三天,冷凍三個月!


 


           喝完一定要拍嗝,要拍出嗝,妳才能真正睡得安穩!


           每30  c.c.作膝上型拍嗝.....共三次.


          最後30 c.c.作肩上型拍嗝....順便讓小baby睡!


 



如何正確幫寶寶拍嗝


 


寶寶出生後,拍嗝幾乎是每個新手父母必修的一門課,為什麼一定得幫寶寶拍嗝呢?面對軟趴趴的新生兒,新手父母究竟應該如何正確的幫寶寶拍嗝呢?長輩、親朋好友、專家教的姿勢方法,哪種才是最正確與快速的拍嗝方法呢?


 


拍嗝對寶寶的重要性


臺安醫院護理部督導劉文琪說,這是因為寶寶雖然在媽媽肚子裡住了十個月,事實上卻還有很多器官發育還未完整、成熟,包含消化器官等,如:賁門擴約肌(位於食道與胃的交接處擴約肌),食道短加上蠕動性較差,且胃的容積尚小、排氣較慢,容易會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而出現吐奶、溢奶現象。此器官通常一直要到寶寶 3~4個月大後發育才較為完善。

雖然目前廣泛建議媽媽哺餵母乳,但是還是有很多寶寶在喝配方奶,喝配方奶的寶寶因為多以瓶餵方式餵食,容易喝到空氣,若空氣進入消化系統,寶寶無法排氣,奶跟氣一直出來,導致嚴重的吐奶、嗆奶、溢奶情況,有時會造成寶寶猝死,這也是劉文琪督導強調一定要幫寶寶拍嗝的重要性。


拍嗝時間
很多爸媽會問,幫寶寶拍嗝到底要拍多久,是否一定要拍出嗝來?只要拍5-10分鐘,並不一定要拍出嗝來,因為拍嗝時間太久,或力道過大,對於脆弱的新生兒而言,也會感到不舒服,當寶寶空氣並未吸入太多,不一定有嗝氣。寶寶若沒有打嗝,媽媽又很擔心,她建議只要用直立抱姿,保持寶寶背脊直立,時間約20分鐘,真的很不放心的話,就讓寶寶保持右側臥的睡姿,左右側臥其實都可以,較建議右側臥的原因,是消化道的解剖結構位置,若還有空氣未排出,萬一發生嗆奶或溢奶是順著右邊嘴角流出,比較安全。

影響打嗝因素
每個寶寶都能拍出嗝氣。但非每一次寶寶都能拍出嗝來,有很多影響的關鍵點。

喝奶量
因為每個寶寶食量不一致,有時是寶寶沒喝飽所以沒打嗝,也有可能因為喝太多,氣已經壓在消化道,可能要拍很久才會拍出嗝來,劉文琪督導建議可以在寶寶餵奶一半時,就先拍嗝,再繼續餵食,若寶寶仍然沒有打嗝,可不用勉強,保持直立抱姿,讓氣體自然上升排出。

空氣量
當寶寶並未吸入過量空氣時,並不一定會在當次拍出嗝氣,這跟奶嘴設計、孔洞大小也有關聯。通常親餵母乳的寶寶較不容易有這個問題,吸入空氣的機率很低,不必一定要拍嗝。親餵母乳是最好的,因為親餵母乳的寶寶,必須耗力氣、用力吸吮,會隨著媽媽的身體挪動位置,加上有時媽媽餵食母乳的姿勢採直立式,這時寶寶的整個消化道系統是通暢的,若媽媽不放心還是可以幫寶寶拍嗝,若沒拍出嗝來,就盡量讓寶寶保持右側臥。

配方奶
基本上餵食配方奶較容易產氣,且配方奶的分子大小,是否容易消化吸收都是原因之一,每個寶寶對配方奶吸收程度不同,尤其配方奶在餵食時,寶寶的位置幾乎是保持固定不動,照護者都抱的緊緊的,建議喝配方奶的寶寶,爸爸媽媽最好要幫寶寶拍嗝,避免讓寶寶沒拍嗝就平躺或讓寶寶平躺著喝奶,一定要將寶寶抱起來餵食,較為安全。

體質
基本上只要喝到空氣,寶寶就會打嗝,但有的寶寶本來就容易打嗝、容易產生嗝氣,這是體質問題,跟寶寶腸胃吸收程度有關,加上每位寶寶消化器官、解剖構造的不同,寶寶對於打嗝的快慢、頻率情況也會不一樣。

寶寶能否自行打嗝?
喝完母奶、配方奶,若沒有幫寶寶拍嗝,原則上只要保持直立抱姿20-30分鐘,空氣較輕會上升,慢慢的自然會排氣,寶寶一樣會打嗝,劉文琪督導分享,拍打嗝的另外用意,是動作帶有安撫作用,寶寶其實是很喜歡被輕拍背部的。


 


睡著仍需拍嗝
新生兒邊喝奶邊睡覺,當寶寶睡著了,很多爸媽、甚至是長輩都會猶豫著還需要幫寶寶拍嗝嗎?會不會驚醒寶寶?關於此點,即便寶寶睡著,仍然需要幫寶寶拍嗝。寶寶不會因為睡著就不打嗝,嗝氣一樣會排出,新手父母有時會輕忽,因寶寶睡著就直接放下平躺,其實吐奶、溢奶症狀是反射行為,發生嗆奶是非常危險的。劉文琪督導強調,睡著的寶寶更是需要拍嗝,且一定要抱起來拍嗝,重點在於拍嗝動作要輕柔、正確,避免力道過大,不用拍的波波作響,讓寶寶不舒適或吵醒寶寶。

正確拍嗝法解說
幫新生兒拍嗝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方式正確,就能幫助寶寶排出肚子裡的空氣,減少吐奶與溢奶的情況,她建議,以下兩種方式?寶寶拍嗝。

方法1.

爸爸媽媽可一手托住寶寶的頭,另一手支撐寶寶的屁股,將寶寶位置調整好,讓寶寶的臉可以靠在大人肩膀上,手掌略為拱起,使手心呈半圓弧、類湯匙狀,用空掌的方式輕拍背部,從背脊或腰部位置,由下往上拍,利用震動原理,慢慢的將寶寶體內空氣拍出來。

方法2.

讓寶寶坐在爸爸或媽媽的大腿上,身體側面稍微靠著媽媽胸口,媽媽以虎口托住寶寶下巴、脖子位置,先在寶寶背部輕柔畫幾個圓圈後,一樣以空掌的方式拍打寶寶背脊。


 


注意事項


幫寶寶拍嗝時,照護者一定要注意自身力道控制,畢竟新生兒還有很多器官正在發育,尤其拍打位置若不正確,誤拍打到腰際兩側的腎臟,會傷害到寶寶的器官。尤其寶寶喝完奶後,忌諱搖晃寶寶,網路上盛傳的「逆時針轉圈法」並不鼓勵,雖然這樣的旋轉方式,寶寶或許能自行打嗝或排氣較快,但搖晃容易讓寶寶昏眩,甚至陷入昏睡,導致寶寶變成「Shake Baby」,產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症狀,畢竟寶寶腦部器官仍相當脆弱,搖晃太大力,很可能有腦出血的風險。

小辭典: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晃症候群指的是多次並快速的搖晃,在短時間內劇烈的搖晃寶寶,頭部以頸部為軸心,在不同方向劇烈的加速與減速晃動下,寶寶頭部雖沒有直接碰撞到堅硬的物品,也會形成腦部傷害。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嬰幼兒因為外力傷害,而導致死亡或是肢體障礙的主要原因。當寶寶被劇烈搖晃後,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包括不安、嗜睡、不停的流口水、四肢無力、抽搐痙攣、嘔吐、乃至呼吸加快、體溫下降和心跳過慢;嚴重者呈現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甚至死亡。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多可做的寶寶粥



 







蘋果番薯粥
材料:
蘋果 1大匙,切小薄丁
番薯 2/3大匙,切小薄丁
水 3大匙
奶粉 1大匙

作法:
1.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
2.煮沸,小火續煮15分鐘(記得攪拌數次)。
註:1.離乳初期食譜(5個月)
2.離乳中期之風邪兒適用

番薯粥
材料:
米 1大匙,洗淨、浸於水中1小時以上
蕃薯 1/2~1大匙,去皮切0.5公分小薄丁
水 5大匙

作法:
1.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
2.煮沸,小火續煮25~30分鐘(記得攪拌數次)。
註:
1.離乳中期食譜(6個月)

什錦粥
材料:
米 1大匙,洗淨、浸於水中1小時以上
水 5大匙
雞肉 10公克,切細絲
胡蘿蔔 1/2大匙,切米粒大
洋蔥 1/2大匙,切米粒大
蕃茄 1大匙,切米粒大

作法:
1.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
2.煮沸,小火續煮20~25分鐘(記得攪拌數次)
註:離乳後期食譜(9個月)

南瓜粥
材料:
南瓜 20公克,去皮切小薄丁
水 3大匙
奶粉 1大匙

作法:
1.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
2.煮沸,小火續煮15分鐘(記得攪拌數次)。
註:
1.離乳初期食譜(5個月)
2.離乳中期之風邪兒適用

蕃茄蛋花粥
材料
白飯80克、番茄25克、雞蛋20克、豆腐40克、高麗菜30克、鹽少許

做法:
1.番茄燙過,去皮切小丁備用。
2.將其餘配菜切細。
3.水燒滾,將番茄及高麗菜倒入水中略煮開。
4.將白飯倒入蔬菜湯中,並以小火熬煮成稀飯。
5.加入豆腐以及蛋花拌勻。
6.最後加入少許鹽及香油調味即可。

吻仔魚莧菜粥
材料:
稀飯1碗(稀粥,米與水的比例1:10)、吻仔魚10~15公克、莧菜10公克

做法:
1 將莧菜洗淨,取葉菜部分切絲。
2 於鍋中放入稀飯與莧菜絲,一起熬煮。
3 在煮沸前,加入適量吻仔魚。

乳酪燕麥粥
材料:
乳酪片(切細絲)1片、即食燕麥2湯匙 。

做法:
1. 即食燕麥用開水沖開。
2. 加入切絲的乳酪。


綠豆牛奶粥
適用8~10個月大寶寶
材料:
濃清粥1碗(米與水的比例1:7)、配方奶粉1~2湯匙、熟綠豆適量

做法:
1 在剛煮好的濃粥中,加入1~2湯匙配方奶粉。
2 均勻攪拌,以濃粥的溫度溶解奶粉。
3 加入適量的熟綠豆,略拌一下。
4 8個月大寶寶就能享用的綠豆牛奶粥,完成!


豌豆糊
適用4~6個月大寶寶
材料:
濃清粥1碗、豌豆適量(約10~15公克)


做法:
1.先將濃清粥過篩網,製作稀飯糊。
2.將豌豆煮熟後過篩,取得豌豆糊,拌於稀飯糊中。
3.5個月大寶寶就能享用的豌豆糊,完成!

蔬菜米湯
適合3~4個月大寶寶
材料:
高麗菜、紅蘿蔔、米

做法:
1 先稀飯(為取得米湯,稀飯不可以煮太熟)。
2 將高麗菜、紅蘿蔔洗淨切絲。
3 取半碗至一碗左右的水,與高麗菜絲和紅蘿蔔絲一起煮。
4 煮沸後略滾一下,使蔬菜的營養成份充分釋出後,舀取半碗蔬菜汁。
5 於蔬菜汁中,再加入半碗稀飯米湯(不可有顆粒),然後稍稍攪拌一下。
ps:米湯與蔬菜汁的混合比例為1:1。
6 3個月大寶寶就能享用的蔬菜米湯,完成!

排骨燉粥
(兩天份;每天餵食兩餐)
材料:
新鮮小排骨4兩
菠菜2小棵
蕃茄(小)1個
洋蔥1/3個
米0.5杯(先洗淨)
快煮燕麥片3大匙
水2.5杯

作法:
1.米先洗淨,泡水三小時以上。
2.排骨先以滾水燙過後,放入兩杯水及去皮了的蕃茄加蓋以中小火燉煮一小時,直到排骨肉和骨頭都分開為佳,你也可以用壓力鍋,水可以少加半杯,只要十五到二十分鐘就好了。
3.菠菜洗淨去泥根與洋蔥、燕麥及一杯水混合,放入果汁機裡打碎。
4.將燉好的排骨取出,剝下肉捏碎,盡量將肥肉挑掉。
5.將碎肉、菜汁、排骨蕃茄湯及米混合放入電鍋燉煮約半小時至粥很爛糊為止(外鍋約放入一杯半的水)。
6.煮好的粥加蓋放入冰箱保存,每次取出要吃的份量,以微波爐加溫之45~50秒即可,每次煮好的粥一定要在兩天內吃完。

羅宋牛肉粥&羅宋湯
材料:
牛腩或牛腱肉1/2斤
紅透的蕃茄3個
青椒(小)1個
洋蔥(大)1個
清水4杯
有機米1/2杯(洗淨泡水約四小時左右)
燕麥3-4大匙(泡水約半小時)

作法I:
1.將牛肉切適合大人吃的大小,先用開水湯一下立刻撈起,蕃茄去皮、青椒切丁、洋蔥切粗塊與4杯水放進快鍋中燉十五到二十分鐘。
2.取出兩杯牛肉湯及半杯燉爛的蔬菜(盡量不要有蕃茄籽)及約1/4杯的肉泥(將蔬菜和肉用菜刀剁碎成泥狀)加上米及燕麥一起混合後,放進電鍋裡煮成糊爛的稀飯即可。

牛肉蔬菜燕麥粥

(兩天份;每天餵食兩次副食)
材料:
新鮮瘦牛肉2兩
菠菜1棵
葫蘿蔔(小) 1/3根(去皮)
蕃茄1/2個
水2杯
米2大匙(先洗淨)
快煮燕麥片1/3杯(先與半杯水混合泡三小時)

作法:
1.蕃茄先以滾水燙過去皮,菠菜洗淨去泥根。
2.水煮滾後將葫蘿蔔先煮五分鐘(加蓋),隨後加入牛肉再煮約兩分鐘即可熄火,略冷卻。
3.將所有材料倒入果汁機中,以高速打至所有材料都成糊狀,在倒入可以放入電鍋蒸煮的鍋子裡,電鍋的內鍋倒入2/3碗水,如一般煮粥至熟透即可。
4.煮好的粥加蓋放入冰箱保存,每次取出要吃的份量,以微波爐加溫之45~50度即可,每次煮好的粥一定要在兩天內吃完。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可以開始餵食副食品的時機


◆寶寶可以開始餵食副食品的時機
頭頸部挺直且可與軀幹成一直線,可以抱著坐。

會注視家人進食,有時會伸出手靠近食物。

較以前唾液分泌增多,有時會閉著嘴做咀嚼狀。

對可以吃的食物表現出興趣,且有伸手拿取的動作。

餵奶時不如以前專心,並且時間較為拉長。

◆副食品的份量及次數要多少?
寶寶5-6個月大時
份量澱粉類食物從一小匙開始,每隔2-3日增加一匙,直到半碗為止,可考慮糊稠的粥;青菜類則自1小匙,逐步增加至4-5匙;蛋白質類(如魚、肉)則可由1小匙,增加至3-4匙(後兩者都使用水煮後搗碎)。

次數副食品餵食的次數可設定至2次(例如第一個月1次,第二個月改為2次),相對的母乳或配方奶粉則減為4次。

寶寶7-8個月大時
份量澱粉類食物則可改為軟的粥飯,份量可設定為半碗或八分滿;青菜類則在水煮後切碎,由5小匙增加到10小匙;蛋白質類則在水煮後撥開,份量5-10小匙不等。

次數副食品可固定為每日2次,奶品類則改為3次。

寶寶9-12個月大時
份量澱粉類食物則可改為粥或軟的飯,份量可達約1碗;青菜類則可食用10小匙;蛋白質類亦可達到10小匙。

次數可依寶寶對奶品類喜好程度,將副食品提供次數訂為2-3次(如果厭奶較厲害,則只給2次母乳或配方奶粉),而奶品類則減為3或2次。媽媽們只要記得副食品與奶品的每日總餐數仍保持5次即可。

◆促進副食品餵食的四大招數
尊重寶寶個別差異對媽媽們而言?A寶寶副食品什麼時候開始好呢?讓寶寶吃些什麼好呢?是個頗為難的大問題。依寶寶的月齡不同,提供寶寶副食品餵食建議是概括性的標準,並非照著此一計劃表進行不可。重要原則是千萬不可勉強,例如接受度較高的嬰兒,可能會進行的比計劃表快,而且量也會較多。相反的,成長較慢的寶寶,雖月齡已超過了,但可能副食品餵食會稍慢一些,而且份量也較少,甚至有時還有反覆無常及倒退的現象。媽媽們應瞭解此一時期的成長慢,並不一定與將來的成長一致。因此無論寶寶如何表現,到某個時候都會到達能吃一般食物的階段與能力。不要認為副食品餵食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設計,也不必為份量足夠與否而感到焦慮。應以輕鬆的心情,享受與寶寶溝通的餵食樂趣。

配合寶寶副食品餵食的時機一般來說開,始餵食副食品的時間是出生後4-5個月(體重約6-7公斤時)。但是,這只是個一般情況。成長較快的嬰兒,有時會早些超過7公斤。相反的,早產兒要達到7公斤的話,則有時需要到七、八個月以上。此時要仔細的觀察寶寶的表現,若出現對大人吃東西表示關心,而且會伸出手想拿,嘴巴也不停動且會流口水等現象時,就是可以開始進行副食品餵食的訊號了。

首先使寶寶適應湯匙餵食一但觀察到可開始進行副食品餵食的訊號後,最初製作比配方奶粉稍微稠狀的榖類食物,先用湯匙杓一口試著送入寶寶嘴裡。由於寶寶出生後初次接觸固體食物,所以會乖乖接受的機會不大。大多數的寶寶對初次與湯匙的接觸,通常會因害怕而拒絕的。對月齡較小的寶寶而言(4個月以前),因用舌頭把?F西推出的反應還存在著,所以較無法順利的進行斷乳食物的步驟。若遭遇此一情況,便不要再強迫寶寶進食,隔天可以再試一次。若還是失敗的話,則可間隔數天後再試。若能夠有耐性的重覆餵食,最終寶寶仍會接受的。在這段訓練期間中,可以把不同形狀及顏色的湯匙當作玩具給寶寶,也可讓寶寶握握它或將它放入嘴裡,就可習慣對湯匙的接觸。

寶寶的初期咀嚼需要多次反覆練習媽媽們常會發現,當將固體食物拿近寶寶嘴巴時,會發出很高興的聲音。但並不是每次餵食都能順利進行的,有時看寶寶高興的表情,好似應該會把東西吃進的,但是接下來卻又拒絕,或甚至將東西從嘴巴裡推出或吐出(稱之為排出反射extrusion reflex),有時還會突然大哭。有些媽媽或保母會強迫把食物硬塞入寶寶嘴巴裡,這當然是不對的,因為寶寶也有情緒不好或食慾不佳的時候。不管在任何情況下,請千萬別強迫寶寶進食,等待下一次的副食品餵食再嘗試看看吧。

◆醫師的建議與叮嚀
看過了本單元後,媽媽們必定可以充分了解給予寶寶副食品的種種重要觀念與實際做法。請堅持給予寶寶吃的權利(除非有特殊的身體疾病,在經醫師詳細檢查後,認為不適合給予副食品);而且應該使用正確的餵食方法,不要受廠商或是左右親友之影響,反而給了寶寶錯誤的示範,其實反而剝奪了寶寶咀嚼的初期訓練。另外,也要仔細評估,並且均衡奶品及副食品的食用次數及份量,千萬不要勉強,而要順勢引導。最後,希望有心的媽媽們都可以最大的耐心與信心,樂觀的期待寶寶最愉快的副食品餵食經驗。



寶寶副食品新手入門篇


寶寶長大後,光憑奶水的營養已經不敷需求囉!這時候就是為寶寶添加副食品的好時機!而寶寶各階段適合的副食品種類有哪些?爸媽常見的副食品餵食問題又有哪些呢?本篇一次通通告訴您!


 


Part 1 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囉!


A 如何觀察寶寶開始想吃副食品?


「家中約5個月大的寶寶,最近變得不喜歡喝ㄋㄟㄋㄟ,喝的量也變少,看到大人吃得食物,嘴巴還會有嚅動的動作,為甚麼會這樣?媽咪又該怎麼辦?」
您家中的寶寶是否也會有類似的狀況呢?


台安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方旭彬表示,通常寶寶在四到六個月大時,因為胰臟功能已趨於成熟,這時候寶寶的體重也達到約出生體重的兩倍(約六~七公斤),單靠奶水的營養已不敷寶寶的成長所需,所以寶寶會開始有厭奶的情形產生。


因此,當媽咪要餵寶寶喝ㄋㄟㄋㄟ時,如果發現寶寶將頭歪向一邊不肯喝,或是嘴唇緊閉、想把奶瓶推開,這時候媽咪無須太過緊張而強迫寶寶喝奶,因為這時候就表示,應該開始幫寶寶添加副食品囉!


不過,如果寶寶的家族史有過敏體質或本身已有明顯的過敏體質,最好能暫緩寶寶添加副食品的時間,等寶寶六個月大後再添加,以避免誘發寶寶的過敏體質唷!


B 寶寶嚐試副食品的順序


1. 先從液體食物開始!
四個月大的寶寶這時候正值味蕾探索期,對任何食物的味道都相當敏感,方旭彬醫師建議,這時候先讓寶寶從液體食物開始嘗試較佳。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鍾政玲則建議,媽咪可先從稀釋果汁、菜湯、米糊、麥糊等液狀食物開始嘗試。接著,再慢慢朝向嚐試半固體食物、固體食物前進。


2. 每次先試一種,一星期後再換另一種!
此外,營養師鍾政玲也強調,讓寶寶嘗試副食品的時候,以少量漸進為原則,每種食物最好能持續一星期,媽咪不妨藉機觀察寶寶會不會討厭這種味道,吃得時候是開心滿足?還是不喜歡的把頭別開?待觀察寶寶的喜愛程度和排便是否正常之後,再換另一種食物。因為每種食材的特性不同,倘若一下子給寶寶吃太多種副食品,反而會很難觀察寶寶的腸胃對食物的反應是否正常。


營養師的小叮嚀
如果寶寶吃下去後又吐出來,或是有噎到的感覺,則可能是時機太早,就必須再等寶寶大一些再開始嘗試副食品。





 



C 不同階段的副食品


【4~6個月】
營養師鍾政玲表示,四~六個月的寶寶可以先從米粉、麥粉、稀釋果汁、菜湯開始嘗試。如果寶寶有過敏體質,媽咪可先從米粉調製的米糊開始吃起,因為麥粉中的麥麩成份容易致敏,建議還是以米粉為主較佳。


沖泡米糊、麥糊的方式,除了可以將市售的米粉、麥粉以開水直接沖泡;也可以將米粉和奶水混合餵食。剛開始先讓寶寶嘗試吃一小匙,如果寶寶喜歡吃、不會有排斥的感覺,則可以視狀況增加米糊量。假使寶寶可順利吃完一小碗米糊(約30公克),則可減少一次的母乳或奶瓶餵食。


在調製果汁的部份,則以新鮮、多汁的時令水果為主。媽咪可以將果汁和水調成1:1或1:2比例的稀釋果汁,重點是果汁不需再額外加糖!蘋果汁、蕃茄汁、西瓜汁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在烹煮菜湯方面,媽咪可將葉菜去莖切段後水煮,譬如波菜、空心菜、小白菜、萵苣、胡蘿蔔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烹調上則無須另外再添加鹽巴、味精或其他調味料,因為這時候要盡量讓寶寶品嚐食材的原味和鮮美。


有時候大人不免會覺得副食品的味道太淡,怕寶寶吃了覺得沒味道;對此,營養師鍾政玲表示,大人切勿以自己的口味調味副食品,因為寶寶這時候正要開始學習嘗試新食物,重點應擺在品嚐食材的原味,以及讓寶寶知道「要開始嘗試其他新食物囉!」,如果讓寶寶吃太多重口味的食物,不僅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也會影響寶寶日後的飲食習慣呢!


【7~9個月】
營養師鍾政玲表示,寶寶在嚐試過米糊、麥糊、菜湯、稀釋果汁之後,接著便可開始嘗試泥狀食物囉!


媽咪可以蔬菜煮爛壓碎成菜泥(如果菜梗太硬可先摘除),或是將馬鈴薯、地瓜蒸熟壓碎成馬鈴薯泥、地瓜泥,也可將雞肝或豬肝切成小塊蒸熟壓碎成肝泥。水果方面,則可將蘋果、木瓜、香蕉等用湯匙刮成果泥。


這時候也能讓寶寶試著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譬如豆腐糊、煮熟壓爛的豆泥、豆漿、肉泥(用湯匙將里肌肉刮泥再蒸熟即可)等,每天餵食約三~四次,一開始也是先從一小湯匙開始,再慢慢增加到二~四小湯匙的份量。


此外,也能讓寶寶開始學著吃麵條壓碎的碎糊,或是麵包、吐司、饅頭、牙餅等較軟的食物。


【10~12個月】
這時候的寶寶,可以開始吃半固體的食物囉!除了延續之前的菜泥、果泥、肉泥外,煮熟切成碎段的麵條、煮得很熟爛的乾飯(糙米飯)、煮熟切成碎段的蔬菜,也能開始讓寶寶學著吃。


雞蛋的話,因為蛋白容易致敏,最好先從蛋黃開始嘗試,一開始可先讓寶寶試著吃1/2的煮熟蛋黃,待寶寶一歲之後再嚐試全蛋。營養師鍾政玲建議,如果想讓寶寶嚐試碎肉,媽咪可在碎肉中添加太白粉,可增加肉類的嫩度,讓寶寶更容易入口。


【一歲以後】
營養師鍾政玲表示,待寶寶一歲之後,基本上寶寶的腸胃發育趨於完全,也能開始嚐試大人的食物,但是烹調原則還是要以清淡為主。此外,鮮奶、優酪乳也能讓寶寶試著喝看看。雞蛋的話,建議烹調成質地軟嫩的蒸蛋,以方便寶寶食用,但是並不建議使用生雞蛋製作沙拉醬給寶寶吃。需注意的是,玉米粒、葡萄乾、花生或堅果類食物還是得先避免讓寶寶食用,以防造成寶寶哽噎的危險。


此外,營養師鍾政玲建議,炎炎夏日中,如果媽咪想讓寶寶喝點綠豆湯,別忘了將綠豆湯的糖分減半,綠豆仁也要煮熟爛一些,才不會造成寶寶的腸胃負擔哦!


Box
讓寶寶學習自己吃的時候,餐具選擇以耐摔材質為主!
因為寶寶的手的協調度較差,不小心就容易失手打破碗盤,因此,所有的餐具最好都使用不易摔破的材質,如:湯匙、叉子,或是有吸盤可固定的盤子、碗、杯子等,都是不錯的訓練工具。但使用較尖銳的工具時要小心,不要讓寶寶剉傷自己囉!


 


 


Part 2 關於副食品的相關疑惑


1 過敏體質寶寶要避免哪些食物?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麥素英表示,對家族史中有過敏體質或本身已有明顯過敏體質的寶寶來說,食物過敏的警訊大多以皮膚泛紅、發癢、鼻塞、氣喘、流眼淚、嘔吐、腹瀉等症狀來表現。以下簡單列出容易誘發過敏和較不易誘發過敏的食材讓媽咪參考。列表中容易誘發的食物項目,媽咪最好等寶寶一歲之後,再讓寶寶試著吃吃看。
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
大豆製品、豆類、扁豆、小麥、玉米、蕃茄、莓果、瓜果、柑橘類、花生醬、堅果類、芝麻醬、牛奶、乳酪、雞蛋、乳製品


較不易誘發過敏的食物
山藥、地瓜、南瓜、紅蘿蔔、馬鈴薯、甜菜、青花菜、梨子、煮桃子、米粉、小米、栗穀


2 寶寶腹瀉中,可以吃什麼呢?


營養師麥素英表示,寶寶若有腹瀉情形,首先還是以補充電解質為優先。如果寶寶處於開始嘗試副食品的階段,在烹調副食品上要降低油脂的比例,也可以讓寶寶喝點稀飯上層的米湯水,或是表面烤得微黃的吐司或白饅頭,因為烤過的吐司或白饅頭的纖維較脆,比較方便寶寶咀嚼消化。


3 熬煮給寶寶吃的軟稀飯,可以用大骨湯或雞骨、香菇熬煮的湯頭嗎?


營養師麥素英表示,原則上是可以利用魚湯、肉湯、雞湯來熬煮稀飯,不過需注意的是,在事先燉煮高湯的時候,並不用再添加鹽巴,因為對寶寶來說,寶寶這時候正處於味覺探險的時刻,食材的原味就已經足夠,並不需要再添加鹽巴或其他調味料。


4 副食品可以微波加熱嗎?


營養師麥素英表示,按照道理來說,無論是大人吃的料理或是寶寶吃的副食品,都不適合一直重複解凍和冷凍!若要利用微波爐加溫副食品,媽咪要注意盡量將食材平鋪在微波爐專用盤中,讓食材均勻受熱;微波加熱後,媽咪也要先嚐嚐看食材是否都均勻受熱?或是中間的部份還是冷冷的?會不會太燙口?一切確定無誤之後,就能讓寶寶享用大餐囉!


 


 


Part 3 料理副食品常遇見的困擾


困擾1 預先準備好的肉泥都結成一團,烹調時很不易拿出,怎麼辦?


解決好幫手:保鮮袋 。以利用附有拉鍊的保鮮袋!先將肉泥均勻平舖在保鮮袋裡面,再用湯匙或自己慣用的器具把肉泥分成一格一格,最後再放進冰箱保存。要烹調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的取出一次需要的份量囉!


困擾2 副食品材料都混在一起,有沒有讓副食品材料方便拿取的方法?


解決好幫手:多格保鮮盒 。以利用市面上賣的多格保鮮盒或是小保鮮盒,將每次烹煮副食品的材料按格放好,如此一來,就不用傷腦筋每次還要東翻西找食材了!


困擾3 想把食材磨成泥的時候,還要另外準備大碗放在磨泥器下面,真不方便!有沒有更容易的方式?解決好幫手:附有磨泥器的保鮮盒 。附有磨泥器的保鮮盒可以方便媽咪直接在上面進行蔬果磨泥的動作,磨泥之後的食材,蓋上保鮮盒蓋就能立即冷藏,也能降低食材曝露時間太久而有細菌滋生的困擾哦。


困擾4 想輕鬆取出一次份量的高湯來製作副食品,又不用整鍋反覆加熱的方法? 
解決好幫手:製冰盒  。媽咪可以將高湯倒入製冰盒中冷凍成高湯冰塊,如此一來,製作小份量的副食品時,需要多少高湯就取多少顆高湯冰塊就可以了!


困擾5 想輕鬆分開蛋黃和蛋白的方法?


解決好幫手:分蛋器
分離蛋黃跟蛋白時,總是不小心將蛋黃弄破或蛋殼掉落,真討厭!這時候不妨可利用市面上賣的分蛋器!分蛋器可以輕鬆固定在碗盤邊緣,輕輕一敲,把蛋打到分蛋器裡面,蛋黃跟蛋白就輕鬆分開囉!



什麼是副食品?

副食品,顧名思義,這是相對於寶寶的主食來定名的,隨著寶寶身心成長,開始體驗並學習成人飲食方式,坐著吃喝,使用湯匙、筷子、碗、杯…,從吃第一口副食品開始,亦即是離乳的開始,所以又稱"離乳食",也有人稱為"固體食物",從英文"solid food"翻譯而來,表示食物型態的改變。

寶寶的主食和副食
在一歲以前,寶寶的主食仍是母奶,母奶的超優營養,是寶寶最佳成長奶品,而一歲以後的免疫營養,仍是母奶最優。
 
主食和副食的比例變化
如果從寶寶滿六個月大(即第七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大約在一歲到一歲半左右,母奶和副食品比例是一半一半,大約在寶寶二歲前,母奶成為寶寶的副食品,然後是點心,再來是點心的點心,最後就跟ㄋㄟㄋㄟ說 Bye-Bye 啦。




為什麼要吃副食品?
1. 最主要的原因-這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過程,可以坐得穩,長牙齒了,胃腸消化 
    功能和吞嚥功能更成熟,且6個月到12個月是發展咀嚼的關鍵期,正是練習成
    人飲食的好時機,讓寶寶可以順利銜接成人飲食。
2. 讓寶寶認識和品嚐新食物,新鮮天然原味的食物滋味,豐富寶寶的感官刺
    激,滿足身心需要。

餵食副食品的準備
媽咪爸比心理建設


1.準備寶寶副食品的態度,其實跟餵母奶的態度是一樣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相信寶寶是獨立自主的個體,尊重孩子的感覺,尊重孩子不同生命節奏,向自己的孩子學習教育的方法,吃是很自然很愉快的一件事寶寶會從父母身上學習到這個正面的態度。


 2. 照顧者的角色是敏銳觀察寶寶的需求,並且適度回應進而滿足寶寶的需要 在離乳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寶寶從用手抓食物,到把玩湯匙,學習使用湯匙看到爸媽用筷子,他也會想用筷子,學習用筷子,終於越來越熟練,可以用自己的食具進食,每個寶寶的成長速度不同,可是你可以察覺到他一直在進步,記得給寶寶正面的力量,肯定他的努力

要如何知道寶寶已經準備好,可以接受新食物了呢?
自己可以坐得穩
牙齒長出來了
吐舌頭反射消失,可以吞嚥食物
有咀嚼能力
可以用手抓食物,想送到嘴裡

大人大人你別急 小孩小孩我學習
大約在寶寶滿三個月大前後,看到大人用餐時,他會顯露一副很感興趣的模樣,當我們把食物送到嘴裡時,也會跟著張開嘴,小嘴跟著大人做咀嚼的動作,這是寶寶的學習和模仿,乃是為了以後嘗試新食物做準備,出現這樣的行為很有趣,但不代表寶寶可以開始吃副食品喔。太早吃副食品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容易有過敏的危險。

佈置環境 準備餐具 食材
1. 有一個固定進食的地方,可以是高腳椅,可以是小椅子,視家中習慣來調整,只要方便照顧者與寶寶面對面皆可。
2. 準備寶寶專屬的餐具,可以多準備兩套,一套我們餵食用,一套是寶寶使用,另一套備用,同樣款式的湯匙可以多準備幾支。
3. 食材選擇新鮮天然當令無污染食物,製作過程以原味最佳,不需加入任何調味料或人工添加物。


何時開始餵食副食品? 
寶寶滿6個月以後

在2001年世界衛生大會WHA決議"完全哺育母乳6個月,並在提供安全適當的副食品的同時,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


與寶寶的身心發展同步
1.開始會坐,表示可以像成人一般坐著吃東西


2.開始長牙,表示有能力去咀嚼。


3.開始隨心所欲抓握,表示可以選擇想要的食物。


4.開始吞嚥得很好,表示吃母奶以外的食物時機已成熟。


5.如果寶寶已經滿6個月大,但牙齒還沒長出來或是坐得還沒很穩等等,慢一些時候等寶寶的生理更成熟,再開始餵食副食品是可以的,或是餵食副食品的接受度較慢,也是正常現象,隨著寶寶長牙齒,坐得越來越穩,他對副食品的興趣也會慢慢跟著增加,有時吃的還不錯,有時則否,這都是正常現象,就像我們的食慾一樣,也是變化多多。


6.有的寶寶雖然尚未滿6個月,但已長牙,也坐得穩,大人用餐時寶寶在一邊看得口水直流,小手想去抓食物送入口,照顧者可以讓寶寶開始嘗試新食物,請按部就班,一週介紹一項新食物,觀察寶寶吃的反應,都OK了,再介紹下一種新食物。




製作副食品
一週介紹一種新食物
這個階段的寶寶餵食要注意可能發生的過敏反應:皮膚起紅疹、長尿布疹、肚子脹氣、煩躁不安、氣喘等。在過敏反應發生之前,無法預測寶寶對哪個食物會過敏,當然,有一些食物是比較容易引起過敏,但不表示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就一定沒事,還是得靠照顧者細心敏銳的觀察,才會知道寶寶的反應。而且,有些過敏反應並不是吃下去後立刻會發生,可能在2~3天後才會出現,所以為了觀察寶寶的反應,最快以一星期介紹一種新食物的速度,對於寶寶的健康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副食品的製作在剛開始需要的是耐心和敏銳的觀察,反而是廚藝高超的媽咪要放下大顯身手的心理 。
製作副食品的工具可以很簡單,也可以琳瑯滿目,隨媽媽意思,安全衛生,開心就好 。

簡單的裝備:一根湯匙,一個碗,調理寶寶副食品 
舉個例子:吃蘋果或梨子之類的水果時,只需用水果刀削去一片,用湯匙刮下露出的果肉一小匙,加一匙的開水,即可餵寶寶,還要吃就再刮一點,省事又方便 

副食品添加順序:穀類 ->水果 ->蔬菜 ->豆類 ->肉類 ->蛋類 
狀態順序:液體 (liquid) -> 半流質 (semiliquid) -> 泥狀 -> 條狀 -> 塊狀 
餵食時間:在兩次哺乳之間,以免太餓缺乏耐性,一天餵食一次到二次即可



餵食副食品的技巧

一、當寶寶吃副食品時,有時吃1~2口就不吃,是可以接受的,一般而言,吃得少不代表食物製作不好吃,我們提供副食品的最重要的目的在於介紹新食物,吃的多或少是一個參考,可以了解寶寶的喜好。


二、一開始吃副食品的濃度先從稀釋開始,喝個2天,一天1~2次,每次吃的量視寶寶接受度而定,可能是一口,也可能是1湯匙,也可能更多觀察寶寶吃後的反應,吞嚥是否順暢,便便的型態,生活習慣和生理的反應等等
如果一切皆良好,濃度即可漸漸增加,亦是以寶寶的反應為主。


三、請保留食物原味,讓寶寶品嚐新鮮天然的食物滋味,調味料是多餘且不必要。


四、開始吃副食品即開始要給寶寶喝水,也是從少量開始,慢慢讓寶寶習慣喝水。


五、 準備副食品的工作流程其實可以很簡單,有基本的食物處理經驗就可以,如洗米,削皮,洗菜等等。


六、電鍋很方便,最適合有無尾熊寶寶的媽媽了,用電子鍋或是電鍋煮飯都可以,煮飯時,在電鍋中央或上層放一小碗,內容是寶寶的副食品,加一些水,等飯熟了,寶寶的副食品也好了,例如:紅蘿蔔 地瓜 馬鈴薯 麵條 餛飩皮 蕃茄等,若需壓碎,使用湯匙處理。


七、米湯也可以如法炮製,一小匙米,洗淨放在碗中,加8分滿的水,放電鍋跟飯一起煮,等煮好飯,寶寶的米湯也有了。


八、一星期後,可以準備另一個新食物介紹給寶寶認識,上星期試過OK的食物可以繼續吃,一般建議新食物是單獨吃,已經試過OK的食物可以混合煮來吃。


九、剛開始吃副食品,母奶仍是寶寶的最愛,而且,滿一歲以前,母奶仍是寶寶最好也是最主要的營養來源,隨著寶寶的副食品比例逐漸增加,這時母奶變成最優質的副食品,慢慢地,母奶變成最優質的點心,然後是點心的點心….然後呢,有一天,寶寶長大了,他跟ㄋㄟㄋㄟ說BYE-BYE


十、這個自然離乳的過程會經歷多久?每對親子都不一樣,正如每個媽媽和孩子是獨立個體,反應自是不同。


十一、 在這個過程中,爸媽可以觀察到寶寶的自我發展也越來越明顯,充分有安全感的寶寶,對爸媽以外的熟人,如爺爺奶奶姑姑叔叔阿姨等等,也越來越有興趣,有的時候還會只跟他們玩,剛開始媽媽必須陪在一旁,寶寶漸漸熟悉之後,媽媽偶而沒有陪在身邊,也都OK,不過,想到時還是會想找媽媽。


生命其實就是這樣,面臨一個又一個的新階段,→學習→嘗試→適應→熟悉→成長,又到了另一個階段,不僅是寶寶,我們自己也是如此,寶寶每天長大,覺得自己也是每天成長,回頭看看,原來已經走過許多。



 <食物分類舉例> 
主食類:白米,胚芽米,糙米,地瓜(蕃薯),馬鈴薯(洋芋),麵條,紅豆,綠豆仁(去皮綠豆),綠豆沙,玉米,山藥,蓮子,薏仁,南瓜,皇帝豆,埃及豆(雪蓮子),燕麥片… 
水果類:蘋果,木瓜,葡萄,西瓜,哈密瓜,葡萄乾,鳳梨,枸杞 
蔬菜類:紅蘿蔔(有機),綠葉蔬菜,瓜類(冬瓜,瓠瓜,小黃瓜,大黃瓜,絲瓜),青花菜,苜蓿芽,高麗菜(包心菜),海帶
豆類:豆腐,豆漿,豆包,黃豆,毛豆 
肉類:鱈魚,鱸魚,鮭魚,鯛魚,雞肉,雞肝,豬肝 
其他:黑芝麻粉,啤酒酵母粉,大豆卵磷脂,糖蜜,杏仁果,腰果,核桃,松子,小麥胚芽 


用正面的態度回應寶寶的行為


一、丟餐具到地上,會低頭找餐具
此時正在發展物體恆存的概念,不僅是餐具,手邊的東西都有可能被寶寶拿來丟地上,他會觀察東西在那裡,我們撿起來後,又會被丟下地,回應寶寶的方式很多,可以語氣堅定溫和地告訴寶寶餐具是拿在手上或放在桌上,若想試驗,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讓他試驗


二、要在固定的地方吃飯,有自己專屬的餐具,不用別人的,也不讓別人用自己的


1.此時是寶寶的秩序敏感期,對於經常出現的事務有維持的需要,比如吃飯時每個人的位置是固定的,若是爸爸坐到媽媽的位置或是叔叔坐在爺爺平常的位置,寶寶會有煩躁的現象,或是用這支湯匙餵寶寶吃飯,換個湯匙寶寶就拒食,這也是正常發展,所以多準備幾套相同款式的餐具,尤其是湯匙,寶寶最愛媽媽手上的那一支,常會手過來搶,沒關係,有備用的湯匙。


2.生活中也有一些反應是秩序敏感期的特有反應,像是媽媽用的手機,只能媽媽和自己用,誰要拿去,寶寶就生氣了;可以在這個階段讓寶寶學習物歸原處的習慣,每樣東西都有固定存放位置,像鞋子脫下就放在固定地方。
應給予嬰兒副食品的5大理由

因應寶寶必然發生的厭奶期
由於同一奶品(母乳或配方奶粉)經過4-6個月的長期給予,而寶寶在發展上、生理上卻是迅速增長,因此勢必對現有食物發生食慾減低現象甚至拒食,而且也必然渴望攝取其他副食品。這一現象是生理上的必然,因此媽媽們應放寬心,因為當寶寶產生厭奶時,也同時意味寶寶有資格給予副食品,因此媽媽們只要在兩者間平衡給予,就可使寶寶順利渡過厭奶期。

及早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嬰兒副食品是必要的餵食方式嗎?嬰兒本能上便有吸允與吞嚥配合(喝)的能力。但是咀嚼與吞嚥配合(吃)的能力,就非得靠訓練來學習不可了。隨著寶寶成長,食物也由液體食物逐漸改變為固體食物,剛開始時寶寶會緊閉著嘴巴,將吃進口腔裡的食物,用舌頭弄碎,再送進喉嚨中,寶寶也會將剛開始時先用牙齦,待長牙後改用牙齒咬碎食物的一系列動作刻印在小小腦袋中。因此,為了攝取更多及平衡各類營養素,及早訓練是必要的。

只由母乳或奶粉供給寶寶營養並不夠
母乳或配方奶粉中有90%是水分,而蛋白質、鐵質、鈣質及維生素,對已超過4-5個月後的寶寶成長是不夠的。以營養須求量來說,6個月以上的嬰兒,蛋白質的所需量是平均體重1公斤須2.5-3公克,7公斤重的寶寶的話,則須17.5-21公克。但是,母乳的蛋白質則是每100cc只有1.1公克(配方奶粉則是1.3-1.5公克)。因此若是只從母乳中攝取所需的蛋白質的話,寶寶便須喝1公升以上的母乳才足夠。而這幾乎不可能。另外鐵質也無法從母乳中得到足量。出生時儲存再嬰兒體內的鐵質,也是在3-4個月便告用馨。因此,若不自固體食物攝取,則有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可能。如此一來,便會使寶寶成長緩慢,以及影響早期智能發展。

副食品餵食與語言發展有關
副食品餵食時,口腔內部、下頷、上下唇及舌頭都須配合使用以咀嚼食物,所以對寶寶來說並非易事。但是,此一動作會使上述部位之肌肉協調機能發達,並且也同時促進了與發音及說話相關肌肉的使用發展,因此有助寶寶的語言初期發展(約自四個月大開始)。所以應讓寶寶儘早練習咀嚼與吞嚥配合(吃)的能力。

適時提供並促進正常味覺發展
4-5個月大以後寶寶,不只體格明顯長大(約為出生體重2倍),消化器官也逐步發展,並非只有液體食物,對呈粘稠狀之固體食物也有能力予以消化。此時寶寶也可逐漸體會出不同時物間味道的差異,對喜歡的食物口味,放入嘴巴時會顯得高興;對討厭的東西,則會皺眉或甚至吐出來。此一反應表示寶寶味覺已在成熟分化。

嬰兒的唇舌動作發展表

月齡 1-4個月 5-6個月 7-8個月 9-14個月
唇的動作 半開 緊閉嘴巴吞食物 以嘴巴含著咀嚼成碎狀後吞下 可使嘴巴左右活動將食物送到牙齦後咀嚼
舌頭的動作 舌會前後移動 舌會前後移動 舌會前後及上下移動 舌會前後上下及左右移動

什麼是副食品?

副食品,顧名思義,這是相對於寶寶的主食來定名的,隨著寶寶身心成長,開始體驗並學習成人飲食方式,坐著吃喝,使用湯匙、筷子、碗、杯…,從吃第一口副食品開始,亦即是離乳的開始,所以又稱"離乳食",也有人稱為"固體食物",從英文"solid food"翻譯而來,表示食物型態的改變。


寶寶的主食和副食
在一歲以前,寶寶的主食仍是母奶,母奶的超優營養,是寶寶最佳成長奶品,而一歲以後的免疫營養,仍是母奶最優。

主食和副食的比例變化
如果從寶寶滿六個月大(即第七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大約在一歲到一歲半左右,母奶和副食品比例是一半一半,大約在寶寶二歲前,母奶成為寶寶的副食品,然後是點心,再來是點心的點心,最後就跟ㄋㄟㄋㄟ說 Bye-Bye 啦。

為什麼要吃副食品?
1. 最主要的原因-這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過程,可以坐得穩,長牙齒了,胃腸消化 功能和吞嚥功能更成熟,且6個月到12個月是發展咀嚼的關鍵期,正是練習成人飲食的好時機,讓寶寶可以順利銜接成人飲食。
2. 讓寶寶認識和品嚐新食物,新鮮天然原味的食物滋味,豐富寶寶的感官刺激,滿足身心需要。

餵食副食品的準備
媽咪爸比心理建設

1.準備寶寶副食品的態度,其實跟餵母奶的態度是一樣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相信寶寶是獨立自主的個體,尊重孩子的感覺,尊重孩子不同生命節奏,向自己的孩子學習教育的方法,吃是很自然很愉快的一件事,寶寶會從父母身上學習到這個正面的態度。

2. 照顧者的角色是敏銳觀察寶寶的需求,並且適度回應,進而滿足寶寶的需要 ,在離乳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寶寶從用手抓食物,到把玩湯匙,學習使用湯匙,看到爸媽用筷子,他也會想用筷子,學習用筷子,終於越來越熟練,可以用自己的食具進食,每個寶寶的成長速度不同,可是你可以察覺到他一直在進步,記得給寶寶正面的力量,肯定他的努力

要如何知道寶寶已經準備好,可以接受新食物了呢?
自己可以坐得穩
牙齒長出來了
吐舌頭反射消失,可以吞嚥食物
有咀嚼能力
可以用手抓食物,想送到嘴裡

大人大人你別急 小孩小孩我學習
大約在寶寶滿三個月大前後,看到大人用餐時,他會顯露一副很感興趣的模樣,當我們把食物送到嘴裡時,也會跟著張開嘴,小嘴跟著大人做咀嚼的動作,這是寶寶的學習和模仿,乃是為了以後嘗試新食物做準備,出現這樣的行為很有趣,但不代表寶寶可以開始吃副食品喔。太早吃副食品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容易有過敏的危險。
佈置環境 準備餐具 食材
1. 有一個固定進食的地方,可以是高腳椅,可以是小椅子,視家中習慣來調整,只要方便照顧者與寶寶面對面皆可。
2. 準備寶寶專屬的餐具,可以多準備兩套,一套我們餵食用,一套是寶寶使用,另一套備用,同樣款式的湯匙可以多準備幾支。
3. 食材選擇新鮮天然當令無污染食物,製作過程以原味最佳,不需加入任何調味料或人工添加物。

何時開始餵食副食品?
寶寶滿6個月以後

在2001年世界衛生大會WHA決議"完全哺育母乳6個月,並在提供安全適當的副食品的同時,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

與寶寶的身心發展同步
1.開始會坐,表示可以像成人一般坐著吃東西 。

2.開始長牙,表示有能力去咀嚼。

3.開始隨心所欲抓握,表示可以選擇想要的食物。

4.開始吞嚥得很好,表示吃母奶以外的食物時機已成熟。

5.如果寶寶已經滿6個月大,但牙齒還沒長出來或是坐得還沒很穩等等,慢一些時候等寶寶的生理更成熟,再開始餵食副食品是可以的,或是餵食副食品的接受度較慢,也是正常現象,隨著寶寶長牙齒,坐得越來越穩,他對副食品的興趣也會慢慢跟著增加,有時吃的還不錯,有時則否,這都是正常現象,就像我們的食慾一樣,也是變化多多。

有的寶寶雖然尚未滿6個月,但已長牙,也坐得穩,大人用餐時寶寶在一邊看得口水直流,小手想去抓食物送入口,照顧者可以讓寶寶開始嘗試新食物,請按部就班,一週介紹一項新食物,觀察寶寶吃的反應,都OK了,再介紹下一種新食物。


製作副食品
一週介紹一種新食物
這個階段的寶寶餵食要注意可能發生的過敏反應:皮膚起紅疹、長尿布疹、肚子脹氣、煩躁不安、氣喘等。在過敏反應發生之前,無法預測寶寶對哪個食物會過敏,當然,有一些食物是比較容易引起過敏,但不表示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就一定沒事,還是得靠照顧者細心敏銳的觀察,才會知道寶寶的反應。
而且,有些過敏反應並不是吃下去後立刻會發生,可能在2~3天後才會出現,所以為了觀察寶寶的反應,最快以一星期介紹一種新食物的速度,對於寶寶的健康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副食品的製作在剛開始需要的是耐心和敏銳的觀察,反而是廚藝高超的媽咪要放下大顯身手的心理 。
製作副食品的工具可以很簡單,也可以琳瑯滿目,隨媽媽意思,安全衛生,開心就好 。

簡單的裝備:一根湯匙,一個碗,調理寶寶副食品
舉個例子:吃蘋果或梨子之類的水果時,只需用水果刀削去一片,用湯匙刮下露出的果肉一小匙,加一匙的開水,即可餵寶寶,還要吃就再刮一點,省事又方便
副食品添加順序:穀類 ->水果 ->蔬菜 ->豆類 ->肉類 ->蛋類
狀態順序:液體 (liquid) -> 半流質 (semiliquid) -> 泥狀 -> 條狀 -> 塊狀
餵食時間:在兩次哺乳之間,以免太餓缺乏耐性,一天餵食一次到二次即可


餵食副食品的技巧

一、當寶寶吃副食品時,有時吃1~2口就不吃,是可以接受的,一般而言,吃得少不代表食物製作不好吃,我們提供副食品的最重要的目的在於介紹新食物,吃的多或少是一個參考,可以了解寶寶的喜好。

二、一開始吃副食品的濃度先從稀釋開始,喝個2天,一天1~2次,每次吃的量視寶寶接受度而定,可能是一口,也可能是1湯匙,也可能更多觀察寶寶吃後的反應,吞嚥是否順暢,便便的型態,生活習慣和生理的反應等等
如果一切皆良好,濃度即可漸漸增加,亦是以寶寶的反應為主。

三、請保留食物原味,讓寶寶品嚐新鮮天然的食物滋味,調味料是多餘且不必要。

四、開始吃副食品即開始要給寶寶喝水,也是從少量開始,慢慢讓寶寶習慣喝水。

五、 準備副食品的工作流程其實可以很簡單,有基本的食物處理經驗就可以,如洗米,削皮,洗菜等等。
六、電鍋很方便,最適合有無尾熊寶寶的媽媽了,用電子鍋或是電鍋煮飯都可以,煮飯時,在電鍋中央或上層放一小碗,內容是寶寶的副食品,加一些水,等飯熟了,寶寶的副食品也好了,例如:紅蘿蔔 地瓜 馬鈴薯 麵條 餛飩皮 蕃茄等,若需壓碎,使用湯匙處理。

七、米湯也可以如法炮製,一小匙米,洗淨放在碗中,加8分滿的水,放電鍋跟飯一起煮,等煮好飯,寶寶的米湯也有了。

八、一星期後,可以準備另一個新食物介紹給寶寶認識,上星期試過OK的食物可以繼續吃,一般建議新食物是單獨吃,已經試過OK的食物可以混合煮來吃。

九、剛開始吃副食品,母奶仍是寶寶的最愛,而且,滿一歲以前,母奶仍是寶寶最好也是最主要的營養來源,隨著寶寶的副食品比例逐漸增加,這時母奶變成最優質的副食品,慢慢地,母奶變成最優質的點心,然後是點心的點心….然後呢,有一天,寶寶長大了,他跟ㄋㄟㄋㄟ說BYE-BYE。

十、這個自然離乳的過程會經歷多久?每對親子都不一樣,正如每個媽媽和孩子是獨立個體,反應自是不同。

十一、 在這個過程中,爸媽可以觀察到寶寶的自我發展也越來越明顯,充分有安全感的寶寶,對爸媽以外的熟人,如爺爺奶奶姑姑叔叔阿姨等等,也越來越有興趣,有的時候還會只跟他們玩,剛開始媽媽必須陪在一旁,寶寶漸漸熟悉之後,媽媽偶而沒有陪在身邊,也都OK,不過,想到時還是會想找媽媽。
生命其實就是這樣,面臨一個又一個的新階段,→學習→嘗試→適應→熟悉→成長,又到了另一個階段,不僅是寶寶,我們自己也是如此,寶寶每天長大,覺得自己也是每天成長,回頭看看,原來已經走過許多。
<食物分類舉例>


主食類:白米,胚芽米,糙米,地瓜(蕃薯),馬鈴薯(洋芋),麵條,紅豆,綠豆仁(去皮綠豆),綠豆沙,玉米,山藥,蓮子,薏仁,南瓜,皇帝豆,埃及豆(雪蓮子),燕麥片…


水果類:蘋果,木瓜,葡萄,西瓜,哈密瓜,葡萄乾,鳳梨,枸杞


 蔬菜類:紅蘿蔔(有機),綠葉蔬菜,瓜類(冬瓜,瓠瓜,小黃瓜,大黃瓜,絲瓜),青花菜,苜蓿芽,高麗菜(包心菜),海帶


 豆類:豆腐,豆漿,豆包,黃豆,毛豆


 肉類:鱈魚,鱸魚,鮭魚,鯛魚,雞肉,雞肝,豬肝


 其他:黑芝麻粉,啤酒酵母粉,大豆卵磷脂,糖蜜,杏仁果,腰果,核桃,松子,小麥胚芽

用正面的態度回應寶寶的行為


一、丟餐具到地上,會低頭找餐具
此時正在發展物體恆存的概念,不僅是餐具,手邊的東西都有可能被寶寶拿來丟地上,他會觀察東西”躺”在那裡,我們撿起來後,又會被丟下地,回應寶寶的方式很多,可以語氣堅定溫和地告訴寶寶餐具是拿在手上或放在桌上,若想試驗,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讓他試驗

二、要在固定的地方吃飯,有自己專屬的餐具,不用別人的,也不讓別人用自己的

1.此時是寶寶的秩序敏感期,對於經常出現的事務有維持的需要,比如吃飯時每個人的位置是固定的,若是爸爸坐到媽媽的位置或是叔叔坐在爺爺平常的位置,寶寶會有煩躁的現象,或是用這支湯匙餵寶寶吃飯,換個湯匙寶寶就拒食,這也是正常發展,所以多準備幾套相同款式的餐具,尤其是湯匙,寶寶最愛媽媽手上的那一支,常會手過來搶,沒關係,有備用的湯匙。
2.生活中也有一些反應是秩序敏感期的特有反應,像是媽媽用的手機,只能媽媽和自己用,誰要拿去,寶寶就生氣了;可以在這個階段讓寶寶學習物歸原處的習慣,每樣東西都有固定存放位置,像鞋子脫下就放在固定地方。
讓寶寶頭好壯壯的「副食品」

採訪/高木蘭
採訪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 麥素英

寶寶一天一天長大了!醫師叮嚀,應該開始給寶寶吃副食品,腦中才突然出現許多疑問,到底寶寶多大之後,才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製作副食品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寶寶一餐該吃多少副食品才夠?若寶寶排斥副食品,該怎麼解決?購買市售副食品,該注意哪些問題?這些常見的問題,我們都將一一為您解答。
Q:寶寶多大後,才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麥素英指出,何時可以幫寶寶添加副食品,其實並無確切的時間表。依照衛生署建議,最好從寶寶4~6個月大再開始幫寶寶添加副食品,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消化系統逐漸發育成熟,可以接受母奶(或配方奶)之外的流質食物,且較不會發生過敏反應,不過母奶(或配方奶)仍不能偏廢,因為它仍是1歲以前的小朋友主要的營養來源。

不過給予寶寶副食品,仍必須根據寶寶的發育程度(或月齡大小)慢慢調整,從流質(湯汁)—半流質(糊狀)—半固體(泥狀)—固體的程序,逐一改變。
添加副食品很重要,因為除了奶水之外,寶寶需要另外吃些副食品來補充營養;再者,要慢慢訓練寶寶的吞嚥及咀嚼能力,讓寶寶逐漸習慣成人飲食。


製作副食品該注意哪些問題?

A:製作副食品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食材的選擇方面:以新鮮為主。水果宜選擇橘子、柳丁、番茄、蘋果、香蕉、木瓜等皮殼較容易處理、農藥污染及病原感染機會少者。蛋、魚、肉、肝等要煮熟,以避免發生感染及引起寶寶的過敏反應。蔬菜類像胡蘿蔔、菠菜、青江菜、空心菜、豌豆、小白菜,都是不錯的選擇。

製作前的準備方面:製作副食品之前,要先將食材、餐具及手先洗乾淨,嚴格注意衛生問題。

在烹調方面:寶寶的牙齒及吞嚥能力未發育完全,製作時要將食物處理成湯汁、泥糊狀或細碎狀,寶寶才容易消化;初期給予寶寶副食品時,食物濃度不宜太濃,如:蔬菜汁、新鮮果汁,最好加水稀釋;副食品儘量採用自然食物,且最好不要加調味料,如:香料、味精、糖、食鹽等;在食材的烹煮方面,儘量不要太油膩;烹調後的副食品,不宜在室溫內放置過久,以免食物腐壞;製作副食品要注意食物溫度,不宜放置在微波爐中加高溫,以免破壞食物中的營養素。



Q:餵食寶寶副食品該注意些什麼事?(餵寶寶多少副食品的量才夠?)

麥素英營養師指出,寶寶漸漸長大,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量變大,而母奶(或配方奶)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所以最晚從6個月大左右,就要開始添加副食品。在餵食寶寶副食品時,要注意以下原則:1.份量不要太多:寶寶食量較小,餵食副食品的份量不需要太多﹔2.注意餵食的方式:餵食副食品時,可將食物盛裝於碗或杯內,以湯匙餵食寶寶,讓寶寶逐漸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及禮儀,如:將牛奶和副食品混合製作時,儘量以湯匙餵食寶寶,避免以奶瓶餵食﹔
3.一次餵食一種新的食物:初期餵食副食品時,一次給予一種新的食物,並少量試吃,以觀察寶寶的接受程度,食物濃度必須由稀轉濃﹔4.觀察寶寶的反應:餵食新的食物,應連續餵食幾天,並注意他的身體反應,確定寶寶一切正常(如:無腹瀉、嘔吐、出疹子等症狀),再更換另一種新的食物。


Q:我的寶寶排斥吃副食品,該怎麼辦?

寶寶從喝奶轉而吃副食品的過程中,不少父母都有寶寶不肯吃副食品的困擾,麥素英營養師給媽咪的建議如下:1.別強迫寶寶:若寶寶不喜歡某項食物,先行餵食別種食物,等過一段時間後,再重新嘗試﹔2.改變烹飪方式:若寶寶不喜歡某種副食品,可以改變烹飪方式,以不同的口味來吸引寶寶;3.準備一套專用的餐具:為寶寶準備一套專屬的兒童餐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習慣以餐具來進食;4.多鼓勵寶寶:若寶寶開始想學著自己進食,父母應多鼓勵他,給孩子自己用餐的機會,並作正確的動作示範;5.多一些耐心:父母應該營造一個輕鬆舒適的環境,並多花一些時間餵食寶寶吃副食品。
若寶寶在吃過副食品後排斥喝奶,父母可嘗試以牛奶為食材,製作營養豐富、味道可口的牛奶副食品來吸引寶寶,如:水果牛奶、法式土司。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點選下列標題





  1. 哪些食物幫助寶寶智能提升



  2. 孩子生長髮育需要那些徽量元素



  3. 兒童的營養與膳食



  4. 小孩不宜吃菠菜



  5. 小心食用胡蘿蔔素



  6. 母乳餵養孩子不易患過敏症



  7. 母乳餵養的新觀念



  8. 母乳餵養的十個誤區



  9. 非母乳餵養嬰兒為什麼容易生病?



  10. 母乳餵養持續的時間



  11. 巧餵母乳,治療疾病



  12. 母乳餵養可預防小兒低鎂症



  13. 與小兒貧血有關的微量元素



  14. 成功選送兒童食品的要領



  15. 嬰幼兒營養不良的膳食營養治療



  16. 兒童營養存在十大誤區



  17. 你的孩子吃東西不香嗎?



  18. 3個月以內的嬰兒不宜吃鹹



  19. 豆奶:幼兒不宜



  20. 小兒疳積食療



  21. 咳嗽兒的飲食禁忌



  22. 兒童不宜多吃的食物



  23. 中小學生需要的五類食品



  24. 1歲以內的嬰兒忌食蜂蜜



  25. 如何避免孩子缺鋅?



  26. 孩子發熱期不宜多吃的食物



  27. 孩子的營養早餐



  28. 嬰兒喝豆奶 一樣好壯壯



  29. 孕婦及足六個月的小朋友可以喝蜂蜜嗎?



  30. 小孩不喝開水只喝飲料怎麼辦?



  31. 喝太多果汁讓幼兒"上吐下瀉"?



  32. 美研究指出: 學童多吃黃豆製品可降低脂肪攝取



  33. 兒童青少年每天多喝一罐含糖飲料肥胖率增加60%



  34. 血壓高低與嬰兒期飲食有關 喝奶粉長大血壓較高



  35. 小兒嚴重便秘怎麼辦



  36. 慎選嬰幼奶粉莫忘鈣磷比



  37. 巴西研究指出: 哺母乳寶寶能免氣喘



  38. 寶寶副食品添加有學問



  39. 向垃圾食物說Bye Bye—談校園食品



  40. 您的寶寶需要減肥嗎?



  41. 研究指出, 垃圾食物與兒童氣喘有關



  42. 兒童維它命要怎麼吃?



  43. 寶寶飲食正確觀念



  44. 喝母奶寶寶IQ高



  45. 奶粉添加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效嗎?



  46. 嬰兒的最佳健康食品-母奶



  47. 幼兒各階段的營養補品



  48. 常見的嬰兒餵食問題



  49. 拉肚子,為什麼要換奶粉?



  50. 奶粉添加DHA與AA, 寶寶變聰明!!



  51. 嬰兒如何攝取足夠鐵質?



  52. 嬰兒缺鐵可能會影響將來學習



  53. 黃豆奶粉含鈣遠低於牛奶粉



  54. 寶寶不能吸收油脂食物怎麼辦?



  55. 兒童偏食有法寶



  56. 為何媽媽不願哺餵母乳?



  57. 正確添加副食品 讓寶寶贏在起跑點



  58. 嬰兒成長奶粉添加特殊成份好嗎?



  59. 勿用豆漿或米漿代替牛奶



  60. 感冒生病會影響寶寶發育嗎?



  61. 如何讓寶寶長胖一點?



  62. 孩子發燒時的居家營養照護



  63. 兒童多動症的食療法



  64. 小兒「傷食」的原因及食療



  65. 嬰兒腹瀉的食療



  66. 發燒患兒的飲食



  67. 嬰幼兒營養不良的膳食治療



  68. 二豆粥療小兒暑濕脾胃失和



  69. 藥粥療小兒夏季熱



  70. 小兒盜汗食療方-瓜葉散



  71. 小兒盜汗食療方-肉麩湯圓



  72. 小兒盜汗食療方-小麥粥



  73. 寶寶湯-白扁豆瘦肉湯



  74. 寶寶湯-枸杞葉豬肝湯



  75. 寶寶湯-紅蘿蔔排骨湯



  76. 小兒哮喘食療方-杏仁蜜奶霜



  77. 嬰兒腹瀉的食療



  78. 肥胖兒童的食療



  79. 兒童患腮腺的食療



  80. 盲目補鐵有礙兒童生長



  81. 未滿三歲幼兒不宜吃巧克力



  82. 嬰幼兒不宜喝豆奶



  83. 兒童疾病與食品添加劑有關



  84. 兒童不宜多吃的16種食物



  85. 吃普通飯就變傻的孩子



  86. 橙汁喝三天 寶寶得腸炎



  87. 兒童飲食的幾個誤區



  88. 孩子不偏食,也要補充維生素



  89. 兒童健腦食品



  90. 鋅可降低兒童發生腹瀉和肺炎的危險



  91. 零食硬食葷食孩子都需要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iE68FkaKCEGSBkm3Z6i.ZAs-/article?mid=6877&prev=6878&next=6876&l=a&fid=44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種遊戲 克服感覺統合障礙





 


台灣社會高度都市化的結果,剝奪小朋友「玩」的空間及機會,進而使不少小孩都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困擾。所幸,要增進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並不難,只要花點時間,陪寶寶玩點小遊戲,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目的,而且邊玩,還可以邊促進親子關係喔!


您的寶寶很「龜毛」,不喜歡別人碰觸?還是個性孤僻,很難交到朋友?抑或是平衡感很差,經常跌倒?那麼您得提高警覺,趕緊動手開發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否則待寶寶長大後,想後悔,可來不及囉!



更多文章資訊請參閱育兒生活雜誌


Part1感覺統合啟蒙 營造和諧人生
臨床上有些潔癖的媽媽,經常讓寶寶處於極完美的環境,寶寶不能在地上爬、身上不容許一點小污垢、不准旁人抱等,這些看似對寶寶有益的環境,反而是造成寶寶感覺統合失調的主因。親愛的媽咪,偶爾讓寶寶接觸一些「不太完美」的事物吧!玩些無傷大雅的小豆子、小砂子,反而可以創造出感覺很「完美」的寶寶!


何謂感覺統合?


爸比、媽咪來上課囉!身為現代寶寶的家長,您不能不知道什麼是感覺統合,否則擔誤寶寶啟蒙的黃金時期,可就糟了!何謂感覺統合?


適健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組長張旭鎧說明,感覺統合就是神經發展的過程。簡單來說,即人類受到感官刺激,經由大腦統合,最後做出反應的歷程。其發展程序包含:聽覺、前庭覺、本體感覺、觸覺及視覺等部分。


千萬不要小看感覺統合的重要性!倘若寶寶這項能力發展不全,可能會在集中注意力、組織、自制力、學業學習、抽象思考、身體與大腦的單側專業化,與理解等能力,及自尊心、自信心等出現障礙,並影響往後的課業成就及人際發展。為了讓家長有更深一層的認知,將各種感覺失調可能造成的影響列於下:


1、聽覺


聽力對寶寶有重要的影響力!倘若寶寶的聽覺發展不完全,可能影響大腦的接受能力,進而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及注意力等。舉例來說,當您叫喚寶寶,但寶寶卻時常沒反應,就有可能是聽覺受損。

2、前庭覺

前庭主宰人類的身體平衡感,與重力安全感,如果前庭不夠敏銳,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感覺、身體雙側協調及手眼協調,進而產生容易暈車,或是為了滿足大腦的需求,不斷地跳躍,卻不會感到疲累等反應。


3、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影響人的肌肉張力及姿勢,與人的動作計劃能力有絕對的關係。缺乏時,孩子可能會懶的動,例如坐著時,會用手支撐頭部;爬樓梯時,會有執行困難,不知該先抬那隻腳等。


4、觸覺


觸覺發展主要是藉由吸吮、吃等,母嬰親情及觸覺快感,來獲得滿足。寶寶如果觸覺發展有困難,可能會在活動度、注意力、情緒穩定上出現困難,呈現的表徵有:挑剔衣服、不喜歡人碰觸、不敢接近人群等。有些嚴重的寶寶可能會產生觸覺防禦,假設您輕碰,寶寶也會覺得痛而反抗。


5、視覺、嗅覺、味覺

喜歡用聞的來辨識東西、對味道有特別的偏好的孩子。


感覺統合發展重點

「七坐八爬」是耳熟能詳的幼兒發展階段口訣,而「八爬」正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重點。許多家長擔心寶寶在地上爬會弄髒身體或受傷,所以直接省略這個步驟,但您可能不知道,爬對寶寶手腳的觸覺刺激很有幫助。

張旭鎧表示,人的大腦會針對爬行時所接收到的刺激,做整體的比較、整理,進而促進腦部的發展。所以聰明的父母,在寶寶不斷學習新事物的同時,應給予其充份的刺激,給其大腦足夠的學習機會,才能培養出聰明的寶寶!

至於家長何時才會發現寶寶有問題?大體來說,從寶寶八個月至一歲起,是其大動作發展的主要階段;到了三歲起,主要發展重點則為轉為精細動作、小肌肉及認知等。而一般父母大約會在寶寶二歲左右,與其他寶寶接觸較頻繁時,才會發現寶寶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

感覺統合失調 原因大剖析

寶寶為什麼會感覺統合失調,張旭鎧分析原因有二:一為遺傳,二為環境。首先來談遺傳因素,先天性的輕微腦部受傷,也可能造成感覺統合失調。所幸,人類的神經具有可塑性,所以70%的患者,可經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改善。


其次,現代父母較為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小朋友,但為了安全因素又必須將小孩侷限於一處,使其失去探索世界的先機,進而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此外,不少新生代的父母對小孩過度保護,也是原因之一。家長因擔心小孩在地上爬會割傷,爬高、倒吊會跌倒、摔傷,其實只要環境許可,且確定在安全範圍,就不需刻意阻止小孩玩,讓小朋友自由發揮,反而才是對的喔!要知道小孩也有玩的權力!


Part2、玩出好人緣


來玩遊戲囉!想訓練寶寶,玩遊戲是最好的方式!從遊戲中悄悄地訓練各種技巧,寶寶反而會樂在其中,想培養感覺統合能力,一點都不難,只要運用身邊一些垂手可得的小工具,六個月後,就可以明顯看出成效!

1、擺盪遊戲:(0~1歲起)

從寶寶出生起,就得開始訓練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只要由家裡的長輩將孩子抱在懷裡輕輕地搖晃,就可以達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應、增加肌肉張力的效果。等到寶寶一歲大左右,就可以找一條大毛巾,並將孩子置於毛巾中間,由爸爸、媽媽各拉住毛巾的一邊,輕輕搖晃。


2、丟接球:(1~3歲起)


寶寶一歲時,可將直徑約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並鼓勵孩子主動伸手拿球;待寶寶二歲後,就可以玩進階遊戲,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後與孩子間隔約2公尺,分別坐於地上,用滾球的方式與寶寶玩傳球遊戲。寶寶三歲就可以完高階遊戲,將您與寶寶的距離拉長至3~5公尺,並改以彈跳的方式傳球。如此一來,可以改善寶寶的手眼、雙側,及視覺追蹤的協調性。

3、地面探險:(1~2歲起)

僅需不同材質的拼裝地毯,就可以提供寶寶觸覺及本體覺刺激,有助於改善其動作計劃能力。玩法很簡單,寶寶一歲時,就可以在家裡佈置各式不同材質的地毯,讓寶寶在地毯上爬或走,或從事任何遊戲,讓寶貝接受不同材質的刺激。等到寶寶二歲起,媽咪就可以做難度稍高的設計,將地毯高度任意變化,讓寶寶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從事各種遊戲。


4、鏡子遊戲:(2歲起)

從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玩模仿遊戲。藉由孩子模仿父母動作的過程中,可藉機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區辨左右方向,這對寶寶的觀察,與動作計劃能力有長足的進步。不過,一開始不要太難,應從一隻手開始,再進展到全身,以免動作太複雜,寶寶一時記不清,而產生挫折。

5、疊積木:(2~3歲起)


自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精細動作訓練,工具是約5公分立方的積木,讓寶寶嚐試用一手或兩手將積木疊高即可。待寶寶長大些,到了三歲,就必須換小一些的積木,約3公分立方來訓練,讓寶寶試著使用積木,進行疊高或創作遊戲,有助於改善手眼協調,並可順道訓練寶寶的創造力,及注意力,一舉數得。


6、跳格子:(3歲起)


現代都市寸土寸金,孩子遊戲的空間大大縮減,想玩跳格子遊戲,似乎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不過,也有變通的方式,不能在戶外玩,換個地點在家裡也可行,只要運用家裡的拼圖地墊,就可以享受童年。玩法很容易,將每塊地墊放置於地,並固定,注意喔!每塊的間距需為20~30公分,然後就可以讓寶寶用跳的方式踩地墊,很有趣吧!這對baby的空間概念訓練,及本體覺刺激,都相當有幫助,不妨多進行。

7、打鼓遊戲:(3歲起)


使用最簡單的工具──手,也可以玩出興味!在不同材質上拍打,然後請孩子模仿。遊戲進行時,可配合節奏,先在某一器材上連續拍打一次或二次,接著再換拍另一項材質製品。有順序地進行,可一併訓練寶寶的記憶力、動作計劃能力,此外,因使用的材質不同,也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

8、沙箱:(3歲起)


動手製作沙箱或豆豆箱,並不如想像中困難,裝放家電用品的小箱子就很好用。為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可發揮美術創造力,將空箱子的外表好好裝飾一番,愈有想像力愈佳,或者可讓寶寶自由發揮,自己試著替箱子穿衣服。準備完成後,在小箱子中,藏放筆、鑰匙、小豆子等,讓小朋友閉著眼睛,以手找出東西,並猜猜看是什麼?在尋找及觸摸的過程中,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增進觸辨覺能力,及注意力。

9、黏土創作:(3歲起)


讓寶寶親自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小玩意。買一包黏土,含各種色,讓寶寶發揮觀察力及想像力,用黏士捏製動物,或其他感興趣的小東西。製作時需靈活運用手部動作,對寶寶的觀察力、精細動作及雙側協調,都有不錯的幫助。

10、手指畫:(4歲起)

寶寶的手偶爾弄髒了,先不要急著罵人,其實這也是訓練寶寶觸覺刺激的一種方式。找一天晴朗的好天氣,不管身上的顏料有多難洗,盡情地和寶寶一起玩一場色彩遊戲。拿些水彩顏料,沾在手指上,就這樣輕鬆地畫一幅美麗的畫作吧!除了觸覺刺激外,空間概念及注意力也一併訓練完成,絕對值得。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a26567485/article?mid=2822&prev=2958&next=2697&l=f&fid=9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食譜





對於職業婦女的母親,如何以各式各樣的副食品,去補充嬰兒的營養,實是一大挑戰!今將離乳初期(月齡5個月)、離乳中期(月齡6~8個月)、離乳後期(月齡9~12個月)的嬰兒食譜陸續張貼於本站,建議離乳初期嬰兒每日餵食副食品1次,離乳中期嬰兒每日餵食副食品2次,離乳後期嬰兒每日餵食副食品3次,希望有助於您的小寶貝吃的營養,長的健康!
給新手媽媽
各類食品如1.水果(蘋果、香蕉等)可直接以食物研磨器磨成細泥,從一小匙餵起;2.根類蔬菜(胡蘿蔔、馬鈴薯、番薯)煮軟;3.肉類(白肉魚、雞肉)煮熟;4.蛋煮熟後,再以食物研磨器將蛋黃磨成細泥,5.葉類蔬菜切成細末煮熟。
每天選擇一種食品,從一小匙餵起,食品如太乾,可以少許溫開水調成泥狀再餵(也可調成米粉糊、麥粉糊),如幼兒大便正常,則三日後該食品可斟酌增加為兩小匙或添加第二種食品一小匙,如幼兒大便正常,六日後該食品可斟酌增加為三小匙(相當一大匙)或添加第三種食品一小匙!
假如您的幼兒尚未給予任何副食品,建議您正餐先從十倍粥(可加蛋黃泥、綠色疏菜泥、胡蘿蔔泥、白肉魚泥或少許嬰兒肉鬆、海苔醬等;先擇一,後擇二、擇三)餵起,點心則選蘋果泥、烤點心/布丁、蛋豆腐、烤馬鈴薯、蒸蛋等,外出時可準備義美的雞卵糕、安琪兒的草莓蘋果泥!果汁則先給予蘋果汁、葡萄汁(一小匙稀釋至三小匙)。






********************************************************************































十倍粥
材料:
米      1大匙,洗淨、浸於水中1小時以上
水      10大匙
作法:
1.將上述材料放入燜燒鍋中。
2.煮沸,小火續煮30~35分鐘(記得攪拌數次)。
3.置燜燒鍋燜10分鐘即成。
註:離乳初期食譜(5個月)






*********************************************************************





































蘋果番薯粥
材料:
蘋果      1大匙,切小薄丁
番薯      2/3大匙,切小薄丁
水         3大匙
奶粉      1大匙
作法:
1.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
2.煮沸,小火續煮15分鐘(記得攪拌數次)。
註:1.離乳初期食譜(5個月)
        2.離乳中期之風邪兒適用





*********************************************************************





































蛋豆腐
材料:
豆腐      1大匙,切小薄丁
蛋          1個
胡蘿蔔   1/2大匙,切小薄丁 
清高湯       4大匙
薄醬油  1/2小匙    
作法:
1.將豆腐、胡蘿蔔、清高湯放入鍋中煮沸10分鐘。
2.加入薄醬油、蛋(打勻),煮沸即成。
註:離乳中期食譜(6個月)






********************************************************************




















































豆腐燴青菜
材料:
嫩豆腐      3大匙,切2公分小丁 
胡蘿蔔   1/3大匙,切2公分細絲
小黃瓜   1/3大匙,切2公分細絲
洋蔥     1/2大匙,切2公分細絲
清高湯       4大匙
薄醬油  1/2小匙
太白粉   1小匙
作法:
1.將小黃瓜、洋蔥、胡蘿蔔、清高湯薄醬油放入鍋中煮沸12分鐘。
2.加入嫩豆腐煮沸
3.加入太白粉水勾芡即成。
註:1.離乳中期食譜(7個月)
        2.離乳中期之下痢兒適用
        3.離乳後期之風邪兒適用





********************************************************************































番薯粥
材料:
米         1大匙,洗淨、浸於水中1小時以上
蕃薯      1/2~1大匙,去皮切0.5公分小薄丁
水         5大匙
作法:
1.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
2.煮沸,小火續煮25~30分鐘(記得攪拌數次)。
註:1.離乳中期食譜(6個月)






*********************************************************************








































什錦粥
材料:
米         1大匙,洗淨、浸於水中1小時以上
水          5大匙
雞肉      10公克,切細絲
胡蘿蔔  1/2大匙,切米粒大
洋蔥       1/2大匙,切米粒大
蕃茄       1大匙,切米粒大
作法:
1.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
2.煮沸,小火續煮20~25分鐘(記得攪拌數次)。
註:離乳後期食譜(9個月)






********************************************************************

















































軟烏龍麵
材料:
烏龍麵     1/6包,切1-2公分
雞肉         10公克,切小薄丁
胡蘿蔔    1/4大匙,切米粒大
菠菜        1/4大匙,切米粒大
海帶芽    1/4大匙,切米粒大
清高湯      5大匙
薄醬油     1/2小匙
作法:
1.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
2.煮沸,小火續煮15~20分鐘(記得攪拌數次)。
註:1.離乳中期食譜(6個月)
        2.離乳中期之下痢兒適用
        3.離乳後期之風邪兒適用






*******************************************************************































奶油白肉魚
材料:
白肉魚   20公克,置微波爐加熱,去皮、骨,切細丁
洋蔥        1/2大匙,切米粒大
牛奶        3大匙
作法:
1.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
2.煮沸,小火續煮15~20分鐘(記得攪拌數次)。
註:離乳中期食譜(6個月)





******************************************************************


































南瓜粥
材料:
南瓜      20公克,去皮切小薄丁
水         3大匙
奶粉      1大匙
作法:
1.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
2.煮沸,小火續煮15分鐘(記得攪拌數次)。
註:1.離乳初期食譜(5個月)
        2.離乳中期之風邪兒適用





*******************************************************************

















































什錦湯
材料:
火腿          1/3片,切0.5公分細丁
胡蘿蔔      1/2大匙,切0.5公分細丁
洋蔥         1/2大匙,切0.5公分細丁
馬鈴薯      1/2大匙,切0.5公分細丁
高麗菜      1/2大匙,切0.5公分細丁
蕃茄          1/2大匙,切0.5公分細丁
冷凍青豆   2~3粒
清高湯       4大匙
作法:
1.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
2.煮沸,小火續煮35~40分鐘(記得攪拌數次)。
註:1.離乳後期食譜(9個月)
        2.離乳後期之便秘兒適用




資料來源http://www.tacocity.com.tw/kyle/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秘笈!0~3歲寶寶動作發展訓練大公開!





【撰文.攝影/陳詩婷】
「我的寶寶已經十個月了,怎麼還不會爬呢?會不會有動作發展遲緩呢?我的寶寶玩玩具都不持久,會不會是個過動兒呢?」孩子呱呱落地後,從一個不會說話只會哭的嬰兒,逐漸會對著人笑、會爬、會坐、會站、會跑,或說話等等。這一連串的變化,不禁讓家長們充滿感謝與驚喜。然而,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擔心孩子是不是發展正常?是不是需要更多的刺激與協助?
我們來看看,到底0~3歲的寶寶,動作發展的軌跡及順序為何?以及該如何輔以怎麼的玩具或游戲,可以幫助孩子動作發展更協調呢?我們請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阿鎧老師)來解答!

阿鎧老師提醒,因為每個寶寶先天能力和環境經驗不同,所以每個寶寶的發展速度也會不同,但發展的順序軌跡卻是相同的,所以家長們不必太擔心寶寶是不是發展過慢,只要發展順序相同,速度慢或快是無仿的,父母不用過份擔心!
●  0~3個月
寶寶在新生兒時期,最喜歡踢腳跟揮手,而且,在這個時期的寶寶,無論是躺在床上,或是趴著時,都能夠將頭抬高,以及轉動頭。此外,一個月大時,寶寶躺在床上能夠自由的踢腳或踢小腿,側躺的時候,可以自己翻成仰躺。此時,如果家長可以多陪伴寶寶、跟寶寶互動,讓寶寶充分活動雙腳及雙手,對未來寶寶動作發展的基礎有很大的幫助喔!

●  3~6個月
寶寶這時已經可以從躺著,翻成趴著,趴著的時候可以用手撐起身體,且對眼前的事物極具好奇心,會伸手抓眼前的東西,但因為手部功能發展尚未完全,僅能夠用手掌抓取物品,尚無法使用手指。所以,這時候可以給寶寶多一點的物品刺激,讓寶寶伸手抓取東西,是訓練寶寶手眼協調的好時機。
游戲/抓抓樂
玩法/在寶寶活動範圍吊一些鮮豔的玩具,引起寶寶好奇心。因寶寶手部發展尚未完全,五指尚無法抓取物品,所以這時主要是給寶寶刺激,為接下來的抓取動作做準備。
●  6~9個月
這個時候,寶寶已經會坐著及爬行了,人家常說「七坐八爬九發牙」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展,寶寶可以自行從「躺到趴到坐到爬」,不過剛開始,寶寶因為手腳力氣不夠,加上手臂伸直的力氣發展較早,因此寶寶一開始爬行通常會先向後爬,等到手腳有足夠力氣後,再往前爬。此外,6~9個月的寶寶會運用手指頭抓取物品,所以這時可以盡量讓寶寶適度的從躺著,再爬起來,然後抓取物品,啟發寶寶手眼協調,及手部發展的能力。
游戲/抓抓樂進階版
玩法/在寶寶活動範圍吊一些色彩鮮豔的玩具,試著讓寶寶伸手去抓取。為了抓到玩具,寶寶不但會主動伸出小手,也會調整自己的位置,是訓練他們平衡、協調的好時機。

●  9~12個月
寶寶在這個時期,已經可以慢慢站立了。他們雙手藉著扶著輔助物品可以站立,且能做出上下彈跳的動作,也可以扶著輔助物走幾步路。所以,很多寶寶在這個時候,聽到音樂,會開心的彈跳雙腳跳舞。
游戲/搖搖樂、敲敲樂
玩法/當寶寶躺著時,父母可以拿著搖晃可以發出聲音的玩具逗弄他,誘使寶寶拿取,當寶寶拿著搖鈴時,父母可以輕握著寶寶的手,鼓勵他自己搖晃。或者,讓寶寶拿兩顆球互敲或兩物品互擊,訓練寶寶四指握物品的協調性。

●  1~1.5歲
這個時候,寶寶的手部發展漸漸穩定,力氣也越來越大,所以他們會想要丟東西,這時可以拿球或玩具,讓寶寶丟,也可讓寶寶感知空間的距離感。此外,讓寶寶試著拿小積木互疊,也可以訓練其兩隻手的平衡協調能力。
游戲/堆積木
玩法/拿色彩鮮豔的小積木,讓寶寶一個堆一個,只要寶寶堆疊成功,父母應拍手或開手讚美孩子,讓孩子更有信心。

  1.5~2歲
這個時候小寶寶的手部跟腳部發展越來越好,他們已經可以藉著扶持上下樓梯,而且會倒退走。此時的訓練應該是著重在更精細的動作協調,比如:讓寶寶試著把物品投入相同的形狀中,此舉對寶寶的精細動作,及認知協調都有很大的助益!
此外,這個時候寶寶開始會走路,有許多家長疑問:「到底應不應該讓寶寶坐學步車?」其實許多家長購買學步車原因不外乎方便照顧,更不乏認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點走路,但研究指出,學步車其實沒有幫助孩子走路的功能,而且如果寶寶太早使用,因為寶寶的肌肉骨骼尚未發展完全,恐會影響寶寶日後的骨骼發展。所以,學著走路,還是讓寶寶自己摸索學習最好。
游戲/投硬幣
玩法/拿一個撲滿,讓寶寶把硬幣一一投進去,待寶寶能力進步後,再輔以不同的形狀讓寶寶配對,或者把不同形狀的物體擺在一起,讓寶寶挑出正確的形狀配對。

●  2~2.5歲
孩子這時候可以跑步啦!也可以轉彎、繞行,且不容易跌倒。此時期的訓練重點是更精細的動作,比如可以讓寶寶學習串珠子,因為串珠子牽涉到許多動作的分解,如果寶寶可以順利串珠子,代表寶寶精細的協調能力又更上一層樓了,別忘了給他一個大大的鼓勵喔!
游戲/串珠子
玩法/準備一條繩子跟珠子,讓寶寶試著拿著繩子,把珠子一一串進去,訓練孩子注意力及協調性。

●  2.5~3歲
這個時候,寶寶可以協調的吃飯、喝湯及寫字了。除了可以讓寶寶學著騎三輪車,訓練其手、腳、身體的協調;此外,可以利用摺紙的游戲,訓練手眼協調及兩側對稱的能力。如果孩子對稱協調能力不夠,即無法兩邊一起動作,往後的喝湯、吃飯、寫字等需要兩邊以上的協調動作,便無法順利進行。
游戲/對摺紙
玩法/準備色彩鮮豔的色紙,讓寶寶學習角對角對摺,如果孩子能力許可,也可以發展進階版的摺紙游戲,摺出三角型或正方形,訓練寶寶手眼協調,及兩側協調的能力。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2週寶寶的成長一覽表+生長與健康+動作發展+感官與學習















0~12週成長一覽表


凱羅.古柏/著 莊綉雲/

生長與健康

出生

˙頭部大約是身體的四分之一長。

˙因為生產的關係,頭部可能有一側扁平,或呈子彈形。

˙頭髮可能稀疏。

˙皮膚紅嫩,而且常覆蓋著胎脂(參見30頁)。

08

˙前囟門(頭蓋骨上一處柔軟的地方)擴大。

012

˙頭髮和指甲長得很快。

接近12

˙幾乎觸摸不到後囟門(後腦上一處柔軟的地方)的感覺。

˙膚色變得較淡、較光滑,但頭皮上有麟狀的結痂。


照護

02

˙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

06

˙需要常常餵哺少量的奶水。

接近6

˙睡眠時段愈來愈明顯,清醒的時間漸漸增長。                   


動作發展

出生時

˙幾乎沒辦法控制頭部。

˙緊緊握住拳頭,手臂和腿彎曲。

˙有許多自然反射--吸吮、搜尋、抓握、驚嚇、踏步。

06

˙自然反射漸漸消失。

012

˙頸部肌肉力量增強。

˙軀幹肌肉力量增強。

1012

˙胎兒姿勢漸漸消失,身體比較不那麼捲曲。

˙姿勢慢慢放鬆。

接近12

˙可以抬頭,趴著時重量放在手臂上。

˙手腳活動的時間變長,學習控制肌肉。

˙會平躺著,不再隨時握著手或彎著腳。


眼手協調

1012

˙開始注視著手。

接近12

˙可以把手伸向移動中的物品,但不一定拿得到。

˙會把東西抓在手裡,可是沒辦法想放開就放開。


感官與學習

出生時

˙視力範圍有限,看得最清楚的距離是2025公分,而且會斜眼看近的東西。

˙光線照在他臉上時會眨眼精。

˙專注地看著你的臉。

˙聽得見。

˙對聲音產生驚訝、眨眼或哭泣的反應。

˙受到驚嚇時,全身都有反應。

最初幾週

˙出生後,目光會跟著吊起來的玩具移動一會兒。

接近12

˙學會調整近的視野範圍,並且看得見25公分以外的東西。

˙現在目光會追隨正在走動的人。

˙學會辨識父母以外的臉孔。

˙很快注意到他前面的東西。

˙目光隨著吊起來且左右晃動的玩具游移。

˙會把頭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


溝通

出生時

˙用全身表達高興或疼痛。

02

˙出生幾天後嘴巴會短暫作出微笑的動作,但並非刻意針對某個人。

˙最初幾天,對父母的聲音有反應。

接近6

˙露出第一個笑容--整張臉堆出的真正微笑。

從第7週開始

˙發出母音的聲音(ㄡ、ㄠ),大多是對父母作出回應。

08

˙很快懂得「輪流」。父母講話時會靜靜的,可是當父母停下來,就開始活動並發出聲音,好像真的在對話。

012

˙用哭來表達需求和情緒。

接近12

˙仍然用哭泣來表達需求,但也會自然地格格笑或咕咕叫。

˙對著寶寶說話時,他會笑。

˙更常利用臉部表情。

˙表現出明顯的好惡,例如,不喜歡被別人匆忙地包裹起來。

˙高興時會輕聲笑或開懷地笑。

˙喜愛受關注與擁抱。

˙會說幾個類似ㄍ、ㄆ、ㄅ的音。


情緒

出生時

˙天生就喜歡黏著媽媽。

06

˙媽媽和寶寶漸漸了解彼此,寶寶也更黏人。

˙哭聲的區別差異更明顯,並且會發出更多種聲音。

012

˙也會黏著爸爸及其他人。

接近12

˙如果陌生人對他友善,寶寶會給予正面回應。

˙不舒服時會哭,現在會流下真正的眼淚。

新手父母出版/寶寶的快樂生長里程
凱羅.古柏/      莊綉雲/
(
資料來源:新手父母出版 提供)


















0~12週寶寶的生長與健康


凱羅.古柏/著 莊綉雲/

    身為新手父母,可能有很多事情沒辦法掌握。如果你從來就不曾近距離看過新生兒,那麼獨自一個人抱著寶寶試試看,新生寶寶的出現會帶給你驚喜。


頭、頭髮和眼睛

    和身體比起來,寶寶的頭看起來很大,因為人類的腦比其他物種都還要大。頭蓋骨仍舊相當柔軟,而且頭蓋骨之間可以移動--若不是這樣,寶寶就生不出來了。

    在兩片頭蓋骨之間柔軟的地方,稱為囟門--頭骨之間的縫隙,出生時是張開的。靠近後腦的後囟門閉合較快,六週大時就感覺不到這個地方是張開的。頭頂前面的前囟門會變大,然後在十八個月大左右閉合。

    有些寶寶的頭髮濃密,還可能豎立著,有些則頭髮稀疏、柔細,這兩種情形都是正常的。頭髮在八至十週時常會改變,和出生時不太一樣。

    最初幾個月,寶寶的眼睛是藍色的,但在十二到十六週期間虹膜會慢慢改變,顏色也會跟著變化。


皮膚

    寶寶出生時皮膚上布滿了胎脂,這種白色油膏狀物質在子宮羊水中可以保護寶寶的皮膚,需要幾天時間除去。如果寶寶較晚出生,皮膚可能乾燥、易剝落,這都是正常的。

    寶寶的臉紅紅皺皺的,頸子後面、眼睛周圍可能有紫色斑塊,背部或臀部還可能有灰藍色斑紋(或稱蒙古青斑),這些都是正常的,會隨著時間消褪。

    嬰兒皮膚普遍會出現斑點,這是因為出生時血液循環還不成熟,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血液容易集中在身體一個部分。當你讓寶寶躺左側,身體右側看起來顏色較淡。如果你讓他坐起來,會發生類似的情況:血液鬱積在腿部,使得下半身比上半身更紅。這種「滑稽的顏色變化」是正常的,在發展循環系統的六週內,會出現這種現象。


黃疸

兩、三天大的嬰兒,皮膚和眼睛常出現黃色痕跡,這是由膽紅素所引起。膽紅素是種血色素,沒辦法被新生兒的肝排出。黃疸現象通常為一星期,如果寶寶出生二十四小時內出現黃疸,或者持續十四天以上,就需要做血液檢驗以確保健康。


乳房與生殖器

    受到母親的荷爾蒙影響,女嬰和男嬰的乳房都會脹大幾天,這是正常現象,而且有七天最明顯。寶寶甚至會製造幾滴乳汁,但是很快會消失。

    同樣的原因,新生兒的外陰部也會膨脹,甚至使得女嬰看起來像個男嬰。一星期後當荷爾蒙濃度降低,陰道會流一點血,如果新手爸媽不知道這個原因,肯定會嚇一跳。


照護臍帶

在子宮裡,寶寶的營養全靠臍帶輸送。出生後留下約一公分長的殘根,醫生會用塑膠臍帶夾夾住。一天之內,臍帶就開始乾枯,約三天後,夾子會掉下來,但是臍帶殘根仍會餘留七天左右。臍帶脫落前,殘餘的幾滴血會從臍帶滲出來,這是正常的。之後很快會痊癒,形成一個整齊、看起來很眼熟的肚臍。

臍帶脫落後,仍必須每天以棉花沾冷開水輕輕擦洗(除非助產士有其他建議)。如果你很擔心寶寶的肚臍,可以和助產士或醫護人員商量。

新手父母出版/寶寶的快樂生長里程
凱羅.古柏/      莊綉雲/
(
資料來源:新手父母出版 提供)


















0~12週寶寶的動作發展


凱羅.古柏/著 莊綉雲/

現在雖然新生兒比起在子宮裡面有更多活動及伸展的空間,大多時候寶寶還是捲曲著身體,背部呈圓形,手腳彎曲,拳頭緊握著。



身體

最初,寶寶的肌肉無力,可是在清醒的幾個鐘頭,手腳忙著運動。當他踢動時,常一隻腳朝上,一隻腳朝下,像在騎腳踏車一般。十至十二週時,肌肉變得強壯,使身體能夠輕輕展開。接近十二週,如果你讓他趴著,看他平坦的骨盆、往外張開的雙腿,像極了青蛙。



頭部

出生時,寶寶的脖子很短,也沒辦法控制頭,如果你把他抱起來,他的頭會垂下來。



幾星期後,情況就改觀了。接近十二週,寶寶躺著時能轉頭去看吸引他的東西,趴著時能抬頭,一次可以撐住幾分鐘時間。如果你輕輕將他拉起來變成坐立的姿勢,他的頭只會稍微垂下。



等寶寶可以直立,他就能夠暫時讓頭保持平衡,甚至可以轉頭,可是還不能熟練地控制上半身,所以你仍然得托住他的頭。



手眼協調

出生時,手眼幾乎沒辦法協調,好像寶寶還不知道手有什麼用處,或許他會吸吮大拇指,可是也僅止於此。



他的拳頭會慢慢鬆開。接近十二週,手可以完全張開,準備觸摸及探索周遭的世界。他可以抓住東西,可是這個階段還沒辦法完全自主地掌握,幾分鐘後,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會鬆手。當他抓著東西,手就沒辦法移動,所以還不會玩撥浪鼓,直到四個月大左右。



約十二週大,寶寶對於手有了新發現。他看著雙手動來動去,在眼前揮舞著,還會把手放進嘴巴裡。這個年紀,手和嘴像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而發現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更是學習上的重要發展階段。



刺激寶寶的動作發展

寶寶的第一個玩具也是最感興趣的玩具就是你。

‧讓寶寶來探索你的臉。他很喜歡看看、聞聞你的皮膚和頭髮,也喜歡摸一摸。如果你戴著眼鏡,應該先拿下來。



‧如果寶寶吸奶嘴,盡量不要含太久。奶嘴雖然可以安撫焦躁的寶寶,卻會阻礙他用手和嘴巴的探索。



‧讓寶寶嘗試不同的位置。他可以躺著玩,而不是為了睡覺。偶爾他喜歡待在有彈性的椅子上,但不喜歡待太久。這個階段,在他還沒感到累或無聊時,可以移動他的位置。



‧歌曲或童謠對寶寶永遠不嫌早。他喜歡在你的膝蓋上被輕輕彈起,這樣給了他練習用軀幹與四肢的肌肉的機會,以及在有安全感的情況下享受新的體驗。但是動作要輕點,他還沒辦法承受猛烈或太新的狀況。



‧按摩是種愛的表現,有助於強健肌肉,提高免疫系統。從第二週開始就可以幫寶寶按摩,從頭部往下,正面開始。按摩他的手腕和手,用你的指尖和拇指輕輕敲擊每根手指,以及腿以下,從大腿到膝蓋,從膝蓋到腳趾,給每一根小腳趾輕輕呵護。

新手父母出版/寶寶的快樂生長里程
凱羅.古柏/         莊綉雲/


(
資料來源:新手父母出版 提供)


















0~12週寶寶的感官與學習


凱羅.古柏/著 莊綉雲/

出生時寶寶的能力似乎有限,可是他擁有五官,幫助他了解環境。他的感官發展快速,學習新事物的速度很快。

視覺

出生時寶寶清楚的視力範圍在2025公分,這個距離剛好看見你的臉,對於認識你是很理想的。



寶寶的腦部已經可以判讀出重點,位於後腦的枕葉皮質區會處理眼睛接收到的訊息。他認得圖案,特別是人類的臉。研究顯示,新生兒對於臉部輪廓的興趣勝於任一張有圖案的卡片,而且他們較喜歡笑臉,不喜歡兇巴巴的臉。



寶寶出生時,眼睛的肌肉無法協調,看近的東西有對焦上的問題,而產生斜視。由於寶寶沒辦法看清楚遠的東西,所以遠的東西也引不起寶寶的興趣。最初十二週,周遭就是他整個世界,他很專注地研究你,只有光線照在他臉上時才眨一下眼睛。



寶寶的視力呈漸進式發展。接近十二週,近距離的東西看得較清楚,也比較少斜視,看得見二十五公分以外的地方,因此更容易追蹤走動的人。他的腦部迅速成熟,細胞之間產生龐大數目的新連結,所看見的東西也更具意義。他很快就發現到前面的東西,而且能盯著左右搖晃的玩具看。不同的臉孔對他也變得更有意義。



聽覺

寶寶的聽覺很靈敏,能認出在子宮裡所聽到的聲音,包括你的聲音及音樂。儘管他對人類的談話聲比其他聲音更感興趣,太大的聲響或突然的噪音卻會引起寶寶反應,有時是劇烈反應,所以你必須保護寶寶,因為他無法移動。



接近十二週時,他耳朵的協調能力更好,更能清楚辨認聲音的方位,喜歡把頭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



味覺和嗅覺

寶寶一出生就喜歡媽媽的味道勝過一切,根本不需要學習辨認你的氣味或母乳的味道。根本不需要學習辨認你的氣味或母乳的味道。味覺和嗅覺都會隨著時間進一步發展。過一陣子,寶寶才能嘗試不同的食物,但如果你餵的是母乳,他已經熟悉你吃的東西的味道,或許對於後來他開始和家人分享食物時有所幫助。



觸覺

就像其他的官覺一樣,寶寶也用觸覺來認識這個世界。寶寶的皮膚下擠滿了許多網狀的感覺神經的末梢,幫助他探測像觸摸、擠壓、疼痛、搔癢、熱、冷與震動等感覺。這些感覺對於寶寶當下的生存及日後的學習非常重要。一出生,他就喜歡柔軟的東西,到了十二週,雙手變成他探索的主要工具。他細薄的皮膚對於觸摸相當敏感,使他的手指成為進行試驗的最佳利器,並且用來找出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



幫助寶寶運用感官

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你就可以幫助他善用感官。



‧讓他看看周圍的東西。有時他喜歡坐在你的膝蓋上,面向外面。



‧嬰兒車兩側高高的固然安全,卻很單調。可以考慮在兩側放張圖畫或玩具。



‧寶寶在背帶裡面時,盡量不要讓他的視線被擋住。讓頭轉向一側,使他看得到外面,他會很高興。



‧讓他聽聽音樂,但是不要放得太大聲。噪音會造成聽覺永久性的傷害。



‧如果他很暴躁,你的聲音可以安撫他,白噪音(收音機或電視機未調好頻道前發出的沙沙聲)或「子宮錄音帶」也有作用,但是寶寶出生兩週內需要適應。



‧讓寶寶感覺周遭的東西。冷天氣裡讓寶寶戴連指手套雖然不錯,卻會阻礙他的觸覺。


新手父母出版/寶寶的快樂生長里程
凱羅.古柏/         莊綉雲/


(
資料來源:新手父母出版 提供)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4&subid=1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透視一歲前身體發展







  •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黃新雅
模特兒/可愛寶貝宥廷&美麗媽咪芷瑜&帥氣爸比丁嘉
攝影/檸檬巷館

從小寶貝在懷中嗷嗷待哺,到一天天被拉拔長大,看著寶貝健康快樂成長,是父母心中最感欣慰的一件事。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其年齡正值的發展里程碑,您家寶貝現在已經進步到哪個程度了?爸媽的細心觀察與呵護,將會成為寶寶成長路上最堅強有力後盾!








Check!寶寶的原始反射


寶寶的腦部從出生後持續發育,大約到3歲時大腦重量才會接近成人的8成,因此,在腦部發育剛起步的階段,會需要較多反射行為應付生理需求、開啟自我保護機制,等年紀稍長、神經發展漸趨成熟,這些原始反射也會陸續整合完畢(整合並非消失,而是擁有自主控制的能力),舉例來說,「吞嚥」對嬰兒而言是反射動作,但隨著年紀增長,我們開始懂得如何控制吞嚥速度、大口吞、小口吞……,能因應想法調整自己的動作。

寶寶的原始反射眾多,有吸吮、尋根、頸張力、驚嚇、抓握、降落傘、迷宮正姿、足底、磁引、咬合、爬行、抬步、腳掌抓握、縮腳、行走等,其中家長較容易觀察到吸吮、尋根、驚嚇等反射行為,以下我們就較常見、較容易觀察的反射行為簡單做個說明。

吸吮反射


把奶嘴或手指頭放進寶寶口中,自然會出現吸吮的本能動作,稱為「吸吮反射」。在3個月大前,寶寶的吸吮動作多半是反射性的,等寶寶動作整合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有較多自主性的吸吮動作。與吸吮反射密切相關的是「尋根反射」,都跟「吃」這項生存本能密不可分。

尋根反射


「吃」是新生兒最直接的生理需求,有時爸媽用手輕觸寶寶的唇邊或臉頰,寶寶會轉頭表現出張著小嘴、想吃ㄋㄟㄋㄟ的樣子,這個「搜尋」的動作正是「尋根反射」,又稱「尋覓反射」。尋根反射常在寶寶肚子餓的時候會出現,換句話說,如果寶寶已經吃飽了,這個動作也不一定可以測試出來喔。

 


頸張力反射


頸張力反射底下又可細分為對稱頸張力反射和不對稱頸張力反射兩種:

(1)對稱頸張力反射:
抱住小朋友腹部,呈俯臥姿勢懸在半空中,或在坐姿下接受測試,若將頭部向下輕壓,上肢會彎曲但腿部會伸直,反之,頭部向上抬起,上肢會伸直但腿部會彎曲。

(2)不對稱頸張力反射:
讓仰躺的寶寶臉部轉向一側,同側的手腳會伸直,對側的手腳則會彎曲。

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黃新雅表示,不對稱頸張力反射在孩子約6個月大會自行整合,但對稱頸張力反射的時間稍晚,約在8~12個月大消失。倘若孩子無法自行整合完畢,將可能對日後翻身、對稱性活動及爬行能力造成影響。

摩羅反射與驚嚇反射


孩子在半坐臥下,讓頭突然往後掉約30度,會呈現雙手向外伸展、手掌攤開背部稍微前拱的姿勢;接著手臂彎曲往前抱胸且手掌緊握,常會伴隨著孩子的哭泣,稱之為「摩羅反射」;另外當突然出現巨大聲響,孩子也出現類似反應,則稱為「驚嚇反射」。驚嚇反射剛出生時比較明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弱,通常在6個月前會整合完畢。

抓握反射


拿條毛巾或是小玩具塞在寶寶手中,他會不會緊緊抓握著?這個動作正是抓握反射,另外,若刺激寶寶的腳掌前半部,趾頭會向腳底方向彎曲,稱為「腳底抓握反射」。

降落傘反射


屬於保護性質的平衡動作,若用手支撐著寶寶的肚子和胸部突然向下降,孩子的手腳會向外伸展、做出類似跳降落傘的動作,稱為「降落傘反射」,不過這個動作危險性較高,沒有做好保護可別自行嘗試喔。

足底反射


由寶寶的腳跟沿著腳掌的外緣向上向內輕輕劃過,可看見拇指上翹且其它腳趾張開的動作,通常在醫師替小朋友進行健康檢查時,才會特別留意足底反射。

 

 

咬合反射


孩子喝完牛奶想幫他清潔口腔,正當紗布接觸到牙床,上下牙弓會立即反射性緊閉,這正是咬合反射,約在6個月的時候會逐漸被整合。

爬行反射


讓孩子俯臥、用手按壓腳背心,寶寶會反射性的將腳縮回,引發類似爬行的動作出現。爬行反射在4個月大左右會消失,而真正自主性的爬行在7~8個月大才會出現。

縮腳反射


當寶寶的腳背碰觸到地板或物品邊緣的時候,腳會自動屈膝縮回。

行走反射


用雙手將孩子從腋下撐起、讓雙腳接觸平面,兩隻小腳會一步步向前邁進,呈現類似走路的動作。

反射動作與異常的關連


寶寶的原始反射多半會陸續從6個月至1歲逐漸整合,大腦開始懂得如何主控自己的行為,但每個孩子原始反射的整合時間仍存在著個別差異,倘若缺乏正常的反射、或反射動作遲未消失,常和腦部、中樞神經的發育異常有關,黃新雅治療師也特別提醒,寶寶的反射動作並非每一項都顯而易見,所以家長應該多加留意卻不要過於擔憂,建議如果有任何疑慮,應該至醫療院所尋求專業的協助並進行完整的評估。

寶寶的發展里程碑
從4大面向看發展


小朋友每個階段的發展多半會按照里程碑進行,其中,我們又可從下列4大面向切入觀察寶寶的發展程度:

(1)粗動作:
粗大動作主要指四肢軀幹的活動與穩定度,由身體的大肌肉主宰的動作,舉例來說,從一開始的頭頸控制、翻身,再到之後懂得坐、站、跑、跳、走,都屬於粗動作的範疇。

(2)細動作:
指雙手細部動作的操弄和視動協調(視動協調即為依視覺調整動作的一種能力),例如堆積木、運筆、翻書、串珠珠、摺紙、捏黏土、握筷子等。

 


(3)語言溝通:
語言溝通又可分為「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4)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指生活自理能力與情緒的管控,比方說哭鬧時能否被安撫?是否會分辨熟悉與不熟悉者?對寶寶講話時會不會對你笑或有其他反應?在陌生環境中會不會不自在?孩子可以自己拿奶瓶吃東西、用杯子喝水嗎?不會說話前,能否用面部表情或肢體動作反應想上廁所?會不會時常尿褲子或尿床?能否自行刷牙?如廁後會不會自己按壓馬桶沖水、打開水龍頭洗手呢?

生長遲緩v.s.發展遲緩


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孩子身高、體重的數字也會逐漸增加,這個令人欣喜的變化我們稱為「生長」;而器官功能及認知、動作、情緒的成熟,則稱為「發展」。雖然兩者有關連,但生長遲緩與發展遲緩之間沒有絕對的對應關係,所以可別將兩者混為一談喔!

您家寶寶的生長狀況是否符合正常的標準呢──可使用兒童健康手冊附的生長曲線圖來進行評估,針對孩子的實際年齡、身高、體重對應出百分位圖表,當孩子的發育狀況持續高於97%或低於3%,或是突然明顯偏離原先的生長幅度,都應該就醫確認孩子的健康狀況(早產的小朋友初期發展的確會稍慢一些,可以在醫師的建議下長期觀察評估)。

至於發展遲緩,黃新雅治療師解釋,發展是一連串變動的過程,倘若孩子明顯落後同齡者或出現異常,應該至各縣市醫療院所的早療單位尋求協助,也幫助孩子早日步上正常的生活軌道。

發展遲緩高危險群


針對我們今天的主角「發展遲緩」來看,雖然目前多數原因仍不明,但已知的原因如下列,提醒家長如果家中寶貝正巧符合其中的條件,也要替孩子多加注意發展狀況唷!

(1)週產期因素:早產、缺氧、顱內出血等。
(2)染色體異常:唐氏症、小胖威利症等。
(3)先天性畸形:脊髓畸形、小腦症等。
(4)神經肌肉疾病:脊髓肌肉萎縮症等。
(5)心理社會環境因素:缺乏環境刺激、受虐兒童、家庭功能障礙等。
(6)其它:先天代謝異常、中樞神經感染、腦外傷、癲癇、感官異常、精神疾病等。

什麼是「小胖威力症」?


小胖威力症,學名「普瑞德威利氏症候群(Prader Willi Syndrome)」,其成因為基因變異導致,因為大腦飽足神經失調而不停的想吃東西,所以患者最大特徵是無法克制食慾及病態性肥胖,其他特徵包括皮膚白皙、毛色較淡、矮而過胖的身材、智能及生長發育遲滯,外生殖器發育不全。

 


大隻雞晚啼?早發現早治療最重要


3歲前的孩子,腦部發育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不僅學習能力佳、可塑性也高,倘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療育才能發揮最佳的效果。一般來說,如果單純因為後天環境因素影響(比方說隔代教養、家長忙於工作給孩子的刺激不夠等等),孩子進步空間與幅度也會較快。如果孩子有先天異常,只要早期發現並及時接受療育,通常能將影響降至最低,也減輕家長的擔心與照顧上的負擔。黃新雅治療師提醒,在曾接觸的個案中有不少家長表示,孩子其實從小發展就比較慢,但總是想說:「再等等看吧!」等到下定決心帶孩子接受發展評估與治療,但問題早已累積了好一段時間,也必須耗費更多時間與心力矯治。

Q&A 常見疑惑大哉問


「七坐八爬九發牙」,孩子的身體發展真的會按照這個順序嗎?
一般來說,小朋友的發展會按照里程碑進行,而長輩們常說:「七坐八爬九發牙」,和小朋友的生長發育情形也大致相符。

不過,有時孩子的發展速率仍會有個別差異,舉例來說,有的小朋友5、6個月就開始長牙,但也有的孩子要到8、9個月才會萌出第一顆小牙。另外,有的孩子可能會跳過其中某個階段直接到達下一個里程碑,但基本上動作發展會從頭開始再進展到腳,從大的動作再到細微、協調性的動作,大致上都有基本的發展順序存在。

省略「爬」直接學會「走」,會不會有不良影響?


孩子略過「爬」的階段直接學「走」,雖然通常不至於造成不良影響,但「爬」屬於四肢協調的動作──爬行時手腳都必須有力的支撐,所以近端穩定度較佳,如果有經歷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因為四肢活動得到較多的練習機會,協調性也會比較好一些(但主要仍視孩子的發展程度而有差異)。黃新雅治療師細心叮嚀,如果孩子可以爬,家長就不需刻意要求他提早學習走路,這些都是成長必經的路程,讓寶寶用更穩健的步伐堅定站立,才是更重要的事!

小朋友偏好使用左手,比方說用左手抓握湯匙、撿球,這樣有沒有關係?


多數人習慣使用右手,但如果家中寶貝慣用左手,也可能會讓家長不免有些擔憂,孩子與眾不同的習慣會造成生活與學習上的不便,亟欲想引導孩子將習慣改正。黃新雅治療師說明,因為孩子的優勢手視其左右大腦半球分化情形而定,因此會建議以優勢手作為慣用手,除非慣用手對生活造成重大的影響,否則一般不建議變換。通常慣用手在2~3歲會顯現,其實只要孩子吃飯、拿工具不成問題,其實用哪一隻手都很好!如果家長堅持改正孩子的慣用手也最好及早進行,否則若孩子已經養成習慣好一段時間,再強硬要求孩子不但不易適應、成效也不好。

至於孩子在不同階段抓握餐具、剪刀、握筆的方式與熟練度本來就有所不同,家長無須操之過急,要求一個小小孩的握筆及運筆和成人一樣,讓孩子自在使用工具,並從旁觀察握姿與力道是否得宜,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明顯看見孩子的進步了。

 


孩子拿了東西就喜歡往嘴裡塞,我是否應該制止他?


剛學會爬與站的寶寶,開始對身邊事物展現旺盛的好奇心,所以總是喜歡抓了東西就往嘴裡塞,爸爸媽媽一方面顧慮安全,另一方面又煩惱會將病菌吃下肚,所以時常緊盯著寶寶的一舉一動。這個「把東西往嘴裡塞」的行為也是寶寶必經的發展過程之一(一般稱為口慾期),孩子喜歡用小嘴探索周遭環境與感興趣的事物,對孩子來說有穩定情緒與促進認知的作用,其實只要注意到安全、清潔、衛生,並不需要嚴格的禁止。但如果這樣的行為持續到1歲多仍然很嚴重,建議家長多陪伴孩子遊戲、發展對事物的興趣,設法分散注意力。

若寶寶對年齡正值的發展動作完成度不高,需要督促他繼續學習嗎?


倘若孩子有些動作完成度不高,的確可能影響到下個階段的動作發展,比方說小朋友沒有辦法坐穩,接下來學「爬」和「站」的時候,可能因為身體或骨盆穩定度不佳而有些吃力。但家長應先回頭檢視是否未給予孩子足夠的練習機會,不用緊迫的過度要求孩子學習,在輕鬆的氛圍下多讓孩子從玩樂中練習,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也要提醒,有的照顧者忙於工作或是太憂慮衛生安全問題,比方說要做生意所以總是把孩子放在嬰兒床上、擔心地板髒所以不讓孩子在地上爬,反而可能會限制到孩子的學習發展。

促進發展的親子小遊戲


(1)正在學步的孩子特別喜歡練習走路,所以可以和孩子玩滾球的遊戲(要注意旁邊不可有易碰撞受傷的桌角或尖銳物),小朋友通常會玩得不亦樂乎!

(2)正在學走的孩子需要較好的腹部肌力與軀幹控制能力,所以家長可以和孩子面對面、手拉著手,做類似仰臥起坐的動作,增進這些肌群的肌肉力量。

(3)多準備幾個不同大小的箱子讓孩子依照大小或種類收拾玩具,一方面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常規,另一方面訓練捏、抓、握和手眼協調。

(4)準備一些豆子、小石頭裝入寶特瓶中,玩節奏打擊的遊戲,讓孩子模仿你的動作,「沙沙」的聲響也能吸引注意力。

(5)以安全為前提,順著孩子當下感興趣的事物做延伸,持續度也會比較高。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歲成長發育(翻身、坐、爬、站、走)





0~1歲成長發育 「翻身、坐、爬、站、走」是嬰兒期發展的五大動作,每個動作是否依適當的時機發展,對寶寶來說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父母應該在寶寶各階段的動作發展上適時給予輔助,讓寶寶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成效。


     0~1歲的嬰兒時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變化最大的階段段,無論是食物的攝取(由液體變成固體)、語言的發展、腦部的成長...等等,「翻身、坐、爬、站、走」五大動作的發展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變化。



  多數的父母會對寶寶究竟幾個月時應該會翻身、會坐、會爬、會站、會走而詢問醫師,深怕自己的寶寶發展狀況出了問題。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表示,寶寶的各項動作發展因人而異,有些寶寶發育得快,有些寶寶發育得慢,她提供了「嬰兒粗動作發展評表」供家長參考,並提醒家長當寶寶各動作的發展進度落在顏色較深的部份,即表示該動作的發展是屬於後面的90%部份,就該注意囉!  從出生起注意骨骼狀況



  骨骼的發育也是粗動作發展中重要一環,台北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通常嬰幼兒若有骨骼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出生時就察覺出來,而且愈早發現治療的效果愈佳,嬰幼兒常見的骨骼問題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父母可在寶寶約二~三個月左右,觀察寶寶腿部活動的狀況,如果發現寶寶兩腿的長度不一,且髖關節皮膚有明顯的紋路,最好帶寶寶至醫院檢查。此外,有時寶寶的關節會發出聲響,通常都無大礙,但為求安全起見,劉士嘉醫師建議當家長懷疑寶寶的骨骼發育有問題時,還是須由專業的醫師做診斷。




   1.嬰兒翻身階段的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四~六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吳芬芬醫師表示,嬰兒在五~六個月左右有意義的翻身,由於此階段寶寶的身體各部份發展已臻成熟,會出現反射反應,其發展的歷程為俯姿翻為仰姿,再由仰姿翻為俯姿。

(三)所代表的意義:嬰兒身體各部位已漸漸發展成熟,包括神經、骨骼、肌肉...等,所有的環節配合良好,粗動作才能漸漸有所發展。而翻身動作良好,將有助於接下來一、二個月後坐姿的發展。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有些家長會發現寶寶在翻身時,有一隻上臂會有內旋的情況,這種情形通常都是因為手臂兩側的神經尚未發育成熟所致,父母不必過度擔憂,但最好也能帶到醫院,由專業醫師做診斷。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建議,父母可在寶寶清醒時,用手將寶寶的頭握住慢慢的轉,由上往下帶動身體轉動。或者用雙手抓住寶寶的腳,慢轉至另一方向,由下往上帶動身體的翻轉。父母也可將寶寶抱起,讓他與自己身體保持一段距離,但不要貼著胸部,讓寶寶可以看到媽媽的臉,這樣可以訓練寶寶支撐頭部的力量,鍛鍊頸肌,亦有幫助寶寶翻身的功用。

(六)建議輔助工具:小被單。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由於此時寶寶大部份的時間是仰臥在床上,因此需要注意周遭是否有任何危險物品,以防寶寶隨意抓握弄傷他,甚至放入嘴巴中造成梗塞。床對剛學會翻身的寶寶而言,無疑是最危險的物品。從床上滾下、墜落都容易使寶寶的頭部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家長們切不可輕忽。建議父母可在寶寶的床邊安裝護欄,以避免寶寶在享受翻身樂的同時,而遭受意外。  



2.嬰兒學坐階段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六~八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吳芬芬師說,寶寶到了六、七個月大時,  此從翻身到坐起是連貫動作的自然發展;通常寶寶會先靠著呈現半躺坐的姿勢,接下來身體會微微向前傾,並以雙手在兩側   個半月的嬰兒時期,寶寶會開始學會獨立的坐姿,但是如果傾倒了,就無法自己恢復坐姿,一直要到八~九個月左右才能不須任何扶助,自己也能坐得好。

(三)所代表的意義:寶寶會坐得穩了,表示其骨骼發育、神經系統、肌肉協調能力...等發育漸漸趨於成熟。當然,此時寶寶的頸部發育也慢慢的穩定。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在寶寶剛學會坐的時候,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寶寶坐的時間不宜太久,因為這個階段寶寶的脊椎骨尚未發育完全,如果長時間讓寶寶坐著,容易造成脊椎側彎,造成生長發育的損傷。劉士嘉醫師提醒父母,不要讓寶寶採取跪姿使兩腿形成「W」狀或將兩腿壓在屁股下,如此都容易影響將來腿部的發展,最好的姿勢應該是採用雙腿交叉向前盤坐的姿勢。此外,有些寶寶在坐著時背脊會有突出處有皮膚顏色異常的狀況,就須小心留意。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一般來說在寶寶四個月左右,父母可用手支撐寶寶的背部、腰部,讓他維持短暫的坐姿。到了六、七個月開始學習坐穩時,父母可在寶寶的面前擺放一些玩具,引誘他去抓握玩具,漸漸練習放手之後也能坐穩。

(六)建議輔助工具:各類具有靠背的椅子,或鋪有軟墊的地板。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當寶寶會坐時,切不可讓他單獨坐在床上,如果將寶寶置於床上,床面最好與其身體呈垂直的角度,以防有外力或寶寶動作過大而有摔下床的危險。此外,父母可將寶寶坐的空間用護欄圍起來,且可放置玩具讓寶寶有興趣坐起來。  



3.嬰兒學爬階段

(一)發展時機:八~九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為俯爬以及狗爬式。一般而言,寶寶在八個月左右時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學習爬行的初期,幾乎都是以同手同腳的移動方式進行,之後會   分緩慢。在九個月大時,身體才能慢慢離開地面,採兩手前後交替的方式,開始順利的往前爬行。

(三)所代表的意義:爬行是所有粗動作發展的基礎,讓孩子爬行幾個月的時間是有許多好處的。首 還會左右轉動,這樣的舉動對頸部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幼兒爬行時用手腕支撐身體重量,能訓練手腕的力氣,對孩子未來拿湯匙吃飯、拿筆塗鴉都有所助益。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更可訓練寶寶膝、臂動作的協調與四肢關節的靈活度。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有些寶寶在爬行時出現用一腿爬行來帶動另一腿的方式,如此易讓父母誤以為寶寶另一腿發育不良,劉士嘉醫師指出,會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嬰兒在剛開始學習爬行時,兩隻腳的力量並不平衡,經常一隻腳較不靈活,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父母不須過度擔憂,然而如果這種狀況維持太久而沒有改進,就要懷疑寶寶可能罹患了肌肉神經或腦性麻痺等異常狀況。爬行最容易發生的是頭部的外傷,當寶寶撞到頭部時,不管當時有無出現不舒服的情形,父母都應仔細觀察寶寶,最好在寶寶睡覺時也能叫醒他2~3次,看看是否有異狀,如果孩子出現嚴重頭痛、嘔吐、昏睡、抽慉等症狀就要立即送醫,特別提醒父母在發生頭部傷害的三天內,都應細心觀察。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建議父母應儘量把寶寶放在地板上,並利用色彩鮮豔、豐富的玩具或其他有趣的東西,誘導寶寶向前爬行、當寶寶努力爬到「終點」時,父母也別忘了須適時給予鼓勵。此外,為了讓寶寶爬得好,一定要將爬行的環境準備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須軟硬適中,摩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父母可於地皮上鋪設塑膠軟墊或巧拼地板等輔助用品,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爬行環境。

(六)建議輔助工具:各式色彩鮮豔的玩具、圖片、軟墊、巧拼地板。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當寶寶到了爬行的階段,容易碰到的危險地方或物品更多樣化了,吳芬芬醫師提醒父母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   

a.地板:水泥、磨石子、磁磚等所鋪設的地板,對學習爬行的寶寶來說,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而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為避免發生危險,可在硬地板上面鋪設軟墊,不過注意要使用厚度較高的軟墊才能發揮功用,並且避免買有很多小花紋的軟墊,以防寶寶將小花紋摳起來吃。   

b.桌角、櫃子角:尖銳的桌角或者是櫃子角,對家有學爬的寶寶來說簡直就是個「危險地帶」,其改善的方式為:最好一律將所有的桌角或櫃子角套上護墊,就算嬰幼兒不慎撞到,也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c.電插座:寶寶在到處爬行的過程中,可能會爬到插座附近,如不小心留意將有觸電的危險,父母可使用電插座的防護蓋,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裝此一裝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  



4.嬰兒學站階段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八~十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吳芬芬醫師指出,一般嬰兒在八個月大左右可經由扶持而慢慢學習站立,九個月時能攀扶著傢具站起來,到了十個月大時就可獨立站立。

(三)所代表的意義:站是走的前驅期,嬰兒在學會了站及接下來走的動作之後,其活動力會比之前增加好幾倍。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O型腿、X型腿、內八、外八、扁平足這些腿部問題常令父母十分憂心,但劉士嘉醫師表示,這些都是屬於生理性的情況,無關疾病問題,而是與個人差異有關,會自然而然隨著時間而漸漸獲得改善,與坐學步車或學習走路毫無關連。他更進一步指出,在扁平足方面,只要寶寶在墊腳時出現弓狀,父母就不須擔心。而在O型腿方面,通常99%都是屬於生理性情況,通常在寶寶一歲半~二歲半左右會漸修正,但如果過了三歲之後仍有此問題,就該考慮是否屬於病態。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父母可將寶寶放在家中桌子前或是茶幾前,最好選擇高度與寶寶高度較適當者,再將寶寶喜愛的玩具放置在桌面上,讓他站著玩玩具,藉此訓練他雙腿的耐力及穩定性。另外,仰臥起坐及蹬腿運動也非常適合此段的父母與寶寶一起進行。
仰臥起坐:讓寶寶仰躺,家長拉寶寶的雙手讓他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重複進行,可增強寶寶的肌力。
蹬腿運動:父母從寶寶腋下將其抱起,讓寶寶在父母身上彈跳,如此可促進寶寶腿部的伸展。

(六)建議輔助工具:各式玩具、高度與寶寶身高相當的桌子。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針對會站的寶寶所需注意的安全環境設計如下:  

a.桌子: 切勿讓寶寶獨自站在蓋有垂落桌巾的桌腳旁,因為寶寶可能會去拉桌腳而扯下桌面上的東西,造成危險。建議家有學站時期的嬰兒,最好不要在桌子上鋪設垂落於桌腳的桌巾。   

b.冰箱: 會站的寶寶也可能會去開冰箱的門,寶寶隨意的去開啟冰箱可能會導致危險。父母可使用防止隨意開門的門氈,此外在冰箱上可加貼安全的裝置,以防止嬰兒隨意去開啟冰箱。   

c.電扇: 防止寶寶的手因一時好奇而將其伸入電扇中,父母在選擇電扇時,宜選擇有加裝安全防護的設計,當寶寶一碰觸時電扇就會停止,或者加套較細間隔的防護網。  



5.嬰兒學走階段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十~十五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寶寶走的動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十~十一個月):   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後能穩定站立,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



第二階段(十二個月左右):   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十二個月以上):   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感的訓練。



 第四階段(十三個月左右):   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著重在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階段(十三~十五個月):   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奇心,使其朝正向發展。  



(三)所代表的意義:當寶寶開始走路就代表著具備以下三項條件:   a.寶寶能自主性的握拳,並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
  b.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   c.寶寶已經能靈活的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並懂得運用四肢關節,上下肢各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得好。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有些寶寶在學習走路時會出現墊腳尖走路的行為,這到底是正常或異常呢?劉士嘉醫師表示,父母可觀察寶寶墊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若寶寶有時用墊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毋需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三歲之後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很多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最容易發生的意外就是扭傷,再加上這時候的寶寶通常不能表達的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細心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來得知。劉士嘉醫師表示,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走路是否出現一拐一拐的,或者躺在床上踢一踢,看寶寶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壓一壓寶寶腿部各部位,看看寶寶是否會感到疼痛。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 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 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 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



 第四階段: 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的練習。



 第五階段: 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依以上五個階段走路動作發展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助方式。  

(六)安全環境的安排:學走路的寶寶所碰到的危險比前面幾項動作接觸的危險來得更多了,在環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環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幫寶寶穿上防滑的鞋襪,以防止寶寶跌倒。   

a.陽台:寶寶一旦學會行走,「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此時父母就必須特別留意寶寶走到陽台上。沒有圍欄或欄桿在85公分以下,欄桿間隔過大(超過10公分以上),或者陽台上擺小凳子....等容易使寶寶誤爬上,而導致危險。    

b.傢俱:傢俱的擺設應儘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並且須留意所有傢俱中具有尖銳的,角以防寶寶去碰撞。   

c.門、窗: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於窗戶方面,最怕寶寶走窗邊玩窗簾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把握最佳的輔助時機   



整個嬰兒期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正常,關係著生理健康及日後的認知發展,如果寶寶動作發展受阻,不但會影響日後的學習,也會形成心理的障礙,所以父母應該時時注意寶寶每個階段的動作發展情形。   



另外,寶寶每個動作的發展都代表著一層意義,如果能在最佳的時機給予適當輔助,對寶寶的動作發展將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心得:醫學報告上小朋友要多爬一點才會比較聰明!
         
如果家中的寶貝能爬久一點就讓他爬久一點!
         
因為只要一走起來就抓不住嚕!!!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疑難雜症大募集】父母最想知道的育兒Q&A(上、下)


當新生命誕生的那一刻起,新手父母們享受新生命的喜悅和感動,但隨之而來的,是對新生兒照顧的疑惑和煩憂。BabyHome特別募集新手父母最常遇到的疑難雜症,請皓生醫院院長蔡宗翼醫師與專業團隊解答,讓「新手爸媽不會慌,安心迎接新生兒」!



Q1


寶寶出生四個半月,三個月後開始有厭奶情形,一整天的食量現在是配方奶和母奶各半,早上都喝的不錯,但傍晚和晚上會掙扎不願喝奶,最後會剩下10~20CC。請問何時可以開始給她吃像稀飯(副食品)的東西呢?


A


小寶寶到了四、五個月大時,可能會出現不喜歡喝奶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厭奶期」,在寶寶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種情形,不需要太過擔心。當嬰兒進入厭奶期時,剛好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藉由副食品來提供營養,不過,還是要繼續攝取適當的奶量,因為奶的攝取還是很重要。



 


Q2


我家寶寶大概五個月左右就遇到嚴重的厭奶期,可以說是滴奶不沾!只願意吃副食品,目前快八個月了,偶爾幾天才願意喝一次配方奶,實在不知道一天到底該給多少的量才夠寶寶營養所需?


A


在準備離乳時,有的寶寶可能適應的很快,有的寶寶可能會出現比較多的狀況,如便秘、食量少、腹瀉等,只要能夠維持正常的生長曲線,原則上就不用太擔心。



 


延伸閱讀


給予寶寶離乳食品的原則



Q3


寶寶喝完奶後,躺著十分容易溢奶,要一直抱著寶寶嗎?另外,餵母乳的媽媽,可以吃鈣片和魚肝油嗎?


A


寶寶餵奶後溢出一、兩口奶是正常的現象,這是因為嬰幼兒食道末端的括約肌尚未完全成熟。另外,寶寶胃容量較小,有時喝太多或太急,也可能會發生溢奶的情形。所以,要注意不要讓奶嘴前段有空氣,喝完奶後要幫寶寶拍嗝,而且不要馬上躺下。如果寶寶每一餐吃完沒多久都會噴射狀地將奶水吐出來,就要請小兒科醫師診治。



而在哺乳時,因為寶寶喝奶的關係,所以媽媽需要攝取更多的鈣質,來補足媽媽及寶寶的需求,像是牛奶、乳製品、豆腐、豆漿都是很好的鈣質來源。雖然哺乳期媽媽的鈣質流失快,不過,等停止哺乳之後,身體也會快速吸收鈣質,以彌補之前流失的鈣質,所以媽媽不用過度擔心骨骼的健康。



 


Q4


寶寶9個月大了,最近嘴巴總是吸個不停,喝ㄋㄟㄋㄟ時常把舌頭頂在上顎,吸個老半天,但牛奶卻完全沒喝進半口,而且肚子常脹氣,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A


吞進太多空氣、消化不良、胃腸蠕動不順等,都可能引起寶寶脹氣,不過,大多數都不嚴重;只要稍加觀察,再加以按摩通常就能改善;但如果寶寶肚子脹的很大,合併有嘔吐、食慾不振、情緒焦慮、便秘等症狀,就要帶寶寶去看醫師了。已經九個月大,可改以使用學習杯喝奶來改善。



 


延伸閱讀


如何消除寶寶脹氣



 


Q5


醫院護士告訴我寶寶不需要喝水,但家裡長輩一直要寶寶喝水,請問喝母奶加配方奶的一個月寶寶到底該不該喝水?


A


喝全母乳的寶寶不必再額外補充水分,因為母乳裡含有足夠的水分;如果寶寶口渴時,就餵他喝母乳。不過,要記得餵完寶寶喝奶後,幫寶寶準備一些溫開水,讓寶寶喝幾口水以清潔口腔。



 


Q6


寶寶已經10個月大了,尚未長牙,好擔心!


A


每個孩子牙齒發育的時間都不太一樣,有些可能五個月就開始長牙,有些慢至一歲三個月才長牙,原則上,每個孩子都會長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只要飲食正常,不需因此特別補鈣。



 


延伸閱讀


小寶貝乳牙照護


嬰幼兒乳牙保健須知



 


Q7


寶寶七個月大已長出兩顆小牙齒,現在每天半夜仍有2~3次夜奶,但夜奶就無法幫寶寶清潔口腔,實在非常擔心牙齒的問題;不忍心斷了寶寶夜奶,又不知該如何防止他蛀牙?


A寶寶每次喝完奶之後,餵他喝一些溫開水,或是使用棉花棒沾一點水輕輕擦拭舌頭即可。另外,平常也要注意口腔清潔,爸媽可以在手指上繞紗布,然後沾溫開水,再擦拭寶寶口腔內部及舌頭。平時盡量避免讓寶寶喝完奶之後,嘴巴內仍含著剩餘的奶水。



 


Q8


最近妹妹長牙了,除了食慾下降外也有些輕微腹瀉,哭鬧的情況老是在餵奶時發生,只要奶嘴一放入嘴巴就哇哇大哭,該怎麼幫助妹妹度過不舒服的長牙期呢?


A


可幫寶寶準備固齒器,減緩寶寶長牙的不適。另外,要留意固齒器的清潔,如果寶寶啃咬很大力,就不要選擇液態型的固齒器。長牙時期的寶寶情緒較不穩定,媽媽呵護寶寶要更有耐心。



 


延伸閱讀


長牙時的睡眠訓練




Q9


為了不給寶寶吮吸自己的手指,就給寶寶吃奶嘴。請問吃奶嘴會影響寶寶的語言發展或牙齒的生長嗎?幾時應該停止寶寶吃奶嘴呢?



A寶寶一出生時,如果把他抱到媽媽的胸口,他就可以直接吸吮媽咪的乳房,這是因為他已經具備吸吮反射的能力。吸吮反射不會消失,只是慢慢長大之後,寶寶就不需要完全依賴吸吮而得到滿足,吸吮會慢慢轉變為咀嚼能力。寶寶會吸吮手指或奶嘴,表示需要安全感,建議家長多擁抱並陪伴寶寶。



但若長牙之後就不建議持續吮吸自己的手指或吃奶嘴,避免影響口腔內齒列的發展。



 


延伸閱讀


孩子離不開安撫奶嘴



 


Q10


新生兒發燒我通常都是帶去看醫生再給藥,但朋友跟我說可以讓小朋友洗涼水澡,等到高燒不退後再給藥 (吃藥或塞劑)。洗涼水澡對於退燒真的有幫助嗎?


A


當嬰童發燒發38°C時,建議可:


。調整被子或衣物,不要穿或蓋得太多,保持環境通風。


。如果有流汗,就幫寶寶換上乾爽衣物,維持身體舒適度。


。可使用退熱貼,對輕微的發燒有舒緩效果,不過,它並沒有治療的功效。


。可幫寶寶洗溫水澡或用溫毛巾擦拭身體,幫助降低體溫(澡盆中水溫約在38-40°C左右)。


。讓寶寶多喝開水及電解質液(可至藥局購買)。


。再定時測量體溫並持續觀察變化。



 


延伸閱讀


小兒發燒時怎麼辦?


七大常見發燒處理迷思


關於發燒 8種常見疾病





Q11:

要如何區辨初生兒的鼻塞、鼻涕狀況是正常的或是生病了,以能儘快做有效的處理?


A
感冒症狀通常會持續一整天,而且病情會逐漸加重,而過敏通常是間歇性症狀,例如每天早晚特別嚴重,或是碰到灰塵、吹到冷風時,才開始出現症狀。此外,感冒多半會合併多種症狀,例如發燒、喉嚨痛、咳嗽、鼻塞等,而過敏性氣喘或鼻炎則可能只有出現比較單一的問題。另外,過敏是慢性病,例如有的孩子會持續咳嗽超過二週,而感冒通常大約一個星期就可以痊癒了。如果家長無法區分,最好交由醫師來判斷。



 


Q12


嬰兒腸絞痛怎麼辦?寶寶每到晚上哭起來聲嘶力竭,臉部通紅或泛白,有時兩手緊握,肚子鼓得像顆球;或是四肢用力伸直、腳板拇指彎曲像抽筋的樣子,這種現象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


A


。腸絞痛時臉部會脹紅,下肢捲曲,可將寶寶抱直,輕輕拍撫,盡量保持環境的穩定。


。用少量的脹氣藥膏在肚臍周圍以順時鐘方向輕輕繞圈按摩。


。用肛溫計刺激肛門,刺激寶寶排氣。


。如果是因為餵食的量過多,則應改為少量多餐的方式。


。在醫師的指示下可換成低乳糖奶粉,不要給予寶寶葡萄糖水。


。如果症狀嚴重,有時候也需要請醫師檢查及服用藥物。


。如果寶寶反覆哭鬧不安又吃不下,甚至有嘔吐或是血便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治療。


。寶寶的睡眠環境應以舒適、安靜及燈光柔和為佳,可放柔和的音樂給寶寶聽。


。如果確定是腸絞痛通常四個月之後就會改善。



 


Q13


寶寶剛開始食用副食品,應該先吃哪些種類的副食品,比較不易引起過敏呢?


A


寶寶出生後主要是以母奶做為主食,到了六個月左右,寶寶需要開始添加副食品,以提供更充足的成長營養;但是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沒有很成熟,不能馬上就進入幼兒食品或是成人食品,所以,在這段適應新食物及轉換的過程中,我們要提供寶寶一些易消化的糊狀物、果汁、湯汁,之後再視寶寶的進食情況,增加食物的複雜性及調整硬度,而這期間提供的食物就叫做離乳食品。



 


延伸閱讀


離乳食品的製作原則


副食品添加守則與建議




Q14


嬰幼兒肌膚是敏感細嫩、容易長痱子、紅腫難以照顧的, 幫嬰幼兒洗澡清潔時應如何選擇沐浴劑?如何清潔才不會造成寶寶肌膚上的刺激?


A


因為寶寶的皮膚很細緻、脆弱,太刺激或添加香精的清潔用品都不適合寶寶使用,所以最好選擇專為寶寶設計的沐浴用品,避免使用大人的產品。坊間的產品有很多種,例如,沐浴乳、肥皂等,爸媽盡量選擇天然、不含香精、溫和、方便好用的產品。若為異位性皮膚炎寶寶,建議選用異位性皮膚炎特殊配方沐浴品。



 


延伸閱讀


怎麼幫患有過敏性皮膚炎的寶寶洗澡?


如何幫新生兒洗澡




Q15


 


怎樣的睡眠模式,寶貝比較可以一覺到天亮呢?


A


*寶寶三個月之後,可以慢慢調整睡眠生理時鐘,例如,白天多玩一會,晚上保持室內昏暗,讓寶寶逐漸適應拉長晚上的睡眠時間。


*寶寶白天醒來的時間會越來越多,爸媽可以多陪他說說話,和他互動,可增進感官刺激。


 


延伸閱讀


寶寶適合哪一種睡眠環境


塑膠袋的沙沙聲,寶寶聽了好「愛睏」





Q16


夏天時寶寶很容易流汗,不想讓他成為冷氣寶寶,但寶寶又容易被熱醒,請問有什麼比較適合的方式來解決這項問題?


A寶寶的體溫略高,所以夏天是可以吹冷氣的,但冷氣風口請不要直接對著小寶寶,應將風口向上或往旁邊。如果是寶寶睡覺時,一開始可以先調低一點,平時室內環境可以維持在攝氏25-26°C左右,等睡著之後再將溫度調整到攝氏27°C 左右。


                          


                                                                     (資料來源:BabyHome 編輯 提供)


轉貼


http://tw.myblog.yahoo.com/jw!iE68FkaKCEGSBkm3Z6i.ZAs-/article?mid=6670&prev=6674&next=6669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