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與安全的需求,是此階段孩子發展的主要任務。除了父母溫暖的愛與滿足孩子的需求外,事實上孩子也在成長過程中,自發性地表現出照顧自己的能力,再加上父母從中的引導、協助,使孩子的能力表現得更成熟與進步。其實,孩子的樂觀態度與信心,正是奠基於他有了照顧自己的能力。
三歲前應具備的自理能力
三歲前的孩子,照顧自己生活能力的發展階段,可整理如表(此表所列為一般性的情況,並非一定的標準)以下分別說明:
★十個月~一歲半
‧爬上、下床、椅
‧拿住杯子喝水
‧走路
‧上、下樓梯
‧能不以哭的方式表達需求
(一)爬上及下床、椅:
孩子喜歡重覆地爬上、下沙發、床椅等,而且樂此不疲。他先有爬上的能力,但下來的動作比較困難,我們常會看到孩子上得去、下不來,而表現出生氣挫折的情緒,或跌倒摔下來。與其禁止他爬上避免摔倒,我們更可以教導孩子下來的動作,使上下都能控制自如。孩子要下來時,引導他先趴下,再抓著他的腳移動至下方,重覆教導幾次,他就能學會了。
(二)拿住杯子喝水:
交給孩子有把手的杯子,他可以自己拿住喝水。可能會溢出一些水出來,不過這是常有的事,他會日益控制得更好。
(三)走路:
孩子從扶著東西移步、獨自站立到邁出步伐走路,代表著他的世界更加擴大而豐富了。他不再侷限於固定的地方,而能隨著腳步的移動去探索學習。在學習走路的過程,孩子需要大人的協助和鼓勵:清除可能會絆倒他的東西;提供可以讓他推扶者行走的玩具車;牽著他的手移步;在適當的距離伸出雙手招呼他往前走;再加上口頭及臉上表情的支持與稱讚等,都是引導他成功、快樂學習走路的方法。另外,當他能走路時,提供他在不同地面上(如地毯、地磚、水泥地、草地、斜坡……等)行走的機會,讓他更熟練行走的動作。
雖然走路是孩子邁向獨立、照顧自己的一件大事,他也有強烈的動機去熟練走路的動作;但也往往在他能走路時,心理上卻更顯得依賴父母,這其實是孩子在行走獨立與心理依賴父母這兩件事處於不平衡的狀態,可見父母對學步兒在心理方面的支持也十分重要。
(四)上下樓梯:
上樓梯比下樓梯容易,剛開始孩子需要大人手扶著或自己手扶著牆壁上樓梯,前後腳上同一階後,再往上移動。在上下樓梯時,讓孩子的一手扶著牆,父母在孩子身後,手牽著孩子的另一手,再加上口頭上的鼓勵,常能發現他「沉迷」在上下樓梯的樂趣之中。
★一歲半~二歲半
‧自己吃東西
‧脫衣服、鞋子
‧大小便
‧用語言表達需求
(一)自己吃東西:
孩子拿湯匙戳玩碗盤內的東西,然後試著把湯匙送進口中,但總把食物湯汁灑落滿地。自己吃東西,對孩子而言不只是吃東西,更是新奇好玩的實驗。父母擔心孩子弄髒而禁止時,孩子卻有其堅持,其實給孩子練習的機會,讓他學會自己餵食的這件事,比桌椅地面的整潔乾淨要來得更重要得多。父母除了舖些布減少清理的麻煩,也可以在他身旁,抓他的手引導他的手肘往上抬高,使湯匙能平行而不是垂直地送入口中。
(二)穿脫衣服、鞋子:
孩子到了二歲左右喜歡自己穿脫衣服、鞋子。為孩子準備容易穿脫的衣鞋,例如有簡單扣子的上衣、有鬆緊帶的褲或裙子、黏貼式的鞋子等。教導動作可以簡單步驟練習,例如穿鞋子:「把腳套進去、後面拉起來、貼好」。
(三)大小便:
許多父母急著訓練孩子大小便,而造成孩子心理的壓力。何時適合大小便的訓練,有幾項指標可借參考:
1.孩子有了固定的排便時間。
2.可以從他的動作表情判斷他要大小便。有的用力臉紅、站立不動、不肯讓別人接觸、或手摸下體等。
3.聽得懂簡單指示及了解上廁所相關的事物。例如:走過來、脫下、蹲下、坐下、尿尿、便便、馬桶……等。
在平時可以安排孩子坐在馬桶上幾分鐘,讓他熟悉習慣坐馬桶這件事;提醒孩子要大小便時要告訴父母。剛開始他表示要大小便時,通常都已經排泄出來了,對他的失誤切忌責備處罰。孩子示範上廁所的步驟動作時,父母可給予肯定鼓勵,讓他感覺大小便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四)能以語言表達需求:
孩子在一歲前,會利用拉人、抱住、指出或發出其他聲音的方式表達需求;到了一歲以後,他會使用有意義的語言表達需求。從單字如「媽媽」;兩個單字組合成的句子,如「媽媽,我要喝水」等。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需求、提供練習說話的機會、示範說出完整的句子,並在孩子以語言表達需求時,給予鼓勵,這些都有助於他的語言能力。當孩子愈能以語言表達需求,而父母也給予適切的互動時,孩子哭泣的次數也將隨之減少了。
★二歲半~三歲半
‧穿衣服、鞋子
‧自己刷牙
‧自己洗手並擦乾
‧不纏黏父母
(一)自己刷牙:
大約二歲大的孩子可以開始自己刷牙了。在平時孩子喜歡模仿大人刷牙。為他準備一把小牙刷,起先可以在洗澡時練習,他會覺得是好玩的事,但也不會刷得很好,大人抓著他的手讓他感覺刷牙的動作,技巧性的培養他刷牙的好習慣及更正確的動作。
(二)不纏黏父母:
當孩子自己玩的時間增長,在認知發展方面,有了「物體恆存」的概念(大約二歲發展完成)知道父母離開,還會再回來,再加上他與父母建立了安全信任的感覺,這時的孩子比較有興趣與同伴一起玩,也較能接受父母離開一段時間,而不纏黏或哭鬧甚至退縮、焦慮。
對於必須託付保母或幼兒園所照顧的幼兒,學習能與父母分開的能力十分重要。可安排孩子參與他有興趣的玩伴或玩具,必要時陪他玩一會兒,等他逐漸投入於情境中,告訴孩子你將離開去那裡、在何時會回來。孩子與父母的依附關係,必須建立在安全、信任的心理基礎上,才能減少分離的焦慮。
綜合上述,引導三歲前孩子培養照顧自己的能力,除了要了解並尊重孩子的發展,如何適切的示範與鼓勵也很重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