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獨生子女」常見的4項困擾…?
獨生子女多半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於是給人智商高、語文好、習慣獨處、獨立性高等印象;但是從缺點方面來看,則給人不夠合群、較霸道、不懂得分享等負面印象,如果父母事先加以防範,獨生子女一樣可以快樂健康的成長。
近年來台灣生育率明顯下降,不但獨生子女的比例日益提高,甚至還有不少頂客族,根本就不願意生孩子,台北市樟新托兒所所長黃琬玲表示,由於家庭的形態也轉變為小家庭居多,育兒愈來愈不容易,新手父母對於子女的教養問題,在缺乏經驗傳承的情況下,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教、該怎麼做。
需更多的親子公共領域
即使詢問了上一代,也往往發現過去的教養方式,並不再適合套用在現代小孩的身上,或者因為上一代也是將育兒工作委託自己的長輩或保母,導致育兒經驗傳承出現斷層,加上「如何教育孩子」及了解「孩子成長的過程」變得更加專業化,現代及未來的父母實在非常必要從更多的管道,用心學習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她建議政府的教育社政單位應提早規劃介入關心這個對我們未來影響深遠的議題。
黃琬玲所長也認為,整體的社會環境需要設置更多的友善的親子公共空間,以及提供足夠便利的育兒諮詢管道,讓父母在出現教養疑慮時,可以很方便的找得到幼教專家或社區的育兒夥伴幫忙解決,這樣才能有效幫助現代及未來的父母解決教養問題的方法。
雖然理想的社會資源還不足,在目前現有的條件下,父母親們還是可以利用既有的教養學習管道,例如:多閱讀教育類雜誌、多聽教養議題的講座、請教孩子的老師等,找出一些方法來解決碰上的育兒問題。就像獨生子女該如何教養,常困擾不少父母,本文謹就常見的4項教養問題提出討論。
問題1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
特徵:有的孩子會出現性格霸道、自私、養尊處優的問題。
專家說
當一個家庭中只有一個小孩時,很有可能會出現一群大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圍著一個孩子打轉的狀況,於是這個孩子獲得了豐富的物質生活,以及來自大人們眾多的關心,卻也因此延伸出不懂得珍惜、習慣接受別人的付出等問題。
黃婉玲提醒父母,自己必須先覺醒,認清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且主動去化解,例如不要過度地買玩具、零食、教育他愛惜玩具的重要性、提醒他替別人著想等,針對孩子的問題努力去處理,才有可能改變獨生子女身上的負面問題。
父母想一想
▲你經常買最好的、最貴的東西給他,孩子從來不知道,賺錢是很辛苦的?
▲總是一味的迎合孩子,捨不得讓他做點事、吃點苦,小心翼翼把他捧在手心?
問題2 不知如何融入團體生活
特徵:因為很少與同齡孩子接觸,不知道該如何與人交往,生活中沒有什麼機會可以認識別的小朋友。
專家說
黃琬玲認為,孩子不應該整天只是和媽媽或保母在居家的小圈子活動,應該有公共空間提供更多且免費的育兒資源環境,讓親子能便捷舒適的一同玩樂或學習,例如:親子圖書室、親子體能教室、親子遊樂場所、玩具資源中心等,如果到處都有這些公共的親子場所,孩子自然有很多機會可以學習如何與他人交往、溝通。
所以,想解決獨生子女的人際交往問題,並不是只有很小就送孩子上幼稚所的做法,父母平時可以多探詢發掘可供親子活動的場所,例如:鄉市公所活動中心、社區公園、親子館等,讓獨生子女有更多的機會認識同伴,而父母親也可以藉此交流育兒經驗。
父母想一想
▲你很少帶孩子出門,也沒想過可以帶他去哪裡?大部分的時間你只是和孩子待在家裡?
問題3 只有一個孩子關注太過頭
特徵:父母願意提供孩子最好的生活及學習環境,卻也造成期望愈高,孩子承受的壓力愈大。
專家說
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不需要和其他的兄弟姐妹爭取「資源」,好處是可以得到父母最專心的照顧及豐沛的生活環境,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因為大人眼中只有一個孩子,所有的聚焦都在他的身上,當他表現好時,父母就開心不已,當他表現不如預期時,就會讓父母產生育兒焦慮。
黃琬玲建議家長,應該試著以「同理心」來看待獨生子女,設身處地的去想,當孩子接受這些大人的要求、關注後,他的感受是什麼?他會過得更好嗎?他會更快樂嗎?並嘗試去傾聽孩子的聲音,了解他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父母要的是什麼。
父母想一想
▲孩子的一舉一動,牽動著你的目光,你的心思隨時擺在孩子身上?
▲願意給他最好的一切,但希望他能朝著你期待的方向前進?
問題4 依賴性強
特徵:很多事都有大人會幫忙,使得孩子自理能力差、不懂得思考、不能為自己負責、習慣凡事詢問大人的意見。
專家說
嬰兒階段的孩子需要依賴大人才能生活,但是,慢慢地到了1、2歲之後,孩子已經愈來愈獨立,有很多事情是他自己可以辦得到的,但是,有不少大人卻一直保有「孩子還是很需要我」、「孩子沒辦法處理」等想法,於是形成了父母總是不放手或太慢放手的問題。
事實上,2歲的孩子可以自己脫衣服、3歲的孩子可以把玩具簡單分類收好、4歲的孩子會自己刷牙、洗臉等,但是如果家長從來不肯讓孩子動手做,即使孩子的外表一天天長大了,但是很多行為能力卻停留在嬰兒階段。
黃琬玲提醒爸媽,何時該放、何時該收,是每位父母一定要學習的課題,該放未放,造成孩子依賴;該收不收,造成孩子挫折退縮,都違反了邁向獨立自主的人生成長目標。
父母想一想
▲你認為你的出發點是好的,所以總是幫孩子下決定,而且認為你的決定是比較正確的?
▲凡事包辦、凡事代勞,覺得幫孩子做事,是身為父母的責任?
【本文出自於︰bobo小天才雜誌】 台北市樟新托兒所所長黃琬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