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小朋友的照顧原則



  • 朱柔澍醫師



一. 什麼是水痘
1. 水痘就是一種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傳染急性發疹性疾病。
2. 經由空氣中飛沫或和人密切接觸而傳染。

二. 臨床病症
1. 好發於冬天,但在台灣一年四季皆可見,感染兒多為學齡前幼兒,尤其過團體生活的小朋友更常見,水痘感染後約二星期發病。
2. 發病初期可能會有發燒,接著身體會有紅疹及似露珠的小水泡。皮疹的分佈是先由軀幹發生,再逐漸擴散到四肢。皮疹很癢,小朋友常用手去抓。
3. 皮疹變化依紅斑、丘疹、水泡、膿疱、結痂之變化順序發疹,變化很快,所以身體可同時發現不同時期的皮疹並存。
4. 水疱在無併發症下會在一個星期到十天內逐漸結痂癒合。

三. 怎麼治療
1. 口服短效性抗組織胺藥物止癢。若口腔有破洞,飲食應以流質、溫涼為主。
2. 皮膚照顧:保持皮膚清潔外,水痘破皮處可塗抗生素藥膏預防細菌感染。於沒有破皮的皮疹處可擦痱子膏止癢。
3. 修剪孩子的手指甲,以免因抓而引起皮膚細菌感染。
4. 不可使用含阿斯匹靈的退燒藥,以免引起雷氏症候群(抽筋、昏迷)。
5. 可自費使用抗病毒藥物,在出疹子的24小時內服用可改善症狀。
6. 若有重大器官併發症或免疫不全者,可使用注射型抗病毒藥物。

四. 有那些併發症
1. 皮膚續發細菌性感染,是最常見的併發症,會有高燒不退,水疱周圍出現紅腫壓痛,甚至發生全身性紅疹,小朋友極不舒服,若有此情形,應儘速就醫,以免危險。
2. 其他如:肺炎、肝炎、神經炎或骨隨炎,無菌性腦膜炎,腦炎,雷氏症候群,血小板缺乏症性紫斑等是少見的合併症,若發生後有的會有生命危險,尤其是免疫不全者危,危險性更高。家長應注意小朋友是否發燒不退、活動力變差、皮疹變痛、變紫或全身紅疹,意識不清、抽筋、呼吸喘、黃疸等特殊症狀,若有上述症狀時應儘速就醫。

五. 預防接種
目前1歲以上的小孩巳有水痘疫苗可供注射,約有90﹪的效果,可持續十五年,少有副作用。
        

小孩發燒的處理原則




  • 朱柔澍醫師


肛溫(耳溫)超過38℃或腋溫超過37℃

退燒的處理原則(非藥物):
1. 減少衣服穿著,以寬鬆為主,減少被蓋,襪子。
2. 高燒前有發抖畏冷時,先用棉被或衣物覆蓋或喝杯溫開水,不畏冷時再減少身體衣物的覆蓋。
3.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調節室溫。
4. 多補充水份,好好休息,勿過度活動。
5. 超過38℃肛溫(耳溫),,睡水枕(小於三個月的幼兒用水枕)或冰枕。
6. 超過39.5℃肛溫(耳溫),可洗溫水澡。水溫27℃~37℃,洗20~30分鐘,水溫勿太高,否則體溫會升的更快(無法消熱)。

退燒藥物的處理:小於六個月以下請勿任意使用退燒藥
1. 發燒超過肛溫38.5℃或腋溫37.5℃,先使用口服退燒藥,若一小時後降不下來,可用栓劑。
2. 一來即高燒超過肛溫39℃可考慮先使用栓劑,若一小時降不下來,可加用口服退燒藥。
3. 有熱痙攣病史者,宜提早使用口服退燒藥或栓劑,避免因高燒引起抽筋。
4. 肛門栓劑 -平時栓劑應放冰箱下層。
* 腹瀉患者非不得巳,儘量不使用。
* 前端可先塗上乾淨凡士林,尖端塞入肛門內,捏緊屁股三分鐘,使其溶化。
發燒的注意事項─注意是否精神活動力,食慾減低,高燒不退(大於40°C),一天多次發燒,發燒天數過長(超過2-3天),有特殊症狀出現(抽筋、意識變化、嘔吐、頭痛、腹痛、耳朵痛、呼吸急促或氣喘等症狀),舊症狀惡化或其他無法處理的情形,應儘速回門診處理。


(資料來源:愛林診所(愛林健康會館) 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