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別、5疾病!詳解6層面!婦女易遭誤診疾病(下)


 


Part2、新陳代謝


在西醫的分科系統中,在一般內科底下,還會分列許多次要專科;其中,有關新陳代謝與內分泌疾病的症狀處理,主要被歸為「新陳代謝科」或「內分泌科」。


激素靠「血液」載送 循環範圍佈全身


身體各處器官部位,除了透過神經組織控制整體生理活動;還會透過「荷爾蒙」這項化學物質分泌,影響生理運作。透過血液流動,荷爾蒙被帶往器官組織,對其組織細胞發揮作用;由於內分泌系統所產生的「激素」,會經由血液流通全身,對於身體的代謝循環有極大影響,其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覷。


代謝與內分泌 醫學多併科討論


對於內分泌系統的腺體認識,除了平日熟悉的甲狀腺,包括腦下垂體、副甲狀腺、腎上腺與男女性腺等,也都屬於內分泌討論範圍。除此之外,胰臟中由胰島腺所分泌的胰島素,因與血糖調節有關,所以有時候提到新陳代謝系統問題時,也會與內分泌系統合併討論。


而在關於「新陳代謝及內分泌」的疾病討論上,舉凡甲狀腺疾病、糖尿病、腦下垂體病變、腎上腺及副甲狀腺病變;以及男性常見的性腺功能低下、高血壓、高血脂與各種新陳代謝障礙等,都屬於主治範圍。


 


 


病症、甲狀腺亢進─脖腫、眼突的頸上風暴


位於頸部喉結下方的甲狀腺,形狀有如「蝴蝶」般的腺體,是影響身體多處器官新陳代謝循環的重要腺體。


2分泌器官影響


亞東紀念醫院內科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明蒼表示,在甲狀腺素的分泌過程中,主要受到「下視丘」與「腦下垂體」等2項重要內分泌器官的激素分泌影響。


1、「下視丘」功能:主要分泌「甲狀腺促進素釋放激素」(TRH),以「刺激」腦下垂腺分泌「甲狀腺促進素」(TSH)。


2、「腦下垂體」功能:在接收來自於下視丘所分泌的「甲狀腺促進素釋放激素」(TRH)之後,會分泌「甲狀腺促進素」(TSH);而TSH會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荷爾蒙T3T4


李明蒼醫師表示,當血中甲狀腺荷爾蒙濃度偏低時,腦下垂體會釋放出甲狀腺促進素(TSH),以刺激甲狀腺分泌更多甲狀腺荷爾蒙T3T4,使血中甲狀腺荷爾蒙恢復正常濃度。所以,在正常狀態下,人體的甲狀腺荷爾蒙會與甲狀腺促進素達成平衡。但若甲狀腺本身因各種可能的問題引發失調,使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造成血液中T3T4值偏高,即是「甲狀腺機能亢進」。


好發族群‧2040歲女性


李明蒼醫師指出,最常見的甲狀腺機能亢進是「葛瑞夫茲氏」病。這項疾病最早由愛爾蘭的葛瑞夫茲氏醫師所發現,是一種與自體免疫異常有關的疾病。它的致病機轉,起因於患者血液中的白血球會製造「甲促素受器抗體」,抗體會刺激甲狀腺製造超量甲狀腺荷爾蒙,造成體內代謝加速,引發甲狀腺機能亢進。


李明蒼醫師表示,好發於2040歲年輕女性甲狀腺機能亢進,致病機轉相當複雜,女性患病比例約高出男性10倍。除了先天基因遺傳因素外,後天生活習慣不良,也會使原有亢進潛質的甲狀腺,出現病變。


3病因:


1、遺傳因素:李明蒼醫師指出,因自體免疫異常所造成的「甲亢」,推測與「基因缺陷」的遺傳因素有關。帶有基因缺陷的甲亢患者,出生後不一定會立即發病,多半在後天環境打擊下,疾病才會被誘發。


2、壓力:除了先天體質遺傳,後天身處高壓環境,也會誘發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出現亢進的失衡現象。


3、攝取過多含「碘」食物:在先天不良的體質下,若又過度攝食「高碘」食物(如:海帶、紫菜、石花菜、洋菜等),也容易有甲亢危機。


症狀與診斷


受遺傳、生活壓力與飲食等不當生活習慣影響,使得腦下垂體分泌失調,會造成甲狀腺製造過量甲狀腺素。李明蒼醫師提到,當體內的新陳代謝系統,受甲狀腺素分泌過量而加快,會使患者出現體重減輕、心悸等循環代謝速率過快徵兆;而在外觀及腸胃、生殖等系統,也會有失常現象。


誤判Key Point


「好發於年輕女性的甲亢,患者多因心悸、不孕等問題,從心臟科或婦產科轉介而來。」李明蒼醫師表示,病徵遍佈全身的甲狀腺亢進症,除部分患者會因甲狀腺腫大、眼凸等典型症狀而確立病情外,多數病患初期症狀均不易察覺。


多數正處生育年齡的年輕女性,常會因不孕或無排卵性月經等問題至婦產科求診。李明蒼醫師解釋,當甲狀腺荷爾蒙過度分泌,會出現抑制女性荷爾蒙情形,這易使婦女出現無排卵性月經;同時會讓女性面臨不孕問題。


另外,當年輕女性因不明原因心悸而至心臟科求診時,只要醫師保持高度警戒心,透過簡單的抽血檢查,即可精確釐清甲狀腺功能。


治療


罹患甲狀腺亢進症,只要掌握治療黃金期,耐心控制,多半不會有致命危機。李明蒼醫師表示,視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對於「甲亢」的治療選擇,有以下3種方式:


1)手術治療


李明蒼醫師表示,以手術方式切除肥大的甲狀腺,是早期的治療主流。但隨著治療技術演進,副作用多、切除後仍有復發機會的手術治療,已非當今治療首選。


2)藥物治療


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的目的,在於抑制甲狀腺荷爾蒙的合成分泌醫師多會視患者病情輕重,選擇如短效溫和的Procil(普樂治),或長效強勁的Methimazole(拔自平)或Carbimazole(抗泌腫)等藥物治療。


*資訊站


甲亢孕婦 藥物選擇溫和至上


甲亢患者多半在經服藥控制12年後,血液中的甲狀腺素濃度即可獲得控制。李明蒼醫師提到,若婦女有懷孕計畫,只要控制用藥,定期抽血,就能安全懷孕。


李明蒼醫師並建議,已懷孕的甲亢婦女,為避免用藥同時抑制胎兒甲狀腺分泌,釀成寶寶生長遲滯問題,藥物最好選擇不易通過胎盤的低劑量藥物(例如普樂治);同時每個月嚴格抽血檢查,確保母體與胎兒的安全。


3)放射碘治療


主要利用甲狀腺需要「碘」以分泌甲狀腺荷爾蒙的特性,讓病患口服具放射性的碘─131,讓甲狀腺透過吸收碘─131過程,以破壞甲狀腺細胞,使甲狀腺分泌減少。但此療法對欲懷孕或已懷孕的婦女不適用,因藥物殘留在體內會揮發出放射性物質,建議患者治療半年後再考慮懷孕。


求助


李明蒼醫師提醒,若出現不明原因的心悸、手抖、體重減輕、不孕等症狀;同時合併出現頸部腫大、眼凸等徵兆,務必尋求「新陳代謝」或「內分泌」科治療;而有甲亢問題的患者,除了按時服藥、還需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少吃含碘食物,盡量購買「無碘鹽」,以降低碘的攝取。


 


 


Part3:婦女疾病(泌尿&生殖器官)


女性的下腹部位,撇除大腸、直腸等末端消化器官不論,泌尿與生殖器官,均是婦女備感困擾的重要部位。


內性器官,肩負生殖重任


女性的性器官,是肩負傳宗接代的重要部位,除了外部如大、小陰唇與陰蒂等器官;以卵巢、輸卵管、子宮為主的內性器官,是孕育胎兒成長娩出的重要部位。


在此其中,外觀如同「倒洋梨」的子宮,位於骨盆腔,是胎兒發育的重要地方。子宮外層覆蓋漿膜層,內測是子宮肌肉層;而在子宮體裡最內層的黏膜,即是所謂的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是受精卵最終著床的地方,為了做好迎接新生命的準備,每個月會依循女性荷爾蒙的變化,內膜會出現增厚現象。正常在無受精卵著床狀況下,增生的子宮內膜會規律脫落而成月經;但若本該出現在子宮內腔的黏膜組織,卻出現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即會引發「子宮內膜異位症」。


圖解!女性生殖器官


(1) 輸卵管:延伸於子宮上方,是一條左右相通的細管。


(2) 子宮內膜:會配合月經週期增厚,為受精卵的著床做準備;若未受孕,內膜會脫落形成月經。


(3) 子宮體:孕育胎兒發育的地方。


(4) 卵巢:位於子宮左右兩側,在儲存卵子使之成熟後,會將卵子釋出。


(5) 子宮頸:細長的子宮頸,可保護胎兒在子宮裡安全的活動。


(6) 子宮口:與陰道相接的子宮開口處,經血都由此流出。


(7) 陰道:為一810公分的管狀構造。


泌尿器官,感染風險易起


女性在外陰部的結構中,同時存有尿道、陰道與肛門。因尿道與陰道開口極為接近,加上女性尿道較短,只要稍加忽略清潔工作,細菌很容易在陰道與尿道口之間交叉感染。倘若細菌順延尿道進入膀胱,就會引起症狀多元的泌尿問題。


 


病症1、子宮內膜異位─不孕、痛經的潛藏病因


「子宮內膜」是一覆蓋於子宮腔內部的腺體組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女泌尿專科主治醫師林姿吟表示,受到雌激素與黃體素分泌作用影響,在未受孕的狀況下,正常子宮內膜會週期性地歷經增厚,其後剝落的現象,即是所謂「月經」。


但若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以外如卵巢、膀胱、直腸,甚至肺臟等器官或組織的話,就被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3成因


提到「子宮內膜異位」的病理機轉,林姿吟醫師表示,造成內膜異位的原因十分複雜,目前還無明確定論,較可能的子宮內膜異位原因,推測與下列因素有關:


1)經血逆流


林姿吟醫師表示,醫界推測子宮內膜異位的原因時,研判女性在月經來潮時,原本應由子宮流出體外的經血,並未全數往外流,部分經血與混在經血內的子宮內膜細胞,反而經由輸卵管逆流進腹腔,即形成所見的「子宮內膜異位」。


2)淋巴回流


除了子宮內膜隨著經血逆流至其他器官,造成內膜異位問題;另一可能,即是透過血液及淋巴系統的輸送,子宮內膜細胞被帶到其他器官或組織部位,進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


3)原因不明


 


症狀與診斷


林姿吟醫師表示,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判別,會依內膜「異位」的部位,出現不同狀況。她表示,若子宮內膜出現在骨盆腔,患者會以「性交疼痛」為主訴;若在直腸,則易有「便秘」問題;出現在膀胱,易出現「血尿」症狀;若轉移至肺臟,患者則有「咳血」的可能。


若就普遍性的症狀觀察,林姿吟醫師指出,多數子宮內膜異位患者,會有「痛經」與「不孕」等兩大困擾。


誤判Key Point


林姿吟醫師表示,臨床上多數患者常會因經痛或不孕等困擾至婦產科求診,但造成經痛、不孕的原因百百種,透過下列解釋,教您正確辨症狀。


1)經痛:撇除初潮來臨時即有的「原發性痛經」問題,女性之所以有經痛問題,在於前列腺素分泌以刺激子宮收縮排放經血。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經痛會更明顯且疼痛天數會拉長;同時,經痛狀況會隨著歲數逐年加劇。


2)不孕:林姿吟醫師表示,之所以會把子宮內膜異位症與不孕連結在一起,主要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所造成的沾粘 會使輸卵管阻塞,進而造成輸卵管水腫而形成不孕;另外,子宮腺肌症也會使子宮環境不適合受精卵著床,而容易造成不孕。


治療與求助


有鑑於多數年屆生育期的婦女,多因不孕門診,才被告知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林姿吟醫師表示,一般婦女可透過內診觸摸子宮薦韌帶位置是否有硬結節,但如果要確定診斷,最好進行腹腔鏡檢查。


至於侵入性最低的超音波檢查,林姿吟醫師指出,位在骨盆腔的子宮內膜異位,不容易由透過超音波診斷,除非長出大型巧克力囊腫,就可藉超音波檢查,清楚觀察到病灶。


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林姿吟醫師建議,患者首先須尋求專業婦產科醫師的詳細診斷,並視情況輔以女性荷爾蒙拮抗劑,降低女性荷爾蒙分泌量;也可以口服避孕藥方式,降低痛經與大量出血情形。而若出現嚴重粘連或大型巧克力囊腫,最好透過手術解決問題。


 


病症2、間質性膀胱炎─尋無細菌,誤診率高


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簡稱IC,是一種慢性的膀胱炎症。有別於一般細菌性膀胱炎多是因細菌感染引起,好發於中年婦女的「間質性膀胱炎」醫界對其疾病成因有許多說法。


細菌性與間質性膀胱炎在臨床症狀表現,都會有急尿、頻尿、解尿疼痛等症狀。林姿吟醫師指出,兩病最大差別,在於間質性膀胱炎透過尿液檢查,是找不到細菌的。不過透過膀胱鏡檢測,可清楚看見膀胱壁在充水擴張後,出現腎絲球狀出血點,這是相當重要的診斷依據。


4病因


不論國內外醫學界,對於間質性膀胱炎的病理機轉尚無明確定論。林姿吟醫師表示,可能的致病原因,推測與下列4項因素有關:


1)膀胱長期發炎


導致自體免疫細胞去攻擊膀胱黏膜,使膀胱黏膜組織出現缺損情形。


2)因發炎、毒物入侵或壓力


激發體內肥胖細胞攻擊膀胱黏膜,使膀胱黏膜受損。


3)膀胱黏膜本身有問題


造成鈉、鉀離子滲透到黏膜下層,刺激膀胱壁上的神經細胞,引起疼痛。


4)膀胱出現神經性發炎反應


導致鈉、鉀離子滲透至黏膜下層,造成解尿疼痛。


症狀與診斷


林姿吟醫師指出,女性感染間質性膀胱炎的比率比男性高出約11倍,典型症狀會有包括頻尿、急尿、夜尿、下腹疼痛、性交疼痛與解尿疼痛等症狀。


在診斷上,除了詳細病史及尿道動力學等理學檢查外,「膀胱鏡」是評估間質性膀胱炎的重要工具。


患者可藉由手術麻醉,施行膀胱診斷性擴張術。也就是將膀胱灌水擴張12分鐘,觀察膀胱壁上是否有出血點與「胡氏潰瘍」,透過膀胱鏡,將可清楚釐清膀胱發炎的真正病因。


誤判Key Point


膀胱發炎對多數女性朋友來說,是相當常見的泌尿道感染。舉凡頻尿、急尿、漲尿時下腹疼痛、解尿與性交時疼痛,以及血尿等,都需懷疑膀胱有發炎的可能。


由於婦女在泌尿疾病的症狀表現上多所重疊,很多下泌尿道症狀都可能有類似的表現;林姿吟醫師建議有泌尿道困擾的患者,千萬別怕麻煩,透過精密儀器檢測,才能釐清病因,對症下藥。


治療與求助


在間質性膀胱炎治療上,林姿吟醫師表示,除了透過口服藥物治療、膀胱訓練,也可透過「膀胱灌注」方法。包括將肝素與生理食鹽水灌注至膀胱,以達膀胱黏膜修復療效;另外,目前醫界也有新型發展,將玻尿酸作為灌注藥物,以達到在受損的膀胱壁上建立保護效果。


林姿吟醫師提醒,女性朋友一旦出現頻尿、下腹脹痛與性交疼痛等症狀,依定要尋求婦女泌尿專科醫師的詳細診斷,以提高疾病治癒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