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兒常見的6種耳鼻喉疾病



 媽咪寶貝 11月號 NO.149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專任主治醫師林建宏
模特兒/可愛寶貝彤彤
攝影/皮可米寶寶寫真(02-29234000)


當天氣稍微轉涼,寶寶敏感的鼻子、喉嚨或耳朵容易出現過敏情況,像是一早起床頻頻打噴嚏、或重感冒引起中耳積水等。因此,特地請專業醫師提出好發於耳鼻喉部位的常見疾病,並說明其治療及預防方法,讓父母們瞭解疾病型態,為寶寶的健康做最完善的防護。





全面預防+溫柔呵護,GO!


針對嬰幼兒出現耳鼻喉等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專任主治醫師林建宏指出:「還滿常見,多數是鼻竇炎、中耳炎等合併細菌感染造成的疾病,臨床確診後會以抗生素來治療。」

 

耳鼻喉疾病分先天與後天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則進一步解釋,寶寶的耳鼻喉疾病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又以後天性最為常見,造成原因通常是感染或過敏引起,尤以中耳炎居多。至於其它耳朵疾病,例如嬰兒容易外耳發炎、或寶寶因為先天耳前廔管而出現發炎、紅腫情況。鼻子疾病亦多起於感染或過敏,像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等。

 

不過新生兒的耳鼻喉疾病則多為先天性,像耳朵方面則是先天性的小耳症或聽力障礙等;鼻子部分則為鼻孔發育不全或鼻孔閉鎖等,不過這些疾病少見,毋須過於擔心。

 

好發嬰幼兒的6種疾病

哪些是好發於嬰幼兒的耳鼻喉疾病?父母該如何照護?如何避免?且由專業醫師為家長們分析與建議。

 

1鼻竇炎

黃濃鼻涕持續一週以上

鼻竇炎,顧名思義為鼻竇發炎,症狀是孩子流著黃濃的鼻涕至少持續一週以上,才可能是鼻竇炎的診斷。洪依利醫師解釋:「有時鼻竇炎要與感冒做鑑別診斷。」感冒起初症狀可能是鼻涕先變黃,但經過兩、三天後從黃稠漸漸變成白黏稠,接著變成透明水狀,而這程度還不到鼻竇炎。

 

嚴重可能會造成鼻竇積膿

不過,若家長觀察到寶寶的鼻子分泌物整天都是黃綠色,並持續一星期以上,即可能是鼻竇炎的可能性,除了會併發明顯頭痛而導致頭暈,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醫師指出:「鼻竇炎症狀嚴重時還可能會造成鼻竇積膿,甚至引起發燒。」

 

鼻竇炎除了有明顯的黃綠色鼻涕、頭痛,林建宏醫師也說明:「其它典型症狀即是鼻子以及眼睛下周圍會疼痛,鼻塞、流鼻水、鼻內分泌物變多或倦怠感。」另外,狀況嚴重的極少數幼兒可能會感染腦部、眼睛,常被誤以為是單純感冒,但實際上是因為細菌感染造成的併發症。

 

治療方法

 

鼻竇炎若未積極治療,可能衍變為慢性鼻竇炎。

 

治療鼻竇炎主要以抗生素來對症下藥,醫師表示:「1014天的抗生素治療是標準流程,另外也會視狀況開立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以減緩流鼻水、鼻塞等症狀。」使用抗組織胺藥物能減少鼻內分泌物,不過,林建宏醫師指出:「若症狀不典型或持續未改善,較大的兒童會考慮安排影像檢查像是X光攝影及電腦斷層進一步診斷。」

 

清理鼻腔:洗鼻器+吸鼻器

對於反覆鼻竇炎的孩子,洪醫師建議家長用洗鼻器幫小孩洗鼻子,減少鼻腔分泌物的黏稠度,每天至少做12次;接著再使用吸鼻器將鼻涕抽出來,同時服用藥物應可改善情況。

 

醫師提醒,鼻竇炎若未積極治療,則可能會衍變慢性鼻竇炎,導致持續鼻塞與頭痛,影響幼兒的學習。

 

預防之道

至於預防鼻竇炎方法,洪醫師指出:「當幼兒有感冒症狀,鼻涕開始黏稠但還未變黃,家長要盡量將孩子的鼻涕吸出來,再加上洗鼻子等鼻腔清潔動作,可預防即將引發的鼻竇炎。」

 

妥善控制過敏性鼻炎

若是大孩子則不一定要洗鼻子,不過家長要多鼓勵他將鼻涕擤出來來。除此,有過敏性鼻炎的幼兒容易引起鼻竇炎,因為鼻子長期處在充血、過敏的情況,因此預防引發過敏性鼻炎相對也是降低鼻竇炎機率。

 

原則上,盡量避免感冒,林建宏醫師進一步表示,有些幼兒出現感冒症狀時,由於鼻涕未清理乾淨造成鼻涕倒流或鼻涕積在鼻腔內,容易引起鼻部的細菌感染,也提高鼻竇炎發生機率,因此除了接受適當藥物治療,家長也可幫助孩子將鼻子洗乾淨。

 

黃鼻涕=鼻竇炎?

對於鼻竇炎的診斷,洪依利醫師指出,通常會先讓患者照射鼻竇X光,以觀察鼻黏膜的鼻竇的壁是否有增生、甚至積膿情形,如此才會確診是鼻竇炎。然而,一般家長有時不一定能觀察孩子是否有積膿現象,所以另一種簡單的判斷方式即是觀察黃鼻涕是否超過7天以上。

 

2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嬰幼兒感冒常見的併發症,症狀是耳朵感到疼痛、或小孩因耳朵不舒服而抓耳朵,嚴重時會發燒到39℃;但林建宏醫師表示,也有孩子的症狀是非特異性,像食慾不佳、煩躁不安等。不過,假如孩子有聽力變差的狀況,可能已經是拖延較久,要評估是否有慢性中耳炎,甚至持續一段時間的中耳積水。

 

嚴重時耳內積水或演變慢性中耳炎

正常而言,2歲前的幼兒很少會表達耳朵不舒服,洪依利醫師指出:「因此,一旦孩子說耳朵痛,幾乎是耳朵有狀況,可能是耳朵發炎或耳內長小膿包等。」所以嬰幼兒若有感冒情況,建議父母帶他去檢查耳朵,以免太晚發現中耳炎而無法及時治療。至於中耳炎症狀多為發燒,少數嚴重情況則是耳朵流膿。不過,原則上急性中耳炎不會導致聽力變差,大部分是耳內產生積水,或演變為慢性中耳炎已影響到耳膜的振動,所以才會聽力變差。

 

對於追蹤診斷中耳炎的方法,林醫師指出:「以耳鏡檢查耳膜情況。」他進一步解釋,會以耳鏡來觀察耳膜是否紅腫、不透光、是否看起來模糊濁濁的,當有化膿情況,耳內就會出現一些分泌物等。

 

治療方法

治療中耳炎的方法主要以抗生素來進行,然而,林建宏醫師表示有些醫學研究認為真正的中耳炎才使用抗生素,所以現在的治療趨於保守,如果孩子是因為耳朵痛而來就醫,也許是耳膜受到些微刺激,會先開立止痛藥進行症狀治療,先觀察兩、三天,萬一沒有改善才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治療10~14天

然而,若是小於兩歲的幼兒則會先觀察臨床症狀與耳膜情形,謹慎評估是否為中耳炎,且治療上會比較積極,若有符合上述的中耳炎症狀像耳膜有化膿或積水,就會使用抗生素。

 

洪依利醫師指出,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療程約為1014天。倘若以抗生素治療仍沒有效果,還是出現持續發燒的症狀或積膿嚴重,此時建議進行急性穿刺,或稱為「耳膜切開術」,將膿引流出來。若孩子是反覆性中耳炎、中耳積水,且一年達三次以上或影響聽力,則建議在耳內放置通氣管。

 

預防之道

避免感冒+施打預防針

預防中耳炎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感冒並施打預防針,林醫師認為,其實中耳炎是細菌性感染,最常見包括鏈球菌、噬血桿菌,而目前有預防針像肺炎鏈球菌10價、13價。除此,若寶寶有感冒症狀,家長可適時替他清除鼻內分泌物,以免鼻涕等分泌物堆積,細菌經由耳咽管蔓延至中耳、甚至耳膜,造成感染。

 

除了盡快治療感冒症狀,洪依利醫師提醒:「曾感染過中耳炎的幼兒容易第二次、三次復發,也代表著他們的耳咽管較短,細菌容易蔓延至耳內。因此另一個預防中耳炎的方法即是減少鼻竇炎的發生。」

 

慢性中耳炎

 

只要小孩表達耳朵痛,父母就要特別留意

 

慢性中耳炎是因為急性中耳炎未根治而漸漸轉為慢性,洪依利醫師指出,其實中耳炎有九成因素是起於鼻竇炎或口腔細菌向耳咽管蔓延所導致,主要與鼻腔或喉嚨狀況相關;僅少部分孩子是因為游泳等外在因素造成。

 

之所以演變為慢性中耳炎,林建宏醫師指出,多數是因為還在急性中耳炎階段因為沒有正確診斷或未進行完整的療程所導致,例如:服用兩天抗生素就停用藥物,易使細菌產生抗藥性;或被當成感冒治療,未適當使用抗生素因而造成持續性的中耳積水或化膿。

 

治療方法

除了要定期追蹤治療,林醫師表示:「同時評估是否在耳內放通氣管或引流管以排出耳內的膿。」原則上,慢性中耳炎比較令人擔心的是中耳積水、影響聽力;然而,若中耳炎治療不當,嚴重時也可能惡化為乳突炎,亦即細菌經由中耳進入乳突內造成感染。

 

中耳積水

中耳積水即是慢性中耳炎引起,相關症狀則可能會引起聽力障礙、少數會造成眩暈,林醫師說明,較大的孩子可能會出現頭暈、耳朵脹,以及耳鳴等情況;嚴重還可能造成聽力喪失。

 

治療方法

進行聽力檢查,並在耳內放置通氣管以排出積水,除此,還要以抗生素進行治療。

 

預防方法

若幼兒有發燒或感冒症狀,建議家長要檢查孩子的耳朵是否有發炎,洪依利醫師提醒:「原則上,只要小孩表達耳朵痛,父母就要特別留意,因為耳朵不是幼兒會輕易說痛的部位。」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1.11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的頭像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乳腺疏通~哺乳諮詢〜無痛疏乳

    乳腺疏通諮詢指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